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能从亚马逊与阿里巴巴和谷歌IPO中借鉴哪些经验

第三方登录:阿里与亚马逊的南橘北枳--百度百家
阿里与亚马逊的南橘北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事实证明,市场的领先者,也都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阿里巴巴这家中国电子商务巨擘常被资本市场对标为“中国版的亚马逊”,这种简易的关联固然有助于华尔街的分析师估测阿里的成长空间,却很难真正深入理解中国的互联网市场。
比如天猫刚刚成立“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的新闻,就是一起颇具国情特色的案例。
事件的起因在于三只松鼠、韩都衣舍、小狗电器等10家依托天猫(以及淘宝)渐成气候的商家联名邀请阿里助力各自的上市进程,诸如配合券商完成数据调查、与证监会和交易所展开沟通等,它们希望阿里能够从侧翼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
于情于理,阿里都不会拒绝这种实际上同时也有利于其展现生态系统之强大的机会。这个高效组建的“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其实就是在流程上做出灵活的响应,集中人力为商家开辟绿色通道。
毕竟,由阿里的生态“孵化”而来的上市公司,都是阿里功勋簿上一枚枚日月生辉的奖章。
另一方面,这也是阿里和亚马逊身处不同地缘市场造成的最大差异:前者扶持了数量庞大且增长迅速的互联网品牌,它们如若离了电商平台,一切业绩乃至生存能力都将化为乌有,而后者支持的自营商品品牌和第三方商家品牌,多以传统零售业的升级形态为主,亚马逊只是一个优质的线上渠道,即使没了这个渠道,那些品牌依然可以存活,就像数字革命到来以前那样。
不少海外品牌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折戟沉沙,除了本土化的因素之外,吃不透平台化的玩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围绕天猫和淘宝等流量中心,有着太多的规则、政策、投放和优化值得研究,并且延伸出海量的组合拳策略,仅将互联网作为货架渠道经营的外来和尚,自然会水土不服。
当然,反过来讲,也有大量的中国品牌在出海后发现自己那些娴熟而又复杂的电商经验完全不适用于亚马逊这类崇尚自动化管理的“性冷淡”平台,同样在思路转变上需要经历痛苦的过程。
与此同时,阿里频繁讲述“由8000多个小二打造的全球最大零售企业”的故事,并将之与拥有逾220万员工的沃尔玛进行对比,但是如果你去问杰夫·贝佐斯相同的问题,后者大概会充满疑虑的反问:“什么是小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古训朴素,从未过时。
阿里的“新经济”一往无前,作为映衬的恰是“旧经济”的残破不缺,经过市场充分而快速重组,零售业的竞争力坐标也被彻底改写,直通车等广告产品取代了地段,双十一等营销节日取代了促销,评价打分等机制取代了工商投诉,服务运营取代了殷切推销。
说到底,这是一个重拾商业本质的过程,既属弯道超车,也是补课。
而在美国,“生态(Ecology)”则不是一个常见于科技媒体报端的词语,那里更愿意使用“规则(Rule)”来定义苹果这类巨头企业所占据的行业优势,比如苹果在App Store里的仲裁权,它让反对声——比如指责苹果过于封闭——不绝于耳,却又让绝大多数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不得不依赖它。
但是,无论是苹果还是亚马逊,如果说要让它们去协助“生态”里的子集——比如一款应用或是一户商家——去做上市相关的工作,恐怕无异于天方夜谭。
这无关服务精神,而是仲裁角色的不介入原则。
但是,中国市场对于合纵连横的向往和需求,却是与日俱增的,历年电商大战时屡屡爆发的“二选一”事件,就充分说明了“生态”内外的不安全感。
小的玩家害怕遭遇封杀,大的巨头畏惧撞上颠覆,于是阵营的选择与投奔就显得尤为重要,前者追求早期的扶持红利,后者则期盼树立典型带动行情。
马云搞的湖畔大学,不就是一个私营版的EMBA么?
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回忆,从淘宝开店被视为解决几个人的就业问题开始,到网店里面出现大卖家的说法,再到天猫上面充斥着“公司和集团”的名分,再到现在又开始做IPO这样的时间,好像只在朝夕之间的变化,实际上却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乐观的讲,在被杰克·韦尔奇、郭士纳、松下幸之助等企业家组成的教科书灌输整整一代企业家之后,中国终于也向世界经济反哺了拥有特殊价值观的商业哲学,在这期间,争议的存在不是一件坏事,也只有冲突才会造成文明的进步。
中国的经济变数和美国的持续稳定,会让这两大经济体的互联网碰撞越来越有趣。
最后,还是讲一个马云的故事——
2011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那一年,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是限于购买力的低下,电商的潜力仍被广泛低估,马云给予的答案是“五年后再说”,因为人均消费能力一定会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向在线平台转移,而阿里这家公司则很年轻,经得起岁月蹉跎,“五年之后,人们可能会在网上每个月消费2000元。”
事实证明,马云的预测还是有些过于乐观,但是在每年的十一月——也就是包含“双十一”的这个月份——中国网民的网购消费确实超过了2000元/月。
事实证明,市场的领先者,也都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阅读:274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4460
热门文章HOT NEWS
近期,苹果系列手机被曝出诸多问题,先是“电池门”,然后是“电流...
