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介绍一下新制度理论金融学

查看: 98|回复: 6
有一个营销人员提成的制度,请大神看一下如何求出得数?有图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 小时
新来乍道,求助各位大神,下面这个图片中的数字怎么用excel公式求出?大体的意思是如果 我方占比X在不等的区间内,且毛利率M分别在这些区间内,对应的利率?这个应该用什么公式?怎么写?已经弄了一下午了,都没做出来。答对的大神,附道靓照一张。
(739.15 KB, 下载次数: 2)
14:51 上传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 小时
中间对应的利率是营销人员的提成比例。我们是以我方占比在什么区间内,毛利率在什么区间内,进行计算的。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 小时
有没有人来吖,快来人吖。自己DDDDD。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 小时
答对的有奖励喔!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 小时
自己D一下。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 小时
自己D一下。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 小时
有数据样表没有。有的话上传下。
玩命加载中,请稍候
玩命加载中,请稍候
Powered by
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任何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言论,本站将协助国家相关部门追究发言者责任! & &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徐怀玉律师 李志群律师您好,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只要应对得当,金融危机是可以避免的。余永定的应对方式非常独特,他力主保外汇储备,而不是保汇率。
2016年是刚过35岁的王洋得意的一年,年初购得的2套房到现在已经涨了1500多万元。但对于快满30岁的张恒来说,2016年却让他的购房梦陷
1000多人、两年光阴,一直“闭门造车”的FF洛杉矶研发总部里正在酝酿的,到底只是乐视故事...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在A股市场,被套在所难免。一旦被套,总会陷入舍不得割肉但又无可奈何的苦恼。
标普多伦多------
英国富时100------
德国DAX------
法国CAC------
瑞士SMI------
意大利MIBTEL------
马德里指数------
爱尔兰------
荷兰AEX------
西班牙IBEX35------
原油------
黄金------
橡胶------
玉米------
小麦------
道指期货------
纳指期货------
欧元美元------
英镑美元------
美元日元------
澳元美元------
美元瑞郎------
美元加元------
美元港币------
美元人民币------
美元新加坡元------
最近访问股
我的自选股
股票名称涨跌幅最新价评级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公布香港建筑工人年度16个工种的加薪幅度,预计25万人可获…
西少爷CEO孟兵今天宣布,该公司完成了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弘毅投资领投、今日资本跟投,金额为…
会议主题: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
腾讯财经微信官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腾讯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财经_新浪网
flash 2 here
总收益 | 周收益
大盘资金流向
大盘主力净流入:
每日股市热点
以下为热门股票
以下为热门基金
60秒后刷新
: : : : : : : : :
从目前到年底,死磕高送转,这里是年底最好的赚钱机会...
  市场自3301开始已经下跌16个交易日,向下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有想法没资金?统统把BP投进来
净流入(万元)
净流出(万元)
现汇买入价
现钞买入价
  我觉得格力是董明珠的,董明珠是格力的都没错。
谁敢说特朗普绝没可能成为下一个罗斯福?
 在中国这个地方,从来不缺忧国忧民的人。在当今社会,很多事变…]
李嘉诚跑了,我们说他不爱国。现在曹德旺也把工厂搬到了美国…]
我们的优势数据与工具
我们的品牌活动
我们的合作伙伴
客户服务热线:  欢迎批评指正
|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 更多公众号:VMart_171615交流学习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MMM互助金融奖金制度详细解答!,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查看: 21981|回复: 6
新企业会计准则条件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是否只可用一种单项测试法
和爱学习的人一起激发动力
每月至少2次直播分享,有回放
填写您的高会学习计划
获赠高会评审课程
国际名校港中大&会计领军上国会
联手打造一流CFO硕士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一般企业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也可以与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应收款项一起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再按这些应收款项组合在资产负债表日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根据上述规定,新企业会计准则条件下,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是否只可用一种单项测试法。这理解是否正确?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229, 订阅: 70
& |主题: 1, 订阅: 1
会计视野论坛帖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发帖人声明原创的帖子,中国会计视野有使用权和转载权。其他网站在写明来源、作者、会计视野论坛首发网址的情况下可以转载,原创作者保留禁止转载和向其他转载网站索取稿酬的权力。
单项测试(个别认定法)是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帐准备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可靠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对所有应收款项都进行个别认定,则就不再需要再按照帐龄等组合方式进行减值测试。
参考《计学撮要2013》中的以下问答:
问题1-3-5(对《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坏账准备政策的理解)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329~330页中的说明,对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方式为: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已单项确认减值损失的金融资产,不应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据此是否应当理解为对单项金额重大的金融资产只要测试发生减值,不管减值金额的大小(甚至只有1元),均可以不再包含在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可能包含在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结果会大于单独测试的结果)?
