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专业分析方法,学习资料,问题求助

和投资学相关的内容投资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精品课程
1、人员构成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房地产投资
项目管理(双语教学)
国际投资(双语教学)
公共投资(双语教学)
产业投资(双语教学)
证券投资、实验指导
风险投资(双语教学)
2、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1)课程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投资学课程组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下,经过长期的熏陶,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教师责任感。目前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课程组中,拥有多名优秀主讲教师。他们在课程教学、实习、辅导的各个环节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教书育人,以培养合格和优秀的人才为己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其中很多人已经出类拔萃,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课程组教师紧密团结,互相帮助,在教学、科研各个方面共同进步。
&&&&(2)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课程组教师有不同的学缘结构和学科结构,12名教师中硕、博阶段分别来自不同的重点高校和具有理工、经济、外语等不同的学术背景;4名教师具有在加拿大、美国、乌克兰等国外大学进修、学习、研究的经历;14名任课教师中10人为博士或在读博士;教师年龄层次合理;并根据课程的需要配备有&实训课程&的专职电教辅导教师,负责电子实验室教学设备及软件的管理与操作辅导等。课程组人员的学术水平整体较高。在投资学及相关领域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完成多项重大实践课题,多人多次获得各类国家奖励。
&&&&(3)课程组在学科建设的框架下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引进计划,使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一是加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遵循的原则是明确方向、团队合作、强化激励。青年博士教师均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参与课程组承担的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申报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二是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积极推广教学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建立互相听课制度。三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引进。根据&十五&计划,课程组已有2名教师赴国外进修,引进2名外校博士和1名教师博士在读;按照&十一五&规划,今后3年还将有多人出国学习并引进2-3名数理背景的经济学博士,以进一步提高课程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满足21世纪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上述措施提高了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成效显著。
3、课程组专任教师简介
&&&&李昌清
&&&&李昌清,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工程造价学会理事。
&&&&主讲硕士生课程《投资经济理论》。
&&&&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资经济理论。学术造诣深,是全国投资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主编《投资学概论》(中国财经出版社);《基本建设经济学概论》(中国财经出版社);参编专著、教材近10部,其中本人撰写约50万字。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主编的《投资学概论》是全国财经类投标中标教材,覆盖面大;主编的《基本建设经济学概论》作为优质教材在京展销;主编的《投资学》为全国普通高校金融类专业&九五&重点教材的中标教材。
&&&&谢进城
&&&&谢进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投资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学科带头人,投资研究所所长。
&&&&1979年就读于湖北财经学院基建经济系,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于投资系,并先后攻读投资经济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兼任中国投资学会理事、中国基本建设优化学会理事、中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湖北省司法鉴定师、深圳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高级顾问。
&&&&1997年获得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资助,1997年获校
&华为奖教金奖&,1999年被确定为投资学课程首席教师,1999年获省&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奖,2000年获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多次获中国投资学会优秀成果奖。
&&&&2001年访问美国教育部、蒙特马利中学、MIT丁肇中实验室、美国教育服务考试服务所(ETS)、美国全球知识交换中心(GKE)、硅谷的SUN、CISCO、INTEL等IT公司、伯克利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2004年访问乌克兰国立基辅经贸大学、塞尔维亚与黑山贝尔格莱德大学和诺维莎德大学。
&&&&主讲研究生课程:《投资理论研究》、《金融投资研究》等;本科生课程《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论与实践、金融投资、项目投资策划。代表性论文有:《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的目标模式》(载《投资政策与管理》,1986年)、《论混合产权制度》(载《中国基本建设》,1988.1)、《论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的确定》(载《投资研究》,1988.10)、《论消费基金向积累基金的转化》(载《投资研究》,1988.1)、《投资总量与投资结构相对运动规律初探》(载《投资研究》,1990.3)、《论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融资策略在西部交通建设中的运用》(载《投资研究》,2000.5)、《论新世纪西部大开发投融资战略》(载《财贸经济》,2000.10)、《论货币乘数链的中断与重构》(载《财政研究》,2000.4)。代表性著述有:《投资学概论》(总篡,中国财经出版社1993年版)、《投资学》(合著,中国统计出版社年版)、《2001:中国投资发展报告》(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投资新理念系列教材》(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版)、《投资学导论》(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版);代表性课题有:《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结构变化研究》(参加,1988年,国家&七五&重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三峡工程投资研究系列课题》(组织和参加,年,包括&三峡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研究&、&葛洲坝工程评价与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工程移民补偿投资研究&、&三峡工程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峡工程建设与三峡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前景研究&等);《澳门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参加,1997年);《伶仃洋大桥综合投资效益分析》(参加,1998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资金筹措方案研究》(主持,2001年)。
&&&&陈柏东
&&&&陈柏东,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产业经济学(房地产投资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新华金融保险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兼任全国高校基建经济学教研会副秘书长、房地产与投资硕士研究生导师组长。
&&&&主讲本科生课程《房地产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房地产估价研究》、《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策划》等。
&&&&主要研究房地产投资与经营。先后提出了&住宅二重属性论&、&土地商品外壳论&、&城市土地价格双重决定论&等有重大影响的理论观点。先后出版了《基本建设经济学概论》、《基本建设投资管理》、《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等书,任《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投资经济卷》副主编,并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承担三峡工程工矿企业移民补偿投资纲要的研究及资产评估试点工作,任房地产估价组长,评估结论受到国务院及主管部门的肯定与重视。目前正致力于房地产主干课程体系的研究,主持编著《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金融》等专著和系列教材。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奖,在国内投资和房地产教学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
