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国企和下岗置工的银行柜员出路在何方方?

2016年最新国企下岗工人社保补贴政策
2016年最新国企下岗工人社保补贴政策
发表时间: 09:48:39 文章来源:
《2016年最新国企下岗工人社保补贴政策》是有华当教育网()为你整理收集:
达城西外王先生:我从原国企下岗很久了,请问下岗职工申请社保补贴需要哪些手续?【部门回复】市就业局:根据相关规定,申报社保补贴需提供《达州市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表》原件、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本人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本人《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达州市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证明》原件、本年度缴纳社会保险凭证原件及复印件、个人工资收入证明、本人银行储蓄卡(折)原件及复印件(指定银行,市本级为工商银行)。一、哪些对象再就业后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补贴?(一)&如果&您属于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持有《再就业优惠证》,并已被服务型企业录用,且与企业签订了三年以上期限的劳动合同,将获得由政府支付的为期三年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二)&如果&您属于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的人员),持有《再就业优惠证》,被所在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将获得政府支付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二、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对象,被企业提前解除劳动关系,是否继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如果用人单位因非生产经营困难和非本人过错等原因,而与您提前解除劳动关系,您可向市或区(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诉,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查实,您所在的企业应继续为您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直至补贴期满。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性属个人承担的部份,由所在企业代扣代缴或由个人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同时您也有权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缴费记录。
 国企下岗职工退休年龄?  国家没有针对国企下岗职工专门规定退休年龄,但是对于计划内破产企业,各地一般都有地方法规,允许单位中安置人员提前退休。具体要看你们那里的地方规定。  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
一名下岗工人的来信一个月前,编辑部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写信人是一名51岁的下岗失业职工。在这封简短的来信中,这位自称“老吴”的读者讲述了他作为一名大龄失业人员的艰辛求职经历。近一段时间来,老吴多年未曾联系的亲戚、朋友的电话都被他翻出来打了个遍,目的只有一个,想打听打听是否有合适的工作可以介绍。老吴所..…
国家没有针对国企下岗职工专门规定退休年龄,但是对于计划内破产企业,各地一般都有地方法规,允许单位中安置人员提前退休。具体要看你们那里的地方规定。  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一季度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回应了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社保信息疑遭泄露、养老金“并轨”和职工年假等热点问题。  改革重点是规范国企负责人薪酬  在谈到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一事时,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国有企业..…
