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论文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支吗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考​试​题​基​本​都​在​里​面​出​,​很​多​原​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的建设研究
> 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的建设研究
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的建设研究
编辑:张莉
  在两国经贸发展过程中,利益和谐与利益冲突并存,合作与斗争并存,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一篇探究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建设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是当务之急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在选择性学习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创新,从而使其发展道路具有了鲜明的对外开放特色。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是独立自主的,在应对从美国起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表现出了远比西方发达国家更有效的应对能力。中国实践中的这些成就使我们意识到,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研究范式基础上的技术性突破,而且更需要实事求是地创新与发展中国与世界变革的理论与政策。在金融危机中反思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家也认为,西方模式不是现代化的普世模式,西方主流经济学也不是每个国家甚至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万能解药&。
  此外,无论是当前对现实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还是充斥在高校课堂上的国际经济学方面的教材,绝大部分都以西方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经济学为主,很少有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国际经济活动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教材目前也甚是缺乏,中国理论界和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必须改变这种学术上&被殖民&的状态。
  20世纪末,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运动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东亚经济迅速崛起,而欧、美等强国则相对衰落。然而,针对这一现实,西方主流国际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没有改变,只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不断做出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政策框架调整,这就意味着现实世界新的突破因素仍在旧的理论框架内循环。对于不断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旧的理论范式和倾斜的政策使其很难在全球分工中获取&真实利益&。重构国际经济学体系,使其能够解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和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使之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服务就成为当务之急。不同于旧有的国际经济理论体系,新的体系绝不只对强国或强势集团有利,它旨在构筑&多赢&的经济格局。所以,新旧体系的思维论战从来不基于某种意识形态,也不突出某种国家民族主义,它旨在从多赢的视角来解释和指导国际经济现象,从而在现实中构筑有利于全人类的贸易、金融和国际协调机制,进而提高全人类的福利。
  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对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科学地认识当代经贸关系的现状与本质,理性审视当代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而有效处理各种关系、积极促进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用马克思基本理论指导中国对外经贸实践,也为中国制定和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指明了方向。
  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的内涵
  (一)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和基础地位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①所以,社会主义本质应作为构建系统、科学并具有话语权的有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出发点,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础和起点,以国际经济新格局为前提,把中国社会主义对外经贸作为实践基础,兼具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最终实现中国特色国际经济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张宇(2012)概括比较了各种理论学派,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优势。可以概括为:坚持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全心全意为全世界无产者和劳苦大众服务,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作用作为主线的分析框架,在整个理论体系中贯穿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始终坚持历史和逻辑统一、现象和本质统一、具体和抽象统一、整体与个体统一的分析方法,旨在实现共产主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可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为我们透彻剖析当今国际经济的本质和未来走向,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和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提供了可能。
  (二)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的内涵要充分体现历史观
  &经济人&的理性假设将现实的要素,如历史、文化、制度等全部隐含,这一直是西方主流国际经济学的分析假设前提,这种方法势必弱化了上述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使得用现有的经济学体系分析国际经济问题时避开了历史分析的方法。然而事实上,在研究世界经济的主体对象时,无论是哪个流派都会把两国的经济差异作为基础,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资源禀赋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分析如果忽略了历史、文化和制度的影响,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学理论也将失去其历史的内核。因此,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要以马克思历史唯物观为指导,要正视不同国家和区域主体走过的历史道路,正视中国的具体国情,深刻反映各国历史对国际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体系的影响。
  (三)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理论应该具有鲜明的民族观
  西方国家和中国客观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和理论上的分歧,要消除这些差异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从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以中国的实际为基础,警惕西方国际经济学打着经济理性人、公平贸易、市场经济的旗号,在中国推行其自认为普适的价值体系,并把他们制定的市场游戏规则强加于我国。
