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贵春的屋顶菜园园,3000就做股东,有人感兴趣吗

屋顶菜园的商业模式:记得帮我们一起找屋顶
城市土地的稀缺与建筑屋顶的闲置成为鲜明对比,如何开发闲置的屋顶一直是个难题,而朱胜萱的天空菜园不仅高效利用了屋顶,而且还圆了都市人的田园梦,这让难题有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让这个城市中的消极空间因你亲手种的菜而变得积极起来,朱胜萱以一种类似农业地产的生意圆了都市人的田园梦。
朱胜萱 天空菜园创始人
“自从 16 岁到省城昆明读大学时离开了耕作的土地,我觉得自己的记忆、梦想,对味道、气味和触觉的感受,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家乡。”在一篇随笔中,朱胜萱这样写道。这位来自云南农村的景观设计师、上海世博会景观工程设计负责人对于田园始终有一份特殊的情怀。
2010 年底世博项目结束,加上动了一次大手术,朱胜萱从紧张的工作中稍稍解放,他想,是时候让心中一直藏着的田园梦付诸实践了。“我相信在这座城市里,还有很多人有着与我一样的情怀,我要为他们找到一个能够倾诉这份情怀的地方。”
一边是寸土寸金的城市,一边是充满了泥土芬芳的田园,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沟壑,朱胜萱需要找到一条通道。景观设计师的身份让他能够以不同于常人的视角去观察这座城市,很快他找到了圆梦的舞台——城市中大量闲置的屋顶。
将众多的闲置屋顶变成田园、种上蔬菜,从技术层面来说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做好足够的防水措施,铺上专门的轻质土,再加上一套排水灌溉系统,一个天空菜园就诞生了,到 2012 年,这样的菜园逐渐被他放到了一些工厂和商务楼的屋顶上。
然而对朱胜萱来说,这只是梦想的起点,要让这座城市千千万万个闲置的屋顶都变成田园,他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如何为天空菜园打造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毕竟,此前这些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仰仗与物业方理念上的契合,但要大规模复制、推广,就必须有一个让参与各方都能从中获得实际利益的。
“当时的想法就是与大型的 Shopping Mall 合作,利用它们的大面积屋顶建设天空,在出租菜地的同时,还在屋顶开设诸如儿童教育、果蔬餐饮等一系列的业态。”朱胜萱说。
但很快,这样的想法就遭到了挑战:尽管技术已经成熟,但当时固定式的模式并不是个讨巧的做法:对物业方来说,在自己的屋顶上用黄沙水泥建起一个固定的种植区域,这终究不容易接受;而对朱胜萱来说,这种建设固定工程的方式也使他面临更多风险:如果项目建成之后没多久即因为种种因素被终止,之前的所有投入将血本无归。
较之技术层面遇到的挑战,政策上的困难显得更为棘手,如果说单纯在屋顶种菜还处于政策许可的范围,那么诸如儿童教育、餐饮服务等业务在屋顶上经营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就成了巨大的疑问,这一政策空白给整个项目带来的巨大不确定因素让朱胜萱放弃了这样的模式。
“去年我们都已经与一家幼教机构谈好了合作计划,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朱胜萱告诉《周末画报》,去年一年他都没怎么增加项目的数量,一直在思考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
首先做出调整的是种植技术,既然固定式的种植方式不利于商业运营的推进,朱胜萱决定转而使用一种更为便捷灵活的种植模式。为此他带领团队专门开发了一款名为 V-BOX 的生态种植箱,这一款种植箱除了能够借助虹吸原理在无需电源与人工操作的情况下进行灌溉之外,更关键的价值在于可以随时装卸、随处移动,此前固定式种植模式对各方造成的障碍顿时消失。
克服了技术上的挑战,选择什么样的经营方式便成了唯一的问题。考虑再三,朱胜萱最终还是决定采用一种看上去最为简单的“地主模式”,即先与 Shopping Mall 的物业方签订协,按照前 3 年免费、之后按一定比例进行收益分成的方式,获得一块屋顶 10 年以上的使用权,然后以种植箱为单位,将一块块位于屋顶的小小菜园以一定的价格租给消费者。
“这一模式避开了之前困扰我们的政策风险,而对于物业方来说,天空菜园的存在无疑也能为其带来一批具有相当消费力的客流。”朱胜萱想了一圈,这样的模式最令他满意。
然而很多团队成员却不认同他,“这个模式太简单了,别人若要模仿简直是太容易了!”这些疑问成了朱胜萱的家常便饭,但他仍然显得很淡定。他坦言,作为一个赚不到什么大钱的农业项目,其对于资本的吸引力显然有限;
即使有人想要涉足其中,诸如 V-BOX 种植箱之类的前期研发投资成本无疑也是一个壁垒。但抛开这一切,单就实施天空菜园项目的初衷而言,朱胜萱并不认为被人模仿是件坏事,“等以后城市建筑的屋顶都布满了天空菜园的时候,人们谈起这件事情都会记得最初是朱胜萱做起来的,这不是很好吗”。
就这样,今年 3 月,位于上海七宝凯德购物中心屋顶的天空菜园正式开业,消费者只需每月支付 50 元的租金,就能获得一个 V-BOX 种植箱的菜地,蔬菜种苗与日常养护,会有专业人员提供。市场的反应很快印证了项目的价值,到目前为止,七宝凯德的屋顶上已经有超过 600 个种植箱被出租出去。
梦想与现实的美好结合,让朱胜萱显得兴奋,他说只要再有 5 个类似的屋顶,整个项目就能实现盈利。“记得帮我们一起来找屋顶,找到合适的屋顶,我送你 4 个种植箱!”采访结束临别之际,他对记者说。他希望带来更多的天空菜园,圆更多的都市田园梦。
本文来源:i黑马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两百股东众筹餐厅,“印象”越来越美好|股权|股东_凤凰财经
两百股东众筹餐厅,“印象”越来越美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销售额突破了200万元,马上就可以分红了。”印象湘江餐厅梅溪湖店欣喜地向外界报告好消息,这家有着102名股东的餐厅似乎要用实际行动来“完美”演绎长沙的“股权众筹”模式,这个“众筹”范本也获得了央视《创响人生》栏目的关注。
