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说明下具体情况,摆地摊人口流动性大,消费群体都是女青少年群体,消

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7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记录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时 间:日上午
  地 点:华润饭店一层碧丽宫
  主 持 人:邓智慧(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处长)
  速记整理:北京慧通时代速记中心
  主持人:
  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上午有三个报告,首先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关于提高开放经济水平的政策方向的内容给大家介绍。 有关裴长洪所长的
学术和介绍情况,大家可以参考会刊。下面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裴长洪所长为我们今天上午做第一个报告!
  裴长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今天我做报告的题目是提高开放经济水平的政策方向。昨天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有五年的过渡期,过渡期要结束了,从2007年开始中国要全面履行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责任和义务。五年来中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对外贸易总额预计突破17000亿美元;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是5000亿,这五年来连续五年是呈两位数增长,并且是二字头、三字头的两位数,增长速度之快、之持久、连续性之强,在世界贸易史上只有这一例。未来经济开放的走向是什么样的?从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陆续提出关于未来开放经济水平的发展方向,从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05年中共五中全会以及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今年年初全国人大关于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等等,这些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都规划了中国未来开放经济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及政策思路。今天我把这些主要的政策思路向大家做一个介绍和描述。
  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第一、在2004年中国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的措施;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其中包括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刚才说对外贸易经济增长非常快,但有哪些问题?问题有不少。
  1、出口大多数是低技术、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我们的生产处于国际低端的位置,多数出口商品是加工贸易产品。新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比较少,国民收益少,虽然销售额很大,对外贸易总量算起来很大,但成为我们国民收入的部分,附加值和国民收入很少。比如加工笔记本电脑,加工耐克鞋,能给自己留下的收入很少,但销售额很大。因为都是境外采购的布料和半成品。
  2、不少企业是高消耗的企业,耗能、占地面积大、消耗淡水资源、污染环境。有一些污染环境并不是因为排放,而是因为有其他的工业污染。因此我们的生产还处在三高一低的发展阶段,消耗比较严重,对环境的影响现象也比较普遍。
  3、过渡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低价格竞销的现象很普遍,造成的结果:造成贸易摩擦,外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人产品低的这样,他认为是倾销,认为是政府有补贴,因此我们遭受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的保障调查,这在世界贸易组织是允许的,叫做贸易救济措施,遭受人家贸易救济的措施现象是越来越多,处理国家间的经贸关系难度也越来越大。因为总是会有利益矛盾,因此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对我们发展经贸关系是不利的。
  4、过渡依靠低廉劳动力成本,必然出现压低工资的现象,工资背离劳动力价值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加工企业有的企业是长期工资水平很低,得不到提高;社保基金的不落实现象也比较多。国家要出现新政策,要求企业为民工做医保,国际医保更难落实。像社保,企业在同一个行政辖区工人的流动还好办一些,跨行政辖区会造成一定的问题――引发劳资矛盾,对社会和谐造成不利的影响。
  第二、从这些现象以及寻求解决矛盾的政策方向来讲,国家提出要转变这种增长方式,不能过渡依靠粗放型的、完全依靠低技术的劳动力成本。依靠低价格商品数量的扩张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国家要逐步改变这样的状况,因此要求生产的时候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消耗。改善产品质量和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分工位次。目前我们的加工贸易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跨国公司,或者是委托生产方,在中国境内设立生产基地,按照他的设计、样品、品牌进行生产组装加工,这个学名叫做委托生产,通常所讲的是OEM。我们的环节就是生产加工的环节,在生产曲线当中是处于最低端,附加值最低的环节。在他的上游环节中有研发、设计;下游环节有物流、营销;我们在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当中只是占据了生产加工的环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求我们逐渐具备向上游环节、下游环节发展的比较优势。逐渐能够进行研发、物流、营销,使我们的加工贸易能出现转型升级,能够取得高的附加值,比简单的组装、加工、生产有更多的附加值。这一努力方向当然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而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在流通环节有很多事情要做,流通环节首先要提高企业的自律水平,不能低价竞争。生产企业很分散,去年中美之间纺织品贸易摩擦,中国从事纺织品出口的企业就有5万多家,每年的出口量只有1000多亿美元,而做这个事情的企业有5万多家,比较小、比较分散。因此,很难形成组织化,对付国外的反倾销就没一种有组织的自律措施。国家最终采取了自动配置出口、招标,采取这样的措施。实际上行业协会的自律是企业自我保护的最好手段。但因为企业多种所有制,自律水平比较低,因此就不能形成一致对外的自律机制。从长远发展来看,要提高企业的组织化功能,要企业具备自己保护自己的机制,这是一种方向。
  通过政府、通过企业、行业协会建立起一种反倾销的预警机制。深圳已经开始这样做,通过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和海关建立一种联系,海关密切注视一部分商品、一部分商品价格的变化,及时向企业发出信号,有的发出黄牌警告,哪些商品在短时间出口太多,价格幅度太大,向企业发出预警信号,这些措施都是流通领域所采取的新措施。
  改善基础设施,目前的基础设施条件远远跟不上对外开放的需要。目前的基础设施无论是海运、港口、码头、仓储都是5000亿美元进口出贸易的水平,现在我们是17000亿,现在在很多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都大大落后。1988年全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是1000亿,现在我们一个月就1000亿,甚至2000亿。港口、码头、远洋运输的出口货物是需要大量租用国外船队,我们在海运上落后了,所以在服务贸易领域我们要进口人家的服务产品、进口人家的服务。但港口、码头没有办法进口,这方面的条件差距就会很大,因此效率比较低。港口、码头、仓储的效率低也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以及增长方式粗放,不能提高效率水平,导致成本增高。
  第三、转变增长方式中避免5个人识误区。
  1、避免把转变增长方式理解为转变增长速度。是不是国家认为?因为外贸增长太快,现在不需要这么快了,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我们要转变的是增长方式;确实要把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附加值低的增长转变为附加值高的增长;高排放污染的增长转变为低排放污染的增长。如果降低增长速度可能会给我们的出口企业以及就业都带来更大的麻烦。
  2、认为转变增长方式只要高技术、不要劳动密集型产业。实际上目前在大陆我们的出口生产无论是高技术产品还是传统产品我们有优势的也只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比如说,笔记本电脑,这是高技术产品,但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加工组装,以及一些周边产品:鼠标、硬盘;核心的零部件:CPU、读写卡也需要进口。在高技术出口产品中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产品,同样在传统产品中也有高技术的生产环节,但我们不能做。比如说,纺织品服装,我们能做的也只是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那一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部分我们也做不了。所以转变增长方式不是说大家都去做笔记本电脑、都做IT产品,不是这个意思。在每个产品领域都有技术层次高低之分,都有国际分工位次的排序,都需要我们从低向高进行努力。
