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简介和文景二帝为什么不能先恢复手工业或商业

毛主席接着又重提他4月10日同人民日报同志的谈话。毛主席说,他在那次长达4小时的谈话结束时,曾归纳了四点意见:
一、报纸的宣传,要联系当前的政治,写新闻、文章要这样,写社论更要这样。如2月间的最高国务会议和3月间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及其以后的发展,报纸的宣传要围绕这个当前最重要的政治来做。
二、中央的每一重要决策,报纸都要有具体布置,要订出写哪些社论、文章和新闻的计划,并贯彻执行。2月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当时来不及整理发表,但可以根据讲话要点写文章、社论来宣传,在这方面,人民日报有充分的条件可以得风气之先。现在这个讲话已作了多次修改,差不多了,只有几个地方还要斟酌一下,再过几天就可以发表。人民日报就要准备作系统的宣传。
三、人民日报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改进工作,包括领导工作。编委会可以扩大些,开会要讨论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实质问题,可以争论。报纸的编排和文风,不要刻板,要生动活泼。文章要写得短些、通顺些,标题要醒目些,使读者爱看。
四、要吸收报社以外的专家、学者、作家参加报纸工作,要团结好他们。理论版和文艺版要设专门的编委会,请报社外的人参加,属半独立性质。
谈到这点意见时,毛主席讲了一段很长的话。他从领导的任务一是决策、一是用人讲起,评说汉代几个皇帝的优劣。他称赞刘邦会用人。他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据史记载,刘邦称帝之初,曾问群臣:何以他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群臣应对不一。刘邦均不以为然。毛主席这时背诵《史记》中刘邦说的一段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毛主席接着说,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前汉自元帝始即每况愈下。元帝好儒学,摒斥名、法,抛弃他父亲的一套统治方法,优柔寡断,是非不分,贤佞并进,君权旁落,他父亲骂他“乱我者太子也”。
毛主席说,领导的任务不外决策和用人,治理国家是这样,办报纸也是这样。
毛主席这时又回过头来就调我去人民日报工作的问题对我说,你先作为乔木同志的助手去试试看。今晚就同乔木一道去上班,拿这篇文章去。
这时,毛主席送给我一篇打字稿。我看是一篇用人民日报编辑部署名的文章,题目是《文汇报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这样的署名很少用,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去年(1956年4月和12月)先后发表的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那两篇文章。那两篇文章在我们起草时不是用这个题目,也不是用人民日报编辑部署名,都是在差不多定稿时由毛主席提议修改并经政治局同意的。
毛主席接着说,上次批评人民日报时,我曾许下诺言,说我辞去国家主席后可以有空闲给人民日报写点文章,现在我还没有辞掉国家主席,就给人民日报写文章了。(按:毛主席要辞去国家主席职务,早在1956年八大之前就在中央内部提出过。日毛主席邀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商谈帮助共产党整风时又对他们讲到他想辞去国家主席。事后陈叔通和黄炎培联名写信给少奇同志和周总理,力陈不赞成毛主席辞去国家主席。毛主席把这封信批给中央政治局同志传阅,他在批语中说,他要从1958年起摆脱国家主席职务,以便集中精力研究一些重要问题。5月8日,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了陈、黄的信和毛主席的批语,一致同意毛主席的意见。此事经党内充分酝酿,1958年12月八届六中全会才作出决定。1959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改选刘少奇同志担任国家主席。)
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办报,就得担风险。你去人民日报工作,会遇到不少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碰到最坏的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毛主席扳着指头说这五不怕是: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毛主席接着逐条作了解释,讲了很长的一大段话。
★★★★★★★★★
凤凰网历史:让历史照亮现实
★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或您的好友。
★对本文有想法?
回到首页,在“发送”栏输入观点。
★想看更多猛料?
