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到长治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治项目部

查投递进度,找主管勾搭
名企校园职位,装进手机!
社会招聘微信
校园招聘微信
英才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某建设集团公司项目部
重庆市潼南县
联系人:罗先生
公司地址:潼南
目前项目在潼南
同行业相似职位
[吉安 吉州区]
医疗/护理/卫生
[吉安 吉州区]
医疗/护理/卫生
[吉安 吉州区]
医疗/护理/卫生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浙江|江苏|福建|安徽|山东|江西|湖北|河南|广东|湖南|四川|海南|云南]
经验应届生
301-500人
[浙江|天津市|江苏|福建|安徽|山东|江西|湖北|湖南|河北|海南|陕西]
经验应届生
[吉安 吉水县]
[吉安 吉州区]
[吉安 吉州区]
[吉安 吉州区]
[吉安 吉州区]
[吉安 吉州区]
[吉安 吉州区]
[吉安 吉州区]
[吉安 永丰县]
采掘业/冶炼
101-300人
[吉安 永丰县]
采掘业/冶炼
101-300人
扫二维码,主管排队等你勾搭
ICP经营许可证编号 京ICP证060405号 京ICP备号-12 京公网安备37号 Copyright (C) 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分公司_百度知道长治城西路一标段公交候车亭工程--验收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长治城西路一标段公交候车亭工程--验收报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长治市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长治市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长治市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山西长治,主要是从事生产与经营的新型企业。全新标准化厂房,全新单套间宿舍,配套设备齐全先进,现有员工上百人,其中管理和研发人员9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具有众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求实创新的市场营销精英,坚持产品质量与公司共存的原则,严格把握原料采购关,生产质控关,销售服务关。
主要客户:
主营产品:
联系人:张兵生 经理
电话:3023318
手机:3023318
Email:暂无
所属地区:山西-长治
地址:长兴中路65号
邮编:046000回复:呼吁···加强长治市的城建力度!!!!!!!!_长治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52,550贴子:
回复:呼吁···加强长治市的城建力度!!!!!!!!收藏
长治有宜居、宜游的气候资源,有丰富的绿色山水、古色文明和红色旅游资源,但是我们没有形成几个知名的景区;没有创造、建设出让人待得下来、走了还想来的度假景区。我们有60平方公里的湿地和水面资源,但与杭州只有几个平方公里面积的西溪湿地差得太多;我们有体量很大的峡谷地貌,有200多平方公里,但影响比不了云台山;有500多平方公里的板山风景区,但知名度还远远不够;西面的太岳山脉生态、气温可谓一流,但名气却不如晋中的绵山;有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村镇,但远不如晋中的大院、晋城的皇城相府知名度大。
马上预订吧!缤纷优惠.安全简单的在线酒店预订100余万酒店优惠订!多数客房免费取消,到店付款,24h全球中文服务,价格更放心!
“山青水秀,生机勃发”-------我国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大都以“山”来命名,如“昆仑”,“太行”、“秦岭”,民用航空发动机命名则多与“水”有关,如“岷江”,“长江”等,“山青水秀,生机勃发”,寓意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要军民融合、比翼齐飞--------祝中国太行航空产业园区开工奠基。
中国太行航空产业园区在山西长子开工建设
8月29日,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太行航空产业园区在山西省长子县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由长子县反坡煤业责任有限公司主投资,吸引上海奎柯飞机制造、鑫聚源集团与澳大利亚轻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国内外航空科技领先的集团合作共建,是我国目前开工建设的规模最大的以航空系列产品为主的高科技园区,将带动山西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山西省是全国目前唯一的一家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区域。长治市是全省重要的机械加工制造基地,淮海、惠丰、清华三大军工企业具有优秀的**传统。近年来,长子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在年产煤炭可达2000万吨的基础上,全力引导煤企大力发展高新科技、新型产业,出台了《煤企发展非煤产业的实施办法》,要求煤企必须发展一个或多个亿元以上产值的高新产业,从而全面加快了转型跨越发展步伐。截止8月25日,代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财政总收入已完成14亿元,增长82%,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计划,“十二五”末全县财政总收入将达到50亿元以上。
这次开工建设的中国太行航空产业园区总占地3000亩,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国际化高科技航空产业群为目标,以LSA小型飞机和VLJ轻型直升飞机的整机制造为主产业,覆盖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航空大部件、航空新型材料等一系列产业。规划涉及飞行员培训、航空维修、零部件加工、转包生产、航空旅游博览等配套产业。目前,该园区已完成科研、规划等前期工作,今年将完成“三通一平”,建设完成生产车间及起降平台。“十二五”期间可全部建成,年产轻型直升飞机600架,实现年产值5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航空产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孵化地。
山西省长治市太行航空产业园区介绍
山西美隆集团马坊头村合作改造城中村项目正式签约 马坊头村位于城南生态苑南部,现有村民400余户、1500余人,北部与城南生态苑紧紧相接,东部紧临淮海、清华等大企业,西部紧临城区通往长治县的主干道,南部有大片的居民区相连,地理位置优越。城中村改造项目是马坊头村民盼望已久的民心工程,是城市化进程的重大举措。项目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人为本、安置先行”的思路,以铸造“精品工程、品牌工程、民心工程”为目标,着眼于开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赢”的城中村开放典范,力争打造成长治市乃至山西省城中村改造的标杆项目。马坊头城中村改造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计划在3年内完成。届时,大型的商业街区、整齐挺拔的建筑群、高品质大规模的现代住宅小区和辐射周边地区的大型商业城将使近400余户村民家庭彻底改变原有居住条件,约1500名居民的生活条件、生活品质将得到根本性改变。
构建城市有3种模式:1、盆景模式;2、园林城市;3、山水城市(此种模式依山就水,山有多高,房子就有多高,水有多长,发展就到哪。房产往山上走,把中间空出来留做休闲与生态)
山西太原:打造一流现代宜居城市两翼齐飞 再造锦绣太原城编者按
靓丽的汾河景区、潺潺的城市水系、新颖的山西大剧院、壮观的煤炭交易大厅……一个个灵动的城市符号在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闪耀。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提出建设 "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了强大生机。一流现代宜居城市的建设,需要建一流新城,建蓝天白云之城,建青山绿水之城,这当中,实施"城中村"改造也是城市提升品位所必须面临的阵痛。
围绕建一流现代宜居城市上述主要目标任务,本报今日分别阐释分析其必要性、重要意义,反映其目前的进展情况及逐步显现的效果,展望今后的美好前景,以期加深人们对建一流现代宜居城市的认识,强化大家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责任感和紧迫感,共同创造太原美好的未来。
风正济时,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幸福的生活,辉煌的明天,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大家团结奋斗,致力一流现代宜居城市建设,不远的将来,太原南部区域必将再崛起一个魅力新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宜人景象将会重现;身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也将相伴青草的芬芳;"城中村"贫瘠的土地上,将会升腾起新的希望,一座"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一流现代宜居城市,必将一步步走近我们!
