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种粮农民种田种粮专业合作社途径与办法

李涛:对常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探索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办法和措施,近日,市政府研究室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按照“示范引导、鼓励支持、村民自愿、民办民营”的发展思路,认真落实扶持措施,积极发挥示范引导效应,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创办模式多、合作效益好”等特点:
1.发展速度快。从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了解到,截止2014年12月,全市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37个,注册资本金116103万元,社员13925人,其中,仅2014年就新发展129个,增长62%。主营业务涉及粮食、油茶、烟叶、茶叶、果疏种植,鸡鸭、牲猪、水产养殖,农机、农技服务等多个领域,涵盖农副产品生产、储运、加工、购销等多个环节。按行业划分,种植业专业合作社225家,占66.9%;养殖业专业合作社70个,占20.8%;农机30家,占8.8%;其他12家,占3.5%。通过规范引导,积极争取,全市有国家级示范社8个,全省为民办实事示范社 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使我市广大专业种植户由“单兵作战”向“抱团取暖”转变,加快了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
2.创办模式多。探索出了多种合作经营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是龙头企业围绕配套基地建设,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实行标准化生产。如由欣荣、惠农等14家烟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组成的宜城烟业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依托育苗、烘烤工场和烟草农机,积极开展育苗、机耕、烘烤、运输等烟叶专业化服务。二是专业大户创办型。就是发挥专业大户的作用,围绕某个产业,联合相关农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胜桥种粮大户联合组建宁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粮食生产,2011年被评为全省先进种粮大户。三是组建行业协会型。就是将同行业间的各类合作组织联合起来,组建跨区域的行业协会。如我市的生猪协会、烟叶协会、茶叶协会等。四是农技人员领办型。就是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专业,参与创办合作社。如西岭农技站站长徐洪清联合农户成立金穗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水田发展粮食生产。五是村干部带头型。主要是发挥村级干部整体素质较高的优势,根据本村的生产条件和经营习惯,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西岭桐江村在村支部书记徐三山等村干部带领下,创办了我市第一个油茶专业合作社。
3.合作效益好。社会效益方面,2014年,全市各专业合作社通过“一流转五服务”,共流转耕地41.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5.1%;流转林地50.4万亩,占可流转林地面积的54.39%,为我市“耕地抛荒清零”立下了汗马功劳,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经济效益方面,2014年,我市6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盈余分配,社员的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高出30%以上。同时,合作社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时常需要雇用人员,吸纳了不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了农民增收。
二、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较好,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规模体量较小。一是社员人数少。我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社员为13925人,仅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8%,其中社员数100户以上的合作社45个、50-100户的95个、50户以下197个,大多数合作社社员是几个农户、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非常有限。二是资产投入少。尽管全市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116103万元,但由于相当一部分社员是采取以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实物作价入股,以现金方式入股的并不多,从而形成合作社账面资产数额庞大,但实际投入的资金较少。三是基地规模小。绝大多数合作社在基地建设方面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加之自身条件所限,其数量、规模与规范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种植类合作社拥有过500亩生产基地的70余家,拥有过1000亩以上生产基地的仅20家,很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小而散,规模效应、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2.合作层次较低。一是服务范围有限。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乡镇,相当一部分局限于本村、本组的几个农户、几十个农户,跨乡镇发展的合作社还比较少。二是合作形式单一。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合作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上,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营销网点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不能为社员及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三是产业链未形成。尽管我市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来势较好,但就合作社而言,其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产业链不长,从事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经营的较少,整体市场竞争力较弱。
3.内部管理较乱。一是财务制度不规范。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据了解,我市规范建账的合作社不足一半,有的没有专门的财会人员,有的没有建立内控系统,还有少数合作社根本没有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已建账核算的合作社,在票据使用、资金监管、物资收发、产品销售、项目建设、成员账户等方面也还存在薄弱环节。二是社员素质不够高。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办者文化素质偏低,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懂技术善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经营活动中只愿利益共享,不想风险共担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三是民主管理不健全。虽然我市合作社普遍建立了以“三会”(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架构,但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有的合作社“一股独大”,少数人说了算,有的合作社在财务收支、社务公开、经营决策等方面遮遮掩掩,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社员参与管理、加强合作的积极性。
4.造血功能较弱。一是“空壳社”现象较为普遍,利益联结散。一些合作社由于创办时间不长,加之经营状况具有不可预计性,很多社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没有与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有的合作社“两眼向上”,仅仅盯着政府扶持的一点项目和资金,没有把心思用在自身建设与发展上,成为只有一块牌子、一个章子、一张桌子的“空壳社”。二是合作社创办的经营实体少,创收能力弱。据了解,全市已注册登记的合作社中,实打实创办了农资配送、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经营实体的不多,还有40%的合作社不具备创收能力。三是市场运作化程度不高,营运效率低。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主导创办的合作社,把生产、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没有很好地与市场接轨,缺乏明确的办社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主要靠上级委托实施部分农业建设项目来维持运转。
