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的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势从消费、储蓄,投资函数方面

陈宝生:正确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日09:52&&&来源:
(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已走过93个年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迄今也已过去35个春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当前,中国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自身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的挑战,许多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领域的困难和问题都在凸显。例如如何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等?党的十八大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我刊约稿两篇,供读者研究思考。
当前国际社会和国内都高度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走向。分析形势、把握大势,为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历来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分析判断经济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同时,对外阐述好中国的经济形势,也是应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互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国际国内大局,对经济形势做出了“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即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一重要判断为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把握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局平稳,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改善民生迈出新步伐。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困难不容低估,潜在风险需要高度关注。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正确研判经济形势,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只有不断提高正确分析判断经济形势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中央决策和部署,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提高执行中央决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分析判断经济形势,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借助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工具,全面、客观、深入地分析经济现象。要注意克服在看待形势问题上的片面性,在肯定成绩、增强信心的同时,要清醒看到不良的苗头、倾向和潜伏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发展下去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做到未雨绸缪。在研究分析问题的同时,要历史地看、对比地看,看主流、看本质,切忌一叶障目。总之,要站在全局高度,深入研判经济运行的环境、条件、现状和趋势,从总体上全面正确把握经济形势。具体来说,要做到“四看”:
一要看总量。经济总量是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看总量,主要是看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否平衡,增长是否合理,关键是看经济增长速度、就业规模、物价总水平等重要指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是判断总供求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从经济增长速度上看,201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比去年同期稍稍回落了0.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7.5%左右的“目标区间”内,从全世界范围来讲,7.4%的速度也是比较高的速度。从就业上看,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外出打工六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同比增加了288万人,增长1.7%。从居民收入上看,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是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是7.2%,比去年同期均有所加快。与此同时,物价总体比较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3%,总体上是温和可控的。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今年的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范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要看结构。经济结构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内部各主体、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总体经济运行有重要和长远影响。经济结构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比如,需求结构方面,要看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是否协调,以及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内部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供给结构方面,要看三次产业、各产业、各行业内部结构及其变动是否合理,以及各行业内部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是否协调;要素结构方面,要看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和物质资源等投入结构是否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此外,还要考察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和分配结构等等。我国正处在速度换档、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分析把握经济形势,看结构尤为重要。我们考察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态势,会发现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呈现出积极的变化,第三产业增长持续快于第二产业,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增速回落较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内需比重继续提高,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速稳中略缓,但从结构调整这些新的亮点来看,经济运行还是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三要看趋势。分析经济形势,既要认清经济运行现有的状况,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指标中发现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把握经济走势,从而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看趋势,首先要看环境变化趋势,树立国际视野,加强对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走势的分析,关注国际经济变化可能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关注世界产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及时掌握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动向,找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其次要看周期变化趋势,要把握好经济运行的周期规律。比如,经济运行往往具有周期性的循环变化,经历由增长、放缓甚至下滑到再增长的过程。经济运行处于经济周期的上行期还是下行期,既是判断经济形势的重要内容,也是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和节奏的重要依据。最后,还要看发展阶段变化趋势。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目前已突破6000美元,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会出现明显的速度换档现象,即从高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这一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是,速度有所放缓,但结构变化加快,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将明显提高。分析经济发展趋势,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经济学分析方法,通过运用环比分析、增量分析、先行指标分析等工具,加强对经济运行趋势的总体把握。