  西方国家的这些理念不过是为了诉求自身的利益,西方世界的价值体系和利益不等同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价值体系和利益。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崛起,呼唤新型的适应全球化的民族经济利益观,它是一种既全面开放又独立自主,既兼顾世界经济利益又有利于中华民族经济利益,既符合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规律,它是建立在平等共赢、公正合理原则基础上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利益民族观。
  (四)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理论应该具有包容性
  具有中国特色的贯穿着人文关怀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要求中国学者保持自信和平和的心态,站在人类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视角,坚持理性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开拓创新勇气,以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观为取向,从国际经济的事实出发,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借鉴包括现代西方国际经济学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的成果。
  新的体系不仅要证明中国道路的合理性,还要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同时应在国际学术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在这一前提下,应努力做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对当前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做出合理的、符合现实的、令人信服的解释;第二,要努力完成马克思当年《资本论》尚未完成的六册写作计划中的世界经济学部分;第三,要在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构建以中国对外经贸活动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经济学。
  三、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的特点
  (一)理论体系应注重宏观和微观的平衡
  以前对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理论的继承和推动,大都是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担当和进行的。与纯粹的学者和理论家不同,这些人大多是出于社会现实和历史责任来研究国际经济问题的,其研究对象大多是关于世界和国家的全局性问题或现实热点问题,导致宏观和微观内容严重不平衡,微观内容少之又少。这就要求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的内容构建应注重微观和宏观的平衡,既要阐述全局性问题,又要对具体的贸易、金融、要素流动、区域合作等领域的内容做科学微观的分析。
  (二)研究方法要比西方主流国际经济学更加科学
  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始终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归纳与演绎的统一。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②因此,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应更加科学地研究国际经济的发展规律。
  西方主流国际经济学把资本主义市场范式作为既定的前提,割裂了历史与逻辑的内在统一,采用静止的、孤立的和违背历史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几乎所有的西方国际经济学教材中,开篇对分工和贸易问题的研究都只是从贸易利得和劳动生产率的角度着手,只专注于贸易和分工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了历史的存在,没有指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的历史,也没有指出由于早期对世界其他不发达国家的剥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优势要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首先强调的是贸易和分工现象的历史性,揭示贸易和分工的历史规律,更加严密地论证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范畴,为落后国家争取公平待遇提供了宝贵意见,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内在联系。
  (三)应加强从制度角度解释国际经济现象
  单纯从技术因素范畴解释贸易或金融政策的效应已显得不够充分,还应当从制度的角度做进一步探讨。比如,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就能很容易地推进结构调整。于是,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下,2008年上半年,我国同时提高利率、汇率和最低工资水平,而政策的实施只不过是加速了中国沿海制造企业的破产潮,并没有使中国免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鉴于这种情形,中国政府果断地调整了2008年下半年的政策,着重用财政政策刺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更新,从而比西方国家更好地抵御了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可见,如果没有公共部门的社会支撑,私有部门的技术或市场优势就不可持续。况且,危机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坚持自己一贯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反而采取了更严厉的政府采购等贸易保护措施。
  (四)要研究中国的经验,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
  中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成就令人瞩目,研究其成功路径和经验对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对外经贸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价值显而易见,因此具有中国话语权的国际经济学体系,必定应该把中国外贸快速增长的典型化事实作为经验研究对象。国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都开始关注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中国经济学家更应捷足先登,根据在国内感受到的最深刻的东西,利用更全面的数据资料,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原理和理论。
  (五)新体系应注重发展中国家或经济体真实利益的获得
  依据发达国家的利益得失而改变语调,是主流经济学的一贯做法。高柏(2008)认为,全球化的运行规律近乎钟摆运动,于是,为之服务的主流国际经济学范式也总在主张构建社会公平和主张自由市场机制之间摇摆。当全球经济高涨时,发达国家便四处宣扬自由市场机制的好处,要求世界各国的大门为其优势商品和投资敞开;当全球经济衰退时,为了保护其国内利益集团,这些国家也会非常迅速地实施贸易保护和投资政策。进入21世纪以来,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通过顺应全球化潮流,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体系,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得以升级。
  但是,随着产业的持续向外转移,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制造业部门的失业率持续上升,自由贸易和投资给发达国家带来的似乎更多的是国民的反对和政治压力。因此在理论和政策上,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主义将取代自由主义。然而,这种钟摆运动必然造成发展中国家不能持续地从全球化中获取真实利益。