  3、避免只重视货物出口,不重视服务贸易出口。目前的服务贸易比较低,今年的进出口总额只能达到2000多亿美元,赤字是需要21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出口总额经常只是15%以上,而我们只能占到10%,甚至是不到10%,服务贸易比重比较低。并且服务贸易有竞争力的只有旅游业,而其他的服务贸易大多数都没有竞争力,都还处在贸易逆差的发展水平。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发展服务贸易出口。
  4、避免只研究、只重视出口增长,忽视进口。其实进口贸易的问题更大,更具有根本性,而目前无论是研究、政策措施、企业都缺乏认识,也缺乏我们的发展思路。
  5、避免一刀切、转变增长方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措施。沿海发达地区可能需要更多的发展技术水平高的产品,需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可能就不是这样的问题。甚至在西部首先要解决增长的问题,而不是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连增长都没有的时候怎么提增长转变;连粗放型都没有怎么从粗放型转向为节约型。所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的企业,转变增长方式都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
  第四、转变进口贸易的增长方式。
  刚才我所说进口贸易的问题更大,但没有破题。中国贸易结构越来越集中两类产品:资源性产品,石油、铁矿、砂、钢材;机器设备,目前也进口消费类产品,但很少因为国内都有生产。大家都有体会,出国不用买东西,外国有的我们都有,为了出国买东西的现象是越来越少。这两类产品,特别是资源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不断涨价,石油在涨价、铁矿、砂在涨价,这都是中国需要购买的,中国一购买就涨价。从长期趋势来看,这些产品必然要帐家。进口增长,如果国外涨价我们越贵就买的越多,这数字不是更好看。去年买了8000亿,今年买了9000亿,进口数量增加了,但买的数量就这么多。因此,进口贸易增长方式讲的是规避价格风险。不能在东西越贵的时候买,而应当在东西越便宜的时候买,怎么避免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目前基本上都是现货贸易,现在需要买的时候,有多少价格按多少价格买。报纸上所见到的石油价格都是期货价,而现实是需要多少谁敢说,是需要谈判的。我们没有期货贸易、更没有股权期货的增长方式,我国家没有矿山、没有油田,即使有数量也很少。这都是我们在进出口贸易中处在很不利的地位上;并且,机器设备也有问题,我们对于机器的设备是从事引进;在国内很多企业为了买设备反复进口,虽然数字上好看了,但国内产业的带动,对消化、吸收、技术创新都不利、对国内的经济效益的带动都很有限,并且导致流通成本比较高。这些问题比出口贸易会滞后很多,甚至有很多问题的研究都没有破题,这都是未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要研究、要思考、要实践的新问题。进口贸易解决这些问题会有一些方向,这些方向做起来会付出很大的努力,首先体制要改革,要打破金融性产品的垄断,要引进竞争。怎么打破垄断、怎么引进竞争?这个问题很复杂。例如,中国石油的进口基本上是三家公司垄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包括国内的分销体制也是三家石油公司垄断;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对于石油进口贸易,以及世界石油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石油市场怎么能够适应、应对世界石油市场的调整,这个体制行不行?这个体制好不好?用什么样的体制来取代他、完善他,还没有结论目前国内我们各种然有价格,究竟是跟国内市场接轨,还是市场结构的价格。这还都有待于研究,再一个贸易方式的多样化,我们要从现货贸易转向现货贸易、起火贸易以及股权期货贸易相结合的多种结合,因此也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努力。
  企业对引进先进的设备没有积极性,因为出口贸易有激励,但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自主创新没有积极性。自从党和国家提出来要自主创新,当然媒体宣传跟上去,这里有创新、那里有创新,实际上哪些这么多?本身就没有激励,企业不愿意,本身成本很高、又有风险,没有利益的事情企业怎么会主动做、积极做?这是不可能的,企业是需要靠利益驱动。让自主创新要有积极性,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要有积极性,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激励措施。当然目前的机理措施以及这种机制都没有建立,这都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这些方针都听过,又有什么问题?仍然有问题。这20多年引进了很多外资,首先一个问题:外资多还是不多?因此需要一个起码的判断。按照数据我们每年的流量26年加起来,数字很可观――6000多亿美元,这样的统计数据在国际上不通用,因为是流量的累计,今年2000亿、明年1000亿加起来的结果。国际上通用的是存量,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资本的存量数字,保存下来的数字。这样的数字是有区别的,前面的累计没有扣除有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扣除了,这一个问题没有扣除;有的企业生命周期已经结束了,资本没有功能、死亡了,还没有被扣除;中外合资企业有年限,年限到了之后股权机构发生变化,可能被中方收购、也有可能是中方股权被外方收购,我们所讲的6000多亿都还没有扣除这些应该扣除的部分。从2005年开始,商务部对外资的资本存量有了新的统计,按照新统计我们只有3000多亿。因此要按照6000多亿来认识问题和3000多亿来认识问题概念很不一样;按照人均来认识问题、按照总量来认识问题感觉也不一样。中国所有的成就拿13亿人一除都微不足道,所有的问题拿13亿人一除都是大问题。按照人均计算,我国外商吸收在全世界只能排130多名。关键还是看从什么角度来认识问题。
  这几年,特别近一两年,国内金融资产膨胀非常迅速,过去吸收外资是因为我们没有钱、没有外汇,因为缺资金、缺外汇因此要利用外资。而现在我们的资金不缺、银行到今年三季度末,全国金融机构的存款达到33万亿人民币,其中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5万亿,人均一万多块钱。要说中国人穷也不穷,外国人看了很惊讶。而我们的贷款余额也就23万亿,银行中有10万亿的存差,越是落后的地方这种比例越大。因此在经济学届有一个新名词――流动性过剩。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就是银行钱太多,放不出去。要说中国很有钱我们没有钱,外汇更多,外汇储备要超过1万亿美元。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外汇储备才几亿美元,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要动用一些钱很慎重,现在县了地区支行行长几百万元只要是境外投资都能够批。现在是即不缺资金也不缺外汇,而为什么还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从数字上看我们很有钱,但从实际生活中一了解。中小企业说贷不到款,没有钱。银行说我的钱贷不出去,没有好项目。我们的钱是多,但只是储蓄。从经济学原理上讲,我们的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银行贷款不出去也只能存在银行中。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是资本市场、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大量中小企业不能得到融资,包括大企业也不能在股票市场融资。我们的钱就是钱、储蓄就是储蓄,而不是资本。资本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说,资本是雇佣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意思是说就业关系。西方跨国公司理论说资本为供应链关系、产业链关系、市场关系。这两种理论说钱就是钱、不是资本。银行里的钱就是钱,不是资本,因为不是雇佣劳动关系,也不是市场关系,而你就是钱、就是纸币。外国能来投资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他就是市场关系,他不用你操心市场在哪里就已经有供应链、有产业链、有分工关系。在国内储蓄还不能转化为投资还不能变成资本,国内的金融体制改革还滞后的情况下,为了发展经济仍然需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因此有一部分学者说,我们利用了太多的外资,把民间资本挤了出去,因此对民间资本是一种损坏。这话的表面上有一定道理,国外资本进来国内市场没有投资了;而实际生活中通过了解,中小企业没有钱、地方领导发展经济也没有钱。为什么?他建立不起市场关系。这就是目前在国内基金不缺资金不缺外汇的情况下仍然要利用外资。
