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内部效益内部审计评价价

名师幽默的声音,考试重点和难点讲解,每天限额200张,抢完为止!改变,从这一刻开始!
你现在的位置:> >
浅谈如何搞好投资效益审计
会计城 | 日
来源 : 互联网
随着我国投资领域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投资效益审计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投资效益审计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子,做好“三个转变”,把好“五道关”,努力搞好投资效益审计。做好“三个转变”1.从真
随着我国投资领域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投资效益审计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投资效益审计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子,做好“三个转变”,把好“五道关”,努力搞好投资效益审计。 做好“三个转变”
  1.从真实、合法性审计逐步向投资效益审计转变。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建设单位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检查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建设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有所减少。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适时将投资效益审计从以真实和合法性审计为重点转向以合理性、效益性为重点,即逐步过渡到投资领域的效益审计,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有益于实现投资效益审计的最终目标,即节约投资,减少损失浪费,促进提高投资效益。
  2.从事后审计逐步向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等特点。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一管理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浪费,影响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随着投资审计的日益深入,投资审计要有效渗透到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各个环节,注重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避免小问题酿成大损失。在投资领域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审计在促进项目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
  3.从微观领域向宏观层面转变。以微观项目审计入手,实现宏观服务层次上的突破,是投资效益审计发展的又一个新路子。近年来,投资领域较多采用项目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正是基于投资效益审计的这一发展需求。
  把好“五道关”
  在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应选准切入点,笔者认为,应重点把好“五道关”:
  1.重点审查立项程序,把好投资决策关。规范重大项目决策对项目效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按国家投资、基建管理政策的有关规定,审查项目决策立项的程序,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的行为发生;审查项目前期论证工作的充分性,防止可行性论证变为“可批性论证”的倾向,杜绝“三边”工程;同时,将效益审计和重大项目决策透明化、民主化、社会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有关部门规范重大投资决策程序。
  2.重点审查招投标,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和工程材料采购关。对重大投资项目工程、重要物资设备采购行为要实行招投标管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施工队伍和采购物资设备,防止暗箱操作,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项目投资的效益。要按照招投标法有关规定,审查项目招投标程序是否履行合法程序以确保选择到最佳的具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同时,将对招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与完善招投标制度以及从源头上遏制建筑市场上的腐败行为结合起来,促进建筑市场规范、有序地发展。
  3.重点审查施工管理及监控,把好安全质量关。要审查监理单位的选择方式和资质,检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的建立以及是否有效运行,重点检查监理单位对隐蔽工程及其他检查的内容是否进行了监理并办理了有关签证手续,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结合项目施工管理和控制检查,促进项目建设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
  4.重点审查项目竣工决算,把好资金结算关。通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和结算审计,审查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合理确定项目投资总额,确定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5.客观评价项目投资运营状况,把好项目效益关。通过对项目建成后的投入运营状况分析,客观评价项目建设的工作成效,分析影响项目效益的诸多因素,以便更好地促进项目投资效益的提高。
[关注会计城官方微信,获更多新鲜、专业、实用资讯]
你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浅谈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浅谈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编辑:younian
  摘要:效益审计是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核心的审计活动,它的审计方法具有综合多样性、融合创新性等特点,组织实施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等共同组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体系,内控制度审计、抽样审计技术等应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得到充分重视和运用。
  关键词:经济效益 审计 方法
  Abstract: The efficiency audit based econom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audit activities as the core of its audit approach with comprehensive diversity,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ve features,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the method of verifying the audit, audit methods and audit evaluation methods common components of the economic audit methodology,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udit, audit sampling techniques should be given adequate attention and use in economic audits.
