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是怎样把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个人精致利己主义义和社会公共利益结合起来的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精通C/C++,汇编知识,熟悉数字、模拟电路.多年嵌入式软件开发经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斯密是怎样将个人利己主义与社会公共利益结合的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论斯密是怎样将个人利己主义与社会公共利益结合的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4:51:5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斯密是怎样将个人利己主义与社会公共利益结合的 
官方公共微信& 亚当?斯密问题:同情心与利己心
亚当?斯密问题:同情心与利己心
关键字:&&&nbsp
旧文新贴(6)
亚当&斯密问题:同情心与利己心
&&&&&1878年,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斯卡尔茨基在《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及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中提出,斯密《道德情操论》的人性观是利他的,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中的人性观是利己的。自此,有人将斯密理解为一个有着两个相互割裂的世界的人:伦理学中的利他主义者和经济学中的利己主义者。前苏联学者卢森贝在《政治经济学史》中也认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而&他研究经济世界的出发点&则&是利己主义&。将《道德情操论》中的同情心和《国富论》中的利己心理解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是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
在亚当&斯密的时代,思想家们开始重新构建对人类和社会关系的理解,这种努力是文艺复兴及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理性和科学,削弱了关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宗教学说;17&&18世纪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强调了自然主义,形成用自然力解释社会现象的观念。这一时期对自然科学进步的最大推动力来自牛顿,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揭示了宇宙万物在运动、引力、能量守恒的自然法则作用下达到均衡的机制。在牛顿哲学的影响下,把世界看作是和谐的、有秩序的、质量卓绝的机械装置成为主流思潮,寻找与自然秩序一致的社会秩序和建立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社会和谐成为当时思想家的任务。斯密将牛顿哲学看成是&人类曾经做出的最伟大贡献&,《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体现了他对于道德世界和经济世界的牛顿式秩序的理解。《道德情操论》阐明了道德世界的和谐与秩序的建立,而《国富论》则将世界是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机械装置这一思想扩展到政治经济学领域。
不论在《道德情操论》还是在《国富论》中,即不论在斯密的道德世界还是在经济世界中,斯密都将人们的行为动机归结为利己心。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说:&毫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而且,因为他比任何其他人都更适合关心自己,所以他如果这样做的话是恰当和正确的。因此每个人更加深切地关心同自己直接有关的、而不是对任何其他人有关的事情;或许,听到另一个同我们没有特殊关系的人的死讯,会使我们有所挂虑,但其对我们的饮食起居的影响远比落在自己身上的小灾小难为小。&斯密在《国富论》中对人的利己本性的认识与《道德情操论》是一致的。他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私人利润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
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斯密同样充分肯定了利己心作为社会繁荣和进步的推动力量作用。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说,利己的天性&最初促使人类耕种土地,建造房屋,创立城市和国家,在所有的科学和艺术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些科学和艺术,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完全改变了世界面貌,使自然界的原始森林变成适宜于耕种的平原,把沉睡荒凉的海洋变成新的粮库,变成通达大陆上各个国家的行车大道。土地因为人类的这些劳动而加倍地肥沃,维持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存。&在《国富论》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推动社会福利实现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斯密说:&在可自由而安全地向前努力时,各个人改善自己境遇的自然努力,是一个那么强大的力量,以致没有任何帮助,亦能单独地使社会繁荣。&
自利是否自然导致社会繁荣,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否必然导致社会利益的实现,或者说,个人利益是否与社会利益无条件一致,斯密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斯密以同样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商业社会自私自利的道德和社会危害谴责。在《道德情操论》中,他说,富人的&天性是自私和贪婪的,&&他们雇佣千百人来为自己劳动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无聊而又贪得无厌的欲望&&&。在《国富论》中,斯密对商业社会的道德缺陷的谴责甚至具有了马克思和凡勃伦式的辛辣。&同业中人甚至为了娱乐或消遣也很少聚集在一起,但他们谈话的结果,往往不是阴谋对付公众便是筹划抬高价格。&&不论在哪一种商业或制造业上,商人的利益在若干方面往往和公众利益不同,有时甚或相反。&&一般地说,他们的利益,在于欺骗公众,甚至在于压迫公众。事实上,公众亦常为他们所欺骗所压迫。&