  目前又出现了外资并购现象,不仅仅是绿地投资,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是因为这几年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投资基金发生了变化,过去是绿地投资,到东道国新建一个投资,这就是绿地投资。现在全世界产能过剩,外国资金投资不是进行绿地投资,而是要并购、兼并、收购东道国的企业,加以改造。他的目的是什么?目的的一方面是要占有这个地方的市场,利用原来的营销渠道,人家不是来做慈善事业,当然什么方式的投资对他越有利,他就用什么投资方式。这种方式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外国直接投资流量的80%甚至达到90%。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认识这个问题?我们是利用还是不利用?因此有很多争论。而他并购的是我们的好企业、排头兵企业,因此议论更多。2005年也有外资来兼并收购中国的企业,例如河南的双汇、徐州工程机械厂以及各类电子厂都是并购的具体案例,媒体也有很多介绍。过去80年代初期利用外资问题争论的主要交点是信社、信资的问题。邓小平说他不信资信社,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就信社。现在的问题是经济安全,有一部分人议论,外资并购把好企业并购去对经济安全有威胁。这样的话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外国资本来中国投资本来不能说一点儿安全的顾虑都没有。不仅仅是并购,绿地投资也有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水平,他的内容含义不一样。如果是一个很落后的经济体,哪怕外国资本在中国建立一个玩具厂都有问题,这个玩具长可能是全部利税收入的70%,因此玩具厂也有安全问题。
  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安全问题是什么?我们能够做神州六号,我们的产业门类非常期权,我们的GDP今年要达到20万亿,我们的安全问题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我们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不是这个,而剩下的问题是利益问题,谁的利益大、谁的利益小,利益问题如何处理?利益问题只能互利共赢。而利益问题的交点是在于防止他们垄断市场,因此国外有《反垄断法》,不仅仅是外国资本不能垄断,本国的企业也不能垄断。本来垄断对效率就没有好处,企业改革半天,企业改革的目的就是反之垄断,要引进竞争提高效率。不仅仅外资不能垄断,内资也不能垄断。利益问题的交点是反垄断,但反垄断很复杂,涉及到许多具体措施,每个产品的垄断含义很反垄断的实施细节都不一样,技术问题很复杂。
  目前按照今年几个部位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外资在境内并购企业的规定,这些规定的精神实际上是一些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反垄断法》实施不起来,很多问题很难处理。有人会问问题在哪里?例如,饮料。饮料有碳酸饮料、水果饮料、矿泉水、茶叶、咖啡都属于饮料。如果在这个范围内反垄断,那可口可乐没戏,他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如果定位碳酸饮料可口可乐肯定是绝对垄断,中国有几家碳酸饮料的制作商。要限定碳酸饮料就要反抗,凡是碳酸饮料没有这么大的市场份额,每一个产品都很复杂。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又很缺乏经验,仓促的出台也可能会有问题。现在的办法一个是要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哪些产业可以并购、哪些产业不让进来;再一个提高股权比例的增长,股权比例不能超过多少;另外,如何处理利益关系问题。实际上这与安全问题没有关系,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当然就在军工生产领域就关系到了安全问题,而实际上也不是不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军工生产肯定是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常识问题,我们只是想不让你知道我落后你多少,并不是不让你知道我们是落后还是先进,保密的是落后多少不能让你知道。
  因此,最终还是需要利用并购吸收外资的方式来解决。剩下的问题是处于利益关系,如果不利用这种方式,积极有效利用就成了空话,多数都是并购。而对于我们来讲并不全都是坏事,通过并购可以引进管理、引进技术、改善治理结构。年中国最早的并购业不是发展在制造业而是银行业,2004年交通银行股份改制之后,包括中央银行、工商银行和有一部分的地方银行都已经开始改制,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出让20%的股权就是并购,真正最大的并购案是银行业。2005年是120亿美元,今年大概是260亿美元,工商银行和一部分地区银行的股权出让,为什么不把这些资本卖给我们中国人而卖给外国人,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民族主义,他我们一定要防止太多的民族主义。出让外资比出让给本国资金更有一定得好处,目前我们有能力收购的并不是搞银行行业的,出让给你引进不了先进技术、出让给你进不来公司治理结构、出让给你带不来品牌、出让给外国的著名银行资本还有大国经贸关系。美洲银行、花旗银行买中国的银行股权,他就有利益关系,在很多问题上就是为中国说话,而实际上他不是为中国说话,是为自己说话。他谈中国威胁论,对中国搞贸易摩擦竞争就小一些,甚至会帮你说几句话。如果出让给民族资本这些问题都不能取得效果,我认为我们只要处理的好,在利用外资并购过程中会推进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我们开放经济的水平。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海外投资与经营。
  第一、必要性。从现在来看,越来越有必要性,根据国家外汇管理的数字,今年海外企业的投资会达到七八十亿美元,原来我以为是三四十亿,看来这两年发展很快,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必要性越来越显现。原来我们有几个个必要性:
  第一种必要性,扩大海外市场、避开原场地的限制。中国现在是17000亿的贸易总量,未来几年还是这样的增长速度。17000亿马上要跟德国并驾齐驱成世界第二;德国去年是17000亿,美国是21000亿,我们想超过美国中国并不是神话,中国将来肯定是进出口贸易第一,这么大的贸易量人家就很害怕。但实际上我们的收益不高,又带着原场地的帽子,从境外进来很多物料,加工就出口了,但原场地就在中国,他们反倾销反的是我们。因此我们鼓励去国外设立生产基地,分散反倾销的聚焦点,这是一种必要性。国内同样进行加工组装,但最后的工序能不能到国外完成,原场地就变成了人家的。
  第二种必要性,现在我们国家的依存度是40%,铁矿砂,目前的钢产量是3亿吨,是世界产量的1半。现在我们人均GDP需要翻一番到2020年GDP达到4000美元的时候,我们的钢材消费量是多少,我们需要的铁矿砂是多少,中国国内满足不了中国现代化的建设需要,要到全世界去买资源。现在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挑战,越来越不是人家进来,人家进来已经根本不可怕,我们与狼共舞已经20几年再进来都不可怕。目前面临对外开放主要的矛盾是我们能不能走出去,中国人最大的弱点就是走不出去。现在人家越来越防范我们走出去,什么都需要买,要买粮食、石油、铁矿砂、木材等各种金属材料,这是我们遇到的问题,能否买回来、能否运回来,将来我们对外开放的主要矛盾是这个矛盾,这就是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
  第三种必要性,这两年越来越显现出来,贸易顺差已经不可避免。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从去年开始解决国内收支平衡中顺差过大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宏观调控的新问题。原来说经济过热政府要宏观调控解决的问题是这个的,从去年开始出现了新问题,贸易顺差太多,国际收支平衡当中顺差额太大。因此需要增加进口,我们买了波音飞机1000架已经不能在买了,目前机场都已经超负荷,机场建设都来不及,光买飞机有什么用。因此需要开口子,钱进来是好事,但口子要开着流出去,其中一个口子就是资本留出,企业要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国际收支平衡不取决于经常项目,越来越取决于资本项目,中国的资本项目还没有开放,开放后会是什么样?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有了新规定,新规定非常重大,中国国民可以无目的购买两万美元外汇,现在到银行购买外汇无目的购买,这个决定很重大。如果这个决定在5年前银行大概就需要排队,现在没有人买。目前大家讲人民币要升值、人民币要贬值,目前没有人买,但这个决定很重要。未来我们的收支平衡越来越取决于资本项目,但因为资本项目还没有开放。从目前的形势来讲,未来要通过资本项目来平衡国际收支,这种必要性越来越大。同时这种措施是积极平衡的措施,不能通过降低经常项目的顺差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因为中国的出口快速增长、经常项目的顺差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解决只能通过基本项目的开放来解决。
  第二、如何实现走出去。
  企业走出去从宏观到微观都有很多个政策解决,过去是GNP来核算。后来我们越来越多地采用GDP的核算,也是因为经济国际化的结果,GDP讲的是行政辖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总量,这里边即有本国国民创造,也有外国投资者创造。未来随着企业走出去,海外经营的扩大,GDP就反映不了货币总量。除了反映中国境内的经济活动总量,还要反映中国人创造的经济活动总量,中国人创造经济活动总量就需要靠GNP的核算体系,所以说目前的核算体系是GDP核算体系和GNP核算体系。各地都在讲要率先实现经济合作化,当时我跟江苏地区讲,如果想要率先,就必须统计在海外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是多少,并且要用一种核算体系计算出来,对经济活动进行统计、规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考核,一种新的考核。这就是未来从政府角度,从统计的角度,怎么反映和促进我们企业走出去和提高开放经济的新阶段、新水平。
  我所说的部分是很粗略勾划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方向。谢谢各位!
