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08年08金融危机机后很多国家未实现全能银行模式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美德英全能银行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美德英全能银行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5|
上传日期: 12:28:5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美德英全能银行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受到非议 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_凤凰资讯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受到非议 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记者唐婧)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以来,不少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到一场特别的争夺战中,希望能够集齐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基金等全部金融牌照。然而,千金易得,牌照难求,“全牌照”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什么银行业会把目光聚焦在这里?
原标题: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受到非议 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记者唐婧)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以来,不少银行等机构,参与到一场特别的争夺战中,希望能够集齐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基金等全部金融牌照。然而,千金易得,牌照难求,“全牌照”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什么银行业会把目光聚焦在这里?商业银行一般有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分业经营,另一种是混业经营。分业经营,只能在法律规定下从事单一的金融市场业务,不能跨市场运行;而混业经营,则是可以从事多个金融市场的业务,比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基金等,当前不少金融集团争夺“全牌照”就是要实现混业经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认为,混业经营时代已经到来。杨再平:“我把它叫做混业化生存,当然我们叫综合化经营。银、证、保之间它们已经交叉,除了银、证、保以外,我们讲影子银行,它甚至没有受到政策的监管,它也可以做银行,或者做其他的业务。”混业经营,在国际上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也就是直属各部门可以依法从事投行、信托、保险等一系列金融业务;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商业银行本身不允许从事投资业务,但如果是同一集团旗下的其他独立子公司就不受这个限制。然而这样的混业经营模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不断遭受非议。因为混业经营,带来的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衍生品市场迅速膨胀,但又缺乏监管。因此,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风险迅速传到了全世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然而,杨再平认为,这样的非议是有争议的。杨再平:“尽管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我们在反思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但是它是一个趋势,不可改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也明显感受到了混业经营的趋势。他认为,银行的业务正在从单一的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也就是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曾刚:“在中国的金融体系当中,我们把银行定位为一个间接的金融机构。实际上现在的发展趋势是,银行在直接融资当中占的比重、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未来可能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不管大小银行都在往这个方向转。”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说,混业经营正在重构他们的盈利模式。刘信义:“主要的商业银行正在加快向多牌照、战略合作、综合化转变,我们也顺势而为,加快了综合化银行发展的步伐。现在我们有七大类的经营牌照,我们也深深感觉到银行本体的协同效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什么商业银行纷纷转向混业经营?一方面是时势所逼,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不断冲击,传统以存贷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混业经营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实现一站式服务的“生态圈”。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认为,这种“生态圈”可以大幅提升客户体验,而客户体验是银行创造价值的基础。李伏安:“形成涵盖融资、投资、交易、避险、跨境及其他增值服务的全产品价值链,整合实际情景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体验服务,让客户体会的不仅是满意,而是感动,并通过客户衍生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有业内人士形容,如果能集齐所有的金融牌照,实现混业经营,就好比拿到一手顺牌,怎么打都舒服。然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提醒,对混业经营不能过分乐观,必须加强监管。曾刚:“当然有这个趋势在,我们就要重新去考虑对银行业务的一些监管、风险的评估,因为这些业务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传统的金融中介、信用中介的范畴。我给你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监管的规则,会让它运行的更加顺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316882
播放数:1447602
播放数:1006470
播放数:5808920
下面哪种酸,人在品尝时不是酸味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欧银行倒闭而中国银行稳定的原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欧银行倒闭而中国银行稳定的原因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站内搜索:
失败的超级银行 受挫的国家战略
/fin  14:43:06 作者:哈罗德詹姆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自2008年9月雷曼兄弟垮台以来,大规模的银行亏损和挥之不去的银行破产威胁成了本轮金融危机最近一阶段的特征。这场灾难的规模如此之大,令人不禁要问,一些小国真的负担得起救助银行的成本吗?
