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需要企业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公司如何进行顶层设计
信源:《实效管理》&|&撰稿:熊超群&|&字体:&&
&为什么对成功企业&临渊羡鱼&却不能率部&退而结网&?
&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很难超越老板的人格魅力?
为什么高层已授权可是执行依然不能到位?
为什么很难打破&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管理魔咒?
为什么职能之间协同出现低效率?
为什么公司里总会有些不确定因素让老板夜不能寐?
我从事的是为本土企业提供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企业管理咨询事业,长期扎根在一线为企业家和企业提供服务,我觉得,对于中国成长型企业来说,上述的问题很有代表性。
&问题总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很多企业问题的根源往往存在于顶层,顶层的规则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一个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我认为企业家们也应该用&顶层设计&的思维统筹考虑企业经营的各层次和各要素,统揽全局,追根溯源,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顶层设计告诉我们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
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危机表现的形式不一样。许多中小型企业正处于成长与成熟之间,最有可能出现领导危机、内部秩序危机、控制危机。成功的企业越来越注重顶层设计,以避免出现上述危机,在对未来趋势做出前瞻性预判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体系化的战略规划。把战略和利益分配挂钩,把战略与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挂钩,把战略与企业文化再造挂钩,才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出路。
顶层设计是一种高层次的战略性思考能力的表现。经营企业就是&取势、优术、明道、利器、强将和精兵&,十二字方针贯穿到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大厦就不会摇摇欲坠。
怎样从顶层设计企业运营的机制呢?
首先,企业要确定一致认同、鼓舞人心的公司发展愿景和使命,实现愿景目标所需的积极的制胜战略,雄心勃勃的业绩目标。
其次,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划分权力、责任、利益,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高层管理队伍及高效的决策体系,形成总部和分公司之间&集权有驰、分权有张&的格局。
再次,确保公司经营安全,规避风险的内部控制模式,创造客户价值和充分发挥公司职能之间协同效应的程序,从不同角度履行职责的权责划分体系。
第一件事情:梳理战略
战略是从未来看现在。从要实现的未来愿景目标,来审视我们今天的经营管理行为!
为什么要做战略梳理?思考战略就是展望未来,体现公司发展宏图,设定部门经营目标。思考战略最能让最高领导聚焦经营态势,各级领导关注业务前景。思考战略就是一种对于经营活动的严谨分析,以竞争形势分析为基础,以外部因素变化作考量。思考战略是一种经营起点,每年集体进行审核,确保向前提升变化。
第二件事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体系设计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划分权力、责任、利益,以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相互依赖的体制和机制。
董事会不是一个等级社会,每个成员都有相同的职责和责任。他们就像&领导同盟&一样平等地开展工作,组织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进行投票表决。公司管理层是一个典型的等级社会。组织内部有着严格的等级责任从而使上情下传、下情上达。
一般有三种治理结构的模式,每一种模式代表一种结构,决策机制都不一样。
法人治理结构 A模式:为传统模式,最高决策权集中于董事会,总裁为公司最高行政领导,向董事会负责,总裁负责审核公司整体战略、年度预算、审核批准业务计划、副总裁及下属公司总经理的绩效考核等。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日益复杂,这种法人治理结构,对总裁能力和知识面的要求会变得非常高。
法人治理结构B模式:注重集体决策、使用集体智慧。最高决策权集中于执委会,防止了由于经营规模扩大、业务复杂而可能造成的决策层与执行层脱节现象。执委会对董事会负责,执委会主席通常为董事长,执委会成员原则上均为董事。执委会负责审核公司整体战略、年度预算、审核批准经营计划、绩效考核、为实现公司战略必须作出的资源分配等。这种模式决策效率较低,执委会被会议一星期一次拖累。
法人治理结构C模式:是由CEO负责监督落实董事会通过的各项经营决策,防止了由于经营规模扩大、业务复杂而可能造成的决策层与执行层脱节、滞后的现象。COO作为CEO的助手,负责公司的主营业务运营,一般由总裁兼任。总裁是仅次于CEO 的公司第二号行政负责人。CEO、COO、CFO、CIO系列的出现是经理职能日益专业化的结果,其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效率很高。C模式为&财富500强&企业中的大部分所采用, 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治理结构。由于CEO拥有很大的控制权,这种模式可能造成一言堂局面。
第三件事情:设计管控模式
一般来说,有三种管控模式可以供企业选择,分别是:财务管控模式、战略管控模式和运营管控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有它们的优点和限制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以及管理风格的评估选择最合适管控模式。
财务管控是不区分业务领域地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模式。它适合赢利能力强,资金回收周期短的企业。选择财务管控模式的企业实际上是非常关注企业经营质量的模式。
战略管控是强调企业战略实施与经营计划达成的模式。它是一种非常强调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关注经营者水平提高的模式。
运营管控是追求市场份额增长速度最大化的模式。它在管理功能方面发挥到极致,对业务单位的后勤保障和行政支持方面表现出色。运营管控模式是非常关注劳动作业效率的模式。
有一家集团化的股份制企业,集团下属有子公司、孙公司和项目部三级经营机构。对于项目部而言,基本上都是采取项目经理责任承包制这种经营模式,因此孙公司对项目部采取的是财务管控模式。而子公司对孙公司采取的却是运营管控模式,孙公司只抓业务,子公司的职能部门的作用很强大。对于各个子公司而言,业态不同,集团不干涉具体的经营活动,但在子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上是由集团把握,因此集团对于子公司采取的是战略管控模式。
第四件事情:组织设计与权责体系设计
组织结构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对资源进行一种系统性安排。不同的管控模式决定组织运作的形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模式发生变化会带来组织形态的变化。有时候,组织设计也会按人才结构和人力资源现状量体裁衣。一般来说,组织结构主要有职能式结构、事业部式结构、区域式结构和矩阵式结构等四种类型。
职能式结构是指组织从下至上按照相同的职能将各种活动组合起来。当组织需要通过纵向科层来进行控制和协调时,这种结构是很有效的。事业部式结构是组织内部基于业务、产品、项目来划分成一些相对独立自主经营的单元,有时也称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当组织需要以适应和变革为导向时,这种结构是很有效的。区域式结构是组织在不同的地区设立自主经营的分部。当不同的地区顾客的需求不同时,这种结构是很有效的。矩阵式结构是一个组织的结构可能会同时专注于业务和职能,或强调业务和区域,而将职能式、事业部式或区域式结构进行组合所形成的结构。当企业需要通过纵向科层控制,由需要推进横向变革管理时,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很有效的。
