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经济要进行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级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下) 试卷87分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下) 试卷87分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中​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深​度​解​读​(​下​)​ ​试​卷7​分​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从2014走向2015:中国经济结构之变
2014年,是近24年来经济增速最低的年份。国家统计局称,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速为7.4%。经济专家预期全年增速也在7.4%左右,为1990年以来最低。
看上去并不太美的数据背后,却是经济转型曙光的初现。这一年,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崛起,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开始发力;增长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驱动;区域结构发生了变化,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
这些变化揭示了经济发展的新逻辑: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只是表象,转型升级才是实质。
2014年12月,河北唐山。张师傅像往常一样坐在门岗的屋子里,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收音机。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几度,玻璃窗上结了一层冰霜,窗上的“来客请登记”五个大字依然醒目。但随着几个月前地处丰润区的这家小钢厂的倒闭,这里早已没有来客了。
“厂里百十号人都遣散了。等这里的废弃设备处理掉,我这看门的也用不着了。”张师傅这样说着,望了望趴在铁门边正在打盹的一条狗。那是他在这里唯一的老朋友了。
张师傅的落寞只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一个具象。
2014年,是近24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最低的年份。国家统计局称,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速为7.4%。经济专家预期全年增速也在7.4%左右,为1990年以来最低。
看上去并不太美的数据背后,却是经济转型曙光的初现。这一年,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崛起,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开始发力;增长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驱动;区域结构发生了变化,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
这些变化揭示了经济发展的新逻辑: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只是表象,转型升级才是实质。
传统产业大省增速垫底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高于第二产业
唐山小钢厂里的张师傅略显落寞,北京的快递员却忙得四脚朝天。在产业结构调整之时,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服务业成为更能吸引就业者的领域
烟囱冒着浓烟、货运卡车穿梭来往、厂区里卸货的噪声昼夜不息……对于唐山居民来说,这些场景历历在目。
然而,随着钢铁市场转冷、强制淘汰落后产能、环保标准提高,众多小钢厂先后停产关门,以往的“热闹”一去不返。
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钢铁之城”,月份,唐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05.11亿元,同比增长4.3%,而以前这一增速从未低于10%。
以传统产业为支柱的很多省份,日子确实不好过。山西、江、河北等能源大省,去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均在全国垫底。去年1-11月工业增加值,黑龙江增速为2.6%,山西3.3%,河北5%,大大低于全国8.3%的工业平均增速。
中国经济的传统增长引擎开始熄火。而在长期倚重的第二产业艰难转型之时,第三产业呈现勃发之势。
这个变化体现在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中。2014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46.7%,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预测,2014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将定格在47.1%。这意味着,中国提前一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43%提升到2015年的47%”的“十二五”规划目标。
与落寞的张师傅构成鲜明对比,在距离唐山180公里的北京,快递员王磊忙得四脚朝天。“年底了,越来越忙。”他边说边从车上卸下大小不一的快件。
“每天过手的快件都有上百个,‘双十一’最忙的时候每天几百个快件。午饭5分钟搞定,白天送不完,经常要忙到晚上八九点。”王磊说。
作为一个个体,快递员的劳动解决了商品和消费者对接的关键一环。而作为一个群体,快递员及其背后的物流业、互联网等服务行业,正在逐渐改变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王磊来自河南,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中国劳务输出第一大省。他说,“以前我们打工首选深圳、东莞等地的工厂,但现在我身边很多人会选择干快递,只要够勤快就能赚得多,还相对安全。”
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变化。据人社部测算,2008年至2012年,第三产业每增长一个点,平均带动就业70万人,而同期第二产业增长一个点带动的就业人数是61万。
2014年,虽然经济增速下滑,但并未出现大规模失业,反而提前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000万的目标。李克强总理坚定喊出“7.5%的底线是误读”,底气就在这里。
新兴产业崛起
茅台一度让出第一高价股
在经济增速换挡期,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在两个层次:一是对传统产业做减法,主要是淘汰过剩产能;二是对新兴产业做加法,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
创业板指数自2012年末585.44点底部启动,至2014年2月下旬,收高于1571点,走出一波长达14个月的大牛市,指数累计涨幅达168%。之后又从1200点附近,演绎一波大牛行情,到2014年年末,创出1674点历史新高。
创业板是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摇篮,也是“牛股集中营”。
日,腾信股份创出183.99元的历史新高,超越贵州茅台成为当时的第一高价股。随后,腾信股份又被同属创业板的朗玛信息超越。12月15日,朗玛信息收报205.00元,成为当时A股唯一站上200元的个股。
