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原路花店四季水产物流港至郑少洛高速自驾车怎么走

郑州增5个高速路出入口 中原路将与绕城高速互通 - 网易河南
郑州增5个高速路出入口 中原路将与绕城高速互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下个月底,从郑州西区上连霍高速,不用再从市区穿行了;9月底,从南三环可以直接上京港澳高速了,三环快速路将首次实现与绕城高速相连互通。昨日,记者从郑州市交通委员会了解到,今年年底之前,郑州市将新增5个高速公路出入口。
下个月底,从郑州西区上连霍高速,不用再从市区穿行了;9月底,从南三环可以直接上京港澳高速了,三环快速路将首次实现与绕城高速相连互通。昨日,记者从郑州市交通委员会了解到,今年年底之前,郑州市将新增5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中原路上连霍高速不用费劲绕行到下个月底,从西部城区到东部城区,除了走金水路和三环快速路,又多了一个“绕路省时间”的选择,可以绕行西南绕城高速。昨日,记者从郑州市交通委员会了解到,今年8月底,中原西路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立交有望通车,郑州西部将新增一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个互通式立交位于郑州市与荥阳市交界向西500米处,是郑州市西部重要的出入口之一,北距G310互通式立交2.5km,南距郑少洛高速互通式立交10km。该立交桥立交范围内,西南绕城高速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路基宽35米。中原西路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级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每小时60公里,机动车道宽23米,红线宽60米。“也就是说,从中原路上连霍高速,不用在市区费劲绕行了,可以沿中原路向西行驶,走绕城高速,直接转到连霍高速。”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互通式立交建成后,将缓解城区西部主干道与绕城高速之间连接不畅的问题,能大幅提高西部城区对外通行能力,缓解市区交通压力。三环快速路首次连通绕城高速今年9月底,南三环与京港澳高速互通立交将建成通车,成为郑州市首个连通三环快速路和绕城高速的立交桥。昨日,在该立交桥可以看到,从南三环上京港澳高速的收费站已经建成,该出入口收费站设计为4进7出,由于部分匝道还未完工,暂时未能通车。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立交工程本身所包含的7条匝道已大部分完成,只剩上跨京港澳高速的A匝道桥施工没有完工。“工程的难点就在上跨京港澳高速的A匝道桥。”这名负责人表示,受京港澳高速影响,A匝道施工必须在高架桥上完成,施工难度很大。“南三环向东打通后,可以直通经开区和中牟雁鸣湖,该立交在南部城区将极大地发挥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这名负责人表示,该立交桥通车后,将为出入港区和经开区的客货车提供更多出行选择。年底前还有5个绕城高速出入口将完工根据规划,郑州市将在中心城区原有10个环城高速出入口的基础上,新增16个环城高速出入市口。去年,郑开大道与京港澳、花园路与连霍、航海东路与京港澳、文化路与连霍、郑新快速通道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等5座环城高速出入市口已建成通车。今年年底之前,还有5个绕城高速出入口将完工。除中原西路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南三环与京港澳高速互通式立交外,10月底,科学大道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有望建成通车;11月底,陇海西路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将具备通车条件;12月底,大学南路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将全部完工。另外,还有4座立交桥正在建设或准备开工。其中,G107辅道与连霍高速互通式立交、G107辅道南延线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2015年5月底前具备通车条件;西三环北延与连霍高速互通式立交年底前完成工程量的20%,2015年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莲花街与西南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则有望10月底前开工。除此之外,北三环东延与京港澳高速互通式立交、迎宾路与连霍高速互通式立交项目正在推进中,暂无通车时间表。记者田园实习生焦春阳
本文来源:大河报
责任编辑:HN007
关键词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原简介_中原经济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201贴子:
中原简介收藏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狭义上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河南省全部、山西省东南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部等大片区域;当与外族对应时,又泛指中国。中原也被称作中土、中夏。 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蔓延至今,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自称中华,一些夏商时期尚被称为夷的地区,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汉民族的生存空间扩展也被纳入中原地区。 中原,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到宋金时期的5000多年间,伏羲、神农、黄帝、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中原地区,包括郑州、洛阳、开封核心城市,南阳、周口、商丘、邯郸、三门峡节点城市,安阳、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聊城、菏泽、泰安、邢台、淮北、宿州、蚌埠、亳州、阜阳、淮南、运城、晋城、长治支撑城市,共计32个地级市,经济总量约6万亿元,仅次于环渤海地区12万亿元、长三角地区10万亿元、珠三角地区8万亿元,为中国四大经济区之一。下面分别介绍各地市概况。
正版授权奇迹MU页游,奇迹重生!原汁原味还原奇迹,十年轮回!