请问,国有企业干部身份的职工下岗后,退休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告知: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企业女职工退休年龄问题的复函》(冀劳社办〔2005〕14号)第1条规定:国有集体企业中,原为干部身份的女职工,在工人岗位因企业破产或改制解除劳动关系,失业期间年龄达到50周岁以上的,本人可申请按照女工人的退休条件..…
  国企下岗职工退休年龄?   国家没有针对国企下岗职工专门规定退休年龄,但是对于计划内破产企业,各地一般都有地方法规,允许单位中安置人员提前退休。具体要看你们那里的地方规定。   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
[12-29] [12-28] [12-28] [12-28] [12-28] [12-28] [12-28] [12-28] [12-28] [12-28] [12-28] [12-28]为什么在国企“失业”还叫“下岗”?(组图)
来源:新京报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新京报评论”扫描二维码关注“沸腾”看新京报评论  经济与人  单纯的国企职工下岗显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经济改革。今天中国经济今时不同往日,社会财富积累已十分丰厚,下岗潮并不至于带来当年啼饥号寒的阵痛。  近日,有学者说,中国劳动力市场十分复杂,登记失业率基本已无参考价值。这一点在国企尤其明显。很多国企职工事实失业,工资停发,苦苦挣扎,就业数据无法体现。他还说,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一时间引发舆论关注。  上世纪90年代下岗潮是很多老一辈的梦魇。我看过很多文章叙述当年艰辛,一些下岗者失去收入来源,到菜场逡巡徘徊,收摊时偷拾菜叶。1999年黄宏在春晚喊了一句“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被舆论狂批。  从市场环境看,1990年代又是改革开放后的黄金时代。大量国企改制,私营企业崛起。公务员辞职下海,富人跑海南,穷人跑深圳,做生意当老板流行一时。开矿、挖煤、跑外贸、房地产、办工厂,当下很多传统企业家都是起家于此。互联网行业也发轫于1990年代后期。  从下岗潮走出来者,绝大多数人都过得更好。伤痛的记忆是刻骨的,很多人不愿回顾。他们不愿承认,国企改制和下岗潮是后来经济起飞的基础。“国退民进”的改革红利一直维持到现在,私企发达的地区就业相对容易。在国企密集的地区,托门子找关系依然流行。  最近两年,高度依赖国企的东北地区陷入衰退,下岗再次笼罩在一些职工头上。我的一位朋友在铸造厂做技术,几年前工资六七千,在当地算高收入,现在月入两三千块钱,还是几月一发。他所在的辽宁,待产停薪很普遍,GDP增长垫底全国也就不意外了。  为什么不辞职?在市场找一份工资稍高点工作,虽然很困难,机会还是存在。可惜他恋栈,从多年经验看,在市场打拼远不如在国企轻松。现在也不流行买断工龄,鼓励辞职,上下都在等。需要等多长时间呢?没有人知道。  一些国企无法减负自救,首要原因是国企不单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分担就业任务,养活一大批人。这使得国企没有足够动力减员增效。他们理直气壮从政府和银行那里获得帮助,不必担心倒闭。这导致国企效率低下,同时造成劳动力浪费。  国企无法大规模辞退员工,第二个原因是法律束缚。1990年代流行买断工龄、一次性安置补偿,虽然饱受争议,不过给国企改制提供了灵活机制。一些不愿长熬工龄的员工,他们获得一笔补偿费;经营无力的国企,能公开“甩包袱”筹码。这些都有利于国企改制,方便私企接手,促进产权流转。如今这些机制不仅法律上有障碍,舆论也不支持。利益僵持的代价是改革受阻,经济停滞不前,很多人混吃等死。  市场经济中,劳动要素的流转配置是正常而且必要的,失业寻常可见。在南方工厂,民工荒和失业潮间歇出现,经济在周期性波动中稳步发展。互联网领域,跳槽换工作非常普遍,失业是家常便饭。近期互联网界普遍在减少招聘,裁员消息也不时传来。但为何在国企,失业却是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他们还在沿用“下岗”说法?劳动力市场上,国企员工的流动性最差,而这也是一些国企效率不高,需要改制和改革的原因。  单纯的职工下岗显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经济改革。国企该破产就破产,能改制就改制。改革会有不平,前景光明比利益纠葛更为重要。今天中国经济今时不同往日,社会财富积累已十分丰厚,社会保障制度也更加完备,下岗潮并不至于带来当年啼饥号寒的阵痛。若不如此,长时期煎熬等待,国企集中的地区势必塌陷严重。  实事求是地讲,1990年代的下岗潮经验,是值得珍视的改革范例。畏首畏尾,踟蹰不前,甚至以为国企职工下岗是坏事,这都说明很多人的意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菁城子(《罗辑思维》主编)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改革开放后的大批国企职工下岗后都选择了怎样的生活?