印象湘江餐厅梅溪湖店,有着102名股东,众筹模式获得央视《创响人生》栏目的关注。众筹创业风云B面“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销售额突破了200万元,马上就可以分红了。”印象湘江餐厅梅溪湖店欣喜地向外界报告好消息,这家有着102名股东的餐厅似乎要用实际行动来“完美”演绎长沙的“股权众筹”模式,这个“众筹”范本也获得了央视《创响人生》栏目的关注。就在本月,印象湘江城南店和星沙店也将相继开业。为何别人只能“众愁”,而他们却能“众筹”并成功?面对股权众筹,普通投资人该如何做呢?稳定盈利,成为长沙众筹成功蓝本印象湘江餐厅梅溪湖店是牟跑强以“众筹”方式牵头开起来的第二家店,第一家店位于江湾路,去年9月份开业,93个股东筹了100万元。牟跑强干过5年厨师,心中一直有开一家“野菜餐厅”的梦想——让吃腻大鱼大肉的都市人,换上小清新口味。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他,偶尔接触到“众筹”模式时,突然就“开窍”了。经过缜密的思考,牟跑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平台发出“股权众筹”邀请。“响应者太积极了,几乎都是陌生人,不到两个月,钱就已经筹齐了,最多的5万,最低的1万。”三湘都市报《创周刊》记者了解到,已开业大半年的印象湘江主打“野味”牌,是一家以野菜、野果、野粮、野鱼、奇特菜为特色的餐厅。将5万块钱交给一个陌生人,在餐饮软件公司上班的陈辉自己都很诧异这一毫不犹豫的举动。“听到这个项目时就觉得可行,有奔头。牟总做过几年厨师,对餐厅的发展定位、经营都非常明确清晰,且有成熟的经验。感觉成功的几率很大。”回忆起当时的心境,陈辉觉得真正打动自己的是牟跑强的坦诚,他很实在地挑明了各种困难和风险,让我们冷静思考,“几万块钱就能当上老板,就算赌一把失败了也值得啊。更何况项目和牵头人我都很看好。”目前来看,陈辉的眼光还是很正确的。“两家餐厅每月盈利10多万元,股东每月可以按比例获得分红。照这种态势,不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本金”。四大要素,让众筹的梦想有保障本月,印象湘江还有两家店即将开业,总共4家店众筹了200多名股东的970万元资金。说印象湘江的成功是“领头羊”牟跑强的第一功劳,真不为过。为何别人只能“众愁”,而他却能“众筹”并成功? 据分析,还有四个要素,一是情怀,二是规章制度,三是执行力,四是社群的力量。出生于贫困的农村家庭,父亲早逝,经历过祸,让牟跑强更能体会百姓的需求也更有“情怀”。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不停地有食品安全和地沟油的问题被揭露,牟跑强说,那时的他很惶恐,不知道哪一粒米重金属超标,哪一棵白菜农药残留,哪一棵瓜打了激素,哪一条鱼喂了药,哪一顿饭没有地沟油。于是他决定“自产自救”, 希望能够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破解易粪相食的局面,“看似情怀,其实是餐饮项目的本质,这也是成功的根本。”此外,餐厅的定位本身也符合消费潮流。来吃饭的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这家店的常客,食材好,口味也不错,装修有特色,最主要的是价格也不贵,不管是宴请还是聚会,都“拿得出手”。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这还是一个O2O的餐厅,店内的各种野生食材,比如云南新鲜的板蓝根、的牦牛肉等,顾客也可以在官方网站进行线上购买,在家享用。5年的当兵生活,让牟跑强身上有一股异于常人的毅力与执行力。一有了思绪,他便立即付诸行动。从在网上发布消息,到建立团队、集资、选址、装修、开业仅用了四个月时间。“本来想着有余钱放在银行收益也不大,就跟着牟总试一试,没想到餐馆这么快就做起来了,经营、规划也很严谨,生意也还好得像模像样。”说到这里,股东王先生笑得合不拢嘴了。 印象湘江之所以会成功,牟跑强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众筹的股东以“70后”和“80后”为主,多半为企业高管、个体老板和中小企业主,都是比较成熟和成功的人士,社交圈广,宣传多,客源自然也就多了。■文/记者 杨田风 梁兴实习生 肖奇艳 刘倩 袁韵图/记者 李健众筹已“入侵”各行各业最近不少创客会有感觉,众筹的字眼出现越来越频繁了,各种众筹论坛此起彼伏,众筹项目也是五花八门。如楚天逸品举办的一场专题论坛上,就有9个众筹项目进行路演,包括手表垂直销售平台、品牌网咖、幼儿教育移动平台等等。记者注意到,各种众筹网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本土的如乐共享众筹网、长沙众筹网、筹房网等,就连京东、淘宝、苏宁等大佬也高调推出了众筹平台。游戏众筹、食品众筹,房贷众筹……众筹正入侵实体经济的各行各业,而金额低、周期短、回报高等多种优势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工薪阶层的加入。“只要项目有亮点有新意,同时能让投资者看到一个预期可以实现的合理回报,你就能发起众筹。”穿梭于各种互联网论坛的王文武如是说。尽管现实证明众筹并没有那么美好,如倒在沙滩上的众筹前浪 “很多人咖啡馆”,还有勉强维持的“无树时光餐厅”。事实上,众筹不完全是为利而筹,它也可能是为梦想、为公益。在乐共享众筹网上,记者看到发布的在线项目共21个,其中有9个已众筹成功,大部分为公益、梦想项目,如为心智障儿童圆舞台梦、众筹你我的梦想花园、爱心救助等。专家解读“众筹”不是万金油股权众筹作为一种新型投融资形式,近来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众筹”的火爆,使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们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都意欲在这个新兴的领域里有所作为,生怕错过分享这一盛宴的机会。然而,对众筹模式颇有研究的长沙互联网专家袁敏达先生看来,众筹也有其内在特征和特定属性,并不是什么项目都适合众筹,众筹也不是万金油,什么业务都可以抺上去的。其一,众筹项目除了筹钱之外,内在具有筹集钱之外东西的需求。业内有一句对股权众筹简单概述——“筹人、筹钱、筹资源”。