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就好吗?看看现在的楼市,被那些奸商炒的那么高!应该市场和计划经济一起来睡觉!

回复: 77 | 浏览: 3489
| 字体: tT
微信扫一扫 手机看此贴
好内容 随时分享到朋友圈
精华2&帖子4311&经验值2239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23130 &
地区:其他街道:其他帖子4311&经验值2239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开篇第一帖就有问题,倒卖火车票是违法的,从来没有被允许过,你拿这个和投资房产比较,简直不知所谓!
精华6&帖子21238&经验值11485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6199399 &
地区:江南大道北、江湾路、中海名都街道:江南大道北、江湾路、中海名都帖子21238&经验值11485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投资房地产和炒楼是不一样的概念哦
不要偷换。
本人发言与妈网无关,纯粹本人个人行为,回贴时请忽略版主身份。纯粹属个人娱乐时间,与版主身份无关。
精华2&帖子12967&经验值7641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77213 &
地区:街道:帖子12967&经验值7641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原帖由 kingofbeast 于
17:36 发表
炒房损人怎么不见其他国家有百年现代投资历史的市场禁止炒楼啊?
中国进入商业社会上千年,买卖房屋一直存世,又不见禁止?
计划经济到是什么都不给炒,那干嘛还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有你在这儿说这些?
生活必需品,给你房子租你不租,没有经济实力偏要买房。你以为房价仅仅是炒楼者推高的,没有所谓刚需,炒楼者炒自己就可以了。人家炒一万,你就追一万,人家炒两万,你就追两万。
买不起就租,就等,怎么就不能解决生活必需品阿?居民用电是不是必需品,你非要在自己家建个电站?
没有禁止炒房这么明确的字眼,但是价格法禁止炒作商品,房子是商品,就服从此法,何况涉及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
确认游资炒作农产品将处5倍罚款
13:03:00 
确认炒作可处以5倍罚款
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透露,一旦确认游资炒作农产品,发改委将根据相关价格管理办法进行处罚,没收全部炒作农产品所得,并处以最高5倍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允许个人或机构投资相关产品,但是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做好价格监测,观察到价格异动,如果有关部门认定个人或机构是炒作囤积,就可以进行查处,这方面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按照我国《价格法》规定,对于违反《价格法》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行为,罚款可高达100万元。
精华0&帖子1376&经验值691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7583 &
地区:海珠区街道:新港中路、客村帖子1376&经验值691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公同学,其实我认识的广州很多人是这样操作的:年时,房子不好卖,搞零首期的很多,那时看租金有7-9%的回报比银行好的多就买房子,攒了几套收租,以租养贷。年,回报降到4%以下了,就卖了其中部分房子,万一哪天打到5-6%回报比银行强,也许又买回来。总之不能长期都放银行。
这样的买卖只是想跑过银行的利率,算“炒家”吗?
所有交易都是追求低买高卖的,“炒家”是何标准?谁是楼市的庄家?
[ 本帖最后由 apple-hxh 于
18:19 编辑 ]
精华2&帖子4311&经验值2239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23130 &
地区:其他街道:其他帖子4311&经验值2239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 & 原帖由 我的公积金 于
17:50 发表
没有禁止炒房这么明确的字眼,但是价格法禁止炒作商品,房子是商品,就服从此法,何况涉及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第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 ...
可以抓啊,干嘛不抓啊,你不抓就是允许阿,为什么票贩子现在不猖獗了,不就是抓的吗?
既然有法可依,为什么不执行?
那就不是房子一个商品的问题,而是所有商品的问题,那你为什么说,不涉及民生的就可以炒?区别对待?法律条文里面可没有区别对待阿?
什么叫炒作,什么叫囤积?投资是可以的,那什么是投资?
你先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一个投资者,买了3套房,一套自助,一套出租,一套闲置,很简单,希望能拿来养老(你别管这种方法合适与否),市场价格上涨,卖掉了闲置的一套,获利。市场降下来了,又买了一套,而且还多买一套。随着经济周期,每次到达一个心理价位就抛售,等到下跌到某个价位就买入。
你说这个投资者,算囤积,算炒作?还是算投资呢?
[ 本帖最后由 kingofbeast 于
18:20 编辑 ]
精华6&帖子21238&经验值11485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6199399 &
地区:江南大道北、江湾路、中海名都街道:江南大道北、江湾路、中海名都帖子21238&经验值11485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 & 原帖由 apple-hxh 于
18:02 发表
公同学,其实我认识的广州很多人是这样操作的:年时,房子不好卖,搞零首期的很多,那时看租金有7-9%的回报比银行好的多就买房子,攒了几套收租,以租养贷。年,回报降到4%以下了,就卖了其中部分 ...
如果靠租金回报,而且一租售比做为衡量标准的买卖,我觉得是叫投资吧?
本人发言与妈网无关,纯粹本人个人行为,回贴时请忽略版主身份。纯粹属个人娱乐时间,与版主身份无关。
精华6&帖子21238&经验值11485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6199399 &
地区:江南大道北、江湾路、中海名都街道:江南大道北、江湾路、中海名都帖子21238&经验值11485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何新:说说什么叫炒?
炒家折断了那只看不见的手
23:44:15 阅读3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何新最新评论:
说&炒&,市场是需求定价还是资本定价?
近年房价的爆涨,使一个词火爆起来,就是"炒"这个字。
众所周知,近年的高房价是被大大小小的炒房团炒起来的,五年里翻了十倍之多。近期农产品也遭遇了恶炒,继大蒜、红辣椒价格疯涨百倍之后,近期绿豆价格惊人上涨,由年前的每斤3元,涨到20—30元。
& &今年对农业是一个灾害多发的不利年景,可以预期,年内农产品还会遭遇内外炒家新的轮番爆炒。农产品价格恐将持续攀升,从而激化当前已经日趋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
但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究竟什么叫“炒”?“炒”这个厨房中的烹调词语,何以竟然成了中国特色的学概念?以致竟可以决定市场物价,影响和改变千家万户小民百姓的生存状态呢?
对时髦的主流而言,所谓“炒”这个概念是根本无法解释的!主流经济学的神圣教条是:商品价格由市场需求决定。物价蓬勃上升,反映市场需求大旺,是好事,不应受到任何行政干预和限制,否则就是违反市场经济的规律!从这种观点看,某种商品被恶“炒”也是大好事。不仅房子能“炒”,从股票、期货到粮食、大蒜、辣椒、绿豆、火车票等等,一切市场稀缺资源无不能“炒”也应该热“炒”,不炒就是违背市场的规律和逻辑。
那么从经济学角度,究竟如何定义这个“炒”字呢?
其实,所谓“炒”就是:对某种稀缺品在其价格未高涨前,低价大量买进予以囤积,待其价格上涨后抛出,从而谋取来自价格差的暴利。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把稀缺物资购进储存,待价而沽,从而牟取暴利。换句话说也就是利用资本囤积垄断物资,从而牟取货币暴利的操作!
“炒货”,并不是什么现代市场经济的新鲜事,古已有之,毫不稀奇。所谓“炒”,古人谓之“囤积居奇”以及“奇货可居”。两千年前赵国商人吕不韦就曾是一个成功的大炒家,他所囤积待炒的“奇货”(期货?),就是是当时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而其商品利润就是异人取得的王位,他的投机获利目标是最高权力。
所谓“炒”,在《资本论》中被定义为“为卖而买”的投资行为——囤积者并非为自己的使用和消费而购买,而是为“卖钱”而“购买”(这是悖论),目标是套取由这一买一卖而形成的巨大利差。此种伎俩,改革开放前叫投机倒把,如今叫善于抓住商机和投资。
其实,“炒”的本质就是由炒家以货币手段垄断和控制物资,从而操纵控制商品的市场定价权。
而每当经济濒临萧条,货币资本必然大量从实体产业领域溢出,于是在货币流动性大增的背景下,恶性炒做的行为必然大规模发生。
由“炒”而为商品定价,这本身就揭破了新主义主流经济学编造的一个市场神话:稀缺资源通过市场供求这只“看不见的亚当斯密之手”,来公平地、地予以配置,为每种商品合理定价。
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无论国内和,哪里存在那只“看不见的”、为人间合理配置稀缺资源的神圣之“手”?相反,人们到处都可以看到的是一只有形的资本之手——通过期货和现货交易,通过掌控市场的绝对定价权,把全球(包括中国)的宝贵而稀缺的资源导向大资本权势集团的手中。
所以,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买什么,什么涨价;卖什么,什么掉价;从石油、铁矿到农产品,无不如此。在期货市场上,谁掌控的货币资本大,谁就掌控着定价权,谁就是期货博弈的常胜赢家!决定市场终端价格的绝对不是什么消费者,而是金融资本。
资本决定价格,而不是自由竞争决定价格,这就是一切“炒”的秘密,这也是市场经济的铁律!
