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乐檬3到底怎么样到底是“好公司”还是“坏公司”

为何做不好手机?细数联想的七宗罪
为何做不好手机?细数联想的七宗罪
&&& 在金融界,有这样一条法则:
&&& 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
&&&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格雷欣法则,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典故。
&&& 那么到了IT这边,业务并不强的联想和如雷贯耳的摩托罗拉结合在一起,其实也有在品牌上劣币驱逐良币的意味。
&&& 笔者认为既然我们用一个跨界的例子来开了头,那么不妨再看看另外一个跨界却神似的例子,那便是吉利和沃尔沃。
&&& 按理说来,沃尔沃和吉利的结合,应该会极大的提升吉利品牌的形象和产品质量,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不但吉利的形象还停留在国产三大破的层次,即便是新帝豪的强势出击也未能扭转局面,反倒是连沃尔沃的形象都受到吉利的拖累,还好吉利并未狂妄到把自己的名字硬塞到沃尔沃的前面,那样怕是要万劫不复了。
&&& 回头再说联想,实际上,联想做不好手机这个命题是很客气的,虽说国货当自强,但联想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典范。
&&& 联想是靠着品牌电脑起家的,当初自诩为国产第一品牌,其傲娇的模样足以让同方,方正等同辈汗颜。但是实际上,联想的商务机性能低下,家用机价格高的离谱,唯一可取的是产品设计,不过也没有什么卵用。
&&& 在笔者看来,联想真正的腾飞,是在收购了IBM的笔记本业务之后,当然,这也有其他厂商不给力的原因。
&&& 比如惠普,铝合金超极本机身的发热一直解决的不好,不是今天烧主板就是明天烧显卡,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时候,联想的笔记本部门在接受了IBM的笔记本业务之后,一改之前联想本带给人们的固有印象,这是联想的进步,至少现在去电子市场转转,联想的笔记本出货量还是很高的。
&&& 然而,联想旗下的ThinkPad系列也并不是尽善尽美,当时不少小黑粉放言,联想绝对做不好小黑,事实也是如此,联想的小黑和IBM的小黑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尽管外形还是那般耿直,但内在品质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 所以,MOTO也不会例外。
&&&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联想的问题主要有下面这几个方面:
&&& 其一,产品线的混乱。
&&& 说起联想的手机产品,估计只要不是资深联想粉,很难有人能说全。
&&& 联想大而全的产品线使其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内部体现为互相抢夺资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外部则体现为单品牌战斗力不足,而品牌间又无法形成合力,单品牌以及整体出拳都绵软无力。
&&&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联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他品牌瓜分自己的市场。三星,苹果这般巨头也还罢了,小米,华为这些精品国货也就算了,诸如酷派,魅族这些半斤八两的自主品牌看到联想也如同看到包子一般上来抢市场,这就让联想的脸面荡然无存了。
&&& 说到底,联想手机业务的产品线复杂,凌乱,各自为战,此为一宗罪。
&&& 其二,联想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
&&& 产品质量是第一生产力,产品质量是第一生产力,产品质量是第一生产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联想却始终不拿质量当一回事,或者还是官僚主义那套作风,偶尔来个大检查的那几个月,产品质量尚能看的下去,平日里简直是没法看。
&&& 联想手机笔者曾经用过一款非智能的型号,外观倒是漂亮,可是经常接不到电话,信号之差令人发指。而笔者的遭遇并非特例,按理说联想拥有庞大的线下售后网络,可以提供的售后保障远非小米、魅族可比,但对联想手机质量及售后的投诉,却并不比小米等品牌低。
&&& 产品质量不能从一而终,无法善用售后网络,此为二宗罪。
&&& 其三,联想手机业务缺乏创新精神。
&&& MOTO的手机一直是走时尚先锋这条路线的,从当年的掌中宝到智能机时代的X,MOTO手机从来就不是靠着数据吃饭的家伙,但联想偏偏拿这一点来做文章,做文章也算了,但却是炒冷饭。
&&& 八核处理器,大屏幕,这套路估计华强北500块的机器随便你挑,人家凭什么买你的?
&&& 换句话说,苹果有iOS,小米有MIUI,魅族,华为,三星,索尼,几乎手机品牌都在手机生态上下了真功夫,但是联想的手机有什么?独一无二的用户体验?别闹了。
&&& 自己的特长抓不住,别人的长处不学习,做一条安静的跟风狗,此为联想手机的三宗罪。
&&& 其四,联想手机的宣传不力。
&&& 走在街上,铺天盖地的三星曲面屏幕的广告,坐在家里看电视剧,是魅族,小米的半壁江山,现在华为,索尼的宣传也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但是联想呢?