贵州茅台代表的是传统产业,朗玛信息则是新兴产业的代表。股票市场“股王”的变换,反映了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新旧产业兴衰交替的大趋势。
“互联网、工业4.0、环保与新能源、医疗保健、消费与新生活方式、信息科技创新等等,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极佳增长前景。”爱德蒙得洛资产管理公司这样向自己的客户叙事中国未来。
博览首席研究员李宏图则用加减法描述经济结构之变:“在经济增速换挡期,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就在两个层次:一是对传统产业做减法,主要是淘汰过剩产能;二是对新兴产业做加法,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
为了给新兴产业做好加法,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了2014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工作,推动部分区域率先实现重点领域突破。
财政部则宣布,中央财政下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亿元,与地方政府联合参股,吸引社会投资者出资设立49支创业投资基金。
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速12.3%,明显高于同期8.5%的工业平均增速。
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优化了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悄然改变普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出租车司机刘师傅现在每天用打车软件精准地寻找顾客。他给记者算了笔细账:“在使用滴滴之前,每天的营业额差不多在500元左右,每个月的份钱有5600元,油钱在5500左右,每月的净收入大约是4000元上下。”
“使用滴滴打车后,每月的订单数有300多个,每天营业额提高到700元,去掉固定的份钱和油钱,净收入为10000元左右。”刘师傅指着宽屏手机上的“滴滴打车”软件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从这些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情况来看,应该说技术创新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尤其对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贡献不断增加。”
2014年,中国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崛起,在华尔街创出“中国奇迹”。9月19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创下了历史上最大的IPO,按上市开盘公司市值计算,一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一时间,全球资本市场,乃至全球财经界,刮起了一场阿里巴巴旋风。马云,以及他所代表的中国互联网经济,被国际各大媒体炒至沸点。
福中国富豪榜也在2014年发生结构变化。三甲分别是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的掌舵人,而2013年的首富是地产大亨,2012年则是消费品牌巨头,2011年是机械设备制造商。
《福布斯》杂志称,中国富豪榜变更的背后是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变迁,在传统高增长行业的成长空间被压缩的同时,新兴经济形态在兴起。
对经济结构之变最敏感的当属证券分析师,他们预期,“具备高科技附加值的产业正在快速成长,并将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在这一趋势不断强化的未来,更多高价股出现在股市的新兴产业板块中,也是可以预见的。”
30多年投资驱动付出沉重代价
中国依靠大量出口加工成为“世界工厂”,背后却是资源和定价权都控制在别人手里,环境的破坏却留在了中国。放慢经济增速可以使中国经济摆脱对大规模投资的依赖,转而更多地依靠消费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的双轮驱动。这种增长模式曾助力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双位数超高速增长,并使中国成为经济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二的大国。
2014年,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变化:投资增速继续放缓,出口增速换挡,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却显著增强。前三季度,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约7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动力。
“消费占GDP的比重在2012年超过投资,虽在2013年有反复,但大的变化趋势已经确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这是与过去30多年大不相同的经济增长的结构,就是逐步转向以消费、服务业为主。”
近年来,经济界、学术界发生过很多次激烈的思想碰撞和交锋,但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上,认识高度一致。他们不无忧虑地指出:资源过度开采、生态遭到破坏以及信贷扩张、过度投资、地方债风险等,已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伴生物。
“环境曾经被我们认为是可以粗暴忽视的外在要素,然而,雾霾在大部分国土上长年挥之不去,食品中重金属全面超标,饮用水污染等,都对我们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硬约束。”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对记者说。
中国依靠大量出口加工成为“世界工厂”,但背后却是被别人掐住了供应链的两端。李扬说,“资源和定价权都控制在别人手里,环境的破坏却留在了中国。”
毫无疑问,以要素驱动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再次站到十字路口。“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去探索未来三十年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的机制、新的战略和新的结构。”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指出。
中国决策层已经意识到,今后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更多的是要依靠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因此,对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也已分别做出“基础作用”、“关键作用”、“支撑作用”的重新定位。
事实上,消费的“基础作用”更多来自其内生动力支持,也就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消费要求。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是8.2%,跑赢GDP增速0.8个百分点,也高于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在提高。
