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康熙五十年 永平府志二甲长江社是我的老家,请问是现在的哪里呢

大清一统志 1(京师-直隶-顺天府-保定府-永平府-河间府)
资料价格:免费
文件类型: (pdf)[]
文件大小:31.1 MB
上传时间:
标&&&&&&&签: &
论文写作技巧
大清一统志 1(京师-直隶-顺天府-保定府-永平府-河间府)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全31册)四部丛刊本
您可能需要的
[] [] [] [] [] [] [] []01.历史上的直隶永平府,是今哪里?今秦皇岛市卢龙县...查看完整版&&&02.历史上的四大米市都是哪里?沙市、九江、芜湖、无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长沙、九江、芜湖、无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查看完整版&&&03.历史上的洛阳,现在在哪里?洛阳.西安,洛阳洛阳...查看完整版&&&04.历史上的楚国是现在的哪里湖南湖北湖南,湖北湖北湖北你指的是哪个楚国??中国历史上以楚为国号的政权还不少呢!!参考资料:||湖北...查看完整版&&&05.历史上的西域是现在的哪里?历史上称新疆和他西边的部分地区为西域,意为西部的疆域。汉以后对于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有二义:狭义指葱岭以东而言,广义指凡通过狭义西域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查看完整版&&&06.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是哪里?沙市、九江、芜湖、无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沙市、九江、芜湖、无锡沙市、九江、芜湖、无锡...查看完整版&&&07.檀香山是今哪里?美国是不是就是美国的旧金山?我一直就是这么认为的....查看完整版&&&08.历史上的普鲁士国现在位于哪里?1701年普鲁士王国刚成立的时候,主要范围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涵盖勃兰登堡、现今的西波兰的一部份及华沙以北的东波兰,此外还有现今西德的少部分零星区域。到了1871年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前夕,普鲁士王...查看完整版&&&09.历史上的普鲁士国现在位于哪里?从日开始,纳粹德国仅用了一年的时间,闪击波兰,挺进西欧,占领法国。一种全新的战术,让整个欧洲大陆都在德军坦克的履带倾轧下颤抖,这就是闪击战而它的创始人就是德军将领古德里安。 波兰的但泽(今格但...查看完整版&&&10.历史上的吴道子是哪里的人?吴道子,约685年,785年,河南禹县人。唐代画家。名人姓名:吴道子 出生年代:约685-785 名人职称:唐代画家 名人国家:中国(唐朝)相关介绍:
吴道子,约685年,785年,河南禹县人。唐代画家。少时孤贫。初学书后...查看完整版&&&&今日推荐&&&&&&&幽默笑话百态军事探索娱乐女性健康旅游互联网··············&01.历史上的直隶永平府,是今哪里?今秦皇岛市卢龙县...查看完整版&&&02.历史上的四大米市都是哪里?沙市、九江、芜湖、无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长沙、九江、芜湖、无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查看完整版&&&03.历史上的洛阳,现在在哪里?洛阳.西安,洛阳洛阳...查看完整版&&&04.历史上的楚国是现在的哪里湖南湖北湖南,湖北湖北湖北你指的是哪个楚国??中国历史上以楚为国号的政权还不少呢!!参考资料:||湖北...查看完整版&&&05.历史上的西域是现在的哪里?历史上称新疆和他西边的部分地区为西域,意为西部的疆域。汉以后对于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有二义:狭义指葱岭以东而言,广义指凡通过狭义西域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查看完整版&&&06.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是哪里?沙市、九江、芜湖、无锡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沙市、九江、芜湖、无锡沙市、九江、芜湖、无锡...查看完整版&&&07.檀香山是今哪里?美国是不是就是美国的旧金山?我一直就是这么认为的....查看完整版&&&08.历史上的普鲁士国现在位于哪里?1701年普鲁士王国刚成立的时候,主要范围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涵盖勃兰登堡、现今的西波兰的一部份及华沙以北的东波兰,此外还有现今西德的少部分零星区域。到了1871年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前夕,普鲁士王...查看完整版&&&09.历史上的普鲁士国现在位于哪里?从日开始,纳粹德国仅用了一年的时间,闪击波兰,挺进西欧,占领法国。一种全新的战术,让整个欧洲大陆都在德军坦克的履带倾轧下颤抖,这就是闪击战而它的创始人就是德军将领古德里安。 波兰的但泽(今格但...查看完整版&&&10.历史上的吴道子是哪里的人?吴道子,约685年,785年,河南禹县人。唐代画家。名人姓名:吴道子 出生年代:约685-785 名人职称:唐代画家 名人国家:中国(唐朝)相关介绍:
吴道子,约685年,785年,河南禹县人。唐代画家。少时孤贫。初学书后...查看完整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王朝网络无关。王朝网络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为你推荐&&&&&&转载本文&UBB代码&HTML代码复制到剪贴板...&更多内容··········&&&&&&&频道精选&&王朝女性&&|&&|&&|&&|&&|&&|&&|&&|&&|&&|&&|&&|&王朝分栏&&|&&|&&|&&|&&|&&|&&|&&|&&|&&|&王朝编程&&|&&|&&|&&|&&|&&|&&|&&|&&|&&|&王朝导购&&|&&|&&|&&|&&|&&|&&|&&|&&|&&|&王朝其他&&|&&|&&|&&|&&|&&|&&&&2005-&&版权所有&清直隶永平府知府谢昌言
清直隶永平府知府谢昌言
谢昌言(1706—1772),字帅禹,号慎庭,一号讷齐,江西宁都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岁四月初二日生,庠生,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举人,乾隆十三年(1748)戊辰科进士,乾隆二十一年(1756),授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正七品),乾隆二十九年(1764),调任繁翼州枣强县知县(正七品),乾隆三十年(1765),授河南南阳府同知(正五品),河南乙酉科内帘监试官,乾隆三十二年(1767),授朝议大夫直隶永平府知府(正四品),乾隆三十五年(1770),告病乞休,乾隆三十七年(1772)殁,享年六十七岁。
据《宁都直隶州志》选举志上载:
进士:乾隆十三年戊辰,梁国治榜:谢昌言,见《人物》。
举人:乾隆三年戊午科:谢昌言,见《进士》。
据《宁都直隶州志》人物志宦业载:
谢昌言,字师禹,号慎庭。乾隆十三年进士,授直隶安肃知县。除残去暴,洁己爱民。以获邻省巨盗,奉特旨引见,天语褒奖。命嗣后州县获邻省巨盗者如昌言例,送部引见,着为令。迁河南南阳同知。南阳适多虎,行旅惊惶。昌言闻山有黑虎神祠,为文往祭之,虎遂去。旋擢直隶永平知府。累蒙召见,温纶慰谕,有悃愊无华之目。以老病乞致仕,卒年六十有七。
另据衙背族《谢氏族谱》载:
谢昌言,谢永新之长子,字帅禹,号慎庭,一号讷齐。邑庠廪膳生,以易经中式,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江西乡试一百三名举人中,乾隆十三年(1748)戊辰岁科会试二百三十名。殿试三甲一百一十七名赐同进士出身。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岁十一月,选授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在任八载。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甲申岁六月,调繁翼州枣强县知县。因安肃任内拿获山东大盗马三丑,旋于七月奉特旨“谢昌言能于邻背大盗实力拿获,甚属事,着吏部行文,调取来京引见”,于是年十一月内奉旨着以同知即用。于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岁二月,补授河南南阳府同知,驻创淅川县,是年六月到任。调充河南乙酉科内帘监试官,莅任二载,着有德政。三十二年(1767)丁亥岁三月初三日,奉特旨升授朝议大夫直隶永平府知府,于是年六月到任。七月密云行宫谢恩召见,荷蒙天语,奖以悃幅无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寅岁十月,告病乞休,奉旨准其暂行回籍调理。生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岁四月初二日,殁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岁十二月十二日,享年六十有七。
正配钟氏,“勅赠孺人,例封恭人”。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岁十月初八日,殁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岁九月二十九日,享年六十有一。
子三:会廉、会训、会诗、会诚。
副室王氏,生于乾隆二年(1737)丁巳岁十二月三十日,殁于乾隆四十年(1775)乙未岁四月十一日,初俱葬松上里螺石坑大塅上,.后俱迁葬于太平乡十九都庵里村祖旁之原,夫妇同茔。
石城县教谕宋华国公志其墓。
子二:会燕、会谅。
女四:长女适贡生曾文龙翁之三子、国学生成裕,次女适贡生邱星六翁之三子国学生昆华(钟出),三女适州文学生邱韶簧翁次子国学生仑山,四女适湖南永顺县知县黄德基翁之四子广西苍梧安平巡司绥五(王出)。
宋华国 (1735一1803)
,字雨宜,号立崖,晚号退庵,江西省宁都县赖村镇人,乾隆年间拔贡。自幼聪明,博学能文,尤其喜欢作诗。后从督学周煌学习,充拔贡生。乾隆三十年(1765)为石城县教谕。在任六年,振兴士类,教以敦行,文风翕然变之。乾隆三十六年,署吉水县训导,不久补选为彭泽县教谕。尝置义田、义学,培育士人。执教“师范端严,勤于课士”。后引疾告长假居家,在家乡授徒。精歧黄术,善制药丸,并刊药方以行,活人无数;还擅长书法,神似米芾。古文风格与欧阳修、曾巩相似,诗与王维、孟浩然很相近。著有《立崖文集》《制艺稿》《诗稿》,收入《于都三宋先生诗文集》。
谢昌言中进士后任安肃知县,世受隆恩,祖父谢世美、前祖母李氏、祖母管氏、父亲谢暎、前母李氏、母亲温氏均覃恩貤赠,可谓皇恩浩荡。
据《宁都直隶州志》封爵志封赠载:
谢世美,字君实。乾隆二十六年以孙昌言貤赠送文林郎、直隶安肃县知县。妻李氏、管氏赠孺人。
谢映,字作民。乾隆二十六年以孙昌言貤赠送文林郎、直隶安肃县知县。妻李氏、温氏赠孺人。
