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用工成本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外迁

生产成本推高对企业运行影响有多大?
来源:东方财富网
  在国内通胀预期较强的大背景下,我国生产加工企业普遍面对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而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却难以实现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自去年以来,一些行业出现了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出厂价格的趋势。受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前工业生产成本持续推高,而出厂价格难以同步上涨,企业利润下降趋势明显,给生产经营者带来“两头受挤”的困难和压力。  当前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和困难究竟有多大?相关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又是如何?  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前不久,山东省委政研室、山东省物价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该省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形式,对山东省内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济宁、聊城、菏泽等8市的纺织、家电、食品加工、化工、轮胎、供热供电6个行业44家工业企业组织了调查,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中共山东省委政研室、山东省物价局联合调研组成员陈充、魏学武、匡敏、李卫东联合执笔,完成了该调研报告。现将该报告编辑刊登,以飨读者。  “两头受挤”中的企业生存现状  “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出厂价格的趋势没有改变。总体情况是,下游产品企业困难多于上游产品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困难多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企业困难多于非出口企业,中小企业困难多于大企业,微小企业困难多于中小企业。”  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部分生产加工企业进高出低。今年1~7月份,山东省工业生产者价格延续了上年上涨的态势,其中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1%,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5%,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由2010年的2.1个百分点扩大到2.96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42.4%,原油上涨33%,成品油上涨30.4%,煤炭上涨11.7%,大豆上涨30.2%,铜上涨28.1%,铝上涨25.1%。  受工业品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的影响,生产加工企业成本压力难以向终端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步传导,上下游价格增长不同幅,形成产品价格进高出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的“两头受挤”现象。  调查显示,受本轮价格上涨影响最大的是供热供电等公用事业企业,以及充分竞争的中低端最终消费品生产加工企业。其中,热电企业亏损面扩大。山东全省发电行业在去年亏损54.2亿元的基础上,仅今年前2个月就又亏损18.2亿元。目前,企业每度电亏损8.4分,2011年全年预计亏损3.5亿元。在供热方面,企业供热总成本达65元/吉焦,而供热价格执行价为40元/吉焦,供热亏损额逐年扩大。  由于主要原材料天然胶大幅涨价,山东省60%以上轮胎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此次抽样调查的6家轮胎企业天然胶的购进价格平均上涨141%,产成品轮胎价格平均上涨19%,前者高出后者122个百分点。受上游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省化工行业原料购进价格上涨7.1%,主营产品成本利润率呈下降趋势。  受棉价大涨的示范效应和化纤原料成本的双重推动,此次调查的9家纺织企业今年以来亏损额均出现大幅度增长。招远市针织厂有限公司近两年每年仅棉花价格上涨就增支超亿元。  在接受调查的9家食品加工企业中,有花生油、肉禽加工等5家企业主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高出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涨幅2%~24%,而面粉、果汁等4家企业主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低于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涨幅2%~30%。  家电行业的利润也在被摊薄。如青岛某家电公司每台冰柜利润2009年为320元,2010年为266元,今年前两个月降为225元,成本利润率由2009年的36.87%、2010年的28.27%、降至19.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商业零售价格之间不匹配,商业企业也存在进高出低。1~7月份,山东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5%,同期CPI同比上涨4.9%,前者比后者高2.45个百分点。扣除食品、烟酒和能源价格后,山东全省CPI同比上涨1.9%,远低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5.45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同样造成商业零售企业价格进高出低、“两头受挤”的困境,这也表明山东省消费需求不足,工业消费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还比较明显,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  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使外贸出口企业压力增大。