四要看动力。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依赖于某种力量或合力,这种力量或合力有的来自内在,有的来自外在,内在力量往往是决定因素,外在力量有时也可转化为内在力量。中国经济发展也是如此。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大势和环境就会发现,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非常充分。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阔,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成长期,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能扩大市场容量,又能大幅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稳增长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如占全国60%人口的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人均GDP刚刚达到3000美元,大多数地区不足5000美元,发展潜力很大。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结构,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市场体系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着力向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各方面改革按照全会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有序有力推进。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稳增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坚实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不但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良好条件,而且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看动力,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人的因素。亿万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以及为实现美好梦想而迸发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体现和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也必然影响着经济形势和走向。在当今中国,人民群众想富裕、盼发展、求和谐,渴望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过越幸福,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十个“更”字,准确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意志愿望,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更好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能动作用。比如,2013年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各地新登记企业大幅上升,有的地方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就是生动的明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人民中蕴含的无穷智慧与力量,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作者系中共中央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崔小粟、姚奕)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2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试卷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试卷及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大​放​送​~​~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二是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前;三是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四是积极发展老年经济;五是扩大就业面;注:本题联系实际部分,同学们要结合个人的观察和思;作业5;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C=f(Y),并将此式改写为C=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相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还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CL=bYL ,表明持久收入YL 增加,持久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 也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b值越大CL 增加越多,b值越小CL 增加越少。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参见教材P235―P245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人们的绝对收入也才能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费需求也才能扩大。只有坚持发展经济,国民收入才会持续增长,人们的持久收入才能稳定,持久消费才会持久。
二是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劳动报酬政策。当前所执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推行的“年薪制”等均有利于劳动者收入的增加,进而推动消费的扩大,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三是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前几年几次降低利率,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扩大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目前的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相对增加了人们的本期收入,扩大了住房、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应注意引导人们在贷款消费时,做到量入为出和预期收入有保证,否则将来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诸多不利问题。
四是积极发展老年经济。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针对这一现状,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和提高老年人收入的同时,积极发展老年经济,促进老年人的消费,使之成为扩大消费需求有效手段。
五是扩大就业面。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面;特别要针对目前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多的现状,制订优惠政策,指导和帮肋其实现再就业,更要鼓励和扶持其自谋职业,以保证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的收入,促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大消费需求。
注:本题联系实际部分,同学们要结合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借鉴消费理论拓宽思路,畅所欲言回答,不要受限于“参考答案”。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参见教材P334―P350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将会产生存款乘数;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将会产生货币乘数,又叫货币创造乘数。
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反映为货币政策效应,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一般讲,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能使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效应。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也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IS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LM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参见教材P365,P369―377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性,以及各自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特点、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将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搭配运用,才能有效实现预期政策目标。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主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
1.双扩张政策。经济产重衰退时,同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例如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缓和衰退、刺激经济。这种双扩张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见效迅速,但配合如果不妥当,则可能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运用时应慎重,其适用条件是: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