  Keywords: economic audit approach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定义和内涵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效果进行监督、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简言之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直接目标&的一种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的产生和是与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政府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也推动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发展速度。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经济性(Economy)审计、效率(Efficiency)审计、效果(Effect)审计,即&三E审计&模式,这就是最早的经济效益审计概念。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这三种特性的审计也就成为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内容,具体涵义如下:
  (1)经济性:它是指经济活动耗用资源的节约程度。劳动消耗的节约程度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大。经济性通常以成本降低额、降低率、资金节约额等来衡量。
  (2)效率性:它是指经济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比率关系,反映对社会资源的利用程度。效率越高,就意味着资源得到了越合理的配置。效率性通常以劳动生产率、资金使用率、原材料利用率等相对数来衡量。
  (3)效果性:它是指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有效结果或成果,反映经济活动的有效性。经济活动的成果越大,那么经济效益就越好。通常,效果性以产量、产值、利润等绝对数来衡量。虽然经济效益审计概念从提出后,社会经济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这&三E&特性仍然是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内涵。
  二、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特点
  经济效益审计与现代财务审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效益审计以现代财务审计为基础,所以很多情况下要借鉴采用财务审计的方法;经济效益审计在财务审计基础上又要延伸拓展,融合了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等内容,所以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又表现出交融创新等特点。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将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多样性。经济效益审计是依托现代财务审计而进行的,所以财务审计的各种方法都会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得到充分的利用。现代财务审计方法种类繁多,这就导致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也呈多样化特征。另外,因为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的,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除采用常规审计方法外,还运用到多种学科知识,如数学、学、管、统计学等。所以,经济效益审计又要综合多种知识来决定具体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具体采用哪一些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素,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来决定。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发挥的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方法体系的掌握和运用。
  2、融合创新性。经济效益审计涉及运用一般审计方法与各种数学方法、管理方法,但并不是这些方法的各行其道、简单使用。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审计要在更高层次上将这些方法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正确、恰当审计方法的目标。另外,为揭示某些事实、问题,也要注重运用新的方法,创新审计方法,从而使得审计证据更有力,审计结论更有可靠。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注重实践需要。经济效益审计通常从定性和定量这两方面对经济效益进行鉴定和评价。因为主观、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把所有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量化后再用数学方法求解,所以,在审计中要必须注意定性方法的运用,必要时依靠专家的经验与能力对问题和现象本质做出判断。另外,定量分析指标体系也必须合理,应呈动态修正变化,以及时适应经济效益审计的时效性要求。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体系及其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复杂多样,因此,整合相关的审计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体系,这是审计理论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尽管理论界关于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体系的争论很多,但综合各方观点,可以将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基本划分为四大类:即组织实施方法、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体系。
  (一)经济效益审计组织实施方法及其运用
  经济效益审计从何入手?这就是经济效益审计的组织实施问题。对此,经济效益审计理论界基本形成三种观点:
  1、财务审计延伸法。它是从财务审计入手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首先,运用财务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审核查证各种财务数据。然后,对于经济效益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内控制度导向法。它是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评估;然后,根据健全性评估结果对于部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建议。最后,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最后攻坚。