众筹的项目参与人众多,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可能带给除了钱之外的资源,远远超过线下单一投资机构或投资人所能比拟的。这种资源可能是人脉、渠道、智慧、场地,也可能是某些行业内鲜为人知的经验、技能、商业规则。其二是在融资额度方面,股权众筹参与人众多,许多投资人还没有股权投资的经验,还有些投资人只是想从其他理财渠道中分一些资金出来做尝试,毕竟众筹尚不是当前股权投资市场的主要渠道,所以其融资额度要适中。第三,融资项目所处领域不可以过于生僻,产品与技术范畴也不宜太过高精尖。毕竟股权众筹要让大众投资人坐在电脑前就能做出投资决定,不是由传统的精英投资机构聘请的高学历人士来做行业分析,如果项目过于晦涩难懂的话,草根投资人们是很难做出投资的判断。另外,理想的众筹项目,在前期产品设计时,要考虑满足投资人财务投资,还能让其获得某种特别回报。比如赠送样品、免费体验、优先试用、VIP会员、终生折扣等。这样投资人投资了一个项目,同时还能收获到非股东所不能享受的特别待遇,内心非常愉快,提高参与的兴趣。“众筹”不违法并不代表无风险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健表示,国家当前法律打击非法集资,对股权众筹则更多地处于一种开放和默许状态。股权众筹,首先依据个人合伙的相关法律规定,他们所涉及的领域并不受法律的限制;其次地位平等,风险共担,最重要的是每个合伙人不仅是“财合”而且都“人合”,都有权参与相应的管理和监督,而非放任资金流转,因此,该模式是受法律支持和保护的。 但不违法并不代表无风险,李健强调,相反,此类组合模式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最主要就是成员众多,资金监管、运营决策容易出现问题,同时市场经济的严酷也必须提防的。因此建议,股权众筹实际运营还是不能仅凭义气用事,还得尊重市场,小心谨慎经营。同时对重大决策、经济行为都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才能有效降低法律风险与道德风险。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196356
播放数:191856
播放数:868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众筹开店,除了出钱还要有心 - 潇湘晨报网
&>&&>&& 正文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_GB日,&很多人咖啡馆&紧关大门。 图/潇湘晨报记者 杨旭
  长沙的&很多人咖啡馆&开业两年多了,仍然未盈利;可是,宁乡的&很多人咖啡馆&生意却还不错。长沙的咖啡馆股东众多,众口难调;宁乡的咖啡馆股东只有十个人,每个人投资大,参与度高。其实,对于&众筹模式&来说,除了筹钱,还要众筹参与度和责任心。
  找一群&兴趣相投&的人,出不多的几千块钱,和朋友们众筹开一个咖啡馆,有咖啡,有朋友,有一份闲暇的时光,这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现实却是骨感的,因武汉一家50位美女股东开起的咖啡馆倒闭,&众筹模式&再度引发热议。在长沙,作为众筹的代表性商业,&很多人咖啡馆&也正在面临着转让给夫妻承包的现状。
  1月28日,发起人李婷告诉记者,&很多人咖啡馆&自从2012年开起来之后,一直难以盈利,而18名核心股东们也正在考虑将其转让给因为众筹而相爱结婚的一对夫妻股东经营。
  现状难以盈利,已考虑转让
  打开&长沙很多人咖啡馆&的微博,已经有近半年没有更新了。2012年2月,90后女孩李婷通过豆瓣转播了一条每人筹资3000元开设咖啡馆想法的微博,迅速获得上百人响应。当年9月初,长沙首家拥有百余名股东、注册资本60万元的&很多人咖啡馆&正式营业。经历了刚创业时股东群内火爆、网友直接扔钱争当股东的疯狂高潮后,咖啡馆正面临着转让的窘境。
  &现在已在考虑转让了。&李婷说,两年来,店内先后换了5名店长,财务等工作人员也一换再换,现在店里只请了一名员工。之前筹备的60万差不多只剩15万了。为了让&很多人咖啡馆&能够继续开下去,目前已经打算转让给一对夫妻股东。
  &艺齐飞和他老婆都是股东,是因为咖啡馆而结缘认识,现在已经结婚了,两个人都对咖啡馆很有感情,不希望它倒掉,所以他们接手也很合适。&李婷说,转让费大约是十多万元,剩下的钱将按比例向股东退股。
  原因股东众多,但众口难调
  由于所有人都是股东,因而每个人的参与感就没那么强,面临现实的考验后,&很多人咖啡馆&制定了负责人承包制,由负责人自负盈亏,如果盈利比较多,再分红给股东。
  艺齐飞与妻子从2014年8月开始接手负责这家店,谈起之前一直没有盈利的原因,他认为,由于股东都是80、90后,大家又都有自己的主业,因此之前只是一头热,到了后期就不那么关心了。艺齐飞回忆,2013年第一届股东大会,140余名股东,人数只来了一半,2014年第二届股东大会,他虽然准备得很充分,但只来了40多人,&感觉心特别凉,有的股东出了钱,但从没露面。&
  没有专业人士的打理,也同样是一个问题,股东的众多也导致了意见不统一,曾经有一个股东希望让咖啡馆更专业,主动担责负责经营,&但是这个股东也花了不少钱,就遭到了别的股东的攻击和指责,后来,他还写了一份总结上传到群里,从此就再也不吱声了。&
  当然,虽然发起人李婷说店子要转给艺齐飞夫妻,但艺齐飞都难以确定实施日期,他坦言,到目前为止,连股东的具体人数都不确定,&因为有很多人私下里转让了股权。&而咖啡馆是否转让的问题,只有67名股东参与了表决投票,因此,转让之事的具体时间也难以确定。
  探讨长沙的众筹商铺依然火热
  尽管众筹模式的效果难以预估,但据记者了解,在长沙用众筹模式开起的商业机构也不少。河西有一家由120名股东众筹的&喜湘缘&餐厅,号称&以众筹的方式联合爱心人士办创业餐厅&,其入股的前提是必须同意将餐厅净利润的20%用于公益事业。湘江北路则有一家&印象湘江&湘菜馆,目前也有七八十名股东。
  关于众筹模式的可行性,各有探讨。&印象湘江&总经理牟先生说,因为该店刚开不久,要说盈利确实也没这么快,但对这种模式还是比较认可的。针对&很多人咖啡馆&难以盈利的状况,牟先生认为是咖啡店的产品问题,&他们东西做得不是很好&。宁乡也有一家&很多人咖啡馆&,该店店长喻小姐表示,宁乡的咖啡馆生意还是不错的,之所以两者状况不同,在于两个原因:&一是,长沙的咖啡馆竞争比较大;二是,宁乡的很多人咖啡馆股东只有十个人,每个人投资大,参与度高。&喻小姐说,宁乡的&很多人咖啡馆&原本由另一家咖啡馆改名而来,十个股东大多自己本身就是做实体店的,有人开甜品店、饼干店,各有所长,也有经营方面的理念,所以还不错。
