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金搞投资就一定专业吗

中国对冲基金市场存在巨大机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对冲基金市场存在巨大机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对冲基金领袖:如何看待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
  5月16-17日,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冲基金的兴起”为主题的“2015全球对冲基金西湖峰会”在杭州开幕。峰会汇集了著名对冲基金桥水投资、城堡投资等全球300余家对冲及投行机构,包括国家协会(NFA)主席、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全球CEO在内的100余位海外对冲基金业界领袖、200余位国内私募行业精英参会。
  5月16日,峰会举行了一场中西对冲基金领袖的圆桌对话,共同讨论在开启中国资本大时代下,如何看待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
  本文内容援引微信号:阿尔法工厂
  主持人:圆桌对话五位嘉宾:
  第一嘉宾是华人金融家协会会长王昌南。
  第二嘉宾是PAG的创始人、HFSB协会理事Chris Gradel。在香港成立了太盟投资集团,在亚太地区有19年的业务经验。
  第三嘉宾是(,)总裁陈鸿桥,目前担任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第四嘉宾是永安期货总经理。
  第五嘉宾是工银标准银行董事长毕明强。
  杭州跟格林威治小镇相比,他们有的我们都有,我们还缺点什么,从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开始,看到代表有全牌照,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们积极参与,扶持一些对冲,简单一下介绍一下目前参与的情况。
  陈鸿桥:作为中国公司总裁谈中国对冲基金有点胆怯,这个话题非常专业,目前的时代特别想做,但是心里没底,怕搞砸了,还是想自己今年参与跟这个业务相关,参与比较深的体会。
  从这个角度来讲,作为一个中国国内证券公司,怎么看对冲基金业务,怎么发展对冲基金业务今年年初跟在座美国前四大对冲基金合作合作做融券对冲业务,国内市场还不是畅通,借不了券,自己买券,今年一二月份买了10几亿的券,严格来讲要做对冲,对自己自营资金做对冲,当时看市场往上走,同时把10个亿的券借给美国对冲基金做美国对冲的业务。
  到上个月底,市场到高位的时候,把这10个亿的券全部做对冲,从这个例子有几个体会,一个本身做融券的业务要对冲的,没有及时对冲,当然赚到自营的利润。同时在高位的时候锁定进行对冲,这样把利润锁定,同时防范市场出现重大调整的风险,从这个业务的角度谈几点体会,国内的证券公司怎么应对业务:
  第一个是在观念上有一个充分认识,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未来是一个大时代,是全球可能过去历史上没有见过发展最快的市场,哪几个没有见过,比如从4月份开始,每天1.5万亿的股票交易量没有见过。第二个每天100个基金每天在注册。第三全球欧美发达市场用了财富管理市场用了100多年,我们的对冲基金才开做,刚刚才开干,用了10年时间怎么做出这个市场,用10年时间完成这个使命,在全球资本市场空间和潜力非常巨大。
  应对债务管理市场做对冲基金解决四个难点:一个观念,作为证券公司高层怎么看待这个事,从简单容易基础的开始做起来,避免出现风险。第二解决人才的问题,下一步境外合作,能否建立共同的合作室,现在干的是抢时间,因为看到这个事机会巨大,人才跟不上,所以做了一个千人招聘会。我们要抓人才,把境外的资源和境内人才合作,马上今年的融券规模要做到100个亿以上,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借券出来,自己买一些券,从基础业务做起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熟悉,容易控制风险。
  第三个是技术系统、风控系统,在浙江已经筹划半年时间,成立了一个新金融学院,我们在注册,能否到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注册,第三个分院能否做对冲基金分院,把境外专家请过来培养中国的对冲基金人才,一个看到市场的潜力,空间非常巨大,刚刚开了头,一开头未来的发展速度10年之内全世界最快的,这是看到的一点。第二对证券公司来说,现在抢时间,分秒必争。
  主持人:中国的期货公司在忙些什么?
  施建军:期货和对冲有必然的联系,对投资人的服务总体来讲,投资者那么多的需求,那么多投资管理人,托管机构和中介机构对投资的服务井喷式的,前一两年只能用这个词。今天洪会长讲的很重要,对投资者诚信,这里面做的工作其实很多,中国缺什么,这个里面分三个层面来讲:第一个层面对客户层面来讲,管理人投资机构到最后都是服务于客户,客户这个层面现在的服务还是很粗糙,比方说合同,看有的投资管理人合同那么厚一叠,专业人士都看晕了。
  主持人:给客户产品中对冲基金产品卖得应该很火?
  施建军:销售应该没有问题,因为你有很多手续要走,一个销售合同,第二个产品,产品买不买要给介绍,风险收益特征怎么样的,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另外一个出入金,钱打到你账户以后,现在托管服务还跟不上,包括现在管理人各方面关系的处理,有的钱本身封闭期一年,闲置可能一个月了,这个钱打了一个月还不好用,我们的服务从投资者的层面包括投资者教育,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二,中介机构这个层面,中介机构包括券商,包括期货商这个层面有很多工作要做,比方说做托管,现在产品一复杂托管不了,净值算不出来,比方说风控系统,产品稍微风控一复杂搞不出来,现在做境外有就不懂,现在好多托管机构不懂期权,这个怎么算,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支撑不了,这是和国外大的差距。
  第三,欠缺政府的部门,我们这个产品说是事后备案,备案写是5天,可能10天才下得来,钱已经放在那里,刚才洪会长说保护投资者利益,钱闲置了10天还汇报会投资者利益。看到问题不可怕,但是要找到其中的差距。在中国三五年上一个台阶,这个没有问题,因为有那么多老外朋友来帮我们,来共同发展,中介机构最主要的责任就是为客户服务,不是为了发展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谢谢!