权责体系设计往往是与组织结构设计同步思考的。权责划分不是审批程序,它是经营与管理活动中的开展规则,标的涵盖面很广。权责不仅包含权利,而且包含责任。划分权责的目的是通过角色的界定建立管理秩序、提高执行效率。权责一般有六种:&提报&是一种责任,是指向上级或集体提出个人主张,必要时需要提交方案,对需求申报负责;&审核&也是一种责任,是指审核提报方案,报上级批准,对方案合理性负责;&批准&是一种权利,指终审提报的方案,并作出最终决定,对方案实施的风险评估负责;&执行&是一种责任,指当事人要去执行被批准的方案,对结果负责;&知情&是一种权利,是指知晓执行方案相应情况,对执行过程配合与协助负责;&监督&是一种权利,是指当事人察看有关部门是否按照有关标准和原则执行任务,并督促其完成任务,对合规负责。
如果一家企业把经营与管理中的大事小情件件都按照&提报&、&审核&、&批准&、&执行&、&知情&、&监督&六个方面去分配角色,那么这家企业的管理效率会大大提高。我们把这种权责划分的方式称之为&六权分立&。
第五件事情:设计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
设计流程就是将执行任务中各成员岗位组织在一起分析与讨论,确定任务的先后顺序和每个接口的角色分工。各成员岗位参与越广,执行意愿越强;协议越一致,执行力度越强。因此流程也可以说是一种多边协议。
流程设计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率为中心和以团队协作为中心的三角思维。好流程可以保证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减少业务流程所耗费的时间,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寻求风险降低和控制的空间。
做好这五件事情,企业这座大厦就有一个好的屋顶,即使风雨飘摇,也能有好的防御能力。
重要声明:所注明”信源:租赁视界“的图文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租赁视界”。
本网所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品牌风控资金
& 关联文章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
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淼:
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组织这样系统深入的培训,对于强化我市国有企业负责人加强党建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必要性。&&&&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当前,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面对沧桑巨变下的北京,在发展中还有不少短板,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诸多问题;面对党和人民对首都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期待,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意义尤为重要。&&&&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党组织的根本属性内在地统一于“人民”。人民投资了国有企业,中国共产党实现人民的利益,在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全民利益的重要内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国有企业产权属性与党组织根本属性内在统一的要求。&&&&第二,在国有企业中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党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国有企业当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当然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要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国有企业又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主体,其社会责任、政治使命甚至更为根本。从引导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调节社会经济秩序,到夯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国有企业须臾不能舍弃的发展指标。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毫不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第三,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落实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对于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提升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国有企业抓改革、谋发展是本职,抓党建、强党建是保证,企业规模有大有小,但从严治党的标准不能有高有低;企业发展有快有慢,但管党治党的力度不能有紧有松,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加强上,坚持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者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二、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关键是党委要做好顶层设计&&&&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阵地,作为市属国有文化企业还承担着首都文化中心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文投集团更应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引领者、实践者,更应时刻体现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社会效益为先,努力实现两效统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党委要以新发展理念来把方向、想全局、议大事、创环境、建机制、管干部、育人才、担主责。&&&&把方向,最主要的就是把好政治方向,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决断事项。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必须与中央、市委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想全局,就是要时刻摆正位置,自觉树立大局意识,牢记国企使命担当,承担起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任。要深刻学习、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世界一流和谐宜居之都、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为具体行动,&切实增强国企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时刻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解决问题。