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保险安全部衡平保险社是怎么回事儿?

这篇文章由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Hans Buhlmann教授于1997年撰写,他以一名学者和资深业内人士的身份讲述了现在被国内外媒体翻炒得火热的精算学的&前世今生&,让人读后能对该学科及职业有一个更客观公正的了解。该文章在14年后的今天读来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精算师:职业角色及其瓶颈& &从19世纪中叶说起
HANS BUHLMANN* ETH Zurich
&&& 纵观历史,每一次社会大分工都意味着新职业的产生与旧有职业的革新。该结论具有普适性,因而,我们也能参照它来解释金融的世界&&这里,有增长到可观数目的复杂人群提供专业技能服务。现在的情况是,关于人群中哪类专家提供的服务更实用、更有价值也更具前景的争论已逐渐公开化。有着相似培训经历和知识背景的人在分工并各司其职后也促进了这场竞争。这样一些同时承担着确保其内部成员胜任资格的责任的一个个&组别&,即是一个个职业。
&&& 精算师是金融业中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当然,会计师、核保人、统计学家、人口学家、运筹学家还有金融工程师也是有来头有名号的角色。现在允许我将精算师职业列入上段提到的&职业纷争&中。毫无疑问,从上世纪起,精算师们的努力便使该职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当然,声称我们是无可替代的角色亦不符实情。
&&& 阶段一:寿险业界的巩固
&&& 不了解精算的起源就无法理解精算师这一职业。精算组织的设立源于上世纪后半叶(译者注:1850年后)一项特殊社会服务的开展。我必须指出,这应被视作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成就,而不像一些历史书上说的那样仅限定于英国。的确,英国在时间上要优先于他国,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也比其他国家发展得早些。但是,相同的发展同样在德国、法国、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美国,甚至日本和澳大利亚出现于若干年后。这项特殊服务是什么呢?精算师们于上世纪后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因人寿保险所基于的数学理论的提出而受到认可。该理论的核心部分问世近一个世纪,1762年,詹姆士&道森(James&Dodson)成立英国衡平保险社(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Society)正是基于此。
&&& 精算行业在当时取得令人惊讶的成绩,也取决于有利的条件。首先,人寿保险在十九世纪初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投机生意。一位保险年鉴的编撰者这样写道:&人寿保险公司不断繁殖,就好象苍蝇在夏天到来时数量陡然增加一样;它们消失得也同样迅速。&消失的原因一方面是保费的计算极不科学,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有效手段遏制企业家之间无节制的分红。下面就是一个实例:年间,仅在英国,有333家保险公司在酝酿中,实际成立149家,只59家躲过倒闭的厄运。因而,人们呼吁建立法律以保护受保群体。其次,1762年成立的衡平保险社完好无损的度过了一次次恶劣的环境,靠的就是以该公司精算师威廉姆&摩根(William&Morgan)为首的成员发展起的一套科学方法。于是,其他公司纷纷借用现成保险技术计算准备金,设计专业的资产负债表,并用统计数据建立生命统计表。
&&& 这项职业技能逐渐传开并跨越国界。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立法机构得以采用这些值得信赖的数理技术。精算师曾经是某些保险公司极其宝贵的竞争优势,现在,引领技术革新的他们已变为保险业的领军人物了。
&&& 保险精算师无可替代的地位导致首批国家级的精算团体的建立,即1848年于伦敦成立的The Institute of Actuaries,1856年在爱丁堡成立的The Faculty of Actuaries,1889年成立的法国精算师协会,同年,美国精算师协会的前身也在大西洋彼岸创立了。在德国,1860年起,一群科学家就定时聚会探讨与保险业相关的问题。他们将其研究所成主要发布在了《Masius Rundschau der Versicherungen》上,之中Zillmer和Hattendorf等做出了极其创新的成果。遗憾的是我努力查找但并未知晓德国精算师协会成立于何时,但哥廷根大学的精算研究所是在1895年建立的。再将目光投向远东地区,澳大利亚精算师协会和日本精算师协会分别成立于1897年和1899年。从最近的周年庆典可知,1895年,首届精算师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举办,而这也促成了Belgian ARAB的形成。