  传统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主要侧重于个体研究1止不变的,从而撇去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直接联系。此外,西方学者以均衡和平等思想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资源配置等自然属性问题,也掩盖了发展中国家受到剥削的本质。
  面对这种状况,新的国际贸易体制要着重于高效和开放,要更加注重公平。这种贸易体制要摆脱过去被少数强国控制的局面,其治理全球的目的是使参与全球分工的国家和地区都获得比较均衡的利益,而不是使利益只流向某几个国家。当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在获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付出环境、人口、政策等代价,为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发达国家有责任给予一定的包容和补偿,而这需要在新的国际贸易体制下实现。
  (六)在新的体系中应该建立新的国际贸易评价体系
  当前全球化加速进程中的分工与贸易现状,使全球贸易的评估体系严重滞后。众多学者指出,国际贸易的性质和形态已被产品分工所造成的紧密的生产链条所改变,投资对象国和母国之间的不平衡投资状况势必引起贸易的严重失衡,而这种不平衡并没有直接反映到经常项目核算中,原产地规则等评价方法成为上述错漏的根源。因此,为了避免很多国家在失真的评估结果上做出被误导的政治经济决策,并因此带来全球经济运行风险,修正和调整旧的国际贸易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七)互利共赢原则是国际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根基
  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其核心思想都是,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获利,无论其分工基础是基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要素禀赋的区别,还是规模经济的不同,这就模糊了贸易双方的利益分配格局,显然在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中,贸易双方的利益分配很不平衡。目前普遍的现象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所支配,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它的基本特征是,中心地区从周边榨取利益用于自身的发展,正是这种不平等的支配和剥削关系,造成了世界各国之间以及中国各区域和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同任何事物的发展进程一样,在两国经贸发展过程中,利益和谐与利益冲突并存,合作与斗争并存,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利益冲突和摩擦面前,要采取友好协商的态度,从互利共赢的战略高度,摒弃零和博弈的重商主义思想。一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兼顾本国利益和对象国的利益,而且也要考虑到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要防止制裁、报复等两败俱伤的局面发生,以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所以,各国应牢固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寻找更多的利益契合点,深化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国国际经贸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去马克思化&和&全盘西化&两个误区,对构建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学体系提出了挑战。当前国内流行和使用的国际经济学方面的教科书以及某些学术专着,充斥着西方主流国际经济学的诸多理论,而把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放在附属或次要的地位,甚至有人公开否定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的存在。在研究国际经贸问题的文献中,大家不约而同地从西方的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及所谓的新理论出发,由此提出的政策主张也只能囿于西方贸易政策的框架中,难以突破。所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可能也会遭遇很多怀疑和阻力。
  因此,它需要那些熟悉国际经济发展规律并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经济学人,通过挖掘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创新国际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方法,构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国际经济学分析框架和话语体系。在经济趋向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经济体系已基本完善,用马克思主义国际价值论来分析国际经济现象的条件已经成熟。未来的研究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对国际生产价格、国际垄断价格、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汇率、外债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研究。中国经济学家应抓住历史机遇,从全球的眼光来审视中国在世界上的新处境,大胆突破西方主流国际经济学的局限,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新体系。
  [1]胡海峰.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4).
  [2]高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经济社会学制度学派[J].社会学研究,2008(4).
  [3]程恩富,何干强.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4).
  [4]余永定.发展经济学的重构&&&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J].经济学(季刊),2013(3).
  [5]丁晓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J].海派经济学,2008(2).
  [6]张宇.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与理论框架[J].学习与探索,2012(3).
  [7]高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经济社会学制度学派[J].社会学研究,2008(4).
下页更精彩:1
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学体系的建设研究相关推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被证伪了么?是被如何证伪的?
本人CUFE财政本科在读,前几天和经济学院的学弟讨论了这个问题,我当时并没有从理论上来分析,只是从实践角度上来争辩(个人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有用的),学弟是说它被证伪了,逻辑是证伪的理论在实践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会被淘汰。我比较学渣没好好听课,不太清楚这个理论是如何被证伪的。学弟说他也并不清楚,遂来求教。——————————分割线————————————非常感谢大家的回答,补充说一下,被证伪这个观点不是学弟自己的观点,是他们的老师在课上给出的观点,具体论证过程我没有听明白他的表述,他也没有特别清楚的阐述完整。他还提到,所谓经济学,没有其他限定的话,即指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属于这个语境下的经济学范畴。而我认为他这样的表述只看到了经济学中理论经济学一个分支,而忽略了应用经济学也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如公共经济学(即公共财政),然而,政治经济学是否应该属于这一包含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还是说它应该属于哲学范畴如果说,如果说它属于哲学范畴,那么就不存在用一个带有立场的其他学科理论证伪理论的问题,这个证伪就是伪命题;如果它属于经济学范畴,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衡量一个经济学理论正误的标准呢?
