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为什么宏观经济与企业发展越差微观企业越有机会,机会在

曾任职美林证券亚太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顾问。麻省Amherst学院经济学助理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经发表“中国股市推倒重来论”,引发证券市场震荡。许小年在2001年9月主笔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的市场调整是不可避免、也是健康的,甚至估计当指数跌到1000点左右才可能是“较干净”的市场,中国的股市应该推倒重来。他对中国证券市场从“企业本位论”转变到“股东本位论”的言论,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和极大争议。  曾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许先生为人直率,敢为敢言,有评论说,他看似惊人的言论之下,隐藏着经济学家的独立精神和最朴实的市场经济原理。
  1953年出生  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工业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1年-1985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199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1年-199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Amherst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1996年,任世界银行咨询师     1997年-1998年,任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     1999年加盟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被聘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     2004年2月,许小年离开中金,加入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任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当年4月,在被问及中欧是他的一个长期选择还是一个过渡时,许小年的回答是,“资本市场上有一个很知名的‘随机行走原理’,我也是‘随机行走’。”  2005年4月,成立仅数月的北京高华证券高调宣布任命许小年为研究部主管,常驻北京。2005年12月,升任高华副董事长。然而,在此期间,以其名义发表的研究报告仅寥寥数篇,这似乎已经注定了他的离开。  2006年11月初,以顾问的身份加盟嘉实基金,同时继续在中欧担任教授。
&昨日,在达晨创投主办的“达晨2016年经济论坛”上,经济学家许小年发表了演讲。他认为,中国经济是L型走势,即长期在底部徘徊,长期处于低增长状况。
宏观经济低迷,中国经济是不是就没希望了?许小年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宏观经济越差,微观经济越有希望。
&“因为穷则思变,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根本就不求变。”许小年说,“宏观经济越差,微观经济转型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就越强。”
& & & 他同时指出,在创新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多误导性概念,比如“互联网思维”
“生态圈”“共享经济”“工业4.0”。
&“工业4.0,吹得神乎其神,我到下面企业看了之后说,你还4.0,连2.0都没做到,谈什么4.0?”许小年总结,工业4.0或许是未来的方向,但中国大多数企业当下仍处在工业2.0和工业3.0时代。企业应该老老实实从自身出发,一点一滴提高效率。
& & “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感到乐观。”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有短暂的好转,但这一短暂的好转,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在中央已经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一季度又依靠政府投资上项目,依靠中央银行发钞票、放贷款等,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一季度的政策出台后,尽管经济有好转迹象,但是,各方对这些政策也表达了不同看法。
5月份,《人民日报》刊发的《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中,权威人士的讲话表明了转型和改革的常识还在,认识到一季度的做法会使中国经济今后更加困难。制止一季度的做法,是今年以来在经济政策方面的一个重大调整。特别是权威人士在讲话中,没有回避当前的问题,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今后的走势,既不是U型,也不是V型,而是L型。
而L型意味着经济增长会进入下降通道,下降通道在底部,L型走势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L型的尾部,或者说,困难的局面恐怕会持续三、五年。
L型的形成和走向
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这就需要对当前的经济情况作出判断——当前的经济情况是怎样产生的。过去我们常说,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这
P2P大部分是做互联网出身的 不了解金融的本质
我先讲一下为什么最近P2P接连出事,以至于惊动了政府监管当局,掀起了一轮清理整顿的高潮。这个清理整顿刚刚展开,更多的行动也许在后面。我想有些人看到政府的整顿和加强监管,有可能会对石投金融感到担心,我觉得这些担心都是很自然的。我个人的看法是用互联网的概念去炒作,制造金融泡沫,这种现象确实是要在监管上加强,能够防止类似的事情。特别是一些欺诈的事件出现。但是我认为这个监管它应该能够准确的识别什么是真正在经济中创造价值的金融活动,什么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炒作的活动,应该能够清楚把它分开。