&&& 上述环境为20世纪上半叶精算学的黄金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石。在这段时期,精算师委以重任,他们掌握着寿险领域的专业技术,亦为全行业提供保障。管理层往往诞生于精算师中,而他们利用自己的人事权力也维持了精算师在一家保险公司中无与伦比的地位。
&&& 阶段二:坐享其成
&& &我关于精算师黄金时代的描述会略显片面。我于20世纪50年代入行成为一名年轻的精算师,听我讲述初次踏进寿险世界的印象或许是挺有趣的事,我的年轻同事也拥有相同的感受。
&&& 幸运的是,我在一家企业文化甚好的公司工作,获得了一些绝好的发展机会,最后,拿到了不菲的薪酬。很快我就意识到,那些大学里学到的数学方面的知识被视作身份的象征,而在高中获取的更一般性的知识则远比数学知识来得实用。我的恩师兼我的上司Jecklin教授曾总结说:精算学是一套&现成&的理论;留给精算师的工作仅是对专业技术的细节做微调。这就相当于在说,经过上世纪的蓬勃发展后,精算学已经停止了它前进的脚步。对于刚入行的精算师,保险业的起步是一项具有吸引力的事业挑战,但在数理理论的创新只是作为附加的一项爱好。尽管我听出老师语气中的失落,我还是希望我了解到的实情不会这么令人沮丧。过后,我逐渐觉得,在内行人眼里,保险界的工作自有其魅力,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个人。
&&& 正如你们所知,在非业内人士眼里,这是不一样的。让大学或一般学术团体的学生相信这种只利用现成数学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自我发展的职业吸引人是很困难的。正因为此,本世纪初,雇佣年轻学子开始成了件很棘手的事。非但如此,一些大学开始自问&&从纯学术角度来讲这无可厚非&&还应该继续开设精算科学专业吗?学生对精算学兴趣骤减伴随着学界对越来越缺乏创新观点的精算科学的质疑声。这导致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产生,比如在德国,一方面,保险公司希望增设精算师席位,甚至给予重金支援,而另一方面,大学在接受这些邀请时表现得相当谨慎,或干脆直接拒绝。这不单单是&德国现象&,而是发生在全球各地。在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国家仅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大学作为精算师职业考试的预备阶段,而不与考试直接挂钩。 众所周知,英国精算师考试试题出自职业团体,这也意味着,精算师考试与20世纪数学的学科发展是脱节的。
&&& 总而言之,就在不久前,作为一项职业,精算师还在大放光彩;但精算学作为一门学术,它赢得的声誉并不高。
&&& 阶段三:新动力
&&& 六七十年代开始,精算学逐渐跳出人寿保险的框框。精算学为非寿险业接受的全过程演绎得与一百多年前人寿保险中上演的那一幕如出一辙。
&&& 在很多国家,车险一直是保险公司蒙受重大损失的一个险种。即使保险公司费尽心思收集统计数据,他们对保险费率的制定毫无头绪。一种可靠的、有理论依托的方法需要出来为大的保险系统的增值盈利设定规则。
&&& 至于人寿保险方面,已诞生了相适应的理论基础。1903年,瑞典人Filip& Lundberg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即后来为我们熟知的集体风险论(Collective Risk Theory)。在这篇文章中,他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即,把保险事件建立在时间序列模型中。他还不自觉的将现代概率论中的重要概念运用其中,随机过程就这样第一次亮相保险界。其局限性则在于:1903年,关于随机过程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数学表述。相对严谨的数学基础是在1930年到1940年间主要由俄国数学家打下的。虽然Lundberg的成果引起了精算师们的注意,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它们。直到Harald&Cramrr教授对集体风险论和随机过程的关联给予出色的理论阐释后,才有更大一批读者得以理解。
&&& Lundberg的贡献仍旧是无可替代的。他将精算学从20世纪前学术的桎梏中解救出来。他的努力使精算学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里程碑:在现代概率论的基础之上为保险事件建模。
&&& 汽车保险中的盈亏系所依托的参照个人投保者的数量的数学模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该模型在60年代建立。精算师也在寿险领域以外获得了职业发展的新机遇。这次的发展涉及到火灾保险、再保险以及其他分支。
