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租了伍佰亩地成立企业 合作社 农户可是补贴,当地财政说补给农户。我早就

说以后粮食补贴都发给各种合作社,不再发放各农户手中_百度知道欢迎来到潜山县财政局网站(网站调试中,请谅解!)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通知公告 -->
信息格式分类:
服务对象分类:
生命周期分类:
发 文 日 期:
浏 览 数:
财 政 信 息(2015年第13期)
作者: 佚名
来源:佚名
&&& 【编者按】 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重点转向农业和农村,涉农资金投入持续大幅增长,“涉农资金怎么使用?使用效果如何?资金怎样监管?”潜山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省财政厅罗建国厅长4月6日在潜山县考察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潜山县做法,并当即要求省厅办公室邀请《安徽日报》社派出记者到潜山采访报道。今年5月份《安徽日报》社记者第一站就来到潜山,并深入铜陵、肥西县实地调查采访,在《财经视窗》以专栏形式连续进行报道,重点以农村公共服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美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对涉农资金投入机制、精准投向和使用效益进行了多视角的探索解读,既有省、市、县干部群众的政策访谈,又有涉农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发展的情景再现,更以镜头切换式的报道对三地涉农资金使用的特色做法进行了展示。潜山在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和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上精准发力,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保障涉农资金用足、用活、用出效益,在5月18日、5月25日、6月1日、6月8日《安徽日报&财经广角&》四期栏目中,王河镇、黄铺镇等乡镇和有关村的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被报道,以贴近群众的“心里话”和鲜活的生产生活实践昭示涉农资金在农村农业生产中发挥的重要引导、杠杆和支持作用。现将四篇文章集中刊发,希望财政系统和其他涉农资金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认真研读各级政策措施,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经验,管好用好资金,着力发挥效益,切实做好强农惠农富农工作。
涉农资金投入持续大幅增长,有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涉农资金重投入更重效益
&&& 【编者的话】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涉农财政投入,完善涉农政策措施,着力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努力提升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绩效,为推进“三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安徽日报》开设专栏,通过记者实地走访调查,深入探讨如何深化改革,运用好、管理好涉农专项资金,最大限度释放财政涉农资金的惠农效应。&&& 财政惠农补贴从少到多,农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2014年 3月 12日,综补,455.31元;日,粮补,85.78元;日,稻补,75元……5月14日,在肥西县花岗镇舒安社区一组,村民丁长友打开自己的银行存折,向记者细数全家去年以来得到的财政惠农补助情况。账户显示,去年他全家共得到各项财政惠农补助超过1600元。  “存折上有详细的补贴名目、金额和日期,清清楚楚,让人一看就明白。”74岁的丁长友见证并感受到了政府惠农政策和财政涉农资金的变化,“农业税从收缴到取消,给农民的财政补贴从少到多,政策越来越好,农民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惠农资金投入持续大幅增长,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农民增收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财政涉农资金持续加大,体现了财政保基本、惠民生、兜底线的导向,体现了公共财政民生优先的基本原则。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全省财政涉农资金累计投入达4743.5亿元。五年间,全省惠农补贴类资金共计503亿元,占比11%,对农民生产直接投入占比较大,并保持了持续增长。“2010年至2014年这五年涉农资金投入,比上个五年的2450.1亿元翻一番;2014年财政投入涉农资金1218.6亿元,比亿元翻一番。”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说,全省财政涉农资金近五年年均增长18.2%,比近五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15.3%,高出2.9个百分点,涉农资金投入呈现总量持续增加,增幅逐步提高的好势头。  顺应农业生产主体变化,投入方式相应改变  5月7日,潜山县王河镇河镇村,连片的土地上,各类农作物葱郁生长。在一间蔬菜大棚内,技术员在进行红豆杉与西红柿、西兰花的套种试验……2007年,种粮大户徐义全流转了周边6个村的4100多亩土地,组织成立洋荡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建了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休闲垂钓园等,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顺应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生产主体的变化,财政惠农资金投入方式相应发生变化。“近年来,财政涉农资金在我们合作社陆续投入1500多万元,兴修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帮助合作社成为了农民致富的平台,带动1200多户共计3000多人增收。”徐义全说。  “财政资金不是直接给种粮大户或合作社,而是通过各种项目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这些大户、合作社的生产能力,带动一批农民增收致富。”潜山县财政局副局长郑茯苓说。  河镇村红旗组的邓李生是洋荡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技师。因为有技术,他的收入比普通农户更高。“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此外还有超产奖,算下来每年能有4万多元的收入。”邓师傅说,农户增收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合作社的务工报酬、土地租金收入、销售收入分红等。不仅如此,附近村里的非社员们,在自家农闲时,也可以到合作社打打散工,增加些收入。“光是散工的劳务支出,合作社去年就支付了180万元。”徐义全说。  “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这一大片地都是我们承包的。”