按时间排序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其实也在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在《资本论》当中,马克思认为在同一条件,同一劳动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变。也就是说如果条件和时间都不变,劳动生产率再高,工人创造的价值也不会随之提升。
这里的关键在于其假设—同一条件。同一条件指工人的劳动复杂程度没有提升,始终像《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重复性地去拧螺丝,毫无技术含量。马克思的眼里,劳动的发展趋势就是“去技能化”,机器的普及和现代生产制度使得工人能够胜任任何类型的工作,抽象的、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仅能用抽象力去理解,还在现实中有切实的对应。但是如果这个条件被打破,工人是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也就是说,劳动可以变得复杂,需要工人的技能和熟练度。
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试图不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条件下发展它。他们将暗默知识论加入了理论中。认为随着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工人所具备的技能、知识等会被逐步发掘出来。劳动过程要求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升,劳动的复杂程度随之提升,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增多。而且劳动价值论也没有被违背。
另外一种解释是生产的发展使得劳动过程中的无效时间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单位时间内的价值也会提升。
理论拓展后,就会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劳动者和资本家在价值创造中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零和关系,而可以是正和关系。在原有理论下,因为单位时间劳动价值不变,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只能通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方式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所得即工人所失。但是现在劳动者自己可以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和工人可以同时获取更多的价值。
这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依然在向前发展。
事实正好相反,西经至今无法驳倒劳动价值论,反而连自己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发现之一的gdp运算法则被劳动价值论完爆……何来自信?
其实也没什么有没有被论证为伪,只不过没有考虑资本家才能等等,愿意考虑也可以不考虑
在我的理解里马克思理论是不可证伪的,是自解释的。但是当我看到劳动,资本,信息等等这些要素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之后,我很难相信马克思在工业时代提出的理论是合适的。
cufe经院人不行.这不共产(?_?)?
也不是我的研究关注点,不过Pissarides的老师森岛通夫就是研究劳动价值论,最大贡献大概就是从数学上严格证伪了马克思的理论,Pissarided自己也承认自己的理论受老师启发的,有兴趣可以看看
可叹啊,非得列出实证模型来才能显出您的学问大?克拉克边际生产力理论,证明了工资等于劳动边际收益,您能算明白增加一个劳动力一天应该给他多少钱?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证明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分配中的比例不小于50%,您的工资是这个比例吗?今天的经济学都是用来装门面的,摆弄几个公式来唬弄人,纯属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不然教师怎样赚课时费,讲师怎样评教授,可悲呀,就凭借这点假学问就敢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已经被证伪,佩服您做学问的勇气和气魄!马克思的价值公式W=C+V+M,您买了块布花了40元,(C=40),雇个人做了一条裤子给了他10元(V=10),您把这条裤子卖了100元(W=100),您赚了50元(M=50),问题是V=10太少了,占V+M的20%,在马克思在世的年代,工资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很低。现在的问题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问题,而是不想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劳动报酬比例过低的问题。
你回忆下GDP的算法,看看生产总值是不是劳动和利润的总和?