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谢昌言貤赠祖父母勅命一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谢世美乃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谢昌言之祖,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祜笃一堂。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文林郎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锡之勅命。于戏!聿修念祖,膺茂典而益励新猷;有榖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制曰:册府酬庸,聿着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劳徽。尔李氏乃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谢昌言之前祖母。箴诫扬芬,珩璜表德,职勤内阞宜家;久着其贤,声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孺人。于戏!播徽音于彤管,壶范弥光;膺异数于紫泥,天庥永劭。
制曰:册府酬庸,聿着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芳徽。尔管氏乃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谢昌言之祖母,箴诫扬芬,珩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着其贤,声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孺人。于戏!播徽音于彤管,壶范弥光;膺异数于紫泥,天庥永劭。
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之宝。
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谢昌言父母勅命一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励资政之忱,聿隆褒奖。尔谢暎乃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谢昌言之父,禔躬湻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兹以覃恩赠尔为文林郎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锡之勅命。于戏!克承清白之风,嘉兹报政;用慰显扬之志,昭乃遗谟。
制曰:锡类扬休,恩不殊于中外;循陔追慕,情无间于后先,尔李氏乃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之前母,家风隶穆,内则娴明瑀佩,犹存睠芳;型之未远,桮桊如故欣庆,典之方膺,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于戏!图史有闻欲报寸,心于宿草;彛章丕焕用宏厚,泽于新纶。
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凛冰渊之操,教本慈帏,尔温氏乃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谢昌言之母,淑慎其仪,柔嘉维则宣训,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庆泽于门闾,式被自天之宠,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于戏!仰酬顾腹之恩,勉思抚字;载焕丝纶之色,永贲幽潜。
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之宝。
据《乾隆实录》载: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六月庚子○谕:据方观承奏:安肃县知县谢昌言拏获山东贼犯马三丑,请解赴山东、安徽质讯定案一折。此等积案,行劫重犯,事连数省,固应随案移解质审,但以狡猾性成之犯,又明知法在不原,其诡计图脱,势将何所不至。若因隔省长途,往来跋涉,解役日久懈弛,尤易启疏虞之渐。向来办理,殊未详密。嗣后如遇此等重案人犯,经别省拏获,其案情有可行文关白。本省完结者,自应将该犯即就所获省分正法。或其中有必应解质情由,应如何设法?令交涉省分,彼此递接,防闲及慎,简员役以重其事。毋得但任解差奉行文具致滋贻误之处。该部详悉定议,具奏。寻奏:各省拏获盗案重犯,其在本省犯案,供出外省曾犯行劫者,不论罪轻罪重,皆照行文关查之例,研讯明确,毋庸解往质审。即邻省地方官自行盘获别省盗犯,及协同失事地方差役缉拏者,均令在拏获地方严行监禁详讯。移查被盗省分案情,即由拏获省分拟题,请旨正法。仍知照本省,将拏获正法缘由,在失事地方张挂告示晓谕。如果赃迹尚须研讯,或失事地方有伙盗待质,必须移解者,令拏获省分照各省解送秋审重囚新例,遴派文武官各一员,带领解役兵丁,亲身管押解送。仍豫先知会前途经由地方,一体遴派员弁兵役,接递管解。遇夜寄监收禁,其道远州县,不及收监者,即令该地方官,豫期遴拨干役,前往住宿处所传齐地保,知会营汛随同押解官弁,锁锢防范。倘有脱逃,即将各役严审治罪,官员交部严议。仍载入例册,通行直省一体遵照从之。  
○谕军机大臣等:据方观承奏:调任安肃县知县谢昌言拏获山东贼犯,为连次劫杀巨盗,久经兔脱。谢昌言实力躧缉务获,其人可谓能事。折内称系调任,或系由简调繁,抑或由繁调简?并该员平日民官如何之处?着该督据实查明奏闻,候朕再降谕旨。至所称将该犯解赴山东安河质讯之处,恐此等恶匪,长途不无疏脱之虞。已传旨各该督抚,妥协办理。现在马三丑一犯,该督即添派妥员,慎密押解前赴东省,勿令贻误漏网。
○己酉。谕军机大臣等:据方观承奏:调任安肃县知县谢昌言,盘获贼犯马三丑,供系山东德平县回民,伙同李二、张八等,在江南怀远、寿州等处,屡次行劫。前经怀远县拏获张八,供出马三丑,曾与德平县役刘如恒等往来,得赃卖放等语。该犯以积案巨盗,一经拏获,自应解往东省,质讯贿脱实情,再解安徽审拟。但此等贼匪,狡狯异常。今往返押解,地经三省。仅委其责于解役数人,恐途次不免疏虞。着传谕该抚,自东省起解时,务须添派妥员。严密防范,毋得稍有贻误。