自去年6月19日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达6.7%。汇率变动加剧了山东省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主要以短单、小单为主,不敢接大单、长单,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出口竞争力。以技术壁垒和美国特保案为代表的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前两个月,山东省出口产品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7起,涉案企业224家,案值金额2.55亿美元。日本大地震预计使山东省对日外派劳务下降15%。同时,中东、北非地区持续的政局动荡,给山东省海外市场也带来影响。预计利比亚动荡将影响全省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和外派劳务各下降3%左右。据统计,6月份全省出口同比仅增长8.6%,比去年同期回落27.3个百分点。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逐步到位带来成本构成新变化。据统计,山东省的企业社保、环保、信用、劳动合同等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所形成的新涨价因素,推动初级产品和最终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3.9%和1.1%,成本推动型压力持续释放。  一方面,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全面实施,企业工资、养老、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等逐年上调,用工成本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企业用于环保的支出大幅增加。如华能白杨河电厂脱硫设备投资8460万元,设备折旧及脱硫材料使每度电增加成本1.61分,高于目前执行的1.5分/度的脱硫电价;此外,落实机组脱硝、关井保泉等新的环保要求,每年又增加成本近4000万元。  此外,部分企业税负较重。以今年第一季为例,山东省税收收入675.4亿元,增长29.8%,远高于同期全省生产总值11%的增速。潍坊大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比2009年上交税金增长131%,而同比主营产品销量只增长40%。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比2009年上交税金增长26%,同比主营产品销量增长11.5%,前者高出后者14.5个百分点。  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紧迫问题。今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对轻工纺织服装行业、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区别对待政策,信贷进一步收紧,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攀升,融资难度增加。山东省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约1200亿元,比去年末增加20%。大约有75%的中小企业反映贷款难,部分企业被迫转向民间高息借贷。由于资金链紧张、流动资金不足、无力投入研发创新,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难以为继,融资难以及融资成本加大成为影响当前工业运行的突出矛盾之一。  “两头受挤”下的企业发展新趋势  “当前生产加工企业"两头受挤"情况是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效果开始显现的真实反映,更是山东省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在多重压力和倒逼机制下,山东省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生产价格持续推高,加快了企业分化。从调查看,成本上涨对各类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商业模式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可以较好地转移成本压力,而以拼价格、拼资源、拼环境为主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贴牌生产企业以及生产能力过剩产业如纺织、服装、鞋帽、水泥等,由于定价能力不足、成本多重叠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  在当前的形势下,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已经出现关停现象,一些多为初级产品的行业如纺织业明显出现衰退。未来摆在这类企业面前的有三条出路,一是迁出至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发展;二是在竞争中被淘汰;三是转型升级。  此外,公用事业类企业也面临许多矛盾,特别是政府管价的公用事业企业,如供电、供热所需原料煤价格已经完全实行市场调节,但供电、热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由于煤价持续上涨,而对电、热价格调整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价格与成本倒挂,亏损巨大。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势必影响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应引起高度重视。  高成本生产时代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劳动合同法》的全面实施,能源资源价格持续涨升,环境保护日益严格,都发出明确的信号,高成本生产时代已经到来,低工资、低成本、低档次的发展老路难以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成本生产时代已经到来。  从发展阶段看,山东省已经进入人均GDP5000美元至8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经济特征以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的趋势,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低价格竞争的发展阶段已经基本过去。只有准确把握高成本时代带来的倒逼机遇,鼓励、支持和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融入科学发展轨道,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先机。