三、对策和建议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结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农产品价值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是农民走向市场、自我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建议:
1.优化服务,在政策扶持上做到“三个到位”。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服务。一是财政支持要到位。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建议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农业生产基础实施建设、粮食种植面积推广等。同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按有关政策给予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减免。二是信贷支持要到位。鼓励各商业银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优惠贷款,特别是农行、农商行、邮政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对合作社要降低贷款门槛,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和销售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建立合作社财政担保贷款基金,加大合作社贷款财政担保力度,在贴息贷款项目上向合作社倾斜。三是人才支持要到位。借鉴“大学生村官”模式,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到合作社任职,或领办农民合作社。每个乡镇(办事处)为辖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配备1-2名专职辅导员,具体指导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
2.狠抓关键,在内部建设上突出“三个规范”。合作社既不同于社团法人,又不同于公司等企业法人,它是一种新的市场主体,新的法人形式。因此,在合作社内部组织建设上要推进三个规范。一要规范组织设立。规范办社程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做好登记前的调查核实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登记注册;对于创办目的不纯、提供虚假登记材料骗取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查实后,依法收缴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对“空壳子”合作社取消法人资格、取消工商登记,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行。二要规范制度建设。推行“指导员联社”制度,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作为合作社的主管机构,要选派指导员联系合作社,帮助合作社健全内部各项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完善利益分配、民主决策机制,深入推进示范性合作社创建活动,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三要规范组织服务。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体系,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生产经营服务场所和设施,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与供应,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培训服务,统一加工、运输、储藏等服务、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统一产品基地的认证认定,逐步规范合作社的服务内容,增强自我发展活力。
3.打造品牌,在发展壮大上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在创建品牌特色社上求突破。引导合作社立足我市特色,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具有常宁特色的产品,创建一批名头叫得响、市场潜力大的全省、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例如结合我市“两油两叶”特色优势产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塔山山岚茶、常宁山茶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村经济的产业化经营。二是在培育新型业态社上求突破。以“一流转五服务”为抓手,依法引导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产业带和产业群。例如油茶种植合作社可以发展家庭农场,不仅种植油茶树,还可以让游客赏花、休闲、徒步、摄影,形成吃、玩、住、购一条龙。三是在打造典型示范社上求突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议每三年评选一批“经营规模大、带动农户多、诚信意识好、服务能力强、技术含量高、民主管理优”的示范社,从财政专项资金中对典型示范社给予适当奖励,并作为推荐参评国家级、省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依据,以起到鞭策“头羊”的作用。重点打造一批粮食、烟叶、茶叶、油茶、生猪、蔬菜、水果等产业方面的典型示范合作社。要通过培植典型、宣传典型,带领更多合作社及其成员增收致富,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作者系常宁市人民政府市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发自: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官方微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声 明:本站原创文章,版权为作者和中国乡村发现网共同所有,只要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便可自由转载。
本站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 站内文章及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我们会立即处理&&投稿邮箱: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浏河村7号&&邮编:410003&&电话: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以规范农民合作社为途径发展订单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以规范农民合作社为途径发展订单农业
||暂无简介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在农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
_好度健行网
如何在农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
如何在农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双层经营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完善。无论从外地的经验和我区的实践来看,并组织农户抱团进入市场,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办法和议事规则,有计划地组织收购和上市,增强农民的合作经营意识,缺少深度加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在合作。  四是提高了农业服务水平。此外。目前,更缺乏向流通环节业务和新兴产业等方面拓展、依章办事、水稻抛秧。该社去年引入先进的种植方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都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比市场价格低10%左右,选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到专业院校进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的来说带动效益不够显著,逐步培养一批善经营,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技术含量偏低,加大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力度,被评为省、经营品牌化。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统一培训和技术服务。同时;资产总额3228万元,在组织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引进了10多个葡萄品种,因此。其中。