点击页底阅读原文,移步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新闻客户端,天天有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您(@)目前可用积分:315010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2-5 汉初的经济恢复
2298 次点击
6:20:39 发布在
&&&&&&&&经过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和连年的战乱,汉初面临着样的残破局面?又采取了那些具体的措施呢?&&&&“(1)汉初统治者亲身经历了秦朝灭亡的过程,吸取秦王朝教训是其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之一。刘邦本人经历过农民战争,他本身是通过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亲身感受到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体会到秦王朝的灭亡是在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过重所致。秦王朝赋税重,占农民收成的2/3;农民还要负担沉重的徭役和兵役,史书记载,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总人数达二三百万,光是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这两项工程,就征发了70多万人;秦朝的刑法十分严酷,光是死刑就有砍头、腰斩、活埋、车裂等多种,还有斩脚、割鼻等摧残人体的肉刑法,连坐、株连、“夷三族”等。这样的情况,人民怎能不怨声载道、社会经济怎能不趋于崩溃、秦朝怎能不覆灭?所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听取意见,减轻刑罚,减少冤狱,吏治清明。&&&&(2)社会经济凋敝也迫使其不能不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原因。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平淮书》中写道: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场,……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这是司马迁笔下的西汉刚刚建立时的社会面貌,主要是社会经济状况,国内到处是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物资匮乏,连皇帝也弄不到4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子,将相只能坐牛车;粮食、马匹的价格异常昂贵,1石米的价格高达1万钱,一匹马的价格则需要百两黄金。可以想象在广袤的国土上有多少人民流离失所,风餐露宿了。面对社会经济残破的局面,西汉王朝的统治怎样才能巩固,维持下去?是西汉统治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的两点原因,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刺激生产力的发展,巩固封建统治,汉初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那么措施有哪些?&&&&2、措施&&&&汉高祖刘邦时期:(1)劳力归农。让大量士兵复员,分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田地,并免除一定期限的徭役;下令逃亡人口各归原籍,恢复他们原有的土地房屋;把由于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2)轻徭薄役,汉政府鉴于秦朝滥用民力导致的严重后果,因此比较珍惜民力,缩短了人民服役时间,规定全国男子从23岁开始服役,56岁免役,并且可以以钱代役。(3)薄敛赋税,规定田赋为十五税一(就是政府每年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占收获物1/15的田税)。(4)鼓励生育,汉政府为了提高全国户数,在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这项政策使得汉初人口得到极大的提高。&&&&汉高祖之后的几代皇帝,特别是文、景两代(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都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内容:(1)重视农业生产。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的政策,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嘉奖努力耕田的人;文帝减轻了人头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措施。(2)提倡节俭。如文帝身体力行,带头提倡:取消建造价昂贵的露台;死前留遗嘱,主张自己的丧事从简。(3)减轻刑罚。文帝废除了亲属连坐法,用笞刑(用竹板子打)代替残损肢体的肉刑;景帝再减轻了笞刑。&&&&通过和秦朝在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比较得出:秦朝实行暴政,导致人民民不聊生。在秦朝时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汉初皇帝薄赋劝农,田租在汉高祖时为十五税一,文帝时为三十税一;徭役方面减轻了很多,农民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刑法方面不象秦朝刑法十分严酷,动不动就惨遭杀害。……”⑴“轻徭薄赋”执行最好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昌盛”与“富足”,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文帝生活也十分节俭,宫室内车骑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王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一篇第八章论劳动工资中对中国经济的评价是‘中国长期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我从中国的历史中发现:中国的财富在文景之治时期就已完全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最高程度。