  潇湘晨报记者 文乃斐
关键字推荐股权众筹的四大理由--百度百家
股权众筹的四大理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传统金融给人的感觉是慢、复杂、服务不够人性化;互联网金融则恰恰相反,快、简便、强调用户体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一部分传统金融是通过自己对市场的垄断来盈利的。
之前其实是想写一篇文章阐述一下股权不只是为了筹钱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后来一边写一边跟老姐聊天,写着写着就变成意识流跑题了,想了想那就将错就错吧,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显然这不是一个简答题,更像是一篇记叙文加议论文,我基本上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一方面给我这一年半时间的股权众筹投资经历做一个梳理和总结,另一方面也回答一下我周围朋友们的一些质疑,最后再谈谈我对于投资的一些观点。
吴老师的一堂课
我跟朋友和同事们聊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有些奇怪,很多人认为你一个金融科班出生的,又是传统银行土生土长的怎么就喜欢研究这些奇奇怪怪东西呢。因为在一些人眼里这些东西虽然炒得很火热,但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力来看终究还是上不了台面,也只能游离在资本市场之外。我为什么要折腾这些呢?我仔细思考了很久,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老婆不在身边,下班后基本上一个人在家,常年缺少关怀,所以只能找点其他事情来打发无聊的时光……这个结论真是令人心酸。
不过,我应该算是比较早接触互联网金融的一批人了。2011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刚刚开始起来,其实当时中国还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只是大家看到了互联网和金融结合起来会有一些机会,到2012年谢平等人才把这个概念提出来。我读过谢平最早的一篇研究报告,那个时候大家的方向还主要集中在支付创新这一块,当然也预判了像P2P借贷这些趋势,但是远没有料到互联网金融会有现在这样的爆发式增长。
2011年底,有一次吴晓灵老师给五道口的研究生上课,在讲融资问题的时候顺带讲到了“人人贷模式”,还稍微展开讲了一下,当时P2P网贷这个说法还没普及所以用“人人贷模式”代替了。当然,吴老师主要是站在监管的角度来谈的,因为网贷这一块还非常新,刚刚有点起来的苗头,但是央行已经注意到了。那次上课我大概记得她的两个观点:一是P2P借贷是去中介化趋势的典型代表,未来如果做大会对现在的金融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这个模式最终能不能快速做大还得看监管的态度,监管在积极探索,但有点滞后。这堂课其他的内容我都忘了,但关于网贷的这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引导着我去尝试这些新的东西。
2012年初,我还在读研究生,为了搞清楚当时的人人贷是怎么玩的,注册了个账号,放了一些钱进去,成了人人贷比较早期的一批投资者。当然我也是看着这个平台不断完善、融资、扩张,到现在成了行业的标杆。后来,机缘巧合,吴老师成了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偶尔听老师的讲座或是我们师门聚会的时候,也会听老师给我们谈关于各类前沿互联网金融的的一些看法。其实,当你听到一位60多岁的前辈逻辑清晰且极其深刻地给你分析由最传统的金融和最现代的互联网结合而成的互联网金融时,你会感到震惊而且会一定会被感染的,我便是如此。吴老师虽然年岁已高,但从央行退下来以后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金融的发展与进步,这些年在全国人大财经委负责证券法的修订工作。近期吴老师也非常关注股权众筹在中国的发展,她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也多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为对股权众筹的限制可以适当放松。
从江南1535到聚募众筹
我最早接触众筹是在2012年下半年,那时国内的产品众筹正在兴起。但是我一直觉得不过瘾,产品众筹基本上是消费型的,学了些金融就对这类模式不够感兴趣。后来股权众筹开始流行,我觉得很有意思,作为屌丝我终于也能参与一把股权投资了。不过等我闲下来有时间研究股权众筹的时候已经是2014年初了。当时云筹网刚刚成立,他们的云筹1号上线不久,其实是平台出让股份自己给自己融资。我犹豫了半天,一是自己没啥钱,二是怕平台做不起来拿着钱跑了,所以没投。现在想想当时要是能投个几万,还是能值一些钱的。
2014年3月我在杭州认识了江南愤青,读了他不少文章,挺受启发。7、8月份的时候,江南愤青在朋友圈说想众筹一个茶馆,于是大家凑到一个群里东扯西扯。一个在丽江卖鞋的小贩说要拿出他那一天卖鞋赚的1535块钱给茶馆,大家都挺感动,所以有了茶馆的名字“江南1535”,每个人都可以投1535元成为股东(学生535元就行)。到现在茶馆累计吸引了7000多个股东,史无前例,也算一个奇迹,你要是感兴趣,现在还可以投,茶馆的众筹持续开放中。现在从茶馆里面孵化出了不少优秀的企业,而且还有很多新的创业者进驻。只可惜茶馆开业的时候我就已经离开杭州远赴德国,所以至今还没有机会去实地看一看。