韩国今日亚洲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BQool转贴] Google发布2014全球消费数据分析工具 - Amazon外贸论坛 - 外贸B2C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UID 2386225
积分 40761
福步币 2 块
阅读权限 120
[BQool转贴] Google发布2014全球消费数据分析工具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一直被外界认为是阿里巴巴最为神秘的人物。这名出生自台湾的美国律师,15 年前加入马云的「十八罗汉」,共同创办被称之为「世界最伟大市集」的阿里巴巴,1此後一路主导集团的募资丶财务与法务,包括阿里巴巴在美国创纪录的上市过程,蔡崇信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昨天下午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首度接受台湾媒体采访,除了重申阿里巴巴将持续专注於电子商务,也直接谈论对手,并且在稍晚的时候再度到双 11 战情大厅发表简短谈话,本文为蔡崇信两次的发言整理。
为阿里巴巴改变中国经济感到自豪
首先蔡崇信谈到今年的双 11,他告诉大家,除了关心各种纪录数字之外,不妨退一步来看整个大局。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已经透过这次双 11 彻底展示出来,这是相当惊人的,也是为什麽尽管每一年举办双 11 的时候,他都会觉得或许明年就无法继续成长了,但仍然年年创下新纪录的原因。
他也谈到电子商务以及周边生态系对整个中国经济做出的贡献。他说,在阿里巴巴 15 年间成长的同时,也协助中国的经济模式从过去的出口导向,逐渐转换成满足丶扩大内需的模式。「我个人对於阿里巴巴的电商模式能够改变中国经济模式感到很骄傲。」蔡崇信说。
蔡崇信於晚间在战情大厅演讲时也提到,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渗透率仍然相当低(只有 9%),换句话说,阿里巴巴的生态系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他指出,中国有 13 亿人口,6 亿多的上网人口,当中的「电商人口」却只有三亿多,这也是为何他对於未来的成长空间感到乐观。
生态系才是重点,对手光是把零售工作搬上网是不够的
阿里巴巴被经济学人称作「世界上最伟大的市集」,但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生态系才是真正的关键。蔡崇信剖析,阿里巴巴的业务模式可扩性(scalability),今天假如阿里巴巴样样都要自己来,自己找货丶自己管库存丶自己做物流丶自己卖货,那麽像双 11 这麽大的量,即便是阿里巴巴也无法办到。蔡崇信说,今天许多竞争对手,都说自己在做电子商务,只是将线下销售那一套搬到网路上来,没有实践「互联网精神」,这样是没有办法跟阿里巴巴竞争的,他相信互联网精神就是一种包容的精神,而生态系赋予的可扩性是阿里巴巴与对手的不同之处。
另外,蔡崇信特别提到了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成长到今天的规模,靠的就是技术能力。他说,无论是数以亿计的订单,或是商家的库存管理,全都是在阿里的平台上运作。根据营运长张勇在双 11 落幕後揭露的数据,今年阿里云计算的云计算服务处理 95% 双 11 订单,去年这个数字是 75%;而昨天下午支付宝技术长程立也提到,在昨天双 11 的支付部分,支付宝已经能够处理峰值每分钟 285 万笔,远高於去年的 79 万笔。
不会并购手机厂
阿里巴巴已经掌握了中国 80% 的行动电子商务市场,蔡崇信认为阿里巴巴未来的行动战略将聚焦在数据与阿里巴巴的「云 OS」。数据是阿里巴巴确保使用者体验的重要参考,使用者透过阿里巴巴旗下各种行动平台浏览商品丶购物丶沟通,要打磨使用者体验的关键就是靠数据来改善。
尽管先前曾经遇到一些阻碍,2阿里巴巴依旧坚持全力发展自己的行动作业系统云 OS,但不像亚马逊,阿里巴巴无意发展自有的硬体,因此面对记者提问,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不会收购手机厂,「再买一家手机公司对阿里巴巴而言是多此一举。」
阿里巴巴的并购策略
IPO 之後,阿里巴巴手上有大把的资金,各界都很好奇中国的电商巨人会如何进行投资与布局。晚间蔡崇信在双 11 战情大厅也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他说阿里巴巴的收购/投资逻辑有二,一是能够增加使用者,并且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粘性的,蔡崇信以最近收购的行动浏览器公司 UC Web 为例,指出 UC Web 是中国最大的行动浏览器公司,活跃使用者高达两亿。(阿里巴巴在今年三月也重金投资通讯 app「Tango」)