  3、效益结果倒推法。它是从经济效益成果入手进行审计评估的方法。首先,对经济效益成果进行验证,重点做好综合分析工作,揭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客观评价。然后,结合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对策。
  我们认为,在现有的三种经济效益审计实施方法中,内控制度导向法应成为经济效益审计重点实施方法。现代审计理论的重大突破就在于风险审计方法的运用,它带来了审计效率的革命性提升。风险审计理论认为,可允许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时发生错误舞弊的风险,而内部控制风险则是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但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时产生的风险,而检查风险则是实质性检查没有发现错误舞弊的风险。如果可允许的审计风险水平已经设定,在固有风险水平既定情况下,内部控制风险越高,所允许发生的实质性检查错误水平就应越低,也就是说不允许在实质性检查过程中发生重大的错误,这也就要求进行更多的、更深入细致的实质性检查。相反,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很健全,所评定的内部控制风险水平很低,这就可以减少实质性检查工作,从而大幅度提高审计效率。因此,尽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看起来似乎增加了审计工作量,但它却真实地顺应了那句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成为现代社会中介审计的重要方法。经济效益审计理应借鉴现代审计理论的最新成果,积极采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方法来进行相关审计活动,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要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评估。它的基本评估程序是先调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情况,再描述并证实内部控制制度,然后登记内部控制制度缺陷,最后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第二阶段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先根据健全性评估的结果、业务发生的频率和固有风险的大小决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然后进行符合性测试的抽样,再运用检查证据法、重新处理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进行最终的符合性测试,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结果。
  (二)经济效益审计查证方法及其运用
  效益审计查证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技术方法和管理技术方法。这两类方法的区分并不是很明显的,因为传统技术方法中也在不断融入现代科技因素,所以这两类方法都有其广阔的应用天地。
  传统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核对法、验算法、调查法与盘点法等。这些基本的审计技术方法在现代财务审计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检查财务的错误舞弊仍具有很好的效果。我们认为,传统技术方法中的抽样审计方法是经济效益审计技术的重要方法,不断完善抽样技术将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审计效率。抽样审计方法在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中都会应用到。符合性测试主要涉及三种抽样技术:
  (1)固定样本抽样。它利用样本规模确定表,来找到相应的样本数,然后利用样本结果评价表对检查结果做出评价。主要适用一次性检查的项目。
  (2)连续性抽样。它是边抽样检查边评价,适用预计错误率较低的项目。
  (3)发现型抽样。它适用性质严重或数额巨大的错误舞弊审计。
  实质性检查抽样也主要包括三种:
  (1)均值估计抽样。它是用样本均值来推出总体数值的方法,重点应用于验证账面记录正确性和估计账面记录数值。
  (2)差异估计抽样。它是用样本平均差错额来推出总体差错额或正确额。它的优点在于可减少审计工作量,只对有差错的样本进行;缺点是样本中的错误不能太少,否则可靠性受影响。
  (3)分层抽样。它的基本办法是将总体分成若干层,从各层抽检样本,最后汇总推算总体估计量。这种方法最为复杂,需要的数学知识做多,主要用于复杂样本审计。总而言之,抽样审计技术已成为现代审计事业的巨大推动力,经济效益审计应积极采用抽样审计技术。
  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指经济效益审计中为达到特定的审计目的而采用的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相对于常规技术方法,它主要针对于经济效益审计对象的特殊方面而选用。主要包括这些方面:
  (1)预测审计的方法。例如集合意见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预测法、自适应模型预测法等,这些是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审计中的具体应用,需要的数学统计知识很高深,主要用于预测论证。
  (2)可行性研究审计。它是对工程投资、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审计,它用到的专门技术方法是适用于经济效益审计的。
  (3)计划、控制审计方法。常用的如综合平衡法和计划评审法等,主要用于计划和控制非重复性工程项目的复核和检查等。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的融入,使得经济效益审计获得了更多更强大的工具,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确合理的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是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关键。
  (三)经济效益审计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审计分析方法,它是进行审计评价和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依据和基础,一般可分为单项分析、局部分析和全面分析三类;或按时间划分为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审计分析方法很多,我们认为,以下这些方法是值得充分重视并需合理利用的:
  (1)价值分析法。它是以功能为核心,来揭示技术方案的价值、功能、成本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方法。它的简明数学表达式是价值(V)=必要的功能(F)/成本(C)。价值分析以V=F/C=1为标准,根据分析对象,从必要的功能和成本两方面进行分析,剔除多余功能或降低必要功能的成本,以达到功能与成本的最佳配合。这种方法可以评价决策是否,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因素分析法。它是对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根本性原因,分清主次,提出改善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通常它计算的顺序方法是:以实际指标依次替换计划指标,直到全部替换完毕。每次替换计算的结果与前次计算结果相比,就可以测算出某一因素对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
  (3)对比分析法。它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数值的增减变化来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做出评价。可以采用纵向对比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法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它能揭示很深刻的问题,通过同计划指标比、同上年同期比、同最好水平比、同地区与国内国际水平比,可以很好地分析经济效益的高低。
  (四)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方法及其运用
  审计评价方法,就是运用审计评价标准将通过审计查证和分析取得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所达到的实际水平进行对照、检查,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结论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评价是效益审计的重要环节,是审计结论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主要分为三种方式和两类方法。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三种方式是指一事一评、局部评价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对前两种方式的综合和概括。这三种方式互相补充、密切配合,能够达到全面评价的目的。两类评价方法是指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因为经济效益审计会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很多时候要征求专家的评价意见,所以定性方法是不能忽视的。而评价中运用的重点是定量方法。综合评分法和综合指数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评分法根据各项指标的地位和作用分别赋予相应权数,然后根据指标实际完成情况打分,最后加权计算总分,做出评价结论。这里的权数赋值是关键,需谨慎处理。综合指数法是种动态评价方法,它反映不能直接加总的多因素组成的经济效益的综合变动情况,能概括反映总体效益变动相对程度。综合评分法与综合指数法相辅相成,共同对经济效益审计做出适当的评价。
  总而言之,经济效益审计由于其自身特性,决定了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具有综合多样性和融合创新性等特点。我们使用各种审计方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收集足量、可靠的审计证据,从而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技术和手段,只要对于采集审计证据有用,我们就可以采用。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是有机整体,是个完整的综合体系,不能将它们孤立起来,而应根据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和要求,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李平,论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四川,1995年第10期。
  [2]李刚,试论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5期。
  [3]刘艳玲,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新思考,商业研究,2002年第11期(下半月版)。
  [4]徐宏峰、孙红丽,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与方法,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5]张琳,经济效益审计浅论,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浅谈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相关推荐
[浅谈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63360" data-title="浅谈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data-image="">查看: 1851|回复: 10
请问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在实务中分别是怎么操作的啊?
和爱学习的人一起激发动力
每月至少2次直播分享,有回放
填写您的高会学习计划
获赠高会评审课程
国际名校港中大&会计领军上国会
联手打造一流CFO硕士
最近在看内审书籍,其中提到效益审计中,需审计运营的这三个性。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t,效果性effective,看定义说经济性是说是否以最少的成本,效率性是否以固有的资源产出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是否实现政策目标。
但是在实务中,我们是如何从这三个性去审计的啊?细化到每个具体的审计标准,审计步骤,是如何操作的啊?
比如以审计一个制造业企业为例,以采购部门为例,细化到具体审计哪些业务流程,比对哪些考核数据,才算是审计到了这三性啊,如何才能算作是有足够的审计证据证明被审计对象达到了这三性啊?
是否有达人能解惑啊?拜谢!
会计视野论坛帖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发帖人声明原创的帖子,中国会计视野有使用权和转载权。其他网站在写明来源、作者、会计视野论坛首发网址的情况下可以转载,原创作者保留禁止转载和向其他转载网站索取稿酬的权力。
我也有同样的问题!
你看的内审书,我个人觉得 可能是事务所或者国企的人写的,而在民营企业或者台资企业,这三个性根本就没必要谈。我们一般谈的真实性、合理性。
你看的内审书,我个人觉得 可能是事务所或者国企的人写的,而在民营企业或者台资企业,这三个性根本就没必 ...
这样子啊,确实,我看的是Acca里提到的经济效益审计的定义。
如果是合理性的话,以什么为审计标准才能证明其合理呢? 行业内同行公司的内部资料无法获得,自己公司内部的绩效考核要求吗?后者一般在民营企业,这些绩效考核要求要么本身是否合理都难以保证,要么考核要求非常粗略。
这样子啊,确实,我看的是Acca里提到的经济效益审计的定义。
如果是合理性的话,以什么为审计标准才能证 ...
所谓的合理,就是按照正常的人的做法去做,也会得出这个结论。 比如采购审计,为什么要三家比价,为什么要招投标,就是得到一个合理的价格。采购的产品价格、质量、库存以及交期等否不合理,就是问题。
真实,就是是否存在虚假。
你看的内审书,我个人觉得 可能是事务所或者国企的人写的,而在民营企业或者台资企业,这三个性根本就没必 ...
