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整粮食2016小麦最低收购价价是否能够让小麦种植面积增加

浅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浅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发布日期:
来源: 青岛市粮食局
&&& 粮食生产首次实现十连增   国家统计局日公布的粮食生产数据显示,由于粮食单产提高、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和高产作物面积的增加,2013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达60194万吨(12039亿斤),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247亿斤),增长2.1%。夏粮、早稻、秋粮分别增产196万吨(39亿斤)、78万吨(16亿斤)和962万吨(192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12000亿斤)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粮食的连续丰收,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粮食的供求关系,有效地保障了国内的粮食安全。   粮食价格为何持续上涨   造就10年的粮食市场大牛市的原因自然有很多,有成本上涨推动、企业抢购、农户惜售等各种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供求关系偏紧推动前期粮食价格走高。2003年国内粮食产量只有43067万吨,人均只有333.3公斤,供求关系异常尖锐,最终导致全行业价格出现暴涨。其中稻谷产量只有16065.5万吨,较1997年的20073.7万吨锐减了4000多万吨,导致稻米供应十分紧张,当年下半年稻米价格短期出现了暴涨。后期虽有回落,由于在金融危机前总体仍呈供不应求之势,稻米价格整体基本呈平稳上涨走势。金融危机过后,虽然粮食的需求增加较快,但经过连续多年的增产,粮食总体供求关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地改变,粮食各品种之间的供求与需求不匹配,部分品种仍呈供应偏紧之势,市场出现了品种轮动上涨走势。从大的方面看,由于食用大米的区域持续扩大,加上人口的刚性增长,大米需求增长较快,2009年以来,大米上涨势头较为明显,且明显强于小麦。但随着米面价差的拉大,进入2012年下半年以后,稻米市场整体陷入盘局,而小麦市场则出现了强劲补涨走势。从稻米内部看,由于粳米品质和食用口感优于籼米,加上政策扶持,2009年以来,粳米成为稻米市场上涨的领头羊,粳籼价差也大幅扩大。直到2010年下半年,随着粳稻产量持续大幅增产,供应压力增加,而籼稻出现了小幅减产,籼稻市场这才迎来了补涨走势。   二是通胀推动。金融危机暴发后,我国粮食已连续五年增产,供求关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按理说国内粮价应该趋于平稳。但事实是粮价涨幅并未放缓。以稻谷为例,2009年至今,早籼稻、晚籼稻与粳稻分别上涨了724元/吨、862元/吨和1047元/吨;涨幅分别达到40.1%、46.3%、55.6%。单从绝对数字看,后五年的涨幅还大于前五年。似乎粮食增产越多,价格上涨越多,这于理不通,也不符合供求规律。因此,粮价上涨必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个深层次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货币超发。由于货币超发严重,推动了国内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粮价也自然水涨船高。以稻米为例,随着金融危机来临,国内CPI迅速降到0以下,稻米价格也同样走软,2008年中晚稻均启动了临储收购,2009年南方稻谷产区还启动了早稻与中晚稻托市预案。其后,随着四万亿投入见效,CPI不断走高,国内稻米价格也是持续上涨。虽然期间粮食继续丰收,2009年粮食产量达53082万吨,人均397.7公斤;2010年总产量达54648万吨,人均达407.5公斤,再次超过400公斤;2012年人均粮食达435.4,是历史最高水平。但期间粮价却是不跌反涨。其中,2011年稻谷产量达到了2亿多吨,刷新了历史纪录,稻谷增产幅度也是近几年来最大的。由于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CPI大幅走高,自10月份CPI达到4.3%以来,一直在高位运行,并在2011年7月达到6.5%的三年新高,因此国内稻米价格不但没有因为增产而走弱,反而创出历史新高。2012年以后,随着货币增发比例降低,CPI走势开始回落,稻米价格上涨势头才得以止住,此后一直在高位附近震荡。   三是最低收购价的力挺。在粮食产量大增,后期货币增发放慢的情况下,为什么粮价还能在高位坚挺,这就要归结到我国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后,国家取消了保护价政策。为避免粮食市场大幅波动,保护农民种粮利益,2004年国家首次对稻谷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早、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70元、72元和75元。2006年又对小麦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白麦、红麦与混合麦每50公斤分别为72元,69元。当国内粮价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就可启动托市预案敞开收购。并在粮价较低时对玉米、大豆等实行临进储存收购。2005年我国首次于7月28日在4个早籼稻主产省启动收购预案,5个中晚籼稻主产省也于当年9月15日起陆续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此后,随着市场粮价的不断上涨,最低收购价也不断调整,并多次启动,有效稳定了粮食市场价格。2013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135元和150元,比2004年分别提高62元、63元和75元,增幅分别达到88.6%、87.5%和100%。这不但与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10年涨幅100.9%、102.2%、125.3%非常接近。随着我国粮食实现十连增,加上进口粮食规模庞大,粮食的供应压力空前增大,粮食三大主要品种在新粮集中收购期的市场的收购价均低于当年最低收购价。因此,从小麦开始,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都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玉米和大豆则启动了临时存储收购。可以说,支撑粮食价格坚挺甚至走强的主要因素就是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假设没有最低收购价,最起码2013年的稻谷价格肯定比当前价位要低得多。