  主持人:券商代表期货代表提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感谢了一下两位外籍代表,两位愿意分享你们在英国,还有Chris Gradel在亚太地区这么多年的经验,先请英国华人金融家协会会长王昌南先生,是否可以借鉴一下,比如说英国对冲基金的发展,如何看待中国目前对冲基金的发展趋势,英国金融城让我们非常惊讶,行业的自律政策的管制是否有一些经验值得介绍。
  王昌南:讲一下英国金融方面的发展,英国金融大爆炸,英国在二战以后到70年代、80年代金融地位逐步被纽约取代了,为了改进情况,英国做出了两大主要金融改革,1986年对的改革,主要是把英国分行竞争改为混业竞争。第二是引进外国金融机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式。
  另外,2000年的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把多种监管机构并成一个,搞成英国金融服务局,由单个机构来管理,金融大爆炸确实给英国给金融界带来了很多好处。现在中国政府也在引进好多改革开放的政策,希望在不久将来中国也会有一个金融大爆炸。
  主持人:你现在是美国美林银行董事总经理,应该是证券定量部分的证券负责人,同时是华人家的金融协会的会长,做协会会长的时候你觉得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对冲基金经理,从人才的角度跟我们谈一下?
  王昌南:人才来讲,对冲基金在中国比较缺乏一些西方有技术性的那种人才,像刚才陈鸿桥说的,他们可以募资,西方人才可以引进。
  主持人:今天第二位来自PAG的创始人,HPSB的协会理事Chris Gradel。你让我们最为期待听到的部分,是在亚太地区有19年的业务经验。刚才三位中方嘉宾分别分享了对于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的困惑和问题,也简单介绍一下英国对冲基金发展的经验,你如何看待中国对冲基金未来的发展?
  Chris Gradel:可能没有那么担忧人才,其实在这里有很多非常聪明的青年才俊,他们正在崛起,学习能力非常强,也会提出很多有意思投资的想法。
  任何投资者其实都可以从不同市场的发展,不同发展阶段去学习,环顾我周围有很多很聪明的人,他们有很多创意,这些投资策略不断涌现,正如之前大家所提到,行内人士的行为非常重要,你所做的事情非常重要。
  看一下美国对冲基金的发展。其实最开始的规模也很小,很多人也是高净值人士,但是回报越来越大,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对标准的要求随之水涨船高,相应政府对于对冲基金养老金行为要求越来越高,行为要负责。
  另一方面监管方要看到,看到市场非常谨慎,这个市场很大,影响非常深远,这个时候看对冲基金的市场,长期如果要去非常好的蓬勃发展,必须要保护投资者。与此同时,必须保护整体金融体系,如果管得过多也会有问题。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也是在国际对冲基金,相当于一个标准的管理局,2008年成立的,背后有很多大的投资者也会参与,他们会说所投资的行业为我们赚钱,现在需要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保护?从对冲基金这些管理者这边需要获得什么?
  其实对于不同的管理人员,对冲基金的激励包括投资者也会在一起,会制定出一系列的标准以及一系列的最佳实践,这是一个标准咨询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另外也是HFSB,也是代表证券监管者的协会,背后和很多证券监管方一起合作。
  不仅仅关注回报,另外还有提高市场效率,包括整个对冲基金咨询委员会扮演角色很重要,把不同利益相关方聚在一起,大家共同提出这样一些原则。包括之前秘书长所提到,对于整个的方式,对于大家在对冲基金的行业其实也是有很高的相关性,其实也需要创建一系列的标准,也有很好监管放在一起,也会满足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包括鼓励中国对冲基金管理者和经理们,如果实现更好的机构化,另外从全球投资者筹集基金,整个是我们关注。
  现在是行内让我们感觉非常激动的时刻,个人非常荣幸能够成为中间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有办公室,现在是从全球基金角度最让我们感兴趣,感到幸福的地方,行业人士的行为也值得我们关注。
  主持人:市场和制度的博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一个好的管理和管制最大程度保护投资者保护金融市场环境。今天还有第五位嘉宾,这位嘉宾一只脚在国内,一只脚在国外,是来自工银行标准银行董事长毕明强,现在刚刚召开全球市场的论坛,中国对冲基金在发展过程中你会怎么看,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
  毕明强:谢谢主持人。我们今年2月份在交割,我是2月份到工银标准,工银标准是全球资本市场平台,之前所有的时间在商业银行,一直在(,)。这个问题可以谈一点,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谈一谈,还不太敢以资本市场专家的身份出现。
  刚才桥水基金的王总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对冲基金一个标准的定义,在参会之前非常忐忑,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对冲基金,现在有真正大佬说他也不知道,对于山寨来说不那么紧张。
  主持人:在不知道的时候可以等更好的时机,因为人人都可以定义。
  毕明强:脚踏两只船,大致上职业生涯将近20年,一半一半,境内境外,中国到现在为止,过去几十年过去金融生态银行主导,当然比例一直下降,说这个意思不是银行要做老大,很强的感受,最强烈的感受中国的资本市场现在逐步的放开,资本市场产品和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规模越来越庞大,过去10到15年发展最快的时候。
  实际上在发展刚才当中,资本市场发展,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受到冲击,是很痛苦的过程,大概在15年前甚至10年前,主流的(,)内部恐怕很难找得到资产托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私人银行部门,或者是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易部门现在已经是标准配置,推动力来自市场来自客户,反过来证明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巨大发展平台,银行为什么要非常主动进入到资本市场,尤其是最近几年财富管理爆炸性增长,对冲基金可能是其中一个新的弄潮儿。
  这几年大家见证了它的增长,参加这个会有一个原因想来感受一下,浙江从来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最领先一个地方,杭州是一个,还有温州。反过来也在看,浙江人在干什么,大概是下一步中国金融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杭州市政府,浙江省政府把对冲基金小镇建起来,可能是非常有远见的战略,也表示敬佩。
  银行是金融体系最保守一个行业,但是也发现对冲基金行业,财富管理行业有巨大的空间,所以他们投入巨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想去参与这个行业来,本身说明这个行业非常有前景。
  我本人非常看好这个行业,也许从长三角开始,爆炸性增长从现在开始,基金行业三个关键的环节,银行可以参与,但是不是主要的,不去跟现在对冲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竞争,做修路搭桥当仓管员的工作。
  四个主要环节筹资,第一银行可以对接对冲基金和投资人。第二个环节是投资,银行可以作为投资交易对手,国内金融市场部门,工商银行为什么收购标准银行全球市场平台其实也是丰富一下,可以做跨国的资本市场交易。
  第三个是跨国管理,所有银行都有托管部门,可以提供非常完善的服务,整个基金的生命周期都可以参与。相信往后可能银行作为一个保姆也好,或者一个服务者也好,能够为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主持人:A股市场要感谢政策,也要感谢创新的环境,所有人来到这个峰会,去感受到底什么是中国对冲基金的定义,你的感受是什么?
