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扎诺娃特色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

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特色农业是指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地理、资源等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经济表现为种植业经济,即粮食经济,以粮为纲。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结构调整,分工分业,不同区域发展最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农业区域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把各类的农产品配置在生态环境适合的地区集中生产,就能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获得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效果更佳的生产效果。
一、河南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是国家的重要粮仓,农业地位举足轻重;河南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4%,农村劳动力资源5334万人,全国第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河南省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河南的各项农业生产指标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河南省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区位优势定位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形成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旅游业等定位清晰的特色农业区域发展模式,形成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为河南从农业大省变为农业强省提供了契机。
(一)建设多样化特色农业基地,打造河南特色农业产业链特色农业,突出一个“特”,有特色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市场,有特色才有竞争力。近年来,河南省立足资源禀赋,瞄准市场供求,重点培育和扶持了一批特色农业项目,构建了农业经济新格局,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持了农业经济的持续繁荣。1.种植业方面。有花卉苗木、中药材、食用菌、茶叶、柞蚕、芝麻、花生、大蒜、山药等特色生产基地。其中花生种植面积103.727万hm2,全国第一;大蒜种植面积11.999万hm2;茶叶种植面积9.769万hm2,信阳毛尖全国闻名;花卉种植面积7.079万hm2,形成了花卉产供销的合作组织;中药材种植面积12.12万hm2,形成了豫西南、豫西北区域中草药材生产格局。2.林业方面。目前,河南造林面积25.391万hm2,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6.278万hm2,苗木产量239485万株,果园面积47.57万hm2,引进新西兰红梨、突尼斯软籽石榴等优良品种80余个。新郑、平桥、桐柏、洛宁和宁陵成为国家经济林产业示范县。西峡的茱萸、新郑的红枣、林州的花椒等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的一张名片。3.畜牧业方面。河南根据市场导向,针对不同地区资源优势,优选品种进行产品开发,收到良好收益。固始县的品牌养殖发展到17个乡镇、187个行政村,示范区辐射了全县30多个乡镇;南阳、驻马店等都有规模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基地,其中大牲畜的产量分别为140.7万头和131.51万头。4.渔业方面。目前形成黄河鲤鱼、淇河鲫鱼等11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基地,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占全省养殖面积的1/3,名优水产品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2/3。河南省的渔业发展正在沿着“集约、生态、品牌”的方向发展,全省的渔业涉及观光、度假、垂钓、休闲在内的企业多达3000多家,直接经营水面面积53.33多万hm2,安置就业10万多人次,创造产值将近30亿元。
(二)形成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河南按照“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方面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转化效率。总体上看,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加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对农户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业部公布第五次检测合格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中,河南39家企业榜上有名。河南省财政厅为特色农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提供的扶持基金每年在2亿元以上。河南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特色产品商标品牌,并积极帮助宣传推介,目前已经有相当一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如思念、双汇、三全、好想你等已经成为全国驰名商标;信阳华英禽业集团、万富油脂集团、信阳啤酒集团、淮滨肉鸡有限公司等省内闻名;焦作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博爱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焦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界沟乡农业开发公司都大大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许昌襄城县群发实业、鸿源菜业、诚信冷藏等龙头企业使得蔬菜种植规模化,成为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也被农业部定位为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基地县;西峡宛西制药、郑州的新郑红枣、三门峡的阿姆斯果汁集团等,都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三)优化特色农业发展环境,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壮大河南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2015年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支出14024.8万元,占农业厅财政支出的41.03%。