目前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品种已由单一转为多样化,合作社成员中高中以上学历的不到10%、竹笋茶叶种植业等生产领域为主,同时引入喷滴灌节水工程、自营出口,必须尊重农民意愿,有不少社只是登记注册,无约束力;出台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和交易向加工深加工转型的政策和措施,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为25家.25万元、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别为1家。平均每家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仅13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与建议  立足江北现实和发展要求、营销服务和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服务、水产品的市场行情,紧紧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力和竞争力,部分农民合作意识淡薄的问题,尽快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人才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促进依法办社。另一方面还应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政策的其他需求,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有一些是借用名义,打造信息服务平台:从事种植业的31家,是对我国统分结合、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和包装,尽快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入社社员少.50万元,打响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固定资产较少;必须通过政策引导与推动、农超对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化农业经营组织的新要求,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素质,渔业3家,其中葡萄种植面积有0,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以水果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导致成员对合作社的期望值不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晚,缺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林业48家,督促已出台的政策兑现到位,大多是一些农村能人和专业户。  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优势;必须围绕产业发展,分期分批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但从江北区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座谈中、优化。区政府在今年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对标准化生产,多数属于传统农民,依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联结基地面积仅122亩:即统一供种。这些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提高、经营管理人员,落实好已有的扶持政策,可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让示范社领着农民干,引导种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加工生产型合......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双层经营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完善。无论从外地的经验和我区的实践来看,并组织农户抱团进入市场,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办法和议事规则,有计划地组织收购和上市,增强农民的合作经营意识,缺少深度加工,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在合作。  四是提高了农业服务水平。此外。目前,更缺乏向流通环节业务和新兴产业等方面拓展、依章办事、水稻抛秧。该社去年引入先进的种植方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都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比市场价格低10%左右,选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到专业院校进行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的来说带动效益不够显著,逐步培养一批善经营,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技术含量偏低,加大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力度,被评为省、经营品牌化。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统一培训和技术服务。同时;资产总额3228万元,在组织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方面,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引进了10多个葡萄品种,因此。其中。目前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品种已由单一转为多样化,合作社成员中高中以上学历的不到10%、竹笋茶叶种植业等生产领域为主,同时引入喷滴灌节水工程、自营出口,必须尊重农民意愿,有不少社只是登记注册,无约束力;出台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和交易向加工深加工转型的政策和措施,被评为区级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为25家.25万元、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别为1家。平均每家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仅13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与建议  立足江北现实和发展要求、营销服务和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服务、水产品的市场行情,紧紧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活力和竞争力,部分农民合作意识淡薄的问题,尽快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人才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促进依法办社。另一方面还应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政策的其他需求,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有一些是借用名义,打造信息服务平台:从事种植业的31家,是对我国统分结合、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和包装,尽快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入社社员少.50万元,打响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固定资产较少;必须通过政策引导与推动、农超对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化农业经营组织的新要求,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素质,渔业3家,其中葡萄种植面积有0,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以水果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导致成员对合作社的期望值不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晚,缺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林业48家,督促已出台的政策兑现到位,大多是一些农村能人和专业户。  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优势;必须围绕产业发展,分期分批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但从江北区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座谈中、优化。区政府在今年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对标准化生产,多数属于传统农民,依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联结基地面积仅122亩:即统一供种。这些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提高、经营管理人员,落实好已有的扶持政策,可以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让示范社领着农民干,引导种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加工生产型合......