1,马克思的经济学和哲学不能混为一谈;经济学主要参考《资本论》一书2,马克思的经济学采用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在19世纪末被“边际革命”取代;首先要明白马克思的经济学在讲些什么,为什么没能成为现在的主流经济学?马克思是劳动一元论的支持者,为什么呢?他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世界上的商品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即使用价值不同,但其价值一定可以相互比较衡量,否则如何实现交换?(注意,这里隐含了等价交换的假设)。于是,一定有某一标准去衡量价值,人们才能进行等价交换。这个标准是什么?马克思认为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当然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提出的,但他继承了这个观点)。马克思是怎么证明的呢?用的是排除法:首先,这个可比较的东西一定是所有商品的共通性质,否则怎么比较呢?所以一定不是物理化学性质。想来想去只有人们对它施加的劳动,而这种劳动也必须要可比较,但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怎么比较?所以要引入抽象的劳动,意即,人类的劳动无非是消耗能量、肌肉等等的一些物质运动,这些消耗一定是可以以某种方式量化比较的。至于怎么比较,马克思引入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好了,现在证明了,劳动是价值的来源,那么,假设有一个工厂,生产面包,卖10块1个,这里面,给工人工资3块,各类成本2块,赚了5块归资本家,因为商品价值全然是由劳动决定的,那么只有两种解释(1)资本家的劳动值5块(2)这5块是剥削剩余价值。然后我们看看这些工厂,工人都在辛苦劳作,一天工作15小时,资本家泡着咖啡悠闲地谈生意,他们付出的劳动怎么可能值5块?于是一定是剥削。这大致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主要逻辑。马克思的理论有几个主要假设:(1)等价交换(2)存在衡量交换价值的量(3)这个量是抽象的一般化劳动(4)资本家获得利润超过了其劳动的量于是得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剥削的理论。在现代经济学里,我们有新的理论去研究这些问题,首先,等价交换理论被效用理论替代了。效用理论是说,人们进行商品交换,源于我们认为交换能带给自身更大的效用。请注意,效用是一个私人化的概念,每个人有不同的喜好,就会有不同的效用偏好。我用10个香蕉交换一个苹果,可能双方都觉得赚了。从等价交换变成效用理论,某种程度上说,是从一种上帝视角,回归到我们日常思考问题的方式。等价交换这个概念的崩塌,后面的劳动价值论,抽象的一般化劳动也就无从谈起。在现代经济学的框架里,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一个苹果卖多少钱,不是因为你付出了多少劳动,而是要看市场上有多少人生产苹果,又有多少人想吃苹果。你想想,如果有一年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某几个苹果产区被干掉了,而你幸免于难,这时候市场上苹果的价格就急剧上升,但这和生产苹果所要付出的社会平均劳动没有关系。从供求出发,劳动作为一个生产要素,也是受此影响,中国农民那么多,大家都争着去富士康,劳动力成本自然就低,因为你不做,别人要做?为什么别人要做?因为在农村更穷。好了,现代经济学好像在为资本家洗地,把一切原因归结为供求,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榨取剩余价值了吗?现代经济学认为,劳动,土地,资本等等都是生产要素,都需要一定的回报率,这些回报率的大小怎么分配,是有博弈关系的。一个公司很赚钱,到底给员工多少工资,老板拿多少?如果劳动力的提供方非常强势,比如某专业领域极强的行业,那么他们可以要得更多。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社会工会特别发达的原因,工会是聚集弱势的劳动提供方,以此提高博弈能力的组织。提到这,又有人会想到革命,还是要重申一个观点:劳动,土地,资本等等都是生产要素,都需要一定的回报率,单纯强调劳动者的重要性,到最后也是死路一条。回到马克思的经济学,不能说假设错了结论一定不存在,我们不能因为否定了马克思的假设就说一定不存在剩余价值和剥削,但是这些结论会缺乏理论基础。题主觉得马克思的经济学不切实际,是有道理的,一是他的理论诞生于19世纪,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几十年的变化就会非常之大,何况上百年;二是他的理论过于上帝视角,而现代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已经用显微镜去看问题了,很多理论也都使用了先进的数学方法进行验证,对过去的结论进行了很审慎的研究了。我认为大方向上,人类是进步的,马克思经济学无法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主流,一定有学术原因。以上讨论仅限经济学,不涉及哲学
价值这个词,或者说价值这个概念本身完全是主观,它缺乏有效的客观证据的支撑。劳动不一定产生价值。杨丽娟为了追求刘德华有没有付出劳动?她这几十年付出的劳动对谁产生了价值?价格这个概念是客观的。张五常写过一个短篇,叫做“卖桔者言”,描述了他在春节前夕在香港市场销售年节金桔的故事。只要除夕的钟声敲过,没卖掉的金桔就变得一钱不值。张五常反问道:“金桔的市场价格与销售时间节点密切相关,那么金桔的价值何在?这个价值到底是固定不变的,还是也随时间变化呢?”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客观唯物主义,因此客观世界的事物都是能够被主体认识的。因此价值也是能被客观认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建立在客观价值论上的。所以劳动的价值是客观的,商品的价值是客观的。所以按劳分配是可行的,统一的中央计划委员会可以根据商品和劳动的价值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这样对社会资源和劳动生产的利用将会比资本主义模式下资本家,私营业主互相竞争更为高效,而浪费也降到最低,收入分配也更加公平,也不存在剥削和压迫。由于社会主义的诸多优点,因此会比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更快更好地实现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阶段。但是这一切的基础,价值是客观的这一条就是错误的。甚至马克思的客观唯物主义哲学也根本是漏洞百出的。在此基础上的社会革命对资本家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国有化,成立的中央计划经济委员会等等都是基于错误理论的被实践证明为无意义的错误行为。从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都缺乏合理性。人类第一次企图根据自己创造的理论大范围地改造社会,结果是完全错误和荒谬的。