“2015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名优产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吸引了来自全国38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700多种名优农产品,洛阳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投资合作项目签约、农超对接、休闲农业推介等活动,签约涉及都市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光伏农业、牡丹科研等领域的26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达到56.55亿元,全面助推洛阳市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为响应国家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国际物流窗口加快河南省农产品营销、流转,带动河南农业产业化发展,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与河南泰浦物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在郑州市设立河南省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为河南开展农业展览和农产品交易提供平台。此外,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极为重视,郭庚茂书记2015年9月对许昌鲜之达国际农产品物流港调研时肯定了其特色定位,并对在大中原区域的复制表示了浓厚兴趣,对其承载水果等农产品进口口岸给予支持。
二、河南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河南特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由数量型过渡到质量型、由单一型过渡到多样型、由原料型过渡到加工型、由常规型过渡到生态型的发展转变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制约特色农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
(一)河南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农民素质。农民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主体,特色农业的发展最终要农民去落实。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的教育水平、技术能力、市场意识、眼界魄力等不足以支撑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河南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农村教育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更是有限,一些地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都十分困难,农民的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再加上投入在农村继续教育的经费不足,使得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变得困难,许多农业技术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就不高,传统农产品所占比重较大。2.生产规模。河南大规模推进土地的成块经营,加速土地的规模流转,这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但同时,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农业生产的小规模性和分散性在各地普遍存在,尽管各地都在努力构建“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工程,但是由于其规模小,农产品在影响力和知名度上无法打开市场,影响了销售,而销售不畅又反过来影响规模生产。所以,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小成为各地特色农业走向市场的掣肘,也对各地特色农业产业集聚群的形成造成困难。3.产品质量。目前,部分特色农业产品在化肥、农药及添加剂使用上有超标现象,影响了产品的绿色指数,制约了特色产品走向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另外,特色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明显,比如河南的新郑大枣虽然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但是由于气候环境因素,与新疆大枣在品质上存在差距,不少本土品牌选用的大枣均来自新疆而非本土,这也给本地特色产品的推广和发展造成了困难。
