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国庆催生结婚热“国家牛市”

三大原因催生忽悠式重组_网易财经
三大原因催生忽悠式重组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三大原因催生忽悠式重组)
日前,中国证监会就《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直接针对去年市场经历异常波动、一些不符合标准条件的公司试图规避重组上市认定标准、部分红筹企业谋求境外退市回归引发壳炒作升温这一现象,其后果不仅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也会给投资者造成严重损失。
炒壳、升温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市场对重组概念一直青睐有加,为忽悠式重组了市场基础,而上市资源的紧俏为忽悠式重组提供了动力和需求,在壳资源买卖方与中介方联合操作情况下,制造概念推升股价,投资者跟风,大股东全身而退,利益链条可谓完美,至于拥有新名称的壳公司能否因此走上持续经营路径无人得知,而这一循环还可以合理合法地不断重复出现。
此外,制度空隙为忽悠式重组提供了机会和便捷。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传统经济形式与新经济发生着激烈碰撞,在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下,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新旧经济形式的对接与置换,本来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制度安排,但这种制度安排被忽悠式重组参与方利用,实质上钻了制度空隙,不仅享受了制度便利,还骗取制度红利。
同时,中介机构不尽职并且为忽悠式重组铺路搭桥。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在重组上市项目过程中,忽视自己应尽的职责,为那些目的不纯的忽悠式重组网开一面,甚至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身份,为忽悠式重组精心设计方案,寻找监管缝隙,以满足买卖方的利益需求,最终瞒天过海,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忽悠式重组短期内或许可以在市场上引发共鸣,吸引资金跟风炒作,但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不仅给参与各方贴上“不诚信”的标签,也是对资本市场环境建设的破坏和监管制度的挑战,最终必将是害人害己。
在此,请忽悠式重组各方能够心怀敬畏之心,市场规则,尊重投资者,也尊重自己。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不要忘记法国“国家牛市”的惨痛教训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撰文指出, 希望发生在300年前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能够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文中描写的情节发生在300年前的法国,但在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依然可以找到类似的场景。股市的一般原则是风险与收益对称,高风险对应着高收益,如果政府给股市背书,则对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这意味着风险与收益不再对称,投资者可以享受高收益而不需要承担高风险。结果必将使得全社会的资金都疯狂进入股市。这就是300前发生在法国的悲剧,也似乎是当下中国正在发生了事情。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00年前(1715年前后)的法国面临财政紧张的困局,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政府接受了学者•劳的建议,首先进行货币改革,其次是设立公司,发行股票,通过刺激股市来募集资金,偿还政府债务。这就是著名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这是全球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并发动的牛市,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家牛市”。结果引起了市场疯狂的投机,当疯狂开始落幕的时候,整个法国陷入了混乱。
  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再次出现热潮,不少投资者借钱炒股,有的甚至卖房炒股,有些学者则认为让股市上涨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的高负债率问题,而且通过股价上涨的财富效应可以刺激消费,还可以做大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来补充社保资金。这些论点多少有些似曾相识的味道,有些市场人士甚至直接写到“国家牛市”,主流媒体也不断给市场打气,似乎牛市反映了国家意志。
  希望发生在300年前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能够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文中描写的情节发生在300年前的法国,但在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依然可以找到类似的场景。
  一、“密西西比泡沫事件”背景介绍