总之,在金融资本绝对主导经济的现代市场体制下,商品定价权并不在消费者手中。所谓消费者主权,纯粹是一个毫不动听的骗人神话!
国家主权权力究竟是干什么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道政府仅仅是市场的旁观者、无为而治者,或者所谓吹哨的裁判吗?
国家主权承担着制约内外炒家,捍卫整体经济保护弱者和百姓利益的天然责任。国家理应承担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一严肃的责任。
近年房地产市场的混乱现实已经表明,奸商资本具有无孔不入,为牟取巨额暴利不择手段的疯狂逐利性,其疯狂和歹毒充分表现在炒家们只追求一己私利的最大化,而置社会大众的基本生存权利于不顾,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从奸商炒房团到奸商炒莱团以及上的疯狂吞金大鳄们疯炒的行径,再次验证了马克思《资本论》学说的颠扑不破!
中国的市场经济既然仍然叫“社会主义”,就不应听任其成为少数内外炒家、暴发户们疯狂吸金敛财的工具。国家有责任对国民经济实施有计划管理和必要的价格干预,应该敢于铁腕治奸商,打击各种不顾大多数老百姓死活的商品恶性炒作。
否则,政府的长期不作为,尽管会令炒家欢喜,但却会丧尽民心使多数民众失望。最终,是要承担严肃的历史责任的!()
[ 本帖最后由 liyifan 于
18:36 编辑 ]
本人发言与妈网无关,纯粹本人个人行为,回贴时请忽略版主身份。纯粹属个人娱乐时间,与版主身份无关。
精华6&帖子21238&经验值11485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6199399 &
地区:江南大道北、江湾路、中海名都街道:江南大道北、江湾路、中海名都帖子21238&经验值11485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在资本定价的炒家面前,市场已经出现失灵。
无法用需求供给等一切市场经济原理解释价格失控的现象
因此,更无须谴责国家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 本帖最后由 liyifan 于
18:51 编辑 ]
本人发言与妈网无关,纯粹本人个人行为,回贴时请忽略版主身份。纯粹属个人娱乐时间,与版主身份无关。
精华24&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5904740 &
地区:街道:其他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中国不让炒,那些炒房的人早携带巨款跑美国澳洲加拿大欧洲去炒了。
在这抨击他们,有啥用,他们又看不到。
精华2&帖子39794&经验值259725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283901 &
姿姿妹嘅老窦
地区:街道:帖子39794&经验值259725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投资跟投机,竟然被李斑猪搞得如国共两党势不两立
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
爱因斯坦说,自然科学家面对现实社会中的任何错误、不合理以至罪恶,一定要挺身而出,否则,无异于帮凶。
知识不一定改变你的命运,但知识一定改变你的素质
坚决打倒论坛各种洋土五毛
精华24&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5904740 &
地区:街道:其他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我姐夫才在悉尼新开了一家地产中介公司,据他介绍,现在跑去澳洲买房的都是中国人,已经把该国的房价炒高不少。
他还托我在国内帮他做宣传,欢迎各位富婆大款前去投资澳洲房产。
我这样,不会被人形容成“国际房托”吧。
精华24&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5904740 &
地区:街道:其他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等我钱赚够了,也去英联邦某某海岛找个避税身份去。
这样做,不会被抨击成“叛国”吧。
[ 本帖最后由 浅水.千张纸 于
19:20 编辑 ]
精华24&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5904740 &
地区:街道:其他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啥也不说了,
赶快赚钱去。
有钱才有房,
有钱才有尊严和梦想。
精华2&帖子4311&经验值2239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23130 &
地区:其他街道:其他帖子4311&经验值2239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 & 原帖由 浅水.千张纸 于
19:16 发表
我姐夫才在悉尼新开了一家地产中介公司,据他介绍,现在跑去澳洲买房的都是中国人,已经把该国的房价炒高不少。
他还托我在国内帮他做宣传,欢迎各位富婆大款前去投资澳洲房产。
我这样,不会被人形容成“国际房托 ...
澳洲d土著有无喊打喊杀你姐夫啊,大炒家啊
不过我在澳洲的同学也说现在房价被华人炒高了,但他一点也不着急,澳洲人自己都不咋着急好像。
另外,我同学说去当矿工,3年基本上可以回悉尼买房了,想在此核实一下。
我说我锻炼身体去当矿工,他说人家全机械化了……
精华24&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5904740 &
地区:街道:其他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 & 原帖由 kingofbeast 于
19:25 发表
澳洲d土著有无喊打喊杀你姐夫啊,大炒家啊
不过我在澳洲的同学也说现在房价被华人炒高了,但他一点也不着急,澳洲人自己都不咋着急好像。
另外,我同学说去当矿工,3年基本上可以回悉尼买房了,想在此核实一 ...
澳洲政府又不傻,大把政策对付中国炒房团,现在已经严令不许卖房给非澳籍的中国人,就算你为了买房入了个澳籍,政府规定一旦你离开澳洲,该房必须立即出手卖掉。总之,你买来自住可以,买来空置投机不行。
如果有心打击炒房者,什么招没有?
现在中国地方政府就是最大的炒房炒地者,他如何打击自己?
现在放眼地球,哪个国家的房价不比中国低(除了某些地区),华盛顿机场附近,60万美元就可以拥有好大一片别墅花园,而在北京,这钱只够在三环买套房。
[ 本帖最后由 浅水.千张纸 于
19:38 编辑 ]
精华2&帖子4311&经验值2239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23130 &
地区:其他街道:其他帖子4311&经验值2239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 & 原帖由 浅水.千张纸 于
19:33 发表
澳洲政府又不傻,大把政策对付中国炒房团,现在已经严令不许卖房给非澳籍的中国人,就算你为了买房入了个澳籍,政府规定一旦你离开澳洲,该房必须立即出手卖掉。
如果有心打击炒房者,什么招没有?
现在中国地方 ...
三环?快四环了。出四环近五环,已经3万了。不知道最近如何,反正一个月前我在北京的时候如此。后悔当年没买房,要不早炒早爆发了
精华24&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5904740 &
地区:街道:其他帖子18512&经验值10931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BB生日
炒房团游资早就跑到海外囤积土地和紧俏地段房产。
剩下那些不走的也在酝酿着炒一克拉以上裸钻。
不会有人来妈网房产版关注我们的讨论的。
精华2&帖子12967&经验值7641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77213 &
地区:街道:帖子12967&经验值7641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原帖由 kingofbeast 于
17:36 发表
生活必需品,给你房子租你不租,没有经济实力偏要买房。你以为房价仅仅是炒楼者推高的,没有所谓刚需,炒楼者炒自己就可以了。人家炒一万,你就追一万,人家炒两万,你就追两万。
买不起就租,就等,怎么就不能解决生活必需品阿?居民用电是不是必需品,你非要在自己家建个电站
第一、给你房子租你不租,给你狗食你吃吗?
第二、你不是承认房价不合理吗?房价本身不合理,可以归结为现在买不起房的人都是没有经济实力吗?
第三、在房价合理的前提下,买不起就应该租,在房价不合理的情况下,买不起就是房价的错。
第四、现在说的是房价应该在大部分人的承受范围内,没有说大部分人应该自己去做开发商去盖楼,你距举例:居民用电是不是必需品,你非要在自己家建个电站。完全牛头不对马嘴。
第五、请你不用你强大的逻辑歪了这座楼,这里讨论的是:
除了损人利己 炒房者到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
精华2&帖子12967&经验值7641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77213 &
地区:街道:帖子12967&经验值7641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原帖由 kingofbeast 于
17:42 发表
开篇第一帖就有问题,倒卖火车票是违法的,从来没有被允许过,你拿这个和投资房产比较,简直不知所谓!