5月8日,在位于铜陵县天门镇高联村的农业示范区内,三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兴国介绍着农业示范园情况。  2009年,铜陵市、县财政各拿出500万元,对铜陵县土地流转出的农户每亩补助50元,对土地流转入的农户每亩补助60元,促进土地流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后,2010年4月,原本从事矿产品流通的吴兴国转身投资农业,承包起1万多亩土地,当起了“种粮大户”。  “扣除生产成本和租金,种植大宗农作物的规模经营户每亩赢利约在200元左右。”铜陵县农业局常务副局长刘泉洲说,土地流转不仅使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同时还使收入结构发生可喜变化,农村居民来自一产的收入逐渐减少,二、三产业收入逐渐增加,仅在三泉公司务工的农民人均月工资已达1500元。  惠农资金不但要加大投入,更注重提高效益  眼下正值早稻育秧的关键时期,肥西县官亭镇种粮大户李世保经营的绿野家庭农场一片繁忙景象。5月15日,在位于张祠社区的育秧大棚里,记者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正旺。一旁的200平方米的厂房里,机械研磨营养土,自动装盘,机械自行撒种,仅仅1分钟,一个育秧硬盘就下了流水线。  “一台机器每天能完成300多亩的水稻播种,工人将秧盘铺进育秧大棚就行了。从播种、撒籽、上水、覆土到铺盘,育秧工厂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李世保说,工厂化育秧可以降低气候风险,同时节省成本,保障秧苗质量,此育秧工厂连同大棚共投入60万元,财政资金补助了30万元,大大减轻了负担。  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去年,我省共获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13.3亿元,补贴机具14.57万台,受益农户10.44万户,拉动农民投入30.85亿元。截至2014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6%,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我省公布了最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补贴目录、对象和方法上均作出调整,更好地发挥出了政策引导作用,提高了种粮主体购置积极性,促进了县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肥西县财政局副局长夏智新说。  记者走访了解到,我省对秸秆粉碎还田机、水稻插秧机和玉米收获机械实行敞开补贴,顺应了农业发展转方式需要。同时,对茶叶加工流水线上符合补贴条件的茶叶加工机具优先补贴,推动了山区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此外,我省在补贴方式上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仍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例,以往要求仅为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民。今年,我省明确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这意味着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首次被纳入补贴范围。”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孔少林说。  “财政惠农资金,不但要加大投入,更要注重深化改革,转变投入方式,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综合效益。”罗建国说,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从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落实重要农产品价格政策等方面做出重要部署,要求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在部分县市开展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试点,实施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推广补助政策等。
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重点转向农业和农村,涉农资金系统投入,不断提升扶持效果——瞄准农田基础设施精确发力
  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注重基础和长远性  5月7日,潜山县王河镇河镇村种粮大户徐义全的蔬菜大棚里,紫茄、黄瓜、四季豆长势正旺。而8年前,“晴不到三天就旱,小雨不过三天会涝”,是这片田地的真实写照。“没有财政资金的投入,这一大片依旧是长满蒿草的无用之地。”徐义全说。  2009年,获低产田改造工程财政投入450万元;2013年,优秀创新合作社获60万元财政奖励,蔬菜基地获中国供销总社70万元农业发展资金专项支持;2014年,获得重点小农水县财政投入260万元……徐义全一笔一笔地算着近年来的财政投入账。  5月14日,在肥西县花岗镇舒安社区的田间,种粮大户张守年正与村里的其他两位种粮大户商议着有关秧苗播种、施肥的细节。他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田地“三角不像粽子,四角不像菱角”,非常不规则,种田没效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弃农务工,他也是其中的一员。后来因为政府财政资金帮助平整土地、兴修水渠,看好农业发展前景,便决定不再给人打工而回家乡务农。如今,像他这样放弃打工回乡务农的村民,包括承包土地的大户和在家门口工作的村民正逐渐增加。  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在继续稳步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基础和长远性,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高标准农田等建设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稳步改善。从涉农资金支出领域来看,2010年至2014年这5年,我省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类资金达320亿元,占比7%,总量持续增加,比重保持稳定;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类资金1511亿元,占比32%,近三分之一,比重逐年增加。  这5年,也正是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的5年。全省累计建设高标准田2600多万亩,加固除险病险水库水闸1300多座,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14年,全省粮食生产取得了“十一连丰”的成绩,总产量达683.2亿斤,位列全国第6位,农业“压舱石”基础地位巩固,这来之不易的一切,与我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  财政投入“小管滴灌”,强化精准和系统性  5月8日,细雨蒙蒙。在铜陵县天门镇高联村的三泉现代农业示范园里,记者看到一个新鲜玩意。