三代京华、五朝陪都、2500多年的古城……曾被诸多光环围绕着的太原城,如今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以新城建设为龙头,引领老城改造,促进古城开发。"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当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目标提出时,全市上下为之振奋。
曾记得,上海世博会的巴塞罗那馆内,处处都有视频影像组成的"双面镜"--- 左手,是老城;右手,是新城。这一"双面镜"的设计,体现了新城老城的和谐共生,令人难忘。如今,太原市波澜壮阔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已吹响号角。老城如何保护发展?新城如何阔步前进?两者又如何两翼齐飞?为何要这样?目前进展情况和效果怎样?带着这些市民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连日来进行了走访调查,试图为您揭示和展现它们的答案。
【记者探访】
一个不堪重负的老城
陈先生今年39岁,家住在三营盘,每天早晨乘公交车到位于迎泽公园附近的单位上班。他说,一家人每天6时就得起床,挤上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能来到上班、上学的地方。要是生病去医院看病,更费事了。再遇上堵车,着急也没用。"什么时候医院、学校、商业区都在家门口就好了,就不必每天再来市中心凑热闹了!"陈先生感叹。正说着,远远看见有3辆103路电车排着队驶过来。一看时间,已经等了半个多小时。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城市一直是包含着"小家"的"大家"。曾几何时,这座城市里穿行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显得越来越窄,每个地方都是排着长长的队。堵车、排队、拥挤……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隐痛,成为城市难以治愈的顽症,充斥着城市生活的每一天。
"每个地段都交通拥堵、每个场所都人满为患……这是因为老城承担了过多的功能,造成了'向心型'的发展模式,致使目前的老城就如同一个背负了太多包袱的人,被压得喘不上气来,更别说迈开大步,快速发展了。"对于老城存在的问题,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规划设计师宁静一针见血。她进一步解释说,太原的老城中心,集中了行政、医疗、教育、金融、商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所有的人都必须集中到这里,致使整个"心脏"难以承受,因此总"犯病"。
在这些"病症"中,交通拥堵的"病况"最为严重。老城的基础设施薄弱,又缺乏大容量的城市快速通道,致使道路功能不清,使市中心本就"病"得不轻的交通更是"雪上加霜"。"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现有的老城已没有拓展的空间。要想解决一系列的'城市病',只能通过建设新城,来疏解老城,为老城'解压'。"多年研究城市规划的宁静,将这一问题分析得很透彻。
一篇值得期待的文章
由滨河东路向东转入龙城大街,不多远,便可看到山西大医院项目工地上矗立着众多高高的塔吊。在施工现场,工人们个个干劲十足,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大型机械设备都在轰鸣声中忙碌着,每天平均有1000多名工人奋战在工地上。预计到今年年底,工程将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山西大医院置身太原未来新城的中心,距长风街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道路宽阔,交通顺畅,求医问诊十分方便。
"跳出老城建设新城,既保护老城区文化遗存,又给新城发展提供充足空间,这种双城合璧、相得益彰的谋划,是国内外很多城市发展中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宁静的观点,得到了同为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乔树东的认可。
他进一步阐释道:"在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确实需要另辟他处建设新城。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但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变过程。简而言之,是一个城市中心再造的过程。"专家学者的这一观念,与新完成的 《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总体规划中明确表示,太原市将构建"双城"的城市发展空间。"双城"即指主城与新城。
参与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乔树东表示,未来的新城,注定要成为一个现代大都市能量集聚、辐射的中心,一个汇聚古城灵魂、承载新城'精气'的磁场中心。"如何用高标准的规划、高水平的设计,来建设未来的新城,是一篇值得期待的文章。"在乔树东的眼里,太原是一个有灵魂的城市,没有了老城,新城的灵魂就丢了。所以,新城的建设,离不开这个城市千年文化的积淀,一定要彰显城市的特色,建设好新城的每幢建筑、每块湿地、每片园林,以及各类基础设施。与此同时,"还要用新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理念,推进老城改造,提升老城品位。"
"加"出一个魅力新城
"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就是要把建设一流新城、打造蓝天白云之城和青山绿水之城作为重中之重,以新城建设为龙头,引领老城改造,促进古城开发。做好提高空气质量、修复生态两篇大文章,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秀美风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这样的基本思路。
"新城建设的关键是做好加法,也就是各种产业要合理布局,不仅要有产业,产业周边还要增设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产+居'一体的良性发展趋势。这样新城才能盘活,才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乔树东进一步分析说:"以龙城大街为例,道路修好后,利用便捷的交通优势,道路两侧陆续增设了物流、商业、金融、高科技等各类产业,有效地分散了旧城中的商业、人口,以及交通压力,形成了一条黄金带,为城市永续发展也将提供空间和动力。"
"就现代宜居城市而言,核心是宜居,关键是现代。现代人、现代城市、现代社会、现代交通工具、现代生活方式……现代人往往以车代步,现代大都市车满为患,建设畅通城市,成为建设现代宜居城市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对于新城,省社科院谭克俭教授有他独特的见解。
