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运营的做好内容运营

发送私信成功
为了尽快解决大伙儿的问题,请务必要找相对应的客服哦~
【万字干货】如何从零开始成为内容运营
09:17 && 浏览量(781) &&
陈儿注:今天“通过”DEV用户@yiyifuhao和前百度贴吧内容、品牌运营师,小红书早期运营推广@陈维贤(DEVid:)“结识”,该大咖推荐了自己的长文干货也就是本文,内容非常赞,小编忍不住进行了分享,以供大家学习参考。陈维贤,微信公众号:产品菜鸟汇。另一篇文章:
一次偶然的上海(Smalltalk)运营交流会上,聊到了自己一年多来在小红书、百度贴吧关于内容运营的经历。发现大家对我,哦不,对内容的运营还蛮感兴趣。
所以这次我把那天谈到的做了一些补充并整理出这篇万字长文,将之前工作中有价值的,或者看到过的正确内容运营方式分享出来。
这是一篇由互联网装X词汇大全打头的文章,只仅仅交流“牛轰标题的14种方法、1个内容编辑的基本底线、社区早期内容预运营的4步骤、8招hold住内容方向的产品运营、3个内容运营的进化方向”
(小恐龙是朝哪个方向转?)
互联网一个超出教科书立足于实践的特立独行行业,在很多时候尝试寻找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时,会不出意外的以失败告终,当然今天聊的“如何做好早期社区内容运营”就像这只小恐龙旋转的方向一样仅供参考。
大概分析下它特立独行原因:
1、互联网太新,整个行业发展二十年左右时间,从PC门户到搜索再到移动互联网,即使是行业巨头BAT中岁数最大的腾讯也只不过成立17周年。
2、模式太多,随着互联网对生活的渗透与技术的迭代,早先我们日常开玩笑的谈资如今都被整出了估计上亿的商业模式,比如上门涮马桶家政O2O服务。
3、市场竞争,“火药味”弥漫整个市场,机会只给快速奔跑的选手,再加上这是一个瞎比比不会被嘲笑的地方,故而在各种各样的营销案例支撑下也产生了稀奇古怪的叫法与玩法,京东618,天猫双十一、乐视919、微信支付日等,刮起了一阵阵的造节风。
在这个炮火连天且不装会死的年代,自己有幸是混迹在互联网的运营,同样妄想着能够找到互联网的“某个标准答案”来装个X。从这些帮助我们满嘴跑火车的词汇开始,或许能够找到互联网或者运营一些煽情点火的共性。
共享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入口、本地化、新生态、平台、开放平台、生态、生态体系、粉丝经济、社群、参与感、IP营销、垂直、用户体验、用户需求、闭环、3.0、策略、场景、寒冬
革新、打造、解读、连接、聚焦、颠覆、整合、提升、规划、搭建、打通、梳理、提纯、拓展、挖掘、快速迭代、组织、呈现、用户粘性
B2B、B2C、C2C、C2F、B2G、P2C、B2S、O2O
SEM、SEO、EDM、Adword、Banner、Button、PR推广、DSP、POP
CPS、CPA、CPM、CPC、CPR、CPP
UV、PV、IP、PR值、Click、ROI、客单价、单月盈利
用上互联网词汇,势必要语出惊人是互联网的另一个特色,比如内容运营的这个端着的定义:内容运营是指通过创造、编辑、组织、呈现网站内容,从而提高互联网产品的内容价值,制造出对用户的黏着、活跃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运营。
我想围绕今天内容运营话题讲:内容运营具体指的是什么,它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工作,我的社区运营史,如何从零开始成为一线产品内容运营。
现在除了爸妈这一辈,大家每天都将大把时间花在了浏览网页与把玩app。本想碎片化利用时间,生活却不知不觉的在浏览互联网中被内容碎片化。
当我们打开一个电商网站,我们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列表,列表中的每个商品有图片、有名称、有价格,甚至还有折扣信息,当我们再点击一下商品,有各种各样商品的文案,有各种各样成功购买用户的评价、打分、晒单、讨论;
当我们打开新浪门户,我们看到了各种形式的新闻,比如文字、图片,它们为我们开拓了视野;
而当我们浏览企业的官网、政府的门户,则可以看到各种新闻、法规、政策,企业产品、政府职能的描述;
我们来到百度搜索,搜索了一个关键词,可以得到上百万个结果,每个结果除了标题,还有被搜索词的标红,有链接地址,有icon描述;
最后我们去贴吧,这儿有各种主题的吧,有生活、有文学、有游戏,有动漫,在吧里面还有数不清的装X卖萌的贴子……
不管电商、门户、企业、政府、搜索引擎、贴吧还是bbs,都是通过内容为用户提供服务。他们的区别只是,内容类型不一样,视角设计不一样,带给受众的感知不一样,可以参与和互动的方法不一样。因此,只要是互联网产品一定是有内容进行填充的,都需要内容的运营,只是不同的互联网产品,内容运营的侧重不同。
为直观的让大家感受到内容运营岗,我到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截取了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内容运营岗位JD,相信它们能够针对性的反映出各个产品方向内容运营工作。
棒呆-移动互联网在线教育方向,肿么它的内容运营看着有点像销售助理咧?