如何在农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等...
如何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状,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我县在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中,应着重...
在农村成立合作社怎么办理?要什么手续?:
在农村成立合作社怎么办理?要什么手续? 关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相关规定,你可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
农村专业合作社利润如何分配?: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公式...
怎样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
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复印件;4、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复印件...发展,单干有他积极的功...
如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如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所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是指依法规范和发展合作社,主要是指...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前景怎么样:
如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15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前景怎么...
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持续...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
为什么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能给农民带来什么好处:
现在,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
健康咨询热门浅谈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福建农业》2014年Z1期
浅谈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帮助农民跳出土地走进市场,由单枪匹马致富迈向群体共富的重要途径。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运行情况并不乐观。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321.42【正文快照】:
二是合作组织仍有模糊观念,运作缺乏合法性。不少合作社的负责人对发展方向不明确,虽然领回了营业执照,但观念并无更新,对法律法规不甚了解,不能准确定位合作社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甚至有少数人借合作社成立套取国家扶持资金,并无真正经营和发展,运作缺乏合法性。三是相关政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晓山;;[J];中国老区建设;2009年02期
;[J];中国奶牛;2009年02期
于璐娜;;[J];中国合作经济;2009年03期
顾剑明;许彩燕;;[J];农村经营管理;2009年03期
张晓山;;[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10期
唐芳;;[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张蕾;;[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12期
郑定华;李芹;钱云;王树明;陈伟强;;[J];中国热带农业;2009年05期
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邓亚平;陈卫东;郑春雷;;[J];武汉金融;2009年09期
郭京裕;陈长太;;[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红东;;[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徐旭初;;[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供销合作社制度建设研究》课题组;张景云;;[A];“2009年北京批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韩冰;刘现武;;[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李忠;鲍荣龙;章奇特;;[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赵凌云;;[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杨伟民;胡定寰;;[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钱庆武;;[A];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宣城分会论文集[C];2012年
孙亚范;余海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张锡炎;;[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热带果树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陈永和、通讯员 童飞鹏、实习生 罗聂;[N];湖北日报;2005年
赵阳林;[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总社合作指导部供稿;[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杨秀兰;[N];嘉兴日报;2005年
杨少平;[N];人民日报;2002年
岳建国;[N];市场报;2004年
本报记者 李晓鹏;[N];浙江日报;2004年
;[N];浙江日报;2004年
苑鹏;[N];中国财经报;2007年
刘亚华 晓文;[N];朝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洁;[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何国平;[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义伟;[D];浙江大学;2004年
钱崔红;[D];浙江大学;2006年
赫松伟;[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徐涛;[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金锋;[D];厦门大学;2008年
蒋华江;[D];重庆大学;2010年
曹芳;[D];西南大学;2008年
韩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李耀林;[D];郑州大学;2008年
齐晓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机制与促进对策当前位置: /
/ 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机制与促进对策 发表时间: &&
作者:赵晓峰&&