&&&&张东,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产业经济学(房地产投资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副组长、投资研究所副所长,新华金融保险学院副院长。
&&&&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基建经济系,留校任教至今,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2002年获校
&华为奖教金奖&,2004年遴选为校&511&人才工程首批优秀主讲教师。
&&&&主讲研究生课程《房地产金融与投资》、《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等;本科生课程《投资学导论》、《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估价》和《风险投资》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金融与投资、风险投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主、参编教材和著作《投资学导论》、《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2001中国投资发展报告》等近10部,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各类课题研究。代表性成果主要有&论固定资产存量调整投资&《投资研究》1990.3、&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中的政府行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6、&论不动产信贷波动相对平缓规律及其运用&《中国房地产金融》1999.12、 &论上市公房投资及其培育&《财贸经济》2000.8
、&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撑理论梳理与启示&《财贸经济》2002.7
、&论住房抵押贷款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2
、&新加坡放宽公积金投资限制问题&《当代亚太》2003.8等。&
&&&&聂名华,男,教授,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组组长,中国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
&&&&1978年至1985年在中南财经大学基建经济本科专业学习和攻读研究生,先后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2000年12月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1985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系任教。兼任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理事,湖北省金融学会理事,湖北省国际经贸学会理事。
&&&&主讲本科生课程《国际投资学》、《投资学》。研究生课程《国际投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论与实务、国际投资、投资环境与宏观调控。曾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有:《我国企业应对跨国并购投资的战略与政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02年课题,主持人;《我国境外投资的监督、运用与管理方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1997年课题,主持人;《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研究》,个人专著,百家出版社2001年12月;《当代国际投资研究》,个人专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美国对跨国并购投资的法制管理》,论文,《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完善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的思考》,论文,《投资研究》2003年第6期;《中国境外直接投资政策和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改革》2003.2;《境外直接投资管理政策与法制的国际比较》,论文,《欧洲》2002年第4期;《论中国境外投资的行业选择》,论文,《当代亚太》2001年第8期;《试论中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论文,《财贸经济》2001年第1期,独撰;《国际直接投资的若干新特征》,论文,《当代亚太》2000年第10期,独撰;《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述评》,论文,《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3期,独撰。
&&&&先后荣获湖北省社科优秀著作奖,湖南省投资学会优秀论文奖,财政部和《经济日报》优秀论文奖,并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6年获财政部优秀教材奖和本校教学优秀奖,1997年评为本校和湖北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评为湖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并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999年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和《国际投资》课程首席教师,2000年评为学校优秀党员和&优秀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获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优秀成果奖,年两次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成果奖。
&&&&韩旺红
&&&&韩旺红,男,教授,硕士生导师,投资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组副组长,金融学院投资系主任。
&&&&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基建财务信用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投资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获校&511&人才工程首批优秀主讲教师。
&&&&主讲硕士生课程《投资建设企业财务管理研究》、《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研究》、《银行信贷投资风险管理》等,本科生课程《投资学》、《企业投融资管理》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论与实务、企业金融、信用分析与金融中介机构管理。曾主编、参编有《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的评估》(专著,1995)、《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合著、1998)、《投资总量与经济增长》(合著,2005)、《建设银行财务会计》,(合著,1993)、《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企业财务》(合著、1991)等著作、教材18部;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代表性的有《大型调水工程建设中政府投资占比问题研究》,财贸经济2002.4期;《贷款风险量化管理系统若干问题探讨》,投资研究1996.10期;《论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投资研究2002.8期;《修改商业银行法探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期;《资本市场理论:主流与新范式》,经济经纬2002.2期;《论银行不良债权消化的五种基本方式》,国际金融1996.7期;《投资金融学理论:引进、借鉴与运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6月;《资本市场理论:有效、协同与分形》,经济研究参考2002.32期;《外商资信评估》,国际金融导刊1996.4期;《企业债券融资模式选择》,财政研究2002.11期;《银行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武汉金融2003.1期;多次获全国性、地方性学会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委宣传部优秀论文奖;多篇论文被专业权威期刊全文转载。主持或参与10多项各类课题研究。其中代表性成果有《湖北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趋势实证分析与政策研究》,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主持人;《融资体制变革与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治理》,主持人,获中国投资学会年度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动实证研究》,主持人,获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2002年度重点课题优秀奖。
&&&&杨有志
&&&&杨有志,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金融学院投资系副主任,投资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基建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投资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1997年获校&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获校&教学成果优秀奖&等。