在萨尔瓦多的国际经济学中如此评价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的基础-就是题主提到的所谓的劳动价值论。首先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取决于商品中蕴含的人类劳动。但是一般认为生产产品的要素投入不止劳动一种,比如还有资本,并且不同产品的资本劳动比例是不同的。其次,劳动价值论认为投入的劳动是同质的。但是这很违背常识,因为高级技术人员和低级技工的劳动投入明显是质量不同的。因此马克思老爷爷为了自圆其说,提出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乘。至于怎么倍乘我至今没有明白。根据我非常崇拜的著名宏观经济学家马春文老爷爷(不要打我)的观点,卡尔马克思的价值价格二元论是很匪夷所思的。因为一般人认为一种产品的价值有两方面,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就是所谓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所以,价格本质上应是一部分价值的市场表现。经济学主要研究价格,而不是价值,价值还是让哲学家去研究吧。而马克思把价值和价格并列,我就不继续说下去了,毕竟天天还要取快递。
劳动价值是商品内附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可以是有形或无形的劳动产生的商品不是劳动的自然属性马克思认为描述这个劳动最科学的量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故商品交换本质上是劳动时间的交换故消耗时间的劳动创造价值,而和劳动产出无关其根本是调用了人的劳动力(所以生产社会不需要的产品不能否定劳动的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正是建立在资本占有者对个体劳动时间的剥夺上!因为,劳动力必须和物质资料结合才能有产出(即便是纯精神产物,如果不提供身体所需,也是出不来的)资本占有者正是利用这一点,使得没有生命的资本增值了~而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了这种几乎无限占有(占多少和你控制多少他人的生产要素而定,这时候一个神奇的东西货币诞生了,由于它各种商品交换媒介的使然,控制各种要素越发轻松...)他人可支配劳动时间的合理性,延续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个体通过耗费自身劳动时间获得别人服务的能力将极大的受限,因为时间对于你并会因为个人能力的突出而慢一秒~对别人亦是如此好了,说了这么多,这其实就是马克思由资本论推出的共产社会“时间经济”的大概了~回到一个谈烂了的问题: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共产是不可能的...blabla...我想说的是你有贪的欲望,却没有贪的时间!等什么时候人类突破了时间的障碍...我想共产早已过时了╮(╯-╰")╭
马克思的东西才是精华,才是本质。资本家把人弄得不要不要的,你们还要帮着说话,也是很可悲的。西方经济学那一套教材我估摸着就是资本家苦心孤诣编出来的。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是什么?相对优势。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可以让人从事自己有相对优势的行业。这是很好的,最后社会达到了大和谐。所以大家平时也要少些抱怨,毕竟搬砖是我们的相对优势,开游艇住豪宅是资本家的相对优势。最后达到帕累托最优,社会也是一片和谐。还有房贷,1元的房子卖你100元,无本套利。然后你工资的一大半开始用来还房贷,一小半用来消费,房贷给了银行,相当于强制储蓄。储蓄用于再生产,实现了经济增长。不然中国怎么发展的那么快。人生不幸千千万,屌丝的不幸一大半是资本主义引起的。毕竟屌丝还是少了些开游艇的相对优势。
晚修改。补充了一些评论中的内容,在利润率下滑方面引了两篇文章。加一句,评论区还挺精彩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分割线是这么画么----------------------------------------------------资本论很难证伪,因为马克思对于很多理论的描述是很模糊的。比如说工人工资,马克思认为工人工资是由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决定的,通俗来说就是工人的最低生活成本。马克思还强调,这最低生活成本不只是单个工人的生活成本,还要加上家人的生活成本,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个最低生活成本的标准也是变化的。这听起来很有道理,好像考虑的很全面,也很符合现实情况。但是关键是他太模糊了,根本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工资到底是由哪些成本决定的,以至于我们没办法按马克思的理论去计算,只能推论工资的变化方向。再举个例子,马克思说资本家的利润来自于工人剩余价值,因此资本有机构成(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不同的企业利润率不同。但是,现实是基本上所有行业的利润率是差不多的,尤其和行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无关。之后,为了解释这种现象,马克思引入了利润率一般化的规律,即资本会追逐高利润行业,过多的资本进去通过供求关系导致了原本高利润的行业利润率下降,导致不同行业的利润率趋同。但这样一来,和西方经济学边际资本收益相同的理论有什么区别吗?马克思看似指出了经济的本质,但是我们如果去掉资本有机构成的一段,理论也能说的通,所谓的本质似乎只是为了他理论的一致性,在解释现实上并没有什么作用。