2.双紧缩政策。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期,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在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的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压缩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国民收入,减缓物价上涨。这种双紧缩政策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不过若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因此,应谨慎使用作用幅度较大的双紧政策,它的适用条件是: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
3.松紧搭配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相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具体搭配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搭配。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但这种配合也有局限性,即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并未足够地刺激总需求增加,却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最终导致赤字居高不下。其适用条件是: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支出有充足的财源;私人储蓄率下降;物价呈上涨趋势。
另一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搭配。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但这种配合模式运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滞胀。其适用条件是:财力不足,赤字严重;储蓄率高;市场疲软。
总之,不同的政策搭配方式各有利弊,应针对经济运行具体情况,审时度势,灵活适当地相机抉择。一般来说,一种政策搭配运用一段时间后,应选用另一种政策搭配取而代之,形成交替运用的政策格局,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的重要形式。
以上分析没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果考虑了,进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将会更加复杂。参见教材P385―P389
1. 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工资100亿元
利息10亿元
租金30亿元
消费支出90亿元
利润30亿元
投资支出60亿元
出口额60亿元
进口额70亿元
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要求:⑴.按收入计算GDP
⑵. 按支出计算GDP
⑶. 计算净出口(参考分15分) 解:⑴ . 按收入计算:
GDP=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
=100+10+30+30=170亿元
⑵ . 按支出计算
GDP=C+I+G+(X-M)=90+60+30+(60-70)=170亿元
⑶ . 计算进出口:
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
参见教材P220公式9―1,P222公式9―2
2. 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
单位:10亿人民币
请计算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参考分15分)
解:根据表中资料,按“支出法”列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
单位:10亿人民币
表中计算结果为:国内生产总值GDP==36637亿人民币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资本消耗补偿)
=6.4==34073亿人民币
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5.3=420亿人民币
个人收入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支付的利息
=-242+55.5+111.4==27824亿人民币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PI-个人纳税
=2.2==23602亿人民币
个人储蓄=PDI-个人消费支出=34.6=25.6×10=256亿人民币
参见教材P220,P227―P228
注:也可用“收入法”计算GDP,但有5.6的统计差异。
3. 设有如下简单经济模型:
Y=C+I+G ,C=80+0.75Yd ,Yd=Yt , T=-20+0.2Y ,
I=50+0.1Y ,G=200
式中,Y为收入;C为消费;Yd为可支配收入;T为税收;I为投资;
G为政府支出。
试求:收入、消费、投资与税收的均衡值及投资乘数。(参考分20分)
解:根据三部门决定均衡收入公式:
Y=h2(C0+I+G),式中h2=1/[1-b(1-t)]
因为由C=80+0.75Y ,可得C0=80 ,b=0.75 ;
由T=tY ,T=-20+0.2Y ,得t=T/Y=-20/Y+0.2 ;
已知I=50+0.1Y ,G=200 。
所以,h2=1/[1-0.75×(1+20/Y-0.2)]=1/(0.4+15/Y)
故:Y=[1/(0.4+15/Y)]×(80+50+0.1Y+200)
整理得:0.3Y=345 ,因此,收入均衡值Y=1150
将Y=1150代入C=80+0.75Yd ,I=50+0.1Y ,T=-20+0.2Y ;因为Yd=Y-T=Y+20-0.2Y=0.8Y+20 。则:
消费均衡值C=80+0.75×(0.8×1150+20)=785
投资均衡值I=50+0.1×
税收均衡值T=-20+0.2×
投资乘数K=1/(1-b)=1/(1-0.75)=4
参见教材P236公式10―3,P253公式10―26,P256―P257推导方程及公式10―28a、b
4. 设有下列经济模型:
Y=C+I+G ,I=20+0.15Y ,C=40+0.65Y ,G=60
试求:⑴.边际消费倾向及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
⑵.Y ,C ,I的均衡值。
⑶.投资乘数为多少?(参考分20分)
解:⑴.由C=40+0.65Y ,得边际消费倾向MPC=b=0.65
因为MPC+MPS=1 ,所以,边际储蓄倾向MPS=s=1-0.65=0.35
⑵.根据三门部决定均衡收入公式:
Y=h2(C0+I+G),式中,h2=1/[1-b(1-t)]
又根据三门部均衡条件:I+G=S+T
因为S=Y-C=Y-(40+0.65Y)=-40+0.35Y
已知I=20+0.15Y ,G=60 ,
故,T=I+G-S=20+0.15Y+60+40-0.35Y=120-0.2Y
因为T=tY ,故,t=T/Y=(120-0.2Y)/Y=120/Y-0.2
由C=40+0.65Y ,可得C0=40
所以,h2=1/[1-0.65×(1-120/Y+0.2)]=1/(022+78/Y)
故,收入的均衡值Y=[1/(0.22+78/Y)]×(40+20+0.15Y+60)
整理解得:收入的均衡值Y=600
将Y=600分别代入C和I的经济模型,得:
消费的均衡值C=40+0.65×600=430
投资的均衡值
I=20+0.15×600=110
⑶.投资乘数K=1/(1-b)=1/(1-0.65)=2 . 86
参见教材P236公式10―3,P240公式10―7,P241公式10―9,P253公式10―26,P256―P257推导方程及公式10―28a、b
5. 已知货币的供给量M=220 ,货币需求方程为L=0.4Y+1.2 r ,投资函数为I=195-2000 r,储蓄函数为S=-50+0.25Y 。设价格水平P=1 ,求均衡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参考分30分)
解:根据题意,可知是两部门在IS和LM曲线相交时的均衡。
因为R=(C0+l)/d-[(1-b)/d]×Y ,参见教材P272公式11―10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19宏微观经济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等内容。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 1 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参考答案: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第一次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政治学原理 上海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主题观作业册 2013秋版 第一次形成性作业 (一、二章)参考答案一、谈谈你...  第二次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政治学原理 上海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主题观作业册 2013秋版 第二次形成性作业 (三、四章)参考答案一、填表...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作业 3 答案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 =14QD=14-3P Q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教育部人才培养...时间:学习第二章后做本作业(约第三周) 解题思路: 1. 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作业 1 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 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  宏微观经济学作业(二)题目: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 (答案在书P119―P132)答:市场结构理论是批某种商品按市场中厂商的数量、产品的差别性、...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作业 6 答案 计算题: 1、解:(1)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亿元) (2)GDP=C+I+G+(X-M)=90+60+30+(60-70)=...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参考答案 第 1、2 章一、填空题 1、集水坑排水的特点是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沟,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