&&& 这是道很有趣的考题,即,活跃在寿险这个精算大本营以外的精算师究竟是扩展了职业范围?还是算创生的新职业?美国这个精算职业发展领先其他地方的国家就明确将寿险精算和意外灾害保险精算分开。但在其他一些国家,这种职业涉及范围的拓宽都遇到了相同的障碍。我们必须不断反问自己,是什么造成了这一障碍。而且,和人寿保险领域的同行相比,非寿险精算师的工作范围和其他职业(如审计师、核保人)的界定极其模糊。对此我们很遗憾,但由于在相同或相似工作中力争做得更好所带来的压力也可能转化为全行业的动力。
&&& 阶段四:来自其它行业的挑战
&&& 在划定精算师职能范围的时候,我们才仅从行业内部来考察。我们看到它在人寿保险业的地位与作用,并也将其势力延伸到其它保险业分支中去。
&&& 过去40年来的另一个趋势是:其它与精算师工作有重叠的职位也接受精算师的加入。大体说来,我将这样一种变化和发展归因于:可能性这一概念,在现代已经是一种广为接受的思维趋向,可将其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在上个世纪,这个概念只与两类人相关&&职业赌徒和精算师。本世纪中期,另一种职业开始越发频繁的用到概率,这就是会计师。他们经常得计算现金流的现值等等。因为会计师遵守的准则和精算师的有一定区别,所以两职业间难免会有冲突。这也意味着精算师传统领地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存在不同职业解决相同的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若干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这种&共生&为那些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多种选择。
&&& 然而,上述例子也显出,职业范围的重叠会导致意见分歧,进而妨碍作出正确的判断。我认为,此时精算师要扮演这样的角色,即指出,若一个问题仅有一个对应答案是多么的死板。这在数学上就是不成立的,更不用说经济学中了(当然,因为精算师更懂得数学,异议声多半来自其他人)。
&&& 精算师所面临的更大更新的挑战远不是各级别会计师在过去几十年带来的所能比拟的。这些职业是那样新潮,以致我们才来得及叫上其英文名。&金融工程师&,最初活跃在没有任何职业活跃的一方处女地上。他们从事的典型工作有:期货定价、利率期限结构、投资组合优化;简而言之,涉及现代金融业的各种问题。
&&& 回顾过去,为什么适用于现代金融业的技术手段是直接源于数学(更精确的说就是源于概率论)而非滋生于精算方法?相同状况也发生在学术界;一些创新思想其实都来自做企业管理研究的商学院。来自金融工程师的挑战是全新的一页。一个一成不变的行业必然会错过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传统的金融数学模型一直在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以利率不变为前提来考虑每一份保险合同。而如今,精算师已经觉醒并开始在现代金融数学中占领一席之地。
&&& 大学已经意识到,应该将金融数学与保险数学合作一堂课来开设。我个人十分赞同这样一种合并模式,将这两种殊途也未必同归的理论一并传授。至于两种职业间的竞争,精算师的劣势在于晚一步迈进现代金融领域,但同时,精算师在数学方面的扎实训练胜过商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因此,这种长效优势绝对不能被低估。更何况,精算学的应用空间就不能逐渐吞噬金融工程的吗?
&&&& 尾声:精算师的瓶颈
&&& 精算师的瓶颈在哪?这项职业的覆盖面能做到多宽?&我们都是精算师&意味着什么?承担起计算人寿保险金、降低风险、评估火灾保险、发展再保险公司的某只对冲基金或是做关于社会保险的人口调查不是最有益的吗?如果我们仅是做好我们工作份内的事,就像一个个专干细活儿的能手,那一般意义上的精算师又是怎样的?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来自行业本身。大多数精算师协会在精算师职业里定义了必要的行为守则;这确保了对外显示的职业化,也规范了业内。大多数国家级的精算团体已开始修订他们的行规。这将有助于重构精算师在当今金融保险业的地位,因而也被看作是受欢迎的举措。来自企业的对精算师职业的理解仍不满足一个&普遍的瓶颈&的定义。经验告诉我们,该职业的指导方针不应该旨在分离不同类专家而造成一个行业的整体性难以为继。而整体性需要一种关于职业构成的共识;专家除了掌握的技术手段,需要对其技术手段依托的理论基础有一种综合的交互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此行业中重蹈巴别塔的覆辙。或许我们这些在大学里任教的老师可在自己的教职上做出一定的贡献,即从一种宽口径来教授精算数学、金融数学、寿险与非寿险技术、资本以及&现收现付&。我还想补充的是,对于当代金融业理解的共同基础(保险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话题在学生中激起了广泛热情。学生在参加研讨会时总是积极提到它。欣慰的是,总是最优秀的那部分同学日后想在综合性较强的金融领域工作。精算师未来将扮演的角色取决于这批优秀的青年在毕业后获得多大的鼓励与支持。如果我们能让他们在金融业获得大展拳脚的机会,该行业的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阅读(...) 评论()精算师的前世今生
