为什么主营业务成本属于损益属于成本类账户的有

生产成本属于什么会计科目
生产成本属于什么会计科目
10-02-09 &匿名提问
楼主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生产成本属于成本类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类。但在企业的会计科目表中,有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成本类共5大类。生产成本属于成本类,不属于损益类,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均属于损益类,注意概念不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成本类&或者资产都可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如何计算主营业务成本呢?
如何计算主营业务成本呢?
如何计算主营业务成本呢?
1,主营业务成本=单价*售出的数量。
单价=月末时总成本/总数量(如果你用的加权平均法,大部分都用的这个)。
2,还可以这么来计算:
主营业务成本是卖出去的商品的成本=销售的数量 x 出库时的该商品的账面价值。
如果是销售的数量 x 销售发票上的单价,那可是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对应着库存商品账户(也就是存货),售出多少金额的存货,主营业务成本就增加多少。
3,简单地说,主营业务成本也就是销售成本。用制造费用加原材料加直接人工计算产品成本然后卖出去的就是销售成本了。
商业、工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科目的贷方发生额。
我的是工业企业,是做鞋子的,可我们厂有几款鞋,单价不一样,那怎么弄?
这样,主营业务成本按主营业务收入取得为配比确认,即你销售了什么商品,就结转什么商品的成本,只有销售出去的产品的成本才是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一般是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即前期库存成本+当期入库的成本。
分别按照销售数量*产品成本单价来计算。就是:
主营业务成本=A产品销售数量*产品成本单价+B产品销售数量*产品成本单价=.........。
以此类推。
的感言:非常谢谢!
略懂社热议
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帐户,用来核算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它的借方登记已销售商品\产品\劳务供应等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的数额,结转后应无余额.该帐户也应按产品类别设置明细分类帐户。简单说主营业务成本是根据销售产品的成本结转的。即:结转销售成本时 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成本(产品的出库价格) 贷:产成品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售出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它是根据已售产品的数量和实际单位生产成本计算出来的。
主营业务成本属于成本类账户
伴随在销售商品确认收入后结转成本是发生
销售商品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金额确认:库存商品的金额←生产成本
略懂社热议
等待您来回答
财务税务领域专家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查看: 25251|回复: 6
为什么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科目而不是成本类科目?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涉江湖
马上注册中国会计社区,结交天下会计同行好友,享用更多会员功能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为什么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科目而不是成本类科目?
请教大家~谢谢~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113 天[LV.6]武林高手
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对成本费用和支出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登,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实际发生时转入相应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成本。
区别在于成本类科目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最终转化到库存商品中,而主营业务成本是在销售过程中转入的,没有销售或其他行为就不存在这部分成本,最终主营业务成本转入到本年利润,影响损益。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991 天[LV.10]笑傲江湖
成本类科目是和损益联系的。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涉江湖
好的,我懂了~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涉江湖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谢谢,学习了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2楼的解释很清楚,学习了
中国会计社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会计通。为什么损益类账户是贷记表示增加?
为什么损益类账户是贷记表示增加?
【ZhangKevin的回答(21票)】:
因为你的理解在于把「借贷」这两个字赋予了实际的意义,而实际上这两个字没有任何含义,甚至可以换成是「左右」、「上下」、「前后」、「甲乙」之类的任意两个汉字都行……比如:「左费用,右现金」等。
所以你的理解中,「贷方是源头,借方是终点」,这个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各种类型的科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很简答,丢掉「借贷」,他们的关系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吧?这个是最基本的公式了。
那么把减号变成加号,就变成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这个公式就可以看出来,如果等号左边的资产增加,根据「有借必有贷」,就知道,等号右边必然就有负债的增加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也就是「所有者权益在贷方表示增加」。
而具体到你说的「损益类科目」,这个范围有点广啊……「损益类科目」包括了「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而只有「收入类科目」是贷方增加的,「费用类科目」是借方增加……·
另外,你的理解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库存商品」的减少并不代表「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啊……正常的商品销售分录不应该是:「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么?至于应收账款和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ChenZhang的回答(102票)】:
这个问题,当年簿记学老师讲的方法,很适合记忆,一辈子都忘不了。
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过一年经营(不考虑分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可以推推导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
整理得,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该等式左边的科目,借方额=增加,贷方额=减少;(借增贷减)
该等式右边的科目,借方额=减少,贷方额=增加。(借减贷增)
只要记一个,收现金,资产增加,就是借:现金=========》借增======》资产增加。
其余科目全部可以推导得出。
拿到具体业务,先分析影响的相关会计科目,这些科目分别属于等式的左侧还是右侧;然后,考虑该科目的余额(或发生额)会增加还是减少。
举例,老板出差去美国,买机票两张,银行转账支付。
影响科目:费用(费用,等式左侧,借增贷减)、银行存款(资产,等式左侧,借增贷减)。
影响方式:管理费用增加==》借方,银行存款减少===》贷方。
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再举例,老板在美国出差期间,取得美国VC的股权投资款,银行转账入账。(假设全部计入股本)
影响科目:银行存款(资产,等式左侧,借增贷减)、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等式右侧,借减贷增)
影响方式:银行存款增加==》借方,实收资本增加===》贷方。
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米斯桃的回答(10票)】:
不是很明白你这个源头和终点的意思。
其实个人理解中借贷只代表一个方向并没有特别实际的意义。手机党简单说下我的记忆方法。
唯一要记住的就是资产借方增加,再简单点,现金借方增加。然后剩下的可以推导出来。
比方说借一笔钱就是资产增加负债增加,现金增加是借方,那么负债增加就是贷方。
再来说个现金销售,就是资产增加收入增加,现金增加是借方,那么收入增加是贷方。
再说个支付银行手续费,就是资产减少费用增加,现金减少是贷方,那么费用增加是借方。费用和成本其实是一样的。
这样资产负债收入成本应该就都清楚了。只要记住现金增加是借方。几次以后相信就都记住了,不需要刻意推导。
没有解答你的问题,介绍下自己的办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军的回答(0票)】:
会计里面的“借”与“贷”只是一种符号,并不是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
所以,按照会计分录的要求,六大会计要素的记账方法不同,而你只需要记住,资产与费用(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既指具体的费用)是借方登记增加额即可,其他的都是增加记在贷方。
排名第一的知友说的很好,请参见他的回答
【泰瑞尔的回答(7票)】:
请先看划线加粗部分
首先呢,看到 “比如库存商品卖掉。就看成由库存商品(贷)向主营业务收入(借)” 我凌乱了一会儿
正确分录应该是 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然后,“按书上硬记就是损益类的增加放在贷记” 让我完全凌乱了。。。
损益类账户得区分是“损”还是“益”:前者借方记录增加,后者贷方记录增加
所谓“损”是指成本、费用、税金类;“益”是指各种收入、补贴、投资收益等
为什么“损“类借方记录增加?“益”类贷方记录增加?