  毕明强:这个问题太突然,没有想好。中国的对冲基金等同于财富管理,因为这个意味着最大的机会。
  主持人:你觉得咱们今天感受到的中国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
  施建军:对冲基金很简单,一阴一阳,一个多投一个空头,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就是一个组合,所以中国古话讲阴阳结合,男女搭配,第一个组合,第二是合作,投资管理人和客户的合作,只有合作把基金做好,所以对冲基金就是组合和合作。
  陈鸿桥:两个层面理解对冲基金,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到今天这个体量的时候需要对冲了,财富管理市场的产品、手段、结构性需求前所未有,中国管理市场不要小的财富,要看到达到10亿、100亿级的财富。
  拥有这个财富的人数,相信很快会超过美国,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初步的理解。举个例子,刚才讲自营盘子100个亿,可能到一定点位就想赚那么多,或者不想再赚钱,但是我想保底,万一出现重大调整会亏损到什么程度,期望的利润、期望的指标能够达到就行,其他方面把主要风险重大风险回避掉。
  第二个怎么用对冲这个东西,国外市场是一个成熟的,你说这一个概念我相信肯定比我们三个人说的清楚的多,让我们定义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定义出来,在国外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和概念,在中国是一个新工具,新手段,新产品。
  理解这个新概念的时候,对冲需要对接。这个会议非常好,全球对冲基金怎么和中国的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对接,可以建立共同合作室,建立共同合作业务模式。刚才外国专家讲到,怎么一起做生意。我相信境外的专家相信中国人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强,学习态度也是诚恳的,把国外的经验尽快在中国市场上发挥更大的效益,对成熟的境外机构来说很难找到,让你们更能够施展舞台的对冲市场。
  我们学习这个东西的速度会超过老外朋友的预期,会很快学,作为证券公司来说完全开放的态度,可以跟全球最优秀各类对冲基金公司都能谈合作,谈的过程当中搞明白,先做一些初步业务合作项目,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建立一个对冲基金全球一个生意圈,一个合作圈。
  主持人:就对冲基金来讲,特别是中方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Chris Gradel:对冲基金的定义这样来回答一下。作为对冲基金定义,其实我自己也是作为对冲基金的经理,想说两大核心,特别是对投资者来讲,第一投资者表现更大的风险,购买的回报比你购买的股票得到更强,使用对冲的工具,构建更好的回报。这是向投资者传达的信息,一个合理的波动率,同时这个市场波动率会更低。
  第二点关注进一步去赚钱,不管任何市场金融工具存在作用就是要获得更大的回报,对冲基金来讲也是毫不例外,作为对冲来讲希望把它作为不同的工具和产品提供给投资者,为了更好的这样做必须要保护同类型的,不同类型的架构投资。
  有很多策略可以帮我们实现对冲基金的回报,而我们不断加大这方面的努力以及开创,其实对冲基金从我这里来讲对应起来没有那么简单。刚才提到两点是对冲基金必须重要的环节。
  主持人:对冲基金很难定义,绝对收益为了投资人的利益。听听最后王昌南先生你会怎么定义。
  王昌南:我赞同施总的说法阴阳对冲那个,但是对冲基金是有更广泛的意义,并不一定完全是对冲,现在好多光是买股票也叫对冲,我觉得定义是根据投资者对风险的容忍程度和波动的程度,给投资者提供最高的回报,这是对冲基金所应该达到的目的。
(责任编辑:HF048)
05/07 15:1104/30 12:1104/28 04:1904/21 03:1004/14 04:0904/14 01:0504/11 23:4904/06 23:04
期货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果你不擅长某些事情,明智的做法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你生病了且不知道自己身患何病,你会选择去看医生;如果你家里的电线短路了,你会叫来电工修理。但是,这样的方法适用于投资吗?这倒不一定。医生与电工需要证明自己的技艺、接受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明,但基金经理却不用。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对冲基金的平均回报乏善可陈。无论是特定的一年还是从整个时间段来看,活跃的共同基金在扣除收费后无法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虽然大多基金经理的确具备相关技能,但通常来说,他们收取的费用超过了他们投资技能所得。哪怕考虑了费用问题,的确也有部分基金经理能够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但是,作为投资者,你如何得知他们?你又如何筛选他们?一种方法就是查看他们的表现。一个能成功修复多间房屋电路的电工应该是个好电工。因此,有一种经济学理论认为基于过往表现选择基金经理乃合理的一件事。2004年,伯克(Jonathan Berk)与格林(Richard Green)展现了这个过程。在他们的模型中,投资者基于基金经理过往表现判断他们的水平,资金流向过往表现最佳的经理,但鉴于大多投资策略的收益并非完全和资金成比例,流入的资金有可能使回报率下降。在两人的模型中,流入的资金恰恰抵消了基金经理的技能。因此,基金的平均表现在扣除费用影响后,与市场持平。这是一个高效、理想的世界。不幸的是,这也是个想象的世界。事实上,基金的平均表现在扣除费用影响后逊于市场,这意味着客户经常是付费过多,而这在完全理性的世界里是不可能的。此外,证据显示,追逐收益的真实投资者并不如伯克与格林两人模型中那般精明和理性。在经济学家巴吉罗(Guillermo Baquero)与维尔贝克(Marno Verbeek)发布的论文里,他们研究了驱使投资者将资金交给对冲基金管理的原因。通过利用来自咨询公司的各种数据,他们从过往表现预测资金流向,发现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基金连胜的时间——即超越美国短期国债表现的季度数。如果基金连胜的时间越长,则流入的资金越多。这是相当奇怪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表现指标 &假设A基金的回报率在100年中的99年都是0.1%,而B基金的回报率在一半的时间里为-0.1%,另一半的时间里为10%。这样的话,A基金的连胜时间就长于B基金,但B基金的回报率远高于平均水平。因此,在这个例子里利用连胜时间作为判断显然是件不理智的事。那么在真实的世界里呢?巴吉罗与维尔贝克发现,连胜时间并不能反映基金表现。