&&&这篇文章由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Hans
Buhlmann教授于1997年撰写,他以一名学者和资深业内人士的身份讲述了现在被国内外媒体翻炒得火热的精算学的“前世今生”,让人读后能对该学科及职业有一个更客观公正的了解。该文章在14年后的今天读来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精算师:职业角色及其瓶颈&
—从19世纪中叶说起
ETH Zurich
纵观历史,每一次社会大分工都意味着新职业的产生与旧有职业的革新。该结论具有普适性,因而,我们也能参照它来解释金融的世界——这里,有增长到可观数目的复杂人群提供专业技能服务。现在的情况是,关于人群中哪类专家提供的服务更实用、更有价值也更具前景的争论已逐渐公开化。有着相似培训经历和知识背景的人在分工并各司其职后也促进了这场竞争。这样一些同时承担着确保其内部成员胜任资格的责任的一个个“组别”,即是一个个职业。
&&&&精算师是金融业中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当然,会计师、核保人、统计学家、人口学家、运筹学家还有金融工程师也是有来头有名号的角色。现在允许我将精算师职业列入上段提到的“职业纷争”中。毫无疑问,从上世纪起,精算师们的努力便使该职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当然,声称我们是无可替代的角色亦不符实情。
&&&&阶段一:寿险业界的巩固
&&&&不了解精算的起源就无法理解精算师这一职业。精算组织的设立源于上世纪后半叶(译者注:1850年后)一项特殊社会服务的开展。我必须指出,这应被视作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成就,而不像一些历史书上说的那样仅限定于英国。的确,英国在时间上要优先于他国,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也比其他国家发展得早些。但是,相同的发展同样在德国、法国、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美国,甚至日本和澳大利亚出现于若干年后。这项特殊服务是什么呢?精算师们于上世纪后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因人寿保险所基于的数学理论的提出而受到认可。该理论的核心部分问世近一个世纪,1762年,詹姆士·道森(James·Dodson)成立英国衡平保险社(Equitable
Life Assurance Society)正是基于此。
精算行业在当时取得令人惊讶的成绩,也取决于有利的条件。首先,人寿保险在十九世纪初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投机生意。一位保险年鉴的编撰者这样写道:“人寿保险公司不断繁殖,就好象苍蝇在夏天到来时数量陡然增加一样;它们消失得也同样迅速。”消失的原因一方面是保费的计算极不科学,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有效手段遏制企业家之间无节制的分红。下面就是一个实例:年间,仅在英国,有333家保险公司在酝酿中,实际成立149家,只59家躲过倒闭的厄运。因而,人们呼吁建立法律以保护受保群体。其次,1762年成立的衡平保险社完好无损的度过了一次次恶劣的环境,靠的就是以该公司精算师威廉姆·摩根(William·Morgan)为首的成员发展起的一套科学方法。于是,其他公司纷纷借用现成保险技术计算准备金,设计专业的资产负债表,并用统计数据建立生命统计表。
&&&&这项职业技能逐渐传开并跨越国界。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立法机构得以采用这些值得信赖的数理技术。精算师曾经是某些保险公司极其宝贵的竞争优势,现在,引领技术革新的他们已变为保险业的领军人物了。
&&&&保险精算师无可替代的地位导致首批国家级的精算团体的建立,即1848年于伦敦成立的The
Institute&of Actuaries,1856年在爱丁堡成立的The
Faculty&of
Actuaries,1889年成立的法国精算师协会,同年,美国精算师协会的前身也在大西洋彼岸创立了。在德国,1860年起,一群科学家就定时聚会探讨与保险业相关的问题。他们将其研究所成主要发布在了《Masius
Rundschau der
Versicherungen》上,之中Zillmer和Hattendorf等做出了极其创新的成果。遗憾的是我努力查找但并未知晓德国精算师协会成立于何时,但哥廷根大学的精算研究所是在1895年建立的。再将目光投向远东地区,澳大利亚精算师协会和日本精算师协会分别成立于1897年和1899年。从最近的周年庆典可知,1895年,首届精算师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举办,而这也促成了Belgian
ARAB的形成。