版主不是事务所和国企写的&&IIA的国际内部审计框架也是 这么说的&&
版主不是事务所和国企写的&&IIA的国际内部审计框架也是 这么说的
可以结合着理解,不必一定局泥条框。辟如上述
采购的经济性,如果没有三家比价,招投标这些管理方式,是否可以保证经济性、效果性呢?而这些又是版主从另一方面阐述的合理性。万事万物多是相通的,想想多是一个理哟。
胡说八道,可一笑了之哟,呵呵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不是单独分开的
采购审计的合理性也正是这三方面的一个体现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运营的三性还是跟内部审计定义相关: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实际中审计师开展这方面审计还是要建立在对运营非常了解、审计经验较多的基础上,举几个例子:
1、经济性:仓库需要叉车,那么叉车到底是租赁还是自购,虽然租赁价格较低,一次性投入少,但如果审计师分析采用自购方式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科目和未来可预计使用时间内效益更有利,那么审计师发表建议以自购方式替换租赁就是经济性的一个体现;
2、效率性:如果车间某条生产线或者库房出现闲置,审计师建议进行外租,就是效率性的体现;
效果性个人认为反而是比较直观的,直接对比即可。
其实实务中对三性的审计各行各业差别很大,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步骤去实施,但最基础的还是审计师的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了解,比如经济性的例子,如果审计师仅仅关注租赁的三家比价、正常的审批流、结算那这个租赁流程毫无问题,必须要联系到租赁是否是一个最佳方式,采用自购不行吗?然后对仓库所需叉车型号市场价的获取、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采用净现值或者投资回报率计算使用期效益等等,背后其实是审计师能力的体现。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讨论谢谢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运营的三性还是跟内部审计定义相关: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实际中审计师开展这方 ...
学习了。不过个人理解象设备租赁好还是自购好,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在仓库运行前就将不同方案计算对比过。仓库实际运行时只是把事前经过计算对比的最优方案付诸于实施。如果是已经开始运行了,才由审计师去发现提出,那这样的公司应该不是多讲究效率跟经济性的公司,起码前期规划筹备很差,也不好谈什么经济性跟效率性。
审计师好象做的是会计的事情??个人肤浅的理解
站长推荐 /1
一起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视野思享会》举办了近60期,事实证明是符合大家需求的。本项目开始招募年费会员,一起策划活动主题,一起全程互动解惑,更可观看更多往届视频。详情见内文。
Powered by关于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关于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
(辽河油田公司外围能源勘探开发项目部)
摘要:管理是企业研究的永恒主题,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因此,
如何开展好管理和效益审计,也是企业内审机构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主要
课题。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管理效益审计涵义内容应注意解决问题
1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基本涵义关于管理审计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但其基本涵义主要是指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促进企业增加价值和提高运作效率。
关于效益审计的涵义,通常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2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基本范围和内容2.1管理审计的基本范围和内容
由于管理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的内容涉及生产、安全、环境、财务、计划、合同、人事、采购和营销等各个领域及环节。因此,管理审计的范围应该包括企业的各个管理层面的管理活动,它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管理职能的审查和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审查两个方面。
2.1.1管理职能的审计。管理职能是管理本身具有的内在功能,一般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等基本职能。对管理职能的审计就是对与上述基本职能相关的内容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履行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等进行审计。
2.1.2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包括对与
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思想道德水管理人员素质相关的整体知识水平、
平、决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等内容进行审计。
2.2效益审计的基本范围和内容国际通行的审计理论认为,效益审计主要包括经济审计、效率审
“3E”审计。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也有人将公平审计和效果审计,即
计和环境审计列为效益审计的范围,把效益审计变为“5E”审计。但
效率和效果审计这三方面作为内部审计来说,主要还是只包括经济、
3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与人们研究和解决其他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事务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即认识事物、
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内审机构应该采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五点:
3.1了解被审计单位或事项的性质、规模、生产经营方式、所处的行业及地域特点、管理现状、内控制度、管理流程、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政策、计划、合同、预算等情况。在这一阶段,内审人员可以采取调查表(问卷)法、流程图法和文字描述法等具体方法进行。
3.2建立比较标准或比较模型。这种标准可以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先进企业标准、本企业历史最优或平均水最佳经济或管理模式、设计、计划、预算和定额等。在这一阶段,可平、
以通过网络及其他手段查询等方式取得。
3.3获取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可以是书面的文字、数据等形式,也可以是图形、声像等形式。在这一阶段,内审人员可以采取抽样调
分析性复核法等方法获取。查法、
3.4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的结果用金额、数量,比率,柱状图、曲线图等其他形式表示。在这一阶段,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分析模型,运用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评分法、标杆法、问题解析法和专题讨论法等方法进行。
3.5发表评价意见,并提出改进管理的审计建议。内审人员在获取审计结论后,应当及时的发表审计意见,并在与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充分商讨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监督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发表意见的方式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如遇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电子邮件或口头等方式。