谢昌言在正七品任上连续做了九年,其中安肃知县八年,枣强知县一年。此后一举官升四级,做了正五品南阳府同知。三年后,又连升二级,做了正四品永平府知府。官运一路飙升,四年升了六级。究其原因,主要是谢昌言在安肃时,政绩突出,引起乾隆皇帝注意和青睐所至。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擒获了山东抢劫犯马三丑。
马三丑,山东德平人,回民,曾伙同李二、张八等人,在安徽怀远、寿县等地多次进行抢劫。张八被怀远县拏获,他供出了马三丑。马三丑还与山东德平(今属临邑)县役刘如恒等人往来,刘如恒在从中得赃卖放。
这是一起跨省连续作案犯罪团伙,案情特别重大,才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重视。就是否要将马三丑从河北递解到山东一事,乾隆曾经三次下谕。
关于异地递解重犯具体事宜,要求“载入例册,通行直省一体遵照从之。”大力表彰谢昌言积极缉捕罪犯,能办实事,“谢昌言实力躧缉务获,其人可谓能事。”询问对谢昌言已如何调动?平是对待百姓生活的情况如何?“折内称系调任,或系由简调繁,抑或由繁调简?并该员平日民官如何之处,着该督据实查明奏闻,候朕再降谕旨。”责令直隶总督方观承查明上奏,听候皇上降旨。
从中看来,对于立下如此大功的谢昌言,仅从安肃知县平调枣强知县,乾隆是非常不满的,并表示要对谢昌言加以重用,后果真如此。乾隆“特旨引见,天语褒奖。”“累蒙召见,温纶慰谕,有悃愊无华之目。”“密云行宫谢恩召见,荷蒙天语,奖以悃幅无华。”
悃愊无华,意思是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实意,毫不虚假。
谢昌言在徐水任上,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徐水县水利志》历史治水人物一节有详细记载。谢昌言打击残暴,洁身自好,爱民如子,加强民防,消灭虎患,擒获巨盗,修葺历史名人刘伶、张华墓,积极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蒋士铨《安肃令谢慎庭昌言留宿古遂肃旷以首》诗云:
善气油油四境和,郡人士更解绝歌。
儒生事业循良传。得力陈缩不在多。
单平停车叩县门,谈经席上盖愚人。
□闲滋味郡尝过,来就先生隙英根。
蒋士铨(1725—1784),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姚永锡《送郡守谢慎庭夫子归宁都》诗云:
勿效东山高卧稳,云霓犹冀慰苍生。
姚永锡,清永平府乐亭学者。另有《清风台词六首》,其五:
我忆昔年有谢公,品格意气称豪雄。
百尺危楼今已矣,却怪怀人错临风。
东阁大学士工部尚书陈宏谋为谢昌言作《三修族谱叙》曰:
中古以上,未有所谓谱也。自史官之法,兴传记历代帝王,礼乐政教,编年纪月。卷首必列吊图,俾后人按图而稽,燎若指掌。后世踵其迹,仿其制谱,其先世合其族,而世传列焉,诗文附焉。至宋欧阳公、苏明允二式出,遂称大备。各族之修谱者,胥不能外也。
今上御极之六年余,总藩江右,旋有坐升巡抚之命。是冬,孝廉谢君慎庭计偕向余领咨赴春官进谒时,挹其雅庆心焉,异之。迨戊辰谢君成进士,丙子选授安肃令。余由陕抚调苏抚,道经安肃于公馆,晤谢君畅谈,终日雅喜。
余所集《训俗》、《从政》二《遗规》而退然,若不遑味其言,总以心之所安卽是天理,必于木本水源之间竭力。做去由亲及疎,禀报推近渐远。始可以致治平,始可以言经济,始足以征心性之善。余尝嘉谢君为真善读书人,故必以见之行者,验其心不徙作口头禅也,因为结欢而去。
丁亥岁,谢君奉特旨由南阳司马擢升永平守。犹子钟琛令抚宁,为谢君属员。传谢君德政廉介,率属听断和平。而于叔伯兄弟,宗族之雀角者,必谆谆劝谕。推原其先世,血脉流贯,启迪其至性至情。其笃挚肫诚,仁爱之心,溢于言表。庭訉之下,往往感泣,不终讼而散。余益为叹服,勉犹子知所取法焉。今年春,余随胜将有退休之意,但□□□□□□□□□□□□□□。
□□□□:吾族谱帙未修者,百五十年。葢先世玉诚公,于宋德祐间,自广信徙宁都之杉口村,实为不祧之祖。生四十承事,遁传至必贵公,生谷珍、谷泰两房。今谷珍之子姓散佚,势不能复合谱矣。惟谷泰公生伯仁公,又再传而生梅村公。其后乃建祠,祠为梅村公端祀,谱仍伯仁公之后善贵两房合修。以伯仁公亦有端祠,在梅祠后故也。顾鼎革间,叠遭兵燹,世远年湮,老成凋谢。不特生殁葬娶,无从稽考。卽派行名讳,亦多残缺失次。吾祖父属欲执笔,虑其考核不清,将获罪于先祖也。搁笔久之,昨吾弟昌岐邮书北来,谓谱帙失今不修,将来并现在者,俱邈然无传。族众佥云云,吾亦踌躇不能决。
予应之曰:“郭公夏五,孔圣修《春秋》,而不续增一词者,亦犹行古人史阙文之意也。今旷世而遥,文献无征,耳目未及,势实难稽矣。”则弟□□:“传其确有可凭者,而缺其所不可知者。据实自书,祖考有知,当亦见谅于地下,而罔时怨恫也。”谢君曰:“诺”,因以谱序属予。
庸庸禄禄,多年笔墨久疎,而老病交侵,不能修餙润色。因记一时之问答,俾知谱之阙,文犹史之阙疑,质言以复于谢君。
他如谢君之政绩,兄弟子侄之辉映,与夫族众之贤,豪其彰彰在人耳目间者,一披卷而已得其详,固毋俟予之侈陈也。是为序。
乾隆庚寅(1758)秋月,榖旦。
东阁大学士工部尚书粤西陈宏谋拜撰。
训俗从政,见陈宏谋《五种遗规》。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
不祧之祖,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郭公夏五,比喻文字脱漏。因《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