补充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测了资本主义的平均利润在长期有下滑的趋势,那么现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张图片来自Erdogan Bakir & Al Campbell在2009年的文章。是美国公司在1946年到2008年之间的税后利润,蓝色的线是税后利润,粉红色的线是资本积累率。可以看到在年之间美国的税后利润率大概都是在5-6之间波动的,没有明显的利润率下滑的趋势。这张图片来自Erdogan Bakir & Al Campbell在2009年的文章。是美国公司在1946年到2008年之间的税后利润,蓝色的线是税后利润,粉红色的线是资本积累率。可以看到在年之间美国的税后利润率大概都是在5-6之间波动的,没有明显的利润率下滑的趋势。这张图片来自于Deepankar Basu & Panayiotis T. Manolakos 2013年发表在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的文章。实线是美国公司在1869年到2007年之间的年度利润率曲线;虚线是LOWESS曲线,可以理解为年度利润率的平滑化版本。从虚线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年之间美国公司是由利润率下滑的趋势的,但是在年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利润率上升,1960之后又有下降。整体来看,从1900年至今,利润率并没有明显的下滑。这张图片来自于Deepankar Basu & Panayiotis T. Manolakos 2013年发表在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的文章。实线是美国公司在1869年到2007年之间的年度利润率曲线;虚线是LOWESS曲线,可以理解为年度利润率的平滑化版本。从虚线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年之间美国公司是由利润率下滑的趋势的,但是在年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利润率上升,1960之后又有下降。整体来看,从1900年至今,利润率并没有明显的下滑。从上面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利润率下滑趋势还不能得到肯定。补充2: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同样是很难证伪的。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决定的。虽然说马克思说价值是根本原因,但是根据马克思的利润率一般化理论,为了使不同行业的利润率趋同,供求关系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而且一个作用不是偶尔的,暂时的,而是一直在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是一直偏离它的价值的,而偏离的程度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供求关系到底会让价格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价值,马克思没说。因此,想要用价格(或者说货币)来计算不同商品的价值和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商品的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是不同的。如果说用劳动时间的加总来计算的话,那么马克思又说处初级的劳动和复杂的高级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也是行不通的。所以马克思所说的价值究竟怎样去计算,也是个导致他的理论无法证伪的原因。附3评论中有人说经济危机是源自于评论利润率下滑,我这里贴出张彤玉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政治经济学108页的照片,能清楚的说明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本书是我们的教材,所以权威性是不用怀疑的。
感谢 的提问,我来补充一下我的回答:1、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抽象价值2、价值是社会概念而不是个人概念3、价值是社会心理反应,它没有一个具体的量,但依然是真实的存在。你把价值看成是波函数态的电子,当你观察他的时候,电子坍缩成了一个粒子,价值坍缩成了一个市场价格,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电子重新变成波函数,价格变成混沌态的动态博弈的心理评判,这不是价值=价格,这只是你选择观测的方式决定的。你选择了一种观测方式,于是这种方式下波坍缩成了电子,价值坍缩成了价格,如果你更换观测方式,电子有什么其他表现我不知道,但是一旦有充足的交易大数据,我可以用动态随机过程代替价格作为社会价值的更精确的表示方式。4、而我们可以用控制变量的反证法,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生产所有的女裤,实验组投入除劳动以外的全部生产资料,控制环境下实验组是无法生产女裤的,实验组世界总产值也比对照组少了全部女裤贡献的部分,因此价值是关于劳动的增函数。5、我们继续控制变量,把2亿人分别放到两个个没有任何人造痕迹的星球,对照组星球上的人可以供给劳动,实验组不能供给劳动但每天都能有维生供应,发现对照组创造了星球上的全部商品和文明,实验组的人什么都没有,由此可以判断,社会中全部具有使用价值和抽象价值的东西都来自人类的劳动,进而可知,只有劳动创造价值,工具也具有价值,而这种价值是已发生的劳动储存在商品中。我们用更加物理的语言来描述:只有劳动才能带来人类外部环境的熵减,人类的劳动带来的熵减凝结在商品当中,在使用过程中凝结的熵减被释放。因此,只有劳动创造价值,而劳动创造价值是通过熵减实现的,因此,价值就是“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熵减”。6、认知黑箱是很神奇的东西。