  主持人:
  裴所长主要从贸易和投资两方面讲了我国在政策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接下来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李扬所长给我们做第二个专题报告。有请!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各位早上好!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一年一度来谈我们的经济和金融问题。
  我的报告分四内容讨论:一、简单回顾宏观经济形势;二、流动性过剩压力下的金融形势;三、流动性过剩压力下的货币政策;四、展望。
  1、经济形势首先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投资。投资经历了比较严厉的调控之后,投资增长速度在下降。11月份的数字应该出来了,可能下降还是比较快。在投资上观察问题首先要看总量,另外看结构。我们总是说投资增长,要问一问谁在增长?什么类型的投资在增长?我们会有一个分别。
  从隶属关系来看,投资的重点一直是地方投资,因此地方的投资如期下降,但是中央项目增长速度加快;9月份已经达到29.6%,高于整个投资速度,并且比例在上升。这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如果整个投资下降、中央投资在上升,今后如果还要继续控制投资的话,重点在哪儿是不言而喻的。但控制中央投资,由中央控制中央的投资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从建设项目的性质来看,有扩建、改建、新建,目前还是以新建为主,前天碰到统计人士说新建项目也在下降。目前有一种调控程序在传递,觉得这个事情不能控制太严、太狠,如果新建项目少了,如果消费不能如期上去,GDP要保持10%又好又快的进行可能会有一定的问题。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是最大的比重,这两个行业占了50%;制造业的投资得到了控制,但在我们采取最严厉的调控措施同时,房地产产业投资有了加速增长。9月份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度28.7%,比6月份上升了近1个百分点,并且已经高于全部城镇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
  所以中国宏观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越调控越高,其中的原因以及深一步要不要调控,要不要这样调控,恐怕还值得讨论。这都是未来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政策所面临的挑战。
  2、消费依然平稳,目前采取了很大的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促进消费作为我们最主要的政策和着力点,但消费增长不快,并且从消费率来说,从整个GDP的使用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还在下降。
  投资和消费的相比,9月份是零售总额只相当于GDP的38.9%,比6月份下降了将近1个百分点。综合处理投资消费出口的关系,这是胡锦涛同志所讲的。这个表述与此前中央文件的表述应当是好的。以前投资是投资过快必须抑制,出口的时候出口过多、顺差过大,刚才已经讲了今年是1600、外汇储备是2000的竞争,顺差过大都需要压。如果仅仅就这两个领域来讲可能都是问题,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作用。但当着力于压在这两个领域,消费没有上去,GDP增长是需要下降的。因此考虑这些问题,无论是投资、出口问题需要同时考虑消费能否如期弥补起来,如果弥补不上去,消费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上来,还得依靠投资、还得依靠出口。胡总书记的话应该这样分析,我们不能只说投资、不能只说消费,必须加在一块等于一的途径,如果加不起来不等于一是不行的。
  消费很平衡、投资依然很高,我们用的词是可否持续,不关心高还是不高,或者说不重点关心高还是不高。尽管有这么高的投资,消费没有上去投资必须持续,如果不持续GDP从需求面就得不到支持。于是我们关心投资不要大起大落,也就是说所说的可持续问题。因此我们不是特别关心它的水平,而关心他能否持续。
  3、商品住宅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只是一个部门,可以不讲,但见于他的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还是讲。今年这是中央最头疼的领域,也出了很严格的措施,这些措施也受到了媒体、国外的购并,有一些批评、有一些规定,或者说很难实施,或者实施起来有进一步的负作用。不管怎么说,都是在非常紧的紧缩,并且价格上涨,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涨的快。
  第二个要点提供了两个数字,一个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施工面积的比重比以前高。因为他是一个链条,施工、竣工、销售,房地产是一个长期市场,并不是一个措施出来就得马上怎么样,施工是潜在的供应、竣工是现在的供应、销售更是即使供应。比较竣工面积、施工面积各自占的比重,我们看到施工面积并不大,意味着未来的潜在供应是在扩大的。销售好竣工,销售的增长速度快于竣工增长速度。如果用控制率来说,如果销售快于竣工,控制率就下降。目前我们发生的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当然销售增长很快,发现和以往不同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外资,统计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7月份会改、8月份突然市场就产生了大量的需求。销售面积7月份增长速度是39.32%,8月份就是125.97%,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年7月份,持续一年的时间。从40%左右一下子到20%到这是他的3倍。经过改革之后人们基于很长时间的对于人民币的预期终于有了机会,所以大家奋勇而入。目前这三个市场,汇市赚不到多少钱,人民币汇率增值很慢,从汇改起来也就5%左右。7月份到目前也就12月份也就升了3%,在此期间人民币和美元的利率相差的是3.2,也就是说投资于中国汇率的市场中,他的成本是3.2,在这儿只赚了3,所以投机于中国汇市不赚钱。但好歹中国经济非常多的国家,因此回过头投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能够翻两番。因此外资进入并不完全说的是汇率,因此汇率的因素很弱,在房地产市场具有明确的统计,我们看到的情况就是这样。对于外资购买住房也有了严格的规定,因此8、9月又下去了,目前有严格的规定,什么样的人在这儿干什么、多长时间买一套,如果一下子正栋楼、一个楼层都买已经不允许了。
  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的数量是两头大、中间小,主要是因为目前有控制,地不给、开工有限制。施工在后边会讲到,施工面积之所以很大,虽然对土地进行严格的控制,但过去囤积了很多的土地,更何况土地问题是地方政府跟中央并不一条心,所以施工很大、销售很大,后面的大导致了现在的独家上涨。但回过头分析,深入地有前瞻性的分析,目前的施工很大,可能就意味着在未来两年、三年全国会有一次下线,如果需求不能得到保持,现在的施工到那个时候成为一个竣工、销售了,会有一个很大的波动,目前我们担心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前不久我们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有一个外国机构都在预测,中国的预测市场2008年会有一个大的波动,不是因为奥运,因为对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来说,奥运根本就是小事。如果奥运能够在韩国导致景气,中国导致不了,顶多就是在北京有影响。原因在于供应,目前施工的增长非常快,施工增长快意味着未来几年的供应会提高。目前外资的需求已经得到控制,外资即使放开也就这么多,他们不能老来买房。最主要的是国内需求有可能是趋于平稳,甚至是会下降。也就是说结婚的人数,现在分的这么细,近几年中国的人口非常年轻,现在结婚人士是文化革命生的人,在过几年结婚的绝对量会减少,当然不结婚谁去买房子。
  现在能买房的是一批结婚人群的父母或者兄长,这一批人完全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好处,已经有了住房,并且已经改善住房,基本上已经改善了。目前像我这样的人都在买房,我不能老买房,买了之后就不买了。所以对于住房有需求的人,很可能稳定升值下降。供应是因为施工急速增长,很可能在那个时候会上升,所以因素有机构预测会有这样的问题。
  房地产市场的房价在上涨,但租价变化不大,租价也是衡量房地产市场是否有泡沫,是否正常运行的很重要参考指标,如果买房有投资,甚至可以投机的话,租房是没有这个功能的。大家肯定知道不会去租房玩,除非有外遇,当然很少,或者有特殊需要。租房就是住,因此有多少人愿意付多少钱是你实际能力的需求衡量,买房是另外一回事,买了是想了再卖,所以买房市场中究竟有多少可以以租房市场来衡量,租赁价格就是一个可靠的指标,而租赁价格变化不大。特别是在涨幅在前几位的城市,价格涨的很快,租价涨的不快,甚至有下降趋势。其他条件不变,我们可以确认这个领域已经出现了泡沫,如果租价和房价的变化是一个剪刀差,并且剪刀差越来越大的话,我们可以断定这个地方出现了泡沫。
  4、物价的CPI继续低迷。
  当然10月份是1.9,依然很低,2%的物价上涨是非常好的物价上涨。而从老百姓角度考虑最好物价下跌,但经济是一个循环,如果物价下跌企业就没有动力,企业没有动力我还没有生产,我就需要亏损了。买进来的东西,过几天进入成本了,国际天市场价格下跌了,因此成本上就多付出来一块。所以企业没有动力,他就不愿意新投资、不愿意增加就业,于是大家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GDP就不能得到支撑。所以说经济是循环的,必须两面看。