你没问题吧?炒房和投资房产一个概念吗?
精华2&帖子12967&经验值7641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妈币77213 &
地区:街道:帖子12967&经验值7641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 & 原帖由 apple-hxh 于
18:02 发表
公同学,其实我认识的广州很多人是这样操作的:年时,房子不好卖,搞零首期的很多,那时看租金有7-9%的回报比银行好的多就买房子,攒了几套收租,以租养贷。年,回报降到4%以下了,就卖了其中部分 ...
为什么叫“炒”
为什么收营业税?就是因为政府把你的行为定位为经营性的行为,而非自住需求。
很好的一个标准。现在5年以内收5.5%的营业税。所以5年是一个很好的标准。
年 到 年 基本都超过5年了,节省了总的交易费用,国家也支持。
请讨论:除了损人利己 炒房者到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 ...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羊城大小事 尽在广州圈
登录妈妈网
手机上妈网
孕妈必用 谁用谁好孕
随时随地记录宝宝可爱的瞬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网安备案号:4公安机关备案号: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你选择的金额范畴属于普通装修,将会为你分派装修队,只提供平面设计图噢!
发布装修招标
装修零成本/免费提供服务;帮你找到最优秀的装修公司,让装修更健康,更放心
姓 &&&&&&名:
手机号码:
居住区域:
装修预算:  实际上,89,90高考的招生人数比87.88还要多;这叫缩招。  -----------------------------------  实际上,89,90高考的招生人数比87.88还要少;这叫缩招。  
  者:杀了你喂猪4 回复日期: 15:15:36 
       ============================        得了吧。如此说来,城市里那么多里弄,为何还是住满的?        实质原因就是根本不是人人可以有分房资格。论资排辈都不可能      ---------------------------------  那时候,象样点单位的人都有分房的资格,哪怕是很一般的国企。上海那时候就不清楚了。
  作者:中国老病人 回复日期: 18:02:29   
    者:杀了你喂猪4 回复日期: 15:15:36            ============================            得了吧。如此说来,城市里那么多里弄,为何还是住满的?            实质原因就是根本不是人人可以有分房资格。论资排辈都不可能          ---------------------------------    那时候,象样点单位的人都有分房的资格,哪怕是很一般的国企。上海那时候就不清楚了。  ==========    首先,分房要交出原有的。原来没有,根本不可能分    再者,像样点的?得了吧。我们这里,除了钢厂等大企业,哪里来的房子?  我知道外地的,大企业,电力,也和现在的所谓好单位一样,有能力搞定    一般的,艰苦得很  
  分房很难的,不久以前有些垄断企业和地方政府建楼分房,那是很容易的,几乎每个员工都有,不过能进这种单位的,几乎没有买房障碍,分到了也炒掉换大宅。你要是指的是八十年代的分房,您就省省吧,我父母都是幸运儿,50人分四套,我上小学开始,每天吃饭都听他们讲关于分房的斗争,听不懂的官场暗斗和人际关系,折腾了几年,人托人,再托人,半条命都快没了,分到个47平的,父母开心得哭了一顿饭时间,那种辛酸我现在都记得。还有那么多没分到房还被得罪的同事呢?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命,绕不过的,没啥羡慕的
  作者:杀了你喂猪4 提交日期: 18:50:00  -------------------  这就叫代沟,没办法的。      首先,分房要交出原有的。原来没有,根本不可能分  -------------------------  这个我好象不用废话了吧?ABCD
  作者:Bolincel 回复日期: 19:45:34 
    -----------------------  原则上98年以后就是没有福利分房了。    计划经济时代,分房子绝对是单位里阶级斗争的焦点。  但是争房子的人基本上是住在小房子里争大房子,不是睡在大街上争新房子。  俺老爹初次担任独当一面的领导时(从业务到入党到分房都管),据说因为分房子的事情(分给谁不分给谁)的事情,为难的掉泪了,结果遭到俺老娘的晒笑。    俺老家在北方某中等城市。俺记得当时俺哪个城市的年轻人,只要是有单位的,(也没什么私企),基本上能做到结婚有过渡房,生了孩子起码有1间,孩子7岁后有1套,这样的标准。    俺记得中学去不少同学家去玩,基本上都有2室的房子,少数有3室,还有是住在旧式四合院的,其实面积更大,就是好象不如住楼的高级。同学的父母涵盖了大多数阶层,(其实那时候都差不多,因为主要靠工资,而工资又差不多),从政府部门到工厂,到银行,到学校,反正什么人都有,那时节还没有下岗潮,80年代很多工厂都未见得待遇比其他的饿差。    
  倒是上了大学,到亲戚和上海同学家玩,觉得上海人的住房条件真是差,没几家住在象样的房子里。  俺亲戚家其实就一间正儿八经的大房子,有一个阳台改造的独立厨房,一个阁楼,和2楼共用一个卫生间,但他们已经很自豪了。况且,是在希尔顿下面。  俺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俺去一个大学的研究生处处长家拜访,那房子比我上初中时候住的房子还要差。俺副系主任家才1室1厅,唯一例外的是俺另一个副系主任,家里楼上楼下的,不过人家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  
        任何商品,都没义务让某种人务必拥有。    年轻人买不起的东西多了~~~    多房子一个不多,少房子一个不少    年轻空军调整调整自己思维先啦    
  作者:中国老病人 回复日期: 19:45:48   
    作者:杀了你喂猪4 提交日期: 18:50:00    -------------------    这就叫代沟,没办法的。            首先,分房要交出原有的。原来没有,根本不可能分    -------------------------    这个我好象不用废话了吧?ABCD  ================    你这个漏掉,其实误导很多人。一位40岁了可以分一室户    其实,四十岁。混得好的,可以分到一室户,建筑面积30左右,一般地段较远。但是家里的10平方米里弄房,建筑面积20左右,地段是中性的,要交给厂里。      这样理解就比较全面    
  任何商品,都没义务让某种人务必拥有。        年轻人买不起的东西多了~~~        多房子一个不多,少房子一个不少        年轻空军调整调整自己思维先啦    =====================================    那让你TM的D去死    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爱D    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ZG要调整自己思维啦    别在那高喊伪光正啦
   俺老家在北方某中等城市。俺记得当时俺哪个城市的年轻人,只要是有单位的,(也没什么私企),基本上能做到结婚有过渡房,生了孩子起码有1间,孩子7岁后有1套,这样的标准。      ========  北方城市,尤其是工业城市,中型工业企业,那个时期算是住房条件最好的。    肯定超过所谓大城市的水平    比如我同学襄樊二汽的,他爸45岁,科长分到150平方米。放在上海是教授级待遇    
  作者:中国纳粹 回复日期: 22:05:27   
    任何商品,都没义务让某种人务必拥有。            年轻人买不起的东西多了~~~            多房子一个不多,少房子一个不少            年轻空军调整调整自己思维先啦        =====================================        那让你TM的D去死        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爱D        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ZG要调整自己思维啦        别在那高喊伪光正啦    ------------    逻辑不通,你不爱d,d也不会死。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比如我同学襄樊二汽的,他爸45岁,科长分到150平方米。放在上海是教授级待遇  --------------------------------------  房改前上海没几个教授能分到150平方米。70平方的教授更多。
  作者:中国老病人 回复日期: 22:11:05   
    比如我同学襄樊二汽的,他爸45岁,科长分到150平方米。放在上海是教授级待遇    --------------------------------------    房改前上海没几个教授能分到150平方米。70平方的教授更多。  ================    所以说小地方科长的住房待遇,要比大城市的教授强啊    当时公房最大型的户型,应该多层接近120,高层的三房140,也是混得好的才能完全到位。  级别到了,房子不到位,也是常有的。
  我想是不是那个时候,就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在贯彻经济规律了?    也就是说,襄樊150,等于上海50?/      也许就是这样,看不见的手,经济规律。    
  这种垃圾无非就是让他买了房,  就来这里炫。。。  
  那时候年轻人一房过渡结婚?现在行吗?你稍微泼个冷水,就有妇女和她老公站出来从养生学,社会学角度分析给你听,什么朝北不利于少年的发育啊,主卧不配卫生间不利于健康夫妻生活啊,菜场不近间接影响营养啦,厨房太小影响心情会导致夫妻矛盾啦。两个字,无语,都是道理,我也觉得有道理,钱呢?两手一摊,骂社会
  看多了认为房价太高的看法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一下    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值得细细回味
  俺觉着楼主说的很对。    俺父母那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考上了大学,因为幸运被分配到了北京。结婚之后,才有幸挤在几平米的“大”宿舍里。一月拿200块钱,天天吃干菜泡面。后来有了我,单位照顾,一家三口住在九平米的平房里,漏雨就只能用盆接着,过节的时候我才敢管父母要个两块五的鸡腿吃吃。那可已经是90年代了,传说中的新世纪就要来临。城里不是没有高楼大厦,只是那属于更有钱,更有权的人的,他们不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就是父辈有了深厚的财富积累。(莫怪出身,谁也选择不了,除非共产主义,共产共产,搞不好让你先去大草原上放牧了,到时候你更不乐意了)到00年,我家住的内楼房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产权,而我小学都快毕业了。    虽然说时代不同,不能要求现在的80后结婚不摆酒,生孩子不要房,时代进步嘛,生活质量也没理由不进步。但是财富的二八法则是不可能变的,就像有人说的,你技校的脑子考上了大学,弱智的情商当上了白领,就不要怪整个社会“大学生”“白领”这些词的贬值。你以为你配了,其实你还差的很远。    政府是有责任给每个人一个蜗居,但不能保证瘦驴也可以拉得出硬屎~=,= 买不起,不然就先屈就着租房,不然回老家去,不然就别买车别消费别得瑟,穷叫是没有用的。    扩招和计划生育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让部分人实在看高了自己~=V=
  是呀,中国社会会毁在这计划生育的一代人手里的
  作者:afu_afu 回复日期: 16:44:30 
    日本房地产市场崩溃了,香港房地产市场崩溃了,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了,欧洲房地产市场崩溃了,迪拜房地产市场崩溃了,就中国不会?