而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上调后每50公斤为118元,增幅也达到了71%。   粮食进口快速增加   在粮食生产连续增产的同时,近年来,我国的粮食进口也出现了快速增加的现象。如果将大豆等纳入,进入21世纪,我国粮食净进口量就保持快速增加势头。入世后中国粮食净进口更是直线上升态势明显。2001年中国净进口粮食835万吨,2012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超过了7000万吨,其中谷物类农产品达到了1398万吨,大豆总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5838万吨,食用油进口达到新高845万吨。如将大豆和油脂排除在外,则在2008年前我国尚属粮食净出口国。而从2009年以后开始转为净进口国,且进口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扩大到了1200万吨左右。   粮食进口快速增加的原因   粮食生产连续增产,粮价却持续走高本已让人费解了,而粮食进口也不断刷新历史就让人更看不懂了。如果说大豆进口大幅增加是因为以油换粮的国家战略让人可以理解的话,谷物进口的大量增加的确令人匪夷所思。但说白了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内外价差。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粮价总体高于国内粮价,进口利润不高。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国内粮价持续上涨,而国际粮价却不涨反跌,以致国内粮价高高在上,大幅高于国际粮价。最典型的就是大米了。2008年,当时国际大米价格出现暴涨,越南大米与泰国大米价格每吨都分别上涨到1000美元以上,折合人民币7000多元。而同期国内大米虽有所上涨,但价格远低于国际大米,粳米价格每吨普遍在元,籼米价格在2700元以下,当时的云南、广西边境时常要提防国内大米非法走私出口。而如今,越南大米与泰国大米价格每吨分别跌至400美元与45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2500元与2700元左右。同期国内粳米价格普遍在每吨4000元以上,东北米已在5000元左右,价格最低的早籼米也在3500元以上。国内大米与国际大米价差巨大,加上海运费也是大幅下降,以致粮食进口利润丰厚,加上国内粮食需求强劲,推动了进口粮食的大量增加,云南、广西边境也改为要严防大米非法流入。进口粮食也从以前余缺调剂演变为追求利润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粮价持续走高以及粮食进口快速增加归根到底都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持续大幅上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后期粮食最低收购价的走向仍将对粮食生产、粮食价格以及粮食进出口产生重大影响。托市收购政策不但避免了谷贱伤农,保护了粮农的收益,也有效保障了粮食的安全。因此,后期粮食最低收购价的走向仍将对粮食生产、粮食价格以及粮食进出口产生重大影响。但也正是在托市收购政策得到淋漓尽致发挥的时候,也暴露出了托市政策的一些缺陷,无论是从目前整个粮食形势来看,还是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针”,粮食最低收购价后期上调的空间已越来越小。   一是最低收购价已成了市场的最高收购价格。由于连续增产,国内粮食整体供应大于需求,加上国际低价粮的冲击,国内粮价整体向下的动力不断增强。启动托市收购,从农户角度而言是保护了最低的收益,有利于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但对粮食市场而言,最低收购价格却高于市场价格,成了最高价格。由于最低收购价格高,农民更愿意将粮食卖给国家,导致中储粮仓库粮满为患,仓储压力倍增。而在原粮价格托起后,成品粮市场却不能同步抬高,造成加工企业不断陷入困境,生存空间和活力越来越小,这十分不利于我国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粮食流通市场化向深层次推进。因此,在没有更有效的配套措施出台之前,继续上调最低收购价显然不是最佳选择。   二是托市粮顺价销售日益困难。当最低收购价成了市场最高价格,如再考虑收购费用和保管费用,顺价销售的价格将会更高。而在整体粮价趋落的背景下,顺价销售的难度将日益加大。同时,由于企业粮食来源既可以从国内获得,又可以通过进口取得。在国内与国际粮食供应均较便利的情况下,托市粮的顺价销售将更加困难。目前,除了政策市最显著的小麦托市粮拍卖较红火外,稻谷的托市销售已停顿了一年多。一方面。因收购价格高,收购规模面临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却因价格高顺价销售无望,政府仓储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上调最低收购价显然空间不大。   三是国内统一的粮食市场面临割裂。产区启动托市收购后,价格被托起。而销区的粮价却得不到政府支撑,有时甚至底于产区价格,形成产销倒挂。同时,在目前国际粮价供应宽松的时候,销区有更为廉价的进口大米等粮食补充,产销倒挂使得销区向产区采购的愿望降低,国内统一的粮食市场面临产销割裂。长此以往,产销倒挂的现象将更为严重,存在的时间也将更长,将不利于产区粮食的顺利消化,也不利于全国统一的粮食流通市场的发展。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决定性作用角度看,最低收购价继续上调不符合中央的方针。   四是国际形势不支持国内粮食最低收购价上调。当前美联储不断发出要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预计退出QE3政策是迟早的事.届时,一直供应宽松的国际货币可能转向,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下行,国际粮价也将趋于下降。目前作为保值首选的黄金期货已从最高点回落了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国际粮食供应继续好转。粮农组织对2013年世界谷物产量的最新预报再创新高,达到近25亿吨(包括大米)。世界谷物库存量到2014作物年度末时预期增加到5.72亿吨,比上一年度增加近6800万吨。供应增加和宽松货币转向,后期国际粮食价格仍有向下的可能。   当前国内粮价已大幅高于国际市场,进口压力不断增大,虽有进口额度配置等限制措施,但暴利之下,进口走私也开始增多。我国的托市收购效用正在被国际低价粮的大量进口所抵销,而想以一国之力托起整个国际市场粮价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从这个角度看,最低收购价不但不应该上调,还应该有所下降。   