&&&&文景之治的特点&&&&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舱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孝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前180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中子,母为薄姬。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为代王。公元前180年吕后死,诸吕作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在位二十三年。汉景帝刘启(前157年~前141年),文帝太子,母为窦皇后。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十六年。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文景两帝相继即位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治理措施&&&&减轻杂税主要措施&&&&1、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刘邦登基后,约法省禁,减轻田赋税率,‘什五而税一’。汉惠帝时,下令‘减田租,复十五税一’。可知刘邦在位的12年间,后期因国家财政上的需要,税率有所提高,但惠帝于汉高祖十二年即位后,马上恢复了原来的税率,使十五税一保持下来,即使吕后当政时也未见改变。汉文帝时,进一步降低田租的税率,按‘三十税一’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田赋税率最低的时期,而且以后始终不变。&&&&2、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农业方面,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还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人民开荒。在工商业方面,文帝‘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又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促进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工商杂税收入逐步超过了全国的田租收入,也使政府有财力减免田租。汉景帝恢复与匈奴等周边民族通关市,发展边境贸易。在“异物内流,利不外泄”的原则下,取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3、厉行节约,禁止浪费。&&&&汉文帝提倡节俭,他在位期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无增加。他曾经想做一个露台,预算报上来,需要百金,他便放弃了这一想法。他说:‘百金相当中产人家十家的财产总和了,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常觉得羞耻,怎么能花百金建露台。’为了减免人民税负,他还减少自己的开支,裁减侍卫人马。汉景帝下诏不接受地方贡献的锦绣等奢侈物品,并禁止地方官员购买黄金珠玉,否则以盗窃论罪。&&&&4、通过“贵粟”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史载文帝时每石‘粟至十余钱’。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吸引农民重视农业生产,汉文帝君臣认为惟一途径就是提高粮食价格,对能够提供粮食者实行奖励。他们采取的策略是鼓励有钱人家购买农民的粮食,捐献给国家。对于能捐献粮食并运送到边境粮库的,国家按照捐献数额的不同赐予不同爵位,还可以赎罪。这样,边防要塞的粮食储备迅速充足了,接下来又进一步充实各郡县的储备。只要郡县储备足够一年所需,该郡县就可以免收农民田租。在这样政策的鼓励下,农民的收入保障了,负担减轻了,国家的储备也充足了。&&&&5、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强中央集权。&&&&汉初鉴于秦朝极端专制之弊,在国体上实行了郡国并行制。最初对减轻中央财政的负担、缓解汉初的财政困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地方也能因地制宜的实行一些惠民政策,如齐国工商业发达,又有渔盐之利,便不征农业税。吴国则有铜山、海盐能获巨利,故无赋税。&&&&重视农业&&&&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 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文帝前二年(前178年)和前十二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 前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二年(前155年),又把秦 时17岁傅籍给公家徭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而著于汉律的傅籍年龄则为23岁。此外, 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 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前十二年还废除了过关用 传的制度,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 促进作用。 汉文帝对秦代以来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①秦代大多数罪人,即被判处为隶臣妾 以及比隶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 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②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 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 令”。文帝明令废止。