悟空找房-O2O大方向下的租房,告诉我这不就是市场助理吗?
55海淘-跨境电商方向,终于找到了个货真价实的电商内容运营了。
Mo9先玩后付-消费金融方向,这是在找新媒体编辑吧!
内容运营岗工作五花八门,其他产品就不继续一一列举。总体就是扫一眼招聘网站,感觉高大上的内容运营已被掰弯。
梳理内容运营从业者价值,说说我所理解的社区内容运营应该包含哪些工作:内容的采集与创作、内容的管理与呈现、内容的传导与扩散、内容的定位评估。
既然有这么多工作,做为零基础的从业者,或者是一家创业公司、企业孵化的内部项目,该如何做好内容运营?
作为毕业一年的伪“职场新人”,有幸在两款至少在现阶段来说还比较成功的社区做早期的内容工作。2年前作为年龄最小成员,加入了小红书早期创业核心团队,是社区运营与推广工人。公司在6个月后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取到10万用户,并成功拿到金沙江领投真格基金追投的几百万美元的 A 轮融资。
可能是受老罗“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蛊惑,再加上大学时埋下的百度“情结”,一路向北到帝都百度贴吧从事内容运营工作。期间做过贴吧内容挖掘与品牌建设,也有幸参与了贴吧“新玩法”项目,其中贴吧客户端看贴功能的DAU,从0持续增长至400万,有效达成提升贴吧客户端新用户留存目的。
把自己在这两个社区参与到的内容运营过程分成三个不同阶段,从零开始成为社区的内容运营。
早期内容编辑做好一件事情!
做早期社区产品的内容编辑,将产生内容作为重点工作,对产品本身关注并不多,只需要对自己的编辑的内容负责,包括发什么内容,内容什么时候发,以及内容的数量、UV、互动量等。上面金融方向“Mo9先玩后付”公司招的新媒体编辑,他只需要对写出来的文案是否流畅负责。
想要100%完成社区在这一阶段工作的要求,需做好这2件事,一件是寻找社区的内容调性,第二件是起好内容的标题、描述、图片。
关于文章的调性的寻找上,可以对已经发出去的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的维度可包含但不限于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热区点击量等。分析只是手段,提升早期内容运营效率才是目的,需要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社区内容更新结构的调整。
比如早期我在做看贴内容编辑期间,通过文章点赞的数据处理,分析发现贴吧用户热衷于为娱乐类文章的点赞,其次是贴吧特有的玩法直播,以及生活技巧类。根据这样的结果,把内容更新策略调整为在保持原有的直播、生活技巧、段子类的文章更新数量基础上,增强对八卦类、科学历史类文章的内容供给。
社区的内容调性大方向对了,加上小伙伴们吃苦耐劳的运营品质,基本上内容编辑工作效果也不会差。
作为严格要求自己的合规编辑,为提升编辑能力还可以在内容的标题与描述、配图上下功夫。标题(权重最高)+配图(权重次之)+描述=表达出文章核心内容,这是对内容编辑要求的底线。
在第一个阶段的内容编辑的最后,重点说下内容的标题技巧,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你在做社区编辑时为文章起一个合格的标题。
是有用性的最基本模式,文章的价值几何,如何体和即得收益相结合,挠到受众痛点。标题形式可以模仿《技术型营销人必看:Airbnb早期是如何用Growth Hack获得更多用户的?》、《现代营销人进阶之路:如何从零开始成为营销技术专家(Marketing Technologist)》、《如何发邮件请求帮助,并获得超高回复率?》。一目了然全文阐述了个什么问题,读者从标题就会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内容?
6种方法、5个建议、4个趋势。合集的好处,往往在于它的归纳总结性强,1篇抵单独看5篇。数字的堆积也给人冲击感和饱腹感。这种合集型文章读起来也比较轻松,因为文章被拆分了,有时看二级标题就能get到点。像《Airbnb告诉你如何用鸡肋换鸡腿:三种分享型经济的典型案例》这种,就比单独介绍一个Airbnb更丰富。另外,盘点、榜单也是一种讨巧的方法,如《【盘点】重磅推荐!2014年度互联网最装逼词汇榜单》。
3. 带负面词汇的标题
比如:4个常见错误、5件你应该避免的事。这些负面词汇往往让人警醒,想一探究竟,见不行而内自省,通过一些错误的案例来获得启示。《如果你的简历石沉大海,看看这8个秘籍》、《关于故宫博物院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是不是比《8个简历制作秘籍》、《故宫博物馆的那些事儿》更让你眉头一皱,想点开文章来消除此时的负面情绪?