经济学家指出,当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从表面上看是增速换挡,其实质则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决策层之所以能容忍低于8%的经济增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放慢经济增速可以使中国经济摆脱对大规模投资的依赖,转而更多地依赖消费。
iPhone6河南制造
区域协调发展新蓝图绘就
中西部经济增速在产业梯度转移的作用下加速上扬。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10个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占据8席。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东部快速增长、中西部滞后发展”的阶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了新进展
如果你刚买了一部iPhone6,你会发现它是“河南制造”。如果2016年你能买到iPhone7,你可能会发现它的蓝宝石屏幕还是“河南制造”。这些都来自富士康在河南郑州市的工厂。
从“大本营”深圳,迁建河南、贵州、安徽等地,富士康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投资的轨迹代表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选择。
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分布在沿区,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及我国产业比较优势的变化,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明显减弱。
“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产业化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通过东部沿海企业的产业转移,将加速内陆地区的工业化。”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指出,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地区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东部地区则重点完成产业升级任务,相互分工实现区域间的重构。
自从2010年富士康将整个iPhone生产线搬到郑州,富士康就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河南这个城镇化不足45%的农业大省。50万河南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得以解决,他们通过就地城镇化和现代流水线的工业化洗礼,推动着河南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原来只有一两百亿美元外贸总值的河南,自富士康迁来之后,外贸总值翻了一番。同时,富士康的落地也成了河南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跳板,酷派、天语等十来家智能手机生产基地选择与富士康比邻而居,3亿部手机的年产能造就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中西部经济增速在产业梯度转移的作用下加速上扬。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10个省区市中,中西部地区占据8席。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东部快速增长、中西部滞后发展”的阶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了新进展。
而东部地区,则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去年以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都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人们特别注意到,上海自贸区圆满运行一年后,迅速扩围至浦东新区,并新增了广东、福建、天津三个自贸区。
“中国在借此深化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和改革,加快东部地区的转型发展。”一家外国媒体在报道自贸区扩围消息时,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政府此举的意图。
这也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30年前,波澜壮阔的改革首先是由沿海开放的经济特区带动的。今天中国走到这一步,就该选择一个新的开放试点,用开放促进改革。”
不仅如此,2014年,决策层把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蓝图,推到世人面前:“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
官方的表述是:“把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支撑”,“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
促进东中西部融合发展,也与加速推进服务业和新兴业态,以及大力提振消费一样,是经济手段,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增长方式转变,经济转型升级。
告别2014,走向2015。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仍在经历“化蛹成蝶”的过程。破茧是挣扎,是阵痛;化蝶则美丽,则自由。人们期待并相信,中国经济通过深刻的结构之变将从原有的束缚状态解脱出来,破茧成蝶,华丽转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往哪转?如何升?-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5版:光明讲坛
&& 往期回顾 & && &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往哪转?如何升?
演讲人:洪银兴
时间:8月10日
地点:北京亚奥国际酒店
洪银兴 1950年生,江苏常州人,1987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的理论和政策。2010年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著有《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市场秩序和规范》《转型经济学》《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等。
图一为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图二为中、美、日三国GDP占世界比重及当年所消耗的煤炭、石油占世界比重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如何把握产业结构调整这个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如何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实现?