郑州市下辖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及郑东新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国家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全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人口919.1万人,市区面积1 0 1 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82.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7%。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经112° 42' -- 114° 14' ,北纬34° 16' - 34° 58'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 C 。7月最热,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境内大小河流35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流经郑州段的黄河150.4公里。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为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5000年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创业和建都。3600年前,成为我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古迹闻名海内外。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随着合肥至太原、济南、万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未来将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全国“米”字型高速铁路网。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客货航线143条,覆盖了除非洲、南美洲以外全球主要经济体,1.5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2/3主要城市。郑州是国家首批跨境电子贸易试点城市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随着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郑欧班列常态化运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的加快实施和肉类、药品、汽车等各类口岸及国际陆港功能的不断完善,郑州的交通物流优势更加凸显。  郑州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以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拥有富士康电子、格力电器、宇通客车等知名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11家,其中超千亿企业1家。辖区有上市公司37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世界500强在郑投资或设立机构的84家。航空港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第一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郑州是全国著名的现代化商贸城市。郑州商品交易所是我国第一家期货市场,“郑州价格”一直是世界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价格。郑州素有中国“流动展摇篮”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品牌会展城市之一。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加快建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中部地区第一个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郑州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4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00亿元,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00亿元,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3.9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528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5亿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0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0元,增长11.4%。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位次持续前移,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2160亿元,增长13.3%,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7%。四大战略性产业比重提高到46.5%,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到42.3%,高成长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890亿元。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业提质增速,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郑商所国际期货定价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额达到2800亿元,增长30%以上。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集聚区对工业增长、投资拉动、就业创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8%、60%和55%。都市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业组织化、机械化、产业化、科技化水平稳步提升,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达26个,农产品加工业收入达1200亿元,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居全国前列。  当前,郑州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未来五年,郑州市将抢抓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两大历史机遇,扭住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不放松,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着力奠定综合交通枢纽基础、现代产业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和良好的政务环境基础。到2018年,郑州将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初步建成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化都市区,初步确立以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为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
洛阳现辖1市8县6区,1个正厅级规格的洛阳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现辖1市8县6区,1个正厅级规格的洛阳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公里;总人口696.23万,其中市区人口195.52万。  洛阳是一座底蕴深厚、名重古今的历史文化圣城。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沿洛河一字排开的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举世罕见。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洛阳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洛阳还是全球华人的文化之根、祖脉所系,全球1亿客家人祖籍于此,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先后有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  洛阳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现有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16家。“北方千岛湖”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国家森林公园白云山、“北国第一溶洞”鸡冠洞、“山岳经典o十里画屏”老君山、“北国水乡”重渡沟,以及龙峪湾、天池山、西泰山、神灵寨等风景名胜,兼具南北风光之神韵。市区及周边分布着周山、龙门山、小浪底、上清宫等四大森林公园和隋唐城遗址公园,伊、洛、瀍、涧、黄五条河流纵横其间,长达20余公里的洛浦公园穿城而过。洛阳牡丹始植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形成9大色系、10种花型、1200多个品种。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已经成为蜚声中外的国家级文化盛会,跻身全国四大名会之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洛阳扩大对外开放、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洛阳市被命名为“中国牡丹花都”。  洛阳是一座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突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在此建设,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左右。现已形成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优势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拥有洛阳石化、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铝洛铜、中硅高科、万基控股、伊川电力等众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惠普、中兴、中移动(洛阳)呼叫中心、平安保险数据中心等一大批高端服务业项目落户洛阳。洛阳还是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现有部省级科研院所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各类研发机构635家;两院院士5名,专业技术人员17万余人,科技人才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居全国先进水平,调整铁路、载人航天、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中都有“洛阳制造”和“洛阳技术”。  洛阳是一座资源富集、功能完善的希望之城。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焦枝等两大铁路干线,郑西高铁、连霍、二广、郑少洛、郑卢、洛栾、西南环城等高速公路与207、310、311、312等国道交织成网。洛阳机场是国内净空条件最好的二级机场,辟有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昌等15个城市的直达航线,开通了香港、日本的包机。