4. 加一些修饰词
修饰词有2个作用:1)让定义更明确、独特;2)增加读者的情感强度。
《最好最新的案例库都在这里了|Hunt By SocialBeta》,说案例库,聪明的读者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但我上哪儿不能看案例呢?用“最好最新”来说明这个案例库的特色,你才有一点心动吧。
5. 带有急迫感
“你还没尝试过的”、“最新推出的”…人人都有探索精神,兼具反击验证的心理缺口。会立马想验证下我到底尝试过没有,最新推出的东西我知道了吗。而且,让标题充满急迫感,也是召唤行动的一种表示。
《【案例】这么有趣的航空安全须知视频,你看过吗?》,你会不会想赶快去验证下,这个视频自己看过吗?真的有趣吗?如果还不知道怎么用,教你一个万能模式:动词+所得利益。像姜茶茶有篇文章标题《学会这些英文单词,你就可以在广告圈混了!》。
6. 赋予珍贵资源被读者独家抢占到的感觉
“FaceBook内部员工工作指南”、“Google程序员薪资探秘”。看到这样的标题,读者觉得你给的信息,他能得到,别人得不到。而且,获取这个独有的信息后,读者会更愿意作为传播源,向别人散布知识(不得不承认:好为人师是本性…)。
李靖有一篇影响甚大的文《【李叫兽】如何写微信公众号文章:文章流畅耐读的奥秘》,如何写微信公众号文章已经够吸引社会化营销人们了,再加上文章流畅耐读的利益引诱和奥秘展现,你是否更想点开探秘,然后分享给朋友们?
7. 解释性标题
《学生团队如何取得35W销售额:专访南京大学欧莱雅义卖团队Mr.Miss》,专访、欧莱雅的关键词赋予了文章独特性,也向读者传递价值和探秘感。再加上数字和如何体来补充事实和知识性说明。
8. 善用双关语和俏皮话,增加趣味性
双关语+网络热词是种很好的搭配,他们互相弥补新颖创意与过度流行间的不平衡。像《当&权力的游戏&遭遇“蠢蠢的死法”,连最悲催的“领便当”也变得萌萌哒》这种,虽然很隐喻,但巧妙趣味足以让人消除消耗脑力的不快。
9. 传递能简单习得和立马速成的感觉
人人都很忙的,不一定有时间和意愿去复杂钻研。《一篇文章读懂营销本质变迁从广告到SDi》、《7步教你玩转LOGO设计》,你会不会信心满满,读这篇文章就立马get成就?
10. 福利帖
标题表明,读这篇文章有福利。2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打上福利的标签,如《2014年度礼物榜单—献给不会送礼物星人的福利帖!!!》、《【招聘福利】高端职位专场:新媒体和营销类职位》。还有一种是隐喻,使用“指南”、“面面观”、“入门读物”,这些词,可以这样组合用《【指南】关于视觉营销利器Cinemagraph,营销人应该知道的概念、案例和最佳实践》、《春节充电:36篇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人荐读文章(职场篇)》。
11. 代入本地化和渠道特性
试想一下《庆丰小吃是如何做电商的》,杭州人会有共鸣去一探究竟,但放到大口吃肉的新疆或没听过庆丰小吃的国外,还会有人关注吗?知名地标或者有特色的地点也能带动更大地区的狂欢,《三里屯从此多了一家价格很奇葩的酸奶公司》这样的标题吸引到的可不止是三里屯的人。
12. 借热点东风
网上看到一名新媒体营销从业者徐妍说“我们之所以追热点,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追热点。” 流行是一时的,我们可以借热点的东风来造势,但你原本的内容才是本质。
同样,标题也可以借热点来取,我之前看到一个招聘广告,就用了《世界那么大,你哪都别去了,时趣,要你》,配上创意招聘图文,获得了大量有意思的互联网重度用户的求职。
13. 标题打擦边球
这种标题在一些草根营销号出现的最多,有时候为了阅读量也会稍微的用一些,比如《饥渴了?我下面给你吃》《出差回到家,发现老婆跟隔壁老王居然...》
内容运营是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并实践成长的修行,当你不满足于只做好内容的编辑这件事时,会开始尝试寻找更具明确方向的内容工作,这也就进入了下一阶段-内容运营。
早期内容运营做好一个方向的事!