  因此衡量来回从理论上大家一致认为有一点儿物价上涨,从2%-5%,不要恶化,持续在这个水平上是最好的物价水平,目前我们才都不到2%,因此物价肯定不会是问题。了解的人都知道,从1998年开始根据国内外情况开始,从那个时候开始在不断的时间内通货膨胀不成问题。在年最厉害的时候也不到4%,并且很快就下来了,有一些人认为是调控的结果,我们不认为是这样,调控不是这么大的能力,就是市场供应太多,卖不出去。有一些领域例如石油的上涨,那是外国人所影响的,石油价格不已经下来了吗?矿砂之类的我们一下子产生了很大的需求时,外国人来抬价。最终的市场如果我是需求者,我说了算。一开始我不明白所以我们上当、交一些学费,时间长了就不买了,因此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大家要有一个全球配置资源的眼光,千万不要简单地找土地地算帐,要想到在全球化的情况下他不卖我比我还难受,所以要有全球眼光。当然说全球化、全球配置那就是安全问题,如果安全不是问题还差什么。毛泽东时代说要备战备荒,卓越于打战。邓小平说和平与发展是主旋律,因此我们才抛弃了打战的思想;浙江为什么能够发展,建国以来为了防止打战,人家不做投资,怕一下子进来我们要放进来,浙江准备放弃。宝钢选址就是当年日本登入上海的地方,所以一个大的形势判断,以及基于判断的全球战略谋划是第一重要的。目前我们觉得应当这样判断,和平全球发展还是主旋律。打大战不可能、冷战也不可能,因此对于资源的约束问题不要估计更高,没有问题。
  物价的PPI也是相对高位的回落。他是一个链条,PPI最终消费,作为最终消费的回落我们PPI也在回落,在这里边已经讲到。涨价超过平均指数的是石油、煤炭、炼焦、冶金。这三类统计在9月份,昨天忘把国际上的研究对油价的研究,悲观地说要落到20%,现在是60%,落的很快,越落越供应。前两年越涨是扩大供应,越说扩大供应扩大生产能力就越涨。在跌的时候,欧盟就说减产、减产,而减产肯定越是下跌。我不认为这个事炒到上一百,供应大于需求是基本态势,成本就是5-8美元一桶,他能够卖到5-80,或者卖到20,这是根本的变成了一个政治产权的问题。
  油价的变化,PPI的上升一个是归于煤价、一个是煤炭和炼焦,统计显示,油价、煤炭价格是同步变化的,所以过去涨就跟着涨,油跌了就跟着跌,他基本是处于同步增减的步调。最近几年研究这一问题,发现数字太不可靠,于是得找一些像研究房价一样的租价体系标准,如果租价可靠的话我们就能够衡量出什么问题。我们必须得找一个不会上当受骗的指标来渐渐看这些指标怎么样,这些指标是现成并且有痛击。因此我们找到了发电,那些产量是可以做假,并且加上有库存可以调整,假的就多了。电假不了,有需求就发电,没有需求马上发不了电,不可能储存,因此发电量的变化是准确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没有可能说经济增长电不增长,不可能说经济下滑电还在增长。从2004年开始,图最直观地表现出电的增长不快、非常平稳,平稳中略呈下降。当技术指标不变化的时候,发电量就是一个衡量经济是否增长,到底增长多少的准确指标,图片的显示是基本没有变化,很平稳、平稳中略有下降。货运,生产就要运,货运量也是和电有相同性质的指标,有生产就得运,如果物流条件不变,生产多少就该运多少,生产多就是运的多。因此货运量的变化确实在2004年有一个上升的确实,但从那之后还是相对平稳地、平稳中略有上升。货运周转量,货运量是吨,货运周转量是吨/公里,货运周转量并不是特别乐观,都是下降的趋势,并且很明显,也是2004年高峰之后进行下降,下降比较多。货运周转量过去山西、内蒙运煤都增加了,而现在不需要运了,因此货运周转量当然得下降,不用运是因为得到缓解。越短缺越需要运,很多倒手来回倒到有可能是倒到原场地。如果经济趋向平稳,没有特别大的波动,货运周转量肯定是有下降的趋势。
  从三个渐渐的指标,宏观经济分析之外的三个指标来看,现在经济处在比较正常的状况。
  4、总体情况。
  流动性过剩,这是一个非常学术的概念,在我们来看不应该应用于政策语言,从学术到政策语言应该有所改变,但我们的政策人士一下子就把学术语言来讲,实际上讲不清楚。什么是流动性?他是一个能力,指的是一个主体、一个银行、一个企业,银行具有流动性是当他遇到一个紧急支付需求时,才能以最低成本进行支付,这才是流动性。当大家能够转过来的时候是一致的,钱多。在以银行为主的体系下,所谓流动性过剩的大致不差的衡量指标就是存款多,而且存款多于贷款。
  同时我们还得说,存差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关于这一问题,首先要指出流动性增加并不意味着对经济建设的支持减少了。很多人说流动性增加,存差增加银行干什么了?流动的钱闲在那儿,现在有两个糊涂概念,一个是银行有存款闲在那儿,外汇也有闲在那儿?我可以负责任告诉大家,没有一分钱闲着的。
  首先说存款,利用存款来衡量流动性确实在增加,所谓存差无非是吸收了存款没法放贷款。银行不发放贷款买债券行吗?肯定可以,现在我们支持并且引导银行不发贷款买债券,买了企业债券就等于支持了企业。现在有很多大企业允许发短期融资券,允许发企业债券,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还企业贷款。发债券的成本低,要像宝钢、中石化、中石油发的债券很简单也就3.0多,银行贷款是5.0多。现在好企业银行跟在后边跑,让好企业贷款。银行请您贷款,你只是给面子才贷他的款。通过别的方式筹资便宜,这种替代关系如果减少了贷款;存款用来买债,等于银行发了贷款一样,这是成本收益不一样。买公司债,如果买国债就等于把钱交给政府用,政府投资了,支持三农、西部开发、新农村建设的钱投出去了,我的帐上减少了贷款,增加了持有国债,这很正常。减少贷款增加了对企业债券的购买也很正常;减少贷款增加了国家开发银行发债的持有,国家开发银行干什么?在座搞经济都和国家开发银行打过交道。债谁买了?工农中介买去了,还有一个很大的石油外汇,我没有贷款但我买了外汇,外汇从哪儿来?外汇出口了。所以我不发放贷款,而买外汇就是支持了出口企业。出口企业是我们的企业,并且是我们国家经济当中非常大的一支队伍。购买外汇就是支持他们,更何况我持有外汇的收益很高。这里还得说,有很多人说,可能马上要到11000亿的外汇了闲在那儿,首先说他的来源已经支持了经济一次,没有他买外汇出口企业怎么办?第二,他持有了外汇,并不都放在美国的国库低收益的用途上,相当一部分是放在收益很高的金融投资上。像这些事情不好说,所以我们只能替那些流言散布。我们的外汇储备很高,我们提了很多的建议,外汇这样用、那样用,你说的都做到了,你没说的也做到了。
  购买外汇大家不要有错误观点,买了外汇就已经支持了经济的发展;持有外汇是投资在收益很高、风险相对低的资产中,每年会给我带来利息收入。吸收存款、支付利息,拿过去购买外汇获得利息,获得比支付高,这怎么不对?无非是你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没遇到不熟悉这个情况大家就不要瞎讲。更何况,银行有了改变,负债吸收存款,资产本来都是贷款,现在逐渐减少贷款,增加外汇,增加债券等等。对于银行来说有一定好处,他的资产提高了流动性。如果想变现马上可以变现,如果贷款赖债怎么办?如果买他的债,如果给A企业贷款,现在买的是他的债,如果他赖债了,要是贷款根本是颗粒无收,如果买他的债券在市场中卖掉了,多少能收回一些。这是流动性的概念,在需要支付的时候,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来兑现,并且进行支付。能力越高、流动性就越强,提高了流动性,大家不要以为流动性是坏事,而实际上是好事。流动性增加,窄含义来讲没有发放贷款,这个意义上的增加不是坏事,相反从我们金融业来看是好事,整个体系提高了流动性,提高了流动性就防范了风险。对于实体来说,只要是一个好的企业,你缺钱吗?不缺钱你还管银行怎么用钱,因此没有必要。
  流动性的增加确实有负作用,刚才我们讲的是正面,刚才说负作用是不是太多,我们需要证明,需要以证视听,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要把事实、道理、原因跟大家说清楚。总体来说他不是一个大的问题,但也有问题,于是对他的流动性过剩的情况需要进行控制,不能让他发展太快。于是,不能笼统地说,银行存款多主要是因为收入多,收入多了储蓄就多,储蓄多了造成存款多才有刚才所说的问题。于是想要解决就要分析谁在储蓄?政府在储蓄。今年来储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1)、政府上升,经济增长、税收增加;经济增长税收本来就增加,并且税收征管能力提高,严格执行各种征管条例。大家知道中国的税收税制机构是以流转税为主的,对交易课税为主的,而不是说收入。既然是交易为主,大家就来回折腾、折腾一次缴一次税,因此流转税是对交易额而言的,所以扩大的很快。
  (2)、企业部门持续上升,最近国内外已经注意到,中国储蓄率上升很快。10月份第一次出现居民储蓄下降、企业储蓄一直在上升。在统计中显示,财政存款和机关存款增长速度是17.11%,财政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增速分别高达到39.45%和27.79%。现在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有钱了,一个课题过去一两万觉得不错,现在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主要是因为外面人有钱,我们就表现为机关团体存款增加。企业存款也上升了,有人说企业的效率提高了,效率是有的,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企业的成本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几块成本投入的成本是价格变动还是成本的变动?价格变动应该不大,劳动力成本应该说长期很低的工资,为什么这几闹民工“荒”,不是说缺人,而是这样的水平绝对不能让人忍受。多少年不变的低工资,利息成本、资金成本,中国利率折腾来折腾去就是2.0多,再高一些也就是5.0多,而总体的利率水平是在下降的。中央讨论来回今年加了0.27,才是0.27,你赚多少钱?所以说成本下降我们认为是造成企业利润上升的很重要原因。当然说央企,李融荣天天很高兴,说实话央企靠垄断,这根本就不是经济因素,大量的钱在那儿放着,什么都干。目前我们建行要卖,央企还想买,买了之后想贷款,可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便利,相对来说不想卖给外国人。刚才所讲的并购,我们中国的银行业应该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他的进入远远不能达到控制我们的程度,对他们来讲不是并购,只是战略投资,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引进战略投资。