&&& 如果说没有联想的广告,那是瞎扯,但都是联想的超极本和ThinkPad笔记本的广告。前几年还能看到乐phone和Vibe的广告,而如今也销声匿迹了。我只是想问问,联想的手机业务是后妈生的?
&&& 宣传不力,在现在这个赔钱赚吆喝的年代,你不吭声,谁知道你是做手机的?此为联想手机的四宗罪。
&&& 其五,联想手机部门的学习能力欠佳。
&&& 其实联想和MOTO的联姻并非是毫无前例可循,远的不说,跨界的也不说,就说TCL和阿尔卡特的联合,这便是很好的一个榜样。二者的融合很好的提高了TCL这个小众品牌的调性,TCL在海外市场有了质的突破。这样一个有样学样的例子摆在面前,联想不学我姑且认为是自尊心作祟,那么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部门利用IBM的海外渠道拓宽市场份额的优秀案例又为何不用?
&&& 缺乏学习别人,自我学习的机制,此为五宗罪。
&&& 其六,联想部门主管的魄力欠佳。
&&& 事实上,联想手机现在如此混乱,主管是脱不了干系的。
&&& 6月1日卸任移动集团总裁的刘军,是从PC业务转战手机业务的,而这两项业务之间的思路可谓天差地别。刘军想把供应链管理这套理论复制到手机端是行不通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他的下课。
&&& 而接任他职位的陈旭东,的确拥有更为灵活的思维,但履历再辉煌,也掩饰不了手机业务惨淡的现状。联想的管理层若是有隔壁董小姐一半的气魄,恐怕也不会闹到如今这个局面。
&&& 管理层思路不灵活,魄力欠佳,此为六宗罪。
&&& 其七,联想大战略方向的失误。
&&& 在笔者看来,最适合做智能家居的非联想莫属,因为在最重要的控制端,联想可谓如鱼得水。至于服务的终端,例如冰箱洗衣机彩电,大可放手让类似富士康这种厂家OEM,联想只需要在其中安装自己的智能控制芯片,便可掌控全局。
&&& 可惜的是,联想目前空有庞大而有些臃肿的产品线,横亘手机,平板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等领域,却始终畏首畏尾,浅尝辄止,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 换句话说,笔者认为联想与其和MOTO合作在手机市场艰难前行,倒不如破而后立,借助MOTO在某些领域的优势,将其在智能家居这方面无限放大,成就自己的一方世界。
&&& 联想战略性选择的失误,此为七宗罪。
&&& 不过话说回来,联想的产品设计倒是真是极好的,无论是非智能机时代还是智能机时代,产品外形都绝不逊于其他品牌,或许这便是联想手机业务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再不济,联想可以做代工,可以一处设计供全球,这样也算是不辱门风,聊表欣慰吧。
编 辑:赵志伟
余承东:华为荣耀已成为双品牌&未来将走独立品牌道路,6月30..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别天真好吗?一张图不能识别好公司与坏公司!
扫描,分享朋友圈
& 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坏公司? 最近在朋友圈疯转的 “一张图识别好公司和坏公司” 信息图好像把它说得 “清清楚楚” 的。&& 按照该图的逻辑,好单位什么都是好的,
是让员工会利用时间,
鼓励员工创新,
给员工理想以及沟通交流的平台,
能激励员工,
充满和蔼与快乐的单位;
&坏单位则是什么都是坏的,
浪费员工时间,
要求员工服从,
给员工扣标准,
要员工习惯沉默与命令,
监视员工,
装满傲气与怨念。
似乎手执这把“刷子”,你就能明辨是非,为各大公司贴上黑白标签。但是,事实真的如此简单么?好坏公司的标准有哪些?本图标准均是针对公司文化及管理方式而列的。诚然,对员工来说,公司文化和管理方式是衡量公司好坏的重要标准,但即使只对员工而言,也不能仅凭“公司文化”或“管理方式”来筛选一家好公司。& 根据2014年全球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总结的“最佳雇主”榜单,谷歌、苹果和脸谱网等大公司之所以位居全球最抢手雇主之列,除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还与其极具吸引力的福利待遇、丰厚的报酬密切相关。而当你跳出员工角色,站在不同立场与视角之时,对一家公司的评价标准就更为多样了:股东看重资产规模,投资者在意资本回报率,消费者希望获得物有所值的产品或服务,社会则更关心它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创造的工作机会……仅针对公司文化和管理方式就把公司简单分出好坏,是片面的。即使我们坚持只用公司文化和管理方式来划分公司的好坏,图列标准的合理性本身也值得斟酌。“要求员工服从”的公司是坏公司?怎么解释“服从是西点军校的美德”这个现象?该校在二战后培养出1000多名世界500强企业里的董事长,堪称美国最优秀的“商学院”。一味“鼓励创新”的公司就是好公司?