  公元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法国路易十四(Louis XⅣ,年),史称路易大帝,他执政时期十分好战,建立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发动参与了一系列战争。例如年因遗产问题与发生战争;年发动对荷兰的战争:年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导致法国国库空虚,政府债台高筑,国家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法国当时的对外债务达到30亿里弗赫,而一年的税收只有1.45亿里弗赫。债务是财政收入的20多倍。
  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他的继承人只有7岁,由奥尔良公爵作为摄政王,在新皇帝年幼的时候主持朝政。摄政王为了挽救财政危机,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是重铸货币,把货币的金属含量调低,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其次,打击税收征管过程中各种腐败行为。通过这些诶措施大约增加了2亿多里弗赫的财政收入,无法从根本上化解法国的财政危机。
  二、约翰•劳(John Law)的主要思想
  整个事件发生在法国,但主角是一个名叫约翰•劳(John Law)的苏格兰人。
  约翰•劳(John Law)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他出身于爱丁堡,青年时代接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学教育。年轻时的约翰•劳血气,他在1694年一场决斗中杀了人而不得不逃亡他乡。约翰•劳在欧洲流浪时期仔细观察了各国的银行、金融和业,从而提出了他自己的一套金融理论。他认为在就业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不提高物价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产出。一旦产出增加之后,对货币的需求也会相应跟上来。在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货币扩张能够吸引外部资源,进一步增加产出。这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十分相似。
  他认为纸币本位制要比贵金属本位制更好,纸币本位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说白了,采用贵金属本位制,发行货币要看手上有多少金子银子。而金银等贵金属在世界上的储量有限,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金银的供给量。因此,在金属本位制下增加货币供应是很难实现的,纸币本位制就没有这个限制。只要政府愿意,启动银行的印钞机,要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为了防止政府任意发行纸币,约翰•劳认为发行纸币必须有足够的硬通货储备,否则就会思路一条。
  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高度赞扬说,约翰•劳的金融理论使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跻身于第一流货币理论家的行列之中。
  约翰•劳在欧洲游历过程中结识了法国的奥尔良公爵,并成为好朋友。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国王去世后,奥尔良公爵成为摄政王,辅佐年幼的新国王。他正在为法国的财政窘态犯愁之际,约翰•劳的理论好像是向他抛出了一个救生圈。于是,一个大胆的试验正式上演。
  三、事件发展的三部曲
  第一步:1716年5月,约翰•劳经法国政府特许建立了一个可以发行货币的私人银行,并且它发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按照现在的市场语言来说,通过发行纸币,政府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搞QE)
  约翰•劳的银行事务经营得很成功,币值稳定。而金银却因受政府的不明智干预时常贬值。于是劳氏银行的信誉蒸蒸日上,垄断了烟草销售,还独揽改铸金币、银币的权力。最终于1718年12月被国有化为皇家银行,但仍由其担任主管。
  第二步:设立拥有垄断权利的股份公司,并发行股票。约翰•劳自1717年就开始日益获得各种贸易特许权,设立的密西西比公司拥有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和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贸易的独一无二权力(因为当时传说这两个地方遍地可见金银,按照现在的股票市场语言,密西西比公司就是“一路一带”概念股),且公司股票可以用国库券以面值购买。因为当时的国债市场价值不断贬值,面值500里弗赫的国库券在市场上只能兑换160里弗赫,而股票价格在不断上涨,以国债来购买股票可以获得暴利,引发了投机狂潮,并迅速席卷法兰西。
  约翰•劳在贸易和金融两条战线上同时出击,节节取胜,声望鹊起。约翰•劳希望能够通过货币发行来刺激经济,解除法国沉重的国债负担。实践他的金融理论的时刻终于到了。
  日,约翰•劳向法国政府支付了5000万里弗尔,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为了取得铸造新币的权力,公司发行了5万股股票,每股面值1000里弗尔。约翰•劳的股票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股票价格很快就上升到1800里弗尔。
  1719年8月,约翰•劳取得农田间接税的征收权。约翰•劳认为法国的税收体制弊病很严重,徵税成本太高,漏洞太多,直接影响到了法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约翰•劳向政府建议,由他来承包法国的农田间接税,实行大包乾,每年向政府支付5300万里弗赫。如果征收的税赋收入多于这个数字,则归印度公司所有。由于这个数字大大高于法国政府的税收岁入总额,奥尔良公爵何乐而不为?在约翰•劳的主持之下,印度公司简化征税机构,降低征税成本,扩大税基,取消了对皇室贵族的免税待遇。税收收入大幅度增加,为股份公司带来了很多超额收益。印度公司在法国声名大噪,促使其股票价格连连上涨。在1719年10月约翰•劳的印度公司又接管了法国的直接税征税事务,其股票价格突破了3000里弗尔。