洛阳能源资源富集,境内已探明矿产资源76种,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三大钼矿之一;黄金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洛阳是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总装机容量占河南省的五分之一;管道天然气已延伸至县域和产业聚集区。水资源总量达28亿立方米,是北方地区少有的富水城市。洛阳综合功能完善,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现有一类航空口岸、二类铁路和公路口岸,边防检查、口岸查验、检疫机构齐全,综合保税区正在筹建之中,是豫西地区出入境旅客集散中心和集装箱进出口集散中心。洛阳新区规划面积518平方公里,核心区基础路网、配套设施、产业发展等功能基本完备。  近年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扎实推进开放招商、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态势。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284.6亿元,同比增长9.0%。洛阳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全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发达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开封市现辖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省直管县)、祥符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禹王台区和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收藏文化名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体城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全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总人口548万人,现辖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省直管县)、祥符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禹王台区和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开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在这片历经沧桑的沃土上,开封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更涌现出铁面无私包青天、满门忠烈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变法图强王安石、破秦救赵信陵君、画家张择端、文学家蔡邕、诗人阮籍,以及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教育家林伯襄、历史学家范文澜、哲学大师冯友兰等名人大家。此外,开封还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盘鼓艺术之乡,名人文化、宋词文化、饮食文化、黄河文化、府衙文化灿烂悠久。  开封蕴含着秀美的风光。开封是一座全城一景的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清明上河园、龙亭公园等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8家,开封城墙、开封铁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内五湖四河分布市区,水域面积170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1/4,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开封每年春天举办的清明文化节、秋天举办的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人品大宋文化、尝汴梁小吃、赏傲霜秋菊。随着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开封旅游国际化的硬件基础、物质形象和功能内涵日益完善,一座精致秀美、古韵新风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正在形成。  开封汇聚着腾飞的希望。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体城市、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先行示范区和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翼,开封工业基础完备,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化工、新材料、食品、纺织服装、光伏、木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开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小麦、花生、棉花的重要产区,西瓜、花生产量居河南之首,大蒜产量居全国第二,已形成小麦、花生、无公害瓜果、菊花、畜牧等农业产业链条。开封区位交通优越,陇海铁路、郑徐高速客运专线横贯全境,京广、京九铁路东西为邻;连霍、日南、大广、郑民四条高速公路相互交织,郑开大道、郑开物流通道、郑汴路直通省会,乘车到新郑国际机场仅需30分钟;郑开城际铁路28分钟即可抵达郑州高铁东站,连接郑州地铁。郑徐高铁、机西、商登两条高速建成通车后,开封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推动开封建设中原地区新兴副中心城市,机遇叠加的开封已经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2014年,开封全市上下坚持“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务实重干,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92亿元,增长9.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19.7亿元、1135.6亿元、653.1亿元、9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20.6%、13%、19.1%,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1、第2、第2和第3位。全市粮食产量连续十一年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1467元和9316元,增长10.1%和11.5%。  2015年,开封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好中求快总基调,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打好“五大攻坚战”,建设“四个开封”,构建六大体系,营造六大环境,全面加快向中原地区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步伐。
邯郸市位于中原地区北部,河北省南端,地处北纬36021’--44’,东经114003’--40’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辖4区、1市、14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63.5万人。 邯郸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海拨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属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3.8度,降水量平均550毫米左右,无霜期180-200天。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代与洛阳、临淄、宛、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与他的战友们在这里鏖战太行,浴血奋战,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建安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 邯郸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在四省交界区是唯一的特大城市,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邯郸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我国三大经济圈所环绕,东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南下可与中原经济圈联系,北拓与环渤海经济圈近邻。邯郸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纵穿中国南北的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与青兰高速公路和309国道交汇于邯郸,境内形成了“五纵五横”的干线公路网络,邯郸机场于2008年通航,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在四省交界区域中,只有邯郸具备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过境和航空港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条件。 邯郸产业经济基础雄厚。农业综合生产条件优越,是全国确定的小麦,棉花、玉米等5种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小麦、棉花常年产量达200万吨和8万吨,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形成了鸡泽辣椒、临漳獭兔、馆陶蛋鸡、魏县鸭梨等10个特色产业之乡。邯郸境内已探明矿物资源多达40多种,其中煤炭和铁矿石储量分别达到40亿吨和4.8亿吨,被誉为现代“钢城”、“煤都”。邯郸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为全国重要的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纺织、日用陶瓷、白色家电生产基地。邯郸商贸物流发达,形成了一大批轻纺、汽贸、建材、钢铁等流通企业,建成了一批辐射全国的大型批发市场。 邯郸开放兼容,朝气蓬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交流合作的日益广泛,邯郸先后与20多个国内外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与世界10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德国西门子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纷纷落户邯郸。 建国以来,邯郸由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小镇,逐步成为一个城市人口超百万的繁华都市。 2013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160万。 根据《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到2020年邯郸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将达到220万人,都市区总人口规模达600万人。2013年邯郸市生产总值完成3061.5亿元,增长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8.9亿元,增长1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94.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2.7亿元。 邯郸市22家企业入选2013年河北省百强企业,企业数量居全省11市之首。2013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第11位,邯郸市位居全国59位,河北省第三。2013年再次入选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百强。邯郸工业门类齐全,为中国重要的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纺织、日用陶瓷、白色家电生产基地。2013年,邯郸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416.4亿元,比上年增长7.9%。为接轨现代化大都市,扩大邯郸的辐射力,提高城市的承载力,邯郸正着力打造城市品牌,完善现代服务,物流集散,会展旅游等城市功能。全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