粮食最低收购价后期上调空间不大(各品种之间会有所差异),并不是说要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应当看到,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维护种粮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增强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实力,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粮食安全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仍将是我国长期的国策。无论以后是不是叫最低收购价,但其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后期所要做的将是如何对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完善。就是要按照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准确界定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定位,科学确定最低收购价格与收购范围,探索市场化销售托市粮的渠道,充分尊重发挥市场基础作用等。在出现“市场失灵”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托市政策的积极作用,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粮食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促进我国粮食市场流通化的不断深入与完善。   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第一大任务。会议要求,“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而此后召开的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可见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产量十连增而下降,反而提高了。因此,后续国家不但不会削弱最低收购价政策,相反,随着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提出,预计后期还将会有配套政策出台。 & & &
山东省青岛市粮食局版权所有@2005 备案序号:鲁ICP备号
香港中路19号 邮编:266071
E-mail:qdslsj@粮食调控明确三大方向 完善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_凤凰财经
粮食调控明确三大方向 完善最低收购价等政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经济具体而言,多位专家表示,这项改革呈现出三个大方向,一是将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二是进一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三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建立生产者补贴制度。也就是说,2016年中国粮食流通市场调控的方向与去年底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方向基本一致。
中国证券网讯 日前获悉,针对粮食等重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现行的收储制度,今年我国将采取分品种施策的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据经济具体而言,多位专家表示,这项改革呈现出三个大方向,一是将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二是进一步推进新疆、东北地区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三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收储制度改革,建立生产者补贴制度。也就是说,2016年中国粮食流通市场调控的方向与去年底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方向基本一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粮食供给制度方面,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国务院参事杜鹰等专家日前在“清华三农论坛2016”上表示,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必须要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确保粮食产量不出现大的滑坡。在玉米临储政策方面,需要打破临储价格只增不减的心理预期,回归贴近市场价格,激活下游产业。陈锡文表示,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所以价格和补贴分离。总体来看,这一轮的改革至少要实现四个重要目标:一是必须“挡住进口”,这并不是说拒绝进口,而是要国内的市场价格回归到市场需求的水平;二是不能增加新的库存;三是要搞活市场,实现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流通;四是在改革过程当中维护农民的合理收益。据了解,除了上述调控外,今年粮食供给侧改革还将同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以及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首先,将启动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其次,根据需要适度进口饲料和工业用粮,科学把握大豆、棉花等大宗农产品自给与进口的关系,利用和市场优化国内农业结构。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目前库存结余量巨大的玉米,业内呼声很高的临储政策改革将在今年落地。多位基层人士预测,改革方向是让临储价格在保护农民利益、兼顾中央财政承受力的基础上,尽量接近市场价格。为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需要尽早明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目前世界上对农产品实行定价干预的国家越来越少,农产品如何从定价改为评估价格,发挥政府公益性的作用,协助农民提高收益,是未来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974610
播放数:2502710
播放数:110220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2016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解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解读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