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年人优待卡优待卡年未前没拿到怎么办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未来60岁以上老年人可领优待卡
  京报网讯(记者龙露)今天上午,市人大代表视察本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据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十三五期间,本市将整合养老助残卡和老年人优待卡,增加老年人社会福利和优待功能,打造老年人专属“金卡”,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今天退休,明天领卡”,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推进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整合服务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多元参与的工作体系。
  今年10月,北京市65周岁以上老人优待卡更换“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工作已经启动。李红兵介绍,换卡对象从65岁至79岁共涉及200万老年人,目前80%以上信息采集完毕,2016年这些老年人将全部持卡,未来老年人60岁退休以后就能拿卡。李红兵表示,这张卡承载了政府关于老年人所有政策,可免费刷卡乘车、逛公园,养老助残、高龄补贴等也将入卡,同时老年人甚至家人持卡购物消费,均可享受社会、企业给予的价格折扣和优惠。
  此外,卡内的消费数据也将成为未来政府扩大老年人服务的范围和精准度的依据。李红兵说,例如老年乘车去公园集中的时间段可以增配车辆等。此外,老人过世后被冒领养老补贴的状况不会再发生。因为卡片的后台和殡葬数据联网,老人过世后,办理火化时,卡内所有待遇自然终止,核查后将予以撤销。
站长推荐 /4
公元2016年,是农历丙申猴年,为公历闰年,53周,共366天。千龙网新闻舆论中心精心策划推出【“这366天”年终报道】,用我们的视角,回眸和评点首都这366天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保民生的那些值得记忆的事。
2016年末加长版雾霾如约而至,寒冷的冬日也无法冻醒霾态的心灵,有木有想过雾霾其实可以靠设计化解?
房山历史悠久,文化丰厚,这里点燃了人类最早的文明火焰;建起北京第一座城池,使北京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3000年以上历史的首都;房山"石经的长城",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奇迹……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每天我们行色匆匆,两点一线的走在公司和家的路途中,川流不息的人群,往往预示着这一天忙碌的开始,走在路上,熟悉的景色从我们眼前划过,也许是每天都见到的原因,早已无法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你是否发现,这些景色也有着细微的变化,在慢慢的融入我们的生活。老人去世6年无人知 亲友清理房间时才发现
document.write("")
发帖人:虚晃一枪123
去世6年无人知。11月24日,湖北下陆一位老人被发现死在家中。老人已经去世多年了,被发现时,只剩一堆骨头。这是一位孤寡老人。
几年前,因为发现老人失踪,社区、民警、单位退休办和老人的侄儿等人一起,曾经进过老人的房间,但是没有发现他。近日,老人亲友清理房间,在卫生间洗衣机背后发现一堆骨头,才知道老人早就离世。
据悉,老人姓裴,1931年生,湖北黄梅人,原是东钢的一名离休干部,终生未娶,一人独居。户籍显示老人为“高中毕业”。“个子高高的,至少一米七五以 上,比较魁梧,鼻子也很高”,回忆起老人,社区书记沈革荣说“他是个文人”,她曾经为社区演节目的事情,上门请老人帮忙写过小品。
[ 查看全文 ]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老人15年前花100万北京买房 直到离世仍没住上
