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我走过春夏秋冬创业之夏

高文光如何走过艰难创业路编者按:高文光年近七旬,仍然主持着天津市文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董事长兼总经理,心气儿仍像小伙子一样。与五金结缘可以追溯到文革后,当初从河北安平买来一台机器,给村里办起一个筛网厂。就是这筛网厂,把这位五金大亨引入到五金业,缔造一段佳话。高文光:走过艰难创业路(图)采访高文光,感觉与众不同。一是高文光年近七旬,仍然主持着天津市文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董事长兼总经理,心气儿仍像小伙子一样。二是高文光自称是外行,经营管理上用的多是过去&老字号&惯使的那些老方法,但仅20年,他就创造了一个拥有1千多名员工的企业集团。三是尽管高文光自己已是一位老人,还是一个百事缠身的大老板,但他仍是一位孝子,一位令人意想不到的老孝子。且说高文光是怎样的一位老孝子。高文光有套好房子,在万科花园,但他不住,将近一年了,始终住回到老院儿那边&&丁字沽一片旧得连个小区也没有的老楼里,因为他老娘在那。老娘高龄88,是继母,40年前她进高家时,高文光早已成家立业了。但继母也是娘,老爹去世后,高文光一直尽心尽力地伺候着他的后娘。几年前,为让老娘享享福,高文光买了一套&别墅&。买前他特意把老娘拉去看房,征求老娘的意见,老娘咧嘴一笑说&好啊&,他才交了款。不想住进去老娘就变了卦,整天嘟噜着脸。高文光说:&住别墅了,您怎么反倒不高兴?&老娘说:&在这儿我成天光看车了,看不到人!那边多好,谁都知道我是高娘,我走丢了都不怕,还有人和我打牌。&得,老房子还没卖,搬回去吧,为让老娘高兴。老院儿那边原有俩单元,把着一栋楼房的头和尾。老娘住东头儿,雇着俩保姆;高文光住西头儿,一个保姆也没用。老伴儿得看守着那边的&别墅&,儿女们各有家室,高文光独自一人住在几乎已被搬空的老屋里,干什么呢?只为守老娘近一点儿,老娘那儿一有&动静&,他立马就能赶到。这几年老娘光住医院了,曾有一年住了5回。尽管每回住的全是&高间&,还是把老娘给住烦了,她气狠狠地说:&再去医院我就一头撞死!&顺者为孝,高文光只好这么守在她身边。每天,高文光上午去公司上班,中午吃公司的盒饭,然后回老院儿,先去看望老娘,问有事没有?再回自己那边休息和办公。老房子太旧暖气都不暖和了,冬天很冷,而且连张桌子都没有,写东西得坐着马扎、伏在床铺上。有人说:&干嘛受这罪?回老伴儿那边住着怕嘛的?一个城市里,有事儿打个出租不就过来啦。&高文光说:&不行,老娘已到说"走"就"走"的"时候"了,我不允许我,当老娘"走"的时候,我没在她的身边,我得给她老人家送终,这是人当儿的责任和义务。谁知老娘何时突然咽下这口气呢?我就得这么守着。&为这,高文光最大的爱好&&唱京剧的事也是好久没干了。票友们不断地招呼他:&来呀,唱几口儿怕嘛的?完事儿赶紧回去不就得了嘛。&高文光极其认真地说:&不行,我更不能允许我,老娘那儿咽气时,我正在别处美滋滋儿地唱着,那叫不孝,是人生最大的笑话。&结果高文光几乎是一年没唱了。社会历来不乏孝子,但像高文光这般大孝之举,特别是他能奉继母如亲娘,实乃罕见,由此可窥高文光之人品。笔者:听说您起小儿经历坎坷,&经商&的年代很早,但却碰得头破血流,是吗?高文光:我生于河北任丘,在农村里长大。1952年我来天津上初中,是因为我父亲的户口在天津,他在这里做生意。我倒霉的日子始于1957年。那年我只说了一句&这报纸上有些东西它不报&,就被一个举报给学校,说我&反动&。班主任、教导处主任、校长,全都找我谈话,我觉得我没错,谈什么?结果就认定我是不老实,开除学籍。傻啦,一下子就傻啦!那年代,开除学籍,对一个学生来说,跟天塌一样。因为那时就业,全靠毕业后国家分配,你连学籍都没了,谁给你分配工作?但我那脾气,不求你,开除就开除,不信能饿死人!我就自谋生路了。也好,半年后就是&反右&,好几位同学成了&右派&,亏我离开了学校,不然&右派&的帽子肯定少不了我的。