最近一系列的新创的P2P企业倒掉了,为什么它们倒掉了?我们分析了一下,因为在这些倒闭的P2P公司里,大部分是做互联网出身的,大部分是有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拿着资金来做P2P。换句话说,在倒掉的这一些互联网公司中,如果不说百分之百,可以说绝大部分是没有金融从业经验的,他们不了解金融的本质。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使一些创业者包括中欧的学生,他们以为互联网这样一个新生的事物,如此之高效,已经改写了经济的规律,它可以颠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面对现实,回归常识”,主要是我对宏观经济的一些判断和感觉,以及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该如何去应对。
  经济困难形势要持续5年,政府无力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
  为什么叫做面对现实,现实到底是什么?我相信各位都已经感觉到,每天都是在市场打拼,每天都要思考自己企业的经营问题,现实是比较严峻的,中国的经历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这个新的常态,各方面有不同的理解,我个人看法是在新的常态下,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中低速增长的时期。
  这个中低速到底是多少?到底是7还是6,或者是5,这个我不好说。因为我们的统计数据和我们在微观层面上的观察有比较大的出入。如果硬让我说出一个数字,我真的说不出来。国际上一些媒体对于中国宏观数据和微观上的差距的问题,也都发表了一些文章,表示出他们的困惑。所以这个宏观的数字,我想我就不要讲了。
  中低速增长也就是比过去要明显的低下来,而这个增长速度的放慢既是周期性的,更是结构性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结构性的放慢。结构调整的困难决定了我们经济的新常态将持续比较
&这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甚至49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历史发展直接相关的。学界以西方标准来划分,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古代社会:以罗马帝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稳定繁荣;
  传统社会: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一直到十五世纪,所谓的千年黑暗时期,其实中世纪并不黑暗;
  现代社会:从十五世纪文艺复兴开始,西方进入现代社会。
  关于三个阶段的划分也都是见仁见智的,但是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代表着西方社会、民族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危机。
  1.中国现代化的转型
  英国首先转型为现代国家后,别的民族别无选择了,必须跟着现代化,要沿着这个轨迹向前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像中国这样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跟不上世界步伐。现代科技、军事显示了压倒性的力量,迫使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认真思考如何从传统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也迫使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明治维新,迫使德国在19世纪中叶,从农业化国家进入工业化国家,启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经济上
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
关于供给侧的领导讲话刚一落音,“媒体经济学家”(笔者也很荣幸地被朋友归入此类)便以特有的中国速度接二连三地推出雄文,“供给经济学”立即成为蹿红网络的高频词汇。其实,正像不存在“需求经济学”一样,“供给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ics)从来就没有、今后也不可能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分析中不可拆分的一对,分隔两者如同分隔电池的正、负极一样荒唐。媒体通俗语言所讲的“供给经济学”流行于1980年代的美国,泛指里根政府推行的以减税为中心的一套政策,加上私有化和解除管制,统称“里根经济学”。
供给的重要性可追溯到19世纪初期法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萨伊定律”,根据这一定律,供给自动创造出等量的需求。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数值例子,说明萨伊定律的逻辑。设想经济中只有一家企业,满负荷运转可生产价值200万元的产品,如果所有产品在市场上都能销售出去,企业的收入为200万,分别用于支付设备、原材料、人工成本和企业家的报酬,那么设备、原材料供应商、工人和企业家所得到的收入加起来也是200万。200万的收入产生200万的需求,正好对应2
秋天随企业家代表团访问德国,在两个会议上听到同样的消息:今年中国企业在德收购案个数创历史新高,虽然金额数量仍远低于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据德方分析,收购的意图一为获取技术,二是进入欧洲市场。
近期和国内企业交流,也感觉到企业的关注点正从宏观政策转向了微观的技术与创新。制造业急欲了解“工业4.0”的内容,尽管到目前为止,口号的发布者——德国也未向世人展示值得参考的具体细节。焦虑和求变的气氛不只存在于制造业,房地产商在千方百计地去库存,开发由地产延伸的服务项目,尽可能地轻资产运营。
从这些不同以往的迹象中,笔者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希望。
自去年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这是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增长模式之必然结果。这个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不仅在于政府资源的有限,更重要的是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也就是投资越多,单位新增投资的效益越低。
投资形成产能,产能越大,产品价格越低,企业的利润就越低,这就是投资边际收益递减以及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当前除