他们中的大多数缺少知识,不容易适应社会的突变,掌握着很容易被机器取代的技术,他们在下岗之后都会走上那些道路。
应该都比较惨,我就说下我们家的情况,应为我父亲就是这些倒霉蛋中的一员。我父亲出生在大城市,父母都是公务员,从小家境很好,是一个标准的高富帅,最重要的是人很老实,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高中毕业后就在国企里工作,拿着高工资,结婚时,父亲给他了一套房子,住在市区里,日子那叫一个滋润。下岗后,他40岁,一切幸福的日子都不再有了,婚姻也随之瓦解,随着物价飞速上涨,以前的存款和公司买断工龄的钱大大贬值,由于没有高学历,也没特殊的工作技能,一直以打零工度日,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我的学费也是问爷爷奶奶拿的,他的工资当时只够最低的生活开销;几年后找了一个阿姨,阿姨人不错,日子开始有好转的迹象,可惜的是,得肺癌,死了,给阿姨看病花了很多钱,家里的日子又跌到了底谷。现状:单身,有工作,但拿的是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炒股,但亏的一塌糊涂;心态没有年轻时那么和善了,脾气变的暴躁,整天抱怨社会不公,素质偏低;他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自己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只希望大家碰到像我父亲一样不太讲理素质低下的人,请给与他一定的宽容和谅解,应为社会确实亏欠他们太多了,让他们安心的度过晚年吧,谢谢。
我父亲因为一些瑕疵被工行扫地出门,算是非正常下岗,彼时工龄二十余年却还赔了一笔钱。和大多数家庭一样,下岗后第一件事就是搬出公家的房子,去到一个没有熟人的地方。自尊心作祟,虽然谁也不认识谁,但其实大街上游荡的全是下岗的人。那个时候上街最常听见的是「下岗牌」卤鸡蛋的叫卖声。二十世纪初,同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不同,我家过得一天比一天惨,真正意义上的拖家带口却居无定所,我在三年内转过四次学。最开始是回镇上做小生意,这是我妈拿的主意——她埋怨父亲的种种不力,所以她要来当这个家。一切就是这么的不顺利,一方面父亲自尊心不能接受,情绪越发不能控制,另一方面我母亲又总以失败者的眼光来看他,于是家里失和,生意是做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工商税务也逼得紧,我妈死活不缴,我后来还看到过传票什么的。那个时候我还小,于是回乡下成了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去北京打工,没半年遇上了非典,回来时大概真的是身无分文了。焱焱夏日,我爸骑着一辆自行车,去讨一笔无法追讨回来的债,那是快十年前家里情况好时放给一个包工头的几千块钱,讨债方式很简单,包工头走到哪,我爸跟到哪。而我在乡下的情况也不好,很瘦,极度缺乏营养,因为乡下卫生环境差,我的皮肤很不好。人会被命运作践,我妈回来后开始「铤而走险」,去赌博。那时已经连赌本都没有了,钱掏出来全是十块二十块,而且,还被公安局给抓了,别提有多狼狈。我还有一个哥哥,他大概是这段艰苦时期最惨的,他上高中我家却掏不起学费,对我爸的怨念在那时达到了顶峰。我爸在家的时候,会在后院自己栽的丝瓜藤上敲两根丝瓜,然后放两个鸡蛋一碗汤,和我跟我哥爷三吃。他大概当时很崩溃,已经快到买不起米的地步了,家里的首饰、大件连自行车都卖了,跟爷爷奶奶的关系也是这时候变差的,因为我妈连结婚时传家的首饰都卖了。我妈又总刺激我爸:你个子大有什么用,你找不到事做就上街拉板车去。//新闻里走红的武汉汉正街板车哥,图片来自网络最低本钱的生意是什么呢,大概就是去菜市场卖菜。我父亲隔天去藕塘收购,我妈则到菜场去卖藕,生来就不会干这一行,加上这是一远房亲戚引进门的生意,构成了竞争关系,不好继续做下去。有一段经历比较刻骨,一个冬天的雨夜,我爸骑摩托车带我从老家回县上,摔车了,我爸问我有没有事,我说没有,然后扶起车来继续走,一句其他的话也说不出来。我爸那天穿的皮夹克磨破了一个洞,那是他人生最后一件新衣服,大概是非典那会去北京打工时买的。后来做生意的亲戚接济我妈300块一个月去帮工,还借了几千块钱,我爸买了辆农用三轮车去跑短途运输,你见过谁每天早上梳头整整齐齐,穿着罗蒙西服去跑运输吗?我爸非常喜欢这辆车,每天出去就意味着几十块钱,回来自然要擦得干干净净。这个时候我妈上班时一辆自行车被偷了(很可能是我没有锁好),我爸非常的恼火,竭斯底里了一晚上,永远是那些旧事。谁能体会我爸心里的滋味呢?一次周末我陪我爸出去跑运输——个子小,可以钻在副驾驶——午饭时,我不知道为什么拎着性子了不吃「三元饱」,我爸说,那我们炒一盘豆皮炒肉,我又说不;以前在银行的时候,我爸会点一桌子的菜来满足我,但是那天我爸狠狠地打了我。