  2000年以后国民储蓄率上升主要是政府储蓄上升,今年大家看到政府工作报告,肯定是以成绩来讲,今年新增肯定是7000亿,政府收入是几千亿、几千亿的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成绩。但平衡投资的时候,发现储蓄在你那儿,并且我们的帐预算很不清楚,今年是7000多亿,那边有一个1000多亿的数字,你就做大给我们看了,想让他赤字为零都可以,但得保持这样一个口径。一年5000亿、7000亿,国民1万亿的收入一下子5000亿什么意思?储蓄都在政府。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花了很大的笔墨在财政上,三农、弱势群体、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医药欠帐问题,银行上市对于过去的欠帐已经不能保持了,因为上市了,现在有钱了就还。用政府还是外汇重新注入外汇,第一批是450亿加美金,这就是用政府的钱,其实是解决过去遗留问题。银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债,所以在经济上和法律上都是没有问题的。实际上任何的操守都是政府的手段,都是从左口袋往右口袋掏。
  目前财政是越来越鼓,确实需要解决问题,财政也解决了一些问题,对于农村的很多费用已经不要了,今年支农可能是1000亿,要把过去已经破烂不堪的农田水利设施重整一次。你有储蓄用掉就没有储蓄了,过去因为大家紧日子过惯了,这几年比较扩。
  政府储蓄上升有两点,一个是引发了政府储蓄上升,现在就是政府有钱,投资是谁投?就是政府投。前一些天我跟朝阳区区长说话,他说我们的基础设施你知道吧?我说都知道。财政收入一个区占全国1.26,可支配收入是100亿,你根本没处花,你根本就用不着花钱。在朝阳区想高什么,有企业掏钱,根本不用企业掏钱,所以我说你的钱千万不要浪费,支柱我们给你做研究。
  三个部门的储蓄情况可以从图片上看出来,储蓄率高,要控制储蓄率、要变动利率这是错误的。因为变动利率来影响储蓄那只是影响居民,部分地影响到企业,居民的储蓄率在下降。这是用国民收入流量表来算,不算的话出不来了。储蓄高在政府,不是压投资吗?因此就要控制贷款,而他不贷款,自己有钱不需要。通过控制贷款来控制投资,这又没有着落了,控制贷款控制储蓄,这也没有着落;投资是政府投资,而政府不贷款,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来,不受投资控制。所以说最近发生的问题,应当有了解决的落手之处。
  政策含义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强调的,如果政策目标降低储蓄率政策的基本着力点应该在于改善分配结构,简单说就是减税增资,我们呼吁是减税,当然很快所得税会到25%,统一内外资之后所得税会下降。流转税、增值税也应当下降,其中用了一个数字,我国的增值税率是17%,外汇国外比重是23%,因为我们是生产性的增值税,如果是消费型我们高达到23%,所以明显地是大大高于其他国家。我们呼吁要把钱留给老百姓。减税的同时要增加居民的收入,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工资,但确实很难,大家盼望已久的公务员涨工资,国务院总理也就7000块钱一个月,说给企业家是一种笑话。他所承担的责任7000万块钱都应当,但名义上还是7000,所以收入分配很不平衡。我的工资表是4000块钱,当然我的实际收入肯定不止。广大的工薪劳动者确实很低,所以我们要提出最低工资水平、最低生活保障线。另外政府应当加快社会支出,并且我们领导在会议上讲话,应当充分利用当前国民经济的难度、着力保障历史遗留的难度问题,大概是一两万亿的亏空。当前出现与地方政府为主的个性化投资要交给市场。
  金融第三个问题就是经常项目盈余,这个情况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多说了。但我们还要破除一些错误的观点,外汇储备增长是必然趋势,但他并不必然构成负面影响。外汇储备的增加,实际上是经济活动活跃而导致的,如果说银行在中间操作、银行在过程中已经支持了经济增长。持有他又获得对外投资利息收入,你不应当从这个角度来说外汇储备增长有什么坏处。他的问题是什么?外汇储备也是和国内货币基金联系在一起。进来1块钱美元7.7块钱出去了,一天进8亿美元,因此就得买这么多相应的人民币出去,于是造成国内钱多,钱多会作怪,因此乱七八糟的事也就出现了。因此他的问题由于外汇储备和国内货币供应有了一个直接的联通渠道,所以他的最主要影响是对货币政策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觉得正确提出任务,就是改革外汇储备体制。因此我们提出三个要点:
  (1)、切断外汇储备的供应和变动关系;当然其中有一系列很复杂的制度安排和技术安排。
  (2)、更加积极地探讨外汇储备的多样化使用;
  (3)、多种渠道;其中有三个渠道:放松对居民购买外汇的渠道,大家不用任何原因可以购买2万美金的外汇;鼓励并允许国内各个企业购买外汇,从此直接投资债券、股票。目前中国的主要问题,开放的问题主要是走出去问题,外汇储蓄管理的目标跟整个战略目标一样,中国应当从商品输出转变为生产输出和资本输出。刚才我听他说生产输出,要绕过原场地的限制。大家知道中国出口顺差只是欧盟对美国的顺差,其他地区都是顺差,我对韩国是大量的逆差、逆差都在钢材上。如果这个事情判断是这样,大家会持续下去,我为什么不能用我的外汇买那个钢铁厂的股票。有一些人说外汇用掉的,用掉不行,买什么?刚才裴所长研究外贸很清楚,要能买东西,早就不是顺差了,不就是因为买不了。温总理说不能老是让我吃飞机、吃黄豆,老是卖飞机、卖黄豆给我。多渠道我们造成浪费的使用,所以外汇储备的管理实际上是转变他不同的投资领域而不是简单地说用掉,用是用不了的。中国储备石油、储备矿砂,按照当时最高的价格充其量花到500万美金,现在是1万亿美金。他们的生产可以完全供我用,并且不是我生产的,出口的顺差我对他来讲是逆差,但是我控制的企业,我们这盘旗就做活了,现在做的死。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制造,制造就是三个环节。东南亚的东西比咱们还多,因此只能卖给美国、欧盟,卖到欧洲相对意大利来说,你们所生产的鞋给我们所有人穿12年。而你还得卖给他,并且说是出口倾销。制造时当时很高兴,我们原里的人认证,很骄傲地说中国骄傲,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下面是原料、燃料的限制、受到资源的限制、环境的限制,上面受到了市场的限制,夹杂在中间。市场就地购买那些东西,中国今年以来一系列重大的战略举措,像中非论坛都是决大的战略意义。美国近一年的举动还是受一点儿刺激,所以过两天美国有一个6部长组成的团,到中国战略合作论坛。他觉得您已经这样了,先引进中国制造,在制造的基础上开展资本输出等等,这是一个正道,所谓买的东西那就是邪道。我有钱去并购别人,1万美金大家想想这是很大一笔钱,美国外汇储备是400亿,日本是8700,但外汇资产是5万亿。
  由于流动性过剩,所以市场的利率下降了,说到利率是什么利率?官方管制的利率,存款贷款、官方控制的利率,但有一部分是市场的利率确实下降的。最准确的衡量指标就是黑市的利率,黑市的利率也就是一分五,有一些老板说的是0.8,那官方利率也就是6.0多,市场利率在下降。
  货币政策。
  (1)、货币供应量增长发展;
  (2)、考研的就是流动性过剩局面持续发展,央行调控乏力。无论从理论上来,还是从近年来的实际效果来看,央行货币政策只能缓解,而不能彻底根治遗留的历史问题。货币政策在相当程度已经处于疲于应付的局面。外面的原因是外汇储备多,外汇储备多是因为顺差,回过头来看还是因为储备多,在国内转化不了消费,于是只好出口,出口回来变成国内货币供应,这两个因素都不是货币政策所能控制的。因此我们经常需要说,并且希望大家记住、体谅货币政策是有用的,但是货币政策并不是万能的。研究货币政策的人需要清楚知道货币政策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当前的问题由于储蓄高、顺差大而造成的问题不是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因此大家不要责怪他,他是需要财政政策,需要发改委、需要商务部大家共同采取的措施。货币政策是很难支撑这样一个复杂的局面。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被迫成为“微调”工具,法律准备金率是很强的调控机率,他的调控并不是一个很强的政策目标。吴晓灵副行长明确指出:“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要吸收的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并不必然意味着央行认为经济需要继续紧缩。”我们觉得造成流动性的因素并非货币政策可以控制,为控制流动性过多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流动性持续增长的局面。
  (4)、利率变动割据体现了央行的差别政策。在调整的过程体现了央行对于普通居民的按揭贷款市场,先从紧到开始有一些放松,这次给了一个0.85的幅度,一般贷款是0.9,现在是0.85。从另外个领域来说央行发央票。
  小结:
  (1)、经济增长将在高位上有所回落。这就不用说了,北京大学是9.25,外边是9.9,总之还在一个相当好的水平上。
  (2)、物价水平仍将下行趋势。觉得石油价格等,国家连续三次对利率没有表态,格林斯潘连续十几次加到4.0多,现在已经停止在这儿。我们现在组织去美国访问,但他们提出要求说不能问利率,否则太敏感。看来利率往上走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往下走。其他地方的经济体利率都不高,因此中国利率上升的压力也进一步减轻,再加上流动性所谓钱多,利率上升。我们觉得比起利率上升下降来说,下降的可能性大。货币政策是中性,非常强的紧缩和非常强的扩张不太可能,经常保持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是他的改革措施会比较多。
  (3)、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改革措施值得关注。继续紧缩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可能比2006年大,市场利率就可能继续下跌、债券价格指数则会相应地继续上升。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可能有所改变。其对经济和金融运行将产生全面、重大影响。目前具有8万亿资金很集中地掌握在能人手里,如果天天要动的话,将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明年要多注意改革,以及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政策本身,或者说不多,或者说采取的力度不会特别大。
  谢谢!
  主持人:
  感谢李所长的报告,他的报告信息量非常大。
  第三位报告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给我们介绍“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与环境保护。有请!