中低速增长也就是比过去要明显低下来,而这个增长速度的放慢既是周期性的,更是结构性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是结构性的放慢。结构调整的困难决定了我们经济的新常态将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在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新常态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我自己的观察,在新常态的情况下,政府不愿意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我认为,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在当前的形势下,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所以,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和过去不同的形势。这是我们生活其中的现实。
我们不缺钱,缺的是盈利的投资机会
在行业的层面上,我们观察到的是,过剩产能的普遍存在,在过剩产能的压力下,只有不断的降低价格,试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而降低价格在宏观层面上显示的是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在传统实体经济中,投资机会缺乏。所以,现在我们缺的不是钱,缺的是能够盈利的投资机会,这是另外一个现实。
再看企业层面,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下滑,但是人工成本、资本价格、资金成本呈
& & & &政府不会再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对于新常态各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在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将进入中低速增长期,是7、6、还是5,不好说。总的来说就是增长比过去明显放缓,其原因是周期性的,更是结构性的,而且主要是结构性的放缓,这决定了经济新常态将持续较长的时间,到底长到什么多少?财政部长在最近一次会议上说可能要五年,我本人表示同意。
在经济增长放慢而且新常态持续比较长的时间的情况下,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这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自己的观察是,政府不愿意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这样的观察是否准确,有待于进一步明确。但我认为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这样的取向在当前的形势下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这种政策取向和过去有所不同。在行业层面上,过剩产能普遍存在,各个行业都为过剩产能而苦恼,在过剩产能压力下,企业没有其他办法,只好不断降低价格,试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而降低价格在宏观层面上显示的是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在传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在创新上感到困难重重?困难不在员工,困难在公司,困难在企业家的思维方式。首先要彻底地克服机会主义的经营思路,其次企业家要建立自己的内心世界。
  长期以来,市场上流行一种机会主义的经营路线。有一句很好的话,把机会主义路线生动地总结出来了,叫做只要找准了风口,连猪都能飞上天!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机会主义,我的学生问我,教授,你对这句话有什么评论?我的回答是,如果你把自己降到猪的水平上,我和你就没什么好讲的了!
  做企业不是找准风口,不是踩准点!马云的回答是什么呢?猪飞上天了,那风停了呢?风停了的话,首先摔死的就是猪。中国经济的两位数增长的大风,不说停了,也是放缓了。猪如果还想继续飞,怎么办?所以转型之困难,我觉得首先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要转型;我们的思维方式要转变,要彻底地克服机会主义的经营思路,这是第一。
  我经常把中国的企业家和国外的企业家进行对比。为什么总体来说,中国和国外的企业相比,在数量以及创新的层面上,都明显地要落后国外?从制度层面的原因来说,跟企业家有非常大的关系。当中外企业家进行许小年:宏观形势越不好,微观越有活力_网易财经
许小年:宏观形势越不好,微观越有活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许小年:宏观形势越不好,微观越有活力)
本文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经济学、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的演讲,原标题是《经济政策的理性和逻辑》。感谢主办方提供素材稿。
以下为演讲全文:
经济政策的理性与逻辑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到这里来跟大家介绍关于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改革的话题,这一节本来是讲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是讲宏观的,但是由于我做了几十年的宏观研究,现在终于发现做宏观研究没什么用,最近两三年我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在经济的研究上。
我对宏观经济研究得越多,就越对它感到失望,以至于现在怀疑在经济学科中是否需要宏观经济学,我建议在中欧商学院取消这门课。做企业的、做微观的可能会感到赞同。也许我的路子走得不对,但是我觉得还是值得尝试的,宏观分析实在意义不太大。如果说它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时刻提醒我们注意,我们对宏观政策的预期不要太高。要高度关注宏观政策,特别是长期的依赖宏观政策,来驱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时,它有可能造成的系统风险,特别是宏观政策所导致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系统性的财政风险、债务风险,以及现在正在积累的房地产的风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始终认为是由于美联储在2000年初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货币滥发造成的房地产资产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引起的金融海啸。美联储的政策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所以对于宏观政策,我的期望不是很高。