  第三步:借助此时法国公众的普遍热情,约翰•劳决定运用皇家银行的纸币发行能力和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为政府筹集资金,试图最终能够化解法国的财政危机。
  1719年约翰•劳决定通过印度公司发行股票来偿还15亿里弗赫的国债。为此印度公司连续三次大规模增发股票:在日增发10万股,每股面值5000里弗赫。股票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股票价格直线上升。
  无论是豪门显贵还是村夫野汉,不分男女老少都幻想从劳氏股票中获得无尽的财富。股票价格涨了又涨,直线飚升。有时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上扬10到20个百分点,早上出门一贫如洗的人,晚上归家时就可以腰缠万贯。最狂热的记录是半年内股价能从500里弗尔被炒到18000里弗赫。各地的人都纷纷涌入股票交易场所,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甚至不得不多次更换更大的广场。不仅用以偿还国债的纸币又流回股市,而且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又发行了2.4亿里弗赫纸币(为支付印度公司以前发行的1.59里弗赫股票,日皇家银行已经发行过2.4亿里弗赫纸币)。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
  四、危机的爆发
  导火线点燃于1720年初,孔蒂亲王由于在要求以比较低的定价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时被约翰•劳拒绝,他就用三辆马车拉着自己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硬币。约翰•劳开始感到不安,通过摄政王来阻止孔蒂亲王的行为,但市场的信心从此开始出现裂缝,精明的股票投机者也都正确遇见到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纷纷兑换硬币并运往国外。
  (笔者感慨:可见,泡沫总是在无意中被捅破。看上去完美的游戏也总是有终结的时候。当前的中国股市里,快速赚钱的冲动刺激了投资者的神经,主流媒体渲染的“国家牛市”让投资者义无反顾,而少数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即使感觉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泡沫,但眼看每天大量的新进入者,也坚信泡沫还将继续。)
  面对危机的临近,法国政府开始对市场进行干预,禁止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赫硬币,违者除没收所有硬币外还要被处以数额很大罚款。同时还严禁任何人收购金银首饰、器皿和珍贵的宝石。
  但政府的干预并没有挽救市场的信心,随着股民信心的下跌,密西西比股价暴跌,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但是,为了重新树立公众对密西西比公司的信心,政府真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政府甚至宣布强制征兵计划,召集巴黎所有穷困的流浪汉,提供衣服和工具,让他们排成队,肩上扛着镐和锹,日复一日的通过巴黎街头然后来到港口等待被装船运往美洲,佯装到那里的金矿上干活。他们之中有三分之二没有上船而是分散到法国各地,不到三个星期他们中的一半人又出现在巴黎。为了维持9000里弗赫的股价,约翰•劳还于日,4月5日,5月1日分别发行了3亿,3.9亿,4.38亿里弗赫纸币,使得一个多月内货币流通量增加了一倍多。据估算当时流通中的纸币有26亿里弗尔之多,而全国的金属货币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
  (作者旁白:当前,所有的投资者都相信,中国政府需要股市泡沫,不会让股市泡沫破灭,如果股市下跌,则政府会想办法阻止股价下跌)。
  到了1720年5月,约翰•劳实在支持不下去了。他发蚜斯善北嶂盗睿苹7个阶段将股票的价格从9 000里弗赫降到5 000里弗赫,同时也降低纸币的面值。约翰•劳和他的印度公司制造经济奇迹的神话突然破灭了。约翰•劳的指令马上就导致民众的恐慌,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资产,争先恐后地抛售股票。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 000里弗尔,到12月2日跌到1 000里弗尔,1721年9月跌到500里弗尔,重新回到了1719年5月的水平。
  约翰•劳使出了全身解数希望能够恢复民众的信心,但是,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民众的怒吼中。在股票崩盘中倾家荡产的法国人认定约翰•劳是头号骗子。1720年约翰•劳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四面楚歌中他重施当年逃亡故伎,连夜出走比利时。法国的支付方法又恢复到以硬币为基础的旧体制。密西西比泡沫的破产连累“银行”这个名词在法国被诅咒了一个世纪。
  约翰•劳的墓志铭
  从法国出逃9年之后,约翰•劳在无穷追悔之中客死他乡。有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上这样的文字:
  “这里长眠著那个著名的苏格兰人,他的计算技巧无人匹敌, 他用简单的代数规则, 把法国变得一贫如洗。”
  后记:股市的一般原则是风险与收益对称,高风险对应着高收益,如果政府给股市背书,则对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这意味着风险与收益不再对称,投资者可以享受高收益而不需要承担高风险。结果必将使得全社会的资金都疯狂进入股市。这就是300前发生在法国的悲剧,也似乎是当下中国正在发生了事情。
(责任编辑:HN016)
05/07 07:2205/04 07:18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中国打造的房地产“国家牛市”为何失败?--百度百家