近年来,太原市开展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城市南部,围绕汾河两岸实施的城建重点工程,让这片热土更加生机盎然。滨河东路全线贯通,使城市发展南北主框架形成;滨河西路南延,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奥体中心、山西大剧院等大型场馆的建设,犹如在昔日偏僻、寂寞的大地上,镶嵌了一颗颗璀璨明珠;新建的南中环桥、祥云桥、跻汾桥,不仅使汾河南部两岸沟通更加便捷,还成为了太原新的城市标志性建筑……
这一项项工程,对未来新城的建设必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减"出一个宜居老城
"以新城建设为龙头,不是置老城于不顾,而是要更好地带动老城、疏解老城、服务老城。作为一座数百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太原老城历史悠久,需要改造提升的空间也很大。"众多专家一致认为。
近年来,太原市每年平均投入数十亿元政府资金,对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迎泽大街、迎泽西大街更加宽阔、畅通,"太原长安街"的美誉让每一个市民自豪;新建南路、平阳路、南内环街改造,不仅拓宽了路面,居中设立的公交快速车道,建立了新的公共交通模式,让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改造一条条主次干道的同时,与市民密切关联的小街巷改造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大力实施,每年有数十条小街巷得到整体改造。不仅路面平整了,影响行人视线的"蜘蛛网"全部入地,借助道路改造,道路两侧的建筑立面也进行了亮化、美化。
总体来看,近年来,太原市高比例的城市建设投入,不仅建成了南北跨越十几公里长的汾河城市风景带,城市景观大为改观,而且城市基础设施更为完善,这些都为改造老城奠定了基础。老城的点滴变化,令大家感受颇深。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市民表示并希望,老城改造中,更要注重改善民生、以人为本,维护老百姓的权益,尤其要体现社会效益优先原则,要争取把老城改造为宜居之地、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一点,乔树东也十分认同。新城的建设,可以帮助疏解老城的功能,分散老城的人流,再通过环境的综合整治,使老城更加宜居舒适。他特别强调:"新城建设是做加法,老城改造就是做减法,这个减法一定要做好。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不但不能拆,还得保护和利用好,要凸显历史文化遗存,彰显城市特色。"
美丽"蜕变"加速改造"城中村"图为完成整村拆除改造的闫家沟现状。
"隐匿"在喧嚣城市中的村庄,向来是外来务工者青睐的住处。近年来,急速涌至的城市化浪潮将这些村落裹挟其间,逐渐形成 "城中村"这一独特景观。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离不开"城中村"的改造。
那么,咱太原"城中村"的现状是啥样,为何要改造,准备怎么改?改造能给村民的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什么?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个纳入今年整村拆除范围的 "城中村",以及市"城改办"相关负责人,以期全景扫描"城中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向人们展示由村到城的美丽"蜕变"。
【记者探访】
现有"城中村"154个
"城中村"哪个城市都有,太原也不例外。那么,"城中村"究竟是指哪些村?
据介绍,通常所说的"城中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中反映。这些村庄虽被纳入城区,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保留着农村模式。
太原市现有 "城中村"154个,共有村民77634户、总人口约3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5.6万人,有宅基地的市民约10万人,土地面积约为286.2平方公里。
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要对25个以上的"城中村"完成整村拆除改造。这些"城中村"包括:迎泽区的赵北峰村、郝庄等,杏花岭区的剪子湾、耙儿沟等,小店区的杨家堡、许东等,万柏林区的前北屯、下元等,尖草坪区的大东流、新村等,晋源区的董茹、义井等,经济区的城西、下庄、化章堡等,龙城新区的庄儿上等。"十二五"期间,全市154个"城中村"都将分步完成改造。
羁绊城市发展的步伐
"'城中村'的改造是越早越好。绕,是绕不过去的。为何非改不可?既是为了改善环境,更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市"城改办"综合处王爱民处长说:"'城中村'的现状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美观,也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改造,否则难以实现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目标。"
小土锅炉不停地冒出黑烟,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重的烟火味,灰渣荡起的尘灰遍地都是。一到冬天,这样的场景都会出现在"城中村"。这种现象,只是"城中村"众多弊端之一。
从地域上讲,"城中村"就在城市之中,但它与周围社区明显不同。这里,巷道狭窄、商贩密集、人群熙攘,各种乱象不一而足。"过去村子里脏乱不堪,臭气熏天。我这带头人觉得可丢人了!"万柏林区小井峪街道闫家沟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康海金谈起过去,有无限的感慨。这种感受,似乎每一位住在"城中村"里的人都曾有过。
我们走访多个"城中村"发现,狭窄的巷子里,夏季污水横流,入冬结冰。一座座伸手就可以摸着对方窗户的 "握手楼"里,居住着大量外来人员……长期以来,各"城中村"普遍存在人口密度过高、市政设施不足、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比如,违法违章建筑相当集中,不但楼挤房密、高低参差不齐,更缺乏规划、空间布局混乱,"一线天"、"贴面楼" 的现象十分常见。
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中村"的排水排污不畅、垃圾随意堆放,公共服务设施欠缺,文体医卫设施和商业服务点也严重不足,亟待全面改造。此外,"城中村"的水、电管线杂乱无章,大多数道路不能满足消防、急救、环卫等车辆通行,给城市安全"埋下"不小的隐患。有人这样戏言:"一场大火,这里就是火化场。一次地震,这里就是坟场。"
"为何要改?"曾有专家概括:"城中村"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结,城市必须为它当初的"迂回"埋单。
整村拆除 安置优先
说起"城中村"改造,不少人都会问:该怎么改?太原市改造的方向和模式是什么?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借鉴?