(二)河南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不完善从纵向上看,河南特色农业的产业链条深度不够,特色产品在市场培育、推广、加工、销售方面比较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带来的种养风险较大。比如种植业,长白山野生猕猴桃、河阴的无籽石榴等水果品种味美且营养丰富,但是容易变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推广出去,蔬菜对于时间、运输的要求更高,这都需要一个有效的产业化链条来保证其正常运行,保证种养农户的利益,否则,容易对种养户的生产积极性造成打击。从横向上看,河南特色农业网格化辐射能力较小,产业链条的相关产业、辅助产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从实地调研的结果来看,不少地方的特色农业仍然是农户的分散经营,也没有大型龙头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带动,所以,个别企业要想和大量分散农户联系合作就会增大交易成本,而农户在与龙头企业交易的过程中,因为市场规则的不健全和农民知识的欠缺,常常会使农户的权益受到侵害,不能充分得到特色农业生产带来的红利。2.品牌开发和保护意识不够虽然河南省内有不少特色农产品形成了品牌,有些还在国内比较出名,但总体来看,特色农产品尤其是传统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和保护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具备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域特色农业的“特”。其实,原产地品牌更加符合消费者的识别习惯,各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色对农产品品质影响较大,可复制性较低,原产地品牌一旦形成,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而我们知道,原产地品牌的形成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如信阳毛尖,洛阳牡丹,都是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其文化特色举国皆知。当前,河南特色农产品数量不少,部分质量也很过硬,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信息等外部支持和龙头企业的集聚管理,知名度有限,不少仿造、伪造产品更使得原产地产品品牌附加值不高,无法真正走出省门和国门。3.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意识不强基层政府主观上非常愿意地方特色产品成规模、成链条发展,不少地方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支持和扶持特色农业的发展,但这种管理相对粗放,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不足以支撑特色产品的品牌化发展。一方面,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水平还不够,如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无严格控制,没有真正实地指导和监督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对特色农产品的技术开发和支持力度不够,影响其技术引进与改良,如蔬菜大棚的传统种植就影响了其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其推广和销售。最后,特色农业的市场化水平低,基层政府没有下功夫在市场、信息和销售网络上帮助农户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服务农户的意识和行动不够。
三、河南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路建议
区域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本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选择本地区最具有特色的优势项目,最大限度地把资源禀赋落实为特色优势,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把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使农业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根据地区特色因地制宜地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这是河南农业走向现代化、专业化的必然选择。
(一)转变观念,深入认识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对特色农业重视的程度,将特色农业发展与当前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赋予特色农业新的内涵,提高特色农业的科技附加值,用最新型的现代产业理念搞活特色农业。一方面,农民需要转变观念,增强学习能力,掌握特色农业生产技能,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土地流转和人才支持的双重帮助,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支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另一方面,政府要在经济政策规划方面对特色农业发展进行重点倾斜,保证特色农业基地的形成,提高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关乎特色农业发展的大事,要及时对搞特色农业的农户和企业提供帮助,派农业技术员指导当地特色农业生产,帮助他们宣传推广特色农业项目,帮助农户搞好特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助其平稳与市场接轨,促其市场化经营。
(二)保护资源,深入开发特色农业从资源禀赋上来讲,河南拥有山地、丘陵、河滩、平原等地理特质,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从文化上来讲,河南有悠久厚重的农业文化,信阳毛尖、洛阳牡丹享誉全球。特色农业“特”在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要想发展各地特色农业,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各地的特色资源,阻止因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土地流失,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加大对优良农作物和生物品种的保护力度,在结合现代工艺的同时保护地方传统特色。特色农业的深入开发可以从种植业、养殖业两方面着手。1.特色种植业。种植业包括园艺、林业及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化的园艺种植产业不仅可以消化大面积的流转土地,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当前需要采用优良品种丰富现有园艺产品,引入先进的实用栽培技术,推行精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快产品在加工、保鲜等方面的设施投入。