不过没有工作的滋味也实在难受,现在的年轻人,绝对想象不出那时你在社会上独自谋生的艰难。那时河西区尖山、解放南路那边都是苇子地。赶包粽子的时候,我去那儿劈苇叶,打成小把儿,蹲路边卖,赚个毛儿八七的小钱儿。但卖不上一会儿,就有人来逮你,说你这是&资本主义复辟&,逮着了统统没收不说,还得&批判&和&教育&你。小买卖做不成,想办法找了个工作,在李七庄那边一个国营养鸭场上班。那地方太远,去那儿得倒三趟车,下车再走半小时,工资少得可怜,养不了家。当时社会上有给场里提供浮萍的,一种水草,可做养鸭的饲料,拿网在坑里一捞就能卖钱,而且一天就挣十来块,是我半月的工资。我想这活儿我也能干呀?不就是骑辆大水管车,起早贪黑地卖力气嘛。我干!领导说:&你干,得先辞职。&辞就辞。不想我这儿一辞,他那儿变卦了,说:&凡本场辞职者,售浮萍一律不收。&并说这叫打击&资本主义&的&机会主义&。延伸阅读:走近老干妈 就是走近一段创业传奇上世纪80年代初,她在龙洞堡公安干校门口,摆小摊卖凉粉米豆腐。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就连自己的名字,都是儿子成人后手把手教她写的。她乐善好施,尽管自己的生活充满艰辛,但是常接济附近一所学校的一名贫困生,感激之下,学生叫她&干妈&。久而久之,周围的人们也都亲切地叫她&老干妈&。如今,她是拥有20xx多名员工,年产值8亿多元,20xx年中国私营企业纳税排名第五名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她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省份,远销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新高清电影免费试看她就是陶华碧,人们亲切地叫她&老干妈&,她的产品&&豆豉辣椒系列,也叫&老干妈&。走近老干妈,就是走近一段创业传奇。没有吃不了的苦&吃苦耐劳累不死人,只要肯吃苦,没得办不成的事。&陶华碧是从卖米豆腐开始自己的&经商&生涯的。那时候的她想法很简单,丈夫临终前嘱咐她&要自带饭碗&。而且,两个孩子要靠她拉扯大。每天,陶华碧背着装满米豆腐的背篼,从家里坐车到龙洞堡,由于背篼占地方,中巴车经常不愿意让她上车。上车下车时,陶华碧还得请人家帮忙把背篼背上肩。晚上,陶华碧在家里做米豆腐,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几年过去了,陶华碧的生意越来越好。她开始第一次扩大&经营规模&。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一夜之间搭起了能摆下两张小桌的&实惠饭店&。饭店的生意同样红红火火,她免费赠送的豆豉辣椒、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成为吸引顾客的&秘密武器&。不过,这对于陶华碧同样也是一个秘密,直到有一天,客人吃完饭后,要求买一些调味品带回去。陶华碧开始了第二次经营扩张。白天开饭店,晚上在店里用玻璃瓶包装豆豉辣椒,一直忙到早晨4点,&手都装得扯鸡爪疯&。睡两个小时,6点又起床开门营业。豆豉辣椒越卖越好,1996年7月,陶华碧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辣椒调味品,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成了老板,陶华碧仍然保持着不怕吃苦的本色。捣辣椒溅起飞沫让人眼泪直流,工人们害怕。陶华碧亲自操刀,说&把辣椒当苹果切,就不辣眼睛了&。从此,大家都不怕了。产品生产出来了,陶华碧亲自背着,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进行试销。一周的时间,试销商便纷纷让她加倍送货&&吃苦,一直贯穿于陶华碧的创业历程中。