  但“小”的定义却是在不断变化的:几个月以前,小国指的是冰岛那样的国家,后来是指爱尔兰,而现在连英国也成了小国。这场银行业危机所要求人们思考的,不单是什么样的银行业法规最恰当,还有国家的规模多大最合适。
  银行体系如何设计才是最好的,关于这个问题向来莫衷一是,而不同类型的银行规管方式也总是在相互竞争。一边是在美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定义了银行业的一个观点:银行必须能对风险作出判断,因此它们得贴近这些风险。这种理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同尼古拉斯比德尔(Nicholas Biddle)及其领导的第二合众国银行(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所进行的那场巨人之间的斗争。杰克逊所代表的民粹主义同金融家之间的恶战以民粹主义的胜利告终。结果,19世纪美国的大多数银行都没有分号,且营业地域被限于单个州的境内。
  银行规管的另一种选择是加拿大模式。由于加拿大模式的根基在于稳固的英国治理,对政治中央化的担忧比美国小得多,所以它可以允许存在全国性的银行体系。加拿大的大银行体系能更广泛地分散风险,在1907年和年的金融恐慌中表现得也更好一些。
  大银行原则有两大优势。首先,它能带来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因为大银行所接触的顾客类型更广泛(与此相反的是美国乡村银行,美国农场主遭殃,它们就跟着倒霉)。其次,大银行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有关全国乃至国际经济总体趋势的长期性、战略性思维。
  然而,一旦上述两大优势混合起来,大银行就也可能陷入麻烦。大银行理念在欧洲大陆达到了它的高峰,尤其是在德国。到了19世纪后期,德国庞大的银行体系已经从贸易金融领域扩张到产业金融领域。
  当时,有好些国家对别国的金融模式看着眼热。1907年大恐慌之后,美国国会召集了一个全国货币委员会(National Monetary Commission),它向美国推荐的最诱人的榜样就是德国式的全能银行,而这种模式当时也为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埃及所效仿。到了1931年,甚至连英国也觉得难以抵御德国模式的诱惑。于是它也开展了一场官方质询,成立麦克米伦委员会(Macmillan Committee),就若干问题举行听证,试图了解英国银行业对英国产业的服务有多么差劲,以及德国模式如何在将储蓄转化为产业资本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正当全能银行模式似乎要大获全胜的时候,大萧条终结了这一波模仿浪潮。麦克米伦委员会于日提交了它的报告,而就在同一日,德国一度最活跃的全能银行达姆施塔特银行宣告破产——这是一个多么不幸的巧合啊。
  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模仿其他银行模式的做法重又流行。金融帝国的建立驱动着20世纪后期的全球化。大西洋两岸展开了激烈的竞赛,太平洋两岸同样如此,只是规模较小。
  真的,一个潜在规模巨大的欧洲资本市场逐渐整合成形,一些跨国界的欧洲银行也经由兼并被缔造出来,这一切似乎表明,一种崭新的欧洲超级银行将会出现。无独有偶,日本为了应对其银行业危机,也兼并缔造起若干巨型金融机构。美国也废止了大萧条时代遗留下来的许多限制银行业的法规。最终,在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和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了它的银行业新模式。西班牙和美国的银行大举进入了拉丁美洲。
  新的超级银行模式的吸引力在于,它为实现国家的战略愿景创造了机会,最能看清和抓住这种机会的是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最初是在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任上,后来是作为花旗集团(Citigroup)的一名顾问。花旗集团这一美国银行界的新巨擘,本身就是于1998年兼并而成的。
  但是新崛起的这些超级银行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因为其业务极为多样化且极为复杂。远在次贷问题出现之前,花旗在伦敦的一些交易员——他们试图操纵欧洲国债市场——和在东京的一些交易员的不当行为就已使集团遭受了损害。
  相比之下,跨国制造业公司为确保产品质量而实施监控要容易得多。而在一家以金融中介为业的公司内部,数以百万计的判断都是由个别人员独立作出的;这些判断所可能导致的后果,其严重性有时足以威胁整个企业的生存。
  一旦战略出错了,所产生的恶果就开始反噬超级银行自身。要让本国的银行承担战略使命,一般中等大小的欧洲国家固然无此实力。然而,即便是对美国而言,以花旗集团的商业计划来统合天下的念头也还是太过昂贵了。金融危机迫使国家接手那些庞大的银行帝国,政府可能会亲自上阵来贯彻原先委托给银行的战略使命,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以一家银行来支配一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命运,这种战略愿景和中央计划经济一样存在致命缺陷。在这种意义上,年之于资本主义,正如年之于共产主义一样。
  (作者为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历史和国际事务教授、佛罗伦萨欧洲大学学院历史学教授。Project Syndicate供稿。介生译。)
  (第一财经日报)
北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A.本网(北纬网)稿件中“稿件来源”一项一律标注“北纬网”,本网以及雅安日报、雅安周刊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北纬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B.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纬网(包括雅安日报、雅安周刊)”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C.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
&&&&&&&&&&&&&&&&&&&&责任编辑:candy
同事行状(又名)
 影视风向标
北纬网·雅安门户主流媒体
 推荐视频
 精彩专题
 频道精选
 探秘30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8年的金融危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