"现在,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有了初步规划,具体的《实施意见》已上报市政府,批准后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改造提供政策依据。"王爱民紧接着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城中村'都要实行整村拆除、安置优先。"
为何要整村拆除?据介绍,太原市其实从2003年就开始尝试"城中村"改造,那个时候,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套用,大多数村都采取了自筹资金、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模式,通过滚动开发边建边拆。
在这种模式下,由于自筹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改造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甚至有些村打着"城中村"改造的旗号,不拆除旧村,反而联合开发商、建筑商搞违法开发,建设小产权房,造成只建新不拆旧,空地开发后剩下的旧村更加难以拆除。"西安市'城中村'的基本情况与太原市大致相同,而其之所以改造成效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实行了旧村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房。对于整村未拆除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不予办理后续建设手续。"王爱民非常肯定地说:"咱太原的'城中村'改造将充分借鉴西安经验。只有整村拆除、安置优先,才能打破过去只建不拆,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的恶性循环,确保改造规范有序,确保群众按期回迁。"
各村改造皆有特色
目前,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进展如何?王爱民说:"太原市改造'城中村',不是实行政策和方式的'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做到各村改造皆有特色。"
首先是各村的改造规划有特色,比如,迎泽区郝庄村改制成立了太原东城工贸集团公司,计划用一年时间将旧村13.4万平方米建筑全部拆除,依托太原服装城商圈优势,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商业品质,打造城中村改造亮点。尖草坪区新村计划采取招商引资、整村拆迁、片区改造的模式,与知名大企业签订改造框架协议,打造城市北部的"星河湾"。
其次是具体做法有特色,例如,杏花岭区耙儿沟村采取安置先行、村民变股东的做法,拆除旧村的同时,在府东街东延段南侧,距离旧村不到800米的地方,建设了数栋住宅楼,让居民解除了回迁安置的后顾之忧。
为了确保改造如期完成,太原市定期对各"城中村"的旧村拆除、拆迁方案制定、拆迁协议签订,以及集体经济改制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截至目前,纳入今年拆除改造范围的35个"城中村",都已基本完成拆迁摸底,已拆除旧村建筑总面积为104.08万平方米。其中,有29个改造村提出了拆迁安置补偿标准,24个村完成宅基地摸底丈量,18个村制定了拆迁方案,8个村完成了"村"改"居"和集体经济改制。"这就是咱村的回迁安置房。"在府东街东延段南侧,距离耙儿沟旧村不到800米的地方,数栋住宅楼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耙儿沟村负责人说:"今年4月份,村里开工建设了5栋6层楼的安置房,总面积为4万平方米。现在,最高的已经盖到了5层,最低的也到3层了。这些楼采用剪力墙框架结构,抗震等安全系数很高。"
考虑到村民的承受能力,新建的安置房有从70平方米到140平方米之间不等的多种户型。按照目前的进度,今年年底,该村三分之二的村民可以住进崭新的小区里。
打造现代化文明社区
这些 "城中村"最终将改造成啥样呢?"通过改造,要把'城中村'打造成建设形态、人居环境一流的现代化文明社区,成为城市的亮点,实现城市发展与村民利益双赢。"具体来说,太原市的"城中村"改造要实现"五个转变",即:村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社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转为城市混合经济或股份制经济、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城中村"转为城市现代化文明社区。
王爱民充满期待地说:"现在很难描绘出'大变'后是个什么样子,但在不远的将来,改造后的'城中村'必定会旧貌换新颜:一片片低矮破旧的土房将夷为平地,一幢幢宽敞明亮的住宅楼能与中高档商品楼媲美,一处处脏乱差的农贸集市会销声匿迹,一座座颇具现代气息的商业城广场将代之而起。"
通过改造,不但能极大改善人居环境,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而且会对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以及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等起到推动作用。到时候,城市管理的"难点"将变为城市发展的"亮点",城市形象必定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已有"村民"乐享改造成果
美好蓝图绘就,改造全面铺开,"城中村"即将迎来它"最后的时刻"。到目前为止,有的"城中村"已初见改造成效,那里的村民已享受到了改造成果。
曾经的闫家沟村,现在的闫家沟社区,是太原市目前唯一完成整村拆除的 "城中村"。在这里,大家伙都告别了过去低矮破旧的老房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楼间硬化的小路格外整洁,四周绿树环绕、生机盎然,人们出门就能欣赏到宜人的景色。
在这个新型社区里,小学、幼儿园、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环境的巨变,带来的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和睦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城中村"改造绝不是一趟轻松欢快的旅行,最终所带来的变化也绝不止这些。现在,太原市的"城中村"改造已经驶入"快车道",为各村"破茧化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个"城中村"陆续完成改造,由"土"变靓,村民的幸福生活正一步步走来,城市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
净化空气 建蓝天白云之城【引子】
蔚蓝的天空,洁净如洗。每当这样的天气,已退休的陈大爷,都会带着4岁的孙女小泡泡在汾河景区河畔的绿荫便道间漫步。他说,这可以让孩子呼吸更新鲜的空气,让她更健康地成长。小泡泡最讨厌冬天,因为冬天的空气中总有弥漫的烟尘和呛人的气味,白天的蓝天和白云不再那么清晰,晚上的点点繁星也模糊了,爷爷带她出门游玩也少了。
陈大爷和孙女小泡泡盼着,什么时候,太原有更多的蓝天白云?大家也渴望,"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宜人景象在太原市能早日彻底回归。
"让全市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是太原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希望。把太原建成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其中一大主要任务就是建设蓝天白云之城。
那么,建蓝天白云之城,对于现代宜居城市有何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有啥差距?我们该怎么做,成效如何?