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为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机遇。当前,以后危机时期的产业复苏和实体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新一轮的以大规模协作、开放、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这一轮产业转移同上一轮不同的是,上一轮产业转移主要以环境容量、资源供给、要素价格为依托,新一轮产业转移主要以市场体系、人才素质、产业基础为依托,这将成为企业的重大机遇。  调查发现,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与日本国隔海相望,日本大地震及其震后重建,山东省有望迎来扩大对日供应、承接其海外转移产能和技术新机遇。可以说,抢抓日本制造业外迁、日企海外布局加快的契机,引导在山东的日资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吸引其高新技术企业来山东落户,以及扩大日本震后重建所带来的出口贸易,将成为山东省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的重大机遇。  以综合视角解企业“两头受挤”困境  “解决企业"两头受挤"困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综合施策,把价格调控与多种经济手段协调配套,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与控物价的关系,妥善化解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以实际行动支持企业迎战困难局面。在宏观层面上,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主要任务。目前国外输入型、成本推动型以及食品结构型上涨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正逐步释放并传导到居民消费,进一步放大了通胀预期。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重要商品价格监管,整肃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不合理涨价。  在价格管理上,建立完善“一金、一储、两头保”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是一个可行的路径。“一金”就是整合现有农业补贴资金和储备资金,切实发挥补贴资金平抑物价、稳定企业、保障民生的作用。“一储”即完善粮、油、肉等主要农产品储备制度,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两头保”即实行农产品价格安全带制度,价格过高时,利用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补贴城镇困难群众,保障城镇群众生活不受影响,物价过低时运用调节基金补贴农民,保障农民生活不降低。  同时,需要注意目前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向通货膨胀转变。着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节能降耗;进一步整顿流通环节,推进“农超对接”,降低流通成本;规范涉及民生和发展环境的收费项目,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缓解通胀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三是注重防范输入型通胀。密切关注大宗商品国际价格变化,适当加大对进口量大的产品国际投资,必要时启动战略储备机制。  在政策考量上,应当考虑解决应当将减负减税作为重要内容,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或先征后返等方式,实施利于缓解成本上涨压力、促进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  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积极稳妥推进资源类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深化电价改革,完善成品油、天然气、水价形成机制,适时合理疏导价格矛盾,保证公平竞争。同时大力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缓解企业“用工难”。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和国际高水平展览,支持中小企业以行业整体组团参加国内外综合性或专业性的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减轻企业组团参展的负担费用。切实解决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的利益机制问题。积极改善企业用工条件。在目前社保尚未全国联网、社保资金不能跨区域流转的情况下,允许分步到位,对外来员工可先实施大病保险和工作保险。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政府公共财政应给员工养老保险提供一定额度的补偿。研究制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激励政策,对吸纳劳动力多的中小企业,财政应实行就业岗位补贴,切实改变企业对社会就业贡献越大与自身负担越重的不合理状况。  链接?如何理性看待成本推高下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劳动力成本。当前,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升10%~20%左右,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从调查看,反映比较强烈的主要是以前劳动关系管理不规范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劳资关系比较健康的企业反映并不强烈,并基本上能在内部通过挖潜、创新来消化。  关键词二:人才。当前,比劳动力成本上升更为重要的是,人才紧缺与人才流失矛盾并存,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普遍缺乏高素质产业工人,高层次管理经营和技术人才又留不住,这些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  关键词三:转产。受生产成本上涨的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转移转产的新动向。