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曾用名弘谋,因避乾隆“弘历”之讳而改名宏谋。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雍正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外任三十余年,任经十二行省,官历二十一职,所至颇有政绩,得乾隆信任。革新云南铜政,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理天津、河南、江西、南河等处水利,疏河筑堤,修圩建闸。先后两次请禁洞庭湖滨私筑堤垸,与水争地。治学以薛瑄、高攀龙为宗,为政计远大。主要编著有:《纲鉴正史约》(增订)、《司马文公年谱》(辑)、《三通序目》(录)、《甲子纪元》(辑)、《培远堂偶存稿》、《大学衍义辑要》(辑)、《大学衍义补辑要》(辑)、《吕子节录》(辑)、《女训约言》、《培远堂文集》、《手札节要》、《课士直解》、《培远堂文录》、《湖南通志》(监修)、《五种遗规》(辑)、《陈榕门先生遗书补遗》等,著作总集有《培远堂全集》和《陈榕门先生遗书》。乾隆三十六年卒。谥文恭。
陈钟琛(),字紫岱,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乾隆二十四年第二十六名举人,,官抚宁知县、太常寺卿、山东布政使,为官清廉。
从序中可知,初次见面是陈宏谋在江西巡抚任上接见谢昌言的,“挹其雅庆心焉,异之”,对这个参加礼部试充满着文雅的举人有特别的感觉。第二次见面,是陈宏谋从陕西巡抚调任江苏巡抚时,途经安肃县,住在其公馆,“晤谢君畅谈,终日雅喜”,与谢昌言一番畅谈,整天欢喜。“余尝嘉谢君为真善读书人,故必以见之行者,验其心不徙作口头禅也,因为结欢而去”,表扬谢昌言是至真至善的读书人,见其行动,验其心性,于是友好离别。谢昌言升任永平知府后,陈宏谋从侄子抚宁知县陈钟琛处得知其上司“谢君德政廉介,率属听断和平”,谢昌言仁德施政,清廉耿介,为人和蔼,“余益为叹服,勉犹子知所取法焉。”陈宏谋要侄子向他学习。陈宏谋为谢昌言撰族谱序,因谢昌言先祖谢玉诚,于南宋德祐间,从广信府迁徙宁都县太平乡杉口村(今属石上镇蛇形排村)居住,谢玉诚家世失传,故称不不祧之祖。
谢昌言自己为《谢氏族谱》撰《三修谱序》曰:
士方以圣贤自期,则民吾同胞,物吾同与,将视天下为一家,而况同姓共宗之人,其可膈膜视之乎?昔范文正公之言曰:吾视族人虽支分而派远,自吾祖宗视之则均一体也。煌煌大义,百世可师然。而世有远近,亲有隆杀,势有难易。君子所贵,因时以制宜,变通以尽利也。
吾族谱帙□,夫祖已创草谱,自初祖以下,子姓生殁葬娶俱列。世传因□,夫祖距玉诚祖未远,且子姓未繁易于稽考,其合谱也宜矣。泪青莲叔祖“踵修族谱,卽有吾族六世而分者凡二,八世而分者凡四,其支裔散处,乘离不协,固难以责其同也”之语,语载重修高孺人墓志。然犹仰承先志,率由旧章。惟载祠堂一记,恺切周详总深明。
夫谱为玉诚公后合族大宗之谱,而祠实为梅村公后独建端祀之祠。更于冬至祀玉诚公,祭图发其几例,其所以杜觊□而防影占者,何深且切,即自鼎□。
后祠毁于兵火,梅祠众经营拮据者数十余年,至康熙壬午、癸未间重新祠宇,乃突有争祠为大宗者,主谓谱共而祠,亦共鸣之于官。以致构讼端,鬻祭产,一时颇受其累。赖各公祖父母廉明公正,阅祠堂记及祭图,遂力断祠实梅村公后所建,与各房无涉。讼端稍靖厥后,又唆惟贵公房翻控争祠,幸邑□郑仍照原断并给八世,端祀匾额于祠中,又劝梅房与惟贵公房,更建伯仁公祠于梅祠后,而数十年之争讼至是始熄。
夫有明之合谱,前人之厚道也。奈何以睦族萃涣之公意,反启后世鼠牙雀角之纷争。今则外房子姓,周旋日疎矣,觌面相失矣。臭味既不相合,世系难以强齐,谱之不可复合也。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夫欲矫末流之偏,必思有以谨,其后善继先人之志,万当有以转其机,故与为徘徊观望愈久,而愈失其传也。何如确冯见闻,各修而各得其实乎?旧春清明吾弟昌岐欲三修族谱,聚众而谋,佥议修谱,惟续梅村公后,而他房不与。因为贵公子姓另建有祠,亦愿出赀,合修遂许之。若泥乎共宗必合谱之说,则吾谢姓肇自申伯,实本于齐之太公,当日赐姓者五,必将合“姜丁高吕谢”联类而谱之,直上溯源于太公,始无愧于一本之谊?然世则远矣,亲则杀矣,势则散而难追矣,而非直此也。
玉诚公不祧之祖也。由玉诚公而上,莫尊于所自出之祖,广信非隔异域,前人尚无由追溯其源谱,卽断自玉诚公,而何有于奕世之旁枝。梅村公开房之祖也,由梅村公而下,莫亲于本房之昭穆。自兵燹以后,世远年湮,溃老殆尽,卽生殁坟墓间,从而阙之。而何有于远房之族,属其分修也。势为之也,亦仿古人亲尽从祧之贵意也。余以旧夏告假旋里,值修谱将竣,祠众欲余言弁,其端因质,言其始末,书之以告后来。
乾隆三十六年(1771)季春之吉。
嗣孙昌言拜撰。
有关谢昌言的父亲谢永新、祖父谢世美、曾祖父谢万鼎、高祖父谢大礼、天祖父谢东辉、烈祖父谢于表,据衙背族《谢氏族谱》载:
谢永新,世美之长子,学名暎,字作民,“勅赠文林郎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例封朝议大夫,永平府知府”,邑庠廪膳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癸亥岁八月初五日,殁于乾隆十年(1745)乙丑岁八月廿四日,享年六十有三,葬太平乡十九都庵里村辛山乙向,地肖人形。
元配李氏,“勅赠孺人,”“例赠恭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癸亥岁十一月廿九日,殁于康熙四十年(1701)辛巳岁十一月廿日,葬跳马岭,后迁葬夫茔。
正配温氏,“勅赠孺人”,“例赠恭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卯岁七月十八日,殁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岁十一月廿六日,合葬夫茔。
进士山西布政使朱珪志其墓。
继配陈氏,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岁三月十六日,殁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岁六月初一日,合葬夫茔。
继配刘氏,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岁五月廿四日,殁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岁正月初五日,享年七十有九,葬跳马岭,干山巽向兼戌辰,地肖月形。
子二:昌言、昌岐。
女三:长女适国学生李淳夫(俱温出)、次女适刘姓殇葬跳马岭、三女适贡生彭霞彩。
