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办业务,一大爷存了两张,我不知道今天星期几有收藏价值吗

为图来钱快,
注册一家收藏品公司,
以高息回购为诱饵,
向中老年人推销邮票、字画等收藏品
当诈骗金额达近40万元时,
几人一拍即散,公司蒸发,
20余名中老年人就成了受害者。
日前,石家庄裕华警方通过侦查,
最终将该诈骗团伙抓获。
这起新型诈骗值得所有人警惕↓↓↓
1高价售出收藏邮票,承诺后期高额回购,结果卷钱跑路了
今年3月,家住石家庄裕华区的李大爷来到裕华分局东环刑警队报案,报案时手上还拿着一些邮票。李大爷说自己一直对收藏非常感兴趣,2015年初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称某收藏品文化公司正在搞活动,因为李大爷的电话号码中了奖,可以到该文化公司领取一个玉手镯的奖品。
李大爷挂断电话后非常开心,但心里也琢磨着会不会是骗子公司呢?但是李大爷觉得去的时候分文不带,他们不能骗自己什么。次日,李大爷便来到该文化公司,很顺利地领到了玉手镯。
然后业务员开始为李大爷介绍公司的“收藏品”,这些收藏品以邮票为主,也有一些字画等贵重物品。业务员介绍,这些邮票都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邮票,买了后不但可以升值,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退给公司,如果间隔时间长达几个月的话,公司还可以高出原价80%-150%的价格回购。
公司的“收藏品”
听到这些李大爷心动了,他怀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了10余张邮票,总共花了2000余元。过了一个月以后李大爷来到这家文化公司,想把买来的邮票再卖给这家公司,公司工作人员很快便办理好手续,李大爷不但拿回了本金,而且还拿到了1000余元的利息,这让李大爷对公司的业务深信不疑。
公司卖出的邮票
没多久,李大爷便拿出10余万元,来到公司买了大量的邮票和其他收藏品,准备多放一段时间,这样自己的收益也会更高一些。可是两个月后,他再去这家文化公司的时候,公司已经人去楼空,就连客服电话也打不通了。
220余名老人上当,涉案金额达近40万元,4名嫌疑人落网
裕华警方介绍,3月份他们陆续接到类似案件共20余起,金额从几千到几万、十几万元不等,涉案金额共达近40万元。被骗的市民大多为老年人。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侦查,通过调取公司注册信息,发现公司负责人为郝某,但郝某称只是将身份证借给朋友赵某等人,其他一概不知。警方通过梳理和审讯最终确定赵某、李某、张某、王某4名犯罪嫌疑人。
7月12日晚,警方在石家庄火车站将准备乘车离开的赵某抓获。警方当晚对赵某进行突审,通过赵某的供述,其他三名嫌疑人现就租住在裕华区某小区内,警方立即行动,于7月13日凌晨将李某、张某、王某全部抓获,并且在其租住处缴获大量邮票以及字画和账本。
犯罪嫌疑人接受警方讯问
3“有人懂行,有人投钱,就开干!”骗子公司是这样出炉的
13日下午,记者在东环刑警队见到犯罪嫌疑人王某。
王某介绍,四人都是保定的初中同学,关系一直不错。有一次赵某回到保定找来自己说有生意可做,而且很赚钱,不但自己懂行还有人投资20万启动项目。随后王某便跟着赵某来到石家庄合伙一起干起了收藏品公司。
王某介绍,赵某一直都在北京从事收藏相关工作,是一个非常懂行的专家,所以他觉得跟着赵某干他的老本行一定没错。可是在公司运作两个月以后,王某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公司的邮票以及字画根本就不值钱,邮票是花几十块钱买来的,竟然以100到700元不等的价格卖出,能卖出去的原因竟然是回购,而且是高价回购,这样利润从哪里来?王某始终不知道公司到底如何盈利。
在公司最后的几日,因为来回购的客户越来越多,导致公司账户上几乎没了钱,只剩下8万元现金,因此赵某与几人商量后决定卷钱跑路。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警方提醒:这种新型诈骗需警惕警方提醒,目前在石家庄进行收藏诈骗的案件还不多见,但在其他城市已是屡有发生↓↓↓
这种诈骗案件首先是通过打电话吸引客户来公司参观,赠送小礼品,紧接着便开始一步步把你拉入圈套中。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藏品爱好者急于买入藏品,或急于高价出售的浮躁心理,以价格高、外形小巧的假玉器、瓷器古玩、纪念币、邮票等诱饵进行诈骗。
受害人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对藏品有较大的兴趣,期望通过藏品升值获利,却又不具备识别真伪的能力,经不起不法分子言语诱惑,进而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警方举例说明此类收藏品公司惯用的一些销售手段:
手段一: 举例
如果客户问“你们的藏品一定能增值吗”,工作人员会回答“这种东西不能保证增值多少,但一定能增值”,然后会给客户举例,某某公司经理总监在这里购买了多少万元的藏品。
如果客户有犹豫,工作人员会拿出已购买过藏品的客户资料,让客户打消顾虑。
手段二: 看网站
为取得客户信任,工作人员一般会让客户看一个收藏品的网站。
在这个网站上,客户看到某个藏品市场价格很高,而自己现实中买的便宜,就会认为日后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警方称,这个网站其实是公司自己建的,价格也是自己随意定的。
手段三: 砸单
当销售人员和客户即将成交或者客户犹豫不决时,公司会让另一名工作人员进行一个“砸单”的工作。即该工作人员会拿着几套藏品到展厅,对这名销售人员说:“李大哥的货急着要,我先送下去。”然后故意让客户也看到藏品的样子,而这个藏品和客户意欲购买的藏品是一模一样的。警方介绍,在销售心理学中这叫“从众心理”,就是当客户拿不定主意时,他会盲从其他人的消费。
手段四: 情景设计
警方介绍,5万元以下的单子,上面三个手段基本能搞定,再高的单子就要靠设计情景和对话来完成了。
在客户犹豫时,一名工作人员会假扮成客户准备做百十万元的藏品理财,现在需要合伙人。另一名工作人员会建议客户与假扮客户人员一起下单,客户拿10万元,假扮客户人员拿90万元。客户会想,如果亏,另一方亏得更多,因此会打消顾虑。假扮客户人员拿的90万元是公司出的,等交易完成之后,假扮客户人员的钱还是公司的,但客户的钱没了。
最后,小编提醒所有人尤其是中老年叔叔阿姨,对于涉及钱财的陌生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难辨真伪的藏品,应到正规文物鉴定机构鉴定,千万不要被骗子的花言巧语迷乱了双眼!
告诉身边老人,
一定要远离这些藏品公司!
来源/燕赵都市报、网络综合
记者/刘涛 文并图
觉得不错,就点个ZAN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v大爷小次郎收藏家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