一个只会内容编辑的运营,对好的社区产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投资人与用户的care的是这款产品是否提供了海量内容,质量是否满足了他们的内容消费需求,他们可不在乎内容是由几个编辑进行PGC还是用户的UGC支撑。
第二阶段所说的一个方向的是,根据不同的产品阶段,除了为社区提供足够的内容供给外,同时还得管理好所有与内容相关事情,小到内容更新策略,大到内容专题活动策划,也就是做好下图的整个内容供应链。
因为经历了小红书早期的筹备工作,所以聊聊社区早期阶段在核心内容板块的初始化运营,以及如何为产品上线前提供充足的内容供给。
什么是内容初始化运营
就是在构建好的内容框架下,在用户进入之前,去填充一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初期网站或者产品的核心部分,并且代表着网站与产品的价值观。
对于这样定义下的内容初始化,我们发现其中有几个依赖项需要在内容初始化前解决:
对于这样定义下的内容初始化,有以下几个需要在内容初始化前明确的问题:
1)确定内容面对的初始用户群,越细分越好。可以具体到类似“准备在圣诞节去香港购物的都市女性”的用户画像。
2)想清楚第一阶段用内容解决用户什么问题,并进行内容准备,用这些内容做种子用户留存。
3)关键路径引导与初始内容准备的用户参与。需要有新用户进入后的启动页引导文案,有每一个步骤的引导浮层。让进入的用户大致知道这个社区是什么样的社区,知道如何参与到内容贡献。对于社区型网站或者产品,可以是自己作为用户或者定向邀请一些种子用户开始做的内容填充。
4)确立好内容供应链的架构。即通过系统去解决内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流程问题,想清楚用户进入社区后应该看到哪些内容,他贡献的内容应该被分到哪一目录。
如何有效的做内容初始化
在产品未通过稳定性测试与上架商店前,常规的推广方式(包括百度SEO、新浪粉丝通、广点通、互推)是行不通的,这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获取最早期的用户,通过他们来产生产品上线前的核心内容。
最笨的方法,在早期也是最有效的产生内容的办法,别想社区一开始就实现UGC。
1、社区编辑。
在产品非常早期阶段社区编辑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编辑内容,另外一方面是到各个社区去私信0r发帖邀请达人来编辑内容。
例如,乔布简历早期的简历是需要编辑自己去做或者是去网站上copy的(最怕有节操的编辑,完全不想copy)。另外也需要编辑到豆瓣、人人、新浪微博找到相关的简历达人来做社区的最核心的早期用户。这个阶段的编辑考核工作除了简历数量外,还有邀请用户数量。
2.创始人。
产品的创始人既然敢做这款产品,也必然会在这款产品所服务的领域会有过人之处,至少会有一定的内容积累。创始人在产品上线前不仅要为公司的融资或者技术操碎心,更要为内容的预运营提供足够多的支持,最好的支持力度是到自己编辑+亲自监督+亲自邀请。
3.创业团队。
团队早期成员邀请自己的朋友来社区玩,一是能够让他们为社区产生内容,二也方便让朋友知道自己创业是做什么。如果我们做的这款产品,身边没超过10个朋友对它感兴趣的话,要么是产品市场有问题,要么是我们不适合做这款产品。(建议,可以策划团队邀请比赛,邀请多的有奖励,邀请少的惩罚高歌一曲。
4.真实用户。
早期可以通过利益驱动用户来社区贡献内容。乔布简历,如果发出这样的一条信息:“凡是在乔布简历成功发布(排开重复传、不合格的简历)一份简历奖励5元,每周选出5名用户贡献值最大的用户获取1000元奖励。”有多少大学生会疯狂的到网上去COPY简历传到乔布那!
有效的运营策略都是建立对产品的目标用户足够的了解基础上,5元的金钱奖励对大学生来说足够吸引人,对社会白领来说就能是呵呵。
如何让创始内容产生最大化价值
如果不能很好的对未上线的产品进行内容分类与编辑,不是产品定位模糊不清,就是这块产品从本质里就没市场。可通过不同的呈现规则营造出内容丰富的社区氛围,做到内容四两拨千斤。
做好社区的内容分类规划,是对社区内容进行预运营的核心技巧。在产品初期数据有限,不宜对内容过细的划分,做到用100%的努力产生20%的核心内容让80%的用户觉得有用。
比如一款提供组合类团购的产品,在进行团购商品信息预运营时,应该优先选择电影、KTV、美食的团购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主要以武汉、上海、北京这些城市为主。
第二阶段的内容运营,都是通过一个方向的内容运营,来支持产品的某一个目标。除了可以做内容的初始化外,还可以做内容时效性、内容贡献用户管理、内容审核管理等。内容的初始化是支持产品上线目标,内容时效性是为产品带来有节点的流量高峰。
内容方向的产品运营
经过第一、二阶段的升级打怪,在做到能够hold住一个内容方向后,可以开始尝试做内容方向的产品运营,类似做贴吧客户端看贴功能的运营。
这个阶段的要求是用“面”的运营思维,同时管理起多个方向的内容运营,以内容作为连接产品和用户(或用户行为)的桥梁,把产品的核心指标为运营目标(如DAU或交易额)。内容方向的产品运营绝不只是发几个贴子就OK的,而是包含了很多新的可具体描述的能力要求。
1、拆解目标。把一个产品扔给你,告知项目背景跟要求,你得通过自己的内容运营思维出方案。你的内容运营工作占产品整体目标的份额是多少,为实现这个目标能做哪几个方面的事,做事的路径是什么,需要哪些部门支持,衡量这些事是否做好的指标是什么?