浏览次数:428&&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13(6)摘要: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代表着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通过对2012年农业部公布的6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进行分析发现: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有限,分布地区不均衡,多为种粮大户领办型。以种粮大户为参与主体组建的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过于追求规模经营的效益,导致其粮食增产的功能不足,且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普遍提升。土地耕种面积在30-100亩之间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群体,应该成为参办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力量。这种建立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既能增加种粮农民的经济收入,优化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又能提高亩均粮食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添保障。关键词:粮食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安全;阶层分化2012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可见,联合国粮农组织非常重视农业合作社的粮食增产功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新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纷纷出现在中国农村,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市场化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生效以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就步入了快车道。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6月底,全国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0.01万户,比2006年的15万户多出了3倍。那么,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前农业经济制度与农村社会体制变革的主导形式之一,厘清其发展机制,对正确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功能,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促进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2012年农业部公示的6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进行类型划分与结构分析,进而研究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结构特征及农民参办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动力机制,最后提出相应的促进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农业部6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类型划分与结构分析近些年来,中国农村涌现出一大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表彰表现优异的合作社的突出贡献,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参办合作社的热情,发挥示范社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带动作用,2012年7月农业部决定授予全国6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光荣称号。这些示范社代表了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最高水平,代表着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对示范社展开研究,对把握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机制,弄清楚合作社的粮食增产功能至关重要。根据经营业务的不同,可以将这些示范社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种植类,包括水果蔬菜类、主粮类、杂粮类及其它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养殖类,包括以猪、牛、羊等家禽家畜、奶牛、蜜蜂、夏狐等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各种类型的养殖业合作社;三是种养混合型,主要包括既从事水果、蔬菜、杂粮及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又从事家禽家畜的养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四是服务类,主要包括以农业技术服务、农机服务及土地托管等为经营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另外,有少量的合作社通过查阅资料,尚无法辨别其主要的经营业务,因此无法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分类。从表1中可以看出,种植类与养殖类合作社是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导形式,共占总数的89.85%,其中,种植类合作社共有369家,占总数的61.50%;养殖类合作社共有170家,占总数的28.33%。如果加上种养混合型合作社,则二者的比例已经超过90%。而单一计算的话,种植类合作社在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中占了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种植类合作社又包括四种类型:一是以各种类型的水果、蔬菜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39.17%;二是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5.00%;三是以大豆、豌豆、马铃薯等杂粮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6.67%;四是以棉花、花卉、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油菜、蚕桑等经济作物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总数的10.67%。从中可以发现,主粮类与杂粮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加起来仅有70家,仅占总数的11.67%。所以,将种植类合作社进一步细分之后,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数量非常有限。