朱珪(1731—1807),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后迁黄阁河村。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北京大兴县,故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十七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秋,授福建粮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补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权巡抚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为按察使,授侍讲学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书房行走,教嘉庆帝读书。乾隆四十五年(1780),督福建学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及之后,历任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职务。嘉庆四年由安徽巡抚上调北京。嘉庆十一年(1806)十二月五日卒,终年77岁。帝谥“文正”。
谢世美,万鼎之长子,字实君,号虚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甲午岁十一月廿四日,“勅赠文林郎,直隶保定府安肃县知县”,“例赠朝议大夫,永平府知府”,殁于雍正五年(1727)丁未岁六月初六日,享年七十有四,葬太平乡十九都庵里村,地肖人形,辛山乙向。
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中简志其墓。
元配李氏,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丁酉岁正月十一日,殁于康熙十九年(1680)庚申岁十一月初三日,葬跳马岭。“勅赠孺人”,“例赠恭人”。
继配管氏,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戊戌岁五月十三日,殁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岁七月十三日,合葬夫茔。 “勅赠孺人”,“例赠恭人”。
子三:永新、永丰、永和。
女一:近姑,李出适彭赓载。
李中简 (1721——1781),字廉衣,一字子敬,号文园。 河北省任丘市长丰镇西郝村人。清代乾隆时期享誉文坛的文学家,诗人。二十八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侍直内庭,以至任咸安宫学总裁,九次历任乡试,会试主考官、分校官,两次任提督学政等职。一生从事于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为国家培育选拔了大批的俊才彦士,受到了清代名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谢万鼎,大礼之长子,字凝伯,竭力祠事。生于崇祯四年(1631)辛未岁九月初八日,殁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岁二月廿四日,享年七十有五。
配李氏,生于崇祯六年(1633)癸酉岁十二月初五日,殁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岁三月初四日,享年八十有六,合葬太平乡十九都庵里村,地肖蛇形,坤山艮向。
状元梁国治公志其墓。
子四:世美、世崇、世宏、世茂。
女一:适东龙李谐士。
梁国治(1723—1786),字阶平,号瑶峰,一号丰山,又号梅塘,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殿试状元,由修撰累官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以经术勤吏治,清俭自守,好学爱才,治事敬慎缜密。有《敬思堂文集》。曾充任《四库全书》副总裁。卒谥文定。
谢大礼,东辉之长子,名祖望,字孟慰,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1)辛亥岁七月初一日,殁于顺治七年(1650)庚寅岁七月二十四日,葬跳马岭。
配邱氏,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10)庚戌岁四月初十日,殁于顺治七年(1650)庚寅岁七月十四日,葬跳马岭与夫同茔,坤山艮向。
子三:万鼎、万元、万德。
谢东辉,于表之次子,名成二,字仲闇,号玉含,补邑庠禀生,生于万历十年(1582)壬午岁十二月三十日,殁于顺治六年(1649)己丑岁十月廿五日,享年六十有八,葬石塘里刘屋坑即东升山对面,地肖人形,壬山丙向。
邑绅杨龙泉公志其墓,载入县志。
元配胡氏,生于万历十年(1582)壬午岁十月十七日,殁于顺治七年(1650)庚寅岁五月十一日,享年六十有九,合葬夫茔。
兵部左侍郎沈德潜公复志其墓。
子三:大礼、大乐、大仁。
女一:适曾同炳。
杨龙泉,字御李,好方堂,江西宁都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岁贡。博览群书,古文诗赋骈体,皆自成一家。喜诱进人才,倡明古学。造门请益者座常满。康熙丙寅(1686),邑侯丁文炯举修县志,垂成未梓,授徒于金精山多年。后选授建昌府(治今江西南城县)学训导,以老辞。年八十余,翻译经史无乘晷(空余时间)。著有
《毛诗杨方堂文集》二十五卷、诗二十卷。
沈德潜(1673—1769),字碻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谢于表,必显之长子,名菼,号思敬,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丙午岁八月廿三日,殁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岁五月十九日,享年六十有五,葬太平乡十九都庵里村,地肖黄龙献爪形,辛山乙向,晋江李光缙公为其立传。