&&&&议大事,就是要围绕国有企业的定位以及在全局中的位置和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开列清单,分清主次,明确责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一以贯之、抓出成效。&&&&创环境,就是要营造有利于国企发展、有利于在全局中发挥作用的内外部坏境。主动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好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分工不分家,及时沟通协调,把工作做在前面,从而实现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统一。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政策制度遵循,探索实践激励机制,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建机制,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中作用的充分发挥和体现。坚决摒弃僵化的观念和做法,除旧布新,摆脱“路径依赖”,建立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新机制,依次推出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硬招实招。健全党管干部原则在国有企业的实现机制,健全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发挥作用机制,健全国有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工作机制。&&&&管干部,就是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排兵布阵、因岗定人、因事定人,特别要旗帜鲜明地为那些呕心沥血、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培养、教育、管理好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经济工作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加快培养选拔政治强、业务精、敢作为、作风正的领导干部,做到人尽其才。&&&&育人才,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不断加大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力度,制定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配套政策,增强国有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本着重潜力、高层次、年轻化、看业绩的原则,为国有企业培养、储备人才,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担主责,就是要主动承担起守规矩、破难题、解繁琐、正风纪、促发展的重任,敢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境界和舍我其谁的浩然正气,为国企基业长青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履职尽责。&&&&“知之不难,行之不易。”五天紧张的研修学习就要结束了,但改革探索无止境,学习钻研无止境,让我们以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认真品质,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勤学习、重实践、广聚力、做脊梁、勇担当。更多公众号:gh_e4c626d6034e为所有成功企业注入智慧源泉!最新文章相关推荐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企业顶层设计之商业模式创新的四种方法,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
本报评论员当前,“顶层设计”已经成为中国改革话语的关键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信息是,明确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这就使得“顶层设计”更为人注意了。中国的企业都在关注,为什么要进行顶层设计,该怎样进行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 “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它是说在进行一个大系统的建设前,要从顶层开始,由上到下地进行设计,包括主要目标以及先后顺序。顶层设计一词的核心意思就是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性目标的战略管理。这一概念则包含三个内涵:一是战略目标的规划与设计;二是战略过程的组织与控制;三是战略的执行与实施。改革的顶层设计就是要从政府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使改革与发展按照我们的预期目标迈进。为什么要改革顶层设计为什么现在迫切需要通过改革顶层设计,明确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这与当前中国整体发展格局有很大关系。首先,市场经济发展必然伴随利益多元化的过程,如何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防止由于利益冲突导致社会失序和矛盾激化,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制体系。第二,当前经济社会领域暴露出许多问题,譬如,结构性减税等现象,迟迟难以得到解决。第三,政府自身及各级官员越来越表现出很强的自身利益要求,由于缺乏对这种利益诉求的有效监督与制衡,从而导致公共利益部门化、官员个人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等问题。现在有一种现象,有一些人无论社会上发生什么事端,不在改革上使劲,都把问题往“体制弊端”上引,他们可以像阴阳五行家们那样,把这些问题三绕两绕挂上体制。可以说,今天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普遍性问题,都与中国改革过程中顶层设计不足,制度建设滞后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改革顶层设计,体现了执政者试图从制度层面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努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逼机制形成的结果。而且,中国下一阶段的制度变革绝不可能是简单的帕累托改进,而一定会发生利益的再分配。由于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利益分化与组合,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前要达成对改革顶层设计关键内容的共识,并真正落实顶层设计,必将遇到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今天讲改革顶层设计不是进行一般的理论讨论,而是要解决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体制机制矛盾,解决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需求减弱、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后有可能暴露的风险问题,解决收入差距拉大及其导致的经济社会问题。顶层设计应从这些重大问题切入,列出若干个关键问题,拿出对策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主要是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抓长期以来导致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的核心问题,抓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纲举目张,为解决其他问题铺平道路。