成本费用和资产是同一性质,因为成本费用实际上就是资产的消耗,存货卖掉就变成了成本(见上面结转成本的分录)
收入和所有者权益是一个性质,因为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后为利润,利润不分配而是留在企业继续经营就又成为了资金的来源
至于你提到的"贷方当源头"和“借方当终点”,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从资产负债表看,右边是资金的来源(负债+所有者权益),它们的增加记贷方
左边是资金的去向(资产),其增加记借方
【驿人的回答(5票)】:
来自 @seantan 在另外一个问题的回答,推荐给你
“借”、“贷”的区分基于会计恒等式的拓展,我们来看会计恒等式:
1、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由于:所有者权益=初始投入的资本(简化为股本)+留存收益(简化为留存利润),得到:
2、资产=股本+留存利润+负债=股本+利润-分红+负债
——由于:利润是结转科目,利润=收入-成本-费用,那么得到:
3、资产=股本+收入-成本-费用-分红+负债
——把负号科目调整到等式另一边,得到:
4、资产+成本+费用+分红=股本+收入+负债
我们得到了调整后的拓展的会计恒等式,恒等式左边的科目增加记为“借”,右边的科目增加记为“贷”;减少反之。恒等式要保持恒等,故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在恒等式中,贷方可以看作企业经济利益的来源——“钱”是股东投的,还是借来的,还是自己销售挣的?借方可以看作经济利益的流向,“钱”是形成资产了,还是花掉了,还是分配给股东了
【李思远的回答(2票)】:
占个位置,我回宿舍写给你!
好了,我回来了。大三狗怒答!
和大家的答案一致,借、贷只是符号。现代会计起源于意大利,最早见于帕乔利的《数学大全》,借贷只是当时簿记符号的翻译。刚开始学习时不敢直接写借贷,而是使用Dr和Cr 。
说干货啊! 有一个等式必须记住。这个是我去上大学的时候,在飞机上遇到的一个会计前辈教我的。在此感谢一下缘分这种东西。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那我们就要继续说了,负债、所有者、收入都是流入企业的货币资金来源,这些货币资金有一部分还是货币资金,有些就会被花出去,会流出,先沉淀在资产中,再由资产慢慢变为费用(通过摊销、折旧等)。
借的含义就是流出的增加和流入的减少,贷就是流出的减少,流入的增加。
例如企业花钱买材料,就会贷掉些现金,再借另一项资产——原材料。
另一方面也是,归还短期贷款。减少一项流入,借短期贷款,同时减少一份资产,贷银行存款。
然后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动态资产负债恒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而你说的损益类账户就包括了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把等号两边记为左表和右表,这样会计分录就能很清楚了: 左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右表增加为贷,减少为借,再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原则,应该就很容易搞清楚了。
【徐圣轩的回答(0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等式左边借方为增加;等式右边贷方为增加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题主可以借助T型账户理解 比如 企业增加实收资本 则需借记资产类账目 为保持等式平衡 则须贷记损益类账目 复式记账法 借贷并不仅仅表示增加减少
【叶子的回答(0票)】:
会计专业学生怒答。
同学你没学过会计吧。。原谅我这么直接,因为这绝对是任何一门会计课上第一堂课就会讲的。
会计恒等式,资产=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九大平衡关系:资产增加,同时负债增加;资产增加,同时所有者权益增加(以下省略七种了)。
那么资产增加记借,所有者权益也增加了,就要记贷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说的就是这个。
另外,借贷的记法是复式记账法,就是表示方向而已,跟字面意思毫无关系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这学期刚学了这块。英文里,一个是debit, 一个是credit。实际生活中debit就是俗称的借记卡,存着钱的,credit就是信用卡,问银行借钱的。。所以我觉得这完全是英文翻译过来造成的问题。在米国学完全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啊
发表评论:
馆藏&5634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属于损益类账户的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