今天,她已经是董事长,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海峰说,老太太没有什么个人爱好,生活简朴得让人不敢相信,全部心思都在公司的发展上,就是晚上还在厂里睡。陶华碧说:&听不见瓶瓶罐罐的响动,我睡不好。&陶华碧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卖米豆腐时的石磨和铁盆。这些物件,凝聚着她深情的&吃苦&记忆。我没文化但是有技术豆豉辣椒的销售刚刚起步时,玻璃厂觉得老干妈的玻璃瓶要货量少,不太愿意接这单生意,陶华碧急了,她质问玻璃厂老板:&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或许是她第一次向别人&气宇轩昂&的说出&要长大&的宣言。让陶华碧如此有底气的是:&我没有文化,就一心研究技术,有技术,到哪里都干得好。&卖米豆腐时,&我做的米豆腐可以下锅炒&,开饭店,&现在公司的厨师是我教出来的呢,不过还是没我做得好。&做辣椒调味品,总是比别人的产品口味独特,比别人的香。&不信我做点辣椒面给你回家尝,&老太太对记者说。由于&香&,由于&香辣结合&,老干妈的产品已经覆盖除台湾省以外的全国各地,并远销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南非、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举改变了辣椒产品局限于嗜辣地区的传统。现在,在产品开发方面,陶华碧依然是公司的&技术总监&,她不喝茶,不喝饮料,为了保持灵敏的味觉和嗅觉。&不管什么产品,只要我一闻一尝,就晓得哪种配料没放对。&现在,依托挖掘富有贵州地方特色的&香辣调味品&资源,牛肉末辣椒酱、辣子鸡辣椒酱、风味腐乳、香辣菜、香辣酱,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且,所有的产品都能做到&一炮而红&。做老板首先要会做人老干妈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名声。刚刚开始卖豆豉辣椒时,她就用上了天平。&就是克数也不能随便,要是人家觉得不足量,找上门来咋个办?&&就是卖米豆腐的时候,我也没得欠过一分钱的税,每个月月初,穿双布鞋,从龙洞堡走路到油榨街去缴税,不缴税,人家查起来拿不出税票咋个办?&20xx年,有一家玻璃制品厂给&老干妈&公司提供了800件(每件32瓶)包装瓶。不料,使用这批包装瓶产品封口不严,漏油。一些对手企业马上利用这事攻击&老干妈&。一些管理人员建议:&可能只是个别瓶子封口不严,把货追回重新封口就行了,不然损失太大,800件啊!&陶华碧却果断决定追回后全部当众销毁,一瓶不漏!&钱是一张纸,名声最重要,做老板首先要会做人。坑人骗人,人家口水都要把你淹死。&自从创办公司以来,老干妈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着100%。有本事就不要跟我学&一个企业的发展,总是会有风风雨雨。&陶华碧说,而老干妈公司遇到的最大的风雨,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从1997年以来,假冒&老干妈&的产品大大小小多达五六十种,造假地遍及湖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及贵州本省等地。老干妈一度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老干妈公司派出了一批又一批打假人员,甚至老干妈自己也披挂上阵。打假太忙,顾不上吃饭,就&买两个馒头,用自家的豆豉辣椒下着吃。&造假者四处隐藏,为了找到证据,&半夜三更,雨下得好大也要出去侦查。&在所有的假冒者中,湖南华越食品公司生产的&老干妈&最为&理直气壮&。这是因为,他们有&合法&的注册商标。从1996年开始到1998年,老干妈多次向国家工商局商标局商标注册申请。