中国打造的房地产“国家牛市”为何失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政府打造楼市“国家牛市”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根本就无法放下“保GDP高速增长”的这个魔咒,放下地方土地财政的巨大利益,从而总是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短视,希望用一招又一招短期政策来打造GDP的长期增长。
从2014年11月开始,中国政府希望模仿美国,通过打造中国股市的“国家牛市”(即让股市按照政府的意图慢牛持续上涨)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创造居民财富效应,以此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是,中国股市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与美国完全不一样,中国政府是推出了一系列利好股市的政策,也让中国A股指数短期内快速飚升,结果是政府没有打造出如美国那样的“国家牛市”,反之却吹大了中国股市的巨大泡沫,最后股市泡沫破灭,股市指数暴跌,市场信心完全丧失,从此让中国股市一蹶不振。
在2015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中国房地产也濒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经济增长,为了化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及国内金融体系面临的巨大风险,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又回到前十几年“房地产化”经济的老路,从政策及政策的央行住房按揭贷款新政起,推出了一系列的房地产救市政策。而这些房地产救市政策核心就是以特别优惠的住房按揭贷款政策,鼓励持有更多的住房居民利用这种住房优惠政策涌入房地产购买住房,以此来打造中国楼市的“国家牛市”。
对这些政策最先反应的是当时金融市场化程度最高及互联网金融最为发达的深圳,当投资者闻到这种政府政策意图催大房地产泡沫的信息之后,深圳的各类资金涌入了房地产市场,深圳的房地产市场立即火爆,从而使得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上涨70%以上,房价出现了疯狂上涨。而深圳的这种房价疯狂上涨之潮很快就席卷到到上海北京等一线,并迅速蔓延到苏州、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并由此掀起了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疯狂上涨潮,国内主要城市的房价持续上涨了18个月,及不少城市的土地价格也疯狂上涨。
经过这一轮的房价疯狂上涨,中国许多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越了伦敦、纽约、东京,而城市房价与居民的家庭收入比,也纷纷抢占世界前十大的排名,就以往房价家庭收入比最高的伦敦来说也只是16倍,但是中国房价家庭收入最高的前五个城市却达到了,深圳为67倍、厦门为40倍、上海39倍、北京34倍、三亚32倍,也就是说,经过这一轮国内各城市的房价疯狂上涨之后,深圳居民要不吃不喝67年,才能购买到一套满足基本居住条件的房子。可见,当前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吹大到什么程度。
面对中国各城市的房价如此疯狂上涨,不少城市的地方政府不闻不问,只好偷着乐,因为这正中下怀,一、二线城市的土地财政立即倍增,风险则转向了银行及购买住房的居民。直到9月底,在中央政府的要求,各地方政府不得不出台不同的住房限购限贷政策。在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破天荒地公布了10月份上半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统计数据,其数据表明部分城市住房价量齐跌,反映一、二线城市楼市明显降温。国家统计局为何在这样迫不急待地要公布这些数据,一是要表明9月底以来不少城市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已经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要逆转当前房价上涨的市场预期。
但实际上,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房价疯狂上涨态势是否得到遏制,仅用半个月数据是无法说明问题,肯定要观察半年以上的时间。还有,这一轮国内一、二线城市房价疯狂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很大程度上与限购、限贷(当前限贷仅是限首付,贷款利率却没有上升,限贷的核心没有动到)关联性不大,这些政策要遏制房价的疯狂上涨并非容易。
可以看到,去年以来中国的这一轮不少城市的房价疯狂上涨,最大的动力就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化。当投资者看到政府要打造中国房地产的“国家牛市”时,早就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看作为一个如股市那样的投机炒作市场。这时,各路的投资者,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既会让正规市场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也非正规市场资金也涌房地产市场。比如,今年一季度的银行信贷增长,竟然超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温家宝总理所释放出的四万亿的规模;而且今年前三个季度住房贷款占全部贷款总量35.7%,达到3.6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8万亿元。今年银行体系间的债权证券化产品(CLO),前三季度发行了64只,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但是唯独房地产抵押贷款这个项目的CLO暴增了7倍。仅是9月上旬,房地产抵押证券化产品(RMBS)的发行规模高达220亿元。还有,中国的住房公积金,2015年余额为4.1万亿元,但是今年支用的贷款余额已经升到3.2万亿元,整体贷款余额突破公积金80%,其中房价涨得最快的上海深圳等城市,贷款余额更是逼近公积金余额的100%。可见,中国的住房投资者如何把购买住房的金融杠杆用到极致。
