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农村转移支付怎么分配,是按人分配吗

一对一咨询
您的位置: &
农村拆迁房子是按人口还是按房子面积分配的农村拆迁房子是按人口还是按房子面积分配的提问者:ask****|联系手机:187********|安徽-宿州| 08:45
当事人评价
有法律问题,请咨询李雪艳律师
根据您的需求选择服务
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进行阅读文章后咨询律师用户与律师的沟通效率可提35.7% !临汾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索&&引&&号
文&&&&&&&号
山西省统计局
改革开放以来,临汾市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不断在拉大,两极分化的趋势在加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平竞争的实现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将产生不利。本文就临汾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形成差距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如何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策略。以引起政府及社会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关注,从而在分配政策上注意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同时对我市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临汾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收入分配问题是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政策,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国家整体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一些问题呈现出来,并有加剧的趋势。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步加大,行业的不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资源的素质高低、工资制度调整、就业方向、企业深化改革等因素,导致我市城镇居民的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差距。由注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适时调整到注重共同富裕的分配导向,对实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尤为迫切。
一、临汾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1、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根据对临汾市近几年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将被调查的790户城镇居民家庭按其收入五等分组,各组所占比重为20%,由低至高排列,分别为低、较低、中间、较高和高收入组,我们以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进行比较。首先从历年来的收入差额情况分析,2006年,全部被调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53元,比1996年的3178元增加了5674元。其中,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7432元,超过平均数96.9%;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063元,仅为平均数的45.9%,高收入组是低收入组的4.3倍。从历年来的增长幅度分析,高收入组2006年收入比1996年增长了1.88倍;低收入组2006年收入比1996年增长了1.35倍;平均收入2006年比1996年增长了1.79倍。比较说明居民的收入水平增长是比较快的,而且收入越高,增长幅度越大,由此形成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象。从历年来的高低收入差距情况分析,2006年高低收入组收入差距比1996年扩大了78.4个百分点。说明近十年来临汾市城镇居民收入的差异程度有扩大的趋势。
表一:&&&&&&&&&&&&&& 临汾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不同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人们在不同的行业工作,取得的收入不同,尽管行业收入分配中未考虑工资外收入的影响,各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存在低估问题,仅以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为基础,也能够反映出收入分配差距呈不断扩大的总趋势。2002年的最低收入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其平均工资是2835元,最高收入行业是文教广电业,其平均工资是5557元,两者相差2722元;而 2006年的最低收入行业仍是批发零售业,其平均工资是4050元,最高收入行业是房地产业,其平均工资是13348元,两者相差9298元,绝对差额扩大了3.4倍。同时,2002年的最低收入行业平均工资和全市平均工资的比例是0.62:1,最高收入行业平均工资和全市平均工资的比例是1.22:1;而2005年的最低收入行业平均工资和全市平均工资的比例是0.54:1,最高收入行业平均工资和全市平均工资的比例是1.77:1,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扩大。
3、同一行业内部收入分配差距也在逐渐扩大
近几年我们经过广泛的调查发现,同一行业内职工的工资差异也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同是银行业,高管的工资高过普通职工数十倍,说明在同一行业中,财富更多流向了管理层。目前有些行业管理层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达15倍,高的甚至达到了30多倍。因此即便是在垄断行业,普通职工也没有从这些“增长”中分得多少份额。企业老总的几十万年薪远远高于普通员工的几万年薪,差距是明显的,也是众所周知的。
4、区域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由于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的不同,区域间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虽然均有明显的增长,但由于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财政收入不等,地方津贴有高有低。使平川县市与山区县的收入差距扩大。199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县市是洪洞县 4460元,最低的是古县2594元,两者平均工资相差1866元,但到了200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县市是尧都区10161元,最低的是大宁县6210元,两者平均工资相差3951元,收入差距扩大了2.1倍。平川县工资收入明显高于山区县。
5、不同所有制间收入分配总体差距缩小
1996~2006年全市职工工资收入增长较快,平均工资增长5674元,增长1.78倍。虽然各类职工工资均有较大的增长,但不同所有制职工工资起点水平不同,增长速度也不同,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996年是4588元,2006年增长到8237元,增加了3649元,增长了79.5%;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996年2816元,2006年增长到8417元,增加了5601元,增长了198.9%;其他单位1996年平均工资是1600元,2006年增长到8115元,增加了6515元,增长了407.2%。正因为不同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不同,低工资职工工资增长速度高于高工资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使得不同所有制职工的工资绝对差额和相对差额缩小。1996年个体经营者经营净收益4596元,2006年增加到6666元,增长了45%。说明以国有经济为为主体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合理的,特别是私营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然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个体私营经济的老板们为了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尽可能的压低职工工资,形成企业内部的分配不公,老板和职工收入差距拉大,且不断加剧。
表三:&&&&&&&&&&&&&&& 不同所有制收入分配变化情况
6、失业、下岗职工和各类矿主成为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新构成
由于企业改制、倒闭和效益差等问题,下岗职工日益增多,再加上一般下岗的职工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缺少技术之长,他们再就业的机会就很少,即使就业,收入也很低,难以维持生计,所以这部分人形成了我市新的低收入群体。而不少私营矿主更多地使用了国家的矿产资源发了大财。据了解我市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有792人。煤焦铁是我们的优势产业,也是传统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90%,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炭、能源价格上涨,私营矿主们的收入还会越来越高。