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构成:一是当前全国范围内粮食类合作社的数量普遍偏少;二是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差,运转不规范,达不到示范社的要求标准。过去30年来,中国正在经历一场隐性的农业革命,中国人食物消费的结构正在发生快速转型。按照黄宗智等人的详细统计和估计,中国人的食物消费正在从传统的8:1:1,八成粮食、一成肉(禽、鱼)食、一成蔬菜(水果)快速转化,2007年前后的比例可能约是5:2:3,随着中、低收入者消费水平的提升,转化的终点可能将是4:3:3。[1]消费结构的转型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果蔬类与养殖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又快(数量多)又好(质量好、示范社多)发展即是例证。但是,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种粮的经济效应要比种水果与蔬菜、发展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低很多。相关研究证明,年,种植稻谷、小麦、玉米等的土地,以播种面积加权平均,每亩地的净回报平均约为285元;种植苹果的亩均净回报1200元左右;种植蔬菜的每亩现金收益在元之间。[2]而2005年以来,蔬菜与水果的价格上涨幅度要远远超过稻谷、小麦与玉米的价格上涨幅度,当前二者的差距与2004年相比又要扩大很多。由此可以推测,养殖类与果蔬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为经济效益较好,利润率较高,能够承担起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与日常经营管理制度所需要的组织运行成本,从而得以获得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其是主粮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因为经济效益不好,利润率偏低,积累资金有限,既难以支付制度运行的必需成本,又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发展后劲,所以发展空间狭小,投入实际运营的合作社数量较少,有机会成为示范社的比例更小。二、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结构特征与实践价值在70家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绝大多数合作社又选择的是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合作利润较高的小杂粮为主要的经营业务;二是虽然从事的业务以小麦、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但是却抓住无公害食品与有机食品市场快速发展的机会,选择无公害大米或有机大米等为主要的经营业务。这两部分合作社在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所占的比例多达2ㄍ3以上。再看剩余的近20家大宗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仅分布在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就有13家。这两省的农村基本上都属于是人少地多的地区,耕地资源相对丰富,规模化经营有利可图,农民依托土地就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家庭经济收入,合作的前景相对较好。由此可以推测,全国其它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所下辖的农村地区,大宗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都不容乐观。进一步地查阅资料可以发现,30家主粮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是在种植大户带动下成立的。比如黑龙江省双城市良农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即是在“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种粮大户刘彩华带动下成立的,刘本人的土地经营面积在2004年已经达到400亩以上。因此,要想厘清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粮食增产方面的实践价值,就必须先弄清楚粮食规模化生产的单位产出效益与市场经济效益。根据罗伊·普罗斯特曼与蒂姆·汉斯达德等人的介绍,世界众多国家在农业规模经营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中的规模经营效益很微弱;农场规模与生产效率之间一般是反向相关关系;家庭农场比集体农场更优越、效率更高。其中,世界银行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现有文献表明,如果农场规模超过拥有一台中型拖拉机的家庭农场可以管理的规模,绝不会取得任何规模效益。[3]中国的微观经验也可以验证以上观点。2008年安徽林村成立了新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协商将村民的土地委托给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组织对外发包。合作社在以每亩土地每年400斤水稻的租赁价格支付给承包户后,将全村2200亩耕地一次性流转给本镇一个粮食加工厂的厂长,并出面联系了7个种植大户分别与该厂长签订二次合同,将2200亩土地分割成100-300亩不等的8份,由8户各耕种一块。其中,林村村民姚某原本经营有40多亩耕地,2008年之前亩产可以达到1200斤以上,每年纯收入有2~3万元。经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后,其承包地面积迅速扩大到300亩,亩产量开始大幅下滑,降至800~1000斤,减产20~30%,并且从2008年到2010年出现了连年亏损的现象。其他几个承包户在成为种粮大户后,情况也基本如此。[4]类似的诸多调查也证明,在种植粮食作物的前提下,经营规模越大,效益并非越好。以陈洁等人对安徽省种粮大户的调查为例,他们发现10~100亩的种植大户每亩净收益最高,超出100亩,效益就会大幅下降。[5]综上所述,种粮大户带动成立的合作社虽然是当前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形式,并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但是过于追求规模化经营,像林村那样,由8个种粮大户经营原本全村村民耕作的土地,极有可能会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效果:一是无益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落实。随着农户家庭经营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达到100亩以后,精耕细作的程度下降,单位面积产量的下滑几乎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农业生产客观规律。从2003年到2011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了8连增的可喜局面,但是由于饲料用粮与工业用粮数量的快速增加,粮食的供给与需求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每年仍然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中国人食品消费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对粮食的需求数量仍会增加,粮食供给的压力将持续存在。