一根醒目的白色杆子竖立在蔬菜大棚边,上面安装了摄像头、风车叶片等。  “这是农业物联网设备,政府财政旱涝保收项目投资了120万元建成的一套系统。它可以监测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测出风向和有害气体,连土壤酸碱度、农田用水的矿物质是否超标也会弄得一清二楚。”三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正国兴致勃勃地说,受益于农业物联网,公司粮库内的温度、霉菌等情况尽在掌握中。  在三泉公司管理的万亩田地及其周边土地上,财政旱涝保收项目总共投入了1000万元。“财政投入的直接效果,就是让原先的荒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铜陵县财政局农业股负责人梅杨介绍说,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之前这一片很多是抛荒地,农田的利用率只有65%,旱涝保收项目实施后,这一片的农田利用率达到100%,“例如,河道原来的土堤坝不牢靠,经常垮塌,后来借助项目实施,堤坝砌起了水泥护堤,开挖出了U形槽水渠,大大方便了农田取水灌溉。”  从过去的“大水漫灌”转为“小管滴灌”,财政投入更加注重精准性和系统性。“由过去的单一支持、个别环节,涉农资金支持已经延伸到整个链条。财政涉农资金单项规模越来越大,资金投入越来越集中,重点领域保障越来越有力。”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说,如在支持粮食生产发展方面,完善形成了覆盖良种培育、高标准农田建设、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救灾、农业科技推广、农机化发展、粮食仓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全方位扶持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的整体综合效果不断提升。  受益于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种粮效率、粮食产量显著提高。“过去一个农民工只能管理10几亩地,现在可以管上400亩;过去一亩地粮食平均产量在600斤至800斤,现在亩产1000斤至1200斤。”吴正国说。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迫切需求  5月14日,记者在肥西县花岗镇农业综合示范区的汪子堰大闸上看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八个大字十分醒目。二里半河的河水漫过闸口,飞流直下,发出阵阵轰鸣声。  “过去这里只有个土坝,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容易坍塌,农民常受旱涝之苦。2013年,财政资金投入了120万元,新建了汪子堰大闸,将这里的水面抬高了5.6米,方便上游农田灌溉。”花岗镇副镇长汪爱民说,直接从汪子堰大闸受益的,有张店、汪堰、马塘等6个村,涉及6000多亩农田。农民再不用提水灌溉了,河水可以自流到农田,大大便利了农业生产。  近年来,财政涉农资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社会反映最强烈,群众需求最迫切、利益关联最紧密的涉农问题,集中安排一部分财力,予以支持解决。瞄准农田水利等阶段性突出问题,全省财政去年安排小型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工程专项奖补资金20亿元以上,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83亿元,有效改善了我省农田水利建设薄弱的局面。  肥西县柿树岗乡袁店支渠,横跨两个乡镇。“原先,袁店支渠淤泥堆积,上游的水下不来,因为不缺水,上游的农民也没有积极性清淤。这样一来,就苦了下游的农民,遇到干旱,因为没水导致受灾,上下游农民之间产生了矛盾。”肥西县财政局副局长夏智新说,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去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投入近3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和村民投工投劳,将袁店支渠修整一新。5月14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袁店支渠有了坚固的水泥衬砌,渠上还搭建了不少机耕桥,方便农机通行。  “改进涉农资金投入方式,除补贴和救灾资金外,财政涉农资金补助由过去的单纯直接补助向多元化补助方式转变。”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王定友说,对于公益性基础设施涉农项目,主要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对于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推进PPP模式。对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小微型市场主体,采取信贷担保、贷款贴息方式支持,加强银政担合作,撬动和放大信贷资本投入,让涉农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惠农效应,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增加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确保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财政支出面临较大压力——农村公共服务短板待补齐
&&& 服务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 &&& 5月7日,在潜山县黄铺中心医院,黄铺镇金龙村老人陈绵银,住院治疗肺心病一周后顺利出院。老人住院治疗共花费1500多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偿了1100多元。 &&& “新农合对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常见大病以前治疗要去县里、市里,如今在镇上就能看了,这主要归功于财政资金支持。”黄铺中心医院院长江卫东介绍,财政资金投入80多万元帮助医院购买了拍片机等贵重医疗设备,去年又投入100万元建成了包括手术室在内的医疗用房,有力改善了医疗基础。 &&& “加快形成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表示,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应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投入机制为重点,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随着财政社会事业资金大量投入,农村医疗、养老、卫生、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目标初步实现。截至去年底,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191万人、3336.4万人。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由2010年的人均120元提高到2014年的320元,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差水平由2010年的936元提高到元,增幅85.9%;农村五保年人均集中供养支出水平由2010年的1200元提高到2014年的3780元,翻了3倍多。