由于在这类企业就业的基本上是外来流动人员,产业转移到哪里劳动力就跟到哪里,因此这类企业转移转产并不会影响当地的就业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四:隐形冠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培育隐形冠军对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所谓隐形冠军是指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却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许多中小企业,生产某一系列甚至某一方面的零部件和配套产品,做得深,做得精,做得新,在所在领域做得最好,做到极致,成为隐形冠军,在本国乃至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力,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有关调查,在德国10多万家中型企业中,有8%以上属于隐形冠军,其产品创新远远领先于同行,正是许多隐形冠军凝聚在一起,支撑起西门子、宝马、奔驰等世界知名的“德国制造”。对山东省而言,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几千家中小企业生产同质产品、企业分工合作松散、空间集聚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提级演变为有若干家几十亿元的龙头企业、十几家亿元左右的核心配套企业、上百家中小企业参与配套的企业集群更有意义,更富有竞争力,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实要求。  作者:陈昊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责任编辑:Newshoo)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高清影视剧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上海“十三五”发展中的新问题和对策思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上海“十三五”发展中的新问题和对策思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昨天新闻看了没,上海出现大量“用工荒”
饭店,服务员都招不到人,外地人也不要做。工资开到,也没人做要做。采访了一个外地应聘者说:回老家,200元房租一个月,上海1000元也租不到,生活成本太高。采访了一个保姆。说上海物价太高,现在收入比自己老家也高不了多少,自己老家收入也提高了。高个二三百元,根本没人做&QQ: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5-16 05:2105-16 05:3405-16 06:3805-16 06:3805-16 06:3805-16 06:3805-16 06:3805-16 06:3805-16 06:3805-16 06:38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6 开心网破解用工成本高须国家力量跟进_网易新闻
破解用工成本高须国家力量跟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破解用工成本高须国家力量跟进)
用工成本再次被聚焦。“不涨工资,招不来人;工资涨上去,企业吃不消”“降成本,别的成本还有戏,用工成本,我看难!”记者在浙江省的杭州和嘉兴、河南省的郑州和洛阳采访时,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上涨迅速,特别是在近年企业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对企业构成较大压力。郑州日产列了一张用工成本表:一名月薪1万元的员工,扣除个人缴纳的社保及个税等,拿到手的部分是7300元,而企业总计为其支付约1.6万元。(5月30日《人民日报》)
企业用工成本之高,早非新鲜话题,但“企业付1.6万员工到手7300元”的调查数据之高,仍然让人吃惊。而所谓企业用工成本之高,又主要是社保费率之高,这更是不争的事实。譬如在2014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的联组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回答委员询问时,就明确表示,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企业觉得负担重。关于企业用工成本之高,渐成一个无法再忽视的话题。
可以想见,“企业付1.6万员工到手7300元”式的高用工成本,其带来的现实后果会是连锁性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使企业处于某种两难的抉择困境。倘若依法为员工购买各种险金,虽然不至于被员工抱怨,但因此产生的巨大成本,必然会障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倘若不依法为员工缴纳险金,由于相应的劳动权益监管仍然显得粗线条,也可能会平安无事。不少中小企业正是在此种侥幸心理之下,逃避相应的险金缴纳义务,进而使员工利益遭遇直接侵害。
税费过高不仅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导致不合法的用工现象出现,对于整体的社会消费格局而言,也有着潜在的影响。险金过高,员工的缴费比例就会随之变高,最终到员工之手的收入数额就会降低。下行的收入,必然会降低或推迟公民的消费行为,最终将不利于拉动内需,以及整体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恰缘于此,企业用工成本之高必须被破解。显而易见,单纯依靠企业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收入增长,来抵消用工成本之高,并不现实。破解用工成本之高更不可缺少国家力量。
具体来说,一方面,相应的税费改革应当继续,且不妨提速,以此降低企业社保的缴费率;另一方面,则是应当加快国家财政对社保领域的投入。譬如,按照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加大国有企业资产划拨、分红上缴对社保基金的支持;譬如,出台相应制度,用国家财政来承担小微企业的部分社保缴费金额;再譬如,在继续减税的基础上,严格限制非税费用的征缴。倘若系列举措都能落地,“企业付1.6万员工到手7300元”的窘境当能得以缓解。
该如何抚慰企业用工高成本的忧伤?千万不能只将其当成单个企业发展的困境,而看不到其中包含的公共隐患与问题。关于企业用工成本之高,此前已经讨论得太过,现在需要的只是国家力量的加速跟进。新闻中说,面对记者调查,大多数企业认为用工成本特别是其中的工资成本不太可能降低,只希望能够控制其增速不要过猛,同时降低附着在工资上的有关成本。如何“降低附着在工资上的有关成本”?相应职能部门是时候对此做出公开回应了。(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制造业用工成本高招工难 一成企业欲搬离上海_新浪上海