在霍布斯和洛克的思想中,&自然状态&或者是危险的,或者是不方便的,他们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在&社会契约&上。斯密被认为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相信人本身及市场的自我矫正能力。在《道德情操论》中,矫正&自然状态&下人们道德缺陷的是基于&同情心&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依赖。在斯密的伦理学中,人具有设身处地分享他人情感,认可他人感受的能力,人的行为必须得到居于内心的&公正的旁观者&的认同。这使人们向往得体、高雅的行为方式,追求高尚、正义的道德情操。这样,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会受到同情心的有效制约,从而保证人们道德行为的合理性。&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的幸福而感到高兴之外,一无所得&&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正是由于作为人的本性的同情心对人的自私心理的约束,才推动了人性和道德的完善。&具有最完美德行因而我们自然极为热爱和尊重的人,是这样的人,他既能最充分地控制自己自私的原始感情,又能最敏锐地感受他人富于同情心的原始感情。&在《国富论》中,将个人的自利追求引导向社会福利即将个人&劣行&转化为社会&美德&的仍然是一种自发的力量,不过这种自发力量不是来自人的内心,而是来自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斯密看来,一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他通常并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了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一只看不见的手&其实就是市场机制,其自发作用的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增进。
&&&&&可见,所谓&亚当&斯密问题&&&将斯密《道德情操论》中的同情心和《国富论》中的利己心界定为一对矛盾,是对斯密理论的一个误读。以人性而论,人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自利和同情,利己和利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其实,不论是在《国富论》还是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都毫不含糊地认为人既有利己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的。从亚当&斯密对同情心和利己心的应用来看,也不存在的矛盾的问题。斯密的学术使命似乎是建立和论证牛顿式和谐的道德和社会秩序,无论是在道德世界还是在经济世界,他都将自利理解为基本的推动力量,并相信这一力量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他怀疑自利心自发膨胀情况下均衡实现的可能性。于是,在道德世界里,需要&同情心&来对人进行道德约束;而在经济世界里,需要&&一只看不见的手&加以引导。&
&&&&&PS: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之后,伴随着滞涨和凯恩斯主义的逐渐淡出,作为《国富论》作者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斯密复活了。斯密在这一时期获得的荣光要远远超出他生前,也超出此前的任何历史时期。在近乎迷信的崇拜中,斯密是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一个单纯的市场主义者。市场自发运行总会出现某些问题。你可以说,以宏观政策治理市场问题比不治理即放任自流还要坏,但你不能否认客观存在的市场自发运行带来的弊端。竞争和利润自然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但是,经济动力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确实存在危险性。人们通常所凭依的是法律或者经济制裁这样的约束,但这些约束一方面是事后的,另一方面是外在的。这两方面的特点都决定这种约束的有限性。如果市场秩序的构建不仅基于这些事后和外在的约束,而是基于事前的内在的预防,那么市场运行的危险要更加可控更加安全。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作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斯密的热情降低了,对作为道德哲学家即《道德情操论》的斯密的关注增加了。在道德哲学家斯密那里,道德世界里的人们的决策受到同情心的约束,受到内心公正的傍观者的指引。每个人都具有己所不欲额勿施于人的心理,都具有推己及人的能力,于是,个人行为不再是完全的自私的&&自利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这样来理解,在经济世界和道德世界都可能构建自然的和谐的秩序。正如在经济世界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引导经济正常运行一样,在道德世界里,同情心和傍观者也可以引导道德秩序的和谐。斯密没有告诉我我们怎么做,只是告诉未来的世界是和谐美好的。
&王莹、景枫:《经济学家的道德追问&&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P16
&卢森贝:《政治经济学史》第1卷,三联书店,1979年版,P243
&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P191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P101&102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P14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P344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P229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P112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P229&230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P122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P243&244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P5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P184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P27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P25
正在读取...