&&&&围绕这些问题,我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起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个方面作一讲解,供大家参考。
1&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起点&&&&&
&&&&■我国产业结构应由原来的低收入国家水平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提升。&&&
&&&&■进一步的发展就是以城市为主导,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新的起点,这是我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在我国的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之后,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由经济总量转向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新起点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需要由速度转向结构。去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结束持续30多年的10%左右的高速增长期,转向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减缓固然有外部市场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的主动调整。特别是,这个“调速”为调整产业结构、争取长期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机会。&&
&&&&过去人们特别重视企业竞争力,这是个需要通过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来解决的问题。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竞争力比企业竞争力更重要。就如波特所说的,竞争力以产业为度量单位。对企业来说,产业的机会与威胁决定了竞争环境的优劣。当然,就竞争环境来说,它既伴随着风险,又隐含着回报。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点和落脚点有何不同?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是让公司在产业内部处于最佳位置。但对国家来说,国家的竞争力在于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最为重要的是发展同时代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产业,特别是对主导产业进行持续更新,最终要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也要明确往哪里转?朝什么方向升?可以说,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是我们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形势、大背景,也是大前提。因此,2011年是我们分析经济发展的关键时点。
&&&&首先,在我国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二的同时,我国的人均GDP2011年达35083元(约5432美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意味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应该由原来的低收入国家水平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提升。
&&&&第二,2011年,我国的农业比重降到10.1%,工业比重达到46.8%,与此同时,城市化率达到51.27%。这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且进入城市化中期。这意味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具有了新兴工业国的产业结构特征,进一步的发展就是以城市为主导,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这个发展态势下,服务业的作用也要相应凸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有全球视野。就像过去把世界分为三个世界一样,全球经济格局下的产业结构特征也可用三种类型国家划分:一类是消费和服务主导型国家,这类国家以美国为代表,又富又强,但面临就业压力;一类是制造业和出口主导型国家,这类国家经济体大,就业充分,但不富不强;一类是资源型国家,其中有的是石油输出国,富而不强,有的国家甚至十分贫困。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转型:消费和服务主导型国家针对就业问题,趋向发展制造业和出口;制造业和出口主导型国家针对大而不富问题,趋向消费拉动和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金融);资源型国家减轻对外国的依赖性,倾向发展制造业。
&&&&在这里,我以美国为例,特别说一下消费和服务主导型国家的产业转型。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为了解决就业压力,先后推出三大举措:一是要求出口5年翻一番,目标是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主要措施有:逼贸易剩余国提高汇率,为出口腾出市场;放松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二是再工业化。过去美国为了降低成本实施去工业化,现在却提出再工业化,依靠制造业来吸纳就业人口,主要措施有:大力发展自动化和精细化,以节约劳动成本,通过技术突破(如页岩气)降低燃料和原材料价格,支持国内制造业朝高科技方向发展,吸引高科技企业回流。三是发展绿色经济,开发新能源,使绿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很显然,世界经济结构转型共同的取向是发展制造业和扩大出口。这种结构转型对我国这样的制造业和出口主导型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制造业产品的国际产能过剩进一步凸现,更不用说发达国家出口的制造业产品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了。其次,制造业的国际资源供给环境进一步恶化。各个国家都在发展制造业,国际资源不仅供给不足还价格飙升,这对制造业大国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在倒逼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
&&&&长期以来一国的产业结构安排有比较利益之说,也就是按照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安排产业结构。按此学说,我国基本上是发展劳动密集和土地、环境资源密集的产业,即使是利用外资的高科技产业也是主要集中在利用我国劳动、土地和环境资源的环节。这种产业分工虽然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一定的贸易利益,但冻结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当我国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后,产业结构地位就要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这就需要通过产业创新培育产业的竞争优势,目标就是波特所强调的“一国产业是否拥有可与世界级竞争对手较劲的竞争优势”。如果还要使用比较优势的概念,决不是指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指比较竞争优势。按此要求,我国的经济开放不是单纯要求参与国际分工,而是服从于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优势利用国际资源,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思考的重点。&&