4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4.1适应形势和企业发展需要,及时转变观念,科学定位,认真实践“两个转型”,着力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目标的不断转换,以及国家和上市企业资本市场监管力度的日益加强,特别是《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的颁布实施,现代企业发展的目标已经不再是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成本和利润等单一目标,而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内审的目标也主要是促进企业增加价值和提高运作效率。如何适应形势变化,科学定位,按照国际内审标准开展审计工作,达到国际上市公司内审的工作水平,这已经成为各企业内审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内审机构不仅应该研究、关注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和重要的经济事项,在企业微观管理上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更应该关注公司的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领域,努力实现在企业宏观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2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受损害《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师在他们能自由地和客观地进行工作是独立的。这一点要通过机构的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既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不受损害,又要保证内审人员的客观性不受损害。
4.3正确处理管理和效益审计与其他类别审计的关系
管理和效益审计与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物资采购审计、招标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有所不同,但又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二者互相为依托,相辅相承。因此,内审人员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首先,要将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内容融入到其他类别的审计项目如在进行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内审人员便应对责之中。
任人在任期内企业的基建管理、投融资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合
管理同管理和企业效益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客观评价其管理水平、
责任和效益状况。
其次,内审机构可以将在专门的管理和效益审计项目中发现的
典型的问题进行通报,在提请有关管理部门改进管理工作普遍性地、
的同时,还可要求内审人员在进行其他类别的审计项目时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关注,防患于未然。
4.4健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管理和效益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只有将内审工作制度以企业内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审计范围、内容、程序、要求和权限等,才能减少内审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使企业各级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内审机构开展的管理和效益审计工作目的是有效促进企业内部各级管理部门不断改进工作,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运作效率,内部审计发表的审计意见在企业内部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此项工作与各级管理部门自身开展的调查研究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进而积极支持和配合内审工作。
4.5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审计机构和保持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了有效地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工作,内审机构负责人应该根据企业的规模、分布和劳动组织特点等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审计机构。对规模小、经营集中、管理层次少的企业,可只设置一级审计机构;对规模大、经营分散、管理层次多的企业,则需设置两级或多级审计机构。对一些常规的、具有地域特点的,单一的项目,可授权由二级或三
Word文档免费下载:
财税统计 关于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万金(辽河油田公司外围能源勘探开发项目部 )摘要:管理是企业研究的永恒主题, 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浅议企业管理效益审计 一、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应把握的重点内容管理效益审计...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甚至对内审机构 和内审人员也下达非审计工作任务(如...经营者提供各方面的有用信息,为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关于私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相应地,内审机构也有成立企业时设立的内审机构,还有...逐步向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审计拓展,从 事后审计...企业效益审计论文企业审计管理论文 关于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摘要: 管理是企业研究的永恒主题, 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因此,如何开展好管...对企业内部审计定位的一点思考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内审 机构权限低,审计目标与单位经济效益目标相冲突...因此如何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更大发挥...关于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 7人阅读 2页 1.00元 做好投资效益审计促进内部...本文阐释了作者自己对管理审计的认识,分析了新形势下内审工作面临的问题,有见地...关于企业内审机构如何开展... 7人阅读 2页 1.00元 关于农行股改时期效益审计...对效益审计的几点探索和思考 本文从效益审计的概念入手,根据政府、社会和社会主义...浅谈企业内部效益审计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主要内容、企业内部 如何实施效益审计等问题进行思考...企业内部效益 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发展...企业把注意力转移到怎样才能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效益, ...一 、内部审计的概述 内部审计是指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本单位有规定对 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所实施的审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部效益审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