  齐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这几天很多专家在报告当中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对策都做了很多的分析,我这报告当中的分析内容可能在前面有一些专家涉及到,因此我尽可能简短一些。针对环境问题我尽可能多讲一些,刚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涉及到,经济速度增长非常快,中央希望经济增长速度降一些。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超过了客观的承载能力,负荷过重,因此需要适当调整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跟环境之间的增长是非常密切的。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这张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长的曲线图,大家可以看到1996年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发生了比较大的波动,专项为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这趋势即平稳又高速,同时物价在96年前经济增长跟物价的变动基本是一致的,经济增长速度提升,物价随后往上跑。96年之后的经济增长,经济一直在高位上,但物价,通货膨胀一直在低位上运行,这又是一个新的特点。
  当前情况的投资已经有很多同志讲过,06年1-10月份完成的投资情况,固定资产过快,按照隶属关系分,实际上中央项目增长的并不快,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实际增长11.1%、去年16.8%,地方项目增长更快,投资增长26.5%,占的比重将近90%。唱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情况,前几位专家都讲了,我们的速度会有所减缓。物价增长的变动结构这都是今年1-10月份的情况;工业增长的速度,现代经济增长总体上还是靠第二产业,也是靠国外工业增长的拉动;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速度比GDP增长慢一些,农业更慢了,农业部可能像工业增长这么快的产业。从部门来看,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上升。
  值得一提的,刚才李扬所长所讲以及吕政所长都涉及到这一问题,包括像张晓山所长也讲到这样的问题,前三季度农业现金速度增长2003年已经上来,2004年开始增长加速,加速的主要原因由于宏观经济高速增长,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工资性收入增长比较快。1-10月份工资性收入增长了948元,占同比增长的19.6%,农民从城市中的打工工资增长比较快。本地务工收入增长490,增长了19%,外公出346,增长了23.6%。房地产开发是比较敏感的问题,9月份又在上升,尽管今年的国八条、国六条不断出台控制房地产的政策,总体房地产开发的景气还是上升的。工业开发比较稳定但也有上升。一直讲内需不足,很多人讲外贸顺差够大是因为顺差过大,所以需要起动内需。实际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非常之快,1-10月份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了14.3%及远远超过GDP,也就是说居民储蓄存款实际上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消费增长过快。国民市场需求不足,其中的矛盾很复杂,关系不讲了。全国工业企业的效益普遍上升,李扬所长讲企业利益上升主要是成本低,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座的企业家感觉是不是成本低,事实上企业这两年的成本并没有降低。他所说的低,可能是因为物价有所上升,但我们的工资水平上涨比较慢,银行利息比较低。事实上这几年处级的原材料从能源到矿产品、价格上升的非常快,2003年之后原油价格上涨了100%、矿产品上涨了200%,增长的速度非常之快,企业成本增加的因素还是非常强烈的,但没有传导到最终产品上来。这里边有技术进步的因素、有管理水平提高的因素等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也不光是工资上涨的问题,因为工资并没有下降,总体上工资的水平是上升的,尽管农民工的工资上涨之后总体农民工工资上涨20%以上。接受低工资的农民工越来越少,因为农民的收入总体来讲,这几年对农村的补贴,农村很多打工仔出来之后感觉还不来在家,因此导致农民工工资上涨比较快。
  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3%,三产才增长1.5%,一产增长1.9%,GDP增长10.7%,总体还是靠工业拉动。进出口的情况就不讲了,我们的顺差越来越大,10月份当月贸易顺差达到了238亿美元,导致外汇储备大量增长,他的好处也有、坏处也有。刚才李扬所长也做了分析,我就不讲了。
  二、对于当前的热点问题,当前经济形势到底怎么样,中央和国务院这几您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是越来越大。不但采用了很多经济手段,而且也采用了相当多的行政手段,对于不听招唤的省领导大家也看到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通过各种办法撤职,但是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是降不下来。中国经济现代的高速增长有他的客观规律,我认为中国经济处于建国以来少有的最好时期,表现在如下几点可以证明这几点:
  1、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宏观经济调控有四大目标:保持经济增长,所有的人民生活变的富裕,生活质量改善、和谐社会,没有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切都是空的,和谐社会是昂贵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和谐社会没有政府经济财政的增长,没有公共产品的快速提高,没有穷人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能和谐吗?富人越来越多,哪怕占到20%、40%,60%是穷人那么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就不会和谐。和谐社会到底是什么?是目标吗?50年代我们就很和谐,大唐时期非常和谐。到今天社会主义这么多年,改革开放已经28年了,反而不和谐了吗?所以说和谐不是一个目标,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状态,和谐以后不和谐、不和谐再和谐。现在提出建设和谐社会针对的是什么问题?针对的是当前存在着不和谐的问题。不和谐靠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来实现,恐怕是不可能的。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是必须的,十六大提出立党为公、立正为民,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发展经济就得不到解决。
  2、物价持续稳定的低水平上,宏观调控第二大目标就是控制通货膨胀,现在的物价非常好,通货膨胀非常低,尽管基础的能源和原材料等等水、电垄断部门的价值上涨,最近大家的利润非常低,中央采取措施降低电力部门的工资,因为垄断,垄断后不断提高电价,提高后利润跑哪儿了?一个抄表工工资一年能够达到10万,这都是国家财产,提价老百姓付给他们超高收入是极不合理的。但总体竞争领域的物价,包括家用电器、汽车、价格一直下降,作为消费者是非常欢迎的,大家都希望工资不断上升,工资不断下降。
  3、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今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可能要增长到10不能以上,农村的收入恐怕也会增长到5%以上,尽管农民增长的很慢,但增长的速度还是非常可观的。发达国家年轻人收入增长5%,那么认为是了不起的事。
  4、差距扩大的趋势在放缓,趋势还是在扩大,大家看到城镇居民人均和支配收入,已经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3.2倍,改革开放初期只有2.5倍,我们的差距在不断扩大,所以说社会越来越不和谐,就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大。今年即使是农村收入增长5%,但跟城市相比还是很大。跟年相比,农村居民增长2%、城镇居民增长7%,扩大的速度是在减小,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5、产业结构升级进入轨道。开始整合,大量的非规模经济的小企业、能耗高、污染严重、成本比较高的企业逐步被淘汰出去,大量的经济效益好、基础经济水平先进、污染排放少的产业结构增加,这是产业升级的表现。
  6、自主创新加快。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自主创新型国家,科技投入开始增加,各种各样的开发技术不断加强利用。
  7、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追求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全民各级政府的共同目标,受到了重视。
  8、就业压力有所下降;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这几年每年新增人数超过1000万,但现在新增劳动力大概是700万我,新增劳动力平均都能涨上工资,过去下岗的原有不能充分就业的劳动力也找到了工作,工作压力下降,尽管还有1亿多农民没有找到工作,城镇有将近2000万人的下岗,有很多人是自愿失业,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自己找不到,而是工作不愿意干。工作岗位很多,大学生都希望体面的,工作量小、工资多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机会少,有的人不愿意干,宁可等待。总体就业压力是下降的。
  9、国际收支盈余扩大。第三大目标就是实现充分就业,虽然没有实现但已经慢慢改变。
  10、环境污染趋势得到初步控制,污染趋势初步得到控制,局部地区有一些好转。
  从综合这十个指标来看,当前经济处在最好的时期,没有比这在好的时期,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前是否过热,中央一直在调控,温家宝总理一直用一个词,叫做现在经济增长偏快,并没有用过热两个字。偏快也就是说有过热的苗头和趋势,但总体上并不过热。如果说过热首先必须有物价的高的通货膨胀,而我们并没有高的通货膨胀。发改委认为很热,昨天马凯讲话说不得了,2000年在建项目的总投资是16万亿,今年目前在建项目的总投资是32万亿,把我们已开工的项目需要32万亿的投资。当然好的项目需要建设几年,认为是过热的,投资增长过快。还有一些专家所现在工业都疯了他们认为过热的理由是固定资产投资加速比重太大、增长太快,产能严重过剩,刚才这些企业都过剩20%多了。信贷投放增长过快,出口顺差过大,价格有上升的趋势,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北京市房地产价格10月份仍然上涨了10%以上,为什么控制不住?说价格上涨不好,房地产过热有泡沫。认为不过热的理由,投资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仍属正常,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到底应该是多少为好,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中国的国情和发达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把发达国家西方经济学的成熟经济规律拿到中国来就失灵。为什么?物价上涨经济一定会上涨,这是铁的规律,而在中国就失灵了,经济上涨物价并不上涨。他说的是中国的积累率太高,国民收入60%用于投资,40%用于消费,这太不正常。目前我们的商品市场极为繁荣,不会因为买不到东西价格太高而影响消费。老百姓有这么多钱,就是不消费,消费已经满足了。为了促进消费一天吃两个馒头,吃饱、喝够了,年轻女孩子时髦的狠,连肚脐都穿上了,还怎么穿。交通已经堵塞了,城市的房子已经卖完了,还怎么消费。银行是企业,他要付利息,收入存款付利息自己运转还有大量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盈利,怎么付利息,金融危机还得倒闭呢,这么多钱不让他投资还让消费,他不消费怎么办?