二、临汾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伴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的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机会均等的同时,更看重结果的公平,往往采取事先调节的办法,所以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较小。而市场经济体制能够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强调机会均等的同时,更注重效率优先,对收入差距进行事后调节。如果这种调节不能及时的进行,就会不断地扩大收入差距,同时,由于个人财富不均衡的积累,也会加大收入差距扩展的速度。临汾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的改革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引入以奖金为主的激励机制,资金的分配越来越不均等。它对职工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工资收入结构不合理,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劳动报酬高,项目繁多,未纳入工资内。另一方面,企业劳动制度的改革加速了职工下岗分流的过程,从而导致部分职工的收入下降。下岗分流的职工除少部分进入非国有单位或个体经营外,大部分待业在家,靠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第三,农村大量劳动力脱离土地流入城镇引起城镇失业率的上升,致使普通劳动者供大于求,导致其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其结果自然引起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
2、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
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历史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及各县市发展阶段的影响,造成全市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从表四中可以看出。
1996年—2006年,古县的人均GDP由3598元增加到29533元,增加了25935元,年均增长15.9%,增长幅度最大,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尧都区和襄汾县,位居第三;襄汾县人均GDP由2425元增加到15446元,增加了13021元,年均增长14.8%,增幅第二,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位居第二;蒲县人均GDP由5222元增加到26947元,增加了21725元,年均增长13.1%;侯马人均GDP由4874元增加到18346元,增加了13472元,年均增长13.2%。由此反映出古县、襄汾、蒲县、侯马、曲沃等县市发展的比较快,人均GDP增长的幅度比较大,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比较高;而大宁、隰县、永和发展速度比较慢,人均GDP增长的幅度较小,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比较低。发展最快的古县与发展最慢的大宁县人均GDP年均增幅相差10.4个百分点,人均GDP相差2567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3845元。县市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十年间,尽管临汾市积极推进“两区”开发,大力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并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方面给予了较大倾斜,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横问题仍然存在。永和、大宁、吉县、隰县这些山区贫困县与平川地区的尧都区、襄汾县、洪洞县等相比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另一个原因是各县市财政收入的不同形成一定的收入差距,县市财政收入高的县,国家的各种增资政策和补贴都能兑现,财政收入低的县就加不上,如大宁、隰县、永和、吉县财政收入最低,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是最低的。所以说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必然导致地区间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扩大。
3、个人禀赋的差异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个人的工作贡献除了其劳动时间的长短之外,还有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在职工收入决定中的作用是通过估计教育收益率来鉴别的。教育收益率是对个人或社会因接受教育的数量增加而得到的未来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是国际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指标。专家认为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即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其价值通过劳动收入来体现。也就是说,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其收入水平的高低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教育程度高的收入水平也相应高。比如,银行业、通信业、机关单位在招聘录用人员时,对个人素质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最基本的条件必须是高学历才有报考的资格。高素质人才大多具有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敬业精神、较强的发现机会能力和把握机会的勇气、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全面的优势使他们牢牢立足于当今社会。另外,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岗位基本上处于人员饱和状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低文化者的收入水平下降,再加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行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而那些代表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则迅速崛起,从而导致不同文化程度者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第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逐步走向国际一体化,外资、外企与内资、内企之间的人才争夺战的展开,高素质人才的收入会迅速提高,从而拉大了收入的差距。
据临汾市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临汾市城镇居民按户主职
业分组:专业技术人员工薪收入最高(8507元),其次是机关党群企事业人员(8370元)、最低的是商业人员(2637元)。按户主行业分组:房地产业工薪收入最高(13348元)、其次是金融保险业(9272元)、电力煤气水(8268元)、机关团体(7972元)最低的是批发零售业(4050元)。按户主就业情况分组:离退休再就业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可支配收入最高(11161元和10084元)、其次是集体经济和个体经营者(9429元、9120元)、家务劳动者和待业人员比较低。离退休人员主要是转移性收入比较高导致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4、行业垄断现象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目前我国有垄断性质的行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通信、电力、烟草行业等,这些行业大都是垄断性或带有明显垄断性经营条件的行业。它们的生产和经营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保护,与一般行业相比,它们要么垄断了某种生产要素,要么垄断了某个经营范围,要么垄断了某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样这些垄断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较少或基本不存在风险,从而较快较多的获得了利润。它们在较长时期内获取了大量的垄断利润或超额收入。这些利润本应属于国家,但实际上相当大一部分是以各种名目发给个人,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更有甚者,有的国有企业在实行国有民营或合资时有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化国有资产为个人资产等等,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职工的高收入、高福利。
据临汾市劳动工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临汾市电力、电信、金融、烟草、石油石化、煤炭、交通运输等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五到十倍之间。