还有一次我拿压岁钱偷偷买了辆遥控车,我爸把我踢了一条街,为了是让商家不得不把这车退掉。我爸的自尊心大概那个时候就碎掉了,有段时间我爸总是念叨自己的名字说 我不是LYH,而是LH,我爸那时候真的很惨,腰椎间盘突出,有时痛的起不来床,却舍不得钱去看医生,只能硬抗着,把绳子捆在腰间,用凳子绑上自己拽着做拉伸。那会我还小,很多难听的话都听不懂,现在回想起来,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人,都不是好人。势力的数学老师是班主任,对我这样一个从「乡下」来的借读生很不满——我当时因为交不起借读费,托了几层关系找到市教育局领导免借读费入学——所以对我百般刁难,言辞侮辱,我那时太小,只以为是老师要求严格,不很上心,但时候我深深觉得,这就是歧视。实际上那会我学习、人缘都很不错,还因为打架干劲足常帮同学出头。记得有同学单纯地跟老师说,数学竞赛不去了把名额留给我,到今天都印象深刻。再往后我爸妈回到镇上,与亲戚合伙开小超市,算是赶上了晚集,后来还盘了一间网吧。陆续有能力还债,但是,是以透支健康为代价的,我爸晚上在网吧招呼,白天又在看店,那个时候他们动力很足,因为我家还没有一间房子。后来的境遇有所改观,但人就是这样,受苦过后就开始变得贪婪,我妈沉迷于地下六合彩,后来又去做直销,做保险一心想要发财,跟一帮狐朋狗友动不动去哪儿考察学习,事实上最后都赔了钱。最不幸的是我父亲,他在我大二上学期,开学没多久后就去世了,去世前还一直唠叨对不起我哥,家里条件太差,让他在人生最关键的时期耽误了。我爸还在的时候,有一次还对我说,其实他是一个好人,虽然这些年生活过得狼狈,但是他是一个好人,这不是他自己的评价,而是一位老太太的评价,有一天早晨,我爸小店开门后发现一个老太太卧倒在街边,扶了她起来,联系了她家人,这位老太太走的时候说我爸是一个好人。这就是我爸,一个平凡人,人生最后的十年,不管他脾气有多不好,但是这个国家绝对地对不起他。阴差阳错的是,我毕业后还TM进入了国企,还是媒体上形象最差,最为百姓诟病的国企,虽然身边的人都很满意,但我不认为这是命运对我的「补偿」,因为我不觉得我适合国企的氛围,也不觉得国企能有多好:或许是运气不够好,我进入这家公司时,先是反腐降薪后是行业整体形势恶化,待遇远不及预期。国企里,混日子的人太多,而且努力的人不一定有混日子的人过得好。最终这一批蛀虫会绑架国企,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而国企会成为整个国家的蛀虫,倒闭吧国家命脉肯定不行,只能不计成本的输血,直到大厦倒下。或者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新的一轮下岗裁员。我从上一轮下岗潮的受害者,变成新一轮下岗潮的支持者,你说这种变化奇不奇怪?
我父母都是国企下岗职工,母亲是主办会计,父亲是技术员。双双下岗后,家里却是困苦一阵,后来我爸开了个家电修理铺,赶上炒股大潮,鼓捣出股票收音机,小赚一笔。但是随着家电企业的蓬勃发展,九十年代末年左右的时候,修理铺就赚不到钱了,关了修理店。在星级酒店找了份设备安装的活计做了两三年,然后踏足工民建做水电工程师,现在月入七八千 ,年底还有福利。我妈,因为在国企时候,就是主办会计,下岗后给很多小私企都有带着做账,现在年龄大了。挑了个工资高的每周去一两次再带着个一两家的帐。加上退休金,一月也小一万吧。现在家里四套房,两辆车。如果没有改制,我们一家可能永远买不起车,永远挤在几十平米的房子里。我想说的是:改制,其实是一种改正。
为何改制对有的人是转机,对有的人是噩梦。现在看来那个时期的中国。百废待兴,各个领域都急缺人才。所以是转机是噩梦对应的两种人。
一种人在这样的打击下想尽办法抓住机遇,改变命运,这种人现在应该大部分都过得不错。
还有一种人身心健全却不思进取,只知怨恨社会不公,得过且过,碌碌一生。我觉得任何积极的社会都不应该让第二种人过得太好。
我父亲跑运输,母亲做厨娘。国企双职工下岗后,日子很是难过了一阵,甚至现在我家都没有多大改观。我父亲读书不错,但是当时读书也不是主旋律,对于上不上大学,我父亲也不看重,因为可以接班。我母亲初中毕业就分配。他们没有技术,也没远大目光。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利弊,他们在那个环境下很难看清。所以,大部分老实本分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在下岗后都无所适从。表哥曾说,父母就该下岗,不下岗,国家怎么发展?我也曾一度这样“客观”,这样无情。最近反思这个问题,我发现自己太对不起父母多年的苦苦挣扎。大学以后,我来到大城市,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发现自己贫乏的不仅是物质,连精神和理想都是匮乏的。受国企下岗潮的影响,我从小就没想过以后要进企业,尤其是国企。觉得教师公务员才是稳定的,才能帮助我脱离不稳定的恐惧。后来毕业找工作,发现所谓国企还有央企这种类别,真正的垄断国企都好的很,福利待遇都很有竞争力,但我依然不想进,我终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因为贯穿十年的下岗大潮,经历过的人和家庭,除了物质上失去保障,感情上也受到了伤害。虽然我知道,改革开放,国企改制是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我只希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又经历了国企下岗潮的那一代人,不要让他们再遇上延迟退休了。