那些把资金交给连胜时间较长的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并不总是投资恰当。那什么才是有效的衡量标准呢?两人发现预测回报率的最佳方式是对冲基金过往两年的夏普比率。夏普比率既允许对冲基金盈利,也允许他们亏损,同时还将回报与风险纳入考虑,而不是仅仅考虑连胜的时间。基本上,巴吉罗与维尔贝克认为投资者的行为是可以趋于理性的,但因为某些原因,他们难以表现理性。为什么投资者不以正确的方式追求回报?两人认为,人们拥有“推定预期”,即他们期望目前市场的趋势能够延续,但世事无绝对。或许投资者在各自脑中都有一个模型,计算基金在发现可盈利的交易策略后可以维持多久的胜势;又或者投资者只是快速浏览基金近期亏损记录来判断风险,并尝试防范风险。但无论原因是什么,结果都是清晰无疑的:投资者并非以一种理智的方式选择基金。或者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对冲基金回报率乏善可陈的原因——投资者的资金所托非人。XMCCE129(gh_0eae1639edfc)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gh_0eae1639edfc厦门中天创富商品经营服务有限公司,秉承“合法合规、务实诚信”的企业文化精髓,本着服务广大客户,竭诚为各合作单位、投资客户提供与创造国内最优秀、最规范的大宗商品交易投资平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0eae1639edfc厦门中天创富商品经营服务有限公司,秉承“合法合规、务实诚信”的企业文化精髓,本着服务广大客户,竭诚为各合作单位、投资客户提供与创造国内最优秀、最规范的大宗商品交易投资平台。&&&&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中金财经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正文
揭秘百亿级别私募及对冲基金面试全过程
来源:新财富 作者:佚名
  A、国内四大私募基金面试全过程
  重阳投资:3000人“求虐”留下的仅个位数
  近几年他们在招人过程中发现,投递简历的人大幅增长,求职者的质量也有明显提升。去年底在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的校园招聘中,他们收到了3000多份简历,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这说明大家对私募行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私募之所以能够吸引到这些高素质人才,投资业绩的出类拔萃和激励机制的完善是主要原因。从业绩看,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中,私募都较公募优势明显。干得好的私募基金经理年收入数百万上千万也有可能,并且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比较灵活,所以这些年公募大佬‘奔私’现象越来越频繁。
  重阳投资,目前中国最大的阳光私募机构,以优异的业绩和绝对领先的管理规模成为中国阳光私募中的领头羊,裘国根、王庆、陈心、殷雷等合伙人均是名声显赫的业内大佬级人物。
  重阳投资在选拔人才上也是极为严格,求职业要经过简历筛选、知识范围极为广泛的笔试、部门主管面试、公司全体合伙人集体面试四重考验,可谓万里挑一。
  合伙人带队进校园
  相较于多数私募并不直接走入校园,重阳投资几乎每年都去高校召开宣讲会。
  公司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打造,很大比例的员工是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拨的,公司几乎每年都会扩充新鲜血液,招聘人数不会受市场环境影响,更考虑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潜力。
  公司管理层对人才招聘非常重视,公司合伙人团队每年都会亲自去校园做宣讲。2014年,重阳投资总裁王庆、合伙人兼首席分析师陈心曾带队去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做宣讲。
  “去年底的校招我们收到了3000多份简历,最后留下来的在个位数。”
  笔试“碾压”考生智商
  3000多份简历中筛选个位数的人选,严格程度可见一斑。也有不少参加过重阳投资笔试的考生“大吐苦水”,称被“碾压智商”。很多考生吐槽笔试题目难度太大。
  一位考生在微博中写道:“从重阳投资笔试归来,唯一的一个结论是他们家的产品可以买!原因是笔试过程感觉智商完全被碾压了。”
  因为资产管理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所以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很高,他们的笔试题由专门命题组出题,董事长裘国根也会亲自把关,题目涵盖财经专业的经济、投资、金融、财务、数学,还有文史哲,以及法律、心理学等。
  有些单位招聘是用职业能力评定的题目来考查应聘者,这类题很多人都做过,但重阳投资的考题涉及范围太宽,考生事先是很难准备的。去年3000多个应聘者通过笔试的不到200人。
  合伙人层层面试
  笔试过了,还要在面试中“过关斩将”。首先是部门主管面试,面试后筛选的人,合伙人团队还要集体亲自面试。合伙人面试有两轮,包括董事长裘国根也会亲自参与面试,并且每个合伙人都拥有一票否决权,所以最后能够入职的一定是每个合伙人都认可的人才。
  这部分校招进来的学生就直接录取了,没有实习的说法。而我们正在启动的暑期实习生也是招聘计划的一部分,最近我们就发布了暑期实习生的招聘信息,学生可以在暑假期间来公司实习。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实习期结束后,会有部分实习生直接收到正式录用通知。并且暑期实习生的招聘流程跟校招的程序一样,也要通过笔试和层层面试。薛晓明说。
  “我们需要的员工不仅要有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认同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尤其是投研人员必须对工作、对投资非常热爱。投资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能够吃得了苦并对这份职业保持热爱的人才能受聘于我们公司。”王庆说。
  淘汰率高
  泽熙派:只招熟手新人 1个月跑20家公司
  泽熙投资是最具神秘色彩和另类气质的一家私募基金,其掌门人徐翔毫无专业背景也无名校资历,却因彪悍的投资风格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被冠以浙江敢死队“总舵主”的称号。
  2009年,徐翔成立泽熙投资,多年来泽熙投资的业绩远远高于大部分公募基金、券商理财产品,并且无论在熊市还是牛市中都能够创造不凡业绩。