【记者探访】
蓝天白云个中分量不轻
太原市是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心城市。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结构偏重以及缺乏有效治理,空气环境质量恶劣、生态问题突出。特别是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严重,群众苦不堪言。
为什么要建蓝天白云之城?因为,没有新鲜的空气,我们的身体健康会受到威胁,我们的投资环境会无人问津,更别提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了。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地方,建设一流宜居城市,新鲜的空气无疑不可或缺。
市环保局区域污染防治处孙建星处长说,蓝天白云之城,笼统地说就是空气清新干净。用数据来说,起码要做到: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好天气达到310天(占全年85%)以上,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而目前,太原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还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最好的2010年,好天气仅为304天,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值距离国家标准要求也有差距。
企业搬迁城市的净化
"今年10月底前,保证停运现有水泥生产设施,全力实施异地搬迁改造。"在今年全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动员大会上,"狮头水泥"的负责人作出这样的承诺。
太原狮头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34年,地处市区上风向,曾是太原市八大重点排污企业之一,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粉尘等大气污染物,在物料储运和矿山开采过程中,还会产生扬尘。有关数据显示,曾经在非采暖期,市区空气中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的23%就来自该单位。
"狮头水泥"搬迁后,新的生产线将全部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还将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在水泥产量翻番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将减少近八成,能耗也将大幅降低。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原本处于城市远郊的电力、化工、建材、焦化、冶金等重污染行业与居住、商业混合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界限越来越模糊,太钢、太化、一电、二电、煤气化、"狮头水泥"等一批重污染企业已逐步渗透到主城区。
目前,市区范围内共有1600多家工业企业。"十二五"期间,太原市会将"个头挺大、利润挺低"的300多家重污染企业搬迁出主城区。8月11日,太化合成氨生产线关停,太化集团搬迁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年内,西山水泥等多个重污染企业的整体搬迁也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标一流企业的蜕变
搬迁,只是一种解决城市污染的办法。太原市在对重污染企业进行搬迁的同时,也要求其余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工业企业,要对标国内一流企业的污染排放标准,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同时,着眼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城市的整体净化。
"我们不满足于做到国内一流,我们瞄准的是超一流!"谈到对标,智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贾卿如此说。
太原市今年工业企业环保对标推进会,要求108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环保对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生产装备一流、环保治理设施一流、综合利用水平一流、环境面貌一流、环境管理水平一流的"五个一流"目标。这108家企业不仅覆盖了太原市冶金、火电、炼焦、水泥四大重污染行业,也包含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煤炭采选、化工、机械加工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其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全市工业排污总量的八成以上。
作为其中的一家企业,智海公司早已有了对标的意识。贾卿说:"那时候不叫对标,就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想做到同行业最好。毕竟,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2008年,该公司投入约4500万元,改进了水泥生产工艺,配套完善了环保处理设施,主要污染物粉尘的排放浓度,从原来的刚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做到了减半排放。"我们的硬件设备在国内已经是一流的了,要想在节能减排上更进一步,光靠资金投入是不行的。"贾卿说,下一步,企业将在提高员工素质,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挖掘潜力。
市环保局科技监测处谢宇琪处长说,目前,这108家企业都已制定了对标行动计划,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和评估,正在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对标一流,不仅要让排污企业做到达标排放,更要将排污量削减到同行业最少。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蜕变。
推进绿色供热甩掉冬季污染
小冯是个外地来并打工多年的小伙子,做过空调安装工、当过保安,也干过建筑工人。因为工作的频繁更换,他经常租住在不同的"城中村"。脏乱差,这是"城中村"留给他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在冬天,每天早晨,每一幢楼顶都有黑色的浓烟滚滚,地面上都是厚厚的煤灰。"根本不敢开窗户。就这,屋子里还积着厚厚的尘灰,鼻子充斥的都是呛人的煤烟味。"
目前,太原市城区范围内共有"城中村"和村庄436个,共有土小采暖锅(火)炉14.5万台,采暖面积3700万平方米,冬季采暖耗煤量达180余万吨,占市区冬季燃煤总量的21.1%,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占市区冬季燃煤污染排放总量的80.9%和44.6%。
市环保局区域污染防治处孙建星处长说,解决了冬季燃煤采暖污染问题,太原市就基本可以消灭采暖期的污染天气。去年,太原市提出在建成区两至三年内实现清洁环保型(绿色)供热全覆盖的奋斗目标。为此,太原市正采取以热电联产和冷凝热供热为主,大型热源厂及工业余热供热为辅等方式,大力推进集中供热。目前,热源建设、供热管网敷设等工作正在逐步有序推进。
"现在,冬天屋里屋外都干净多了!"曾经的"村民"陈俊平,作为在全市率先拆除了所有小锅炉的闫家沟社区的居民,对拆除小锅炉表示了由衷的欢迎。他觉得,"村"里再不见煤堆、黑烟,也闻不到煤烟味,是件好事情。但放在全市看,却只是局部区域的环境改善,他希望所有的"城中村"都能拆掉小锅炉,这样,太原的大环境才会真正好起来。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太原市已有43个"城中村"拆除了土小锅炉,实现了集中供热。今年,还将有十几个"城中村"告别小锅炉。再过两三年,所有"城中村"的燃煤采暖污染问题将彻底解决。
治理扬尘让城市清亮起来
一提到扬尘,大家就会想到遮口掩鼻眯眼睛,有的人还会心痛地爆出一句"我刚换的白衬衫啊!"