2、内容定位。通过产品定位确定用户定位,通过用户喜好确定内容定位。除了可以自己做阅读量与互动量分析外,还可以与公司用户体验部合作进行内容调研。此外,根据定位确认产品的内容更新机制是否已经确认,是自动更新,还是人工更新,有无更新机制和审核发布机制?
3、内容规范化。UGC类产品的内容是用户创造的,但需要通过管理和展现优质的内容去规范,从而形成内容的闭环。
这方面工作可以参考状知乎或者百度百科,做用户引导与积分奖惩场景搭建。知乎提供了一个“知乎指南”作为新人引导,以便新人快速了解社区、学习操作和掌握粗略的社区内容标准。百科把新手引导做成了跟游戏一样的小任务,通过视频与文字的形式对新人引导。
4、专题策划。这个就不多说了,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编辑和策划。未雨绸缪的做好专题工具建设,包括专题内容模板工具(如果没技术排期,推荐百度轻应用)以及投票/PK/音频等互动工具。
5、内容呈现。产品需要按照某个逻辑去展现内容,如最新or最热。运营需要给出更多有特色的内容呈现玩法,如互动最多、被赞最多、tag等。
6、发版策划。这是个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没有接触过推广的内容运营可能只做了最基本的站内宣传。正确的发版策划应该包含“应用商店的合作,SEO,ASO的计划和实施以及行业公关文”。
7、推荐体系。周期性甄选出高内容质量,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内容呈现给用户。呈现的方法,无非是用户主动的发现,与运营人员对用户主动的进行推送与引导。推送或者说消息、通知,是很多运营人员都会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去划分通知或者推送的渠道,可能会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类型:
8、数据分析。数据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运营的是一个纯内容阅读的功能,对创业者来说你要用数据证明你的模式进而拿到融资;对企业孵化项目则要证明的是这个功能对核心KPI的价值,也就是你所做的这些内容存在的必要。
数据分析工作包括发版前做数据部署,对关键路径的埋点,后续运营持续的关注和分析数据。根据分析结果管理内容包括数量、更新节奏以及产品功能优化。
说下内容运营的三个高阶进化方向,坚定下小伙伴对内容运营的认可,进行转化为对它的向往,拼命做高阶内容运营。
如果能够在一个社区,做完上面说的三个阶段的内容运营,你会get到其他方向的运营甚至是产品经理都不具备的超炫酷技能——成为公司对社区内容情况最了如指掌,以及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每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的人。
比如在贴吧完成了这3个阶段的运营,你会最新发现哪个吧跟哪个吧吵架了,谁做了一件刷新三观的直播故事,目前又有什么新的娱乐八卦了,或者他们又在聊什么跟产品有关的话题了?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技能不够拉轰,但是如果能利用它完成以下这些事,也足够帮你建立社区内容运营能力壁垒。因为这些是没了内容运营就不太好做成的大事。
1、内容栏目品牌化
把每日或每周都有的常规内容做成品牌栏目,如贴吧看贴的热狗说、好奇日报、人民吐槽日报等。通过内容可以提升用户对产品品牌的认知,稳定用户浏览内容的时间预期。
重点说一下我最喜欢的栏目“网易轻松一刻”,日均PV不清楚,但身边在用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同事都说「每天打开网易新闻客户端就是看看每日轻松一刻,再顺便看看别的」,这个栏目从以前的每天一期变成了现在的早晚报形式,并且还有各种方言的语音播报版,可见人气是很足的。
轻松一刻是新媒体中心专门为网易新闻客户端所打造的栏目,在胖编的管理下收集段子,图文并茂地汇编出来,其优点在于:
1)出品时间正好是上下班时间,比较适合缓存了之后在上下班路上阅读;
2)文字短,不会给人带来阅读负担;
3)诙谐有趣,针砭时弊,能从这个栏目快速轻松地了解到当天的热门话题;
当内容栏目的品牌到一定程度,也就是用户积累与文章供给量大后,可以尝试进行品牌产品化,比如现在的豆瓣一刻与知乎日报、果壳精选。
2、优质内容输出
作为内容运营除了站内的用户活跃外,还可将的优质内容输出至站外,这样做对产品流量和内容品牌都是有好处的。在品牌层面的输出,类似知乎周刊、知乎「盐」、百度知道大数据,以话题为单位的内容聚合,制作成电子书或者出版为纸质书。
还可以是商务合作式的栏目输出,为产品拉新做促进。比如入驻Zaker、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手机百度、UC浏览器。当然,资源足够强的内容足够优质的话,也可以输出到电视媒体或者报纸杂志,以及预装在其他的智能硬件上。
3、内容商业化
除了做内容植入广告的常规变现手段外,可以尝试IP营销,做内容人物形象周边,做栏目周边。还有的就是做付费阅读,前向收费跟后向收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拉轰的是做B2C社区电商,从内容社区到电商社区转型,通过优质内容聚集大批用户,通过挖掘者批用户的商品需求后,为社区加入电商模块。在这个方向上的变现,已经有估值上亿的成功案例了,比如小红书,SMZDM。内容商业化对内容本身来说是件难事,我也没探索清楚这条路怎么走,大家可以多交流。
产品不一样阶段不一样,手段也就不一样,再次申明仅供它参考!唯一一样的是作为内容运营时刻保持学习,对内容足够敏感。
内容运营是自己2年运营工作的一个方向,刚好在是去年的今天(11月5日)入职百度,所以这篇文章也算是给自己做一个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初步的掌握相关技能,从零开始成为一线产品内容运营。
从北京到上海,7月份离开百度到雪橙金服,互联网金融的内容与社区的内容差异比较大,随着工作积累会给这篇文章在金融行业的内容运营做陆续的补充。
好运营,三分凭天赋,七分靠玩命!