  这样一只独具风格且神秘莫测的私募基金,在招人方面自然也是独树一帜。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打听了解,泽熙投资招人跟大多数私募完全不同,他们只招熟手,且几乎完全没有学历和身份以及资历要求,但实习期间考核机制极其苛刻,有残酷的淘汰机制,大部分都因为无法承受高压而被辞退或主动离职。
  残酷的淘汰机制
  相较于其余学术派私募基金对人才的从零培养,泽熙投资对人才的要求极度严苛,求职者需要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当然更需要对市场有敏锐的判断力。
  泽熙从不招应届毕业生,公司可能并不像一些学术派私募那样有良好的培训机制,因此需要员工一进来就能快速进入状态。在招聘渠道方面,通常就是两个,一是通过猎头,另一个是在公司网站上挂招聘信息。
  徐翔非常看重应聘人员以前的经历,要求求职者足够勤奋,有极强的抗压能力,行动力要很迅速。来应聘的财经记者特别多,我们也招过一大批,徐翔认为,财经记者接触到的上市公司比较多,跟人打交道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比较强,见多识广。
  徐翔也会招一些行业内人士,例如TMT、汽车行业,这些人本身对整个行业非常了解,如果给他一些研究任务就很容易上手,研究也会比较深入。
  此外,他也招了一些做PE出身的,这些人了解很多不同的小公司,经验丰富。总归一句话,泽熙招人的标准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各行各业各种从业背景的人都可能因其身上独有的特质而被徐翔招进来,但问题是你能进得来不代表你留得下来,我们的考核机制极为苛刻。上述人士表示。
  徐翔不喜欢“书呆子”
  他们对于泽熙苛刻的考核机制都深有感触。压力非常大,进了公司前几个月的薪酬比较低,也没有任何人带你,大家都非常忙,所有事情都需要你自己去学,开始几个月几乎随时都在天上飞,去很多上市公司,不停跟这些人交流,随时都在应酬,随时都想着推怎样的股票给徐翔。
  最后要看你推的股票涨不涨。总之你能不能为他赚到钱,能不能带来效益,这是你能否留下来的唯一指标。“一位人士讲到。”老板不喜欢书呆子,那种理论非常强,但是对资本市场不灵敏的人是留不下来的,所以留下来的人都是很有天赋且异常勤奋的。一开始来公司从研究员助理做起,基本上一个月要跑20家上市公司,并且一个月差不多要联系50家上市公司,要打很多电话,跟工作狂一样。另一位人士表示。
  虽然有如此苛刻的淘汰机制,但也有不少人愿意去泽熙镀金。“有些人来是为了混资历,因为毕竟泽熙这个牌子在那里,很多公司很看重,一些泽熙的研究员助理,出去都可以拿到2亿元的管理规模。”上述人士说。
  只招应届生
  星石派:数理能力要求高
  星石投资是国内第一批阳光私募,旗下产品数量超过30只。多年来,星石投资自成一派,专注于中国式绝对回报,在业内独具风格。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星石就高唱牛市凯歌,成为这轮牛市中的业绩佼佼者。
  星石是唯一一家只招应届毕业生的私募基金,公司总经理杨玲跟记者交流时开门见山地表示:“我们是做绝对回报的,如果从社会上招聘其他公司的研究员或基金经理,要扭转他们既有的投资风格较困难,所以都是自己培养人才。”
  杨玲表示,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招聘活动应该就是今年,不光是投研团队,各个岗位都在扩充人员。去年三季度,公司一共有37个人,今年招聘完后员工规模计划扩张至60~80人。其中投研团队之前有20多人,今年计划扩张到40人。
  基于对这一波牛市的乐观,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上升得特别快,因此需要相应的团队来支撑管理规模。公司“中国式绝对回报体系”是从行业入手,向上是宏观,向下是个股,而每个行业都需要专门的人去研究,大的行业甚至需要几个人共同研究,所以投研团队需要补充大量人才。
  星石比较倾向于本科是读理工科或数学,研究生读经济的应届生,并且笔试的时候对数理的要求也相对更高。据了解,星石研究员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很多人刚进来发现工作并不是那么有趣,整天跟各种数据打交道,因此不容易坚持下来。
  不过,星石的员工激励方面也很吸引人。杨玲称,现在公司的8个基金经理有4位都是2009年招进来的应届毕业生。在收入水平上,公司在整个行业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再加上公司有股权激励机制,每3年就会吸收一些优秀员工作为股东,在公司待得越长,对公司贡献越大,越容易获得公司股权。因此,完备的激励机制也是星石留住人才的一大优势。
  注重创新
  朱雀派:有足够韧性才能留下
  作为上海首家有限合伙私募企业,李华轮创办的朱雀投资已经从单纯的股票型阳光私募转型为“身跨一二级市场以及海外市场”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如今资产管理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元。
  朱雀的创新业务发展迅猛,目前其发行的阳光产品中,市场中性策略的“阿尔法系列”产品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使朱雀投资对相关创新业务的人才需求也更加强烈。
  从朱雀官网看到,今年3月朱雀发出招聘“创新投资部项目经理”的启事,旨在探寻和挖掘质地优良的新三板挂牌或拟挂牌公司。
  朱雀投资高级合伙人王欢提到,去年以来公司各个领域都在拓展,创新投资、新三板、量化对冲等创新领域有业务发展的需求,需要更多的人员。
  “有从学校招聘进来的应届生,也有一些成熟的投研人员。我们会去各个学校的校园招聘网、BBS上发布招聘信息,同时也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猎头倒是用得不多。”王欢表示。我们二级市场股票团队现在有20多人,基本架构是有的,可能会补充一些助理,加强整个团队的力量,其他创新团队从去年开始就招得相对集中一些,今后可能会根据业务发展和团队建设来继续扩充。
  至于朱雀需要怎样的人才,王欢坦言,这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残酷,他们之前也招一些快毕业的应届生做实习研究员,有一小部分会留下来,大部分可能因为坚持不下来或者过了一年发现自己并不合适就退出了,有足够韧性的人才能最终坚持下来。
  先说说面试秘籍
  对冲基金公司的面试没有绝对的原则,但你如果有点创意,并且能够提出创新的投资想法,那就肯定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
  对冲基金负责人:
  我曾参加过许多家对冲基金公司的面试,所以,但愿我能够给你提供一个面试者的视角;尼克从面试官的角度给出的回答是正确的。
  以下是我为面试所做的准备:
  知己:
  面试时常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请描述一下你自己。”你为什么对买方业务感兴趣?你有哪些经验?你为什么想要跳槽?你希望获得的薪酬是多少?