赵峰 的近期作品[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最新资讯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导读:经济学说史练习题答案,1.经济学说史:就是研究经济学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简答题: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重商主义还不能说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真正开始,只涉及经济的表面现象,的角度论述经济规律的学说,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1.简述配第在经济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第一种答案:威廉·配第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是《赋税论》他反对根据
经济学说史练习题答案
1.经济学说史:就是研究经济学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家务管理,一种是 “货殖”,即无限制
地追求货币增殖。前者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
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简答题: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1. 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2.财富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3.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4.
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5.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对外贸易;
开采银矿6.阐述了对货币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
指出了两者的关系。
1. 贸易差额论: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
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2.重工主义: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
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简答题: 1.重商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重商主义还不能说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真正开始,它还不能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
程,只研究流通过程,只涉及经济的表面现象。但重商主义毕竟是最早从商业的眼光和市场
的角度论述经济规律的学说,其论述方法已打破了封建宗教观念,站在商业资本立场上,从
经商实践出发,力图总结经商实践经验,并把它从理论上表述出来,不过,由于重商主义直
接脱胎于经商实践,从而又带有理论肤浅和片面性的特征。
2.简述重商主义最重要的基本观点。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就是财富,财富就是货币,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国内贸易不
能增加一国的财富,只有对外贸易才能真正增加一国的财富。商品生产只是对外贸易的先决
条件和必要手段,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
比较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
早期重商主义又叫重金主义。他们把货币叫做一种作为保藏的财富,为了增加财富,
主张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在贸易中少买多卖。他们还主张管制外汇,规定外汇汇率。
他们还强调国家要用行政干预的办法保证从国外进口金银、积累货币,严禁金银出口和货币
外流,以利金银的积累。
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包括:(1)强调贸易总额的顺差,至于每次贸易时的货币流
出则没有关系;(2)强调多卖少买;(3)强调用税收调节进出口;(4)强调扶持手工业,多
生产出口商品。在晚期重商主义的影响下,当时的中央及权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
政策,如,出口退税,政府和外国订立有利的通商条约,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等。
1.简述配第在经济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第一种答案:威廉·配第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是《赋税论》他反对根据主观意愿作推断,提
出要从具体的统计资料中去寻找经济现象 产生的自然基础。由此,他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
响,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考察了资本主义生 产的内部联系。 威
廉·配第的主要贡献是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
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 畴,他把地租看作是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配第区分了自然价格
和市场价格。他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他指出:假如 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
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司白银并运到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 自然
价格。可以看出,配第认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他还提出了商品的
价值和劳动生产率成反 比例。但是他没有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明确区分开来,他把生
产白银的具体劳动当作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懂得创造 价值的是抽象劳动。他还提出了“劳
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由此,他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 显
然,这种观点和他的劳动价值论是矛盾的,它混淆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 威廉·配
第之所以能成为“政治经济学之父”, 配弟的失误之一在于 由于没有能够区分抽象劳动和
具体劳动,陷入工资决定价值的错误之中。其失误之二在于,由于不了解由价值到生产价格
的转化过程,从而把地租看成价值的一个因素,得出土地参与创造商品价值的错误结论。
第二种答案:(1)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配第在政治学说史上的巨大的历史功绩之一,就
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就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
(2)一般经济理论
价值理论 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第一次
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价值论的基础。他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
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分配理论1)工资 工资论是配第
分配论的基础,实际上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论的基础。最低限额工资理论后来成为整个古典
学派分配论的基础之一。2)地租论
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配第的地租理论也
就是他的剩余价值论。3)利息和土地价格 他给土地价格作了定义上的规定,土地价格不过
是资本化的地租,这在当时是很有见地的。
在货币本质问题上,配第已经在一
定程度上理解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
(3)关于经济增长理论
配第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主要讨论了二种因素,即
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的赋税政策。配第在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时期,几乎触及
了政治经济学的所有重要的问题,并且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一些科学的结论。
2.简述配第的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1.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2.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3.配第的价值论远不
是科学的,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乃至错误。
布阿吉尔贝尔的自然秩序思想: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的观点。“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
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来说是最优良”的规律。
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
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
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年预付:即每年要预付的投资,如种子、原料、工资等
1.《经济表》的贡献与缺陷是什么?