③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汉文帝下诏废除黥,劓、刖, 改用笞刑代替,景文帝又减轻了笞刑。这些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后两项在当时和以 后并没有认真执行。文帝时许多官吏断狱从轻,持政务在宽厚,不事苛求,因此狱事简 省,人民所受的压迫比秦时有显著的减轻。&&&&抑制豪强&&&&禁止豪强私自铸钱;重农抑商;逐步分化诸侯 西汉前期“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农民是雨露阳光,但却助长了豪强商贾的实力。因为豪强地主占有的土地多,轻徭薄赋政策使他们获利最多;“弛山泽之禁”,富商从中获利最大。所以,在‘与民休息’的同时,豪强巨商一天天膨胀起来,社会上形成了拥有政治优势的汉初军功集团、桀骜不驯的巨族土霸和财力日益雄厚的商人三股势力。这些豪富占有大量财富,一方面使用成群奴婢,过着侈靡生活,消耗着大量的劳动成果,影响着农业生产;一方面疯狂兼并土地,逼迫大量的自耕农破产流亡。当时国家的税收是三十税一,即收获量的3.33%,地主向佃农收取的地租率是什五,即收获量的50%,其差额就是地主的受益即46.67%。社会财富占有的悬殊,是社会不安的最大隐患,这极容易造成社会秩序的动荡和阶级矛盾的尖锐。&&&&为了保护自耕农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的安定,文景二帝开始采取了一些抑制豪强的措施。文帝的重要策臣贾谊提出:移风易俗,反对豪强淫侈之风;禁止豪强私自铸钱;重农抑商;逐步分化诸侯;加强储备以防灾荒等一系列建议。这些主张严重损害了权贵阶层的利益,贾谊也成了他们的攻击对象,指责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最后,贾谊终于被陷害,流放到潮湿沼荒之地,死时年仅33岁。&&&&汉景帝时的晁错是比贾谊更务实的政治家,也更加勇敢。晁错指出今天虽然法律“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他提出“损有余补不足”的理财思路,以捐献粮食授予爵位的方式,诱使富人去购买农民的粮食来实现重农国策。他劝景帝勇敢地接受权贵集团的挑战,得到了景帝的重用,但也受到权贵们更多的攻击。景帝在打击豪强方面,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特别是任用郅都、王温舒、严延年、宁成等所谓的酷吏,痛诛不法豪强。史书上说‘流血十余里’,‘余皆股栗’,‘豪强肋息,威震旁郡’。晁错的父亲从老家赶来劝阻儿子说:‘你这样做,刘氏安矣,而晁氏危。’晁错父亲受不了压力而服毒自杀,晁错也在后来的七国之乱中被杀害。贾谊和晁错的主张先后被文帝和景帝接纳并实行,作为“文景之治”的重要功臣一直被后世称颂。&&&&休养生息&&&&文景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也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吕后时,南越王赵 佗自立为帝,役属闽越、西瓯、骆,又乘黄屋左纛,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文帝即位后, 为赵越佗修葺祖坟,尊宠赵氏昆弟,并派陆贾再度出使南越,赐书赵佗,于是赵佗去黄 屋左纛,归附汉王朝。文帝后二年(前162年),又与匈奴定和亲之约,此后匈奴虽背 约屡犯边境,但文帝只是诏令边郡严加备守,并不兴兵出击,以免烦扰百姓。 文景之治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盛世,与文帝个人励精图治是分不开的。他即位不 久,就废止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秦代以来有所谓“秘祝” 之官,凡有灾祥就移过于臣下。文帝前十三年下诏废除并且声明:百官的错误和罪过, 皇帝要负责。次年,他又禁止祠官为他祝福。文帝自奉也相当节俭,他在位23年,宫室 苑囿,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他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他所宠爱的慎夫 人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台,听说要花费百金,等于中人十家 之产,于是作罢。因为文帝提倡俭约,所以当时的国家财政开支有所节制和缩减,贵族 官僚也不敢滥事搜括,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是“休养生息”政策的重 要内容之一。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 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 世,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 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得多。农业的发展使 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余钱至数十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 武帝即位的70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 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大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粮仓有余财, 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这是对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太平盛世&&&&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 在薄税劝农,与民休息的政策指导下,经过文景二帝41年的治理,迎来了西汉前期的太平盛世。 首先是农民负担大大减轻。从汉高祖即位(公元前202年)到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前后共62年间,西汉王朝实行的是中国古代堪称典范的轻徭薄赋政策,农民的负担是最轻的。从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起,又连续免除全国田赋长达11年,在这期间,农民来自农业税的负担没有了,这在封建社会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西汉前期七十余年农民负担一直很轻是历史上公认的。 