根据对这些难点问题的观察和梳理,不难发现它们基本都与利益调整有关,正如马克思早年所说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是物质利益关系”。而且,这些利益关系本身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很难就其中一个方面提出改革方案,而需要将相关的难点问题置于同一个框架之中,进行改革顶层设计,才可能形成可行、有效的改革方案。这既是改革顶层设计的困难所在,也恰恰是其魅力所在。尽管经济工作会议仍强调明年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具体内涵和着力点上,明显不同于今年。特别是积极财政政策,其着力点从去年的“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转向了引人注目的“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而在具体表现上,会议提出,要“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结构性减税不只是临时性举措,更应成为一项基本和长期的财政政策,并进行相应的“顶层设计”。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结构性减税”就一直是中央确定的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更是采取了一系列减税措施,同时,通过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企业增值税转型试点等措施,减轻企业和民众的税负。然而,一方面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推行,另一方面却是财政收入的强劲增长。总体而言,目前的结构性减税更多是扶持产业发展或中小企业的临时性举措,还没有成为一项基本和长期的财政政策,也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以至于具体的减税措施只是在个别税率上微调,并没有触及不合理的税制本身。2009年税收达到7万亿,2011年突破8万亿,今年破10万亿已成定局,连续两年增长30%,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和P的增幅。可是有关部门就是坚决不肯把税降下来,看来不从上面动手是不行了。目前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至少涉及要素价格、垄断行业,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与多个利益主体有关,其中任何一个结点不能理顺,都足以影响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和相关体制的形成。因此,始于难点问题的改革顶层设计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现在,中央最高层次发话要搞“顶层设计”,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鼓舞的消息。顶层设计必须围绕利益调整展开回顾历史,我们从来不缺少顶层设计,我们甚至曾直接将社会治理当成了一项工程学来处理,有计划,有战略,有路径,有措施,堪称完美。然而,政治社会毕竟不同于物理工程,社会是由活生生的人组成的,政治的核心是权力与权利之关系,而人是有意志有情感的,权力与权利是需要制衡的,这就决定了政治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远超任何工程技术,用工程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学的问题,很有可能驴唇不对马嘴。对于经济改革总体规划,大体上涉及三个领域:一个是私用品领域,即“竞争性领域”,包括市场开放、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农地改革、金融改革等项目;一个是公共领域,包括财税改革、民间组织发展等;还有一个是市场监管,包括从实质性审批到合规性监管、反垄断执法等。在改革所要调整的各种关系中,利益关系是最为本质和重要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改革顶层设计要以利益关系的调整为核心。改革进入深水区,改到深处是利益调整。动了谁的奶酪,谁都不会高兴。同时,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强势利益群体的深刻影响,最终都可能左右改革的方向、力度与速度。这一切,考验的不仅是改革者的智慧,更有胸襟和胆略。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现存利益关系的格局,总是以往一个时期制度和政策的结果,即路径依赖。如果说从一国的低收入阶段到中低收入阶段的快速增长时期,积聚诸如收入分配差距的矛盾和问题,有其不可避免性,那么,进入中低收入阶段以后,就必须自觉调整相关制度和政策,比较重视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特别是形成收入流动性的机制,以建立新的路径依赖。顶层设计的重点领域及改革路径关于经济领域的顶层设计,要更加重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顶层设计,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然后形成从上到下的联动效应,在各方面设计出互动的子系统的改革方案,各地也可以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革上采取主动,以这两方面的互动来推进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顶层设计要明确利益关系调整路径。“改革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在我国目前的“现实语境”中,表达了这样几个关键含义:一是要明确改革发展的价值,即通过科学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二是要提高“辩证思维水平”,从战略高度把握改革的大局和重点;三是要强化制度建设,保证制度平衡;四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民生和服务推进经济持续增长;五是推进以“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为核心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改革顶层设计的提出,说明我国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加大,但也表明改革发展的蓝图和实现路径也逐渐清晰,改革的自信力和驾驭改革的能力增强。改革的确有风险,因此越认真推动改革的那些人,越会在某个时刻蹙眉沉思,斟酌改革的路径和速度。改革需要大河出川的魄力和气概,也需要细微处精雕细刻的把守以及融会贯通。中央新领导集体从改变工作作风的“第一做事层面”做起,就可以看做新班子改革决心和实干的双重强烈信号。我们相信,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程度,路从哪里走,不用很长时间就会出来,整个中国都在翘首以盼。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面对“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尊重实践创造,搞好顶层设计,聚合起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改革航船定能经受住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迎风破浪扬帆前行。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报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32348条
评论13899条
评论13359条
评论8029条
评论7193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顶层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