? 《经济表》的创见
– 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
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
– 《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
结为循环的开始。
– 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
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
服务的,受生产制约。
– 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
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 缺点和错误
– 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
– 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
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
– 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
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
– 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 而没有“原预付”,
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
2.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观点?
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观点:(1)农业观。他认为,耕种者的繁荣是一切其他部门繁荣的
基础。要使国家富足,首先要保证土地能生产出热敏生活所需要的丰富的物品。任何国家必
须是农产品增加了,才能使衣着、家具、装饰品等手工业发展起来。相反,农业衰落,各行
各业也就会衰落。(2)价值观。他力图从经常变动的市场价格背后寻找“真正的价值”,实
际就是交换价值。他用个人劳动时间在各个特殊产业部门间分配时所依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
“真正的价值”,并且把自由竞争说成是造成这种正确比例的社会过程。布阿吉尔贝尔在配
第之后,虽然不是有意识地,但是事实上把商品的交换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从而提出他的
劳动价值理论。(3)货币理论。布阿吉尔贝尔否认货币是财富,甚至主张保存商品交换的同
时废除货币。这个观点说明他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社会性质缺乏认识,也不知道商品交
换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货币是客观规律。这个观点也是由于他把以供给社会消费的目的为商品
生产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混同了。
斯密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
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
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
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是价值规律的作用。
经济自由主义:经济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为保证社会公共利益,必须实行充分的经济自由
和完全的自由竞争。当每个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持国内产业时,就必然使社
会的年收入尽量增大起来,不自觉地实现了社会利益。实现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机
制,正是自由竞争。这个任务是政府或政治家无法代劳的。
1.斯密的价值理论?
斯密在回答商品的真实价格或交换价值是由什么构成,即什么是交换价格的真实尺度时,
提出了两个自相矛盾的规定: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和商品所能支配、所能
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
先看第一种价值的规定,斯密认为,人们要取得物品,必须经历一定的“辛苦”和“麻
烦”就是生产产品必须付出的代价。生产产品的代价是劳动,斯密不仅确定了决定价值的源
泉是劳动,而且注意到劳动的“困难程度”和“精巧程度”即复杂程度对价值决定的影响。
斯密不懂得劳动为什么要采取价值量的形式,在他看来,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是生产商品的
劳动的特殊属性,而是一切生产劳动的具性。
2.斯密的分配理论?
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制
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
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
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资本利润之高低就如同劳动工资,
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因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
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
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1.李嘉图地租学说的主要内容?
李嘉图在地租理论方面的贡献在于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阐述了地租的性质、产生、变动规
律。(1)地租的性质。李嘉图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油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
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2)关于绝对地租。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3)关于级差地
租。李嘉图充分地探讨了级差地租问题,为级差地租理论提供了科学的基础。(4)地租发展
的趋势。地租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2.李嘉图价值理论体系的内在矛盾?