创新并非空穴来风,更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根植于特定成长土壤各种竞争变量的有机组合,它往往需要借助强势领导人的推动,更依赖于全面的组织变革以及系统性的公司改造。不同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创新需求与风险并不一样:
初创、小型企业有更多机会创新,机会成本也更小;成熟、大型企业想要创新,则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以联想的公司属性与优劣势而言,其创新的难度、风险和成本,就远远大过其资源整合与产业扩张,但这不妨碍其跻身“全球最受赞赏公司全明星榜”。“监视员工”就是坏公司?
调查显示,国内对员工的上网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内容实施监控的企业超过20%,而在IT、互联网以及部分高新技术行业,这一比例更高。按此逻辑,谷歌、微软都不可能成为“好公司”。姑且相信图列标准的合理性,但由于这些标准过于主观,在两分法下缺乏程度之分,其可操作性也是令人质疑的。
即使同意“好单位充满和蔼与快乐”,“坏单位装满傲气与怨念”,在这样的“好单位”里,难道就没有难以相处,或不够快乐的员工?再坏的“装满傲气与怨念”的单位,难道就没有和蔼而快乐的员工?一个单位“要求员工服从”的同时,不代表一点“鼓励员工创新”的空间都没有。即使“好单位”是“让员工会利用时间”的单位,但由于每个人对时间的观念不一样,对时间的利用方式也不一样,这样的“好单位”里面一样会有感觉浪费时间的人。多次跻身全球最佳雇主榜单的麦当劳要求新人从基层工作岗位做起。刚进入该公司的年轻人,从事的都是炸薯条、做汉堡这样的工作,历经大浪淘沙之后才能成为了解基层状况的经理。你能因为那些坚持不下来的人抱怨工作“浪费时间”而否定整个麦当劳的管理系统么?最后,需要指出,公司的好坏也不是永恒的。
20世纪90年代的耐克公司在劳工问题上声誉很差,而现在该公司被普遍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领袖。即使我们完全同意本图观点,用一张图就对一家公司下绝对的评价,没有看到公司本身变化、成长的可能性,也是狭隘而危险的。&
扫描,分享朋友圈
|后参与评论
互相关注私信
企业与员工私信
还可以输入300字
该用户邮箱不存在,请重试!
请输入密码!
企业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没有企业帐号
资料更新成功!
关注微信,一起数字进行时
手机扫一扫,下载数英APP
手机扫一扫,下载数英APP
Part of the DM Union为什么说联想公司错失的根本不是移动互联网?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联想集团错失的不是什么移动互联网,而是PC主业转型、升级,强化幕后基础设施的机会。
站在局外看人做难、遭遇指责,要比提出建议、化解危机容易得多,尤其是我们这样喜欢一哄而上的媒体人。
联想集团遇到问题不是今天。过去30多年,它遇到的生死问题大过今日局面。柳传志前不久说联想遇到过三个坎以及最新的坎时,那一刻,他既是对联想企业历史的陈述,也是借此发出一种危机警告。
我们这帮人比柳传志、杨元庆们更清楚联想内部的问题吗?有些小的方面可能如此,有些根本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个比较流行的断语是:联想错过了全球移动互联网业。我觉得这是张口就来的盲目判断,人家一年7000多万的手机出货量,怎么说“错失”了移动互联网?