其次是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外,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仁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这样的安康和谐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再次,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充实。由于经济得到发展和繁荣,国家财政与建国初相比,出现了天壤之别。如文景时,‘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至汉武帝即位时,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国家财政实力如此雄厚,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少见的。”⑵&&⑴、&&&& &&&&⑵、&&&&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CLAS3749]
[蔚蓝的天空1]
[岭南文抄公]
[雪珥传播]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10:41 &&
本版块主题总数:3212877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4282 / 昨日发帖:23543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2-5 汉初的经济恢复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 落花时节 [我要发帖]
  四点改进意见  毛主席接着又重提他4月10日同人民日报同志的谈话。毛主席说,他在那次长达4小时的谈话结束时,曾归纳了四点意见:  一、报纸的宣传,要联系当前的政治,写新闻、文章要这样,写社论更要这样。如2月间的最高国务会议和3月间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及其以后的发展,报纸的宣传要围绕这个当前最重要的政治来做。  二、中央的每一重要决策,报纸都要有具体布置,要订出写哪些社论、文章和新闻的计划,并贯彻执行。2月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当时来不及整理发表,但可以根据讲话要点写文章、社论来宣传,在这方面,人民日报有充分的条件可以得风气之先。现在这个讲话已作了多次修改,差不多了,只有几个地方还要斟酌一下,再过几天就可以发表。人民日报就要准备作系统的宣传。  三、人民日报要在现有条件下努力改进工作,包括领导工作。编委会可以扩大些,开会要讨论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实质问题,可以争论。报纸的编排和文风,不要刻板,要生动活泼。文章要写得短些、通顺些,标题要醒目些,使读者爱看。  四、要吸收报社以外的专家、学者、作家参加报纸工作,要团结好他们。理论版和文艺版要设专门的编委会,请报社外的人参加,属半独立性质。  谈到这点意见时,毛主席讲了一段很长的话。他从领导的任务一是决策、一是用人讲起,评说汉代几个皇帝的优劣。他称赞刘邦会用人。他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据史记载,刘邦称帝之初,曾问群臣:何以他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群臣应对不一。刘邦均不以为然。毛主席这时背诵《史记》中刘邦说的一段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毛主席接着说,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前汉自元帝始即每况愈下。元帝好儒学,摒斥名、法,抛弃他父亲的一套统治方法,优柔寡断,是非不分,贤佞并进,君权旁落,他父亲骂他“乱我者太子也”。  毛主席说,领导的任务不外决策和用人,治理国家是这样,办报纸也是这样。  毛主席这时又回过头来就调我去人民日报工作的问题对我说,你先作为乔木同志的助手去试试看。今晚就同乔木一道去上班,拿这篇文章去。  这时,毛主席送给我一篇打字稿。我看是一篇用人民日报编辑部署名的文章,题目是《文汇报在一个时间内的资产阶级方向》。这样的署名很少用,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去年(1956年4月和12月)先后发表的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那两篇文章。那两篇文章在我们起草时不是用这个题目,也不是用人民日报编辑部署名,都是在差不多定稿时由毛主席提议修改并经政治局同意的。  毛主席接着说,上次批评人民日报时,我曾许下诺言,说我辞去国家主席后可以有空闲给人民日报写点文章,现在我还没有辞掉国家主席,就给人民日报写文章了。(按:毛主席要辞去国家主席职务,早在1956年八大之前就在中央内部提出过。日毛主席邀集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商谈帮助共产党整风时又对他们讲到他想辞去国家主席。事后陈叔通和黄炎培联名写信给少奇同志和周总理,力陈不赞成毛主席辞去国家主席。毛主席把这封信批给中央政治局同志传阅,他在批语中说,他要从1958年起摆脱国家主席职务,以便集中精力研究一些重要问题。5月8日,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了陈、黄的信和毛主席的批语,一致同意毛主席的意见。此事经党内充分酝酿,1958年12月八届六中全会才作出决定。1959年4月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改选刘少奇同志担任国家主席。)  毛主席最后严肃地对我说,要政治家办报,不是书生办报,就得担风险。你去人民日报工作,会遇到不少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准备碰到最坏的情况,要有五不怕的精神准备。毛主席扳着指头说这五不怕是: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毛主席接着逐条作了解释,讲了很长的一大段话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高祖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