目前,扬尘已成为太原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太原市建筑工地渣土拉运和土方作业中的扬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保部门去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长风商务区等建筑工地周边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17倍,有的道路拆迁施工工地甚至超标达74倍。
据测算,市区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有近一半来源于扬尘污染,而扬尘污染中的七成来自于道路扬尘。建筑、修路等施工产生的大量渣土、砂石等材料堆积或抛撒于路上,不仅影响了市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也严重地制约了市区空气质量的改善。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第十二项目部,坐落在一个草木成荫的小院子里。该项目部承建了太原恒大绿洲项目的30多栋住宅楼。"2007年底,我们刚进驻这个项目工地时,为节约成本,没有硬化工地道路,仅是对原来的土路进行了简单加工。"该项目部综合办主任明宁说:"一下雨就成了泥水路,进出车辆将大量泥土带到大运路、康宁街等街道上。天一放晴,这些道路上尘土满天飞。"当地环保等有关部门,都曾向企业提出整改要求。"现在,散装物料堆放有序并苫盖、道路硬化、裸露地面绿化或绿网覆盖、出入工地车辆冲洗干净等已成为我们的施工规范。保护环境、防治扬尘污染,已经从过去被动要求、应付检查,正在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发生在这个施工企业,而是正在覆盖太原市整个建筑行业。出台《太原市文明工地标准》、开征扬尘排污费、增加市区道路喷雾洒水频次……太原市为遏制扬尘污染正在做出不懈的努力。
打造蓝天白云之城,正在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
蓝天白云之城,对于居住在曾经被称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城市的太原市民来说,已经不是遥不可及,更不是幻想。蓝图已经绘就,计划正在实施,我们共同期盼的目标定会成为壮丽的现实!
山西太原:改善生态 建青山绿水之城 【引子】
东山上的绿越来越多,小树变大树,淡绿变浓绿;西山生态景区变得日益妩媚多姿,山泉潺潺、卉木蒙蒙,现实的美景,宛如写意山水画;哗啦啦的汾河水中分太原城的同时,也把溪流淙淙、亭台楼榭、闲散野逸留给了两岸;城市中的一处处"绿肺",一条条"绿带",点缀、交错出片片美景……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目前正在建设青山绿水之城的太原,景色更加秀美,风光与旧时越来越不相同。
【记者探访】
一流宜居环境 呼唤生态城
太原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作为一座昔日污染严重的老工业城市,太原的历史欠账较多,因此植树造林、美化绿化显得极其重要和迫切。有专家表示:"太原是一座干渴的城市,水在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搞活城市水系,对改善城市生态,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太原已成为 "国家园林城市",但作为一座北方城市,与其他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相比,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都比较靠后,仍有不小差距。市园林局法规处王处长介绍:"太原市新旧城区绿化差异较大,一些旧城区还存在绿地较少、缺株断垄、功能不完善、绿化水平不高的状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渴望享受优美、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接受采访的市有关部门领导均表示,建设青山绿水之城,是太原消除"软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百姓的热切期盼,势在必行。
据介绍,许多城市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
采访中,越来越多的领导也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好、保护好青山绿水也是一种政绩"。对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而言,生态投入可能是一项 "看不见的工程",短期内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却是最有价值的投入,产生的效益最大、发挥的作用最深远。
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到"有了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人们的生态理念已发生嬗变。
市领导表示,建设青山绿水之城,是一流宜居环境的客观要求,是太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是顺应群众的意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染绿东山西山 屏障锦绣城
一行行挺拔的松柏,整齐地排列着,侧柏、五角枫、银杏等大型乔木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在东山山庄头村、卧虎山、牛驼寨等地,随处可以看到植绿工人忙碌的身影。大片新栽种的苗木为东山添增了浓浓绿意……东山生态园经过一年多的绿化建设,目前景观效果初步显现。"这里原来是一个垃圾填埋场,又脏又乱,一年四季垃圾袋满天飞。"在山庄头垃圾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现场,工作人员高兴地说:"这里的变化真叫大!"随着环境改善,附近的土地和房价也涨了,东山的村民非常高兴。没事的时候,到林地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的人越来越多。
