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金融平台怎么样安全吗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硕士论文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研究
【摘要】:
2007年底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影响下,演变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进而导致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大乱之时必有大治,大治之后必有大制”,虽然此次危机的浪潮已开始逐渐退却,但危机留下的问题将对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金融监管体系产生影响。
金融监管理论在与主流经济学平行发展的同时,遵循了一条危机导向的路径,危机的不断爆发和对危机本身认识的不断深化,推动了金融监管理论的变迁和丰富。经济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主义、政治经济学、法学等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指导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金融监管实践。
金融监管,以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广大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为目标,并以同时促进金融业经营和监管制度自身创新为判断是否有效的准则。根据监管组织类型来区分,金融监管模式分为统一监管体系、分业监管体系、混合监管体系三种;根据监管对象类型区分,分为机构型监管体系和功能型监管体系两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根据其政治体制、文化传统、法律环境、金融结构等因素采用了不同类别的金融监管体系。
世界金融监管体系的革沿经历了理论与实践自然发展、安全优先、效率优先、安全与效率并重等四个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金融监管的未来发展呈现出机构型监管向功能型监管转变、分立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政府监管与非政府监管相结合、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等新趋势,对我国金融监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结经验、寻求启迪,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间,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中国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也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转变不断深化,逐步由原来的低层次统一监管演进到现在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体系。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浪潮和加入WTO后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使得我们不得不审视现有的分业监管体系是否能够适应新型势的要求,监管机构综合监管能力和协调性的不足、监管环境的欠完善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的短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融监管是一个由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监管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体系。为了应对金融业面临的各种挑战,解决我国监管体系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不仅需要进行监管主体——金融监管组织的优化改革,探索建立统一的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开展金融混业监管;还需要监管客体——被监管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及信息披露机制的不断健全,以及监管环境——监管法律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自律机构作用的逐步完善,除此之外,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着力从以上多个方面下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才能够适应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形势,促进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不断的改革和实践中焕发出充足的生命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F832.1【目录】:
ABSTRACT5-9
第一章 绪论9-13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9-10
第二节 文献综述10-11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11-13
一.纵向比较的方法11-12
二.横向比较的方法12
三.归纳与演绎方法12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12-13
第二章 金融监管概论13-21
第一节 西方金融监管理论13-16
一.经济自由主义的金融监管思想13-14
二.国家干预主义的金融监管理论14
三.政治经济学的金融监管理论14-15
四.法学相关的金融监管理论15-16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概念16
第三节 金融监管目标及效率16-17
第四节 金融监管体系的类型17-21
一.根据监管组织类型分类17-18
二.根据金融监管对象分类18-21
第三章 世界金融监管体系对我国的启示21-33
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系21-24
一.美国金融监管体系21-22
二.英国金融监管体系22
三.德国金融监管体系22-23
四.日本金融监管体系23-24
第二节 世界金融监管面临的新挑战24-27
一.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的矛盾24-25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25-26
三.金融全球化对金融监管的要求26-27
第三节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27-33
一.机构型监管向功能型监管转变27-28
二.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28-29
三.政府监管与非政府监管相结合29-30
四.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日益迫切30-33
第四章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评述33-43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33-39
一.低层次监管功能的初步建立阶段33-35
二.金融监管职能的基本成形阶段35-36
三.金融监管体系的最终确立阶段36-38
四.金融业全面开放阶段38-39
第二节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39-43
一.金融混业经营存在监管真空39-40
二.监管机构间欠缺工作协调性40
三.金融监管技术及人才基础落后40-41
四.金融监管信息尚待完备41
五.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41-42
六.非政府监管机制未充分发挥作用42-43
第五章 健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43-57
第一节 金融监管机构的优化改革方面43-48
一.构建我国统一金融监管组织体系43-48
二.加强监管机构基础建设48
第二节 金融机构自身机制的完善方面48-51
一.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48-49
二.通过市场约束机制加大金融企业信息披露力度49-51
第三节 监管环境的健全完备方面51-54
一.健全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51-52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52-53
三.发挥行业自律机构的监督作用53-54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方面54-57