&&&&上述环境为20世纪上半叶精算学的黄金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石。在这段时期,精算师委以重任,他们掌握着寿险领域的专业技术,亦为全行业提供保障。管理层往往诞生于精算师中,而他们利用自己的人事权力也维持了精算师在一家保险公司中无与伦比的地位。
阶段二:坐享其成
&&&&我关于精算师黄金时代的描述会略显片面。我于20世纪50年代入行成为一名年轻的精算师,听我讲述初次踏进寿险世界的印象或许是挺有趣的事,我的年轻同事也拥有相同的感受。
&&&&幸运的是,我在一家企业文化甚好的公司工作,获得了一些绝好的发展机会,最后,拿到了不菲的薪酬。很快我就意识到,那些大学里学到的数学方面的知识被视作身份的象征,而在高中获取的更一般性的知识则远比数学知识来得实用。我的恩师兼我的上司Jecklin教授曾总结说:精算学是一套“现成”的理论;留给精算师的工作仅是对专业技术的细节做微调。这就相当于在说,经过上世纪的蓬勃发展后,精算学已经停止了它前进的脚步。对于刚入行的精算师,保险业的起步是一项具有吸引力的事业挑战,但在数理理论的创新只是作为附加的一项爱好。尽管我听出老师语气中的失落,我还是希望我了解到的实情不会这么令人沮丧。过后,我逐渐觉得,在内行人眼里,保险界的工作自有其魅力,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个人。
&&&&正如你们所知,在非业内人士眼里,这是不一样的。让大学或一般学术团体的学生相信这种只利用现成数学手段解决问题而不是自我发展的职业吸引人是很困难的。正因为此,本世纪初,雇佣年轻学子开始成了件很棘手的事。非但如此,一些大学开始自问——从纯学术角度来讲这无可厚非——还应该继续开设精算科学专业吗?学生对精算学兴趣骤减伴随着学界对越来越缺乏创新观点的精算科学的质疑声。这导致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产生,比如在德国,一方面,保险公司希望增设精算师席位,甚至给予重金支援,而另一方面,大学在接受这些邀请时表现得相当谨慎,或干脆直接拒绝。这不单单是“德国现象”,而是发生在全球各地。在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国家仅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大学作为精算师职业考试的预备阶段,而不与考试直接挂钩。&众所周知,英国精算师考试试题出自职业团体,这也意味着,精算师考试与20世纪数学的学科发展是脱节的。
&&&&总而言之,就在不久前,作为一项职业,精算师还在大放光彩;但精算学作为一门学术,它赢得的声誉并不高。
阶段三:新动力
&&&&六七十年代开始,精算学逐渐跳出人寿保险的框框。精算学为非寿险业接受的全过程演绎得与一百多年前人寿保险中上演的那一幕如出一辙。
&&&&在很多国家,车险一直是保险公司蒙受重大损失的一个险种。即使保险公司费尽心思收集统计数据,他们对保险费率的制定毫无头绪。一种可靠的、有理论依托的方法需要出来为大的保险系统的增值盈利设定规则。
&&&&至于人寿保险方面,已诞生了相适应的理论基础。1903年,瑞典人Filip·&Lundberg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即后来为我们熟知的集体风险论(Collective
Theory)。在这篇文章中,他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即,把保险事件建立在时间序列模型中。他还不自觉的将现代概率论中的重要概念运用其中,随机过程就这样第一次亮相保险界。其局限性则在于:1903年,关于随机过程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数学表述。相对严谨的数学基础是在1930年到1940年间主要由俄国数学家打下的。虽然Lundberg的成果引起了精算师们的注意,但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它们。直到Harald·Cramrr教授对集体风险论和随机过程的关联给予出色的理论阐释后,才有更大一批读者得以理解。
&&&&Lundberg的贡献仍旧是无可替代的。他将精算学从20世纪前学术的桎梏中解救出来。他的努力使精算学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里程碑:在现代概率论的基础之上为保险事件建模。
&&&&汽车保险中的盈亏系所依托的参照个人投保者的数量的数学模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该模型在60年代建立。精算师也在寿险领域以外获得了职业发展的新机遇。这次的发展涉及到火灾保险、再保险以及其他分支。
&&&&这是道很有趣的考题,即,活跃在寿险这个精算大本营以外的精算师究竟是扩展了职业范围?还是算创生的新职业?美国这个精算职业发展领先其他地方的国家就明确将寿险精算和意外灾害保险精算分开。但在其他一些国家,这种职业涉及范围的拓宽都遇到了相同的障碍。我们必须不断反问自己,是什么造成了这一障碍。而且,和人寿保险领域的同行相比,非寿险精算师的工作范围和其他职业(如审计师、核保人)的界定极其模糊。对此我们很遗憾,但由于在相同或相似工作中力争做得更好所带来的压力也可能转化为全行业的动力。