"相信用不了多久,东山生态园将成为龙城市民的观光园、休闲园和后花园。"杏花岭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西山生态建设、综合整治的步伐比东山迈得更早。自太原市2009年启动西山造林工程以来,目前,累计在西山实施绿化的企业达200余家,完成造林万余亩,西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放眼全市,今年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对标"森林重庆,"一年完成三年新造林任务",全年计划造林47.69万亩。据市林业部门介绍,上半年已完成25.73万亩。这些新建的大片林地,将有效改善太原市生态环境。绿色渐浓的东山西山,以及初步形成的绿色生态圈,将把大量新鲜空气输入市区,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市林业局局长薛新福表示:"建设青山绿水之城,'青山'就是要立足'山上治本、身边增绿',构建三大生态圈(一是以建成区周边生态廊道为主的城市生活生态圈;二是以东西山生态景观林、平原农林网和经济林为主的近郊休闲生态圈;三是以阳曲、古交、娄烦、清徐生态经济林为主的远郊防护生态圈)。通过三大生态圈建设,使太原的山更美,树更多,森林覆盖率达到23%,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浚清支流沟渠 再现"水泊城"
绿油油的芦苇丛环抱着清清的河水,"红脑袋"的香蒲、毛茸茸的狗尾巴草在阳光下耷拉着脑袋……如今的汾河景区凉爽宜人、野趣十足,是一座天然"氧吧"。随着九院沙河、玉门河等河道的清淤、复流、景观绿化建设,用不了多久,像这样有水有景,河道两岸绿树成荫、芳草怡人的滨水休闲空间还将有更多。
"太原要打造青山绿水之城,'绿水'就是要打造城市水系,让清水复流,水系互通。市"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完成市区九院沙河、冶峪河、风峪河等13条边山支河的截污工程和河道治理。"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加快青山绿水之城的建设,水务部门特意将完成西山地区六河治理作为今年工作的重心。这六河分别是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沙河、柳子沙河、开化沙河。它们是太原边山支流中的主要河流,其主要任务是防汛排洪,由于河流纵坡大,防御等级低,亟需治理。
今年上半年,"六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
为了打造"绿水"之城,太原市还将继续治理美化太原城市的母亲河汾河。将贯穿全市的汾河向北延伸进行湿地建设,向南延伸进行蓄水建设,形成一个全长20.5公里的纵贯城市南北的靓丽景观带。目前,汾河已形成一个长15.4公里的景观带,蓄水美化425万平方米,湿地景观345万平方米,不仅为市民增加了一处高质量的休闲娱乐场所,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大气质量。
太原曾是"水泊之城",不过,水西门脚下的水泊在60年前就"雄风不再"了,而且还成为人人厌恶的太原 "龙须沟"。进入新世纪,通过城西水系整治,疏通河道,对迎泽湖、龙潭湖、西海子等进行清淤、截污,引入城市中水,水西门水泊得以复生,重新变得风姿绰约,秀美优雅。
随着13条边山支河的清淤治理,清水复流,水系互通之时,太原"水泊之城"的美景将会重现。
扮靓城市乡村 共建宜居城
驱车从小店高速出口进入太原,扑面而来的是绿树红花的清新秀丽、交通设施与沿线环境的和谐雅致……眼前的一幕,只是太原市大手笔规划改造城市出入口的一个缩影。用不了多久,和小店高速出口一样的绿色美景,将在太原市更多的高速出口看到。
除了高速出口变得更靓外,太原市还为57条街巷系上了"花腰带",公园、游园、街道等处绿地也进行了提质改造,一项项重点园林绿化工程也纷纷上马,正在紧张施工之中。绿化美化城区的同时,郊区和乡村也变得更加整洁、美观。
环境的改善,给市民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市民的游玩环境变得更惬意,在城市中的西海子公园"亲水平台"上,饮马河公园的"民乐台"前,南海子公园的意韵小亭中……到处可见市民游憩的身影,一些人三五成群,翩翩起舞,踏歌而行;一些人放开喉咙,歌唱赞美宜居和谐的美好生活……
为建设青山绿水之城,未来五年,太原市计划投入园林绿化资金达180亿元,计划新增绿地3200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47个迎泽公园大小。太原市还将力争建设100个小游园,让市民出门10分钟就能走进一个小游园。
"今年年初,太原市启动了'绿染龙城,花满并州'三年植绿大行动,决心用3年植5年的树。今年上半年,园林系统共栽植各类乔灌木49万余株,栽植绿篱色块、花卉等50万余平方米,使城市绿量大增,市民可以更便捷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市园林局局长王忠介绍,下一步,太原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将与天津对标,充分借鉴其做法和成功经验,合理布局公园、游园,在扩大绿地规模的基础上,形成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密度、特色鲜明的城乡一体化绿化新格局,"让太原建设青山绿水之城的目标早日实现"。
城市中的片片新绿,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沙、固沙的同时,也大大减少和降低了沙尘天气的侵扰,减小了热岛效应,改善整个城市的气候条件,给人们凉爽、清新、舒畅的感觉。
青山绿水之城,就是要让山更青,水更绿,市民生活更加和谐宜居。建设青山绿水之城,就是要让太原的白天有蓝天白云,晚上能看到繁星闪烁;让全市人民群众身处青山绿水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让现代化的建筑矗立在湖光山色中,呈现一片现代都市中的田园风光。
一座青山绿水之城,一座现代宜居的太原,将不再遥远!