经济学中研究的两大议题,一个是资源的静态配置的效率,另外一个是经济增长,也就是经济的动态效率。在我看来,经济增长、经济静态的效率是远远比动态配置的效率更为重要的议题,经济增长是经济效率提高的结果,人为地去确定增长目标,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我觉得宏观经济研究半天,我对自己,对这个学科越来越失望的原因所在。
经济增长的源泉就是经济效率的提高
我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制定什么经济增长目标,农业改革、城乡经济改革,国退民进,那个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宏观经济政策,改革开放前十几年,我们都不知道什么叫宏观经济政策,我有幸在出国之前还参与了一些改革的工作,那个时候真的不懂,就是很质朴的从现实出发,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用邓小平的话说,如何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就怎么去干。那时候没有什么宏观政策一说,那时候天天研究,在发展中心工作的时候,天天跑基层、做调研,调研之后写方案,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写的那些方案,实在是笑掉大牙。
但是就这样,中国经济居然实现了接近10%的增长。我印象中宏观调控、GDP增长目标是从1997年之后开始不断地得到支持,不断地强化。1999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上,中国第一次执行主动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当时我们讲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那是我们第一次有意识地使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来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那一轮的政策大概执行了三四年,到2002年的时候就基本退出了,下一次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是2009年,以4万亿为代表的。从1999年之后,用宏观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的做法就越来越频繁,力度越来越大。2009年4万亿以后,有2012年的4万亿2.0版本。最近这一轮刺激不知道叫3.0还是叫什么,我没有听到过官方说法。
事实是什么了?事实是我们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越用越吃力,越用这个政策,经济增长速度越低。我们要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以至于到今天,中央提出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既不是V形也不是U形,而是L形,这个L到不到尾巴,有没有触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认为它是否到底,这L这一横要走多长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回到经济增长的本源上来,增长的源泉到底是什么?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到底靠什么,在我看来经济增长的源泉就是经济效率的提高。这个经济效率的提高粗略来讲是两大部分,一部分来自市场的扩大,我们知道市场机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的配置,随着市场的扩大,经济的效率一定是提高的。我特别赞同刚才刘世锦主任讲的要素市场的培育,我们搞了近40年的改革开放,精力都集中在产品市场上,要素市场上长期被忽视。要素市场是指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虽然我们现在的要素市场还有,但是我们的要素市场是极度扭曲的,是政府在要素市场中强干预,扭曲了市场机制,在误导型的价格信号指导下,要素的流动不能够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是我们的问题。
创新的定义
经济增长来自效率的提高,而除了市场的扩大以外,宏观经济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企业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现在应该讨论的问题并不是L形尾巴要拖多长,并不是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大概它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而是要问我们如何去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请注意,不是辅助作用,不是主导作用,而是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就必须继续扩大市场,而不是缩小市场。扩大市场就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增长的源泉,一个是市场的扩大,第二个是企业效率的提高。企业效率的提高靠什么?靠创新。我想在这里做出一个澄清,所谓创新不一定需要高技术。我最近跑了一些企业,我看到传统企业的创新做得很有特色,但是他们自己信心不足,他们说我做的这是创新吗?我怎么没用大数据、互联网呢?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对?我怎么也没有用到人工智能?我说咱们的智能已经挺好的了,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呢?我们已经能解决问题了,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小数据、中数据就解决问题了,为什么要用大数据?你手头上的电脑计算能力已经足够了,你为什么要用云计算呢?所以创新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用那些当今最前沿的技术。
创新的定义是两个,一个是你向市场提供了别人没有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这就叫创新。是创新,他提供了智能手机,这是别人没有提供的。贵州省的老干妈辣酱也是创新,因为他卖的辣酱是其他的厂商所不能提供的,其他的厂商也卖辣酱,但是就是没有他的味道好,这就是产品创新。所以不要枉自菲薄,我们用低技术照样可以创新,只要你在市场上向你的客户提供了其他的厂商尚未提供,或者不能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这就叫创新。第二个创新的定义,你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实现了比别人更低的成本,这也叫创新。所以我们对创新的理解是广义的,不要太狭隘。