你的人生永远不会辜负你的。那些转错的弯,那些走错的路,那些流下的泪水,那些滴下的汗水,那些留下的伤痕,全都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 收藏(1) 收藏 +1 已收藏 取消
& 推荐上头条 推荐 +1 推荐上头条 已推荐
文章上传作者
陈儿的热门文章
开发者交流群:
DevStore技术交流群2:
运营交流群:
产品交流群:
深圳尺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网谷万海大厦C栋504
Copyright (C) 2015 DevStore. All Rights Reserved
DevStore用户登录
还没有DevStore帐号?
快捷登录:韩叙:如何做好内容运营
韩叙:如何做好内容运营
编辑日期: 字体:
广义的「内容」,包括音乐、影视、广播、出版等方面。比如,陈彤在小米负责的内容,就是从广义上说的。
狭义的「内容运营」主要出现在互联网领域,是运营手段,也是分工。常见于内容型或用户类产品,如贴吧、微博、虎扑、B站,纯交易或工具产品涉及较少,如天猫、美图秀秀、天气、外卖。
本文只说狭义上的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的本质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一切以人为中心,有需求就有供给,这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
PM和RD的职责是把产品打造出来,但并不一定会有用户使用。这时需要运营人员推动产品和用户建立连接,用渠道推广的方式让更多用户了解和使用产品,这是拉新;用内容、用户、活动等方式,给予更多使用产品的理由,这是活跃和留存。
所以,运营的价值是连接用户和产品,在两者之间建立纽带,让用户了解和使用产品,也让产品向用户传递价值。
而内容运营是「纽带」的其中一种方式,其他还有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品牌运营等,如下图。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edec733b1083bcc8796.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a2f165d4f2efb9f_r.jpg”&
这个纽带,就是内容运营的价值。运营人员通过推出优质内容和规划图文展现的方式,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拉动持续访问。
编个故事。你准备装修新房,于是来我家参观取经。来之前,你计划借鉴我在小空间里摆放书架、工作台和床的经验,包括怎么处理拐角里的窗户,因为你也会遇到这些难题。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be9b8a64a3b1cf3c0d629bf6b85fbe.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f1bf11b97f6a9bfb1dd862_r.jpg”&
来之后,你被我家的浅灰色调所吸引,甚至落地灯都让你印象很深。还没等我介绍,你已经意识到我在追求简洁实用的小清新风格。
离开时,你对我家的装修风格有了清晰的整体印象。不仅通过家具摆放和室内改造,还包括那些可爱的装饰品。
在这个故事里,「你」是用户,「参观取经」是需求,「我家」是产品,「装修」是内容。
来我家前,你有明确的理性需求,去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我家后,你对色调风格和小装饰品印象很深,这是直观感性的收获。离开我家,你不仅学习了怎么装修,还对我家的风格定位有了整体认知。
简单用一句话说,通过依附产品(我家)的内容运营(装修),不仅满足了用户(你)理性的内容消费需求(参观取经),还让用户感性的对产品调性有了认知。
所以,内容运营的作用有这2个,下文会分别详细说:
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理性)
传递产品调性(感性)
1.满足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
内容运营最重要的作用,当然就是给用户想看的内容。将内容需求再细分之后,分为这四种:
获取资讯,网易新闻、今日头条
打发时间,糗事百科、微博
深度阅读,知乎、好奇心日报
消费决策,小红书、什么值得买
当然,满足这四类细分需求的产品也会有交叉,比如微博既是打发时间的,又能获取资讯。上面提供的这些,仅供帮助理解。
2.传递产品调性
是指通过内容的手段,使用户对产品产生某种感知,形成特定印象。如果把产品当做一个人来看,产品调性就等同于人的性格。
打个比方。当一个陌生人迎面走来时,首先进入你视线的是他外在的穿着,整齐的发型、笔挺的西装、金丝框眼镜;其次你会通过外在感受他的内在气质,和善的笑容、优雅的谈吐、强大的气场。
几乎在看到他的一瞬间,你就已经对他有了某种印象,而产生这个印象的过程是不需要专注思考的,是直观的下意识反应。
这一瞬间的直观感觉,几乎决定了你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会直接影响此后两人的交流。比如,「一见钟情」就是其中的一种情况。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外在穿着打扮,感受到内在气质,从而对这个人形成直观印象。套在内容运营上,就是通过内容传递给用户产品调性,从而让用户对产品形成直观印象。
用户对产品的直观印象,UI的传递只是一方面,内容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一句标题、一段文案、一张焦点图。
选5个APP的首页,可以感受一下内容是如何传递产品调性的。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c6a3a3bbffd8eed38f41d33b01c9c.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b16d26d573c95a24fe669d2d230e3ea4_r.jpg”&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ebadf42e1dcf0c8b7ce835d4e9fc13.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bbab65fdf072ac_r.jpg”&