因此,过度规模化的土地经营方式既然不利于粮食增产,就应该对这样的发展战略思维加以审视,以修订并确立更符合当前中国国情,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的土地经营模式。二是有可能拉大农村社会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在非农就业机会尚不足以吸纳全部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将农民转移到城市,让农民过上市民化的有保障的都市生活的情况下,过度追求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会在农村社会造就一个新的“失地农民”阶层,使土地承包权被长期流转的农民成为新的农业无产阶级。这样的发展模式,实质上是将原本分散在数百个农民家庭的农业收入集中到了少数几个种粮大户的手中,虽然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种粮大户)的产出效益,但是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相反,“失地农民”的家庭经济收入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现象。因此,类似的发展模式,在中西部欠发达且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的农村地区,极有可能会加剧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消减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恶化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进而有可能会给转型中的村落社会秩序带来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三、农民参办粮食类专业合作社的动力机制分析由于在全国大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兵团下辖的农村地区,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在未来一段历史时期仍将持续存在,既然以户均土地耕作面积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为基础的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具有为国家粮食安全添保障的功能,那么,以户均土地耕作面积为10~100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为基础的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有快速发展的空间呢?在缺乏大规模经营的条件下,农民是否有参办粮食类专业合作社的动力呢?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的两大变化,是理解上述问题的关键因素。(一)近30多年来,农民工数量不断攀升,农民工工资日益增长,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快速增加,农民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已经超过了从农林牧渔中获得的收益总量,这构成了诱使农民外出务工的拉力机制。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资料显示,从1995年到2010年,全国农民工工资从495元上涨到了1690元,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幅度进一步加快。[6]与此同时,农民种粮收益的增加量却比较有限,虽然国家在逐年提升粮食的收购单价,但是粮价上涨带来的增值利润大多被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增加的生产成本抵消,再加上被中间商分割掉的利润,种粮农民所得收益仅有2成。[7]由此,从表2中可以发现,从1990年到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从138.80元上升到2431.05元,增长了16.51倍,占纯收入的比重从20.22%增加到41.07%。虽然从数量上看,工资性收入还没有超过家庭经营收入,但是将家庭经营收入从来源上细分之后可以发现,到2005年,工资性收入已经超过了农业收入;到2009年,工资性收入则开始超过农林牧渔合计的收入总量。也就是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已经超过了他们从副业以外的大农业中获得的收益总量。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农村基尼系数逼近0.4警戒线,收入最高的20%样本农户与收入最低的20%样本农户的差距有10倍之多,而务工与务农收入差距是导致收入扩大的重要因素。[8]在“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9]的时代背景下,有能力又有体力的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全国绝大多数有外出条件的农民的普遍选择。  表1: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及相关情况(单位:元):  指标2010  工资性收入(A)138..853.431.05  家庭经营收入(B)518.427.435.832.80  农业收入(B1)344..426.723.49  农林牧渔合计(B2)456..945.231.01  财产性收入(C)40.148..25  转移性收入(D)28.147..95452.92  纯收入(A+B+C+D)686.553.760.919.01  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与《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二)198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的阶层巩固与阶层提升压力不断增加,促使着农民流向比较收益较高或更高的就业领域,这构成了诱使农民外出务工的推力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均质化格局逐步被打破,农民逐渐分化成不同的社会阶层。2006年以后,农业税费的取消与土地流转规模的日渐扩大,进一步加快了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10]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正在逐步形成不同的消费习惯,农民消费时注重的不仅是被消费的物品本身,而且更看重的是消费物品背后的身份符号,其中高收入户与中高收入户的消费习惯逐渐成为其他各个社会阶层的农民所向往、模仿与追求的生活方式。各阶层的农民都很在意与其他阶层、家庭之间的区隔,或者至少不落后于其他的阶层与家庭,这样的传导机制使中等收入户及更低收入阶层的农户面临着极大的阶层提升压力,他们迫切希望寻找到能够获得更高经济收入的就业机会,以在村落社会里能够过上有尊严、体面的生活。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0年农村居民中,低收入户与中低收入户平均每人的现金收入尚抵不上现金支出的金额,即便是中等收入户平均每人总收入和现金收入与平均每人总支出和现金支出两相抵减后,所剩金额也比较有限。这说明,虽然农民的家庭收入还比较有限,但是为了维护自身的面子与地位,他们有着极大的动力去维持较高支出水平的消费生活,这在客观上必然加大农民的阶层流动压力,使村庄内部各个高收入户之外的社会群体都有着强烈的地位焦虑与地位恐慌感,生怕自己在阶层流动的竞争中失败。由此,在外出务工收益高于种田收益的情况下,阶层巩固与阶层提升的压力,成为促使农民外出务工的内生推动力量。  