南阳市为中原地区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现辖宛城区、卧龙区、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现辖2个行政区、4个开发区、10县。总面积2.6509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南阳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4处,文物藏品达10万余件。主要有楚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各类古建筑群开发利用系列。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南阳的汉文化遗存,当以画像石、画像砖、陶狗等“南阳汉文化三绝”为代表,从发现的数量、规模、内容、研究及旅游价值,均属全国第一;还有全国最大的古代冶铁作坊-----瓦房庄遗址,规模可观的汉宛城遗址,名满世界的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的祠墓所在地医圣祠,享誉海内外的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之墓。三国历史影响深远,留存的遗迹主要有武侯祠、魏公桥、凤雏台,还有方城的火烧博望古战场、新野的议事台等遗址。古建筑有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有千年古刹香严寺、丹霞寺、水帘寺、菩提寺等,有建筑风格好雕绘艺术独特的社旗山陕会馆,有保存完整的荆紫关清代五里长街,有以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椁”而引起轰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有因范仲淹在邓州写成天下名篇《岳阳楼记》而闻名的“百花洲”等等。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南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是长江、黄河、淮河的自然分水岭,自然景观兼容南秀北雄。号称“中华大地的脊梁”的伏牛山雄伟壮观,姿态万千,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其中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林海莽莽,郁郁葱葱,生物呈多样性分布,一派原始森林风光,为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生态区,是豫西南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和避暑胜地;西峡老界岭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最高顶,这里山峰奇秀,古树参天;南召真武顶风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奇峰竞秀,满目涌翠。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重大科学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规模大、种类全、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一座恐龙蛋化石原址展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丹江水库烟波浩淼,一碧万顷。千里淮河发源地、中国革命根据地之一桐柏山钟灵毓秀,风景如画。母亲河白河穿越南阳中心城区,形成了北方城市少有的万亩碧水扬波的壮观景象,它与横卧城区北部的独山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山水画图,成为南阳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南阳中心城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内乡县衙、西峡灌河漂流、卧龙岗武侯祠等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老界岭、恐龙遗迹园等被批准为国家5A级景区。  资源丰富,聚宝藏珍。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2014年全市营造林54.52千公顷,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6千公顷,天然林保护工程2.2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3%。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23.34千公顷。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市区为国家优质棉基地。“南阳黄牛”居全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南阳黑猪”在全省享有盛名,“南阳柞蚕”居全省首位。林、果、药和土特产品资源丰富,有松、杉、泡桐等用材林木30多种,苹果、猕猴桃、柑桔、大枣、板栗、油桐、生漆、银杏等经济林20多种。西峡的猕猴桃、山茱萸、南召的辛夷、桐柏的木瓜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卧龙区的月季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月季之乡”,桐柏的板栗被命名为“河南省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市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个。南阳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盛产山茱萸、辛荑、杜仲、桔梗、丹参、半夏、全蝎、血琥珀八大名产及其它名贵中药材2000多种。南阳是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84种、468处。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蓝晶石、金红石居全国第一,矽线石、石墨、独山玉、银矿、铜矿储量居全省首位;金矿、石油储量居全省第二位;南阳独玉系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色彩斑斓,素有“东方翡翠”之称。  交通便利,通讯畅达。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许平南襄、沪陕高速公路两个“十字”形重要通道为市域城镇与产业发展轴,以邓州和桐柏、西峡、淅川县城为四极,以小城镇为依托,拓展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现代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形成“一体两翼、两圈两轴四极”向心发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南阳机场是全省三大航空港之一,宁西铁路客运通车,被交通部确定为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南阳飞机场是河南三大民用飞机场之一,可直飞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桂林、大连、昆明。初步形成了以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网络的立体交通运输格局。国家东西、南北通讯光缆干线在南阳交汇,4G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建成投用,出台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南阳国家级智慧政务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信息化步伐显著加快。2014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6.8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3.5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5.9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3.6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72.14万户。  经济提速,实力增强。2014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3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3.98亿元,增长1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02亿元,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5.70亿元,增长17.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58亿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11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9741元,增长11.6%。  主导产业提质增速。全市六大战略支撑产业(油碱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电力能源)完成增加值675.18亿元,增长11.3%;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光电、新能源、新材料)完成增加值69.13亿元,增长10.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02.29亿元,增长19.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3%。  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18264万平方米,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60个,固定资产投资额1275.2亿元,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25.1亿元,增长16.8%,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29.79万人,增长11.3%;超百亿元产业集聚区达到8个,15家企业进入全省100强,总数居省辖市第一。  高成长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79.77亿元,增长9.6%;服务业“两区”发展规划全部获批,完成投资40亿元。南阳银行改革重组并入中原银行,获批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  开放招商成效明显。成功举办第十一届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月季花展和第二届仲景论坛。“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深入实施,引进回创企业814个、高层次回归人才147人。京宛对口协作持续深化,3个结对区县签订帮扶协议争取对口协作资金1.6亿元。中关村南阳科技园入驻项目12个,京宛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工,水科技产业园、水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省第二个综合保税区。宇阳新能源材料园等209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与央企合作项目37个建成12个。  投资改革积极推进。牧原股份上市,中原化学借壳重组,三利热能等3家企业成功挂牌。 全市年末共有上市公司8家,发行股票8只,其中发行A股6只,发行境外股票2只。全年发行、配股募集资金60.54亿元,其中A股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58.44亿元。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183.42亿元。