可是,均以&&干妈&为普通的人称称谓,故老干妈用作商标缺乏显著特征&的理由被驳回,可是,尽管华越公司的产品出自老干妈之后,尽管除了瓶贴上陶华碧的头像被换成了&刘湘球&的老太太头像、生产商为唐蒙食品厂与华越公司外,其余装潢包装甚至老干妈公司专门请人题写的&老干妈&字样,均原封不动照搬正品&老干妈&的设计,却在1998年第一次申请商标注册就获得成功,而此后,贵州老干妈才&委屈&地也获得了注册商标。&有本事就自己开发新产品嘛,我做好了就跟我学,算哪样嘛。&而国家商标局的&厚此薄彼&更让陶华碧难以接受&&&商标局拒不注册&老干妈&商标,客观上是为假冒侵权行为&保驾护航&。马拉松一样的诉讼一直持续到20xx年3月2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于判决华越食品有限公司停止在风味豆豉产品上使用&老干妈&商品名称、停止使用与贵阳&老干妈&公司生产的&老干妈&风味豆豉瓶贴相近似的瓶贴、赔偿贵阳&老干妈&公司经济损失40万元、在一家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向贵阳&老干妈&公司致歉。终审判决两年多后,国家商标局于20xx年5月21日裁定:&老干妈&首先由贵阳&老干妈&公司使用于其生产的风味食品,核准注册贵阳&老干妈&公司的&老干妈&商标,驳回华越公司注册&老干妈&商标的申请。撤销华越食品公司注册的&刘湘球老干妈及图&商标。贵州老干妈终于大获全胜。对此,陶华碧只有简单的一句话:&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过,这一诉讼,却在经济界和法律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王蒙等六大作家诉世纪互联著作权案、北大方正&陷阱取证&案、奥林匹克五环标志案等被并称为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十年案件。老干妈赢了,可是,各地的假冒者依然时有出现。打假,仍然是老干妈长期的艰苦斗争。倔强的陶华碧说,打假,我要一直打下去,一直到我死。子子孙孙都要留在贵州陶华碧和政府的第一次接触同样具有传奇色彩。还在她经营实惠饭店时,有一次,时任南明区区长的蒋星恒得知她在经营中遇到困难,专程去&微服私访&。在饭店门口,蒋区长对陶华碧说:&老干妈,你放心发展,有什么困难,我们帮助你。&陶华碧不知道来者是谁,还以为对方是个&菜农&,奇怪地反问:&你是帮我抬呢还是帮我扛哦。&事隔多年以后,提起这件事,陶华碧仍然会流泪:&这些年遇到好多好心人。&在老干妈公司的发展历程中,贵州省各级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从省领导的关心到贵阳市南明区领导亲自与公司人员奔赴打假第一线。在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如今的老干妈公司,已经成为继&贵州茅台&、&黄果树&、&贵州神奇&之后,贵州省又一张难得的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目前,公司已经建成了日产量达60万瓶辣椒制品的生产体系,生产的20余个系列100多种产品行销全球。20xx年,公司产值超过8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纳税7521万元。而从1996年成立以来的总产值已经超过20亿,纳税超过2亿。#from 高文光如何走过艰难创业路来自 end#目前,老干妈的新建基地正在建设之中,今年10月份,一期工程有望竣工投入生产,到20xx年,整个新基地将全部完工。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老干妈公司在全省7个县建立了28万亩的无公害辣椒基地,形成了一条从田间延伸到全球市场的产业链。支持老干妈,保护老干妈,也就是保护这条寄托着众多农户增收致富希望的产业链。