  兼任湖北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协会专家组专家、湖北省建设工程招标评标评委库评委、湖北省天然气利用项目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和武汉市建筑工程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讲本科生课程《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计量》等;硕士研究生课程《项目管理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管理。在《财贸经济》、《基建优化》、《中国房地产金融》、《工程经济》、《中国房地产估价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并参与的课题研究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筹资方案研究(建设资金估算、投资效益分析),(长江水利委员会,2001年)、汉江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武汉市人民政府课题,2004年)、工程项目计价模式--我国与国际惯例的差异及接轨(校级课题,2002,主持人)等。
&&&&过文俊
&&&&过文俊,男,副教授。
&&&&1994年后,曾任多家金融机构法定代表人、大型企业集团和风险投资公司主要负责人。现执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系。兼任湖北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富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多家企业特邀专家或高级经济顾问。
&&&&先后主讲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外汇与外债管理》等课程。目前主讲《风险投资》、《金融学》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投资。公开发表和出版的论文、著作计200余万字。著有《证券投资通论》、《现代商业银行入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流派》、《向利润冲锋--企业成长与变革反思》、《民间资本富中国--制度变迁中的财富创造》等10余部书;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证券日报》、《中外管理》、《中国人口科学》、《经济管理》、《国际金融》、香港《镜报》(月刊)、香港《经济导报》(周刊)、《中国商业评论》、《现代商业银行》、《中国证券期货》、《江汉论坛》、《经济问题》等权威或主流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有1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以及日本、香港、台湾等境外媒体转载。另外,因论文入选多次应邀出席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主持或参与了10余项与现实改革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如&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研究&、&中国股权报价系统设计&、&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与提高湖北民间资本投融资效率研究&等)。为20余家上市公司、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等作过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或管理咨询。不少课题研究受到省级领导、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好评。
&&&&王清平
&&&&王清平,男,1970年生,讲师,投资教研室主任。
&&&&年就读于湖北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年任教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现为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外语系;年就读于湖北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主讲本科课程《投资学》、《国际投资》。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跨国公司投资与经营。出版合著专著一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改革》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陈琼华
&&&&陈琼华,女,1971年生,讲师。
&&&&1998年毕业于中财经大学投资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4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圣玛丽亚大学进修。
&&&&1998年任教于中南财经大学,主讲《公共投资》、《投资学》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论、公共投资、公司治理。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卢建新
&&&&卢建新,男,1974年生,讲师。
&&&&分别于1997年和2003年获湖北大学经济学学士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现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主要承担本科生课程《投资学》(双语教学)、《投资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投资、房地产金融。先后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国房地产研究》、《中国房地产金融》、《投资与资本市场》、《金融与投资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并参与了《国有投资公司营运模式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李建华
&&&&李建华,男,1971年10月生,讲师,金融投资教研室主任。
&&&&1994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投资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在读博士。
&&&&荣获200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优秀奖;新华金融保险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主讲本科课程《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项目评价》等课程的教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论、证券投资与决策、投资项目评价。先后公开发表了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研究综述&、&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证券交易制度比较与中国的选择&、&家族上市企业研究及治理对策&、&信息不对称与房地产市场效率&、&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及其展望&、&企业重组中非实物性资产的重组&、&银行业证券业的分业管理探讨&等2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教材或参编了《证券投资分析》、《投资学导论》、《融资理论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项目评估》、《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运作》、《证券投资与证券管理》等教材。在研或完成的研究课题有: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结构分析(武汉市财政局2004)、武汉市政府投资管理模式研究(武汉市财政局课题2004)、汉江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武汉市人民政府2004)、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给投资人造成损失的测算(湖北省公安厅2003)、投资学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方法研究(校级在研课题2005)。
&&&&张家峰
&&&&张家峰,男,1969年生,讲师。
&&&&199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始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7月~1997年7月,工作于湖北省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1997年7月~2001年8月,工作于湖北省农机管理局;2004年7月~至今,工作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主讲本科生课程《投资学》、《风险投资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资理论与实务,风险投资。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信贷行为中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发表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模糊策略下的银行信贷资产组合模型》,发表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5期;《抵押担保在不对称信息信贷市场中的作用分析》,发表在《经济评论》2003年第6期。
&&&&参与的科研成果有:主笔完成湖北省重点科研课题《农机市场化研究》();参与完成国家软课题《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选择与创新》();参与完成湖北省科技厅重点课题《资本市场的层次性与区域资本市场》();参与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湖北县市工业化研究》()。
&&&&戴家启
&&&&戴家启,男,高级工程师,新华金融保险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1982年初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对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使用现状,有较深刻的了解,解决PC机问题的能力较强,尤其在局域网的应用管理和安全防护方面,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很好的解决局域网软、硬件平台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证券、保险、银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上海财经大学投资学教学大纲
投资学教学大纲
(2013年秋季)
授课教师: 金德环 教授
答疑时间:周二:14:00—17:00,
周四:13:00—15:00
办公室:毓秀楼218室
E-mail:dehjin@mail.