李嘉图价值理论体系的第一个矛盾是价值规律同利润规律或劳动和资本交换规律之间的矛
盾;第二个矛盾是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之间的矛盾。
论述题1、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就爱阅读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转载:
推荐:    【经济学说史(6)】
亚当斯密的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
一.斯密的工资理论
工资的概念:工资是劳动者劳动的报酬,是劳动者生产物的一部分,同时,工资又是劳动的价格
工资的标准:认为工资必须至少维持工人的生活甚至还得稍稍超过这个水平去赡养家属
工资的变化规律:把工资变化与财富生产的变动联系起来,认为随着财富生产的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工资有上涨的趋势
二.斯密的利润理论(剩余价值理论)
(一)关于利润本质的见解(添加,见笔记)
1.根据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认为利润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在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
2.根据三种收入构成价值的观点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
(二)利润与利息的关系
1.利润是一种派生收入,是利润的一部分
2.利息随利润的变化而变化
(三)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因为资本积累的增加会引起劳动需求的增加,而劳动需求的增加会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利润率下降,另外,竞争作用也会使利润率下降
资本增加引起产品产量增加,从而促使价格下降,利润减少
评价:结论正确,原因错误(根本原因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一.斯密的地租理论
地租的涵义:地租是指为了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地主的代价,是地主阶级的一种收入
关于地租来源的四种观点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贡献:将地租同土地私有权联系起来,认识其来源
缺陷:将地租同利润的关系颠倒
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观点出发,认为地租是使用土地的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的来源之一
认为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造成垄断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农产品经常供不应求,为绝对地租理论提供了基础
贡献:把地租同土地私有权联系
缺陷:否定了劳动价值理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因为垄断价格不以劳动价值理论作基础
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是自然力参加农业劳动的结果
亚当斯密的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一.斯密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
生产劳动的概念
生产劳动是直接同资本交换并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劳动
生产劳动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
非生产劳动的概念
非生产劳动是不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
非生产劳动是不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
二。斯密的资本理论
(一)资本的概念
1.资本是资本家赖以将工人的一部分劳动生产者生产的劳动占为所有的手段
2.资本是为了维持生产的进行而取来的预储资源
(二)关于资本构成的理论
1.明确提出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
(1)固定资本是不经过流通,不更换主人就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的资本
(2)流动资本是经过流通,更换主人才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的资本
2.货币资本和商人资本都是流动资本
3.对斯密资本构成理论的评价
(1)划分标准错误,正确划分标准应为周转次数
(2)划分范围错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仅在生产过程内进行划分才有意义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1.“斯密教条”是分析再生产问题的障碍(从再生产理论前提分析)
(1)在对产品价值结构分析中,斯密否定了不便资本,只有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2)从社会生产分类看,斯密把整个社会的产品都分解为收入,而收入是用于个人消费的,这样就只有消费资料部类而没有生产资料部类
2.斯密解决障碍的办法
(1)用划分总收入与纯收入的办法,把不变资本偷偷加进去
A.总收入是一国全年的总产品,一国土地和劳动在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物
B.纯收入是在总收入中减去维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费用后剩下的供居民自有使用的部分
(2)用将收入划分为两种形式的办法肯定了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区别
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
一.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受利己主义支配的“经济人”
自由竞争机制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保证实行自由竞争的改革措施
废除学徒规章制度与居住法,实行选择职业的自由
废除限嗣继承法,长子继承法,以及限制土地自由转移的规定,实行土地买卖自由
废除地方关税及其他一些税收,实行国内贸易自由
废除关税,奖励金对商业的禁令以及政府特许的商业垄断,实行对外贸易自由
二。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绝对成本学说):一个社会要实现它的生产目的,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发展生产,并在国内实行自由放任,在国际间开展自由贸易,只有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消费品与必需品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国富论》
“斯密教条”“看不见的手”
绝对优势学说
二.简述斯密《国富论》的中心思想结构和主要内容
三.斯密对劳动价值论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各是什么?
四.斯密是怎样说明剩余价值起源问题的?他的剩余价值理论比重农学派有哪些进步?还存在什么问题?
五.斯密关于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六.斯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七.为什么说“斯密教条”是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障碍
八.斯密是怎样把作为经济发展动力的个人利己主义与社会公共利益结合起来的?正确认识“经济人”假设有什么现实意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致利己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