老干妈成名了,不断有其他省市邀请她到外地办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老干妈都拒绝了。&政府支持你,你要对得起人家,要有个交代。&她说:&子子孙孙都要留在贵州发展,要在贵州做大做强,为贵州争光。&阅读拓展: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跋涉之路:做杀毒软件的去卖辣酱,创业失败总今天的讲述者是赵馗喃。创业前赵馗喃在猎豹移动做毒霸安全运营。20xx 年,他拿到了一家知名餐厅的半成品配方,决定生产一种麻辣酱,让年轻人爱上做饭。有了配方,他离做一款好吃、大卖的辣酱还有很远。从味道调配到选择包装,从找供应商到生产试验,从寻求投资到用户增长,他一路受挫,却在宣布停止项目当天,卖掉了比之前总销量还多得多的辣酱。&如果你坚信自己有一天还会回来,告别这个项目就不那么艰难了。&赵馗喃说。接下来,他打算继续创业。下面是他的故事。让初学者做出大厨的味道。看着那些陌生的名字,在快递单上被一张张打印出来,贴在了即将和他们最后一次相遇的&爱做&(麻辣调味酱)。我知道,他们可能不做饭,甚至不吃辣,却买了很多份&爱做&。我并没有想到,在一个创业公司倒下的时候,能有这么多人支持。20xx 年 1 月 20 日晚,我用&爱做&微信号发出一篇《「爱做」的告白。倒计时3 天,永久停售。》。在不到 24 小时的时间里,1420 人,买光了 5000 多份库存,比之前 5 个月的销售总量还多出 20xx 瓶。我想,或许他们也在创业,或许和我一样有着对产品追求极致的执念,我能做的只有感激,并将一路的受挫经验写下来。调配:大半个月,70多种方案&爱做&的初衷很简单,希望能够帮助那些下厨初学者可以很简单的做出大厨的味道。也许,是因为多年以前的一次下厨时,不经意放了一点辣椒酱,致使菜的味道从 60 分升到 90 分。这件事给了我很多启发,所以,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是从&调味&的角度去切入的。一开始就很很幸运,我们找到了一个支持我们的想法,愿意将核心配方分享给我们的合作伙伴。这是一家在多家城市有门店的品牌餐厅。餐厅的诉求是,它们已经有了门店堂食和外卖业务,和我们合作做辣椒酱刚好可以满足&吃&的第 3 个场景:在家里下厨。餐厅给的配方个半成品,为了让用户在下厨时,尽可能的减少调味步骤,我们在核心配方的基础上,加上了葱、姜、蒜、盐,大概了调配出了 70 多种样品进行盲品,并选择出一个分数最高的。因为除了调配,还要试验把它做成成品菜,我们花在调配和试验的时间有大半个月,当时觉得嚼口香糖都是这个味道。包装:袋装、按压式头嘴、胶囊、瓶装在产品形象上,我们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为了给人以方便的形象,并容易让人联想到速溶咖啡、方便面料包、番茄酱等,我们一开始选择了用袋装,可以定量、便捷携带,并可以用很多不同质感的材质,做很多不同风格的 VI。但是调研时发现,用户并不会想你想象的那样按照菜谱上的定量去使用,大多数还是靠手感的,于是就有一袋用不完、不够用的问题,也就产生了剩余时不易保存的问题。同时又由于酱本身的性状问题,比较黏,容易粘在袋子上,很难快速倒出,这给在下厨时本来就手忙脚乱的人,又增添了烦恼。我们尝试过很多形态,比如类似洗手液、洗发露的按压式头嘴,但是会产生喷射效果;甚至用过类似药品的胶囊,做菜时,随随便便丢一两颗进锅里,就 OK 了,但是胶囊是为粉状固体设计的,上了油状半固态,就会漏油。折腾了很多种包装,最终还是&妥协&了瓶装(但其实我个人是很不喜欢瓶装的,因为不易开启、重量大、易碎、瓶口易脏等问题)。在瓶装上,我们还设计了很多漂亮的瓶子,甚至还有斜着的瓶子,但是要么是工业条件无法满足,要么是漂亮与易用不可兼得。像我这么实在的人,当然还是选择了易用。找供应商:怀疑被卖进了山里找合适的供应商,在很多成熟的 B2B 平台上,是找不到的,这令我们很是头疼。