另外一个投资逻辑也是蔡崇信一直强调的使用者体验,他举了阿里巴巴与海尔的合作,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在天猫上销售大型家电,不仅到府送货丶安装,还会做後续的使用者满意调查。「大家电不光是送货的时间,而且还帮你做冷气装好,冰箱给弄好,过几天还打电话来问你这个东西是不是满意?像这些对我们来说,我们做投资就是要提升用户的体验。所以这是我们後面的这些逻辑。」蔡崇信说。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阿里巴巴在投资的脚步早已是外界关切的重点,他们的名字与 Google丶Facebook 和腾讯都出现在 Mary Meeker 2014 年网路趋势报告中——当时他们甚至还没 IPO。
台湾公司应该抱持积极心态,学习面对终端消费者
来自台湾的蔡崇信也给予台湾企业一些建议,他说过去台湾的制造业很擅长面对国外的大客户,但是天猫和淘宝的经验,让他觉得,或许台湾的公司也应该学习如何面对终端的消费者。事实上阿里巴巴对商家做的事即是「了解客户的客户」。
在募资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蔡崇信给台湾新创公司寻求国际资金的建议很直接,「如果能将中国大陆看成一个(目标)市场,这样消费者变多,投资人肯定也会来追捧。」
除了电子商务,在被问到韩国市场,蔡崇信提到自己对韩国从过去输出商品,成长到今日「输出文化」感到相当敬佩,未来阿里巴巴会引进更多来自韩国的内容,但是最重要的,他希望能够学习韩国培养整个娱乐丶流行文化的机制,而不是只向他们购买内容。
保护双 11 精神
在阿里巴巴大张旗鼓进行双 11 的同时,对手的攻击也没少过,如果读者在百度搜寻「苏宁」,「宁」字一输入完毕,网页就会出现整页明显针对双 11 的广告,而且,也在今天,中国部分城市的报纸上也出现了整版苏宁易购广告,刊登明显针对天猫双 11 的广告。3
因此,当媒体报导阿里巴巴为「双 11」注册商标时,许多人会质疑阿里巴巴的用意,为此,蔡崇信在受访时表示,双 11 是属於消费者的节日,不容遭人滥用丶诋毁整个双 11 节日。阿里巴巴三年前申请了「双 11」商标的用意正是如此。
没有所谓科技泡沫
近年有许多新创公司接连完成高额募资,一个比一个高的交易前估值令人不禁担心:泡沫是否又来了?蔡崇信表示,泡沫的现象不只出现在美国,全球各地,例如东南亚也有相同的情形。
蔡崇信话锋一转,之所以会有泡沫,是因为人们对未来感到乐观,然而他并不担心泡沫问题。他说,或许一些区域或是公司会有泡沫问题,但整体环境他并没有看到泡沫的问题,如今新一代网路公司的体质与前一波为人所知的科技泡沫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新创公司规模更大丶使用者更多,最重要的一点,不少都已经有营收丶甚至是利润。
但是,当我们询问阿里巴巴在美国的投资策略,他说阿里巴巴在美国有一支很小的投资团队,目前的策略是先采小额的投资,用少数股权投资的方式去支援当地的创业者和新创公司。
微信要将使用者转换成电商消费者将遭遇困难
前一阵子,阿里巴巴与微信之间的「战争」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蔡崇信说,我们要关注的应该是客户的质量而非数量,整个阿里巴巴平台有多达 2.17 亿的使用者,每一个使用者都是会花钱购物的客户,而微信的使用者虽然更多,但使用者的主要目的是沟通丶聊天,而非购物,他相信微信在客户转换方面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然而,马云的发言,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自己并未轻忽微信在行动电商方面的威胁。
我们认为,即时通讯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非常有趣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乐天并购 Viber丶Line 想发展行动电商丶Facebook 如何运用旗下的即时通 app丶Instagram 与 WhatsApp,当然,还有阿里巴巴的淘宝丶来往,以及支付宝未来在社群功能的发展,都是值得观察丶追踪的焦点。
[ 本帖最后由 BQool 于
13:21 编辑 ]
[url=] BQool比酷尔 [/url]是[url=http://t.cn/RhFsOB8] 亚马逊AWS合作夥伴[/url] 企业QQ: BQool 微信公众号: bqool-cn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20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对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