父母97年下岗,爸爸做过载客司机,保安,泊车。妈妈做煤生意失败(国家政策)各种不如意后终于混到了退休。下岗最穷的时期几百块都没有要看别人脸色,有时候早上起来就听说某某邻居下岗活不下去全家自杀了,自己也经历了差点没钱读大学。现在毕业几年了也在大城市当了公务员买了房子,闲时依旧努力学习增值自己,因为对国家政府没什么信心,97年那次大规模的下岗潮留下的阴影和震撼实在太大,谁也不能担保关键时刻不会被时代所牺牲和抛弃。
我父亲大学(211)自动化专业毕业去了家乡最大的国企毛纺厂(曾制作周总理誉为国宝的东西那种)担任电气技术员,后来这个厂子倒闭了,父亲就去做防火防盗门的推销(从此对工程有了认识),回家刻苦学习考了监理师,现在在家乡最大的监理公司做总监,算个专家(土木电气造价复合型人才),我很崇拜他。
不邀自答:
高中同桌的故事,爸妈是某市棉纺厂的员工,在某铁腕总理执政时期被裁员当时当然是日子没法过了夫妻俩一起被裁家里还有老有小。后来摆地摊,卖早餐,夜市摊都有尝试,但总的来说过的一点不怎么样,高三(前年)时候去他们一家三口40来平米的房子特别破旧。 当时心里还是很难过的,想在当时社会家里两人同时下岗,收入全无,对家庭未来的规划,孩子教育,父母养老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但还是感谢某铁腕总理,正是这样的裁员让更多的企业存活了下来,同样感谢那些不幸的员工,大家为了未来的星辰大海都付出了很多很多。
楼上尽是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那些经历磨难的人连上网的能力都没有了。本人90后云南小县城人。父母是百货大楼员工。99年改制,大楼的柜台承包给私人。员工分两种下岗,一种直接买断工龄每年1000多,一种仍然保留岗位在百货大楼,每年可以从承包的租金分到67百元.当时月工资不过300。我爸跟别人合伙承包的柜台卖五金。员工是原来大楼的同事,待遇和原来没差别,就是上班时间不能到处闲逛。百货大楼没了独家经营的优势生意肯定大不如前,赚的钱还算不错,但距离小康标准还早得很。05年大楼买给了开发商,当时如果不是有的领导有正义感,带着员工去闹几个高层就把这笔巨款独吞了。闹的程度还很厉害,推翻过警车,堵过州长。钱11年到的手,包括买断工龄的每人分得20万。而大楼早就被推了,百货公式正式消亡。这几年我家去省城做生意,其他同事依旧打些零工,有些家里有关系的调到其他单位找了份美差。分钱的时候大伙又聚到了一块,很多老同事60的大坎都没挨过就病逝,其他人也苍老的厉害,可见这几年都不好过。20万对于他们来的太突然。
久旱逢甘露,很多人把这笔钱用来置办婚礼或是买车买房。毕竟站了一辈子柜台,社会阅历不足,这笔救命钱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以为和午间小广告宣传的那么简单‘3万资本就轻松当老板赚大钱’。当时很多人都盲目的把钱投入到新开发的店铺里。改革的后遗症过了这么多年才显现出来,城市里工厂公司早就改的没剩什么了,有一半的人都是下岗工,根本没什么消费能力。整个县城只有公务员和烟草公司的有强大的购买力,可惜这些人青睐各大高级饭馆酒店,品牌时装,这些店是下岗工有技术能力开的?大批量的商铺开了又倒倒了又开,能撑过一年就算好了,有些一个月都撑不住。穷人挣穷人的钱真是讽刺。今年又来一个延迟退休,这让前面那些把钱折腾完的人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来子女工作不稳定养不起老,就等着苦撑到60。如今希望破灭,没有体力干不动工,抬水也没人要,养老金也交不下去,求告知这些人怎么生存。今年的聚会上少了一半的人。没到60的已病逝一大片,我深深感受到满满的全是算计!活下来的也是探着口风借钱。下岗工是被刻意遗忘的一群人,这个证一点福利也没有,连张公园票也不能免。国家改制是公有制经济的瓦解,是从相互扶持到相互吞噬的转变,而楼上一些人连骨头都不愿吐。
父母和家里绝大部分亲戚都在98年改革的某国家系统工作,家里也住在家属区,从小到大看到了太多的例子。改革后,一部分人当时买断下岗,一部分人继续在低工资下生活。后来,一部分人南下或去本省省会经商,抱团互相提携,基本上出去的人都达到小康水平,一小部分出去早抓住机会早、勤奋努力的人资产千万,而继续留在苟延残喘的系统中的人们,生活都比较清苦。当然,留下的人都是宁愿抱着手上的一点家当,也不愿意去探访未知的世界。所以说,机会是留给有眼光有闯劲有魄力的人。
我周围的同学父母很多下岗的,年龄都在45岁左右,都自谋生路,有在商场打扫卫生的,有在门口帮别人看摊的,有做生意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第二轮下岗潮?这次最受冲击的可能还是国企员工!