  跑题了
  在中国少量的有钱人,大概15%,他们大量买房,然后哄抬房价,让剩下的85%的人买不起房,然后再把这些房子以高价租给这85%的人,让这些人世世代代为其打工。      这就是富人地主阶级与穷人打工阶级的形成的过程。    不买房,你永远都要为有房人打工其中包括银行,交高额的房租和利息,成为他们的奴隶,事实正是如此!
  作者:杀了你喂猪4 回复日期: 22:09:41       ================================================    对于你这种人。一句话,党奴    属于被人日了还替人舔JJ一样的货    高房价事实上已经透支了ZG年轻人至少10年的购买力,并且消灭了至少5年的科技、研发资源。换句话说,ZG人被高房价搞的只有继续做血汗工厂的国际地位了。你丫还在那沾沾自喜,啊,100平,150,多大啊,住着多有面子啊,年轻人不要想了,啊。    现在,一个CPU,500RMB,一平米房子,2W  总有一天,一个CPU,2W,一平米房子,500,爱买不买  让你们这群愚昧的看客在200平的大宅子里用算盘上网      
  搞科研归搞科研嘛,住房子归住房子嘛,选哪个都是正常行为,没必要搞对立了嘛  万一既想搞科研,又想住房子,就看哪个诱惑大了。如果选择了房子,就不要感叹科技慢了5年,何必把自己搞的这么矛盾呢 ……
      作者:中国纳粹 回复日期: 07:34:06 
    作者:杀了你喂猪4 回复日期: 22:09:41             ================================================        对于你这种人。一句话,党奴        属于被人日了还替人舔JJ一样的货        高房价事实上已经透支了ZG年轻人至少10年的购买力,并且消灭了至少5年的科技、研发资源。换句话说,ZG人被高房价搞的只有继续做血汗工厂的国际地位了。你丫还在那沾沾自喜,啊,100平,150,多大啊,住着多有面子啊,年轻人不要想了,啊。        现在,一个CPU,500RMB,一平米房子,2W    总有一天,一个CPU,2W,一平米房子,500,爱买不买    让你们这群愚昧的看客在200平的大宅子里用算盘上网      那我就不上网了,没所谓    另外,每个人的利益都不一样  不要人家的看法和你不同  你就说别人是托  
  作为一个80后,不得不说楼主其实说了实话:    1.买房子这个东西,对于中国普通人来说,无论是哪个世代的人,基本上算是人生一件大事了,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得手的。不管是80后,90后,70后还是60后。    2.其实我说哪个世代的人也没必要看不起哪个世代的人。  因为哪个世代都有人浮起来,哪个世代都有人沉下去。  60后有人会浮起来,也有人会沉下去。  70后有人会浮起来,也有人会沉下去。  当然,80后,90后,甚至00后也是有人会浮起来,有人沉下去。    这个本来就是人类社会运转法则。    3.70后跟80后的区别:  70后的竞争在上大学之前完成大半,因为那时候上大学已经是国家干部还包分配,分房子。  而80后则因为大学扩招,结果竞争持续到工作以后才能完成大半。    3.其实中国老病人已经分析的很好了。  80后,90后的人住上大房子的时间,对于一个相同条件下的人的人生而言,只有提前,没有后退的可能。  主要是现在建筑交通技术快速进步,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房子能大量增加。    4.同样,购买商品房的话,现在80后的人直接面对是房价飙升的心理焦虑。因为现在中国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大量依靠父母资源的人在拼命买房子,这样更加助长房价高涨,当然带来的心理压力够人受的。解决办法只有靠心理调整了。    5.尊重有素质的70后。
  作者:中国纳粹 回复日期: 07:34:06   
    作者:杀了你喂猪4 回复日期: 22:09:41             ================================================        对于你这种人。一句话,党奴        属于被人日了还替人舔JJ一样的货        高房价事实上已经透支了ZG年轻人至少10年的购买力,并且消灭了至少5年的科技、研发资源。换句话说,ZG人被高房价搞的只有继续做血汗工厂的国际地位了。你丫还在那沾沾自喜,啊,100平,150,多大啊,住着多有面子啊,年轻人不要想了,啊。        现在,一个CPU,500RMB,一平米房子,2W    总有一天,一个CPU,2W,一平米房子,500,爱买不买    让你们这群愚昧的看客在200平的大宅子里用算盘上网    ===================      cpu卖2万也和你没关系        那是人家外国人造的。  
  在cpu方面,你懂吗?        我一直是cpu空军,而且一直很成功      家里三台机器,最老的一台,前两年买的,cy2.1  ,cpu散片15元。主板二手865带显卡70元        第二台,去年买的,二手菜羊e430,150元      最新的一台,e3200,二手250。都是基本上我一顿饭的价钱,那个cy2.1基本就是我一顿早饭钱      还涨价?老子是cpu空军,一直是胜利者。      这三个便宜货的性能,你自己去查查。足够了      
  有什么好争得,  
国情都不一样,  
  主贴其实有些问题,七五后没有家里支持的,有房的比例超过50%算好了(含旧房、小房),有房的也多数仍在还贷中,七五前好一些,但更多是工作年限决定的,所谓赶上好时候的实际影响比想象的差很远,了解一下七零后都是几岁才买房?多大的房?是否贷款?就知道大家都不容易,并没有赶上什么好时候!
  一句话。。。。楼主你要是80后就不会这样想了。
    黄光裕就七十年代的,呵呵....