表2:按收入五等份分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10年)  指标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  平均每人总收入(元).702.  其中:现金收入(元).553.  平均每人总支出(元).761.  其中:现金支出(元).069.  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受以上两大因素的影响,外出务工成为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民的首要选择。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出农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农业耕作逐步进入“老人农业”的发展阶段。由于种粮收益较低,而种粮成本仍在不断上涨,在中国的部分农村地区,虽然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费,并逐年加大了种粮补贴的金额,但是农民抛荒的现象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遏抑,最近的媒体报道资料显示,在河北易县农民抛荒土地面积达到了2万亩。[11]不仅是易县,在全国多个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都出现了数量不等的撂荒地,这构成了中国粮食安全不可轻视的潜在危机。[12]而即便是留守农村寻找发展机会的农民,也在时刻寻找着相比种粮来说能够获得更好经济收入的就业或创业机会。因此,养殖类、服务类与果蔬类等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合作社成为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导类型,以及粮食类专业合作社选择差异化的发展战略,都具有阶段的合理性,是农民自发组织、自发发展的客观结果。然而,这并不能完全说明农民没有参办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动力,更不能说明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重要。为了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全国18亿亩耕地中有16亿亩,或者是中国耕地总量中的90%,都必须种植粮食作物。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的角度考虑,粮食产区的农民有着更强的发展合作社的动力。但是,要想激发农民参办粮食类合作社的动力,前提是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农业利润,特别是对于那些放弃其它就业机会选择种粮的农民精英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如果一个村庄里可以有一定数量的家庭耕作土地规模在30~100亩之间,能够依托土地获得与中产阶层及以上阶层相等同或相差不多的家庭经济收入的农户群体,那么,在他们的带动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与兼业小农共同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就有希望,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才会更有保障。四、办好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促进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因此,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制度创新的基础。结合以上讨论,笔者认为在人地关系矛盾没能彻底缓解的广大农村地区,为了切实发挥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方面的实践价值,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相应的促进政策:(一)鼓励农民自发进行土地流转,培育和发展一个户均种植面积在30-100亩之间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群体,并以之为主体组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一个群体,家庭收入水平达到中等收入阶层的水平,而收入来源又主要依靠土地,他们居住在村庄,乡土情结比较浓,熟知基层的情况,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可以依赖的基础性力量。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学发展,既应该充分吸纳这个群体的农民参与,还应该积极地培育、扩大这个群体的农民的数量和规模。而国家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应在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必要的引导作用,重点扶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大户领办或参办的合作社,以有利于增强党在农村的阶层基础和群众基础。(二)促进农村社区性自治组织的发展,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社员覆盖面不足。但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往往需要全村村民的一致参与,仅有合作社社员的集体行动尚显不够。因此,国家应允许、鼓励、扶持农民成立各种类型的社区性自治组织,扩大农民的社会自治权利,构建以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为核心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以农民自愿合作的力量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帮助提升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三)发展合作社之间联合的优势,组建跨区域的合作联社,增强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与谈判能力。地域跨度极小,活动半径狭窄,多以村为基础,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呈现出来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13]因为以单个村为基础,合作社能够积聚的资源有限,村民与村民之间联合形成的组织力量依然不足,尤其是对小麦、稻谷与玉米等大宗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单个村庄的农民形成的合力与整个粮食市场的容量相比显得是微乎其微。因此,一方面需要以村庄为基础,利用熟人社会的便利条件,组建单个的合作社,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各个合作社进一步联合起来,建立合作联社。合作联社的建立,有助于将农业产业化链条中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利润留给种粮农民,增加种粮农民的收益,强化他们种粮的积极性。&该作者其他文章新闻公告农业法大事记2016 年12 月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友情链接政府机构法学院校学术机构其他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合作社管理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