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建高标准粮田100万亩,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达到102.4亿斤,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畜产品总量实现“五连增”。“中线渠首”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580亿元。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保护“母亲河”行动强力推进,白河及鸭河口水库水生态得到有效恢复。设立国家首个重点流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验区,跻身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入选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周口市位于中原地区东南部,为区域中心城市,现辖川汇区、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省直管县)、项城市。  周口市东临安徽阜阳,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商丘市接壤。全市国土面积11959平方公里,总人口1126万人。辖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省直管县)、郸城县、淮阳县、沈丘县和项城市、川汇区10个县市区。  周口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农氏播种五谷,开创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周口古属陈国,《诗经.陈风》赫然在目。战国末期,为楚都所在地,史称郢陈。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时期,陈为皇子领地,繁荣昌盛,富甲一方。魏晋以来,以淮阳为中心历次设郡置府。周口历史上英杰辈出。老子(李耳)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经》流芳千古。还有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现代民族英雄吉鸿昌、历史名人袁世凯等名人巨擘。1949年,设淮阳专区,1965年设周口专区(后改为周口地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周口地区设立地级周口市。  内河航运通江达海,境内拥有沙河、颍河、涡河、贾鲁河、汾泉河五条具备航运开发条件的河流,总里程约430公里。沙颍河周口以下89公里四级航道常年通航。通航里程、航运生产、船舶拥有量等均位居全省第一位。宁洛、大广、周商、永登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周口至新郑机场高速开工建设,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有环城高速的城市之一。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4万多公里,位居全省第4位,被国家规划为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郑州至合肥经周口高铁即将开工建设;漯(河)阜(阳)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实现通车运行,成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洛阳—漯河—阜阳—南京”大能力运输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开行了10余对客运列车,与此前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的客运列车一起,极大地方便人民群众出行。目前,周口水路、公路、铁路运输交织成网,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周口通用机场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周口除水路、陆路交通之外,还将拥有“空中通途”。  2014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6.2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5.15亿元;移动业务总量36.98亿元,联通业务总量20.1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4.03亿元。固定电话拥有量42.28万部,移动电话拥有量544.26万部。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途经周口,电力供应充足。投资53亿元的隆达2×66万千瓦燃煤电厂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2014年10月正式试桩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周口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大型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650万亩左右,总产150亿斤左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00亿斤左右,年加工转化粮食100亿斤以上。粮食、棉花、油料常年产量分别占河南省的1/7、1/3和1/4,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市有8个生猪调出大县、5个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肉产量、蔬菜产量均占全省1/10,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4家,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为支柱,以电力、机械、皮革皮毛为特色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莲花”味精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同行业四强,单厂产量居世界第一;宋河粮液酒获国家金奖,进入国家名酒行列。财鑫集团、益海粮油等5家企业被评为“河南省规模效益百强企业”;金丹乳酸、金丝猴食品、科信电缆等6家企业荣获“河南省高成长性百高企业”称号。周口是“河南省食品调味品生产基地”和“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鞋类产品出口额占全省的50%。进出口贸易伙伴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实现利润增速分别位居全省前列。  周口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健全,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专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及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资金拆借市场和外汇调剂中心辐射全市,可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周口旅游资源丰富。全市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境内有太昊伏羲陵、平粮台遗址、孔子弦歌台、老子故里太清宫、女娲城遗址、关帝庙、袁世凯行宫、龙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33处。其中,太昊伏羲陵、老子故里太清宫为4A级旅游景点。全市形成了周口---淮阳---鹿邑“三点一线”为重点的旅游热线。  周口市场贸易活跃,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2.90亿元。华耀商贸城一期工程建成发售,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后,周口将有望成为辐射豫东南和皖西北的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周口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开放招商的质量持续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外贸进出口累计完成7.92亿美元,其中出口7.13亿美元,增长28.4%;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实际利用外资4.68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效。
商丘现辖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梁园区、睢阳区、永城市(省直管县)和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商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被誉为“商之源”。商丘是火文化的发源地,相传燧人氏在这里钻木取火。商丘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地、文哲大师庄子的故里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商丘,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魅力之城;一座物华天宝、宜业宜居的生态之城;一座改革创新、务实进取的活力之城;一座城乡繁荣、共享共荣的和谐之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商丘围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务实发展,实施“东张西望”行动纲领,大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走出了一条传统农区“拿来+捷径”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近年来,商丘抢抓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商丘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储备了后劲。2012年7月,商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商丘着力突出承接重点,着力完善承接载体,着力提升承接质量,着力优化承接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以承接促发展、促转型,推动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兴经济强市转变,为中原经济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示范、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二)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商丘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建设“四区两枢纽一基地一中心”战略定位:“四区”,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化”协调发展实验区、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先行区;“两枢纽”,即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中原经济区物流枢纽;“一基地”,即新兴工业基地;“一中心”,即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两高一低一提升。“十二五”时期,商丘提出了“两高一低一提升”的总体发展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豫鲁苏皖四省周边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每年在淮海经济协作区中提升1-2个位次。  (四)东张西望。商丘市委、市政府结合地理区位和发展定位,提出了“东张西望”的对外开放战略:“东张”,就是向东张开双臂,积极对接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西望”,就是向西眺望郑汴,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成为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  (五)拿来﹢捷径。