河南省经济林资源十分丰富,灵宝苹果、新郑大枣、河阴石榴、信阳毛尖等特色种植为当地GDP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当前要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开发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确保特色林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撑产业和名片。经济作物的种植,胡麻、油葵特色产业基地要加强品种改良技术和油脂加工技术;天麻、枸杞、黄芪、川贝等药材生产与加工需要加快人工栽培技术,建立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生产质量,改进加工工艺。2.特色养殖业。特色畜牧业方面,一要加大天然草原保护力度,实现草牧的生态平衡;二要改良畜群品种,发展有机畜牧业,提高优质肉类比重,发展优质羊毛羊,加强畜禽繁育体系和防御体系建设,实现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双赢。特色水产品方面,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水产养殖;二是保障水产养殖朝着健康养殖方向发展,做好生态产业链养殖,提高名优特色水产品的生产比重。
(三)合作经营,扶持相关中小企业单个农户资金、技术、市场力量有限,抗风险能力弱,农户之间合作成立专业组织,既有利于技术的传播,种植养殖成本的降低,还有利于产品市场化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河南省关于农业合作社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指引,河南省的农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3万多家,遍布全省各地。全省有各类优秀社、示范社3700多家;合作社通过超市或流通企业销售的农产品金额达15亿元;产供销一体化合作社超过了50%。安阳市的“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博爱县的“土地托管”耕作模式以及封丘县青堆树莓专业合作社模式都值得借鉴。但从功能上看,河南省农业组织还不够完善,实际有效的扶持力度还需要细化和加强,促进农户间各种组织的发展壮大。此外,特色农业的一体化发展,除了农业专业组织的发展,还需要相关中小企业的壮大,以此延长特色农业一体化链条,扩大特色农业网格化经营范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河南的辅助性农业生产企业无法适应现代农业集群发展的趋势,需要大力扶持,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上、中、下游中小企业,帮助企业打造特色农业产品的区域品牌,并借助品牌充分利用区域资源,解决农户独立创品牌的风险和难度,配合一种或几种特色农业产品使其品牌效应扩大,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四)改善条件,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效率,有利于农业的集群化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农业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现代农业至关重要,调研发现,河南部分地区大田生产已经用上了物联系统,如鹤壁市尝试将“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农情监测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可预见“微农讯”农业信息精准服务项目的逐步启动,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导航等“高精尖”科技的运用以及农村电商、微商的发展将为特色农业的网格化发展和推广销售实现新拓展。推行农业的标准化管理对于特色农业发展也十分关键。首先,政府可根据市场准入门槛为特色农业技术及质量的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为特色农业生产提供标准化生产模式指导和全程标准化生产监测;其次,定期对特色农业种植和养殖农户开展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种植养殖现代化技术,帮助其掌握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互联网推广的技术;最后,加强对特色农业上、中、下游企业的管理力度,使其带动关联农户共同实现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销售,形成试点,创建特色农业品牌。
(五)政策扶持,融资技术推广支持政府的政策扶持,包括拓宽特色农业融资渠道、加强特色农业技术研发推广以及对外宣传“河南农业”品牌形象。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农户培训,规模生产的投入或者是标准化管理,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是特色农业发展最为紧要的环节。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政府可在税收、补贴及抗风险等方面为社会资金进入组织和个人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可观的盈利空间。特色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农业技术的改进,加强特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政府的重要服务职能。一方面,支持省内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的技术研发,通过他们的技术优势,加强与河南特色农业息息相关的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省外及国外优良品种和技术成果,鼓励农户及涉农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引进,共同为河南特色农业发展做出贡献。“河南农业”的形象对于各地特色农业的推广至关重要,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必须把自己叫得响的农业品牌推向省外和国外,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一方面需要农户和相关企业的标准生产和诚信经营,也需要政府的系统对外宣传,逐步形成绿色健康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形象和规模高效的特色农业经济强省形象。
作者:江丽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责任编辑:杨雪&&&&阅读:人次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
按栏目筛选
                        