在这一轮的房价疯狂上涨中,住房投资者不仅把正规金融市场的杠杆放大到了极致,也让与住房投机炒作有关的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什么首付贷、按揭贷、过桥贷、抵押贷等应有尽有。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经纪公司、不同类型的企业等都成了购买住房的融资公司。特别是那些房价在半年间翻倍地上涨的城市,其非正规金融更是疯狂生长。这同样是这次房价疯狂上涨最大推动力。
可以说,最近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府正在有意从国家层面上来去除房地产金融化的动力,无论是正规金融还是非正规金融都是如此。如果这样做,这也就意味着这次中国打造的房地产的“国家牛市”失败,国内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将出现全面向下调整。如果政府不这样做,中国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也已经到破灭的边缘。但是结果如何还得观察。
而这次政府打造的房地产“国家牛市”之所以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根本就无法放下“保GDP高速增长”的这个魔咒,放下地方政府官员的土地财政的巨大利益,从而总是让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短视,总是希望用一招又一招的短期政策来打造GDP的长期增长。这必然会导致这些短期经济政策屡试屡败,最后不得不再走上“经济房地产化”老路。这更是让中国经济陷入了不归之路。所以,政府得进行深刻的反思,否则,又一次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败还会重演。
阅读:6072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0万
阅读:12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面瘫小鲜肉又赢了,但赢了谁?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国家牛市绝对一着好棋,想知道为什么吗_瞭望东方周刊-爱微帮
&& &&& 国家牛市绝对一着好棋,想知道为什么吗
本轮A股市场的火爆近日仍在持续。业内人士对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如何影响实体经济众说纷纭。有说以股市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挤占大量资金,使得实体经济缺少投资,不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亦有说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正在逐渐发挥,牛市的基础来自投资者对实体经济的信心。后者由此得出结论,一个以注册制改革红利为背景,鼓励并购重组、鼓励创意型产业融资的A股市场牛市,显然值得呐喊助威。股市上涨之于实体经济“喜忧参半”林采宜(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信贷扩展支撑起来,未来20年创业时代的繁荣绝对要靠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这是“卖掉房子买股票”的制度前提。资金入市有利于吸收过剩的流动性。随着房地产的财富效应递减,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滑,居民的资产配置进入转换期,中国需要一个巨大的资金池子来吸收从房地产和理财产品上流出的资金,以避免流动性过剩推高物价,对内形成通胀,对外加剧贬值。资本争相进入股市对实体经济来说喜忧参半。正面来看,资本市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同时,通过发展包括创业板、新三板、股权众筹在内的多层次权益市场,可使大量资金转换成企业创业的资本,有效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增加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中国以后要“少发钞票多发股票”?我觉得是这样,未来20年是不断发股票的时代,股权融资会支撑起中国多元化创业繁荣的时代。本轮股票上涨,为加快首发上市(IPO)的注册制进程打开方便之门。实现注册制以后,股权投资基金对实体项目的介入时点前移,风险投资的专业性提高,投机性下降,整个私募市场的收益率会更加市场化,而对创业和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加强。但从负面的因素来看,现阶段进入股市的资金多半还是从市场交易中赚钱,财富效应越强,投机心理越重,大量资金流入股市获取金融投资的收益,而不是去创办实体,这对于实体经济可能有负面作用。经济转型太需要牛市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中国经济转型与改革都太需要一场牛市。在中央通过大力反腐和财税改革使得地方政府不再任性,巨量曾套牢于非标注化债权资产和地方政府债权项目的储蓄资金终于被释放出来,涌入了股市,这是中国经济转型所面临的千载难逢的机遇。首先,股市的上涨可以在强势美元的大周期下,通过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缓解资本外流的压力,为经济平稳运行和改革释放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在牛市的环境中加速推进注册制,并降低创业板企业上市财务门槛,可为市场化融资主体化解间接融资体系下所面临的财务困境。