  宽且李扬所长所讲,大量的投资储蓄是谁干的?是政府干的,政府这几年的GDP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20%,政府的收入越来越快,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干什么用?搞公共工程,搞各种各样的大项目。政府投资的效率是最低的,私营企业投入1万块钱,最后形成8000块钱的固定资产。统计数字与实际投资的效果和用途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产能过剩是伪问题,把产能过剩造成一个图,100年中正常的情况下25%的生产能力是过剩的,因此才有竞争,不断竞争才能市场繁荣。如果说生产能力要平衡,什么是平衡,市场需求1万吨钢,我的生产能力就是1万吨,那么谁创新?没有创新钢铁永远是100立方米的高楼,高污染、高成本、高消耗,只有过剩了,技术落后就想办法要竞争,要提高利润,想办法降低成本比别人拥有更好的生产产品。目前钢铁生产能力过剩也不过23%左右,根本没有超过正常的部分。如果都是经济在投资,政府为什么要管,钢铁过剩了不在投了,在投就不赚钱了,那些小东西都是50万吨,我要建立1000万吨,高技术、高污染、低竞争,而政府是不让进入,要保护落后、实现成本,这是没有道理的。宏观调控部门,国家利益往往转化为部门政策、部门政策往往转化为部门利益、部门利益跟个人利益有关,政府部门管的事越多,新增的能力就越强,如果部门不审批项目,我们就不行了。一个美国司级政府到中国大使馆来是一个副大使,如果美国企业到这儿帮助你不帮,他可以骂你,回去报纸上一登就炒鱿鱼,我们那些人是公仆,谁敢骂,所以说是不一样的。
  信贷投资增长过快,是否存在刚才李扬同志讲过了。国际市场对我们的需求能力就是大,为什么?你的产品技术水平也很高了,改革开放20多年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劳动力经过了大量的培训是有技能的,只能是把生产质量越来越好,过去的中国产品只能摆地摊,现在在美国各大的超市,质量不错、价格也不错,无论在哪个小角上都写着一个小标在哪儿生产,说明产品价格低、质量好。只要有钱赚,哪个企业不愿意,为什么成本过低,是因为劳动力成本过低。广东经济大概和上海、山东三个地方的出口占全国的58%,他们的应该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翻了六番,但是打工仔的工资过去400,现在也不过是800。经济高速增长,工资增长很低,即使从800涨到不就是200美元,在美国刷一天盘子8美元。如此低的竞争形势怎么能够比。投资环境差,在欧洲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是废弃物,填埋了就产生460块钱的费用。我国的废弃物到处都是,但没有产生费用,因此不能竞争。很多同志出国感觉他们的天确实蓝,人家的云确实白。我们现在是灰灰的天空,不是蓝蓝的天空,这就是我们的成本不到位,并不是增长快的问题,而价格上升结构性调整是合理的。能源基础原材料就是少,地球上就这么多,900万土地就这么多的资源,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大幅度提升而不让涨价,这是市场的基本需求,房地产价格涨的快为什么不让?每年1500万的农民进城,进城大部分都是有钱的,有钱了要到城里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城市的土地非常少,这么多人想买房,供给有限为什么不让涨价,为什么要控制价格。很可笑的问题就是山西煤老板拿着几千万到北京来买房,把整个楼给买了,开发商说那打个9哲全买了,他说不用,全款买。穷人买不起房的时候,政府组织开发商不能卖6000只能卖3000。所以说经济并没有过热,现在中央和地方对经济发展的速度,过热不过热感觉完全不一样。地方都说了,最近去了好几个省,中央所有的调控政策都是对的,经济不能过热,过热会出问题,但是中央的政策不应该一刀切,有的地方就需要高速增长,特殊的情况,我就是特殊的。我们这儿应该高速增长,比如西部地区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建设水平落后,水喝不上,天线水平差,我们跟东部地区相差太大,因此西部地区不应该在宏观调控之内,不能控制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说,投资效率高、与国际化接轨,技术创新就得靠我们东部,我们有实力,生态环境得改善,各种城市基础设施需要做,需要吸收西部地区的就业,我们这里投资可以赚2块钱,在西部才能赚5毛钱,所以我们这个地区不能调控,31个省自治区认为都不应该调控,自己都是特殊的,而中央认为31个地区都应该调控。而最终发现听话的是云南、西藏、山东,他不是不想快,是快不上去。内蒙这两年基础资源上涨,内蒙矿产品丰富、各种高能耗产品上了一大批企业,都是航空母舰级的,他的增长超过20%。今年的投资增长都是40%、50%,出现了矛盾,矛盾有很多方面。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央严厉调,为什么越调越高,原来也就10.2%,今年这么严控的调控方案调到了10.7%,说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有内在的动力和压力,首先动力是什么?是外贸的拉动。1600亿美元合人民币也就10多亿,大概是有11万多亿人民币。他占GDP的比重,20万亿也就1500,使国民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城市化推动,高度城市化过程当中,大量的基础设施、住宅各方面的需求拉动了增长。大众化的时代来临,95年的时候,按一个固定电话这么难,当时是叫正处级干部,我的工作联系需要家里按一步电话,当时规定是局极干部才能按电话,处级是没有资格的,当时我就通过走关系花了5000块钱,过3个月才能通上话。全国厂的空调79年只有200台,中央委员199名,中央委员一个人一台,其他人都没有消费指标,当时的经济增长就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消费拉动,有消费也消费不了。现在想装备公用电话,不用安装费;我的第一台彩电是87年有人送票买的,当时花了1800块钱,现在还用票买吗?买一个彩电又一大礼包,29寸的彩电才1600多,现在是商家求着买、政府鼓励买。是大众消费时代,大众消费时代是经济成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
  压力来自于什么?要缩小城乡差距,能把城市的收入降低,把农村提高可以吗?在座都不答应,可能主要都是来自于城市的,我们大多数都是二代农民,把我们的城市降低,把我们的农村提高,我们也不干,我们不可能降低城市提高农村。缩小地区差距,新一届政府上来之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二次创业,缩小差距怎么办?上海必须每年增长不可超过3%,浙江只能2%,西藏、内蒙要15%可能吗?我们希望加快东部的增长,希望加快中部的增长,但我们无法抑制东部地区的增长,也没有道理抑制。所以结果是缩小地区差距,中国经济增长太快,要想增长就不能放慢。经济增长人口结构与解决就业的需要,最后一个是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需要,政府对穷人进行社会保障、把环境治理好、道路修好,这都是和谐社会所必须的,政府没有钱怎么做?政府靠收税。李扬所讲政府富的很,不知道现在钱怎么花。给1000万,广西还捱处分,过去是贪污受贿犯错误,现在是不花钱犯错误。现在的企业投资也要控制,企业自己赚了钱为什么要控制,他想赚这么多的钱不好吗?所以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内在的动态压力,政府想控制可以,政府一心一意要把经济压下来,只要开车就缴税,一分钟缴100块钱,请问哪个领导人敢这么说,是为了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这么做,显然不行。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需要提高生活水平、需要改善生活质量,你就不能这么做。
  2、房地产价格是否应该控制、到底是否合理。我认为政府控制房价没有必要,而且越控越高。虽然上其短期内把陈良雨给办了,五年内看房地产价格会不会还下来,会不会还往下走,我认为不可能,除非中国不搞市场经济,中国房价上升是非常正常的。美国成熟的经济增长,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房地产价格照样上升。正在工业化的时代中房地产不上涨就不可能。因此政府要控制不控制中低收入者买不上房,为什么要人人有住房,经济实力达到了吗?没工作的乞丐都让他买房子,把房子降在3000块钱都买不起,把均价降到5000,工薪阶层买的起吗?况且还降不到5000,控制房价解决中低收入人群可能吗?不可能。政府从一线市场退下来,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要管。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应该政府解决,土地国有开辟一大部分地,选择好的开发商建经济适用房,建西康社会房子。这个房中低收入者做成本价就是卖给他政府不贴钱就行了,但政府只允许住不让卖。对于有钱的人想住花园别墅,带游泳池的10万一平米让他去买好了,政府为什么要控制,没有必要。想控制也可以,人均超过5平方米,的一平米加上税钱,把钱加回来给贫困学生救助,但为什么要控制房价,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城市居民的问题需要政府解决。
  三、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分析与“十一五”经济增长预测。
  根据我们对“十一五”的预测,我们认为“十一五”中国经济会保持高速增长,刚才所说的动力、压力还都在,“十一五”会高速增长,这是过去估计的结果。“十一五”五年平均是8.5%-9%;第二大趋势,重化工产业仍然是今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三大趋势是经济增长面临巨大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新的发展领域。
  东部地区12个省市加上自己的规划是12.84%,西部地区计划的水平是11.17%,全国总的算下来是91.96%,国家石油规划是7.5%,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到前三季度11.7%,之前也不会低于10.5%,显然10.5%是政府的一个导向。我们对“十一五”的预测提供三种方案,按照中方案对经济预测比“十一五”规划高两个百分点。能源预测能源要达到29亿煤,石油达到10.4亿吨,跟产量产生了严重的差距。
  四、对于污染物的预测结果和能源的预测结果提出四个预警:
  1、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6%,比规划高出2个百分点。
  2、能源消费将继续大幅度增长,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难以实现。今年是第一年,单位GDP能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略有上升。
  3、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实现主要污染为总量减少10%的目标难度极大,需要1300亿的投资才能实现。1300亿的环保产业投资是未来我们市场发展的方向,企业家有眼光将是我们未来巨大的商机所在。
  4、城市可持续发展“年度进步指数”在下降。
  五、关于发展商机的探讨。
  重化工产业等规划化重组是大势所趋,市场准入的环境技术保准讲会日益严格,分散的小型企业将会面临困难。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将会得到鼓励和支持。生态设计、环境保护设备、环保产品和环境服务业面临日益巨大的潜在商机。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将会具有无限商机。废旧产品和废气物的循环利用商机巨大。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将会得到青睐。房地产产业的规制将会日益严格,但前景无量。韩国在市中心的房子,平均商品房建筑条件还可以的是5000美元一平米,如果北京人均达到这样的收入,房价这么低可能吗?不可能。
  谢谢!
  主持人:
  感谢齐所长在这么短的时间把报告给大家做完。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群体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