如今,“四和院·一瓶”已打出现房销售的广告。法制晚报讯(特稿记者 蒋举 辰光 记者 洪雪)1997年,胡流恩老先生在亚运村附近买了一套两居室,当时总价100万元,老两口花了毕生积蓄买的这套房子,却因开发商“换手”,房子迟迟不能交付。直到老先生2012年去世,也没看上这房子一眼。胡大妈一家人为了老伴儿的临终嘱托,四处奔走寻求解决办法,却发现房子已经有别人入住。《法制晚报》记者上午获悉,目前胡大妈已经打算起诉维权。事件缘起老人巨款买楼 幻想安享晚年胡流恩先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曾参加过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科研工作。从甘肃酒泉迁居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享有高薪待遇,但在他去世的时候,留给老伴儿和独子的唯一遗产,只有一套迟迟不能收回的房子。从甘肃酒泉调到北京工作,胡老夫妇分得了一套位于朝阳区的福利房,面积虽小,但因只有一个儿子,一家人在这里平静地生活了20多年。1997年的一天,胡老拉着老伴儿神秘地说,有人告诉他,亚运村那边有一个外销房小区,据说品质特别好,只卖给外国人和港澳同胞,他都咨询好了,在香港生活的姐姐,她的身份可以买,自己问了开发商,姐姐办完手续之后,买房子可以用咱们的名字签约,房子有点贵,总价100万元,但是小区规划设计得很好。一直在北京某大医院工作的胡大妈,在单位福利房住了多年,从来都没想过自己能买房子,听胡老一说,急着就问:“100万?咱哪儿有100万啊!”看起来,胡老早就打定了主意,他对老伴儿说,现在住的这套房子,房改以后已经能转让了,位置不错,20万有人要,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可以凑够50万元的首付款,另外几十万,可以找在广东的哥哥和香港的姐姐借。签订购房合同 缴纳50万首付胡大妈看着胡老幸福的样子,想想他们相濡以沫几十年,胡老只知道工作,很少在过日子上这么用心过,“没事儿,咬咬牙,怎么都能扛过去”,胡大妈虽然不懂买房子的事儿,但为了他高兴,就很痛快地答应了。日,胡流恩先生与北京德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北京市外销商品房预售合同》,双方约定胡老先生购买其开发的位于朝阳区大屯路222号的现代花园金富楼5层E室,缴纳50%的购房款约50万元,其余房款等日之前,开发商交房时缴纳。多年维权工程进度停顿 房子没着落“早点睡,明天早点起,这几天该盖到咱家那一层了。”在周末的晚上,胡老经常这样对胡大妈说。自从签订了购房合同,胡老经常拉着老伴儿去现场看楼房的施工进度。胡大妈说:“逐渐的,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叫我了,经常自己悄悄地跑去看房子,后来才知道,工程停下来了,房子不盖了。老胡是怕我着急,一个人生闷气。”胡老以前听说过买房子遇到开发商破产的事儿,总觉得是小概率事件,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现在看见“现代花园”工程搁置下来,开发商又不见了,才知道“大祸临头”。他从此再也不在家人面前说起这些事,也不带着老伴儿去现场看了。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到各级政府部门打听消息。历经了许久,没有任何人出来告诉他究竟该怎么办。全家人苦苦等待的交房日期到了,胡老终于瞒不住老伴儿和儿子了,他只好跟家里人摊牌——开发商找不到了。开发商资不抵债 老板失踪就在胡老先生四处找开发商的同时,很多为现代花园盖房子的建筑商和供应商也在找,更有一些银行将北京德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偿还银行贷款。日,人民法院网发出公告,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通报,22家企业因拒不履行法院判决拖欠被执行款而被曝光,其中北京德华房地产公司因拖欠6.4亿元而名列榜首。据当年的报道,二中院执行办主任王怀勤介绍,二中院是从2004年开始接手执行德华房地产公司欠款案的。这笔债务是德华公司在负责开发建设亚运村现代花园项目时发生的,债权人分别是负责项目建设的建筑单位和几家银行。王怀勤说,该公司法人代表已经无法联系上,法院已经对这个项目查封并进行评估,评估价格为3.2亿元。根据北京市法院系统资料查询到,2009年,北京江南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拍卖形式取得了大屯路222号(原现代花园)的部分房产。记者从北京市建设委查询到,该项目现已改名为“四和院·一瓶”,开发商是北京江南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多年艰辛维权 老人身体累垮胡老先生终于被击倒了。就在他四处奔走找回自己房子期间,由于精神压力和过度辛劳,喉部和舌根部长期溃烂,2006年前后,他患上了口腔癌。胡大妈说,老伴儿得知房子停工了,嗓子就没好过,她是个中医大夫,明白老胡“着急上火”持续了那么多年,引起病变是很可能的。几次手术之后,胡老失去了说话的机能,而他临终“说”的一句话,就是比比划划地告诉亲人:“不给我房子,死不瞑目。”2012年底,为了这套房子奔走多年的胡老先生身患多种疾病,终于在遗憾中离世。由于不能讲话,胡老去世前将房子的事陆陆续续写给胡大妈和儿子小胡。胡大妈对记者讲起胡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遗憾去世的情景。由于长期看病和治疗,胡家的经济日渐窘迫,为了节约成本,已经没有住房的胡老,只能在河北香河租住一套两居室,胡大妈给他找了一个人看护,自己以退休中医的身份继续打工挣钱。