参考文献57-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烽;[D];辽宁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维波;[J];当代财经;2004年03期
葛兆强;[J];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02期
刘国玲,黄国钰;[J];北方经贸;2005年01期
徐克恩;鄂志寰;;[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5期
廖岷;;[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廖岷;;[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李德;;[J];海南金融;2006年01期
邓翔;李雪娇;;[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谢平;[J];经济导刊;2003年10期
王滨;[J];经济论坛;2003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学彬;邹平座;;[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潘冬;[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齐美东;;[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崔俊杰,余霞;[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刘殊,高莹;[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王成渝;;[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赵琳;;[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张鹏;宋枢楠;王红帅;;[J];北方经济;2011年22期
张金霞;[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陈柳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荣;杨东方;;[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熊波;熊辉;;[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李心愉;李杰;;[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王敏;;[A];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C];2005年
向雅萍;;[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洪正;;[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阳建勋;;[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蒋燕辉;李红红;周蔓卿;;[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巫云仙;李震亚;龚秀敏;韩莉;;[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李靖华;吴洋玲;;[A];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于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吴奇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何勇生;[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盖丽丽;[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赵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魏晓东;[D];辽宁大学;2010年
银晓丹;[D];辽宁大学;2010年
隋伟;[D];南开大学;2010年
杜长江;[D];南开大学;2010年
李钢;[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生明;[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莹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孔燕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蔡利初;[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姜岱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洪燚;[D];湘潭大学;2010年
杨佳;[D];湘潭大学;2010年
杨春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万方;[D];苏州大学;2010年
陈新送;[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跃文;;[J];中国城市经济;2005年05期
周鹏;;[J];创新;2008年03期
李燕君,向晓波;[J];财经科学;2000年S2期
伍旭川;;[J];银行家;2006年02期
彭建刚;;[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詹向阳;;[J];金融论坛;2006年06期
贾康;孟艳;;[J];财政研究;2009年03期
郑凌云;;[J];德国研究;2006年04期
白钦先,王伟;[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史建平;高宇;;[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涛;;[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孝红;[D];东北大学;2009年
陈富良;[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袁云涛;[D];西北大学;2003年
刘晔;[D];厦门大学;2003年
郭新双;[D];吉林大学;2005年
刘宛晨;[D];湖南大学;2005年
郭纹廷;[D];西北大学;2006年
臧明仪;[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郑一萍;[D];厦门大学;2006年
梅世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牛磊;[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孙钢辉;[D];复旦大学;2011年
马敏;[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吴冠;[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赫子竞;[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毛黄丰;[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时蕾;[D];内蒙古大学;2004年
吴敬茹;[D];河北大学;2006年
袁莹莹;[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叶非;[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荣宝;田其锋;杨定华;;[J];财政研究;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约瑟夫·J.诺顿;廖凡;;[J];北大法律评论;2006年00期
钱小安;[J];财经科学;2002年01期
张兴胜;王祺;;[J];银行家;2006年10期
蒋海;[J];财经研究;2002年02期
陈道江,王利民;[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5期
江其务;[J];财贸经济;2001年03期
虞群娥;[J];财贸经济;2002年06期
王凤京;;[J];当代财经;2007年06期
李文泓;[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6期
项卫星,王刚,李宏瑾;[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龙;;[J];科技广场;2006年06期
奇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07期
孙云钢;;[J];特区经济;2009年06期
张倩;;[J];现代乡镇;2009年08期
刘昕;;[J];经营管理者;2009年18期
沈英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9期
邓茜;;[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4期
李彬;;[J];时代金融;2011年08期
满德江;;[J];时代金融;2011年18期