&&& &&& “当前,越是经济下行、财力紧张,各级财政越要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履行好保基本的兜底责任。增强财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努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 完善机制资金向农村倾斜&&& 有力的财政支撑,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 建立健全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重点。今年,桐城市按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分散供养、集中供养年人均标准分别按3000元、4020元发放。已发放的1至2季度五保补助资金达1154.54万元,受益人数7607人。&&& 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底子薄,农村民生历史欠账多,要用较短的时间填平发展谷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各级财政都面临着较大支出压力。“县级财力较为薄弱,省及中央财政应对其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说。“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问题,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要求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总量与比例。”王开玉说,当前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不可能全面铺开、一次到位,应分步进行、循序渐进,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 唤醒财政存量资金是完善财政投入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金寨县对全县83个预算单位长期趴在账户上的存量资金,全部划转至财政统一账户实行集中管理。截至5月初,该县归并资金达2.1亿元,相关资金集中用于包括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在内的民生工程等方面,着力缓解财政收支压力。&&& 在合肥市,该市财政局注重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和事后奖补等多种投入方式,实现财政支农资金的可持续使用和市场化运作。“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向农村民生倾斜。”罗建国表示,在盘活存量资金上下功夫,在优化支出结构中做文章,省财政将进一步加大统筹整合力度,从预算编制和执行两个环节,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继续归并“散、乱、杂、小”的涉农专项,坚决取消无效和低效支农项目,将更多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 按需投入提高群众满意度&&& 5月26日晚上7时,全椒县二郎口镇程家市村大孙村民组热热闹闹。政府埋单的公益电影马上就要放映,附近的村民带着小板凳,扶亲携友,早早就在孙贵武家门前的空地集合,“来来来,看电影啰!”孙贵武不停地吆喝着,仿佛就是自家办喜事。一会儿时间,场地里老老少少就来了上百人。&&& “广大农民群众有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埋单、群众受益的原则,构建农村电影放映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椒县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文化部门与当地两家电影公司签订合同,明确全县98个村电影放映任务,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12场公益电影。每场财政补助200元,全县2014年电影放映1176场,财政投入超过23万元。&&& “提供什么样的及多少基本公共服务,涉及的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决策机制。”王开玉认为,在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农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有序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提高群众满意度。&&& 来自铜陵县的章园,受益于财政资金支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当地智通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在合肥注册了一家装饰公司,创业劲头十足。去年,铜陵县财政局与农业局联合制定了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面向社会招标了三家办学条件好、社会公信度好、有农民培训工作经验机构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去年,该县培训了400名新型职业农民,获得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 2010年至2014年,我省通过完善就业扶持政策,将财政扶持范围扩大到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等各类城乡劳动者,支持实施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累计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近1500万人,大幅提高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将健全绩效评价体系,把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公共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王定友说,建立群众民主评议制度和民主监督评价机制,引入多元化评估机制,确保涉农资金发挥应有作用。
整合美好乡村建设资金,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1+1&2”的放大效应——从分散使用到集中投入