商丘市委、市政府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为契机,提出了“拿来﹢捷径”的发展模式:“拿来”,就是科学实施“拿来主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让更多的项目落户商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捷径”,就是借鉴经验,汲取教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持续探索传统农区跨越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变边缘为前沿、变传统农业地区为新兴工业地区的“两个嬗变”。  (六)一言九鼎,实干兴商。2013年8月,“一言九鼎,实干兴商”被确定为商丘城市精神。一言九鼎,此语出自汉o司马迁《史记o平原君列传》,本意是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到现代,演变为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喻示厚德诚信、尚德包容的涵义。实干兴商,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相一致。“一言九鼎,实干兴商”,既包含了“三商之源”“华商之都”的特色历史传承,又体现了传统农区加快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铸就了凝神聚力的精神盾牌,最大限度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力,成为推动商丘发展的强大力量。  (七)金三角。为提升商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商丘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中央商务区、中心火车站和商丘古城为“金三角”的、“三位一体”推进,联动互促、交相辉映的战略建设格局。中央商务区,形成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打造商丘现代服务业增长极。中心火车站,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努力建成中原地区规模大、功能全的客运枢纽站,提升商丘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催生高铁经济发展,推动商丘加快进入“高铁时代”。商丘古城,立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加大保护建设力度,使其成为商丘的历史文化名片。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端,与河北、山西两省毗邻,总面积559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为543.6平方公里。辖1个县级市(林州市),3个县(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4个市辖区(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安阳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个乡、49个镇,43个街道办事处,218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林州市30个社区),2266个行政村。  截至2014年底,全市总人口443.52万,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25.75万人、占总人口的5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17.77万人,占总人口49.1%;全市常住人口398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92人。少数民族人口1万余人,有汉、回、蒙古、满、壮、苗、藏、彝等43个民族。  安阳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系太行山东麓,东部属黄淮海平原,地形复杂多样,平原、山地、丘陵、泊洼分别占总面积的53.8%、29.7%、10.8%、5.7%。安阳市地处半湿润地区,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早在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在此生活。远古传说时期“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先后在帝丘和亳建都,并葬于此(均在内黄县梁庄乡)。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一带),在此传八代十二王,历时255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7年,秦将王龁攻克魏“宁新中”邑,后因宁、安意近,淇水(原黄河故道分支)之北太行余脉之南曰阳,乃定名为“安阳”。公元401年,北魏在邺城设相州,是为相州名称之始。公元580年,北周灭北齐,杨坚焚毁邺城,邺民全迁安阳,安阳遂称相州。隋、唐、宋沿用相州一名。公元1192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明、清一直沿用。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1932年10月,民国政府在省下设区,安阳为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领11县,直到日安阳解放。日,平原省成立,安阳为省辖市。日,平原省撤销建制,安阳市划归河南省,现为省辖市。  安阳人杰地灵。盘庚迁都于殷、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女将军妇好请缨、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三朝宰相韩琦三治相州、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等名人轶事层出不穷。著名历史学家、诗人郭沫若同志1959年来安阳时,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的著名诗句。  初步统计,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593.2亿元,居全省第8位,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44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11463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为9:58.1:32.9,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1%。  安阳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5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与晋豫鲁大运力铁路形成“二纵一横”铁路枢纽;京港澳、南林、鹤辉高速公路与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林桐、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将形成“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G107线等形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S301线等“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形成的骨干路网结构;安阳机场预可研报告通过省政府审批,正在加快推进建设,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安阳是国家二级物流布局城市,是中原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正逐步构建以骨干综合物流园区为龙头、以专业物流市场为支撑,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物流发展格局。安运交通物流园、林州大通物流园等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推进顺利,安阳物流港、众品冷链配送基地等专业物流园区投入运营,国药控股安阳物流中心、内黄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日益显现。2014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公路货运周转量387.2亿吨公里  安阳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齐具,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现有国家级A级景区22处,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6处,3A级景区7处。有国家森林公园1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处。安阳旅游以其鲜活的山水安阳、文化安阳、历史安阳“三阳开泰”特质享誉海内外。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打造国际旅游城,形成了两条极具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即以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为依托,涵盖天平山、黄华神苑、太行屋脊等景点的“山水休闲游”精品线;以领略安阳名人历史、体验中华文化为主线的“历史人文之旅”精品线,实现了旅游资源、人文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项目的有效整合。2014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968.9万人次(其中接待韩国入境游客突破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97.5亿元。  安阳是经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的全国通用航空产业园区试点市,拥有中国航协最大的航空运动俱乐部和航空体育训练比赛中心——国家体育总局安阳航空运动学校,同时拥有“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拥有3000米以下、面积多达4420平方公里的低空飞行空域。成功举办六届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目前,拥有涉航企业12家,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机场3个(民航机场1个,通航机场2个)。2013年,取得了全国首家CCAR-147部R22和R44机型资质,具备了多机型航空机务培训资质。同时,安阳工学院开设了大专航空机务和动力伞飞行员培训专业,初步形成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相结合、多层次、多类型的航空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独特的航空资源、产业优势为安阳“航空动员之都”建设和通用航空事业发展起到有力促进作用。  安阳是河南省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市之一,开发利用条件较好。截止目前,已发现包括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用非金属矿产、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等9大类50种(含亚种)。煤及煤层气、铁、熔剂灰岩、水泥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玻璃用石英砂岩、含钾页岩、霞石正长岩、水泥粘土、饰面石材、地下(热)水等矿藏均是安阳市的优势矿藏。其中冶金用白云岩、含钾砂页岩、霞石正长岩居全省第一位,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石英砂岩居第三位。煤、铁及石灰岩已形成安阳矿业的三大支柱,霞石正长岩、含钾页岩是安阳的特色矿产。