何斌,梁铮;[J];南方金融;199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锦;;[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王君萍;王敏;;[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敏;;[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景春梅;;[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何磊;李仙娥;;[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曾培炎;;[A];中国经济年会()会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健;[N];中国证券报;2009年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李正信 牛海荣
陈刚;[N];经济日报;2010年
孙兆震;[N];科技日报;2000年
曾庆认;[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周肇光;[N];社会科学报;2002年
本报驻巴黎记者
马与雄;[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匡贤明;[N];光明日报;2005年
朱贤佳;[N];上海证券报;2009年
浦京悦;[N];中国保险报;2002年
杨爱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朴鲁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肖琼;[D];中南大学;2012年
王心如;[D];吉林大学;2010年
刘兴波;[D];山东大学;2012年
商瑾;[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吴刘杰;[D];苏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京;[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荆重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朱财东;[D];内蒙古大学;2013年
宋莎莎;[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孙祎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徐文;[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杜家廷;[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齐璠;[D];外交学院;2010年
伏钰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王米沙;[D];山东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2016第二届中国金融发展峰会(CFFE)在京成功举行_凤凰商业
2016第二届中国金融发展峰会(CFFE)在京成功举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以“供给侧改革与金融创新服务”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金融发展峰会在京举行。
日,以&供给侧改革与金融创新服务&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金融发展峰会在京举行。主持人邵子珊,中国金融发展峰会组委会、CFFE金融精英联合会秘书长王勇盛致辞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结合2016年中央经济会议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加快绿色金融发展,促进金融体系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明确要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建设金融强国,势在必行。本届会议围绕新时期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金融服务创新与经济发展、共享经济与普惠金融、银行业支持供给侧改革、互联网金融发展新趋势、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理念等话题站开讨论。总结了2016年并展望2017年金融行业发展趋势。会间,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发表了演讲,他在会上表示,现在金融机构主体范围越来越大,民营银行,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的进入也是一个巨大的标志性事情。但金融竞争愈加充分,对实体经济愈加有利。因为它提供的产品也愈丰富,服务会更完善,价格就会更低廉,这也会更有利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指出,中国金融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这是有目共识的,但中国金融体制还没完善,中国金融体系改革还需完善中国金融体系里缺少股权融资,国外的融资70%是直接融资,30%是间接融资,中国大企业的融资也就70%是银行贷款,30%是直接融资。中国的小微企业几乎没有直接融资,很少,我计算过大概3%左右,这个体系本身就有不完善的地方,体制改革还有需要进一步努力的空间。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表示,不光是银行对企业,由于互联网的手段出现以后,高科技技术出来以后,怎么把这种手段和现在的工具形成生产力,与现在的实体经济变成融为一体,是解决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融资问题的关键。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指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把人类所有的创新聚焦起来,可以运用到保险风险管理,风险定价,保险产品开发,健康管理,人类所有的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各行各业、生老病死等。保险活动使人类更加安全,使人类在各个产业链形成了一个全过程的风险管理闭环,形成风险收敛机制,使风险成本降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表示,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几方面重要元素值得思考。一是培育&主权&公信力突出的大国货币;二是技术和制度&顺动驱动型&金融创新;三是新技术的引领下如何提升国际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四是打造坚如磐石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五是不断健全和完善金融软环境;六是从重金融规模转向重金融结构与功能;七是七,实现金融与实体部门的共享共赢式发展;八是建立全新的监管机制与政金关系;九是提升金融体系的弹性与危机恢复能力。此外,来自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上海鸿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国荣、玛瑙湾董事长兼CEO、蚂蚁金服原总裁助理兼研究院院长陈达伟,金天喜同城一贷(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岩、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伍旭川、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黄余送、朝金集团/深圳市东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庆源分别就主题报告会、互联网+与普惠金融实践、银行业金融科技创新与供给侧改革、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与趋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从普惠金融实践、小额贷款、银行券商类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等角度,交流分享,探讨和碰撞新金融的发展方向。