&&&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记者近日在铜陵、安庆、合肥等市走访时了解到,各地以美好乡村建设为载体,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乡一体化步伐正不断加快。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农村路宽了、水清了、村庄漂亮了、产业提升了,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得到了真正实惠。财政投入扮靓美好家园  小石桥上雕绘着各种花卉,农民文化乐园广场铺上了鹅卵石,木质宣传栏配上了雕花格子,幢幢民房前的绿地扎起了一圈竹篱笆,乡亲们可以聊天、锻炼,还能看黄梅戏……日前,记者来到铜陵县天门镇郎坑村看到,村东头大枫杨树下,28岁的村民崔贤兵正带着女儿玩耍。  “我在上海工作,多年没回老家,这次回来,村里的变化太大了。”崔贤兵告诉记者,3年前回家结婚,当时通村公路没修好,村子卫生环境比较差,老婆一路颠簸到了家,一度哭着想走,“现在不仅路通了,村子更干净、漂亮了!本来打算到市里买房子,现在决定留在村里把老宅装修好。 ”  长丰县庄墓镇金桥中心村是一个集中新建的新型农村社区,自来水、电力、太阳能热水器到户,小区商业、卫生室、活动中心配套齐全,一条县级道路临村而过,交通便捷。“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图的就是一个好环境。”庄墓镇金桥村村民孔庆英说,以前村里十几个村民组居住很分散,进村入户都是土路,雨雪天湿滑难走。“现在,不管晴天还是下雨,村里都是干干净净的。买菜、添点生活用品、看个小病,都不用出村,生活跟城里一样方便。”  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全省涉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稳步提高,有效解决美好乡村建设钱从哪来的问题。同时,由过去的单一支持个别方面,向系统整合推进,着力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和扶持政策的综合效果,做了多年来想做而没有做好的事情。截至目前,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已安排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近140亿元,为建设美好乡村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整合资金“攥紧拳头办大事”  村口当家塘岸边杨柳依依,村里绿树成荫,与红瓦白墙的民居相映……站在潜山县黄铺镇黄铺村的村口观景台,静谧的小村庄俨然一副山水画。在黄铺村村民理事会成员郝祥国屋内的墙上,贴着几张 “黄铺余花屋美好乡村建设各户投资一览表”,组里每户几口人、每户投入了多少钱,一目了然。  “美好乡村的建设资金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财政项目资金,二是村民自筹资金,三是村集体资金。在很多项目上,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撬动作用。 ”黄铺镇党委书记王绍南说,村里正在修的另一口当家塘占地40亩,清淤挖深加上修好护坡和塘坝上的道路,大约需要50万元,财政拨款5万元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  金寨县麻埠镇响洪甸村,是皖西地区典型的山地型村庄。为把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用在刀刃上,该村专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取村民对村庄规划的意见建议,并把村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整治、污水垃圾处理、道路通达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乡村风貌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措施和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策略,通过整合各方资金集中力量统筹实施,让村容旧貌换新颜。  “改进涉农资金使用方式,由过去涉农资金条块分割、分散使用,向整合资金、集中投入逐步转变,是我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一大举措。”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介绍,从预算源头整合,将同一部门性质相近、用途相似涉农资金归并整合,压缩专项个数1/3以上。搭建重大项目平台整合,对于不同部门的相关涉农资金,围绕美好乡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建设进行整合,显著提升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铜陵县财政局农业股负责人梅杨介绍,该县财政建立了美好乡村建设专项奖补资金增长机制,2014年安排专项奖补资金30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该县还通过组织企业家进村把脉和召集“村企共建”座谈会等形式,已引导农民和工商资本等投入1.03亿元建设美好乡村。&&& 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涉农资金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实现“村美民富”方面也发挥着积极引导作用。  “在村庄整治范围内,我们引导农民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产业。目前,黄铺村首期已租赁5个村民组的山场和农田近1400亩,投资300万元进行花卉基地建设,并成立了锦绣家园农林有限公司和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项目区内从事特色产业农户比例占80%以上。”王绍南说。  肥西县花岗镇孙集中心村属于旧村改造型美好乡村,主要加强和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孙集中心村不仅开通了公交运输线路,还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中心村集商贸、旅游、客运和苗木等为一体。为了加强产业发展,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创新农业致富道路。同时,利用孙集优美的自然风光,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5月14日,肥西县花岗镇党委组织委员王霞告诉记者。  “在推动美好乡村产业发展方面,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一些方面也有待改善。 ”潜山县财政局副局长郑茯苓说,一些地方油茶种植面积已经饱和,通过专项资金促进油茶种植的空间已经不大,如果可以因地制宜改变投向,就可以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局局长王建培说,涉农资金分配方式,正逐步向市县自主立项分配资金转变。去年,我省实行“因素测算、切块下达,自主选项、省级备案”操作模式,省级原则上只负责合规性审核,不再审批具体项目资金。既简化涉农资金管理流程,又增强了基层统筹使用支农资金自主权。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财政对农村民生投入,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同时,积极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并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社会投入,鼓励农民参与,合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 【】 【】
暂无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潜山县财政局 网站备案号:皖ICP备号-1 地址:安徽省潜山县梅城镇潜阳路358号
安徽省潜山县梅城镇潜阳路358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户入股合作社协议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