如何去促进创新
这是我们经济学讲的最基本的原理,从亚当斯密开始一直讲到今天的,讲了200年,中间出来了一个凯恩斯,告诉我们亚当斯密那些事情都不重要,我跟你说的这个最重要,政府政策最重要。现在我感觉需要重新回到亚当.斯密,回到经济增长的本原。
创新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私有产权的保护,没有私有产权的有效保护就没有创新,因为创新需要承担风险,创新需要进行长期的投资,如果我不能预期我的投资能获得回报,我能拿到它,我不可能投下去很长的时间,投十年二十年进行技术积累。
所以你要想让中国的企业家进行创新的投资、研发的投资,必须保护私人产权。我们私人产权保护得怎么样,我们看看人民币的币值就知道了。人民币为什么在贬值?因为资本流出太多了,为什么资本流出?有经济的原因,有法律的原因。经济的原因,中国经济在下行,所以资本到海外寻找更高的投资回报的项目。另外一个资本外流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对自己的产权缺乏信心。所以我一再呼吁在这个时候要坚定信心。坚定信心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司法改革,保护私有产权。司法改革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在四中全会上,司法改革的方向都已经指出了,我们就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稳步地推进司法改革,来保护民间产权,鼓励人们进行研发的长期投资。
创新需要的制度,第二个是放松管制,打破垄断、缩小国有经济的范围。你的管制太多了,你就阻碍了创新,现在炒得风风火火的打车软件,只不过是一个小小案例,它向我们很清楚地表明管制如何阻碍创新。
第三个方面是全面减税,企业的税负太重了,要全面减税,把更多的资源留给企业去支配,更多的资源留给市场去支配。至于应该在哪些方面创新,在哪些技术上投资,不用我们这些学者指出,也用不着政府官员去做规划,你如果有一个发达活跃的市场,市场可以给企业家指出方向,你到哪里去投资,你到哪里去创新,这个不用我们操心。现在争论很激烈的产业政策,我认为产业政策基本上没什么必要,产业政策的作用从实践中来看也是的,发生了大量的企业和政府官员勾结,骗取国家补贴的事情。
宏观的情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我在基层的观察告诉我,往往是越不好,微观越好。因为穷则思变,宏观上的政策现在已经没指望了,因为政府已经很清楚地宣示经济增长新常态,我认为是正确的,这个经济的走势将是L型,意味着政府不会再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性政策,企业怎么办呢?企业现在只好去做升级换代,只有去做研发,去做创新。正是由于宏观形势的不好,反而倒逼企业进行创新,一旦企业行动起来,中国的企业家资源很丰富,中国的企业活力是很强的,你给他一个环境,你断了他这个强心针的念想,他就会在技术上,在产品上发力,所以微观层面我看到的一些企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使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许小年:产业政策基本没必要 对宏观经济研究很失望_凤凰财经
许小年:产业政策基本没必要 对宏观经济研究很失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财经讯 11月5日,深圳,&第三届大梅沙论坛&。 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专题论坛上谈到最近张维迎林毅夫论战的产业政策,他认为产业政策基本上没有必要,而且产业政策的作用从实践中来看也是不好的,&发生了大量的企业和政府官员勾结,骗取国家补贴的事情。& 他表示,现在宏观上政府的政策已经没指望了,因为政府已经很清楚地宣示经济增长新常态。这个经济的走势将是L形,意味着政府不会再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性政策,企业只能自己来,穷则思变。 他还表示,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宏观研究,现在终于做宏观研究没什么用。最近两三年,开始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在微观经济的研究上。&我对宏观经济研究得越多,就越对它感到失望,以至于现在怀疑在经济学科中是否需要宏观经济学,我建议在中欧商学院取消这门课。& 许小年坦言,宏观分析实在意义不太大,如果说它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对宏观政策的预期不要太高。如果高度关注宏观政策,特别是长期的依赖宏观政策,来驱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时,就有可能造成的系统风险,特别是宏观政策所导致的系统性的风险、系统性的财政的风险、债务风险,以及现在正在积累的房地产的风险。 许小年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举例,那是由于美联储在2000年初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货币滥发造成的房地产的资产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引起的金融海啸。&美联储的政策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看看我们国家的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不用我在这里再念数字。&所以对于宏观政策,期望不要很高。 许小年认为,经济增长、经济静态的效远比动态配置的效率更为重要,经济增长是经济效率提高的结果,人为确定增长目标是没有必要的。&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我觉得宏观经济研究半天,我对自己,对这个学科越来越失望的原因所在。 11月9日,张维迎、林毅夫同台PK产业政策,凤凰财经全程直播,
[责任编辑:谭红朝 PF009]
责任编辑:谭红朝 PF00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920300
播放数:695022
播放数:37447
播放数:25932
下面哪种酸,人在品尝时不是酸味的?
对啦,马上看美图~
答对才能看美图哦~
不对,再猜猜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微观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