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的目标,牢牢把握“转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着力构建“一个载体、四个体系”,重点夯实“六大基础”,突出强化“五项保障”,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中原经济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示范市,探索走好安阳四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子。  安阳是豫北工业重镇,初步形成了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煤化工、食品医药4个主导产业和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3个优势产业的工业体系。201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812.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40.9亿元,增长10.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1.2%。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0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82家,其中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59家。全市共有11家企业荣膺省“百强”企业和“百高”企业称号。  推进实施了75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结构升级项目、20个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安阳精密制造产业基地试验工厂、光远新材料电子布(一期)等33个项目建成投产。2014年,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速19.8%。  目前,全市有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安阳中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20个专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新建成标准化厂房141万平方米。谋划了钢铁精深加工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煤化工、汽车零部件、食品医药、陶瓷加工5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全部纳入了全省产业集群培育工程。2014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2.6亿元,增长35.5%,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1%;吸纳从业人员15万人。我市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分别被省政府授予“2014年度十强产业集聚区”和“2014年度十快产业集聚区”称号。  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周例会、联审联批联办制度,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着力强化投资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6.7亿元,增长18.5%。20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3.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49%。林州重机连续提升机等50个项目竣工,远大可建等78个项目开工建设。重大项目招商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81.5亿元,增长16.1%;实际利用外资4.28亿美元,增长31.4%。与国旅、保利、国药、华录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核汇通、国旅安阳城、安阳国际家电灯饰产业小镇、枭龙汽车、华能热电联产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成功签约。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城镇化率突破50%。加快实施以主城区为核心,以水冶镇、汤阴县城、内黄县城、柏庄镇四个城市组团及林州市区卫星城为一体的“1+4+1”城市组团发展战略,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城乡体系。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缘,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连洛阳,南接南阳,西与陕西省接壤,北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介于北纬33°31′24″~35°05′48″、东经110°21′42″~112°01′24″,东西长153.2千米,南北宽132千米,总面积10 496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在全省第一个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被誉为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  三门峡市地处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境内多丘陵山地,除卢氏县熊耳山以南低山丘陵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外,全市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3.8° C 。年降雨量一般在500毫米~800毫米,无霜期216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 261.7小时。  三门峡文化底蕴厚重。相传4000年前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滔滔黄河向东流去,三门峡由此得名。这里是仰韶文化、道家文化、虢国文化和郭氏之姓的发源地,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的铸鼎地、老子《道德经》的著经地、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的圆寂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中流砥柱的所在地。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馆藏文物7万余件,灵宝西坡遗址被列为全国首选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遗址之一,仰韶村文化遗址、庙底沟文化遗址、虢国上阳城与虢国墓地三大发掘入选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是国家旅游局&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和中国&王朝街道&之旅的主要城市之一。  三门峡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三门峡地形地貌丰富多彩,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50.7%,位居河南省第一位,有国家森林公园4处、省森林公园6处,是河南省生态旅游的主要城市。中心城区位于黄河岸边延伸的半岛上,&四面环山三面水&,城市与森林交相辉映,市区的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面积1万多亩,水域3000多亩,是目前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园林。这里还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每年12月初到3月初,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西伯利亚飞到这里过冬,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三门峡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大天鹅之乡&。  三门峡区位比较独特。境内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郑(州)西(安)高铁横贯东西,209国道、三(门峡)淅(川)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的蒙西铁路连通南北,将形成&三纵四横&大交通网络,是连接豫晋陕三省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从区域经济角度看,这里是中原经济区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转移示范区的交汇地带,东依中原经济区,西连接关中-天水经济区,北呼应太原经济圈,是亚欧大陆桥和陇海经济带上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  三门峡有一定的资源禀赋。三门峡市的资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矿产资源,另一类是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方面,已发现各类矿藏66种,其中&黄、白、黑&三大优势矿产:黄金远景储量1000吨,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二;铝矾土储量3.78亿吨,居河南省第3位;煤炭保有储量11亿吨,居河南省第5位。农产品资源方面,种类多、品质好,其中灵宝苹果、大枣、卢氏连翘、木耳、仰韶柿饼等11种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居全国前列。年产优质苹果17.5亿公斤,年果品加工能力60万吨,浓缩果汁产能40万吨,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三门峡烟叶为河南省名优产品,烟叶生产连续多年居河南之首,是河南省烟叶生产第一大市。  三门峡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以能源、铝工业、煤化工、黄金及有色金属加工、林果业生产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格局,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以精密量仪、水工机械、化工压力容器、机床设备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是国家电动、汽动量仪生产基地,化工装备制造能力和规模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新材料、电动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三门峡市以7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为支撑,正在努力打造黄金、铝工业、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低学历如何找到高薪工作