8月份在大家讨论茶馆的同时还有一件事在酝酿,那就是浙江第一家股权众筹平台“聚募众筹”准备上线。聚募众筹,我真是看着她出生,看着她一点一点长大的,当然她的成长也离不开我的关怀,哈哈。还依稀记得当时在茶馆的群里面,几个创始人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倒数计时,虽然网站还有点粗糙,功能也不完善,但茶馆的第一批股东们非常支持,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而且很多人都无条件支持了聚募的第一个项目PP基金。前一段时间PP基金以3倍估值退出,也算是给股东们的一个小礼物,现在PP基金在APP商店的下载量排名理财类APP的前10,出乎我们的意料!杭州这作为阿里巴巴的大本营本来创业氛围就比较好,聚募作为本地的第一家股权众筹平台后来确实上了不少高质量的项目。在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看了将近100个项目路演(我要强调一下真的是业余时间,我上班的时候都认认真真,以免领导们误解…),这些项目基本上是经过几轮筛选后的优质项目。最后我大大小小投了18个项目,其中有13个是在聚募平台上投的,还有5个是在线下和其他平台。但是谈到聚募众筹,我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机会拿一点股份,为此我伤心了很久。
股权众筹千万不要只来筹钱
上面的回忆扯得有点远了,为了对得起这篇文章的标题还是得好好谈一谈股权众筹的事。其实众筹除了筹钱还能筹人、筹智、筹资源等等,这个观点我想稍微对股权众筹有一点了解的人基本上都会认同。但是除了筹钱,其他的筹法都是怎么玩的呢?我想把我这一年多经历拿出来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或许能有一些启发。
初创企业除了缺钱以外,他们最缺的还有种子用户、渠道和资源以及对产品的充分反馈,而我认为这三点恰恰是股权众筹最吸引企业的地方。当然,要帮助企业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对投资者的要求还是挺高的。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必须是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士,对投资有多深的研究,只是说第一,投资者要有一定的参与热情而非纯粹的财务投资;第二,投资者自身有一定的资源,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出一点力。理论上说,有时候不只是投资者需要挑项目,项目方也需要挑投资人,所以对于项目来说,筹资平台的选择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些好的众筹平台非常重视投资者的教育,而不是忽悠投资者。比如聚募众筹,我觉得这个平台的理念非常好,一是平台很强调对股权众筹风险的提示,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小的人,平台是不建议参与投资的;二是,平台创造了一个环境让投资人深度参与项目评审,一些项目如果平台方看不太准或是觉得有一些争议,他会先拿到资深投资人群里让大家吐一番槽,投资人群里往往会有几个对这个类型的企业非常熟悉的投资人,分析得非常到位,大家讨论完以后对这个项目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能不能上平台方心里基本上就有底了。
我把股权众筹筹人、筹智、筹资源的玩法分成1.0、2.0、3.0三个层次。
1.0的玩法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也就是充分利用好小股东的参与热情和资源。众筹平台投资者们来自不同行业,对项目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不乏非常专业的人员在其中。这批忠实的用户兼小股东会为产品或项目的运作模式提出非常有益的建议,特别是用户体验方面的建议很多,能让创业团队非常轻松地获得第一手重要的资料,从而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此外一些投资人也能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源为项目方提供资源对接的,帮助企业快速成长。这批投资者往往也是企业最忠实的、最具行动力的推广者。对于一些互联网创业企业,初始流量的积累是非常困难但又至关重要的,上百人的众筹股东成员,每个人都有动力给项目方做宣传,不管是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还是各种论坛、朋友圈、微博等等,大家都不余遗力地进行推广宣传,而且对项目方来说,全部免费。
我见过的1.0玩得最大胆的是当时聚募平台上众筹的一个股权众筹平台——头狼众筹。当时看起来这真是一个奇葩项目,项目方自己也说,没有资金、没有人员、没有办公场地,属于三无项目,就三个创始人,其中还有一个是兼职的。所以他们给了一个超级低的200万估值,拿出25%的股份来融资50万。这样的项目要投吗?当然要投,我当时的逻辑很简单,一是创始人陈岸是一个很靠谱的人,执行力很强,也很有想法;第二是一个众筹平台只要他上线并做成了第一个项目,他就绝对不止200万。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投了几万,最后项目有160多个人投资,且超募了4倍。一般如果超募太多的话,项目方是按打款顺序来接受投资的,然而头狼众筹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为了留住所有投资人,决定把所有人的投资额都压缩,除以4,出让的股份不变,融资总金额不变。从现在来看,作为项目方头狼众筹的策略是非常对的,一方面当时的这个行为吸引了新的合伙人加入;另一方面头狼的股东非常活跃,基本上是我见过的最团结、最给力、最能折腾、最有个性的股东群,还真有那么一点狼群的感觉,大部分人都确确实实把自己当主人了。后来头狼众筹正式上线后,我们股东群里看了很多项目,股东们作为评审人的积极性很高,也很专业,现在的模式基本上是:平台方对创业项目进行第一轮筛选,然后挑出相对靠谱的拿到股东群,所有股东再评审一遍,最后基本上把项目分析透了再决定上不上。根据上一笔内部股权转让的价格来看,头狼众筹的市场估值已经翻了5倍,作为小股东还是很开心的。