③犀牛故事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2016/03/fbb79d513db46bcd52c6cf3.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bd433ecbed149e1cc72105dae8d_r.jpg”&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adf2bcb2ebf2eec8ec72.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bb02fe370e3b3ade96c5f873_r.jpg”&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a85a6cd861edd0a79.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f8a672f13aaa9dd06a754_r.jpg”&
首先,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人群
然后,根据目标人群特征,确定内容定位
最后,在实践中反复调整校正
上面5个APP的首页可看出,内容风格和角度都相差很大,最根本的原因是每个产品的定位和人群不同。
以A站B站为例,专注二次元定位,用户人群特征非常强,内容紧紧围绕ACG文化,整个产品的氛围很好。这就是他们的用户忠诚度,比各大视频网站高几个量级的原因。
从分析产品定位,到确定内容定位或调性,篇幅有限,就不展开说了。这里说说第三个环节,在实践中反复调整校正,有2个难点:
①内容标准难界定
我们希望通过内容运营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吸引更多的人来。但由于内容没有特别明确的类型或属性的界定,很难把握。所以,在团队执行过程中需要反复讨论、明确和意会这个「标准」。
遇到超出范畴的情况,要拿出来公开讨论,再次达成共识。如此反复,就能形成一个团队内的标准。当然这个过程中,负责人是掌舵者,基本上内容标准就是他的想法体现。
②KPI导向易偏离定位
在内容运营的执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符合定位的内容,用户数据并不高,而在定位范围之外的内容,用户却非常喜欢。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用户来源与产品定位不符,或用户对娱乐类内容需求量大,对深度内容需求量小,等等。
这时如果单纯随着KPI走,不能清晰的分析背后的原因,扛不住这个压力,就会偏离最初指定的内容定位,导致产品定位不清晰,让产品变了味儿,甚至死掉。
正确的做法时,在执行前就了解用户需求的量级,对之后的风险有预估。遇到数据情况低于预期时,要分析具体原因。如果是在正常预期内,就要顶住压力持续尝试下去,不要被路边所谓的美景所诱惑。即使是调整内容方向,也应该是因为实践结论的证明,而非盲目追求数据。
从内容产出源的角度说,内容运营的方法分为官方产出和用户产出两种。
①官方产出
指的是网站编辑或内容运营人员,独立策划和制作完成,一般是优质、深度或重要的内容。
优势是可以控制内容时机和质量,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和传递产品调性的目的;劣势是人力成本高,不适合量产。
形式有专题策划和深度报道,举例如下: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f475bf2d5dc.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f542ee3ecbb1a5_r.jpg”&
网易新闻的专题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5f285c296cefb4d6b7c65.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d2c4d596c9d067b747c613cf03696ba9_r.jpg”&
什么值得买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ebb8d71bdc1fc68b4e.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0dd7c554e2dbebc5e_r.jpg”&
好奇心日报的深度内容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45c8ec716c24b461f.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e2f4eaecf8ba93bb0d_r.jpg”&
②用户产出
内容由用户策划、制作产出,就是经常说的UGC或PGC。但现阶段互联网产品展现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经过二次加工的,所以这里说的用户产出,其实是UGC+二次加工。
「二次加工」的意思不是修改用户的内容,而是通过产品或运营的手段,去优化内容展现形式或优先级顺序。「二次加工」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产品策略完成的,辅以运营人工干预。
用3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知乎
知乎是UGC平台,timeline里选取展现的内容是靠产品策略完成的,完全没有运营人工干预。保证tl的干净是知乎的底线,即使一直没找到很好的盈利方式,也不会干预这里的内容展现。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be848bc99cbf9cc3b4ded.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e331fcae203e8ff992c8bf67b3cb_r.jpg”&
案例二,猫眼电影
下图是《美人鱼》的短评列表页,可以看到电影上映7天后已经有了35W的短评,但浏览用户肯定只看最上面的几条,所以优化短评排序是非常重要的。
靠人工排序肯定不现实,因为量大且主观因素太强,所以肯定要靠策略排序,目标是找出优质的、受欢迎的短评,具体策略就不说了。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ff6ed949fe63cb2f83172.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c5da820dc8c7ae25fb4e_r.jpg”&