“还我房子” 成了老人遗嘱2012年12月的一天,胡大妈被电话叫了回来,看护的人说胡老好像不行了。胡老先生比划着让老伴儿走到身边,拼命地想跟她说话,虽然听不清,但凭着多年陪伴的经历,胡大妈知道,老头子说的是:“还我房子!不给我房子,死不瞑目”。儿子小胡的工作,要求上班时间必须关手机,他是在下班后打开手机才收到父亲病危的消息,从北京迅速赶到香河,爷俩没见到最后一面。胡大妈伤心地对他说:“你爸爸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还我房子’”。胡老先生去世后,胡大妈和儿子小胡为了完成他的遗愿,接过一堆厚厚的资料,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andali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老人去世6年无人知 被发现时剩一堆白骨(图)_凤凰资讯
老人去世6年无人知 被发现时剩一堆白骨(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老人已经死在家中多年了,被发现时,只剩一堆骨头。
东楚晚报曾经的报道
老人所居住的房屋外景
老人遗体在家中厕所被人发现 原标题:黄石老人离世6年才被发现家中卫生间只见一堆白骨 老人已经死在家中多年了,被发现时,只剩一堆骨头。 这是一位孤寡老人。 几年前,因为发现老人失踪,社区、民警、单位退休办和老人的侄儿等人一起,曾经进过老人的房间,但是没有发现他。 现场:灰尘遮盖了生活痕迹 25日上午,团结社区东方怡园小区。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老人居住的房屋。 该房屋位于居民楼一楼,后门有一个开放式小阳台,里面堆满了杂物,上面还盖着一块塑料篷布。绕道前门,撬开的防盗门还敞开着,门口地面上落着一层铁锈。 正对着防盗门的是卫生间,狭窄的木门也敞开了,一台洗衣机堵在门边,洗衣机上放着一卷纸巾,房间内没有灯,光线有些昏暗。社区民警介绍,老人就死在卫生间,被发现时只剩一堆骨头,可以看出是穿着棉拖鞋。 走进房间,屋里陈设简单,上还有未开封的食物和食用油等,简陋的家具上堆着厚厚的灰尘。 卧室是正对着后门阳台的,光线尚好,一把藤椅只剩下框架靠在窗边,床上的被子上落满了尘土,一条深色裤子放在被子上,裤腰带没有取下来,如果不是上面的尘土,还让人以为是刚刚穿过的。床头边的抽屉上还摆放着水壶等物。 邻里:大家对老人了解不多 老人姓裴,1931年生,湖北黄梅人,原是东钢的一名离休干部,终生未娶,一人独居。户籍显示老人为&高中毕业&。&个子高高的,至少一米七五以上,比较魁梧,鼻子也很高&,回忆起老人,社区书记沈革荣说&他是个文人&,她曾经为社区演节目的事情,上门请老人帮忙写过小品。 据了解,东方怡园小区住的基本上都是原东钢职工,但是裴爹爹很少和邻居交往。沈革荣分析,可能是历史原因受过批斗,也可能因为他觉得和别人说不到一起去,所以不愿意与人交往,如果有一两个经常在一起玩的邻居,估计早就发现老人出事了。沈革荣还借用另一位老爹爹生病倒在家里被朋友及时报告的事情来佐证这一观点。 就在记者采访时,有社区居民报告一独居老人已经多天没见出门了,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调查,原来老人是生病住院了。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居民,大家对裴爹爹了解都不多。 死亡:卫生间发现一堆骨头 早在2010年,东楚晚报就曾报道过裴爹爹失踪一事。 根据当时的报道,因为长期联系不上裴爹爹,东钢退管办几经周折,联系到他远在湖南的弟弟,2009年11月,社区书记、民警、裴爹爹侄儿等人一起打开了老人的房间,发现屋里一切完好;2010年,相关人员再次进入房间,发现一切如故。退管办工作人员检查发现,2009年2月之前,裴爹爹的工资都取走了,之后的工资全部没动。从2010年4月,单位停发了裴爹爹的工资,想看看他有没有反应,但还是没能让他现身。 住在裴爹爹对门的刘爹爹曾向记者介绍:&老裴很有可能是2009年2月底不见的,因为当月24日医保证年检,我去社保开会回来,通知他去拿了医保证,从第二天起,就没有见到他了。& 据了解,老人生前喜欢,每年六七月份都要出去旅游两三个月,还喜欢做记录,但是其侄儿发现台历翻至日就没有再翻了。从他的日记本上发现,2008年以前,都有旅游记录,2009年以后就没有了。 近日,东钢退休办通知裴爹爹的弟弟,单位要回收房屋,让他们过来把裴爹爹的东西清理一下。11月24日中午,其弟弟、侄儿等人从湖南赶来帮忙清理物品时,在卫生间的洗衣机背后发现一堆骨头,这才知道老人早就离世了。 目前,老人的尸骨已送进殡仪馆。因其亲属对黄石不熟悉,社区民警陪着他们忙前忙后地处理后事。 养老:黄石探索推广新方式 裴爹爹的死亡是一个悲剧,也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没有子女或儿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更需要全社会的合力关爱。 下陆区团结社区书记沈革荣介绍,社区很多老人都留了她的电话。