      去瞧瞧谷歌和百度的创始人是什么年代的!    你八零后的爹还给他们看门呢,呵呵
  不置身其中你当然想象不到我们想买房的迫切。  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后一直在北京租房,工作勤勤恳恳,但是现在也该要孩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福利制度处处都跟户口跟房产挂钩,孩子上个幼儿园也要择校费。父母一天天年纪大了,在老家越来越需要人照顾,接到北京来一直是我们夫妻俩的梦想,你说我们怎能不关注房子,怎能不希望房价降下来?哪怕降到付20%的首付,我们还贷呢。但现实是俩家老人凑钱也凑不够首付,就是凑够了将来还贷、生孩子、养孩子、一辈子估计都是在还钱。。。。  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唉,苦不堪言。
  作者:碧空觉 回复日期: 22:37:52        70后,中国最幸福的一代~~            1.大学包分配。      2.兄弟姐妹多,父母养老没有问题。      3.适婚年龄买房较为便宜。      4.没有经历什么风浪,除了89.  ==========================================  你个煞笔,你知道70后的苦吗?  我73年生,小时候10天半个月能吃个鸡蛋那就是天大的幸福,更别说喝牛奶,吃猪肉了。那时候吃个鸡蛋,一小口一小口的吃,舍不得啊。牛奶?我小时候是喝米汤长大的。肉,每个月一家人有2,3斤的肉票,还得找一天,一大早就去排队才能买上。上大学,我92年考,全国50几万的招生额度,现在呢?一年6,7百万的名额。现在只要不是煞笔,基本都能上大学,当然,煞笔也能上大学,就是差一些的地方垃圾学校。96年大学毕业,头半年每月工资375,97年才涨到800多。我们那时候大学已经不包分配了,都是自己找的工作。而且包分配,都是去比较烂的地方和岗位,好工作也有,但是只是有门路或者特别优秀的毕业生才进的去,大部分都是自谋生路。跟你们现在没啥区别。只不过现在大学生里煞笔太多,本来应该上技校,中专或大专的现在都上大学了。
  作者:黄YY 回复日期: 10:26:17   
    作者:碧空觉 回复日期: 22:37:52         70后,中国最幸福的一代~~                1.大学包分配。        2.兄弟姐妹多,父母养老没有问题。        3.适婚年龄买房较为便宜。        4.没有经历什么风浪,除了89.    ==========================================    你个煞笔,你知道70后的苦吗?    我73年生,小时候10天半个月能吃个鸡蛋那就是天大的幸福,更别说喝牛奶,吃猪肉了。那时候吃个鸡蛋,一小口一小口的吃,舍不得啊。牛奶?我小时候是喝米汤长大的。肉,每个月一家人有2,3斤的肉票,还得找一天,一大早就去排队才能买上。上大学,我92年考,全国50几万的招生额度,现在呢?一年 6,7百万的名额。现在只要不是煞笔,基本都能上大学,当然,煞笔也能上大学,就是差一些的地方垃圾学校。96年大学毕业,头半年每月工资375,97年才涨到800多。我们那时候大学已经不包分配了,都是自己找的工作。而且包分配,都是去比较烂的地方和岗位,好工作也有,但是只是有门路或者特别优秀的毕业生才进的去,大部分都是自谋生路。跟你们现在没啥区别。只不过现在大学生里煞笔太多,本来应该上技校,中专或大专的现在都上大学了。  =========    呵呵呵。都是技校脑子。怎么买房。根本就是笑话      
      回农村或原籍也是大有可为的。    别提什么户口。    现在的大学生,一砖头一大片,还有博士呢,呵呵    哪时侯吃个鸡蛋,那都是分着吃的!    还靠八零后,靠你们买房,泡妞,艳照.....
  都说发达国家好。  但即使发达国家也有人买不起房,只能先租个5年8年的,而在人家国家买不起房的也就是房观这些刚工作的小白领,不说赶不上老白领,连蓝领都不如,人家水管工人都挣得比你们多,都买得起房。
      美国蓝领买的房子都是很差的.....    很明显的差。    租的房反倒更漂亮点,就是贵点,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作者:hggg1234 回复日期: 10:25:03 
    不置身其中你当然想象不到我们想买房的迫切。    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后一直在北京租房,工作勤勤恳恳,但是现在也该要孩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福利制度处处都跟户口跟房产挂钩,孩子上个幼儿园也要择校费。父母一天天年纪大了,在老家越来越需要人照顾,接到北京来一直是我们夫妻俩的梦想,你说我们怎能不关注房子,怎能不希望房价降下来?哪怕降到付20%的首付,我们还贷呢。但现实是俩家老人凑钱也凑不够首付,就是凑够了将来还贷、生孩子、养孩子、一辈子估计都是在还钱。。。。    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唉,苦不堪言。  ==================  稍安勿躁,我相信你和你的一家一切都会好的。  只要你冷静想想,就会得出结论:现在的社会真是进步得很快。年轻时想在大城市安家,是要吃几年苦的,但绝不会比父辈更苦。好日子需要努力,也需要等待,但是等待的时间一定比你的父辈更短。  我周围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的好朋友加同事,74年生人,南大96年毕业的。刚参加工作收入才300+,男友也是农村的,加起来700+一个月。福利分房门都没有。人家硬是咬咬牙,98年结婚时,在离单位8站地的地方买了套80平米的房子,总价8万吧,好像男方家给了2万结婚,反正贷款还是占了工资一大部分,可怜她天天带剩菜吃,衣服也不敢买贵的,10年的贷款,苦了4年还清。你现在肯定没有她那时苦啊。  人家现在2套房(140平米的还在还贷,用公积金,不用花工资,她也不急着还),一辆18万的车。以前小房子的位子很偏,现在恨不得算市中心了,1100元很容易租出去。
      美国的地产商可不会象大中国这样建大批的房子的,也是有针对性的!    美国人有几套房的都是出租。租金相当可观。    在美国年轻人想买房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美国的富人是不会为穷人建房的,呵呵。。。。    老人院倒是不少,这是真的。
  现在租房与供楼的负担是差不多的,所以要租房攒钱以后买楼那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中国的收入、物价比其高!!另外,对比我父母当年没有自有产权的时候,是全家租住房产局的房(独门独院4平房1厨房1杂物间1卫生间),每年交十几元(年),所以他们可以有剩余资金积累买房。而现在哪里有这种房租呢?年轻人去哪里攒钱呢?除非能力特高收入不错,否则二十年下来首付都攒不出来!
      知道老人院这么多是为谁建的么?    哈哈哈哈哈,过瘾过瘾....
       作者:塔塔8 回复日期: 11:02:44 
    作者:hggg1234 回复日期: 10:25:03        不置身其中你当然想象不到我们想买房的迫切。      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后一直在北京租房,工作勤勤恳恳,但是现在也该要孩子了,中国的教育制度福利制度处处都跟户口跟房产挂钩,孩子上个幼儿园也要择校费。父母一天天年纪大了,在老家越来越需要人照顾,接到北京来一直是我们夫妻俩的梦想,你说我们怎能不关注房子,怎能不希望房价降下来?哪怕降到付20%的首付,我们还贷呢。但现实是俩家老人凑钱也凑不够首付,就是凑够了将来还贷、生孩子、养孩子、一辈子估计都是在还钱。。。。      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唉,苦不堪言。    ==================    稍安勿躁,我相信你和你的一家一切都会好的。    只要你冷静想想,就会得出结论:现在的社会真是进步得很快。年轻时想在大城市安家,是要吃几年苦的,但绝不会比父辈更苦。好日子需要努力,也需要等待,但是等待的时间一定比你的父辈更短。    我周围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的好朋友加同事,74年生人,南大96年毕业的。刚参加工作收入才300+,男友也是农村的,加起来700+一个月。福利分房门都没有。人家硬是咬咬牙,98年结婚时,在离单位8站地的地方买了套80平米的房子,总价8万吧,好像男方家给了2万结婚,反正贷款还是占了工资一大部分,可怜她天天带剩菜吃,衣服也不敢买贵的,10年的贷款,苦了4年还清。你现在肯定没有她那时苦啊。    人家现在2套房(140平米的还在还贷,用公积金,不用花工资,她也不急着还),一辆18万的车。以前小房子的位子很偏,现在恨不得算市中心了,1100元很容易租出去。    ============================================    to 塔塔    非常非常感谢你的鼓励,我们来北京之前也确实做好了吃苦的打算,今后会加倍努力工作的。忍不住回帖也只是觉得北京房子贵是应该的,但确实贵的太快太离谱。。。有点遥不可及的感觉。  再次感谢你!:)
      什么差不多?  差远啦!    会不会算经济帐?  既然觉得差不多,那更要买了嘛.....    租房肯定比买房划算,怎么会差不多呢?  这智商.....唉!
      几百到几千甚至于上万的,有的是!!    去中介哪里找去!!    撒慌都会!
  现在刚毕业的学生都在买房,其实这不怪新毕业生,是怪这个房价,是谁知道一买就涨,不买就买不到,是个人都要买了,楼对面菜市场的卖菜的老太太都在想办法筹钱在买房了,还能怪大学生吗,这不是70或80后的区别
      首付都付不起,还涨个鸟!    老太太可不买房,要抱孙子!