坏账准备是对应收款项的可回收性的会计估计。无论会计估计的方法如何,其目标都是客观反映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就坏账准备的会计估计而言,个别认定法是最基本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组合计提方法仅仅是对笔数多、单笔金额小的应收款项,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和概率论中的大数原理而采用的一种简化技术方法。因此,对于已经在个别(单独)测试中计提过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就无需再将其纳入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329~330页中的表述,对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方式为: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同时在金融资产采用组合方式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注意,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但发现没有减值的资产和没有单独进行减值的资产两者之间,损失率是不同的,因而应分别确认减值损失,如果企业没有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减值测试。在此先假设被审计单位按照账龄划分信用风险特征,据此是否应当理解为①组合方式测试应当分为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但发现没有减值的资产和没有单独进行减值的资产两类,分别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率?如果应当的话,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但发现没有减值的资产既然都没有减值了那么它的损失率如何鉴定?同时是否需要对附注中的会计政策进行修订调整?据了解现有的会计政策基本上没有考虑这一部分;②讲解中讲到如果企业没有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减值测试,仍旧以被审计单位按照账龄划分信用风险特征为例,是否意思是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但发现没有减值的资产的风险分类如果没有与之对应的没有单独进行减值的资产(比如5年以上),那么就不用进行额外的减值测试,那么减值金额以什么为基础计算呢?
单独测试未发现减值的应收款项表明其自身不存在减值,如果将其视为一个组合,则该组合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应为零。因此没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组合减值测试。
对于准则讲解中提到的“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应注意正确理解组合计提方式的本质。在会计核算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其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个别认定法是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时应采用的基本方法,在可行的情况下应当优先采用。基于信用风险组合的计提方法(如账龄分析法)只是针对笔数多、单笔金额小的应收款项,在逐笔进行个别认定分析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和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而采用的简化处理的技术方法,旨在对应收款项组合整体的可回收金额进行模拟,但总体上其结果的可靠性要小于个别认定法。组合测试只是应收款项减值测试的技术方法之一。但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其目标都是公允反映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无论是否把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纳入组合测试的基数,实际上应收款项整体的可收回性(该组合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金额)是不会变化的。将单独测试未减值应收款项纳入或者不纳入组合测试范围,将导致相应组合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发生相应变化:在将单独测试未减值应收款项纳入组合测试范围后,相应组合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应当随着基数的扩大而相应降低,以保持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总额不变。
所以,是否把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纳入组合测试的基数,将会影响到该组合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但理论上最终的计提金额应当不变。即:将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再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是可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笔款项将分担坏账损失。例如,某企业账龄在1年以下的应收账款中未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金额为500万元,根据历史经验,该企业估计这500万元的应收账款将发生5%即25万元的坏账损失;同时,该企业账龄1年以下应收账款中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账款为1000万元,经单独测试均未发生坏账损失。此时,如果把经过单独测试未发现减值的1000万元应收账款加入到该“账龄组合”中,使得该组合中应收账款的余额达到1500万元,但是对其整体上将发生的坏账损失金额的估计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即仍为25万元。此时,如果把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应收款项并入相应的信用风险组合(此处为账龄组合)中,则该组合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就应当相应调整为1.67%(=25万元÷1500万元×100%),相应对该组合整体计提的坏账准备仍为25万元。如果按照原先针对未单独测试的应收款项估计的5%计提比例,对该组合内全部1500万元应收账款计提75万元的坏账准备,则将导致坏账损失的高估,并导致该组合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未能适当地反映其可收回情况,因而是不恰当的。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的应收款项由少数几笔大额款项构成,对其全部进行单独测试后均未发生减值,则即使把这些应收款项按照账龄等信用风险分类标志归为若干组合,各该组合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也仍然应当都为零。
另外还需要注意:如前所述,组合测试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即基于历史经验(该组合中应收款项的历史坏账率等信用风险状况)和其他相关信息确定的某一信用风险组合内所有应收款项整体发生坏账损失的概率和最可能金额。《〈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的这一部分中也指出:“根据应收款项组合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的坏账准备,应当反映各项目实际发生的减值损失,即各项组合的账面价值超过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金额”。从中可以看出,按照信用风险组合方法计提的坏账准备,是针对该信用风险组合内的全部应收款项(作为一个整体)的,而不是针对其中的各单笔应收款项的。续上例,该500万元的未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可能包含若干笔小额应收款项(例如,一笔100万元,一笔150万元,一笔250万元,共三笔),预计该组合整体将发生25万元坏账损失,并不表明预计每一笔未来都将分别发生5%的损失,所发生的损失可能仅归属于其中的部分应收款项(例如,最后一笔250万元的应收款项可能最后实际收回225万元,而另外两笔都是到期全额收回;也可能出现其他各种情况)。因此,基于组合方法计提的坏账准备是不能分解到其下各单笔应收款项的,而只能对应于该组合整体。不可以把某一信用风险组合计提的坏账准备按单笔金额比例分摊到该组合中的每一单笔应收款项。对此应予以注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差错更正》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P403、P404,对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作出了规定: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列表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为划分基础,如果其中一项发生变更即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否则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同时在会计估计列举项中第19项将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摊余成本的确定、金融减值损失的确定归类为会计估计的判断。据此,①对于被审计单位将坏账准备计提(组合类别下)比例由6.00%的余额百分比法变更为按照账龄分别计提的行为对上述三个要素均未进行更改,是否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②如果被审计单位变更计提比例是由于收到控股母公司统一会计政策的需要而进行的变更,披露变化的原因应为何原因?是否能够将控股母公司统一会计政策的需要作为变更的原因?