课程安排说明: 日—12月27日
周四上午 8:00—9:40
教室:国定路校区2309
期终考试时间:12月30日—1月10日之间。
教学课时数: 4 × 13 = 52课时
教材和参考资料:
指定教材: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编写组,《投资学教程》,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参考书目:[美]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J.马库斯/著,《投资学》,第8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参考专业刊物:《金融研究》、《证券市场导报》等。
网络资源:
.cn/sseportal/ps/zhs/home.shtml;/main/default.
.hk/gb/.hk/index_c.
http://www./CSRCSite/default.htm;http://www./cn/homepage/index.
本课程为金融学的专业核心课,假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讲授课程,主要着重于投资学的理论、方法、工具的运用和创新等。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系统阐述有关投资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体制、投资组合理论和金融资产配置、投资分析和管理、金融衍生品和基金管理、投资业绩评估等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本课程是关于投资方面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将就课程基本知识和案例进行阐述和解释,如果学生事先阅读有关章节并关心市场实际信息,将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
我们将各章节内容适时举行课堂讨论和案例介绍,一般在学完部分章节基本内容之后,用30-45分钟的时间结合课程重点和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热点展开。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团队事先收集案例资料,做好文档准备。最后期末考试一次。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
课堂讨论(含考勤) 20-30%
期末考试 70-80%
判断题 15%
选择题 20%
简答题 20%
论述题 15%
计算题 30%
涉及学生的学术不诚实问题主要包括考试作弊;抄袭;伪造或不当使用在校学习成绩;未经老师允许获取、利用考试材料。对于学术不诚实的最低惩罚是考试给予0分。其它的惩罚包括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投资学教学要点
第一章证券市场基础
1、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证券市场的发行主体、投资主体和市场中介。介绍证券市场自上游到下游各个环节中不同主体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3、证券市场的各种类型和层次,包括货币、债券、股票和衍生品市场,并对各国的市场进行比较。
4、证券市场的监管:外部监管与自律监管,政府主导的外部监管模式和以行业协会与交易所为主的自律管理模式。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等。
第二章证券发行与交易
1.货币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短期政府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2.债券、股票的发行与交易:基本条件、上市进程、上市后的成交方式等等。
3.金融衍生工具的创设与交易:衍生工具的交易者、交易场所、交易方法与特征等等,并将介绍我国股指期货的交易方式。
4.证券信用交易:保证金交易与融资融券交易的规则。
第三章证券价格的分析基础与价格表现
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的概念、形式,对市场的三种划分,以及该理论面临的质疑。
债券、股票的价格、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形式:债券、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影响价格的因素,对债券收益与风险的解读与划分。
股票的除息与除权:现金股息、股票股息、股票拆股和配股的具体实施规则以及计算方法。
股票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的含义、编制方法。中外主要的股价指数介绍。
第四章  最佳投资组合的选择
1.资产组合的含义与度量:介绍资产组合及其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单个资产和资产组合的独立,组合风险的度量。
2.有效集及无差异曲线:如何选择有效集,可行集的定义,投资者无差异曲线的意义。
3.最佳资产组合的选择:风险资产组合的最佳选择,引入无风险资产后的最佳资产组合选择。
4.投资分散化:含义,国际上的运用及市场实例。
第五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 模型的假设与市场均衡的含义,资本市场线模型和证券市场线模型的介绍及比较。
2. 市场模型与特征线方程的计算方法的讲解,且通过实例来对模型进行阐释。
3. 对单个证券与组合的风险进行介绍,讲解计算方法与公式。
第六章因素模型与套利定价