股权众筹的2.0玩法正好是头狼众筹在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搞出来的,是原来玩法的加强版——众筹合伙人制度。头狼众筹上的第一个项目叫“我来操盘”,为了进一步加强众筹股东和项目方的联系,充分发挥筹人、筹智、筹资源的效果,该项目在众筹时推出了未来合伙人计划:投资金额在5万元以上,在规定的时间内(1年)完成项目方的指定的推广计划,则可以获得与投资额同等金额的股份。这个计划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少合伙人,一方面投资金额相对较大,潜在合伙人会更加关心项目的成长;另一方面未来的期权非常诱人。前一段时间我来操盘发行第一款结构化产品的时候股东和潜在合伙人的宣传就很给力,产品也是一天时间超募。当然,作为头狼众筹的小股东,我投资了平台的第一个项目我来操盘,作为我来操盘的小股东,我又投资了他们的第一个结构化产品,我觉得这两个平台都还是很靠谱的,在这里我也推荐一下。
股权众筹的3.0玩法是我最近才看到的,不筹钱,只筹用户和资源,确实很大胆。不筹钱是什么意思呢?只要你达到条件,股份白送。我想了一下,一般这种玩法的企业确实是不缺钱的,但是缺有效用户,能拿出几个点的股份来拓展客户算起账来还是很划算的。这是一个互联网金融项目,名字叫“一个钱包”(可以直接在app商场搜索),实际上做的是大账户的模式,通过这个“钱包”理论上你可以管理自己的所有投资行为,包括P2P网贷款、网络理财、股权众筹、银行理财、股票、基金、美股、黄金等等,省去了各种不同投资账户的麻烦,同时他还有委托投资的功能,你想要投资什么只需在app上跟投资助理说一下,后面的他帮你搞定。项目之前拿到了某上市公司的天使投资1000万,已经实缴注册资本,所以项目方不缺钱。他们的这次众筹条件很简单,只要你注册并投资他们3个月定期的自营理财产品超过30万人民币(年化8%收益率)或你邀请超过20个人注册app,并且包括你在内的这些人投资总额超过10万元就满足条件。达到条件的用户免费获得企业0.01%的股份,按现在1个亿的估值,价值1万元。这个玩法出来以后,投资人超级积极,大家开始大规模地拉朋友进来参与,当然也有一些土豪直接自己投30万的。一个钱包的每一期自营产品基本上一两天就被认购完,目前已经发了好几期新的产品,平台的有效用户直线增长。其实我之前已经投过两家像一个钱包一样做大账户的平台,其中一个就叫“大账户”,另一个叫“涌金门”,我挺看好这个模式的发展前景,所以包括一个钱包在内算是投了一个小赛道。
上面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股权众筹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融资方式,除了筹钱,我们还可以创新很多模式,筹各种东西。
我为什么要做股权众筹投资?
我做股权众筹投资除了因为下班后常年缺少关怀,只能找一些事情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外,还是有几个其他原因的。
第一,从宏观上来看,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要谨慎做债权投资,但是可以考虑更大比例的股权投资。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债权投资的实质是你拿钱给别人花,别人赚钱的时候他拿大头,你只得一点少的可怜的利息;当别人亏钱的时候,你跟别人一起亏,一不小心就把本金给搭进去了。也就是你承担无限的风险,赚有限的钱。在经济上行的时候债权投资是可以的,因为那个时候企业都在赚钱,还本付息一般没什么问题;但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从整体上来看债权投资亏钱的概率就比较大了,这一点从银行飞速攀升的不良贷款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做债权投资你借了20笔出去,只要有1笔出问题你所有的利润就都没了。那为什么可以做股权投资呢?股权投资实际上是一个以小博大的投资,失败率很高,但有时候单个项目的回报率也很高。与债权投资恰恰相反,你投资了20个项目,其中19个都死了,但出来了1个很成功的项目,你也可能是赚钱的。如果你眼光再好一些,能投出3、4个成功项目,那就赚大钱了。
第二,既然自己无法参与这波创业大潮,那就投资创业者吧。我记得14年初我还在浙江的时候,有一次回北京办点事,顺便见了一个在北京的创业者。他们当时正在做农业互联网金融这块的创业,刚刚起步,但听他谈完当时创业想法,我感觉得很不错,也有一些想出来创业的冲动。但回来后一想,似乎心里还没有做好准备去放弃这么多东西,平衡一下觉得创业的成本太高了。既然自己无法放下现在拥有的东西去一心一意创业,那就找到那些优秀的创业者,然后去投资他们,这也算圆了我的一个心愿吧。
第三,深度参与创新项目,很有意思而且很有成就感。如果你觉得下班后生活有点无趣了,我建议你也找点时间参与几个股权众筹投资。深度参与某些项目,特别是一些还没成型,只有一些想法的项目时是很有意思的。我记得很久以前江南愤青在群里说想做一个吐槽的软件,原因是他每天都想吐槽,认为这是刚需…大家觉得好像也有点这个需求,于是开始讨论要做成什么样子,大概连续讨论了几天,后来某个还在广东读书的小伙子把大家的聊天记录整理了一下,搞了一个初稿。大家一看还整理得不错,要么就让这个小伙子牵头来做这个产品吧。于是继续讨论,当然我也提了不少建议,最后产品慢慢成形,框架出来以后找到技术团队,然后众筹了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现在你可以在app商场找到这个软件“吐了个槽”。还有一个项目,叫玉米金融,当时的想法是做众筹股权的交易平台,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投资人参与度最高的几个项目之一。众筹股权转让,这是一个很新而且紧跟市场发展的东西,因为随着股权众筹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人手中的股权肯定需要一个流通的渠道,这是刚需。于是大家开始讨论如何实现平台的功能,把法律问题、合作平台、政策方向、清算渠道等各个方面都详细地捋了一遍,聚募联盟提供20多家众筹平台的接入,群里的大佬负责跟浙江的股权交易中心谈条件,投资人也专门总结出了一篇文章。最后众筹成功了,只可惜后来大佬们跟证监会沟通了很多次,最后还是出于政策问题被“劝止”了。虽然有点遗憾,但这次尝试也为股权众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参与这些项目能开阔思路,而且很有成就感。
第四,投资最终还是奔着赚点钱去的。
资本寒冬时应投资什么项目?