  作者:lxzfn 回复日期: 21:12:50 
    作者:牛克思主义 回复日期: 10:37:50     工作后,我最艰苦的时候,兜里只有5元钱。    ------------------------------------------------------------    你也算不上最苦了,我93年工作后曾经3元钱过7天。我还有一同学,大学4年每天吃两顿,每顿1个馒头+一毛咸菜。    你好歹也算城里人,父母还有工资,像我们农村的,82年承包责任制以前,就没怎么吃饱过,所以83-86年初中时,一顿饭能吃6两大米蒸的饭,才11-14岁啊,还好家里粮食够吃了。肉也就过年吃点。现在一天还吃不掉半斤大米,不过炒菜喜欢用猪油,香啊,以前没吃够啊。  ---------------------------------------------------------  你说的话我相信,早先一些是更辛苦,所以我对你表示由衷的敬佩。农村的孩子吃过的苦更多。当时我父母是“居民”,孩子户口性质随母亲,国家对每个孩子都有供应粮食,1毛3分7一斤,所以我家人基本上没被饿过,但我知道同龄的不少农村人是吃不饱饭的。你比我要大一些,条件应该更艰苦。你那个时候招生名额应该比我那个时候更少一些,能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考上大学,确实让人非常敬佩。    我一直说我都算是同龄人中比较幸运的。我主要是告诉80、90后,虽然今天大城市的70后是过得比较光鲜,但没有生活在大城市的很多70后是被牺牲掉的。我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考的技校,另一个姐姐考的中专。技校的姐姐后来进入的学校,由于现在国家比较重视教育,他们是买了房,中专的姐姐也是单位集资建房建了一套。而技校的哥哥至今都未买房。他们都是因为经济比较困难被牺牲了的,如果放在80年代的成长环境,上个大学对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70年的都还有至今尚未买房的,凭什么80、90年代的大学毕业后就一定要在大城市买得起房呢?  
  ,上个大学对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70年的都还有至今尚未买房的,凭什么80、90年代的大学毕业后就一定要在大城市买得起房呢?    ------------    50,60年龄段的还一大堆买不起房子的呢。              
  80后正是买房的主力,而且也是网民的主力,当然网上见到的都是80后的抱怨。70后大都有房,就算没房但恰好是网民的就比较少,50后60后更不用说了
  作者:diablon 回复日期: 12:26:44   
    80后正是买房的主力,而且也是网民的主力,当然网上见到的都是80后的抱怨。70后大都有房,就算没房但恰好是网民的就比较少,50后60后更不用说了    =============    但是不能否认50,60 人群,通过几十年的劳动积累,仍然是买不起房子,所以说,80 后还轮不到抱怨        
      我之前说了我家以前分配年代的住房情况 ,下面是后来改革开放后的记录, 不妨对比一下。     我第一套房是01年买的, 因为房东要卖掉我不买就要搬家,我正好有点闲钱, 和女朋友也是后来的太太商量后决定买就买下了。     03年我们在莘庄上班就把浦东这套出租了,自己在莘庄租房住, 后来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我和太太是极其懒的人,不愿意搬家就又买下了。 当然也是因为当时我们买的商品房要到2年后才能交房。      为了解决我父母退休后回到上海的住房问题, 我们家集资在浦东潍坊买了个一室户房住。可以说这四套房都是属于被迫买的。和什么投资理财浑身不搭界。现在想想要感谢那几个房东。          只有07年的两套是主动买的,07年4月我有个朋友公司在内环边开发了个楼盘, 问我有没有兴趣, 有兴趣的话, 价格算我少一千 , 因为当时还在看一个联排,环境什么的比市区公寓强多了, 我犹豫了一个月,结果5月开始就快速上涨, 我朋友真够意思,当时市场价格已经涨了快一千了, 还愿意按以前说好的价格卖给我,这种时候不买就和傻子没区别了。    当然那个联排也同时拿下了, 因为我的直觉告诉我, 如果错过这次机会, 再买这么好的房子估计就买不起了, 果然当时200多万的联排到今天已经400万了, 真要再买的确是买不起了。     在买过几次房后, 我对楼市走向有些了解, 当然也是因为当时在股市里又收了一茬要赶紧落袋为安,以我的性格除非要花大钱, 不然舍不得卖股票的, 结果卖了股市就学田亮优美跳水了 这也算运气的一种吧。然后签合同,贷款,贷款200多万不是那么好弄的, 找人折腾了快两个月才告一段落。      去年和今年我把浦东的两套小房都卖了, 回笼二百万不到点资金,一部分提前还了贷款, 剩下的本来想给儿子买个学区房的, 没想到5月稍微一犹豫,后面楼市就像发疯似的涨起来了, 现在干脆不买了,了不起将来读私立,没理由只差几个月就要多出五六十万。 现在看明年后年能不能降下来点, 我自己的心理是下降25%就出手,目标是高一,愚一这样在我家三公里之内的好小学。      
  但中间有一段是从我毕业到第一套房的经历。    我98年刚到上海的时候, 住在普陀区甘泉医院旁边的农民房里, 200元一个月, 没有卫生, 不能自己做饭,上班要骑车一个小时到高雄路。后来搬到浦东租房子住, 也还是毛坯房, 除了水电煤气, 什么都没有, 自己买了些简单家具,期间搬过一次家, 因为房东要卖房, 当时觉得没什么,但搬家后觉得太累人了,所以后来房东要卖就干脆买下来的。      这两天有个热门话题, 就是海院女硕士自杀事件, 里面有个环节, 海院为杨母找个个毛坯房, 杨母不愿意去住,是嫌条件太差么, 奇怪啊。
  我觉得根本问题不是房子,而是这个社会出现了问题.特别是教育出了大问题.  不要指责年轻人.&胜利者不应该被谴责&.同样,年轻人的想法更不应该被谴责.  但是对社会抱怨和谩骂是没用的.生活迟早会教育你让你明白.  不要谈什么60\70\80后,都一样.经过磨练,有的出类拔萃,有的失败,绝大部分普通.  拿我为例,74年,95年211重点大学毕业,专业应该是当时很热门的经济类.哪有分配工作?全自己找!哪有分配房子?单位里比我早进的,连技校生都有分配70平方的房子.可就是我没有.为什么?时间啊!当然和现在年轻人一样,有抱怨和谩骂.可能抱怨不是房子,而是单位论资排辈,没年轻人发展空间.可有用吗?  我一直到03年,根本没考虑过房子.到了要结婚也没有关心过房子.第一套房子是我老婆在我出差在外时候买的,只是电话告诉我一声.到了09年女儿出生,我们已经有了3套房子,总平方加起来近500平方.全是我老婆张罗的.  我所在城市是全国除了上海\北京外房价前3位的.  据我所知,和我同龄的同学\朋友们比我厉害的多得是.我们不是当官的,只是打工一族.双方父母全是很普通的,能供养我们念大学已经耗尽全部力量了.  我想说的是,社会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要面对,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努力奋斗.谁都是年轻过来的.&莫欺少年贫,莫笑白头翁&我们应该尊重父母长辈,爱护孩子.但也应该对其他的年轻人以理解和宽容.
  看了半天,我只想再说说自己的观点:不是说一定要现在买房结婚,不是说一定要人人都买得起。但是,房价总该有个合适的价位,让大部分人看得到努力工作就会拥有的希望!  我也看了关于美国的房价那个帖子,不谈其他的,我就对一段描述感慨很深,大意是在美国大部分地方,只要人努力向上,基本上工作三五年就能买得起房子了。  在我们国家,也就是几年前,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只要你比较优秀,在城市有正当工作,努力工作两三年,至少就可以考虑完全靠自己供房了,全款买房的话还是要靠长辈。当然了,虽然当时的医疗教育费用也不见得低。但是,至少人家是有希望的,靠自己工作所得至少能把小日子过下去。  可是,看看现在呢?用上父母的积蓄(那还是在有的掏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基本上是没什么可掏的。)能买上还算好了,但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随便把一个家庭折腾空。再加上高额的医疗教育费用,谁还承受的起?何况,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失业,就算有工作,大部分都是低廉的工资,很多人的工资连每月的月供都难以维系,还要付高昂的生活费呢?  试问,希望在何方?