--------------------------------------------------------------------------------------------------------------------------------------------1、劳动价值论不是定理,是理论,除非基础假设完全违背社会现实,否则难以被证伪。2、如果被证伪,那么劳动没有创造价值,价值是社会交换的必要产物,那么也就是说,社会交换不需要劳动,嗯,全人类都不需要工作天天啪啪啪就能带动社会运转?你学弟看的是地摊上的经济学吧?3、上面一群人说劳动不创造价值,都是逗比?最浅显的问题,钻石为什么那么贵?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很高!为什么很高?钻石矿里面挖出来不是很容易吗?呵呵,一看就是理解能力有问题的人才会说的话。我问你你觉得水的价值怎么样?那当然很低啊!钻石呢?那当然很高啊。然后有一天,隔壁满地都是钻石沙漠位面的大神打通了未免通道,来到这里发现,特么全是水啊!波大水多啊!爽啊!就像统治这里,然而被局座看穿了,大家秉着友好互助的方针进行了力量方面的交流之后,地球和沙漠位面都充分的了解了对方,后来发现谁都无法征服谁,最后只能友好通商。然后这时我再问你,水的价值怎么样?你的评价绝对高于前面的评价,钻石呢?那值个屁的钱!为什么呢,两个充分流动的市场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圈,在这个圈子里,获得水的平均劳动由于沙漠位面的出现而发生了向上飞跃,导致水的价值的提升。因此这个演绎案例可以充分的解释: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社会必要劳动,而非个人劳动。4、上面有个煞笔在说价格,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价格。价格怎么来的?很简单,我们再用上面的案例,大战之前,一个沙漠位面的商人找上我买水,我发现他钻石很多然后提出用水换钻石,1克水换1克钻石,他一听说“我以为要100吨钻石才能换1克水,这煞笔人傻水多速来啊,果断换了”,我一听可以啊,换,然后形成了一次价格,但不是市场价格。大战之后,1000000个沙漠位面的商人找上我,我问了他们之后得到了一个沙漠位面大概的心理价值:0.8克水换1克钻石,于是开价1克水换1克钻石,隔壁老王一看不开心,开0.9克抢占份额,我一听不行,开0.8克抢回来,隔壁老王想开0.7克但是发现亏本了就没有压价,于是价格都是0.8克,楼上老李发现0.9克的时候他就亏本了,于是退出了这个市场,如果地球上的水商人只有我们三个,那么市场价格就是0.8克了。所以呢,因为社会中不同的人,其资源禀赋不一样,信息不一样,所以面对的商品给予的心理价值不一样,不同的人在市场上充分博弈之后,获得的一个社会价值,就是价格,但是很明显这种博弈是动态的,因此应该加入布朗运动模拟,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再因为社会生产面临系统风险,因此加入泊松——跳运动模拟,所以价格在某个时点可能会偏离市场价值很多,又由于商业参与者的异质信念,所以再加入异质信念乘数,因此价格是一个与心理状态有关的函数,这时我们发现,这个模型已经很接近现实状况了,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发现,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劳动决定价值,所以某个BB价格的人就赶紧闭嘴吧。如果还不懂,你把价格当成段位,把价值当成实力,那么孙亚龙、PDD或者faker可能会掉段,但这不等于他们实力下降了,你可能会侥幸进入白银,但这不意味着你的实力有多高。
劳动价值论无法被证伪,根据定义劳动价值是商品内附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而且会随着技术水平而改变价值高低。也就是说一件劳动产物摆在面前,其内附劳动价值是无法被观察到的。世界上还有一些概念也自称存在但是不能被观察到,诸如上帝、安拉。这些概念无法被科学地证伪,当然对现实有多大意义、是活在自信还是盲从里,就看各位自我选择了。
高票答案什么鬼。 做个类比,马克思的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的关系就如同,佛洛依德的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的关系。 佛洛依德说,你梦到了帽子,这是一个性暗示。 你老是梦到自己落水,是因为你童年时代母亲的压迫。 现代心理学说,多数人有恋足癖,是因为大脑中负责性器官的大脑区域和负责足部的大脑区域离的有点近,所以有些时候会发生cross link。 来我们做个双盲实验,让100个试验样本看美腿照片,然后在CT或者MRI下观察相应区域的脑神经活跃情况。懂了吗懂了吗懂了吗?不是说马克思的理论就是可以证伪的,也不是说马克思提出的思想或者这个人就没价值了。 同样的,心理学难道能不承认佛洛依德的贡献吗?能不能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也是要遵循基本法的好不好?假设,实验,数据,模型,验证这些都不能少的好吗?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不是他的理论是错的,而是他的支持者们从来没有试图证明这个理论是对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把马克思理论当宗教和旗号了。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逃
你学弟的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能被证伪的,只有科学理论才能够被证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设定好一个理论框架,包括相关的定义,前提等等,在这一框架内,用逻辑推导,他总是正确的。比如你设定好一些公理,给出一些定义,在此基础上你给出的定理怎么推导都是正确的,而且是可以证明的。劳伦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对价值这一概念的定义,按照他的定义和概念,他关于劳动和商品的一系列结论都是正确的。这也是一些人将其视为'真理'的原因。
这可能是诺奖级别的问题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