5、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增长带动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下来居民财产会随之而增加。从临汾市城调队的抽样调查资料来看,城镇居民的平均财产规模已相当可观,2006年的城镇居民户均金融资产(注: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储蓄、借出款和有价证券)达到6万元左右。金融资产在不同居民户之间的分布的不均等程度大大高于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居民户均金融资产占总收入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1996年这一比重是19%,2006年上升到77%。金融资产额最高的20%居民户拥有的资产量是金融资产额最低的20%居民户的2.8倍。另外,除了金融资产之外,我市居民的另一项财产是自有房产。其财产收入也就是自有房产的折算租金。它具有扩大城镇收入差距的效应。
6、弱势群体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临汾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建设力度加大,制造业、服务业快速发展,致使城市劳动力愈益紧缺,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而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属于文化程度低,又无技术特长,到城市后所从事的多是体力劳动,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性行业,诸如从事泥工、缝纫工、服务员、家政之类的无技术要求的工作,其收入也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市的低收入人群比重。另外,低收入家庭中有不少是因残致贫、因病致贫的。这些家庭生活压力大,承受大病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还有的家庭本来并不贫困,但由于家庭成员中有重病患者,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其陷入贫困,他们大多数既不能享受公费医疗,又没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自救能力都很差,一旦遭到大病、伤残等风险,马上陷入困境,“雪上加霜”,贫困加剧。第三是早年企业退休职工和企业下岗人员,如临汾纺织厂、冶建实验厂、侯马纺织厂、临汾造纸厂、建筑工程总公司、省一建公司、电器控制设备厂、冶建建筑公司等等,这些企业频临破产,职工的基本生活费难以保障,这些无形中拉大了收入差距。
三、正确看待居民收入差距
高低收入比的变动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变动情况的一个重要视角。这里,我们用R代表高低收入比,IC代表高收入组,IR代表低收入组。公式如下:R=IC/IR。根据经济学理论的一般经验:当R≥2,即低收入群体不到高收入群体的一半时,收入差距处于比较大的状态;当1.25≤R≤2时,收入差距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状态;当R≤1.25时,居民基本上走向了共同富裕。2006年,我市城镇居民高低收入组收入的比是4.3,说明目前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已逐渐扩大。如何正确看待我市的收入差距呢?
首先,适当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劳动者和经营者积极性的发挥。
适当的收入差距,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适度的收入差距是对传统的不合理的分配体制的纠正。改革以前,由于平均主义盛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普遍贫穷。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实行适当拉开收入差距、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使劳动者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劳动者也得到相应的收入报酬,从而克服了平均主义这个最大的分配不公问题,从分配机制上解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发挥了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适当的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积累。
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的金融资产在一部分人手中的积聚,客观上为非公有制经济及非规范部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拓宽社会就业渠道,增加经济活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民间投资比重的迅速提高,就说明部分居民个人在前一时期已基本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私有经济开始走向发展壮大。也表明了,收入差距扩大对社会经济结构转换所产生的推动作用是深远的。
第三,适当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适度的收入差距不会造成“两极分化”,相反,它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允许存在合理、适度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必然的、正常的现象,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投资帮助与带动后富者和落后地区给他们做出的榜样,从而激励后富者和落后地区奋起直追。这样,就形成经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第四,收入差距过大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收入差距过大影响消费需求,因为它会降低居民平均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影响消费规模或增长,不利于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充分发挥;其次,影响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随着失业、下岗人员的增多,社会贫困人群的增加,人们心态的不平和,不公平感的产生,由此引发了对政府的不满,对社会的不满,形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综合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影响的分析,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更多地体现为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虽然公众对差距逐渐表现出不公平感,却仍在人们的主观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但目前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不容忽视,一旦收入差距过分拉大不利于和谐临汾的构建。
四、如何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在收入分配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即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先是上升,继而下降,分配不平等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也就是说在一国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差距可能会恶化,但随着经济进一步增长,收入分配差距状况会得到相应改善,其中包括区域间收入差距。专家分析说,西方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的条件下,收入差距将由扩大转为缩小。目前我市的人均GDP只有1800美元左右,距离收入差距自觉改善的“拐点”还有很大距离。但从目前我市收入差距来看,不能被动地等到那个时候,而是应适时干预。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要解决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悬殊这一社会现象,单靠某一方面是不能奏效的,它必须通过全方位的配套改革,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既重视市场力量,更期盼政府支持。我们认为应采取下列措施:
1、大力发展经济。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为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奠定基础。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和前题条件,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实力密切相关,因此要使今后我市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除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个较高水平外,还必须同时做到经济的增速、增量与收入的增速、增量相互适应,协调提高。依托我市矿产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以建设中西部最大的煤化工和机械制造基地为目标,加快发展能源产业、新型化工业、冶金工业、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大力引导和发展非公有经济,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奠定基础。