  我认为,求职者的兴趣和经验是最重要的。由于丰厚的报酬,大多数人,包括银行业者在内,都希望进入这个行业,但令人意外的是,许多人对如何评估股票的价值一无所知。如果你对这个行业充满热情,就应该在闲暇时间给自己充充电。
  知彼:
  最常被问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你对我们了解多少?”(提问者通常以一种冰冷的语调提出这个问题)。基金旗下管理的资产有哪些?战略?重点行业?他们的负责人分别是谁?他们的投资者群体又是谁?绩效?文化?两年前,是否有人因为让他们的印度朋友抢在公司之前交易而被解雇?
  记住基金网站的内容:
  在《华尔街日报》网站()和谷歌(Google)上进行查询。查找该基金在彭博社(Bloomberg)和研究公司Factset上的信息。尤其是要仔细研究他们的13F表格。我通常会查找出过去四到八个季度的数据,将它们输入Excel,然后按照部门、规模和仓位变化,对每一支证券进行分析。
  如果你对这份工作垂涎三尺,你就应该知道公共领域内可以找到的所有信息。曾对我进行面试的一位投资组合经理披露,他们卖出了仓位。我注意到,这并非公开信息。后来当他与我意见不一致,并且认为我的调查不够仔细时,我有些迷茫。他考虑了一会儿,然后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于是向我真诚地道歉。
  准备股票介绍:
  我通常会准备得非常充分。我个人的原则是五支做多股票和五支做空股票。我采用了一个系统的流程,我会翻阅过去八个季度的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以及电话会议记录。阅读同一时期每一位分析师的报告。为所有股票构建财务模型。在上进行搜索。
  如果有必要,了解投资者关系和卖方。它们关键的驱动力是什么?竞争对手是谁?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此外,可以写一篇论文。为所有观点提供依据——他们喜欢数字。
  正如尼克所说,不要选择已经广受媒体关注的股票。因为这会让面试官认为你缺乏创意。如果能谈论一些宏观事件,也会对面试有所帮助。如果你拥有多年投资经验,这肯定不是问题。
  像了解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样了解公司。要能在一分钟之内介绍一支股票,包括上面提到的内容。你必须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不论这个问题多么刁钻。
  准备一份“小抄”:
  在小抄的两面,列出前三个谈话要点。牢记这些要点。你的陈述应该毫无瑕疵,不能口吃,不能犹豫。根据我的经验,10到20小时的练习便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当然,如果你为前三条准备的答案不够可靠,即便小抄也无法帮你搞定面试。
  做好心理准备:
  在这方面,可能我不够幸运。面试过我的所有人似乎都是冷血无情的家伙。我认为他们就是无情的吸血鬼,除非我能让他们发笑,或者获得他们的工作邀请。
  坐在桌子对面的人,管理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他们可能带给你这样的印象:你正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或者你太年轻,对资本市场知之甚少。尽管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面对这种情况,不必惊慌。
  说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的面试官负责一支30亿美元的基金,他低着头盯着我的简历看了五分钟。他根本不跟我进行眼神接触。过了一会儿,他说道:“我认为你的对冲基金让你这么做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我脸红了,意识到他对我的简历肯定有一些误解(很显然,东海岸公司与西海岸公司在做事方式上有一点区别),所以我非常冷静地向他进行了解释。
  我简要陈述完之后,他看了我一眼,说道:“你非常傲慢自大。”这让我直冒冷汗,因为这句话完全是凭空而出,毫无道理。于是我当场想到几句话,回击了他一下。
  他回应说:“你让我想起了我25岁的时候。”过了一会儿,他走了出去。
  我非常沮丧——我请假两天,远赴3,000英里之外的地方,就是为了搞砸一场面试?从他的行为举止,我根本没指望能有积极的结果。
  几周之后,我竟然收到了那家公司的电话,还有工作邀请。
  协会负责人:
  加入行业协会总是可以帮助你在行业圈子里面找到更多的朋友,建立专业关系,有利于找工作。比如国内的对冲基金人才协会,是国内首个面向全国对冲基金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类协会。是一个本土资产管理行业精英为主的行业平台,打造对冲基金界的高端人才交流平台,个人会员所在机构管理资产国内超过3千亿人民币。
  对冲基金投资人:
  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对冲基金采取的策略。业内有成千上万支基金,采取的策略也各不相同。提前查找出所有信息,比如他们进行哪一类投资?他们的时间期限通常是多久?创始人有什么背景?这些基金都参与哪些业务?
  对于大多数基金,你应该准备几条投资创意,至少包括一条做空创意。做空很难,一般需要有一定经验,因此,基金公司往往非常看重经验丰富的卖空高手。
  投资创意应该展示你对公司基本面、行业动态、你所建议仓位的风险/回报的理解。要重点强调自己的建议与共识观点有什么不同。
  你会发现,跟面试官讨论没有获得广泛关注的公司,会更容易给对方留下积极的印象。如果你面试的是一家TMT(通信、媒体、科技)基金,你的面试官可能已经选择了苹果(Apple)或者谷歌(Google),但或许他们还没有关注一家市值10亿美元的拉丁美洲公司。(忠告:不要选择非常小的公司,因为这样的创意是无法执行的。)
  推介投资的格式没有内容那么重要;你可以使用幻灯片或者简短的书面文件,或者两者结合使用。不论使用哪种方式,必须认真描述创意的优点、公司的基本属性、相关估值标准等,不必提及任何参考文件。给面试官留下一份创意副本是不错的做法。
  如果没有得到回复,你随后可以补充自己的创意,或提出新的可行创意。
  创意构思非常关键。你的目标是证明自己可以经常构想出有利可图的投资创意。
  在一家规模很大的对冲基金公司工作:
  每一个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而这在面试过程也会有所反映,比如那些独特/古怪的问题,但一般而言,准备对冲基金面试最好的方式,是构思一些具有合理独特性——例如,不要选择苹果或微软(Microsoft)或其他超高市值公司——的做多和做空创意。
  你应该准备做多与做空两方面的创意。做多是“大路货”,因此,精心准备一份有趣的简短介绍文件,可以帮助你从求职者当中脱颖而出。
  此外,我建议不要只准备一条做多与做空创意,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面试官会在什么时候打断你的创意,比如,他可能这么说:“这样的内容,我这周已经听过十遍了。有没有其他内容?”