记得当时和伙伴去无锡选瓶子,是朋友给介绍的供应商,结果到了无锡火车站,上了对方的车,就走了长达 3 小时的土路,我们一再怀疑自己会不会给骗倒山里给卖了。第一次谈生意,发现变成了相互"诉苦"&&年轻人创业不易,如果能彼此认同对方的"苦",生意就能谈得来,毕竟他们也不是靠我们这批瓶子挣大钱。于是下了 2 万个瓶子的订单,对方还说说盖子给你配好,送你了。等到后来拿瓶子去实验,发现旋盖成功率很低,厂里的技术说是瓶子的螺纹有瑕疵,而且比较严重。与食品接触的材料,都应该拿去做检测,在强烈要求下,供应商不得不拿瓶子去做了检测,还好是合格的。盖子是我们自己送检的,结果显而易见,盖子的内壁涂胶是不符合食品级的,可惜盖子是对方赠送的,没办法制约。还好后来合作的加工厂给了几家非常靠谱的瓶子、盖子供应商,无论多能严苛的要求,对方都能满足,而且还有足够的存货,可以在生产前到货。加工:4次试生产,浪费了大量原料产品OK了、包装OK了,没想到前方依旧有万丈深渊等着你,第一次生产便是1吨,大概5000瓶的量。生产前,在实验室里做实验都是OK的,没想到上了生产线,其中的一个含有淀粉的原料和某一工艺发生冲突,在加热过程中糊化,最后的成品变成了&橡皮泥&。虽然风味并没有被破坏,但是形状过硬,难以使用,且灌装设备不能灌出如此硬的物体。后来我们调整了多次工艺,实验室里,总是成功的,但是生产线上又失败了2次,至此3次生产失败,不仅浪费了1吨多的原料,更让代工厂捉急,代工厂认定,这个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另一方面,如此实验失败,不出成品,工人便拿不到薪水,积极性不高。由于对方是大厂,有无数的产品等待生产,我们每一次试产,要么是在半夜,要么是在凌晨才能挤出一点时间给我们。现在3次失败,大家都灰心了。我们还找了很多国际大厂进行咨询,给的建议都是换掉原料,换掉原料就意味着改变风味,就不再是我们精心调配出的最佳状态。当时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替换原料,要么生产非即食的产品或添加防腐剂。但是我想的比较简单,酱这么好吃,怎么可能产不出来,酱这么好吃,不能直接吃太可惜了。创业,其实本来就是在冒险,于是我们选择了第三种,将冲突的原料单独提出,在冲突的工艺后加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冒险的选择,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我们答应代工厂,如果这次失败,我们就放弃,而且失败的成本,都由我们一力承担。第 4 次试产,工厂已经不想做了,只出了 4 个人在关键位置上操作设备,你根本没法想象,最后由我们自己的 3 个人,还有对方负责市场销售的 4 个人,一共 7 个人拧了几千瓶,当晚吃饭时,筷子都拿不起来了,第二天,发现手都裂开了(接触了高浓度酒精),第 3 天,检测完成,结果超预期好,要求微生物菌落个数不超过 50,我们平均才 3 个。当天立刻上线,记得那天是,情人节,忙着上线,4 个小伙伴,都把对象撂一边了。当时看着成品一瓶瓶的灌出来,那种感觉无法言表。被投资人拒绝,用户增长不达预期这段时间里,也跑去见了 10 几家投资机构,创业前身边并没有这方面的人脉,你会发现 BP 投到对方邮箱里犹如石沉大海,还好之前我在猎豹移动做毒霸安全运营,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工程学和一些猜解手段。比如微信 id 和微博 id 可能是同一个,拿到你想见的投资人电话或者微信,还有些投资人会很疑惑的问我是谁介绍来的。有的投资人谈了好几轮,最后对方还是觉得调味品这个品类发展太慢,很难在短时间实现回报。折腾了一段时间,还是决定先集中精力搞运营吧。在销售渠道上,因为京东、天猫等平台门槛高,且对 SKU 数量要求,所以我们先从微信服务号入手,简单开发就可以给用户提供菜谱、互动等多种便捷功能,在上线前陆续也做了很多小范围试用,大概获得了 2W+ 人数关注。