这也正是当下中国经济转型最需要的原动力。美国正是在年间持续18年的大牛市的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群。最后,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换债券可实现增资去杠杆,这是政府愿意接受的国企改革方式。国资证券化之后,国企产权将直接由政府控制的单一主体变为多元主体,多元化产权则意味着政企分开,有助于国企形成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国资证券化会成为国企改革的排头兵,通过增资扩股去杠杆,借用资本市场严格的外部监管和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混改,以达到去杠杆和国企改革的双重目的。国有资产证券化想要实现国有资产的充分有效定价和资本重组,就需要资本市场能够拥有国有资产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实现的功能,二者均需依托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和牛市来实现。能否助力实体经济尚难确定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股市规模扩展是必然趋势。否则,无法支撑起中国如此巨大规模的实体经济与市场。而催生“国家牛市”,是希望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因为,中国股市已经低迷了7年,现在催生出“国家牛市”,一是不仅可以把大量的资金引入股市,提升股市的融资能力,这样既可解决当前国内金融市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利于国内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资金,还能同时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降低银行在整个融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国内银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二是可以透过制造股市的繁荣,用股市的泡沫代替难以扶起的房地产泡沫制造财富效应。这样不仅有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内需的扩张,也能够提振市场信心,营造经济增长新的氛围,避免市场信心受到重挫,而让国内经济硬着陆的预言实现。政府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我认为没有什么对错。流入股市的资金能否支持实体经济还不确定,取决于两点:关键是能否找到国内实体经济的增长点,制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如美国那样,有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页岩油气、现代农业等。再如当前中国的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另外也还在于中国股市改革是否出现重大突破,比如发行制是否真正转向注册制,新的市场运作规则、投资理念、投资者保护制度等能否真正确立,唯此才能引导中国股市走向理性繁荣而不是非理性繁荣。利用股市,不失为一着好棋于卫国(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轮牛市不是一次业绩增长的牛市,而是一次由政策主导的人造牛市,类似于1999年的“5·19行情”。股市从来没有被中国政府提高到如此的战略高度。国企改革、推行IPO注册制、降低企业杠杆率、提高居民财富收入、经济转型,等等,这些战略任务的实施都需要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作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国家需要牛市,经济转型需要牛市。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利用股市,利用创业板,让民间资本心甘情愿地支持经济转型,引领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失为一着好棋。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一个时期内需要泡沫。股市就是一个鼓励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泡沫,激励民间资本投入,激励年轻人创业,对于经济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即使是未来的注册制改革,也会服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大中小市值公司这条主线,所以,IPO注册制的推出,也未必会刺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泡沫。泡沫持续的时间越长,越能够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留出充足的时间,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降低估值和泡沫,真正服务实体经济。泡沫的破灭,至少要等到市场上所有的估值洼地全部被填平以后,整体市盈率达到或超过30倍,市场全面泡沫化,泡沫大到无法自我维持导致破灭。泡沫破灭的另一个可能是,中国经济复苏,转型成功,政策退出,潮水退去,那时也必然是投资者们重新审视估值的时候。瞭望东方周刊微信号:lwdflwdf↓↓阅读原文处下载客户端长按二维码可免费订阅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有思想的新闻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催生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