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理财到底好不好 理财买保险理财好还是存银行好

您好!我去工商银行买理财产品却被忽悠购买了保险,这是我半辈子的积蓄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您好!我去工商银行买理财产品却被忽悠购买了保险,这是我半辈子的积蓄,现如今快1年了才知道受骗,如果退保会损失10万元,请问我该怎么办?唔……
在建设银行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到期后,与原承诺不相符,如果保障自己的权益?
银行工作人员对我家人极力推荐理财产品,并说是保本型理财产品,我家人打算做1年的死期存款后来买了他们推荐的理财产品,结果到了1年家人去银行取钱,账面赔了2000多不说。还告诉我家人是3年的保本理财,如果要赎回还要支付2%的高额手续费。原本的1年理财收益没有得到还赔钱2000多。再支付2000余元的手续费。这里外里最少亏了6~7000。这是诈骗啊。欺骗中老年人不懂理财,钻了他们不会理财的空子。因为此事去过银行营业厅解决问题。后银行工作人员允诺给予我们价值2000元的购物卡来...
我丈夫从甲处打欠条拿了一块玉石卖给乙,乙未支付货款,给我丈夫打了欠条,后乙将玉石抵押换取50万元现金挥霍一空,现无力偿还,甲将我丈夫告上法庭,法院会把我在银行购买的理财型保险冻结或强制执行来还债吗?
你好!我09年在青县工行石油分理处存钱时被银行工作人员忽悠购买了太平人寿的保险,现在看到收益根本不及存款利息,想退掉保险,但是要损失好多钱,请问这事我该怎么办好?
本人于今年6月购买中信银行理财产品期限153天,9月份银行提前终止合约并未通知我,直到产品到期后,我去查帐,才发现我的资金以活期的形式在账户上已经挂了2个月,是我蒙受损失2000余元,银行目前只有口头道歉,想以一个赠品被子了事,我想问问我的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婚前财产婚后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如何分割
妈妈去银行存款被银行的工作人员推荐购买了理财投资产品,购买前询问了是否有风险,工作人员说没有,在柜台办理手续时再次询问了是否有风险工作人员也说没有,当时工作人员没有强调或说明任何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是让妈妈签了很多字。晚上回来的时候我翻阅了下她签的协议并非说的无风险,是否可以撤销次协议,银行里都有探头是否可以做为他们忽悠妈妈买投资理财产品的证据呢?
2012年7月,在招商银行购买了一份太平洋的理财保险,每年交2万,一共5万,当时只告知每年有8%的收益,但未告知此收益是按保险单本金价值来计算的,也未告知有一个本金价值。而且此收益每年都是固定的数字,并非交的钱累积起来计算,存2万也是1200元,存10万也是1200元。当时接到了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我就提出了,是否要收取保险费等费用,其说没有保险费,但也未告知保险本金价值此项规定。现在我想要退保,可以如何处理?是否能拿回2万元本金?
2011年和朋友合伙100万购买中国银行为期一年的理财,2012年去取,银行方面说理财变成基金,赔了18万,我期间并未同意和签署任何购买基金的合约,我要求银行方面拿出我签的合同,银行方面说弄丢了!还说经过网银转钱的就是经过我本人默许了,替我操作的这个人之前认识,知道我银行卡的密码,我想看现在该怎么办?法律程序怎么走?有没有什么部门管这些骗人的银行?
你好,我于过年前购买交通银行某理财产品,为期50天,至4月1日到期,利率为4.4,可以柜台人员没有给我操作成功,最近才打电话通知我,我可否申请双倍返还定金。买保险好还是存钱好-金投理财-金投网
7x24小时客服热线
400-103-2211
买保险好还是存钱好
买保险好还是存钱好:保险提供了保障,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而银行没有。
买保险好还是存钱好?
银行存取灵活,这也是银行的一个弊端,现代物质社会,当你因为想买个东西(比如车、房)时钱不够,就可能去动用孩子的教育基金;而保险是强制储蓄,到时间必须要存,而且不能随便取。
保险是先设定了一个存款目标(一般是保额或保额的几倍+生存金返还),明明白白知道了到时能拿多少钱,而且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实现的,即使存钱的人发生了不幸,保险公司也会豁免应交的保费,而存款目标不变。而银行存款太自由和灵活了,自己并不清楚到用时总共能存多少钱。
现代社会,物价飞速上涨,通货膨胀严重,银行的那一点点利息压根无法抵御,若干年后,当你拿出银行的存款准备用时,发现已经不够用了,而保险一般是复利计息,收益高,更能抵御通货膨胀。
保险提供了保障,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而银行没有。
银行存款最长的也只有5年,而保险有终身和定期的。
以上是关于&买保险好还是存钱好&的全部内容,了解更多的知识敬请关注。
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投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美国大选开锣投票,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
紧急通知,25天人民币连跌912点,了解这...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这句话也...
美国大选第一次辩论在两天前举行,引起...
做黄金的看美联储,做股票的看美联储…...