有一个姓黄的老人,腿有残疾,儿子现在新加坡工作,曾把他接过去,但是老人在那边住不习惯。前段时间老人生病了,还是社区帮忙送到医院去治疗。对居家养老,沈革荣建议,首先最好要搞&一对一&服务;第二要是能设置求助按铃,因为很多老人用不好手机;第三要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让老人有去所。另外子女、亲人方面,要常回家看看。她说自己的父母都80多岁了,她每周都必须要回家去陪父母吃饭,&老人对子女没有物质要求,就是精神上的关怀&。 市民政局老龄办一工作人员表示,老人死在家里的情况在各地都有,但是死了这么长时间才发现的情况还没听说过。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促进养老服务方面有新的政策和要求。 该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养老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近年来黄石开展的爱心储蓄、社区养老之家都是在探索。除了志愿者队伍建设,黄石也在探索推广老人互助养老,如社区老年协会建设,去年市老龄委下发了老龄协会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对老人的情况、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登记,一对一上门服务,除了让老人平时得到服务,意外问题也能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2014年,黄石以社区为单位,首批评选出14个基层老年协会示范单位,今年又评选了21个,对评选上的单位给予1万元奖励,支持协会开展工作,实现老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而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进行全面推广,让养老服务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继而走向专业化。
[责任编辑:PN05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73287
播放数:524559
播放数:17710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北京市民政局:未来60岁以上老年人可领优待卡
&&当前位置&&
北京市民政局:未来60岁以上老年人可领优待卡
08:33:32&&&&
华夏经纬网
&&&&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今天退休明天领卡”&&&&本报讯(记者龙露)今天(3日)上午,市人大代表视察本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据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十三五期间,本市将整合养老助残卡和老年人优待卡,增加老年人社会福利和优待功能,打造老年人专属“金卡”,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今天退休,明天领卡”,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推进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整合服务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多元参与的工作体系。&&&&今年10月,北京市65周岁以上老人优待卡更换“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工作已经启动。李红兵介绍,换卡对象从65岁至79岁共涉及200万老年人,目前80%以上信息采集完毕,2016年这些老年人将全部持卡,未来老年人60岁退休以后就能拿卡。李红兵表示,这张卡承载了政府关于老年人所有政策,可免费刷卡乘车、逛公园,养老助残、高龄补贴等也将入卡,同时老年人甚至家人持卡购物消费,均可享受社会、企业给予的价格折扣和优惠。&&&&此外,卡内的消费数据也将成为未来政府扩大老年人服务的范围和精准度的依据。李红兵说,例如老年乘车去公园集中的时间段可以增配车辆等。此外,老人过世后被冒领养老补贴的状况不会再发生。因为卡片的后台和殡葬数据联网,老人过世后,办理火化时,卡内所有待遇自然终止,核查后将予以撤销。&&&&(原标题:未来60岁以上老年人可领优待卡&十三五期间实现“今天退休明天领卡”)
来源:&北京晚报&& 转自:新华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更换老年人优待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