  投资管理人:
  我想补充的是,准备一份自己编写的投资创意报告或对某个行业的案例研究。简洁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因为投资组合经理和首席投资官只能拿出有限的时间来了解你的情况。
  针对自己的投资创意或投资组合,分享自己对风险控制或对冲操作的想法,也是不错的主意。
  做好Excel表格(使用宏命令)和统计数据!
  B、尼古拉斯查韦斯的回答、预测分析与对冲基金
  从现在到面试之前,你应该明确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1。基金的策略是什么?(量化基金,做多/做空基金,全球宏观型基金等)
  2。使用哪一种交易工具来执行基金策略?
  3。扣除手续费后,去年的回报是多少?
  如果你了解了上述三个问题,你就可以开始为面试做准备了。
  之后,你需要研究第二个问题的细节。如果交易工具基于衍生品/期权,你便需要充分了解不同类型的卖出和买进,并且要对希腊字母代表的系数有合理的了解(主要是Theta系数、Alpha系数和Beta系数).
  此外,大多数基金都会发布与风险和概率标准偏差有关的绩效。
  上述信息适合对冲基金的所有职位,所以属于基础知识。下面是针对具体职位的一些问题。
  一般而言可以分成以下几类职务,求职者适合哪个职务,主要取决于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或学位(若申请实习岗位):
  销售:该岗位主要是为尚未“封闭”的基金募集额外资产。做好准备,好好谈谈建立人际关系的策略、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和你的高尔夫水平吧。
  分析师:属于投资组合经理的支持岗位,通常全身心地致力于对一个市场、票据或衍生品的研究。你应该对相关研究领域有透彻了解。
  交易员/投资组合经理:该岗位以过往绩效为导向。以往的成绩最有发言权,你必须能够明确自己在资产增值方面的角色。上文提到的分析师可以通过推荐帮助你展示以往的业绩。
  后勤办公室:在基金公司中,此岗位的面试与一般行业的面试最为接近,往往会考察求职者在压力下的表现。总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兴奋之情。
  有激情的求职者总是很受欢迎。
  再说说面试过程
  局限于自己的经历与价值体系,很多自己的论断未必正确。借用索罗斯的relexivity理论所描述的,这个世界是从 reality - perception - reality 的交互作用中演进,所以我所经历的可能是我perception的局限,并没有太多generalization的意义。
  另外声明一下,没有一个面试机会是通过networking 得到的,这一点可能是buyside和sell side的巨大不同
  一、预热
  The Wallstreet of Wallstreet --AllianceBernstein NY office
  华尔街的华尔街,这是Bernstein给自己安的帽子,号称只找最好的学生。别的学校不知道,在wharton, 这家公司给所有成绩排前10%的学生(不论专业与背景)发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邀请信,邀你申请他家公司的职位——记得只有 Fundamental Equity Research Analyst一个function.
  略去cover letter 和简历筛选过程不谈。第一轮面试在校园进行,面我的是Research director 和另外一个associate 一个HR。主要面试问题:1 自我介绍 2 n个股票估值的逼问式case(与consulting不同,所有case要求立刻给出答案,然后在10-20秒内解释逻辑和计算,期间数次被打断及压力式逼问)3 我的投资理念 4 问问题
  谈一例非常经典的:。。。你认为GAP股票多少钱?我不太了解GAP这只股票,但是说了一个答案,硬着头皮开始给出逻辑和计算过程,先判断GAP一年的销售额,大体上从美国人口出发,根据GAP旗下五个品牌的定位找到对应的人口demographic特征,然后估计市场份额,再计算一年大概卖多少数量的apparel,然后估算平均价格,PxVolume =sales, 然后根据行业的margin估算earning,最后给了一个PE倍数,估计股票价格。期间被challenge N次,同时不耐烦的打断和给了些无用信息。
  二面,也就是最终面试,总共是10个人,三个wharton,三个columbia 另外四个不知道, offer数量1
  二面见五个面官,一个人1小时,中间有1小时和校友吃饭。
  面试形式完全类似第一轮,不过更加challenging。记得如下几个问题(全部是口头信息及口头作答):
  1、一家印度国营电力专营权的投标价格计算,给了无数信息,竞争对手,火电发电成本,产能利用率,盈亏平衡点,初始投资,折旧等等。这是第一个人,感觉回答的一般,因为用英文默记数字实在是有点掉链子
  2、一个城市好像是香港还是新加坡忘了,所有residential morgage loan的估值,没有信息,全部基于common sense假设。但要求用三种方法给出答案。
  3、美国所有农用机械的销售总额。challenge的地方在于要求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给出答案。我记得好像给了五种吧。
  南美一个小国的啤酒消费量。
  4、怎样估算一个彻彻底底创新的新产品的销售额,这个是当天最后一个面试出现的,可惜当时还没有学到wharton最牛x的marketing
  engineer课程,没法用Bass Model忽悠,只给了些常规答案。事后我想这个面试官可能在研究Apple的股票,自己也苦于对iPad这类新产品的销售业绩无法估算吧。
  二、发展篇
  Fidelity Boston office
  简历,coverletter不谈(完全通过学校内部网站投资,公司不接受外部程序)
  第一轮海选,wharton教学楼包了两层楼的教师,面试一整天,一个人两个小时,见两个面试小组,一组研究员,一组基金经理。呵呵人手都不够了,很多都是london office来的。
  最先见了一个标准的英国美女和绅士研究员的搭档。抛开简历自我介绍不谈,切入正题的问题是你怎没筛选股票。OK,这个fair 是常规路数,把自己的投资程序一一到来,接着追问,你的投资哲学是什么?这切中我的最爱,便把自己对投资的理解blabal一番。(必须承认,有两点一最主要的是平时积累,二取决于你的性格,我是属于deep value investing philosophy, 整个人在生活中都是这样).