&&&&下面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战略重点&&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我们知道,根据十八大的部署,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这就是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其中,理解服务业和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突破方向是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服务业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服务业比重太低。如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是:第一产业10.1%,第二产业46.8%,第三产业43.1%。(见图一)这种产业结构有明显的低收入国家特征。主要表现是服务业比重明显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50%),更低于高收入国家水平(70%)。连台湾地区都达到了68.5%。二是服务业结构具有低收入国家特征,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太落后。三是国际服务贸易比重太低。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中期阶段后,内需型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是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客观规律是在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时,服务业增长更快,服务贸易较产品贸易增长更快。在这个阶段,服务业主导成为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和增值空间大于制造业。“微笑曲线”也表明,服务环节的附加值明显高于制造环节的附加值。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依托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明显区别是:制造业的生产地点可以与市场也就是与消费地点分开;服务业则不同,服务与消费在地点上不可分离。哪里的消费需求旺,服务网点就到那里去;反过来,服务网络到哪里,那里的消费就会热起来。最为明显的是,当前的信息消费热就是同信息服务热相互促进的。此外,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现代化指标,其实现代化的许多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服务业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业本身也有个转型升级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通过纵向比较,我们发现: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国际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如此,服务业本身的技术手段也在升级,突出表现是电子商务对传统服务业带来了挑战。就比例来看,电子商务已占到零售总额的20%-30%,在年轻人中已高达50%,而且,电子商务也正在以“支付宝”之类的方式进入金融领域。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也主要有三个:一是产能过剩严重。这是长期追求GDP的发展方式所致。尤其是在水泥、钢材、玻璃等传统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造成竞争费用太高,资源严重浪费。再加上能源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了高产值低收入的产业结构。二是制造业水平低。尽管我们的制造业产量名列世界前茅,有的处于第一位,有的处于第二位,但是国际竞争力不强。一方面,科技含量和档次低。如美国在飞机制造、特种工业材料、医疗设备、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占有更大份额,而我们是在纺织、服装、化工、家用电器等低科技领域占有更大份额。另一方面,在制造业产品中,“中国创造”部分少,品牌也是用外国的多。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价值不高。三是高耗能、高污染。能源、资源、环境供给不够持续,增长效益低。现以大家广为引用的2009年数据作一说明。2009年GDP占世界比重:中国8.6%,美国24.3%,日本8.7%;消耗的世界煤炭:中国46.9%,美国15.2%,日本3.3%;消耗的世界石油:中国10.4%,美国21.7%,日本5.1%。(见图二)
&&&&除了结构性问题外,传统制造业还面临着国内资源供给难以为继的困境。就国内资源来说,人均耕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人均供地水平、人均淡水资源、人均石油天然气开采量等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决定了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国内资源无力支撑高资源占用和消耗的制造业。另一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我们的GDP的世界比重并不很高,但我们消耗的煤炭、石油占的份额却很大,按照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我国的GDP如果要达到美国水平,即使全世界的石油和煤炭都给我国消耗也不够。或者说,如果按照目前的这种模式发展的话,全世界的资源都给中国用也不够。过去,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结构之所以能够支撑较长时期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现在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竞争力明显下降,世界性危机和产业转型又导致国际市场产能过剩,国际市场竞争过度又导致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中国制造品频繁遇到各种方式的打压和惩罚,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造成了中国现有制造业的增长到了极限。这意味着,在当前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引擎必须由外转内,也就是说,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与此相应,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应该由外需型结构转为内需型结构。外需型结构指的是以参与国际分工为目标的结构,内需型结构指的是以国内发展为目标的结构。这种内需型的产业结构是真正建立在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之上,更有竞争力,也更可持续。具体表现是,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真实反映。
&&&&此外,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还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面对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产生的生态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前提是在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而它的源头在哪儿呢?就在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其中,产业结构最为突出。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就需要创新绿色产业,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创新的绿色产业,不仅是指节能环保产业,还包括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这些都属于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创新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3&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不能走传统的调整投资结构的计划经济方式,而要抓好创新&&和市场这两个杠杆。&
&&&&■市场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选择,二是优胜劣汰。