&&&&阶段四:来自其它行业的挑战
&&&&在划定精算师职能范围的时候,我们才仅从行业内部来考察。我们看到它在人寿保险业的地位与作用,并也将其势力延伸到其它保险业分支中去。
&&&&过去40年来的另一个趋势是:其它与精算师工作有重叠的职位也接受精算师的加入。大体说来,我将这样一种变化和发展归因于:可能性这一概念,在现代已经是一种广为接受的思维趋向,可将其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在上个世纪,这个概念只与两类人相关——职业赌徒和精算师。本世纪中期,另一种职业开始越发频繁的用到概率,这就是会计师。他们经常得计算现金流的现值等等。因为会计师遵守的准则和精算师的有一定区别,所以两职业间难免会有冲突。这也意味着精算师传统领地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存在不同职业解决相同的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若干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这种“共生”为那些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多种选择。
&&&&然而,上述例子也显出,职业范围的重叠会导致意见分歧,进而妨碍作出正确的判断。我认为,此时精算师要扮演这样的角色,即指出,若一个问题仅有一个对应答案是多么的死板。这在数学上就是不成立的,更不用说经济学中了(当然,因为精算师更懂得数学,异议声多半来自其他人)。
&&&&精算师所面临的更大更新的挑战远不是各级别会计师在过去几十年带来的所能比拟的。这些职业是那样新潮,以致我们才来得及叫上其英文名。“金融工程师”,最初活跃在没有任何职业活跃的一方处女地上。他们从事的典型工作有:期货定价、利率期限结构、投资组合优化;简而言之,涉及现代金融业的各种问题。
&&&&回顾过去,为什么适用于现代金融业的技术手段是直接源于数学(更精确的说就是源于概率论)而非滋生于精算方法?相同状况也发生在学术界;一些创新思想其实都来自做企业管理研究的商学院。来自金融工程师的挑战是全新的一页。一个一成不变的行业必然会错过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传统的金融数学模型一直在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以利率不变为前提来考虑每一份保险合同。而如今,精算师已经觉醒并开始在现代金融数学中占领一席之地。
&&&&大学已经意识到,应该将金融数学与保险数学合作一堂课来开设。我个人十分赞同这样一种合并模式,将这两种殊途也未必同归的理论一并传授。至于两种职业间的竞争,精算师的劣势在于晚一步迈进现代金融领域,但同时,精算师在数学方面的扎实训练胜过商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因此,这种长效优势绝对不能被低估。更何况,精算学的应用空间就不能逐渐吞噬金融工程的吗?
&&&&&尾声:精算师的瓶颈
&&&&精算师的瓶颈在哪?这项职业的覆盖面能做到多宽?“我们都是精算师”意味着什么?承担起计算人寿保险金、降低风险、评估火灾保险、发展再保险公司的某只对冲基金或是做关于社会保险的人口调查不是最有益的吗?如果我们仅是做好我们工作份内的事,就像一个个专干细活儿的能手,那一般意义上的精算师又是怎样的?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来自行业本身。大多数精算师协会在精算师职业里定义了必要的行为守则;这确保了对外显示的职业化,也规范了业内。大多数国家级的精算团体已开始修订他们的行规。这将有助于重构精算师在当今金融保险业的地位,因而也被看作是受欢迎的举措。来自企业的对精算师职业的理解仍不满足一个“普遍的瓶颈”的定义。经验告诉我们,该职业的指导方针不应该旨在分离不同类专家而造成一个行业的整体性难以为继。而整体性需要一种关于职业构成的共识;专家除了掌握的技术手段,需要对其技术手段依托的理论基础有一种综合的交互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此行业中重蹈巴别塔的覆辙。或许我们这些在大学里任教的老师可在自己的教职上做出一定的贡献,即从一种宽口径来教授精算数学、金融数学、寿险与非寿险技术、资本以及“现收现付”。我还想补充的是,对于当代金融业理解的共同基础(保险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话题在学生中激起了广泛热情。学生在参加研讨会时总是积极提到它。欣慰的是,总是最优秀的那部分同学日后想在综合性较强的金融领域工作。精算师未来将扮演的角色取决于这批优秀的青年在毕业后获得多大的鼓励与支持。如果我们能让他们在金融业获得大展拳脚的机会,该行业的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衡平律师事务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