这就跟随口说微软错失了第一波互联网热潮,阿里错失了社交,腾讯错失了电商、苹果错失了行业互联网一样……
我还错失了整个世界呢。这张口就来的言论,充满了巨大的迷惑性。
这种迷惑在于,我们内心总习惯于为那些最新但可能浮于表面的潮流俘虏,我们期望每个公司尤其巨头都得成为新潮流的冠军,成为全能冠军。如果成不了,就是巨头自身有问题,遇到了危机。
在媒体舆论、大众言论以及投资人等各种因素裹挟下,企业巨头自身也认为它能如此。于是涉入新领域,锻炼全能,准备拿冠军。而这里的尴尬是,每个企业诞生时的资源禀赋都不一样,就算同期诞生命运也会不同。当一个企业忽视主业、开始冲刺它并不擅长的领域时,主业往往开始出问题。事实上,除非了显而易见的行业危机,比如你现在还在生产上上个世纪的欧洲四轮马车,或者大规模进入技术要求不高的棉纺业,或者现在你大规模涉入房地产,大建商品房。。。。
巨头一旦被言论裹挟,可怕的不是新业务的失败,而是它的主业蕴含的变革机会被错失。这才是根本的问题。
拿联想来说,它是全球PC冠军,无论存量还是增量,它都是如此。几年来,PC整体出货下滑明显,于是,很多人就说PC不行了,联想们不行了。
PC是个形态可以丰富变化的产品,当它深入到行业市场,成为幕后设施后,它可以变身庞大的服务器市场,做小后,也可以成为更多移动终端。我们能看到联想手机与PAD都有不小的出货。而它的服务器业务也有一定的市场。
就是说,联想转型有它不错的基础。我们有什么理由断言一家PC巨头在业务层面失去了机会?联想仍有它巨大的商业机会在,关键是,这一时刻,它如何审视、激发、调整、升级它的主业,而不是什么要大规模地卖它的手机,非得将苹果、三星、华为、小米当成敌人。
6年前,世博会开幕前,我与一帮记者采访杨元庆时,他说唯一瞄准的对手是苹果。那时我就觉得很奇怪。难道移动终端就成为联想唯一的未来么?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给他提过一个建议,就是我认为联想应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企业级业务,尤其是商用PC、服务器以及软件。因为,我当时看到,它曾是都灵冬奥会的PC方案商,随后又成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幕后PC形态信息技术的支撑。我当时还建议过,如果将这部分业务进一步包装,独立出来,争夺中国智慧城市订单,应该有不错的机会。
这不是我事后诸葛。因为,以我对联想发展史的有限认知,它实在应该围绕主业尽快补足、强化自己的核心技术力量,商用PC服务、行业订单也许不那么容易炒作,面子工程少,但时间周期拉长,一定能扭转联想多年来留下的“贸工技”印象,走向“技工贸”。当然,我并非纯粹的技术主义崇拜者,并不完全认同这个说法,“技工贸”应该不是顺序的问题,而应该分开说,“技”、“工”、“贸”并重。只是于那时的联想,仍有这种强烈的印象。
联想涉入手机是应该的事情。但是,在主业只是具有出货与市占优势而缺乏实质行业渗透力的条件下,盲目将苹果设为唯一瞄准的目标,至少是一个误判。它拖累了联想在服务器、软件业及各种行业服务的拓展商机。
我要说,而联想的海外上市公司身份,尤其是MBO完成之后它对国际化的一波过度迷恋,让人看到一家中国公司为一种流行的行业潮流裹挟,向短期利益诱惑妥协的局面。
再次强调,我不是事后诸葛。也许,就算联想6年前强化企业级业务,也未必能够有多大的表现,因为制约因素很多。但是,有一点,我始终坚信,笨鸟先飞的道理,提前储备一些力量不会有什么坏处。后来,联想买了IBM X86服务器业务,虽然补了一下,但时间与内部自生力量应该是有所延迟。一个太会收购的企业,无形中很容易抑制内部的研发力量。
杨元庆不愿直接对比的华为,后者不刻意强调自主性,但华为过去多年在核心业务上却更多坚持独立研发。而联想主业的许多核心专利,都是买来的。当杨元庆去年借助收购摩托获得的专利发话揶揄小米时,其实它反过来印证了联想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
我这里不是回到什么“技工贸”的话题上,我的意思是,联想虽然前一个阶段专注于PC业务,但它并没有在PC业务领域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壁垒。
这里面与联想的软件实力有一定关系。我们说IOE强,它们代表着服务器、数据库、存储,当然还有管理软件之类。当华为成为中国服务器市场冠军、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数据库领域的大牛后,联想在这个领域却没有更深的积累。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的一面是,过去多年,IOE代表的海外阵营基本垄断了中国高端市场,本地企业很难突破,而联想在国际PC市场确实还有很多拓展的空间,必须有所选择。但是,如果一家中国公司,在中国本地都没有策略突破这一障碍,不太可能能适应一个新时代。就算联想拥有了IBM的部分低端服务器资源,也很难立刻完成突破。
所以,我要说,联想错失的不是什么手机业务,它与苹果、三星、华为、小米都各不相同,联想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必须基于它的PC形态的业务。现在联想面临的压力,也不是来自什么手机被华为、小米超越多少云云,如果未来它连PC形态的业务城池也守不住,那才是联想最大的危机。
PC业真的没落了吗?没有,无论存量还是增量,它仍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只是它面临着从消费端转向行业互联网端,尤其是幕后基础设施的生态锻造。一个有利的信号是,就连华为都要涉入笔记本领域了,在一个云管端的ICT时代,基于PC形态的网络产品,依然会有它的生命力,关键是相关企业采取何种路径涉入、强化。
我们现在还在割裂地谈论服务器、PC、PAD、手机,未来,它们都只不过是一个个连接点而已。这类割裂的概念会慢慢弱化,有朝一日甚至会消失。
联想当然有它转型的基础,至少在PC产业链,它依然有强大的竞争力。我觉得它需要进一步整合、聚焦转型,强化PC业的核心壁垒,从前端延伸到幕后基础设施。这种趋势之下,它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与服务,以及定义具体行业市场、为它们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本质上来说,从硬到软,是一种服务转型。
完成这一转型的阻力与障碍,有技术、产品、业务层面,但我觉得眼下最大的因素在于联想上下的思维与文化的认同,以及一种适应一个融合时代的开放精神。
具体来说,那就是,杨元庆以及联想员工,是否还以自己的PC主业为傲,并基于此锻造一种更为强大的ICT竞争力?你们是否还有发自内心的联想价值认同?是否敢于打破一种思维,重塑组织架构,并且重新审视现有的国际化认知?