元配马氏,生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戊申岁五月十二日,殁于万历十九年(1591)辛卯岁九月十八日,葬石塘里刘屋坑,地肖人形,壬山丙向,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岁三月东耀等重修。
子二:东耀、东辉。
继配龚氏,生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戊申岁八月廿三日,殁于万历四十年(1612)壬子岁十月初六日,享年七十有三,葬跳马岭,地肖狮形,庚山甲向。
女二:长女(殇葬跳马岭碑载敏聪坤顺之姑墓)、次女适连承诏。
谢于表,为魏禧夫人的族祖父。
谢昌言的儿子谢会谦、谢会训、谢会诗,据衙背族《谢氏族谱》载:
谢会谦,昌言之长子,学名馥珖,字亦裴,国学生,生于雍正七年(1729)己酉岁三月初九日,殁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壬寅岁二月十九日,葬太平乡十九都庵里村祖旁之原,酉山卯向,外兼辛乙三分。
元配曾氏,生于雍正六年(1728)戊申岁十二月二十六日,殁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岁六月初三日,葬归仁里浮漤渡,地肖人形。
子三:兴濂、兴河、兴海。
副室张氏,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岁十二月二十九日,殁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岁十二月十六日,葬跳马岭。
副室李氏,生于乾隆十三年(1748)戊辰岁八月十三日,殁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岁四月十九日,葬跳马岭。
子一:兴淅。
副室桂氏,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岁十一月十五日,殁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岁正月初四日,葬跳马岭,干巽兼戌辰三分。
女三:长女适贡生曾怀羽公长男荣表、次女适国学生卢廷硕公次男济南(曾出)、三女适国学生曾成裕之三男达晹(张出)。
谢会训,昌言之次子,学名元珖,字衡迪,号牧陬,州文学生,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岁正月二十四日,殁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岁八月初一日,原葬松上里螺石坑大塅上.后迁葬归仁里浮漤渡河背祖旁之原,地肖夫子操琴,卯山酉向。
元配宋氏,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岁六月二十六日,殁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岁二月初十日,原葬跳马岭.后迁葬归仁里浮漤渡河背同夫茔。
继娶彭氏,生于乾隆三年(1738)戊午岁七月十七日,殁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癸未岁十二月初八日,葬跳马岭,干巽兼戌辰三分狮形。
正配石氏,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岁二月十六日,殁于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岁七月十六日,葬归仁里浮漤渡河背同夫茔。
副室胡氏,生于乾隆七年(1742)壬戌岁四月二十八日,殁于乾隆二十年(1762)壬午岁正月三十日,葬跳马岭,地肖狮形庚山甲向。
子一:兴淞。
女二:长女适李佩瑜(石出)、次女适王姓,母刘氏。
昌言三子,学名尚珖,字杜循,号小轩,国学生,生于乾隆五年(1740)庚申岁六月十三日,殁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岁九月初七日,葬跳马岭。
元配叶氏,生于乾隆五年(1740)庚申岁六月二十四日,殁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岁十二月十八日,葬跳马岭,庚山甲向。
子一:兴江。
副室黄氏,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岁七月初三日,殁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岁十月十七日,葬跳马岭。
子二:兴洵、兴沼。
女五:长女适曾大经(叶出)、次女适州文学廖述旦、三女适国学生鄢祚秀、四女适夏馥林、五女适刘士安(俱黄出)。
谢昌言《刘伶墓碑记》曰:
今古之言规行矩、动止不失者,推宋儒为最。而伯伦得放达自高,礼法所不得而绳也。余尝譬之书法,宋儒则帖中之颜柳,而伯伦则怀素也。又尝试譬之文章,宋儒则文中之韩欧,伯伦则蒙古庄也。善书者既肖之颜柳又参乎怀素,用笔乃生新;善文者既熟于韩欧,而进之以蒙庄,气象乃变幻。然立品者,由宋儒而精之,更运以刘伯伦之旷达,乃能与世推移而不流于拘牵。
伯伦生于晋,本沛人也。志载其与张华善,访之而卒于此地,遂葬焉。
余读其《酒德》一颂,戴天席地,轻世肆志。更观其“荷锸便埋”一语,一若置死生于度外,而惟酒是耽,不可须臾离者。迄今世俗好饮,或以为伯伦氏之流风,而古今亦逐共以酒人目之,余意窃以为不然。
自汉季式微,曹瞒父子好为巧诈,窃取神器司马氏尤而效之。等伦纪于鸿毛,视察富贵可术取。君臣父子间,有戒心焉。其后逐渐积为风俗,天下靡靡,狂澜莫挽。伯伦抱匡济之才,蒿目时艰,然位不过参军,手无尺寸之柄;欲大声疾呼,痛哭流涕,又虑直言贾祸。于是不得已而逃于酒,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终日在醉乡中。而世道之沉沦,总置之不议不论。