  最后一个问题比较搞笑,美女当时突然问,你就没有什么artistic personality 供我们分享一下的吗,并且暗示music。我坦然没有,但是我真的很喜欢时装和美女,我认为两者的结合就是art(虽然我当是穿着一套并不artistic的国产西服的非典型性帅哥).
  第一轮二,一个股票基金经理,头发花白,温文尔雅,希腊人,典型的卖方。问题很简单也很难,你有什么股票向我推荐的吗,一个小时基本是我在说。推荐了三只股票,一个汽车传动装置生产商,一个retailer,一个hotel chain。面试官听的非常认真,笔记做了满满两张A4纸。更没想到最后一个hotel chain 他有持仓,探讨顿时来电,从商业模式到估值到经营风险,到corporate governance 无所不谈。
  二与三面,波士顿fidelity 总部。总共面试大概15个人,大概5个wharton,4个chicago,4个columbia,加NYU和其他。比例大致如此,具体记不清了。offer 数量 1
  二面程序是上午三个小时见两个研究员或基金经理,面试内容依然是股票推荐。具体内容不谈。这次比较刺激的一点是二面完了之后直接决定是否晋级三面。其他谈的都波澜不惊,但其中一个level比较高的研究员问我一面是和谁面试的,我顿时傻眼,只好如实说,我真的记不住西方人的名字,此人不悦,我当时面完直接收拾东西准备走人。没想到assitant后来拿来一大盒盒饭和已达一尺多厚的材料,笑眯眯的告诉我过了,准备三面。(这也是我热爱buyside的一点,没有那么多表面功夫需要做)
  三面:一家英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三份卖方研究报告(分别是buy,sell和neutral的rating),要求在三个小时内写出一份估值报告,形式不限,但要给出价格和买卖建议。注意这些材料是一年以前的,所以你的建议立刻可以在现在得到验证。
  读完所有的材料已经快1.5个小时了,这是一家电视直销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下滑,过去一年估价不振,当时跌倒70penny,最近刚上任了新管理层。看完材料后其实根据我的直觉已经有了想法,迅速建模验证,好初步估值1.1英磅,超过50%的增长潜力,好股票啊。利用剩下的30分钟写完了deck.
  OK下一步入场,开始presentation。按照常规先给出结论,定价和关键的逻辑,接着blablabla。期间数次被打断,回答各种challenge.presentation结束,开始了一些轻松的话题,有一面官问,你最近在读什么书啊,我说value investing。他说,你好像有点boring,有没有什么专业以外的最爱,我说我其实挺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blabla,直接被打断。
  杀回酒店,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一下这只股票现在值多少钱,1.09分,我的吗,顿时要喷血,怪不得我做presentation的时候,台下的人一直在查笔记本中的股票行情,难道这个是巧合。
  三、高潮
  ZBI - Ziff Brothers Investing
  事后分析这个公司是我最欣赏的,完全的低调与private capital,所以投资很自由,同时只有几十个人,分钱的嘴比较少哈。(如果对投资感兴趣的人可能知道大名鼎鼎的Och Ziff 公司,它家的初始资本来自于ZBI) 最让人兴奋的是一个纽约hedge fund的哥们告诉我这个公司给的pay 比他还高(此君columbia毕业,第一年base加bonus在80万刀左右,税前).
  最离奇的是和我面试的第一个人竟然是Robert Ziff(他曾经是美国最年轻的billionnaire,和forbes全美百富榜只最年轻上榜者).My God,这就像面试微软碰到的是比尔盖茨。
  他家的筛选过程比较与众不同,第一步简历和coverletter过后,竟然给所有入选的人发了一封信要求在周末之前交一封short essay,回答三个问题。1。为什么喜欢投资 2你在mba课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 你认为资本市场最大的fallacy是什么。
  主要捡主干回答一下:
  1 、我喜欢投资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我喜欢钱,除了投资以外没有任何行业能够提供如此巨大的金钱回报(其实我还喜欢美女,但没敢说呵呵);第二是我喜欢简单,投资是idea driven,flat structure-organization,vs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行业是process-driven and hierachical structure;第三是,我喜欢改变,For investing you need to constantly change and improve, because the very strengths that make a lot of money for you today could be the very weaknesses that make you lose all your hard-earned fortune.
  2 、我在wharton 学到了三点第一是关于企业估值的,竞争优势决定企业的真实价值(这个是呼应buffet的城堡理论)第二是合作,优秀的人如果有了互补就可能成就卓越和伟大,第三是学习能力,这个不用解释,他是通向卓越的唯一路径。
  3 、我认为资本市场最大的fallacy就在于市场有效理论,我认为市场是无效的,投资者的贪婪和恐惧会不断地推动价格偏离价值。
  但是我认为资本市场更大的fallacy是自以为市场是无效的投资者会超越市场,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才能长期获取卓越return.
  接着收到了面试邀请。
  基于对hedge-fund secretive 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具体的面试题就不再像上面举例了(h-fund,好像从来不公开讨论自己的投资对象哦),呵呵其实大概是为了减少竞争对手,偷着赚钱吧。
  不过想说的一点是,面试表面不难,但是真得很tough,需要超强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我想自己的积累可能差些,所以没有进入第二轮。据说第二轮是邀请到Boston Office 实战一整天。
  让我略感平衡的是,我的同学兼我的偶像一个以色列空军飞行表演队飞行员,前H-fund analyst及物理学家和空军司令特别战略助理,那个曾经是战场出生入死,淡定人生共习股票,拒绝fidelity 及无数offer的wharton super-star竟然也没有拿到此家offer。呵呵,可能是不来电吧。
  另外还有两家H-fund,一个PE fund的面试内容,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问题。值得回忆的是着名的harvard endowment fund,竟然来wharton 面试,劈头盖脸问我为什么要申请Harvard endowment fund,我竟违心的回答,because Harvard is the finest educational institute in the world.
责任编辑:cnfol001
私募网声明:私募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频道文章精选
商城文章精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