  香港国粹轩实业有限公司经营冬虫夏草,燕窝海参等各种天然营养品及商务礼品。冬虫夏草产自西藏那曲和青海玉树地区,世界上冬虫夏草的最佳生长区,海拔3000——4500米之间的高原地带,价格比全球最大虫草集散地优惠15%。联系电话:8 QQ:
   在我们国家,也就是几年前,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只要你比较优秀,在城市有正当工作,努力工作两三年,至少就可以考虑完全靠自己供房了,全款买房的话还是要靠长辈。当然了,虽然当时的医疗教育费用也不见得低。但是,至少人家是有希望的,靠自己工作所得至少能把小日子过下去。    可是,看看现在呢?用上父母的积蓄(那还是在有的掏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基本上是没什么可掏的。)能买上还算好了,但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随便把一个家庭折腾空。再加上高额的医疗教育费用,谁还承受的起?何况,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失业,就算有工作,大部分都是低廉的工资,很多人的工资连每月的月供都难以维系,还要付高昂的生活费呢?    试问,希望在何方?     ===========    早期yp不多      现在yp多了,就这样了      希望在回老家      
  跟美国比?美国是200年的奋斗、积累后有的今天,我们才几十年,虽然有后发优势,也没那么快赶上的。今天在叫苦的80后,过个10年就轮到他们去教育90后,00后了哈。
  我是个八零后,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身高180,长相也很出众。就因为我买不起房子,我女朋友家人不同意我们在一起。这就是我想要房子的原因!现在的大部分女人,不管自己条件如何,都要求男方有房子,能有车更好!这就是现实!现在最贵的是房子汽油,最廉价的就是感情和大学生!
  这跟年轻不年轻有什么关系?    不要被任志强这个奸商转移了注意力。    要用来比较的是城市的平均收入。
  作者:爱情太贵 回复日期: 19:54:43   
    我是个八零后,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身高180,长相也很出众。就因为我买不起房子,我女朋友家人不同意我们在一起。这就是我想要房子的原因!现在的大部分女人,不管自己条件如何,都要求男方有房子,能有车更好!这就是现实!现在最贵的是房子汽油,最廉价的就是感情和大学生!    ========    你可以不要这个女人      另外找      农村的人家要求也不高      
  我是70后。我考大学时,全国只有36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称为一本,排在下面的就是各部属的学院了,不能称大学,只能称学院,也就是二本,也并不多(数量不清楚,因为上的是一本)。高三毕业班算升学率只算到二本。  虽然我们考大学比80后难了不知多少,可是,我还是非常敬重那些在八十年代考上大学的60后前辈,那是真正的顶尖菁英,即使是省级重点高中也出不了多少大学生。平均来看,真正的百里挑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多少年也出不了一个大学生。那叫真正的大学生。现在来看,当年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现在如果不是出国了,那也一般也是大学校长、研究所长、国企总工、市委领导什么的,至少也是个局级领导什么的。  80后看不起70后,奇怪的是,70后却非常敬重60后,呵呵。
  难得的实话贴。任志强说的没什么错,就是表达方式不太讲究。    70后经历过的事情多了,当初从中学开始就被教育是跨世纪的一代,那会天天在学校就看一大宣传画是“奔向21世纪”……但这21世纪都是一点一点拼出来的,天上就从来没给70后掉过任何馅饼    别的不说就算和80后比多了这10年的历练和10年的财富积累,到现在70后也不敢说自己面对高房价无动于衷,物价指数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心态,70后的特点是即使遇到一些生活挫折也少有放弃的,更多地是不停地思考如何能更适应生存    对80后的印象就是小太阳一代,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居然走进社会都几年了,连一套房子也不给,那怎么行,开始还同情一下,后来就选择性无视了
       作者:登上飞来峰 回复日期: 23:10:30 
    我是70后。我考大学时,全国只有36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称为一本,排在下面的就是各部属的学院了,不能称大学,只能称学院,也就是二本,也并不多(数量不清楚,因为上的是一本)。高三毕业班算升学率只算到二本。    虽然我们考大学比80后难了不知多少,可是,我还是非常敬重那些在八十年代考上大学的60后前辈,那是真正的顶尖菁英,即使是省级重点高中也出不了多少大学生。平均来看,真正的百里挑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多少年也出不了一个大学生。那叫真正的大学生。现在来看,当年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现在如果不是出国了,那也一般也是大学校长、研究所长、国企总工、市委领导什么的,至少也是个局级领导什么的。    80后看不起70后,奇怪的是,70后却非常敬重60后,呵呵。    ——————————————————————————————    同意~    如果设身处地的想想,作为刚就业,准备成家的学生,面临养父母老,丈母娘,孩子教育几大问题,肯定会焦虑,对房价怨声连连。但是大城市本来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地方,如果所有人都能留下,那城市还不挤爆了,小城市因为人才匮乏发展速度越来越难说。    这其实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默默的调节,让各个地区的发展变得逐步均衡。不过必须承认,这个过程是血腥的,很多人都作了牺牲品。~
  现在火的又不是房子,房市跟车市没的比。老百姓的闲钱根本花不掉,赶紧烧汽油  刚拿到世界第一销量  虽然两者价格不是一个档次,不过买车的钱都是闲得花不掉的钱,还得多个1000块钱养车,这种疯狂的消费情况有些人老是拿LBX民不聊生来安慰自己是不是有点勉强?
  人和人之间,都是比下去的,不要总是YY有个具体的组织在背后默默迫害你。刚毕业一两年就去和70后60后比,简直就是自找纠结!  有的人总觉得结婚不能影响生活质量,可是凭空从家里搬出去,居住质量必定从头再来,重走父母老路,有的人不愿意重走这个过程,就骂人,诅咒人,像流氓疯子一样
  作者:克林炒 回复日期: 10:48:06 
    不是说年轻人一定要买得起房子,而是现在根本就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啊!!!    现在这个社会,不是说勤勤恳恳工作两年五年就能成家立业,而是你耗上父辈的钱付了首付,自己还得花上10年20年的时间去还贷。再加上高额教育医疗费,而工资又是那么低廉。工作又是那么难找。    正常的上升途径已经被堵死了,只有投机倒把,或是在官场上、在垄断国企里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资源。但普通人能进那些地方么?    而特别是那些从农村里考出来的大学生,农村户口没了,工作找不到,而大部分家境贫寒,别说首付了,能把助学贷款还完,好从学校拿到被扣的毕业证好去找工作已经谢天谢地了。    不是我们年轻人要求太高,我们只想要希望!  ---------------------------------------------------------------这帖子还有点人味,
  农都转非了,谁耕地。。。。你吃什么。。。  城里当然好了。。。
  作者:克林炒 回复日期: 10:48:06 
    不是说年轻人一定要买得起房子,而是现在根本就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啊!!!    现在这个社会,不是说勤勤恳恳工作两年五年就能成家立业,而是你耗上父辈的钱付了首付,自己还得花上10年20年的时间去还贷。再加上高额教育医疗费,而工资又是那么低廉。工作又是那么难找。    正常的上升途径已经被堵死了,只有投机倒把,或是在官场上、在垄断国企里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资源。但普通人能进那些地方么?    而特别是那些从农村里考出来的大学生,农村户口没了,工作找不到,而大部分家境贫寒,别说首付了,能把助学贷款还完,好从学校拿到被扣的毕业证好去找工作已经谢天谢地了。    不是我们年轻人要求太高,我们只想要希望!  ---------------------------------------------------------  这帖子有点人味
  “杀了你喂猪4”的帖子懒得理,一看名字就一变态狂。疯狗狂吠,就是房价下行的迹象,比如2008年,群狗狂吠不久,房价就跌的一塌糊涂.........要不是有人救市,房价早就回归理性了.........
  作者:苛政猛于虎2009 回复日期: 08:24:40     =================    你个煞必      以后不要说没跌过      只不过你又傻必了一回        
买不起房子的人,你基本就是社会的底层,骂什么啊,老老实实 把事业搞好了,房子只是副产品,你总是盯着副产品,主业不搞好,这叫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你耗上父辈的钱付了首付,自己还得花上10年20年的时间去还=======  哪里都是一样哦,你以为美国人买房首付就没有父母支援?也许额度没有中国的父母大,但是许多人买房都有家庭支持的。我在美国的表哥,房子首付有一半是国内父母给的钱,人家是全奖出去的啊。而且据说在美国,也只有中国的贪官才买房全款付,都不用贷款的。你贷款个10-20年稀奇?  中国比美国富裕?你非要年纪轻轻不靠父母全款买房?否则你就有压力?    当然肯定能在美国,人民生活会更好更有保障也更公平。话又说回来,世界上有几个美国?