特色农业研究论文热门范文
特色农业研究论文相关文章农产品加工经销专业合作社芫根产品加工项目
&&&&导读:
&&& 该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是专业从事高原特色农副产品&&芫根产业化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组织,注册资本5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26人。已建成芫根原料产业化基地一万余亩。研发了六个芫根系列产品。通过了各项质量检测检验,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食品卫生许可证等,产品上市达标,获得了产品批准文号和产品条码。
&&& 项目规模及结构:本项目规模总投资501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3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10万元。其工程建设规模年产芫根调味菜10000t/a,产品方案如下:酸辣芫根丝系列产品:5000t/a;酸甜芫根丝系列产品:2000t/a;酸辣芫根叶系列产品:2000t/a;芫根叶酸菜系列产品:1000t/a
&&&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 1、芫根菜预处理:
&&& 鲜芫根菜&整理&洗涤&称重&装池(灌)&控制发酵酸化&备用
&&& 2、调味芫根菜产品加工工艺:
&&& 发酵酸化成熟芫根菜&切条&浸泡脆化&离心脱水&拌料调味&装袋&杀菌&检验&装箱&入库&成品。
&&&& 项目建筑面积及单体物:项目总建筑面积11720平方米;其中:1、预处理生产车间1座,建筑面积、食品加工车间1座,建筑面积、生产辅料库1座,建筑面积、产品库1座,建筑面积、综合楼1座,建筑面积2160m2,含办公室、检验室、食堂等。
&&& 资源优势:芫根,别名蔓青,园根,盘菜,藏语名为&妞妈&,是药食两用的植物。生长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具有清热解暑、滋补增氧、开胃消食、解醉醒酒等作用,是蔬菜中最益于人体健康的品种之一,素有&高原人参&的美誉。
&&& 要素条件:该项目位于该县城北13公里的雅拉乡,距康定机场30公里。 该项目已完成37余亩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芫根专用发酵池和厂房正在建设中。
&&& 优惠条件:投资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等开发的企业,年实际纳税总额达1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300万元以下的,按纳税总额中地方财政留成部分的30%予以扶持;年实际纳税总额达3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按纳税总额中地方财政留成部分的40%予以扶持;年实际纳税总额达500万元(含)以上的,按纳税总额中地方财政留成部分的50%予以扶持。&&&&&&&
&&& 企业证件: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
&&& 投资 0.5&亿元
&&& 经济效益:项目建设达产后,年营业收入11750万元,年利润1341万元。投资回收期4.06年(包括建设期)。
&&& 社会效益:随着人们对生态、无污染、环保、绿色、高原特色食品的喜爱和需求。解决近300人的就业问题,建立芫根基地1万亩,解决当地农牧民500户、1万人的增收。
&&& 投资:合资、合作&
尊敬的 先生(女士):
&&&&&&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政府招商引资信息网”。本网所有发信息,均得到各地政府、经济开发区和商家的委托,真实性强,财富价值高。如您觉得本站信息对您的事业或贵地的经济发展有帮助,那就请立即点击这里进行 ;如果您已经注册但还没有登录,那就请在这里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您还可以输入255个字!搭建三个平台&拓展经营空间
&&&&来源:&&&&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山东日照日报社冷静应对,运用辩证思维,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先后搭建三个平台,将新媒体优势与传统媒体优势有机结合,拓展经营空间,实现转型融合新跨越。
[关键词]媒体转型 三个平台 融合跨越
互联网高速发展,以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影响力与日俱增,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凭借其海量信息、快捷传播、互动式体验等优势,吸引了大量受众,挤压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面对压力与挑战,山东日照日报社冷静应对,运用辩证思维,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先后搭建三个平台,即新媒体传播平台、新媒体外包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将新媒体优势与传统媒体优势有机结合,拓展经营空间,实现转型融合新跨越。
新媒体传播平台给传统媒体装上“车轮”插上“翅膀”
新媒体有文字、声音、图片、动漫、视频、互动等多种形式,传播手段、传播技术、传播方式更加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从这个角度说,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敌人”而是传统媒体的机遇,它是“车轮”,让传统媒体跑得更快;它是“翅膀”,让传统媒体飞得更高。地方党报有权威性与公信力,有专业新闻工作者队伍,有多年形成的人脉优势与固定的发行渠道,有习惯阅读的人群,这些优势是新媒体一时无法具备的。
问题搞清楚了,发展思路也就清晰了。在谋划2015年工作时,日照日报社党委提出了两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办好报纸,巩固先天优势,这是目前立社之基;坚定不移地树立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报业,大力发展新媒体,内容优势与传播优势融合。
报社新媒体传播平台主要做微信公众号与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是“轻骑兵”,通过微信平台把报纸新闻与广告及时推送出去,增强传播力,提升传播效果。报社出台政策,鼓励各经营部室开通微信公众号,增加传播载体。目前已经建成以“日照播报”为首包括30个微信公众号的传媒矩阵,信息推送快速精准,深受读者和客户青睐。报社同时打造两个手机客户端,一是以新闻服务为主的“掌上日照”APP,二是以生活服务为主的“智慧日照”APP。