2016里约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手枪决赛...
7x24小时咨询热线
400-103-2211
金投网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了解金投网最新动态,掌握第一手金融理财资讯。存款是给自己买保险还是存定期,还是理财呢_银行的利率貌似都很_宝宝树
1共8页 直接到页
存款是给自己买保险还是存定期,还是理财呢
银行的利率貌似都很低,买保险又怕抗不过通货膨胀。理财呢,又得决策风险。各位宝妈都来发表下意见
理财产品了
个人觉得存定期靠谱点。
现在银行的保本理财觉得还不如五年定期靠谱。
回复 &妈妈的小丫丫-06-12 13:49:41发表的
理财产品了
存定期五年的利率还可以。
回复 &岁月如风-06-12 13:50:39发表的
个人觉得存定期靠谱点。
用起来方便啊,几十天就能用
回复 &Amy14-06-12 13:51:46发表的
现在银行的保本理财觉得还不如五年定期靠谱。
宝妈做的什么理财
回复 &妈妈的小丫丫-06-12 13:49:41发表的
理财产品了
回复 &Amy14-06-12 13:53:03发表的
宝妈做的什么理财
前段时间关注了p2p网贷,利息很高,10%.就是不知道靠谱不?有宝妈懂这个的吗?现货白银就不考虑了
一年存多少?存期几年?收益如何?带分红
回复 &妈妈的小丫丫-06-12 13:54:08发表的
暂时买的是理财产品
45天5.6利息、我存的都是短时间的
短期还是长期?
回复 &vonica&
13:56:48发表的
暂时买的是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利息挺高的。有金额限制吗?多少起
回复 &妈妈的小丫丫-06-12 13:57:27发表的
45天5.6利息、我存的都是短时间的
银行理财吗?
回复 &大仙生小仙&
13:58:15发表的
我存的定期
五万以上起存,我的理财顾问一到期她就给我留一个理财产品,全是保本保息的
回复 &Amy14-06-12 13:59:02发表的
保本理财?利息挺高的。有金额限制吗?多少起
我也存了个十万的五年定期,五万的一年定期,剩下的考虑理财,和保险
回复 &Terisa_Li&
14:02:41发表的
我存的定期
那不错,我也去看看。。。谢谢宝妈啦
回复 &妈妈的小丫丫-06-12 14:03:22发表的
五万以上起存,我的理财顾问一到期她就给我留一个理财产品,全是保本保息的
我都存短期。中国银行的。收益比小银行低一点。不过保险一点
回复 &Amy14-06-12 13:57:32发表的
短期还是长期?
存款是给自己买保险还是存定期,还是理财呢相关的更多内容: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需要账号和密码的外链可能是钓鱼网站,为了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请勿提供任何有效信息!银行存款被忽悠买保险 保险和定期存款哪个好 - 点融网财富
银行存款被忽悠买保险 保险和定期存款哪个好
来源:转载
  去银行存个钱,却被忽悠买了保险(放心保)。了解实情后却过了投保的犹豫期,退保的话损失钱,不退的话心里又郁闷。这是在银行被误导买保险后的典型心理状态。
  所幸,监管层已下大力气治理销售误导,保障消费者的权利。不过,人们也要有双慧眼,认清银行销售保险中的那些“猫腻”。
  错把保险当理财产品
  在媒体工作的高女士,险些被银行工作人员忽悠着买了保险。
  7 月8 日,高女士接到了自称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借记卡中心客服人员的电话,来电显示也是中信银行的全国统一客服号码。
  这位客服人员以答谢金卡VIP 客户为名,介绍中信银行推出的一项理财服务,只要每个月把多余的钱进行理财,就能获得110%
的收益,同时,还赠送全球医疗救援服务、父母家人的体检服务以及免费的意外险,但她绝口不提这是一款保险产品。
  乍听之下,高女士觉得这款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稳定,又有一些免费的增值服务,很不错。在详细了解之后,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高女士感觉客服人员推荐的应该是一款保险产品。在高女士一再询问下,客服人员才正面承认,这是中美人寿大都会销售的一款都会如意生死两全险附加意外险,月缴上限1180
元、中间档891 元,下限594
元。该客服人员一直强调产品的保证收益、缴费灵活、附加服务等方面,对于投保的注意事项、如果中途退保可能面临的损失等止口不提。
  “我之前也投保过大病医疗险,保险产品其实是不错的,可以防范未来风险,但中信银行客服人员遮遮掩掩,一直强调自己是银行借记卡中心的,如果不是我一再追问,她不会告诉我销售的其实是保险产品。这是典型的销售误导。”
  实际上,在银行销售误导中,除了这种电话答谢实则兜售的情况,更多的误导表现为“存款变保险”。有人本来只是去银行存个钱,却被销售人员用“收益率高,到期返还,跟在银行存钱是一样的,只是名字是保险”
的说辞忽悠,在搞不清楚状况下就买了保险。由此,导致保险投诉时有发生。
  销售误导难题
  近年来,保险销售的各个渠道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误导,其中,最被诟病的就是银行保险渠道。销售人员惯用的伎俩包括故意混淆保险与存款的概念、夸大合同收益、篡改客户信息及隐瞒合同重要内容等违规问题。
  有数据为证。今年3o15 时,各种金融投诉平台中,多数人投诉的都是关于自己到银行存款却被误导变成投保的案例。3o15
银率网发布的银行服务调查显示,产品销售误导现象中,保险在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中位居榜首,占比达39.42%。