有人认为寒冬时期不适宜投项目,我觉得不完全对。记得某次,我一个做PE的同学跟我讲过一句话,说资本寒冬的时候你铺开来投资,资本的春天你拼命去融资,几轮下来就赚大钱了。我细细想一下,逻辑上差不多就是这样,跟二级市场是一个道理,低买高卖嘛。资本冬天的时候是一级市场估值回归的时候,只要你能找准项目,投起来都是最划算的。当然,关键是能够找到可以活过冬天的好项目。资本的冬天有什么不好呢?瑞雪可以冻死地里的虫子,来年开春的时候庄稼将成长得更好。我今年8月份的时候写过一篇讲资本冬天的文章,大家可以在我的公众号历史里面找到,后面有几段结论性的话我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冬天是踏实耕耘的创业者崛起的时机。寒风吹来,浮躁的创业氛围将不再适应。以前是能讲故事会忽悠就会有无数风投在背后给你砸钱,现在在一个人人都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时候,讲故事、做包装都没用,投资人一定会谨慎再谨慎,这时候产品的好坏和盈利情况将被更加重视。所以要想活下来,创业团队必须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产品,练内功,而不是像某些霸道总裁天天在媒放嘴炮炒作。这是好事,对那些默默耕耘的团队来说是难得的好时机。
第二,创业热度,特别是互联网创业热度将回归理性。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而且需要足够的能力和运气,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但是在泡沫起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忘了风险,一轮一轮的估值神话也刺激着阿猫阿狗们一拥而上,满大街都是CEO和各种O。这种浮夸的全民创业氛围是不正常的,表面上的繁荣到最后做了一堆没有用的东西,大概率会死得很惨。所以冬天带来的理性回归是这个市场一个难得的消毒机会。
第三,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冬天是强者的季节,强者要么有厚厚的皮毛可以御寒,要么能够冬眠,懂得蛰伏。对于真正有实力做好企业的强者来说,资本的冬天并不可怕。他会把那些在春天一拥而上的不靠谱竞争对手慢慢熬死,让自己有足够的精力专注自身业务的发展。冬天的煎熬也会让强者自身变得更为强大,等下一个春天来临时必将迎来新的爆发。
所以,我觉得创业者也不必害怕,如果熬不过这个冬天说明你本身实力还是不够的,前期只是在被泡沫推着走。要么老老实实回去上班,要么再练练功力,把东西都想明白了,准备下一轮创业。如果熬过这个冬天了,那皆大欢喜,说明在前半场的竞争中你已经胜出成为强者,后半场可以再接再厉。
那么对于投资者呢?我觉得这也不失是一个好时机。第一,估值下来了。虽然会有很多企业因为融不到资而死掉,但是当市场转冷的时候投资者还是有机会低价介入一些牛逼企业,捡几个便宜的。当然,找不找得到优质企业就考验投资者的眼光了。第二,对于项目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了。以前稍微有个靠谱一点的项目背后都有一大帮机构围着团团转,在抢项目的时候,大家都是盲目跟风的,因为你根本没有时间去仔细考察项目怎么样、团队怎么样,你稍微犹豫一下,第二天就被别人抢走了。现在冷风一吹,大家都回去各自取暖去了,投资者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来慢慢挑项目。”
寒冬时期投一些什么项目比较好呢?我谈一点我的偏好,只能说是偏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光和投资风格,谁对谁错不好说。在泡沫起来时和资本遇冷时的投资逻辑是非常不同的。泡沫起来时,想象空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说得好听点,要能让人产生“仰望星空”的感觉。说得不好听的,要能忽悠人,因为钱多的时候,大家都会去追逐热点的东西。但是冬天一来,逻辑立马就变了,你穿得再好看也没用,你要穿的足够的厚实,能够在寒冬中活下去,所以,大家都开始去找那些脚踏实地默默做事的团队。在资本市场收紧的情况下,我比较偏好具有以下特点的项目:
第一,能够自己造血的项目。我之前投过的一家品牌餐饮“闪电虾”的单店,投资的逻辑很简单,他上一家店实在是卖得太好了,分分钟都在盈利,我有什么理由不投?新店开起来后也是经常爆单,现在刚过去几个月时间,第一轮分红很快就要来了。前这几天闪电虾品牌的母公司出来融资,这次是线下的,我也毫不犹豫地跟投了,逻辑也很简单:第一,小龙虾这个东西在中国很有市场,而且市场上目前还没有出现像绝味鸭脖这样强势的品牌,闪电虾有机会做成行业的大品牌。第二,闪电虾做的产品标准化程度比较高,适合复制和推广。第三,通过第一轮单店投资的接触,发现创始人相当的靠谱,团队管理也有板有眼。第四,他的前几家单店销量都很好。像闪电虾这类企业,单店每个月都会有充足的现金流,自己的造血能力很强,基本上不用担心资金问题。融资主要是为了扩张开新店和建立上游的小龙虾养殖基地等。
第二,轻资产的项目。之前我看过不少O2O的项目和一些重资产的项目,一年前这类项目是相当火热的,但是除了一个V助理,其他的我基本没投。烧钱的项目其实是一个无底洞,资本的寒冬来临时如果短期内烧钱烧不出效果来可能很快资金链断裂就死掉了。轻资产的好处是项目不需要烧钱,可以精耕细作慢慢把产品做好,也就类似于寒冬来了我先冬眠,放慢脚步,下一个春天到来时我再出来找资金,跑步前进。
第三,自己能看得明白的项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错过了不少好项目,但是你把我送回过去我可能还是不会投,因为这些项目我根本看不懂,给我路演讲几遍我也抓不住重点,所以干脆就不投了。这几天我整理了一下这一年半时间投资的所有企业,差不多有一半是做互联网金融的,为什么投这么多互金项目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对这个领域比较熟悉,我本身是金融出身,对金融行业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投资也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行业。第二,源于我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趣,有个观点我很赞同,小的投资有时候是要看自己心情的,投得开心,亏了也没那么重要,投一些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时候我都很开心。投自己看得明白的项目有可能会让你错过一些好项目,但也一定会降低自己犯错误的几率。
第四,踏实有耐心的团队。我最怕过于自信的团队,一出场就豪言壮语,一年做到多少规模,两年翻几倍,三年上市。对于创业者来说理想是要有的,但是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失败的可能性其实是很大的,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比想象中的要多,所以一定要放平心态踏踏实实来打磨自己的产品。线上路演的时候,我比较喜欢听语音或者视频路演,因为从创始人讲话的语气、口气我们大概能对这个人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对于那些把自己夸得上天的,我一般直接PASS。在现在资本收紧的环境下,创业更需要有耐心、能踏实做事的团队,要熬过最困难的时候,等到春天的到来。
扯一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
上面谈了这么多投资的事,我最后借这篇文章的地方谈一谈我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一些看法。其实对于这个话题,我还有另外一篇专门在写的文章,以后也会发到这个公众号上,这里我就当做聊天闲扯几句。总体来说,我觉得互联网金融的诸多创新是令人欣喜的,一方面诸如第三方支付、P2P网贷、股权众筹还有其他各类互联网理财等新的金融模式丰富了人们的投资和融资渠道,简化了交易环节,也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上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迫使传统金融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学习互联网企业的优点,我们看到银行的服务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各种商业场景中,并开始逐步覆盖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和社交生活。