来源:中国网作者:我有话说
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评论称,曾湘泉得出“第二次下岗潮”结论的一个依据是,国企将进行重组。今年以来,受股市一直不景气,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很多企业倒闭,一些外企撤出中国市场,让很大一部分人失业或下岗。
  第二轮下岗潮来临?
  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这是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人大老博士论坛上发出的声音。
  第二轮下岗潮如果真的来临,最受冲击的可能还是国企员工!
  “第二轮下岗潮”言论立马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直呼:“第二轮下岗潮来啦,博士都找不到工作啦”、“这是失业,不是下岗,下岗有补贴的”、“国企重组,裁员裁的是谁?”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称“第二轮下岗潮”是杞人忧天。
  评论称,曾湘泉得出“第二次下岗潮”结论的一个依据是,国企将进行重组。国企重组并不意味着很多人要下岗。重组是为了更好发展,是祛除国企身上的诸多诟病。重组之后的国企只会更精神,更市场,更活力,而不会是更萎靡,更萧条,更赔本。重组之后,国企会焕发新的活力,恰恰是增加就业岗位的途径。企业发展好了,就需要加大生产,加大生产就会创造更多岗位。只不过是形态的变化而已,多劳多得是必然的,能者上庸者下也是必然的。
  即使,国企重组真的需要有人下岗,那也不过是理智的回归。眼下,国家正在打造“互联网
”的时代,正在鼓励全民创业,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从国企下岗了,就真的是人生的黑色泥潭?或许这才是死去活来的春天。当然,还有一些私人企业也在变革,这也是发展的必须。什么企业都不能躺在传统思维中睡大觉,变革和重新洗牌之后,犹如脱胎换骨,是新力量汇聚的时候。
  即使真有“第二轮下岗潮”,其实也不必杞人忧天,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新生而已。
  第二届“人大老博士论坛”于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出席并演讲。
  曾湘泉分析称,当下,中间劳动市场信号已经失真了——劳动力市场已经发生非常复杂的变化,“上次在政协讨论会,有人说,你们都说就业形势好,弄得领导都不知道怎么出台刺激政策”。
  曾湘泉直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登记失业率对于研究者没有作用,“那个指标根本没有敏感性”。但其也坦言,近几年我国就业形势不错,基本稳定。但从09年第一季度开始,国内就业竞争指数一直在下降。
  曾湘泉分析称,首先,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出现了下降。其次,公开失业率上升不多,但隐性失业率上升很多。其甚至表示,“要准备迎接第二轮的下岗潮”——国有企业要改革重组,很多人就要有下岗的问题。对于如何安置下岗职工,曾湘泉表示,服务业可以大量吸纳大龄职工。
  曾湘泉告诫,要想推进改革就必须要迎接“下岗潮”的考验。“美国911发生的第二天,航空公司就裁员了,但中国劳动力市场是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得调整,人的就业岗位也得调整”。
  提到劳动力,曾湘泉表示,我国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今年上升速度最快的是互联网和金融,需求量急剧膨胀,但是房地产的岗位需求下降。现在高校和一些培养机构根本就跟不上这个速度”。此外,东西部的区域结构也有很大矛盾。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前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应用经济学会分会主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德国劳动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雇佣与劳动关系协会执委会委员等。2003年,曾应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就业政策研究”授课。曾湘泉教授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获博士学位。是年美国富布赖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