  某保险销售服务公司总经理对于银行保险销售误导,做了这样的分析,“保险销售误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保险市场供求双方市场地位不平等,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
  在他看来,误导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硬误导,例如银行销售人员篡改保险责任、夸大保险利益(包括分红、投资类保险收益)等。第二类是软误导,即隐瞒产品的重要信息,选择性告知,如不提示投保人产品有犹豫期,分红收益是不确定的等等。相比硬误导,软误导的危害更大,消费者也难以举证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为了根治销售误导这个顽疾,监管层已经做了努力。
日,保监会下发了《人身保险风险排查管理规定》通知,其中针对销售误导就有这样的界定:包括销售员存在夸大保险责任或保险产品收益,对保险产品不确定利益承诺保证收益,将保险产品当做储蓄存款、理财产品销售,隐瞒除外责任、犹豫期客户权利、退保损失以及万能保险、投资连结保险费用扣除情况等保险条款重要事项的销售误导行为。
  理解不透不签字
  事实上,银行存在的保险销售误导,多是源于消费者对于自身购买的保险产品的收益情况、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以及相关事项不了解,偏听偏信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只有自己弄懂了,了解自身权益和保障范围,才能够有效减少保险纠纷的发生。
  无论是去银行办理存款业务,还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兜售保险产品,最终你都要与保险公司签订正规的合同,上面对于你即将投保的产品类型、保障范围、收益情况等等,都会明确列出。
  防范销售误导,解决办法只有一条,看清合同条款,理解不透不签字。
  中德安联人寿资深人士说,保险产品是消费者与保险公司共同签订的契约,对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作用。所以,不管银行销售人员如何天花乱坠地宣传,在落笔签字之前,务必要对保险合同及条款已经完全理解并接受。尤其是最为关心的部分,像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收益等等,是不是在保险合同里明文规定。一句话,在心里给自己提些问题,看看是否在合同上有答案。
  对于保险产品中自己不理解、不确定的内容,无论是保险责任范围还是承诺收益,都可以直接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问询。一来公司客服都经过统一的培训,能够给出权威可信的解答;二来客服电话都有录音备案,万一发生争议也有据可查。
  两年前,宁波钟女士的母亲买了份寿险分红险,买后一点没跟家人透露,直到今年交不起保费了才跟钟女士商量让她出钱代缴。“钱是小事,一年万把块,但我问妈妈买的保险是保障什么的?她却说不上来,多问一点她又急了。”有人说,钟女士的妈妈是被卖保险的人“忽悠”了!事实上,被忽悠的不只是钟女士的母亲。
  “忽悠”的意思就是误导。2012年初,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将整治人身险销售误导作为全年工作重点之一。而保监会最新发布的《关于2012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在违法违规类投诉中,涉及销售误导的2979个,占人身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的85.28%,“销售误导是人身险公司违法违规类投诉的突出问题。”
  案例回放
  10年前买份分红险 到期收益还不如存款
  最近微博上有人晒保单,说是10年前买了一块分红险,花了3万元,10年间因为怕被扣钱没敢动,如今终于到期了,结果保险公司告知他连本带息是4万元。当事人大呼上当,因为这收益连同期银行存款收益都比不上。保险本身有问题吗?其实从分红险的角度而言,产品并没有问题,毕竟除了利息,保险的主要功能还是在保障。而当事人觉得“上当”,觉得收益不如预期,很可能当时被销售人员用高收益忽悠了。
  保险销售员为了生存有业绩压力,而投资者千方百计追求收益,特别是现在市场投资渠道受限的情况下,保险销售误导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
  “我问我妈,怎么想起要买保险,我妈说是一位认识的阿姨再三推荐,不好意思就买了。结果买的人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卖的那个人也说不清楚产品内容。想退保,咨询了一下,已经缴了2年2万多,现在要拿回来,要损失五六千块,又不划算。”
  钟女士母亲买的是一款分红险,5年期,每年缴1万元,已经买了2年了。当时那位销售阿姨对母亲说是比存银行划算,前几天钟女士翻出保单好好算了一下,其实每年也就200元左右的收益,而且这个钱还是拿不出来的。
  “我现在只能安慰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就当花钱买个教训了,还好买的是5年期的产品,不是十几二十年的。我再问下去,我妈都要翻脸了,老人家自己买了也觉得不划算,不太想跟家人说。”
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文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点融网立场。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你喜欢:
上一篇: &&&&&&&&&&
不动产抵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保险理财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