重庆宜居报告:一流建设让每一个市民受益 去年4月21日,宜居重庆建设正式启动。到本月21日,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一年半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巨变:公租房像变戏法般地瞬间高楼林立;旧街区容貌换新颜;新建公园目不暇接;银杏大道层出不穷……我们相信,重庆这座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也将是一座最宜居的城市。
宜居重庆建设开展一年半。在这一年半的历程中,“宜居重庆”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我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重庆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尹国均接受了记者专访。
让所有老百姓
都享受“宜居”
如今,重庆房地产的一大亮点是公租房建设。在这方面,重庆走在全国前列,创造出闻名的“重庆经验”。我市公租房今年全年开工量将达到1200万平方米,超计划完成全年开工任务,建设规模非常惊人。
尹国均说,公租房建设是重庆宜居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说,宜居并不只是针对是有钱人,而是让全体人民都宜居。解决住房保障是一个重大民生工程,公租房很好地解决了中低收入阶层市民的居住问题。
虽说公租房是面向中低收入阶层,但它的居住条件并不差。重庆的公租房真正实现了宜居,房屋按优质标准修建,为住户提供了装修。另一方面,政府对公租房的布局考虑得非常周到,这些公租房小区均布局在主城交通非常便利的地方。与此同时,公租房在布点上还和商品房相互间杂,避免未来出现“贫民窟”现象。
大景观和小区景观
在大景观方面,重庆政府花大力气对城市进行整治,使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其中包括,斥巨资对城市主干道旧建筑立面进行改造。一些干道的旧建筑立面得到重新统一整修,形象得到提升。比如,中四路整条街道沿街房屋变成具有抗战时期特色的风情建筑,成为有文脉、有地域特色、有历史感的街区。
我市还进行了居住区综合整治。对众多旧房进行包括房屋修缮、管线改造、环境整治、设施配套等方面的改造,比如配备厨、卫设施,粉饰外墙,统一雨棚、空调机位置等。大规模整治,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让旧街区变得更宜居。
另外,我市另一项大的城市景观改造,是对原有广告牌的拆除。共拆除大型户外广告7550块,面积达57万余平方米。通过对广告牌的拆除整治,使得城市更亮,更整洁了。
另一方面,重庆在旧城改造中,倡导疏密增绿。拆除了高密度建筑,把它们用来做绿化、做广场。本来十分稀缺的城市空间更敞亮了,老百姓有了更多的社交活动空间,老百姓得到更宜居的享受。此外,重庆还强化对城市步道的铺装、改造,让老百姓的居住生活更为舒适便利了。
房地产开发
应保持地域特色
尹国均介绍,重庆在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中,越来越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保持地域特色。在建筑设计上,重庆开发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原有地形地貌的保护。更多项目依山而建、因地形而建,避免大挖大填。另一方面,硬性实施了墙体保温、双层玻璃等建筑材料的推广使用。更进一步强调房地产的低碳开发。
重庆还强化对主城核心区城市绿化的保护。比如龙头寺、鸿恩寺、南山、歌乐山等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公园建设速度加快,对主城居住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我市组团格局越来越明显。通过轨道线路的布局,将两江四岸等不同的区域板块连接起来。在公共交通的衔接下,区域发展加快,两江新区、大学城、巴南等板块发展异常迅猛。在新区发展方面,重庆更加注重基础先行。比如,在大学城、西永、两江新区、保税港区等区域开发建设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绿化、交通等方面的提前建设。
在城市区域改造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城市文脉的保护,包括对抗战陪都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遗迹的文化保护。开发企业的文化保护意识加强,比如金阳重庆印象对江北老城的保护,协信公馆 (论坛 新闻)对陈诚公馆的保护,都值得赞许。
重庆更宜居
还需更努力
宜居重庆建设仅仅开展一年半,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然而,我们在未来的宜居建设中,还需要更加努力。尹国均建议,未来重庆房地产开发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他指出,重庆要进一步重视历史文脉的传承。他说,要把历史文脉还给城市,还给人民。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不是宜居的城市。其次,要注重新区发展的配套建设。比如两江新区要有整体规划,对于悦来、蔡家等板块城市配套要提前考虑。另一方面,对于山地特色的重庆而言,要注重建筑的竖向绿化。在建筑的屋顶注重植物的栽种,堡坎注重藤蔓植物的绿化。此外,在房地产开发中,要强化低碳经济的理念。政府要出台具体的指标,提升建筑的科技性,强调产业化。
长治市修建道路的速度没有晋城市动作快。
晋城市区20条背街小巷改造不足两个月就完成了,最近主干街道泽州路、凤台街等也开始,而且速度、质量一流:分段进行而且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中午进行,几天就完成了。长治市区街道改造速度太慢,几个月地拖,有时侯需要学习别人。
晋城市政公司20个施工队伍全部投入到街巷道路改造中。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市政公司制定了进度考核制度,对提前一天完工的,奖励1000元,延后一天完工的,罚款2000元,调动起工人的积极性,加快街巷改造工程的进度。
晋城市开发区金匠园区金鼎路竣工通车8月30日上午,开发区(金匠)新兴产业园第一条主干道--金鼎路正式竣工通车,标志着开发区金匠园区的开发驶入快车道。
市委书记张茂才,市长王清宪,市委副书记冯建平,市政协主席师建平和市领导冯征、范丽霞、刘爱军、王树新、焦光善等出席竣工剪彩仪式。
金鼎路工程是金匠新兴产业工业园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是我市2010年确定的八大城建项目之一。工程于日开工建设,总投资2亿元。道路全长3165米,红线宽50米,项目建设包括道路工程和市政配套的给排水、供热、燃气、照明、绿化、电缆隧道、交通设施等。该工程的顺利竣工通车,不仅是我市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增强园区对新兴产业的吸纳力和承载力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加强南村区与主城区的联系,拉动沿线六个行政村的经济增长,促进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冯建平在通车剪彩仪式上对工程竣工通车表示热烈祝贺。冯建平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争先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全面转型、大步跨越的机遇期。刚刚闭幕的市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两会",为我们描绘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发扬金鼎路建设者敢打硬仗、勇于攻坚的拼搏精神,紧紧扭住转型跨越发展这条主线不放松,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是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力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工业园区安家落户,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为把我市打造成山西乃至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有竞争实力,最富人文魅力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撰稿:赵立强)
阳泉要打造华北第一森林城市30日,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阳泉召开。这座全国闻名的煤城提出: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以上,打造华北第一森林城市,建设京津冀乃至更大区域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大城市。
作为典型的干石山区和煤炭资源型城市,阳泉面对立地条件差和长期生态欠账大的双重压力,举全市之力在矿渣堆上造绿色、干石山上建生态,逐步走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到去年,全市有林面积由建市初期9.97万亩增到177.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不足2%增到25.9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75%,绿地率达到36.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96平方米。尤其是去年秋季到现在的近一年时间,阳泉筹资13.7亿元,完成造林20万亩,栽植树木2200多万株。
打造华北第一森林城市,建设京津冀乃至更大区域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大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阳泉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方向与新期待。阳泉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 霍雪飞)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邢台市政建设集团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