2、鼓励大家发扬创业精神。国际发达国家实践证明,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促进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个体经济,抓好创业辅导、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和信用担保等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民营经济比重。同时政府要加大投入资金,加大再就业培训、为创业者减免税收、提供贷款、再就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对解决失业问题作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除了政策性支持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社会角色,要大力宣传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传授他们成功的经验,从而涌现更多的致富带头人;同时要给失业下岗职工以更多的鼓励,让他们从思想上彻底转变观念,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制度,适当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协调社会经济生活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解决失业、疾病、年老的等因素所带来的贫富不均的有力措施,同时也可以尽快消除消费者在新旧制度交替时期的不安全感。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险、职工住房公积金等内容。目前我市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2006年,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抚恤、社会福利救济和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的费用是5.9亿元,占居民总收入256亿元的比例只有2%,国家的这一比例是3%,说明政府没有拿出太多的资金扶持低收入者。应积极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加大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逐步把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15%—20%。2005年,全市国家预算内社会救济支出已达6698.4万元,是1990年的39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也由每月的150元增加至每月尧都区195元,霍州市、侯马市185元、山区县165元,但离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享受低保的城镇居民占到全市城镇人口的8%。临汾市应发挥财政支出解决社会保障主渠道的作用,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与同期财政支付增长速度同步。
4、彻底打破垄断。要进一步缩小行业垄断的范围,提高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拆除行业准入壁垒,推动公平竞争。对特殊的垄断性行业,如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业、电力煤气等行业要加强收入分配的控制,防止分配差距过大。与此同时,要不断规范市场行为,调整和取消优惠政策,完善竞争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控监管力度,尤其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能获取高额“灰色”收入的人,要提高他们的纳税意识。
5、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健全才能改变市场的无序状况,最大限度的消除不正当的非法收入,从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要彻底解决腐败现象,就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约束,精简政府行政审批环节,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加强政府官员特别是经济执法人员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对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予以严惩,杜绝灰色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强对国有资源和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源和资产的流失。特别在改革过程中,更应该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国有资源和资产流入个人的腰包。
6、改革税收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初次分配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目前我国税收制度还是在传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下设计的,难免对公平有一定损害。缩小不合理收入差距应该从税收改革上下功夫,缩小收入过高的地区、行业、人群的利润空间,这也是实现财政转移等其他补低政策的资金来源之一。数据显示,2006年,全市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占各项税收的比例只有4%,占居民总收入的比例只有0.4%。说明政府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的力度还不足。发挥税收制度的调节功能,具体可以考虑一是适当减少生产性税种,实行高额累进税率的消费税,对收入的增量部分进行调节。二是开征遗产税、不动产税和赠与税等新税种,减少不劳而获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目前,全市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工作已经展开,通过税收杠杆对我市高低收入差距的缩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作用。
7、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世界上许多国家经验证明,中等收入群体占相当比例,有利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一个稳定并且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居民消费结构得到真正提升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市除了少数人可以享受高消费以外,居民的消费结构基本停留在低层次、传统型的消费结构上,这种消费结构水平的滞后严重制约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低收入群体过多,必然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这一代和下一代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全面小康是惠及绝大多数人的小康,调控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要使今后我市城镇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保持较快增长,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的进程。为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给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适当提高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为他们雪中送炭,同时还要继续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可能提高救助标准,扩大保障面,通过提高中低阶层居民收入的水平,以实现居民总体收入的较快增长,达到共同富裕。
8、政府力与市场力相结合,缩小区域差距。首先要推进政府项目投资与多元化引资相结合。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政府对落后地区的公共设施投资项目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政策要鼓励和引导各种类型的经济主体到落后地区来投资。特别是在鼓励多元化投资中,要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次还要逐步改变政府只能作为供给方支持地方发展的传统思想,考虑政府作为需求方刺激落后地方发展的思路。政府可考虑以项目作为订货方,通过购买来支持地方产业发展,这是市场经济国家中最常用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区域收入差距的办法之一。第三政府的扶贫资金必须有重点的运用,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将脱贫能力作为扶贫资金发放的重要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估,同时要保证扶贫资金发放的过程变成公开透明的申报过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省临汾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