制造业用工成本高招工难 一成企业欲搬离上海
解放日报评论
  用工成本上升工人难招 外需复苏不旺订单减少 汇率波动盈利存不确定性
  九成受访制造业企业仍选择留沪
  对多项鼓励出口帮扶政策均有逾四成企业表示“反响一般”
  本报记者&&杨群
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
  出口目的地市场复苏缓慢,上海的制造业出口企业还好吗?它们面临怎样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近期对闵行、嘉定、金山、松江、奉贤等区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企业经营状况开展专题调查。调查显示,目前企业面临用工、外需及汇率等方面的难题,大部分企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适应市场。其中90.5%的企业表示,虽面临困难,仍打算留在上海。
  用工难凸显,外需不乐观
  此次调查的178家企业产品50%以上为外销,有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有技术密集型企业。
  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上升成为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有81.5%的受访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反映更强烈。有49.4%的受访企业反映招工难,尤其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待遇差的企业,而企业也无力通过继续提高待遇以增加招工。小型企业这一问题更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
  企业反映,工人不仅“难招”,而且“难留”。调查显示,27.5%的受访企业反映存在关键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技术工人的问题。企业表示,在招聘和培养员工过程中为技术工人投入较大成本,但后期竞争企业间相互“挖墙脚”,导致员工流失、人才难留。此外,上海生活成本高、落户定居难度较大等因素,也使部分工人选择回乡或者转向其他城市发展。
  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有限,外需短期内难有明显好转。调查显示,46.1%的受访企业面临国际市场外需不足、产品订单减少的困难。74.2%的企业对今年出口形势判断为一般或不太乐观。
  今年人民币依然面临较大升值压力,对企业盈利带来不确定性。调查中,有44.4%的企业称面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困难。同时,有56.7%的受访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此外,17.4%的受访企业面临物流运输费用上涨的困难,物流成本压力有所显现。
  九成企业留沪直面挑战
  面临困难,企业是否选择离开上海?权衡之下,9.5%的受访企业已经或准备搬离,90.5%的受访企业打算留沪。留沪企业表示,上海政府部门效率较高、服务较好,市场运作规范,“四个中心”以及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更多便利与机会,弥补了运营成本高带给企业的困难。
  当问及企业将采取什么措施改善经营状况时,答案多是“改变自己”。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是难以避免的,一些企业积极探索改善内部管理,如采用流水线自动化代替人工,采取管理岗位本地化方法减少外籍高管,降低人力成本。这些措施均取得一定效果。
  更多企业选择以扎实的“内功”来接受市场挑战。61.8%的受访企业选择加强管理、降低运营成本,61.2%的受访企业选择提高产品质量,35.4%的受访企业选择加快技术改造,35.4%的受访企业选择拓展国内市场。虽然短期看,技术改造投入大,难以即时见效,但从长远来看,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企业也采取各种措施适应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某货柜公司采用远期结售汇的方法规避汇率风险,某灯具公司在年初就与客户谈判确定双方间一年的结算汇率,某动力科技公司通过与客户谈判,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如何帮扶制造业出口企业
  关于国家出台的各项鼓励出口政策,46.1%的企业对“扩大信用保险规模,提高覆盖面,发展对出口企业的信用保险”表示一般,1.7%表示不满意;43.3%对&“改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汇率避险产品”表示一般,2.3%表示不满意;42.1%对“鼓励企业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自主品牌”表示一般,1.1%表示不满意;42.7%对“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降低贸易摩擦的风险和影响”表示一般,2.3%表示不满意;42.7%对&“提供融资支持”表示一般,3.4%表示不满意。
  一些精心设计的政策,为何企业反响平平?某电器公司反映,2008年3月欧盟对中国境内生产的充气泵征收77.6%惩罚关税,企业欲向欧盟提出申诉,但对这方面的程序并不了解。企业希望政府建立相关服务机构,让国内的进出口企业及时了解到各国相关法律政策等信息及情况,并在出现贸易摩擦时指导企业如何处理、应对。看来,确保政策执行落实效果也很重要。
  专家建议,把着力点转移到技术创新和微观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建议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企业优化商品结构,扩大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促进力度。同时,建议为私营企业提供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在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外,我国在出口信用保险、汇率避险产品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出口企业的需求,建议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发展多种类金融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本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