如果还有,如果还能,我觉得联想仍然有它巨大的产业机会。在我眼中,这两天的质疑虽然有许多合理处,但仅仅讨论CEO杨元庆该不该下课,很无聊也很偏激。
我不是说杨元庆的岗位不可以调整。事实上,如果要我给他提建议,我认为,这个阶段他应该多往幕后走,扮演联想生态构建的清道夫,在文化、愿景、组织、人才上多用力。专注于董事长岗位、让出CEO位置给更年轻的一代人也有道理。
我觉得联想的文化与价值观遭受的考验可能大过业务层面。目前,联想国际化强调的程度,高过2009年以前,它的姿态难以低下来。PC业,如果不涉入行业与幕后,仅就个人终端来说,无论商用还是家用,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领域,它的毛利之低,与联想标榜的高高在上的国际品牌有强烈反差。当杨元庆与一帮国际高管的薪水被晒出来后,那种反差直接刺激着联想的价值观。
一定有人说,国际化也包括在薪酬体系上向国际看齐。但是,问题的本质不在于薪酬,而在于联想标榜的国际化与它实际应该强化的业务重心之间出现了矛盾:联想是可以在国际市场继续维持它的PC市占,但在国际市场它很难深入耕耘,尤其是行业市场。而后者的重心,目前应该落在中国。
这种错位导致联想集团出现最大的风险是,全球化市占、品牌与本地化重心转型下的矛盾,导致文化凝聚力弱化,组织架构与人才出路上出现一种“倒挂”局面。本地人才的出路与动力受到了抑制,限于语言、工作氛围、个人擅长,他们被联想一重国际化光环压制,而中国业务转型又遭遇困顿期。
柳传志与杨元庆都讲过多次开放,我觉得联想的开放停留在形式上。它的业务缺乏融合精神,联想根本还称不上一家ICT企业。杨元庆前几天谈到与华为的对比时说,联想是IT企业,华为是通讯企业,不可比。我觉得这是一种视野的缺失,它一定渗透在产品、业务、组织、文化上,影响整个集团的思维。我觉得这一重才属于杨元庆个人的最大风险。
还有很多要写的方面,比如联想集团与联想控股子母双双上市后,两家公司因为收入依存太大,困顿期,存在风险放大的尴尬,这属于柳传志与联想控股需要进一步审视的问题,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最后补充的几句是,审视杨元庆于联想、行业的价值,不要只看他与联想自身。我们应该看到整个行业,惠普、戴尔、宏碁们目前也是困顿中。微软、英特尔也没有在手机终端获得真正的市占率。难道你也说它们都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吗?人家笔记本业务都那么大,融合时代,难道它不算移动终端吗?苹果、小米、华为们的终端成功,有它们自身的长久生态构建。苹果不说,小米如果没有软件,没有突破联发科的模式,它也不可能成功;华为若没有它在通讯领域的长期储备,尤其是处理器领域的耕耘,它也很难起来。
针对杨元庆的话题,有些过度扭曲了这个人物的价值。问题的实质仍主要是产业变迁与诸多企业适应的问题,它不是联想一家的问题,更不是杨元庆个人的问题。
事实上,不但如此,说到联想未来,我始终认为,也仍然坚信,柳传志是联想的缔造人,但杨元庆也称得上不是创始人的创始人之一,即便他的岗位调整,真正带领联想成功转型的人物,一定还是这两个风云人物,不会是联想董事会里那些国际面孔。联想没什么神奇处,柳传志与杨元庆的思维甚至还有特别的中国味道,但正是一种世俗与中国味,会给他们更多能量,率领联想走出困顿。
责任编辑:王道发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科技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站到底的联想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