  作者:登上飞来峰 回复日期: 23:10:30 
    我是70后。我考大学时,全国只有36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称为一本,排在下面的就是各部属的学院了,不能称大学,只能称学院,也就是二本,也并不多(数量不清楚,因为上的是一本)。高三毕业班算升学率只算到二本。    虽然我们考大学比80后难了不知多少,可是,我还是非常敬重那些在八十年代考上大学的60后前辈,那是真正的顶尖菁英,即使是省级重点高中也出不了多少大学生。平均来看,真正的百里挑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多少年也出不了一个大学生。那叫真正的大学生。现在来看,当年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现在如果不是出国了,那也一般也是大学校长、研究所长、国企总工、市委领导什么的,至少也是个局级领导什么的。    80后看不起70后,奇怪的是,70后却非常敬重60后,呵呵。  大哥,不会吧。北航,北邮,北科技,中国农大,东北大学,中南工大,北理工,哈工大在你这都二本了
  作者:networkers 回复日期: 10:52:52 
    作者:登上飞来峰 回复日期: 23:10:30        我是70后。我考大学时,全国只有36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称为一本,排在下面的就是各部属的学院了,不能称大学,只能称学院,也就是二本,也并不多(数量不清楚,因为上的是一本)。高三毕业班算升学率只算到二本。  ------------------------------------  造假!  36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绝对是一类重点不假,后面就是说瞎话了.学院并不一定就是2本.    以上海为例,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有:复旦,交大,华师大,同济,还有上海外国语学院,后来还有华东化工学院,一共6所,注意后面两所是学院.  而还有一些名气不小的重点大学,是没有进入这个36所的,例如华东政法学院,中国纺大等.上海大学现在也算1本,也不在此列.  高三毕业班算升学率计算到专科。专科也不容易,老病人的同桌,就是先考上专科,又专升本,本升硕,博这样读下来的.    当年老病人的学校是市重点,班级是理科快班,高中毕业那年全年级368人只考上24个,这个是文理本专科等统统考虑在内的,而前一年则考上了35个,前1年招生计划人的确还多些.本班级62人只考上6个.而文科班则是2个班级只考上1个正式的.    同1城市的省重点,1个年级也不过考上79来个人,还有委培的.    老病人当年没考上,连专科也没考上,后到1所省重点复读,还被插到高2班级里,再以高2生参加高考,才考上36所之一.    老病人那个原来的理科快班,两年加起来一共考上18个人(6+12),第一年只有1个是进了36所的,第2年我大概有3,4个.  
  末位淘汰不分啃不啃老,贪不贪污,比的是能力,运气和代价,你总得沾一个。一个就行,有没有?有没有?
       作者:登上飞来峰 回复日期: 23:10:30          我是70后。我考大学时,全国只有36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称为一本,排在下面的就是各部属的学院了,不能称大学,只能称学院,也就是二本,也并不多(数量不清楚,因为上的是一本)。高三毕业班算升学率只算到二本。    ------------------------------------    ===========================================================    现在的2+5,2+7,985,211当时没有这种说法, 但考取难度基本是按照这个体系表现的。    我8*8那年高考, 省重点高中理科重点班,2里面上了一个清华, 5里面上了5个(浙大2, 复旦1,交大2),还有就是所谓的重点线上, 后来基本都是985和211的,大概上了20个, 记得住有的有中南矿业,武汉水利, 解放军电讯,空军导弹,南航,北师大,北钢,北农机,兰大,西电。    普通线,后来有的学校也混进了211,大概上了20不到, 加上大专, 全班66个人上了近50人 ,第二年复读又上了几个, 全班最后没上的大概不到10个。    看上去录取率很高吧, 但我上小学是在省城师资生源最好的师范附小,小学同学里最后上大学的只有不到10个人,换句话说17%都不到,一般小学就更不要提了。    我高中班有个同学是下面一个县里来省城读书的, 他们初中全校只有他一个人上了大学。1%都不到!
  换个角度看, 98年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占同龄人比例大概2%一下,大城市高一些, 县级含以下要低一些。而这个比例到今天已经上升到10%以上了吧?    70后只有一小批人在住房福利化到市场化转型期间,利用双轨转换时间差以相对较低价格购买了住房的人才算所谓占到了&便宜&, 但想想这些人的在进入社会之前进行的奋斗, 这点便宜还真的不算什么。    80后的奋斗其实是从进入社会之后才开始的, 之前的只能称为前戏,不要用有色的眼光看待这个词,仔细想想有道理的。    
  作者:networkers 回复日期: 10:52:52 
    作者:登上飞来峰 回复日期: 23:10:30        我是70后。我考大学时,全国只有36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称为一本,排在下面的就是各部属的学院了,不能称大学,只能称学院,也就是二本,也并不多(数量不清楚,因为上的是一本)。高三毕业班算升学率只算到二本。      虽然我们考大学比80后难了不知多少,可是,我还是非常敬重那些在八十年代考上大学的60后前辈,那是真正的顶尖菁英,即使是省级重点高中也出不了多少大学生。平均来看,真正的百里挑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多少年也出不了一个大学生。那叫真正的大学生。现在来看,当年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现在如果不是出国了,那也一般也是大学校长、研究所长、国企总工、市委领导什么的,至少也是个局级领导什么的。      80后看不起70后,奇怪的是,70后却非常敬重60后,呵呵。    大哥,不会吧。北航,北邮,北科技,中国农大,东北大学,中南工大,北理工,哈工大在你这都二本了  --------------------------------------------------------    我不知道你从哪里得到这样奇怪的结论:  80后看不起70后,奇怪的是,70后却非常敬重60后。。。    给自己贴金??    本来哪个世代的人都有杰出和堕落的人,很正常的社会现象而已。    难道过多10年,要80后也以你们现在的眼光看待90后或者00后(80后的儿女)??
    作者:741818 回复日期: 17:53:00            再让你们得瑟几年,等八零后掌权,看不弄死你们这群老不死的!        ==========  哈哈,连他妈的一套房子都不能凭自己的力量买起的人,能在中国掌权???你他妈的是不是欺负我中华无人????
  1980年代,上海的住房水平是人均四到五平米,我们大学里的副教授,1972年留学巴黎的,一家三口住的是石库门里一间,六家人合用一个厨房,没有卫生间还要倒马桶,住在一起的还有处级干部.1992年以前,除了用美元购买的外销房,上海市区根本没有100多平的三房一厅这种房型的新商品房可卖,局级干部分的房子也是一梯八户的老式高层,当年局级干部的老公房,现在空军根本看不上.分房条件比较好的是中小城市的大中型国企,象绵阳的长虹,当年新进本科生一进厂先分一套两房一厅.
  作者:cjandsh 回复日期: 19:49:58 
      作者:741818 回复日期: 17:53:00                再让你们得瑟几年,等八零后掌权,看不弄死你们这群老不死的!            ==========    哈哈,连他妈的一套房子都不能凭自己的力量买起的人,能在中国掌权???你他妈的是不是欺负我中华无人????    =======================  中华?你确定?
  作者:szabc12345 回复日期: 21:03:41 
    1980年代,上海的住房水平是人均四到五平米,我们大学里的副教授,1972年留学巴黎的,一家三口住的是石库门里一间,六家人合用一个厨房,没有卫生间还要倒马桶,住在一起的还有处级干部.1992年以前,除了用美元购买的外销房,上海市区根本没有100多平的三房一厅这种房型的新商品房可卖,局级干部分的房子也是一梯八户的老式高层,当年局级干部的老公房,现在空军根本看不上.分房条件比较好的是中小城市的大中型国企,象绵阳的长虹,当年新进本科生一进厂先分一套两房一厅.     ======我伯父在曹家渡那里有个高什么新村住, 80年代的老大楼, 当年都是局级干部才能分到的, 还有旁边的万航大楼也是。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看就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