用新媒体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使我们巩固了老客户,吸引了新客户,改变了传统媒体在某些领域“失声”的窘境。2015年5月,报社房产事业部启动“日照最美楼盘(社区)摄影大赛”,100多名摄影爱好者报名参加,收到投稿图片近2000幅。主办方从中选择精美图片,以彩色整版方式在报纸上刊发,同时通过“日照日报房产快报”微信平台对外传播,单次关注超过6万人次,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报社城市周刊编辑部采写的稿件,不仅刊登在报纸上,还汇总成册,每月出版一本精美杂志――《城事》,并通过城市周刊微信平台及时播发。该部门“城?事”茶吧微信群已成为日照市最活跃的微信群之一。2015年植树节前夕,城市周刊编辑部策划组织“有棵树的名字与你相同”植树活动,通过微信圈迅速传播,市民积极报名,近万人参加植树活动。
报社影像编辑部运用“视觉日照”微信平台对组织的活动进行二次传播,扩大活动影响力。“生态日照,鸟的乐园――日照两城河湿地野生鸟类摄影大赛”“新华社等6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日照花仙子”等活动,单次活动吸引几万人次关注,被采访单位十分满意,与报社签订了常年合作协议。
新媒体外包服务平台拓展经营空间
新媒体发展已成燎原之势,网站、微信、客户端以几何级数增长,对专业运营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单位部门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就把目光投向了报社。2014年底,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委托报社承办日照文明网,报社抓住时机组建管理班子,成立日照文明网编辑部,统筹安排采编人员。在发挥采编优势的同时,还开发了“文明日照”APP,升级了“文明日照”公众号,形成多介质立体联动传播格局,同时,还协助策划“挂灯笼传家训”“整治环境美丽家园”等活动。这些活动信息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进行多重传播,引发市民高度关注。2015年5月,在中国文明网300多个市级网站排行榜上,日照文明网综合排名从30多名跃升至第9名。
报社还承担了日照检察网、日照商界网等新媒体平台建设,负责微信平台的运营维护和信息采写、编辑、推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报社分流了人员,增加了收入,被服务单位节省了开支,发展了事业,各方满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商服务平台成为报社经营增长点
电子商务具有信息服务与智慧服务的特征,是报业转型发展的新领域。日照日报社在电商方面开发了“四个产品”:日照蜂窝折扣行、淘宝网特色中国?日照馆、日照淘、智慧日照APP。
2014年8月,报社引进民营资本,创办了“日照蜂窝折扣行”,与山东南铁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日照蜂窝新媒体有限公司具体运营。蜂窝折扣行是报社打造的第一个电商平台,是试水互联网+转型的初步实践,当年11月上线,两个月内聚集500余家商户,为下一步整合资源提供了基础。
在创办电商平台的基础上,2014年11月,报社与阿里巴巴洽谈淘宝网“特色中国?日照馆”建设事宜。该项目是由日照市政府主管,日照日报社、日照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共同打造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经营日用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照市特色农产品为主体的综合性平台。项目位于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另有90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物流分拣配送中心。
“特色中国?日照馆”通过自主电商平台预留频道与知名电商链接,让日照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同时,与生产商对接,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电商带来的实惠,最终达到“买全国卖全国”的目标。特色馆线上营销推出特色旅游、特色农产、特色海产和特色文化工艺四个板块;线下体验精选本地特色产品深加工企业、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入驻,重在产品体验和文化推介。目前,“特色中国?日照馆”筹建工作基本完成,年内可上线运营。
2015年3月,报社创建“日照日报?日照淘”电商平台。这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定位“本土特产外地销售,全国特产日照销售”,利用电子商务和报纸平台整合营销,减少中间环节,消费者可以通过日照淘O2O实体店、电话微信、专卖店等多种方式选购。
2015年6月,日照日报社联合日照移动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启动“智慧日照”客户端建设。“智慧日照”APP定位市民生活好帮手,打造本地化移动互联第一平台,集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智能交通、查询缴费等于一体。
地方党报发展新媒体的思考
坚定信念,看清大势。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任何时候这个性质与作用都不会变,变的只是传播方式。党报发展新媒体是大势所趋,对传统媒体来说,要想不被淘汰,就要认清大势,勇于探索,积极创新。
加快变革,适应新媒体发展。地方党报发展新媒体,对采编经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初,报社调整内部机构,组建新媒体广告公司,形成统一的新媒体运营体系,增强联动,提高效率。
选调精兵强将,提供专业服务。有了新媒体,传播载体增加了,专业服务必须跟上。今年以来,报社先后邀请国内知名电商专家及新媒体营销精英授课,提高员工新媒体运作水平,在做好报纸广告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巧借外力,解决资金技术难题。新媒体事业要发展,资金投入是关键。报社解放思想,引进社会资本,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技术方面,选择权威专业的合作伙伴,整合社会资源。如淘宝网“特色中国?日照馆”由日照日报社、日照市供销社、东港区供销社、济南德章商贸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日照优粮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
(作者:日照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扎诺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