盖其品似卫伶之执钥秉翟,而并不露榛苓美人之思。(《诗经·北风·邙风·简兮》:“左手执钥,右手秉翟。”“山有榛,湿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其心同孤竹之采薇行歌,而并无命衰安往之叹。世人不察,视为酒人。几使伯伦笑千载下无知己也。
余治安肃之明年,因公至遂城,访伯伦之遗迹。见孤冢倒塌将为种麦之场,因谋之孟生为良栋者。使之倡首聚资,购工封土,又杂植翠柏数十,并结亭于前,膀曰“酒德”,仍伯伦旧也。
于是凭眺四望,瀑河绕其北,郎峰环其西,东南皆村墟碧绿交阴田畴,每每览山川之形胜,抚郊野之青葱,直觉伯伦之高旷,呼之欲出。韩退之所谓“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宋魏仲举编《五百家昌黎文集》卷二十二《祭田横墓文并序》)余亦不自知其何心也。
彼好饮而自附于伯伦,是犹未学书者而遂摹怀素,未学文者遂拟蒙庄,其不流为牛鬼蛇神也几希。
余悲伯伦之志并以告肃之人,使无伯伦之高品,宁言规行矩动止不失焉可也,填勿妄托伯伦而并重诬伯伦也。捐资姓名,例得刻于碑阴。
谢昌言《张茂先墓碑记》曰:
张华字茂先,通志、郡志皆云是范阳人,邑乘云安肃人,有墓在焉。与刘伯伦友善。伯伦自沛上越数千里访张华于此地,后卒逐葬此。迄今两墓相望。
余于戊寅春既倡修刘伶墓,且为建酒德亭于上。求所谓张华墓,故老无存,鲜有识辨者,更阅月余,孟生良栋多方采探,乃得其故迹。
余因命封土植树,竖碑于上。因丐余言志墓,以垂不朽。
安肃有“李烈妇祠”,明著名天文学家、中州佥事、陕西按察司副使邢云路曾为之撰联:
五夜有灵双涕泪:
百年无梦到家乡。
后谢昌言任安肃知县为之撰联:
销沉碧血埋芳草;
呜咽冰魂泣墓田。
据《宁都直隶州志》选举志下载:
岁贡:乾隆二十九年甲申,谢昌歧,昌言弟。字宗文。南康府建昌县训导。
谢昌歧《梅村祖三修祠堂旧记》曰:
余族初祖玉诚翁,自广信徙宁都之杉口村。二世之后,徙邑城西。至八世梅村翁,而宗支渐盛,乃建祠于城之西焉。越四纪,而子孙以旧址湫隘,欲更而新之。倡其事者梅村翁之后于振、于翰、于教、于表、于烈、于能等,聚会捐赀。
国以大其基址,周其缭垣。费出公堂,更增众人之乐助。经始于壬寅(1602),而乐成于癸卯(1603),不数年而寝庙一新,输奂可观。
至我朝定鼎后,又为祝融所累。维时子孙欲新祠宇,力云:“不逮不过,因陋就简,稍安灵寝而已。”
余曾祖凝伯翁,伤先祠旧基,湮为荒郊蔓草,告于众曰:“前人规模宏厂,余何使之荒芜不治乎?”爰于康熙壬戌(1682)年清明时,向族而谋,劝输乐助,曾资十七人,得银一十七两,分班生殖,以供修祠之用。
自康熙壬戌(1682)年至康熙辛巳(1701)年,殚经理之劳,余曾祖凝伯翁首任之。而维兹十六人亦与为劻勷,自办祭而外。统计子母银六百五十馀金。至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岁,鸣工庀材,新祠所由作也。
夫可与图始者,难与乐成。当经营方庶之初,本期同心协力,克慎厥终,偶因谋议勿协,柄执公堂,此鼠牙雀角,遂开速讼之由。维时天水违行,而众赀耗散,致使土木之费不给,合祠至此不得不将祭产更易,竟工势使然也。
余因喟然兴感叹。夫倡始者之为劳,而众事之难,为良为可悼惜耳。犹幸祠宇讫于告成,岂非荷祖宗地下之灵,阴为默佑,而前人之所生息图维者,其功何容冺没哉。
迄于今栋宇崔巍,堂构辉煌,廊腰漫回,檐牙交啄,焕然大观,遗兹成模,以垂后昆,纵祭产侵薄,尚其同心协力,相好无尤,念祖宗寸积艰难,无忘醵资拮据之力,自是而兰枝迭迭,玉树芬芬,以光昭旧德,将兴祭产,设学田,恢而复之,扩而大之,余于祠有厚望也夫。
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寅岁八月既望日。
嗣孙昌岐。
据衙背族《谢氏族谱》载:
谢昌岐,永新之次子,学名岐,字宗文,号穆亭,邑庠廪膳生,乾隆二十七年(1763)癸未岁科岁贡生,选授南康府建昌县儒学司训,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庚寅岁九月二十二日,殁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岁闰七月十七日,享年七十有七。卒于建昌县官署,归葬跳马岭。
元配蔡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岁十月初六日,殁于雍正九年(1731)辛亥岁六月十七日,葬跳马岭。
正配曾氏,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岁四月十九日,殁于乾隆七年(1729)己酉岁又五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有三。合葬夫茔,寅申兼甲庚地肖侧面虎形。
子四:会发、会旦、会暄、会曜(殇)。
女三:长女适国学生勴瑶族五翁之四子州文学生幼张、次女适贡生邱慕权翁之六子卫千总洪伟、三女适受五品诰封彭赞航翁次子州同知望九。
明清两朝宁都谢氏的进士只有谢昌言一个,然而在历史名人中,名叫谢昌言者却还有二人。一个是元初尚书谢昌言,他曾与十人请释文天祥为道士,力荐汪梦斗为徽州路学教授。另一个则有是清书法家谢昌言(1709—1780),字拜斯,号灵洲,国学生,广东南海人。工书擅篆,书仿二王,篆法秦汉,小楷尤端庄遒劲。多才多艺,通晓中医药、堪舆、音律,更精于斫琴,还喜欢收集古琴谱。
谢昌言只知其祖籍广信,而世系却早已失联。广信府,辖上饶、玉山、弋阳、贵溪、铅山、广丰、横峰七县,敬请该地区谢氏宗亲及友人注意,并提供可靠信息。
魏禧夫人谢秀荪乃谢昌言的族姑。我们知道,魏禧为清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教育家,与侯方域、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著有《魏叔子全集》。谢秀荪为清代著名女诗人,江西二大才女之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亭永平府有温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