  如果真如曾湘泉所言,第二轮下岗潮来了,那么国家确实要对就业政策做出调整了。如何才能调整好就业形势,做到不浪费人才,减少失业待工的人,这些都需要一些动作。
  今年以来,受股市一直不景气,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很多企业倒闭,一些外企撤出中国市场,让很大一部分人失业或下岗。而目前的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
  一些大学生毕业在找工作时总是觉得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一些企业又总觉得岗位根本没人来应聘。而如今据曾湘泉所言,统计局公布的登记失业率根本没有敏感性。更称,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 
  一些大学生毕业在找工作时总是觉得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一些企业又总觉得岗位根本没人来应聘。而如今据曾湘泉所言,统计局公布的登记失业率根本没有敏感性。更称,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
  上世纪90年代下岗潮是很多老一辈的梦魇。我看过很多文章叙述当年艰辛,一些下岗者失去收入来源,到菜场逡巡徘徊,收摊时偷拾菜叶。1999年黄宏在春晚喊了一句“咱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被舆论狂批。
  从市场环境看,1990年代又是改革开放后的黄金时代。大量国企改制,私营企业崛起。公务员辞职下海,富人跑海南,穷人跑深圳,做生意当老板流行一时。开矿、挖煤、跑外贸、房地产、办工厂,当下很多传统企业家都是起家于此。互联网行业也发轫于1990年代后期。
  从下岗潮走出来者,绝大多数人都过得更好。伤痛的记忆是刻骨的,很多人不愿回顾。他们不愿承认,国企改制和下岗潮是后来经济起飞的基础。“国退民进”的改革红利一直维持到现在,私企发达的地区就业相对容易。在国企密集的地区,托门子找关系依然流行。
  最近两年,高度依赖国企的东北地区陷入衰退,下岗再次笼罩在一些职工头上。我的一位朋友在铸造厂做技术,几年前工资六七千,在当地算高收入,现在月入两三千块钱,还是几月一发。他所在的辽宁,待产停薪很普遍,GDP增长垫底全国也就不意外了。
  为什么不辞职?在市场找一份工资稍高点工作,虽然很困难,机会还是存在。可惜他恋栈,从多年经验看,在市场打拼远不如在国企轻松。现在也不流行买断工龄,鼓励辞职,上下都在等。需要等多长时间呢?没有人知道。
  一些国企无法减负自救,首要原因是国企不单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分担就业任务,养活一大批人。这使得国企没有足够动力减员增效。他们理直气壮从政府和银行那里获得帮助,不必担心倒闭。这导致国企效率低下,同时造成劳动力浪费。
  国企无法大规模辞退员工,第二个原因是法律束缚。1990年代流行买断工龄、一次性安置补偿,虽然饱受争议,不过给国企改制提供了灵活机制。一些不愿长熬工龄的员工,他们获得一笔补偿费;经营无力的国企,能公开“甩包袱”筹码。这些都有利于国企改制,方便私企接手,促进产权流转。如今这些机制不仅法律上有障碍,舆论也不支持。利益僵持的代价是改革受阻,经济停滞不前,很多人混吃等死。
  市场经济中,劳动要素的流转配置是正常而且必要的,失业寻常可见。在南方工厂,民工荒和失业潮间歇出现,经济在周期性波动中稳步发展。互联网领域,跳槽换工作非常普遍,失业是家常便饭。近期互联网界普遍在减少招聘,裁员消息也不时传来。但为何在国企,失业却是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他们还在沿用“下岗”说法?劳动力市场上,国企员工的流动性最差,而这也是一些国企效率不高,需要改制和改革的原因。
  单纯的职工下岗显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经济改革。国企该破产就破产,能改制就改制。改革会有不平,前景光明比利益纠葛更为重要。今天中国经济今时不同往日,社会财富积累已十分丰厚,社会保障制度也更加完备,下岗潮并不至于带来当年啼饥号寒的阵痛。若不如此,长时期煎熬等待,国企集中的地区势必塌陷严重。
  实事求是地讲,1990年代的下岗潮经验,是值得珍视的改革范例。畏首畏尾,踟蹰不前,甚至以为国企职工下岗是坏事,这都说明很多人的意识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唐林珍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0岁下岗工人出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