&&&&面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不能走传统的调整投资结构的计划经济方式,而要抓好创新和市场这两个杠杆。其中,市场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选择,二是优胜劣汰。结构调整本来就是市场要做的事。市场能做的事,尽可能要交给市场,政府不要包下来,市场的作用就是优胜劣汰。尤其是依靠市场淘汰落后产能,依靠市场形成创新的压力。当然,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只丢给市场,政府还是要发挥作用,政府的作用是什么?是支持创新,尤其是更多地支持产业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发挥市场杠杆作用的同时,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在这里,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谈一谈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我认为,对制造业而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关键是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让战略性新兴产业由过去的跟着走转变为今后的领着走;二是改造传统制造业,让传统制造业在创新中实现提升,其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机结合,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不可分割的。产业创新实际上是培育国际竞争中的产业优势。正如波特所说的,产业竞争优势是指“一国产业是否拥有可与世界级竞争对手较劲的竞争优势”。这实际上为科技创新明确了方向和着力点。一方面,科技创新要与产业创新结合。要瞄准现时代产业发展方向,尤其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加快高科技产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科技界要与产业界结合。通过推动产学研协同,解决好创新产业的重大科学问题。此外,还要以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实现开放式创新。创新没有国界。创新的产业进入国际前沿的前提是科学研究进入国际前沿。当前,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信息的互联网流动、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都已司空见惯,这也让产业创新在获取国际最新科技成果支持上成为可能。
&&&&在现实中,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个国家都在着力推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有关资料,美国着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干细胞)、航空航天和宽带网络技术;日本着力发展新能源、新型汽车、低碳技术、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欧盟国家着力发展绿色技术、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着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环保技术。&
&&&&可见,正在和即将到来的新科技和产业革命以创新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绿色技术产业为标志。由此催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我国过去几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没有能够赶上,失去了机会。这次再也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哪些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上都是制造业。这对我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有特别的意义。过去中国的制造业由于科技水平的原因,在世界上只能在价值链的低端跟着走,即使是技术创新也只能是以引进和模仿的方式进行跟随创新。但是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也在世界上领先了。这个时候就要领着走了,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由跟随转向领跑。怎么样才能真正领着走?要领着走就要创新,靠研发来进入价值链的高端,也就是需要提高高科技产品和创新产品的全球份额,增加具有国际品牌的“中国创造”产品和技术的数量。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中国创造的份额,甚至在某些领域占领世界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说到创新,我们应该用全球视角看待创新。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我们国家同发达国家已经站在同一条创新起跑线上,现在的关键就是要看产业创新,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所发展的产业,同样也是我们所要发展的产业,你在搞新能源,我也搞新能源,你搞生物医药,我也搞生物医药,大家都在同一条创新起跑线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讲了一个观点,“科技和产业的时代划分是以许多国家所共有的创造发明为依据的,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条特殊真理”。前段时间,全世界都在搞信息化,现在全世界都在搞生物医药、生物技术、新能源。对于这些,我们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争做领头羊。&
&&&&现在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正是我们大显身手之时,我们要早谋划、快出手,进一步凸显中国的人才优势和智慧优势。以3D打印技术为例,这一技术的产生使制造业技术从设计到模具,到车、钳、刨等工序,不仅被替代,还更加精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前所强调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便宜的优势将不再是优势。要想持续保持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必须不遗余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因素。这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需求谈起。一般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面临三大需求:一是科技需求,掌握当今世界最为高端的科学技术;二是市场需求,只有产品为市场接受,才能够实现价值;三是财务需求,投入、成本和规模等因素都会影响财务和利润的核算。明确了成长需求,我们可以从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具体因素角度,讨论一下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路径。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新产业的规模经济问题。一个新产业一旦被重视便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在市场上就是过度竞争。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在制度安排和计划安排上克服重复、分散投资,实现优势集中,并且从研发到制造到采用形成产业链,达到范围经济。这是产业组织创新。&&
&&&&第二个是新产业的市场问题。新产业的生命在市场,尤其是在成长初期。光伏等产业一开始就把市场定位在国外,95%以上的市场在国外,受制于人。从这个角度说,它受保护主义打击是必然的。因此,对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来说,内需市场是首要的,不能只是依靠外需。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首先是市场扶持,也就是消费拉动。这是市场创新。&
&&&&第三个是新产业的成本控制问题。新产业成长的初期普遍遇到的问题是成本太高,价格处于高位,市场一时难以接受。由此产生的财务压力会使新产业半途而废。降低新产业成本的路径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进一步推进创新,发现和创新降低成本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另一方面是政府对新产业的技术研发给予必要的补偿和投入,同时也要给新产业产品使用者所产生的沉淀成本给予必要的补偿。例如原先使用化石能源的企业现在使用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关的设备不能再使用了,这些无法收回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需明确一个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新的成果,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它需要不间断地创新。这也是新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关键性问题。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遇到的“滑铁卢”就说明了这一点。&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