如果仅仅是坏账准备的估计方法发生变更,但估计的结果未发生改变的,则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会计估计不同于会计政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会计估计变更应满足的条件是:或者是“企业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是“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可以概括为两种情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计量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母子公司的会计估计没有必要强求统一。如果有证据表明母子公司的所处行业、业务模式、所面对的客户群及其风险特征等因素存在实质性差异,并相应导致应收款项的信用风险特征的实质性差异的,则母子公司可以各自使用不同的会计估计,条件是这些会计估计都是适合于母子公司各自的实际情况的。因此不能以“母公司统一会计政策的需要”作为变更的原因。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期后已经收回的款项如何考虑坏账准备的计提?
某公司于2010年借给其他单位资金1亿元,列报为“其他应收款”,至日全部收回。该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账龄1年内5%、1-2年10%、2-3年20%。在编制2012年度财务报表时,公司认为该款项已于2013年初收回,不存在坏账风险,无需再对其计提减值准备。
此问题需要公司管理层确定该笔应收款项是属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还是属于组合测试范围,如果属于组合测试范围,应考虑其所属的信用风险组合。
1、如果属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则可以考虑该款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已经收回的事实。如果收回日距离资产负债表日很近(例如本案例中距离2012年末资产负债表日只有11天),无证据表明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在此期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则可以接受对其不单独计提坏账准备,但仍应将其并入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组合中,按组合方式对其所属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2、如果采用组合计提的,则应进一步讨论:
(1)如果企业的坏账计提政策中规定设置一个“期后已全额收回的应收款项”组合,规定对该组合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零的,则可将其纳入该组合,对其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零。
(2)如果该企业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中规定的组合完全依据截至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龄来确定,则不能以期后已将该款项收回为由,将其从计提坏账准备的该组合基数中扣除。
本帖最后由 xmqdp 于
21:29 编辑
结合网上看到的上市公司对应收账款减值损失的计量的案例,个人认为一般企业(主要指的是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之外的企业)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应该如此计算:第一: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这句话的意思应当是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当(必须)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第二: 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也可以......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也可以不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第三:如果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不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应当与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应收款项(指的是必须单独测试的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进行单独测试后没有减值,以及可以不单独测试但是企业也单独测试了的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经过测试后未发现减值)一起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再按这些应收款项组合在资产负债表日余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根据应收款项组合余额的一定比例(这个比例的确定方法是:企业应当根据以前年度与之相同或相类似的、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的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时情况确定本期各项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据此计算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计算确定的坏账准备,应当反映各项目实际发生的减值损失,即各项组合的账面价值超过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金额。
案例:假如企业有5笔应收账款,分别为1000万元,10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企业将大于等于100万元以上的应收账款确定为单项金额重大,其他的为非重大。
那么企业对其中的单项金额重大的1000万元、100万元必须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另外的3笔可以单独测试,也可以不单独测试,假设企业对另外的三笔没有单独进行测试,对单独测试的2比进行单独测试后未发现减值的情况。那么企业可以按照账龄不同的应收账款收回情况的历史经验,按照不同的账龄设置不同的计提比例,将这五笔应收账款按照账龄和规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又假如单独测试的时候其中1000万元的一笔发生了减值200万元,100万元的那笔没有发生减值,那么企业应该将剩下的4比按照账龄不同以及计提比例计提减值准备,假设按照账龄计提的减值准备合计是12万元,那么企业本次减值准备计提的合计为200+12=212(万元)。
个人经验,对于账龄大于等于3年的应收账款,如果企业约定的计提比例明显比同行业低,那么即使企业不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注册会计师也应当按照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方法自己测试一下,然后将自己测试的结果和企业按照账龄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差额满足重要性条件也就是说差额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注册会计师必须和被审计单位沟通此事,以便减少审计风险。
单项测试(个别认定法)是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帐准备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可靠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对所有应收 ...
企业制度规定为1年以内应收账款计提5%的坏账,但期后1月份检查时发现已收回,那还需计提坏账吗?
单项测试(个别认定法)是新会计准则下计提坏帐准备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可靠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对所有应收 ...
期后1月份检查时发现已收回,我理解不需计提坏账了,因为现在审计明已经明确了。这样的想法不知是否合适?
陈版回复有说明:如果该企业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中规定的组合完全依据截至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龄来确定,则不能以期后已将该款项收回为由,将其从计提坏账准备的该组合基数中扣除。&
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准确否?需要计提,期后收回不是日后调整事项,不能以未来的信息判断报表日的资产价值。
站长推荐 /1
一起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视野思享会》举办了近60期,事实证明是符合大家需求的。本项目开始招募年费会员,一起策划活动主题,一起全程互动解惑,更可观看更多往届视频。详情见内文。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制度开始执行时间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