1.因素模型的介绍:单因素模型的提出,计算;多因素模型对原有模型的扩展及运用。包括指数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用因素模型股价预期收益率,计算协方差和方差等内容。
2.套利定价: 套利的一般原理,套利定价理论假设已经套利组合的构建。同时介绍单因素模型以及双因素模型的套利定价方法。在每个方法的介绍中,都将通过举例实践的方式来辅助教学。
第七章资产配置与市场时机选择
1.股票选择策略:介绍了积极策略及消极策略的操作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此外,对股票选择策略和预测能力做了阐述,最后对如何构建投资组合及管理投资过程作了描述。
2.战略资产配置:介绍了如何选择组合资产,包括估计经济周期和资产投资期限对战略资产配置的影响,测算资产配置的收益与风险,并选择最优投资组合。
3.战术资产配置:讲解如何预测短期收益率变化,战术资产配置的三种方法。
4.市场时机选择:关注经济周期与市场表现之间的联系,并对如何选择市场时机做了一定的探索。
第八章债券定价分析
1.影响债券定价的因素:时间价值的含义与计算方法,终值和现值的概念,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到期收益率与持有期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2.债券定价:收入资本化模型,包括现金流、折现率和价格的确定方法。债券定价公式,包括零息债券、付息债券、等额摊还债券和永久债券的定价,以及介绍债券定价定理。
3.债券的评级:讲解债券评级的基本利率,介绍债券评级的方法与级别,并对收益率进行度量,最后介绍利率的风险。
4.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价格:介绍可转债的转换价格与价值,对可转债的定价方法进行讲解。
第九章债券组合管理
1.利率期限结构:讲解收益率曲线的含义和行政,并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估计;介绍机器利率与远期利率;阐释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对无偏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进行说明。
2.久期:讲解久期的概念和性质,经济含义和基本类型,并对几类债券的久期计算进行讲解,最后介绍久期的凸性。
3.消极的债券组合管理策略:首先讲解免疫策略,包括单期和多期策略,并介绍免疫策略的限制,最后讲指数化策略。
4.积极的债券组合管理策略:分析债券的收益率结构,介绍债券的互换策略和收益率曲线策略。
第十章股票定价分析
股票定价概述:基本概念和分析思想,绝对定价模型与相对定价模型的比较。
股票定价的绝对模型:股利贴现模型,权益现金流量模型。
股票定价的相对模型:市盈率模型,市净率模型,收入乘数模型。
第十一章股票投资分析
股票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国际经济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国内的宏观经济与周期性影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影响,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影响。
股票投资的行业分析:行业与经济周期分析,包括对成长型、防守型和周期型行业的划分。此外将介绍行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分析行业的地区因素。
股票投资的公司分析:包括公司基本因素、财务报表分析和公司估值,具体包含行业地位、产品、经营管理能力和成长性分析等等。
股票投资的技术分析:介绍技术分析的基本概念、三大假说和特点,并对技术分析的方法和具体应用做一说明。
第十二章期权
期权原理与功能:期权合约的原理及功能,包括保值、投机及价格发现功能。
期权定价的基本模型:期权定价理论,单期及多期二项式模型,B-S期权定价模型。
期权交易策略:基本交易、价差交易和对敲交易
主要期权品种:股票期权、股指期权、外汇期权、期货期权和新型期权等。
第十三章期货
期货原理与功能:期货的概念、交易特征、类型、市场组织结构及投资类型,规避风险、价格发现、风险投资和资源配置的功能。
期货合约与交易机制:期货合约的样式和标准,期货交易的流程与方法。
期货价格与交易策略:期货价格的构成及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
我国主要金融期货与商品期货:常见的金融期货、商品期货合约的类型。
第十四章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和功能:介绍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专户理财和社保基金的定义,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和区别
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基金设立的制度、程序和要件,以及基金的发行与交易。
证券投资基金的成本与收益分配:基金的净收益,分配的原则、方式、对象、支付方式、频率以及比例。
第十五章投资管理与业绩评估
投资管理的组织与功能:公司型和契约性的投资管理组织的介绍,并简要介绍投资管理的功能。
投资策略的制定与决策:确定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对投资品种进行分析并构建投资组合。
投资操作与组合修正: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并对股票投资组合和固定收益证券组合的修正进行分别讨论。
投资绩效评估:投资收益率的测算与比较,风险调整后的业绩评估,债券投资的业绩评估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学专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