去年第三方美食类垂直 APP 都刚开始做电商业务,比如下厨房、美食杰等,有用户量,而且都是对做菜有需求的用户,很匹配。上线前,微信公号和微社区里收到了试用用户的大量热情询问,甚至有用户通过微信公号查到了我的电话号码打来询问何时上线。那时候你会觉得所有关注你的用户都在等待你上线,但是上线第一天一共才售出了不到 100 份,而后微信公号每天都会有人取关。在微信里,我们不断尝试了增加签到、抽奖、积分等活跃功能,甚至还测试过分销的功能,但是都未能见效。也写了几篇软文投放在一些自媒体公号上,但是转化效果异常的差。在这里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维护,但是增长依旧很慢。在下厨房里,虽然出单量小,但是评价非常好,直到现在为止评价依然是品类里的最高分数,我常常会查看某个评价了的用户,看她做过的菜,传过的菜谱。下厨房以店铺为对象,只有销售数量很好的店铺才会给首页位置。而且下厨房的排名以销售数量为主,你会发现在调味品这个品类里,排到第一的竟然是超市里随手可以买到的普通淀粉(用户为了凑单包邮而大量购买的),所以无论你的评价有多么优秀,也很难在这个环境里突出。回过头来,发现定位尴尬这时数一数银子,发现并没有多少了。就算是有银子,内容不够优秀,产品定位和需求不够明显还是一样的。市场合伙人的缺失,很是困扰,那时运营和设计的小伙伴很努力的改了 10 多个版本商品介绍,但始终难以让用户理解,后来看了些营销文章,才知道那叫&自嗨型&文案。于是自己亲自改了很多个版本,终于看起来显得不是那么的自嗨了()。当我亲自梳理各种产品需求点和卖点的时候,才发现产品定位非常之尴尬,做饭的主要两类人群,一个是主动型的(本身爱好的,手艺成熟者),一个是被动型的(单纯为了方便、有口吃的)。大多数主动型的人会不屑于用一个复合调味料来显示自己的厨艺水平,而被动型的,对口味没有要求,不会花 29 元买一款这样的调味料。我们以一个定价在&中高端&的调味品品类,去满足用户快速下厨,市场过窄。所以我们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我们的受众,倍感乏力。此外,我们想做一个便捷下厨的调味品品类,但是在产品形象(传统瓶装)上并没有突破辣椒酱,致使用户认知非常模糊,理解成本高。比如,用户容易很直接的把爱做和老干妈做对比,由于爱做的产品仍是传统辣椒酱的罐装,事实上爱做和老干妈挺不同的:老干妈属于贵州香辣风味,爱做是四川麻辣风味。老干妈的使用场景实在餐桌上,爱做的使用场景是在厨房里。老干妈更多是佐餐,所以它的颗粒感较强,有嚼劲,下饭作用明显,爱做更多是下厨调味品,都是研磨细碎,没有颗粒感。另一方面,为了做出高质量的产品,成本实在太高了,光是在加工费,一瓶就要 4 元,运费之外的成本是 14 元,这也是在量小的情况下,但是要想突破这个价格,至少需要 30W 左右的订单。&坚信自己有一天还会回来的&虽然情况在一点点变好,但是我们坚持了几个月后,钱花得差不多了。但钱的问题不是不能解决,项目和产品本身的问题让我们决定停掉它。如果你坚信自己有一天还会回来,告别这个项目就不会那么艰难了。在微信上的&告别&,致使所有库存突然售光,真的挺意外的。我们平时微信的阅读数基本在 1000 左右,所以当时预期很低,觉得能卖几百份不错了。当时算上我一共只有 3 个小伙伴,项目一停,便跑路了一个,很多产品还没来得及包装,我和另一个小伙伴在工厂住了 4 天来打包。后来我们把北京能叫上的朋友都叫来了,女生负责售后客服,男生负责包装。据说那几天是北京 30 年来最冷的几天,但是我感觉格外温暖。接下来,我想继续创业,还是比较看好食品方向。现在食品安全是大势,做食品能站着把钱赚了。小编推荐创业: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投资创业:
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日走过山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