平顶山,别名鹰城。位于河南省中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3°08′至34°20′、东经112°14′至113°45′ 之间。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13年,辖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舞钢市、叶县、鲁山、宝丰、郏县4个区5个县(市),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2万。平顶山市区面积90多平方公里,人口102万。[1]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有沙河、汝河、澧河、甘江河等31条河流,大中型水库175座,库容28亿立方米。境内丛林叠嶂,山峦起伏,有国家5A级石人山(尧山)风景旅游区、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白龟山风景旅游区、昭平湖风景旅游区。[2]中文名称平顶山外文名称Pingdingshan别名鹰城平顶山市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商周时代,这里属应国。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置高阳县。隋朝时,分属襄城郡和颍川郡。唐代先后分属汝州、许州、襄城郡。宋元起至明清,平顶山境域分属汝州、许州和裕州。民国初年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新中国成立后,平顶山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1954年成立平顶山煤矿筹备处,1956年1月,成立中共平顶山矿区委员会,1956年3月,成立许昌专员公署平顶山办事处,下辖东高皇、大营、西高皇、井营四个乡。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属省直辖市,下辖二镇四乡,即诸葛庙镇、西高皇镇和大营乡、东高皇乡、井营乡、姚孟乡。1958年,市区设立了五个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开始起步。1960年撤销宝丰县,将原县属行政区域划归平顶山市,次年又恢复宝丰县制,仍归许昌专署领导。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为平顶山特区,实行双重领导,以煤炭部领导为主,河南省领导为辅。1968年3月,恢复平顶山市,仍为省辖市。1969年设置新华区和卫东区。1971年建立西区。1977年舞钢区划归平顶山市,1979年舞钢区又划归许昌地区管辖。1982年,舞钢区重新划入平顶山市。1983年9月,分属许昌地区的鲁山、宝丰、叶县三县划归平顶山市管辖,1986年2月又将许昌地区的襄城县和郏县、洛阳地区的临汝县划归平顶山市。  1988年6月,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1990年9月,撤销舞钢区,设立舞钢市。二市均为河南省计划单列市,由平顶山市代管。汝州市于日正式施行省直管体制。日,平顶山市郊区更名为湛河区。1996年12月,襄城县又划归许昌地区。日,设立平顶山市石龙区。至此,全市辖四县(鲁山县、宝丰县、叶县、郏县)、四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代管汝州市、舞钢市,全市共有99个乡(镇)、25个街道办事处,299个居民委员会、2584个村民委员会。汝州市2011年被省政府省发改委确立为河南10个省直管试点扩权县市之一。日全面实行省直管体制。2005年,平顶山市乡镇区划调整,撤并5个(原出处为9个)乡镇。舞钢市撤销王店乡,并入尚店镇管辖,尚店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安寨乡,并入枣林乡管辖,枣林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山县撤销土门乡,并入背孜乡管辖,背孜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宝丰县撤销观音堂乡,并入大营镇管辖,大营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石龙区撤销南顾庄乡,设立相应街道。撤并后,平顶山市全市有93个乡镇、39个街道;平均每个乡镇人口为5.19万人,平均面积为84.75平方千米。[4]行政区划
听语音截至日,平顶山市辖4区、4县,代管1个县级市。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行政代码下辖区域新华区15736410402曙光街街道、光明路街道、中兴路街道、矿工路街道、西市场街道、新新街街道、青石山街道、湛河北路街道、湖滨路街道、西高皇街道、焦店镇、滍阳镇卫东区10330410403东安路街道、优越路街道、五一路街道、建设路街道、东环路街道、东工人镇、光华路街道、鸿鹰街道、皇台街道、北环路街道、东高皇街道展开全部地理环境
听语音位置境域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至34°20′,东经112°14′至113°45′ 之间,以中心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全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8802平方公里。中心市区位于北纬33°40′至33°49′,东经113°04′至113°26′,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421.5平方公里。[5]气候特征平顶山市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风向以偏南、西北、东北风最多,春 夏盛刮偏南风,秋冬盛刮偏北风,常有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入侵。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这一带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市年总日照时数为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4.8~15.2℃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11.3℃,极端最高气温为38.1℃。无霜期214~231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全市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春季和秋季是比较适合到这里旅游的季节。[5]地形地貌平顶山市处于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西部以山地为主,最高山峰位于鲁山县西部边界的尧山,海拔2153.1米。东部以平原为主。在低山和平原之间,分布着高低起伏的丘陵。从北往南看,大体有三列山地夹两组河谷平原。北部是箕山,中部是外方山的东段及平顶山市区以北的落凫山等低山,南部则是伏牛山东段及其余脉。北部夹北汝河冲积平原,南部夹沙河、澧河等冲积平原。其海拔高度大多在300-700米之间,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自然资源
听语音矿产资源平顶山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煤、盐、铁、铝、石膏、耐火粘土、石灰岩等57种矿藏,尤其煤、盐、铁储量较大。煤田面积1044平方公里,原煤总储量103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51%,素有&中原煤仓&之称;铁矿储量6.64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76.3%,矿石品位20.78~44.13%;盐田面积40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2000多亿吨,含氯化钠90%以上,居全国井盐第二位;石膏储量3.16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77.3%;铝钒土、粘土、花岗岩、水泥灰岩、石灰石等几十种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能源、冶金、建材、化学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淡水资源由于平顶山市地处淮河流域上游,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量364立方米,低于河南省人均406立方米的水平,占中国人均2100立方米的1/6,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20,为极度缺水地区。[7]交通
听语音高速公路许平南、漯平洛、郑尧、太澳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中国高速公路网络相连。平顶山段许平南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重点干线公路日照至南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163公里(其中平顶山段长52公里)。该项目已于2004年11月建成通车。  平临高速公路系国家规划的南京至洛阳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的“五纵、四横、四通道”中的一横。2006年5月底建成通车。  平顶山段漯平高速与平临高速系同一线路,均为宁洛高速的重要组成路段。线路全长75.4公里,其中平顶山段长20.8公里,2005年12月建成通车。  平顶山段郑尧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高速公路“686”规划网中的一条重要连络线,线路全长183公里,途径郑州、许昌、平顶山三市九个县(市、区),总投资88亿元。其中平顶山段全长101公里,总投资48亿元。郑石高速由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建设,于2007年12月建成通车。  太澳高速平顶山段平顶山段,即洛阳至南阳市高速公路寄料至分水岭段,于2008年11月建成通车。  叶(县)舞(钢)高速公路系河南省高速公路网总体规划中焦(作)桐(柏)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北起平顶山市叶县,与宁洛高速相连,向南经叶县、舞钢市,止于平顶山市与驻马店市交界处。2010年底建成通车。[8]公路截止2009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公里,按照行政等级分,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专用公路21.247公里 ;按照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802.555公里,三级公路828.04公里,四级公路公里,等级公路占90.5%,等外公路公里。按路面类型分,铺装路面公里,无路面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在2006年底提前省定目标一年全部实现了通水泥(油)路。[8]铁路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人口
听语音常住人口2010年,平顶山市常住人口为490436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6367人,增长2.22%。[9]截至2013年末,平顶山市总人口537.5万人,常住人口495.7万人,城镇化率46.4%。[10]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35923户,家庭户人口为471746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0人减少0.17人。[9]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22975人,占51.44%;女性人口为2381392人,占48.5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2下降为105.95。[9]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2449人,占20.24%;15-64岁人口为3480094人,占70.96%;65岁及以上人口为431824人,占8.8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5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8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71个百分点。[9]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0454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0561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0862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6663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584人上升为616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963人上升为1234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1434人上升为4503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0492人下降为21749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9363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50367人,文盲率由7.18%下降为3.95,下降3.23个百分点。[9]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中原路花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