案例三,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是一个算法平台,用策略展现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是最典型的案例。
平台上的内容都是别人家的,今日头条只负责为用户排序,理论上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微博CEO王高飞在内部说,他认为微博的对手就是今日头条,可以感受这两个产品的相似之处。
&img src=”http://www.iyunying.org/wp-content/uploads/54d48a020daae5b15eeabda441631.jpg” data-rawwidth=&#″ data-rawheight=&#″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 data-original=&#ec1aba738290fcde67f6_r.jpg”&
还有一些小事其实也很重要,比如优质内容的排版、社区话题的回复预埋,都是内容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甚至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
很简单能想到,如果优质内容的排版乱,不分段落,重点不突出,这篇优质的内容在用户看来就「不优质」,更可能就秒关。
如果策划的社区话题,没有预埋前几楼回复,不能保证最前面的跟帖是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的,就会影响话题效果。更严重的事,如果前三楼有人质疑或谩骂,就可能毁掉这个活动。
这些虽是小事,但展现给用户在看,就关系着,就也属于内容运营的一部分。
内容运营需要关注的数据,需要注意以下3点:
1.关注与内容直接相关的数据,比如UV/PV、点击率、互动数、转发数、人均访问页面、访问时长等,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数据,要有日常的监控和概念。
2.关注产品的数据,比如DAU、留存或整个栏目的UV、点击率。因为内容运营是为了服务产品,所以要通过数据寻找内容对产品的拉动。
3.放在较长的时间段里看数据,这点是最关键的。通常情况下,内容运营对产品数据的拉动,是有一个过程的,是缓慢的。因为用户的认知需要培养,优质内容被发现和扩散需要时间。
虽然有时会有1篇爆款的文章出现,让产品数据暴涨,但这种情况通常只是短暂的,重要的还是看留存。况且爆款文章很难复制,影响其出现的原因有很多。
关注一个模块、一个区域或内容的整体数据效果,要看一段时间内的趋势,比如在1个月内是否呈上涨趋势,尤其是在大盘走低的情况下(如春节放假),内容是否站出来将产品数据提升。这是证明内容运营收益的最有力依据,体现了内容的价值。
六.PUSH推送
PUSH推送,只是一个普通的功能,每个APP都有。发或不发,给谁发或发什么,都是运营可控的。但这个功能就像有魔力一样,让团队成员为了争夺它而打架PK;也想毒品一样,让用过它的人欲罢不能。
原因就是,PUSH是产品直达用户的桥梁,可以让用户因此启动APP,是快速提升产品数据的「捷径」。再简单一些说,就是提升产品数据的捷径。
从这个角度说,PUSH也可算在内容运营的范畴里,实际上在很多团队里也是这么分工的。所以,单独列出一个章节聊聊我对PUSH推送的看法。
1.没有完全精准的PUSH推送
很多朋友说,我们可以精准推送人群,按照用户特征、操作行为、需求分类来做PUSH推送。没错,我觉得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了,但肯定不能做到完全精准,因为用户的状况太不可控了。
即使每天坚持适用Keep健身的用户,也会被其提醒健身的PUSH打扰到,因为人的作息时间并不像系统那么准确。
即使是一个十几年的曼联球迷,也不喜欢虎扑在曼联比赛过程中,不断的PUSH进球消息,因为这时候肯定是在看直播。
即使推送的逻辑再清晰,人群再细分,也会打扰到用户。所以,只能努力去寻找产品收益和用户干扰的一个理想临界点,在用户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提升产品的收益。
2.让每条PUSH都有点追求
不管什么类型的APP,都在盲目追热点,跟风使用网络热词做文案,所以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一个个使劲浑身力气的标题党,去推送已经烂大街的话题,用的内容却毫无创意。
我反对这样的PUSH和策划,因为对产品来说没有意义。从产品收益的角度出发,PUSH应该体现自己的特点和卖点,要有独特的、同时也符合产品定位的观点,这才算是有点追求。
毫无价值的PUSH用户不会买账,还会降低产品的美誉度,甚至被卸载,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或许正是因为只看到PUSH的拉动效果,但看不到PUSH导致的卸载数据,所以才让我们这么毫无顾忌。
3.由高level员工掌控PUSH资源
PUSH资源是一件大事,频率、数量、内容这些都很关键。如果让一名普通员工负责,可能会因为视角和信息量不够,做出不合理的判断;也有可能被其他同事或上级施加压力,而被迫顺从。
一个高level员工,如团队负责人或总监,对项目的把控会更到位,接收到四面八方的信息更全面,就可以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也可以承担更大的压力。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微信搜索:运营狗工作日记
本文固定链接:
转载请注明: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运营路上你我他,携手共谈运营事!
专栏作者:爱运营
在爱运营交流各自运营知识,让我们的运营能力在沟通中得到提升。官方微信账号:iyunyingorg。欢迎关注微信。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运营文章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营支撑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