传统金融给人的感觉是慢、复杂、服务不够人性化;互联网金融则恰恰相反,快、简便、强调用户体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一部分传统金融是通过自己对市场的垄断来盈利的。比如做信贷中介,只有银行等一些拿牌照的专业机构能做,普通人不能做,所以银行能从中赚利差,收手续费。所有处于垄断地位的机构在买卖双方中都会更加强势,于是银行也就无需花太多的成本去考虑这么多用户体验的问题了。第二,传统金融以经营风险为核心,对风险的容忍度更低,也相对保守。较低的风险容忍度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重视操作风险会让银行的办理业务的流程变得很复杂;而重视信用风险会让银行对客户更挑剔,降低客户体验;重视流动性风险会增加银行的资金成本等等。而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更加自由竞争的形态,大家更关注用户进行资金融通时在流程上的体验;互联网金融对风险有更高的容忍度,所以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更方便快捷;互联网的引入,降低了中介机构的成本和门槛,实际上是一个去中介化的过程。
另外,互联网金融更加灵活,因为没有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所以创新起来要更快更大胆。这就像是一个外行人来挑战内行人,外行人因为不懂那么多招式,所以不按规矩出牌,内行人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时无法改变,一招一式都有自己的套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过的招式多了,内行人还真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外行人给打败了。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讲借贷宝的逻辑,后来借贷宝的公关总监联系到我,说他们CEO想找我见个面聊一聊关于借贷宝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因为我最近都不在国内,所以没有见成面,但是我有两个感受:一个是很感动,像我这样一个没什么经验的银行从业人员,人家作为九鼎旗下专门做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他主动要听我的建议。但我回过头来一想,大概又明白了,对于一个全新的概念,事实上没有所谓的专家,当大家都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谁把这个模式分析清楚了谁就是专家,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魅力。第二个感受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开放性。借贷宝通过模式的创新,搞了一种自风控的模式,也就是中介平台不做风控,客户基于对熟人的了解和认识自己做风控,而且整个设计很巧妙,结合P2P和民间借贷的优点,又把两者的缺陷都排除在外了。这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给大家一套机制,大家自己去做信用中介。关于借贷宝的分析,大家可以从我公众号的历史消息找到这篇文章。
我虽然比较推崇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但是,从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我觉得大家有点过于自信、过于乐观和浮躁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只是实现方式有所改变,但是很多从业者却忘了对金融本质的把握。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最大的风险就是对风险本身的蔑视。
银行对自己的定义是经营风险的机构,所以对于风险的把控是一切业务的核心。银行虽然有点慢,有点复杂,但他们对风险的控制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之前看过杨凯生的一篇文章,他讲到工行在利用数据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坚持要求数据观察期必须涵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工行的客户违约率和损失率也都已经积累了超过12年的数据。比如,在信用风险管控方面,工行开发了34个法人客户评级模型,175个信贷产品的债项评级模型,对零售业务开发了75个信用平分模型;在市场风险防控上,开发了17个定价估值模型,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每日实施返回检验,把模型计算所得的风险价值与发生的真实损益比较,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为了积累这些数据和开发风险管控模型,工行先后花了将近15年的时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
而很多根本没做过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创业者缺乏对风险应有的敬畏之心。或许在他们眼中,流量的增速要比风险控制重要得多。当然也有很多人说互联网金融依靠大数据来做风控,比银行的风控模式要高明多了,所以互联网金融要从风控上革了传统银行的命。其实每当看到这样的言论,我只能感慨一句无知者无畏。如果互联网金融要做大数据风控,第一个问题就是数据本身的问题:比如数据有多大,有多长,质量好不好,噪音能不能消除等等。一个成立时间不到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能积累多大多长的数据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质疑。而且在一个经济周期的顶端和底端,数据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没有足够长的数据,构建的风控模型一定经不起经济周期的考验。此外,很多社交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数据是不是真实的,这也值得我们去思考。第二问题是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是否有能力建立有效的风控模型。工行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用时十几年才建立起来的模型绝不是几个程序员花几个月时间就能搞定的。而且模型建立以后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检验和调整,不断完善。据我了解,一般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还真没有能力去把这些事情做好。
所以我认为做互联网金融的一定要对风险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要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很多从业者的目光太短了,短期内风险没有爆发不意味着长期也是这样,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风险的特点是不同的,想把企业做长久,一定要更加谨慎。
互联网金融媒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187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昨天,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经济定调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屋顶菜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