本次论坛举行了颁奖典礼:年度杰出金融创新品牌,获得这个奖项的有:海尔集团(青岛)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东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年度杰出普惠金融服务机构、企业奖&,获得这一奖项的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玛瑙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天喜同城一贷(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年度杰出金融创新人物奖,获得这一殊荣的是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先生,青岛金天喜管理有限公司、金天喜同城一贷(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林主持人邵子珊,中国金融发展峰会组委会、CFFE金融精英联合会秘书长王勇盛为获奖代表们颁奖第二届中国金融发展峰会是由《新理财》杂志社、《新金融观察》报、国家银行业科技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FFE金融精英联合会、中国金融发展峰会组委会、 IFTG国际金融互联网智慧银行市场贸易小组联合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投资协会、中国保险学会、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等联合支持,上海鸿窗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美博哈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每年一届盛会。作为中国金融发展峰会理事会、CFFE金融精英联合会发起的中融联,旨在以金融和创新创业智库平台为依托,深耕创新金融服务领域,中融联是具有共同价值观的金融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家和精英组成的、是推动金融及相关产业创新为使命的事业共同体,是&平台+ 智库+ 资本&的生态组织。从2015年起举办了&天津自贸区机遇及企业发展解读主题沙龙&、&金融创新与发展系列沙龙&、&中融联金融智库午餐会&、&中国金融发展峰会&以及建立了中融联官网(www.)、《金融中国》特刊、中融联观察微信公众号、中融联微博等,旨在促进学习、分享、创新、共建的发展理念,促进服务创新创业的发展宗旨,推动企业成长和产业创新。 &
[责任编辑:吴风婷 PSY009]
责任编辑:吴风婷 PSY00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京津金融合作的契机和主要路径
本文对京津金融合作的契机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京津金融合作的具体路径提出了思路。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全国31个金融中心城市沪京深稳居前三
查看数: 133|
日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第八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在排行榜中,上海、、深圳被列为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其中深圳的综合竞争力稳居第三。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评价范围涵盖了我国31个城市,通过产业绩效、机构实力、市场规模和生态环境四大领域的85项指标来评价我国金融中心的发展。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排名依次是: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杭州、、重庆、南京等。  相对上一期指数,本期31个金融中心城市得分全部上升。其中得分上升幅度最大的5个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西安。从分数上来看,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仍然保持着绝对领先的地位。深圳的综合得分为101.75分,较上一期提高了14.13分。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达2083.78亿元,增长15.2%,占GDP比重15.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对GDP增长的贡献25.7%,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作用明显。更多资讯请点击“”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京津冀投资
咨询服务热线
政策电话:400-671-1619
公司注册:022-
土地信息:022-
厂房信息:400-671-1619
招商自媒体股票/基金&
把握好京津冀一体化中的金融大势
  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要在发展与改革两个方面形成实质性的突破,需要解决不少问题,包括:以为核心的首都圈如何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推动京津冀区域范围内特大城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并在城市群治理上创造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同时,京津冀一体化也为金融的发展与改革创新带来巨大的空间。  国际国内经验来看,区域的一体化将会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当前,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时,十分有必要研究与制定总体架构式的金融发展战略。同时京津冀省(市)政府以及各主要金融机构,也要考虑到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大趋势”与“大市场”,制定相应战略。  所谓一体化发展,重在区域间、城市间、产业间、政府与企业间的协同,这就需要打破区域间行政体制的界限,打破不同城市利益的分割,推动形成贯通京津冀整个区域的价值链条,创造区域间共享的新型分配机制。为此,从金融的角度来说,也要着力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提升京津冀协同性金融发展的水平。要在京津冀甚至更大区域范围内,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对接,建设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跨区域从事金融业务。金融要素是京津冀一体化过程的核心要素。必须通过改革,让金融要素顺畅流动,形成较为完备的货币、资本和外汇市场网络结构,构建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机制。  金融支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顶层设计,应积极探索金融协同发展的机制与平台载体,必要时考虑建设京津冀金融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长三角地区的苏、浙、沪地方政府和曾经签署框架协议,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珠三角地区在一体化过程中,探索设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涉及城市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城乡统筹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等方面。京津冀涉及三地四方,由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由京、津、冀三地共同参与的综改试验区,将会有力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穿京津冀一体化始终的,是必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厘清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不同的角色,找出它们发挥作用的不同领域、不同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如何形成合力,也需要进行探索。  而在具体实践中,金融机构还应当找准京津冀一体化中的服务重点,而这主要体现为城市、产业和公共服务这三个主要方面。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从空间上来说,要在京津周边建设发展一批宜居宜业的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这些城市主要依托北京市、市和省现有城市或片区,也有一部分是新城。从产业上来说,京津冀一体化涉及城市产业功能重新定位、京津冀之间的产业转移、国企改革等内容。从公共服务上来说,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将部分被疏解。在以上三个方面,金融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需要警惕与防范金融风险。当前,京津冀局部区域掀起房地产业热、造城热。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房地产建设、新城建设来实现地方发展诉求。金融机构要看到其中的风险,避免盲目冲动下做出决定,以信用扩张的方式助推地方粗放式增长模式,同时也为自身留下中长期的金融风险。  作者系国家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中金融平台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