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调研支农再贷款款扩大农信社资金来源

关于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转型的调查与思考
欢迎光临达州市达川区农村信用社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关于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转型的调查与思考
更新时间: 15:25:15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850
  【内容提要】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肩负着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国家经济增速趋缓、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等新兴金融业蓬勃发展,农信社依靠做大存贷规模和拉大存贷利差赚取利润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严峻挑战。11月4日至6日,省联社王华理事长在达州调研期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假定规模有限,利差缩小,四川农信到2020年如何实现拨备前人均利润突破100万元,员工人均收入突破20万元”这一课题,以及“以转折性、战略性思维推动农信发展第二季”的发展思路。本文就达县联社面对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全面开放的市场竞争,如何以转折性、战略性思维推动发展第二季,加快业务经营转型,最终实现“五最银行”目标作一粗浅分析。  关键字: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转型    一、业务经营转型概念及转型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国家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并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农村信用社将再次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加快推进业务经营转型,迎接新时期的新挑战势在必行。  银行业务经营转型即建立一个以现代经营管理核心价值观为支撑,以适应经济金融发展和市场与客户需求的经营结构和管理架构为主体,以经营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及市场竞争能力持续提升为目标的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拓宽收入渠道,进而实现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转变,存贷业务为主导的业务体系向多元化、综合化业务体系转变,以此不断提高业务发展速度、规模、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业务经营转型背景  (一)市场倒逼达县联社进行业务经营转型  一是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银行纷纷下沉业务,成都农商行、恒丰银行、南充商业银行的强势竞争,村镇银行异军突起,达县联社垄断红利正在被打破;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提速推进,传统的依靠拉大存贷利差赚取红利的日子即将远去;三是银监会新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日趋严格,政策红利正在被消失;四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原有的客户群结构正悄然改变,客户的金融需求将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  (二)达县联社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达县撤县设立达川区,意味着达川区将逐步告别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快速融入中心城区的发展。这将对城市扩容扩建、吸引人口集聚、招商引资、拉动土地增值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撤县设区还将引起产业结构的较大调整,第二、三产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创造更大经济附加值,财富效应逐渐显现。因此,撤县设区必然给达县联社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使其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伴随达川区融入中心城区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聚集效应凸现,区域经济结构即将发生巨变,达县联社辖内机构对经营效益的贡献度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中心城区和城郊营业机构面临更多的业务机会,经营业绩会快速提升。  2。达川区“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达川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5%以上,这意味着有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该趋势将引起人口收入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其主要收入从务农收入转移为城市务工和创业收入;失地农民的资金需求逐渐从生产性需求向消费性需求转变。人数众多的农民的收入和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促使达县联社必须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的优化选择。  3。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政策深入实施,为农村信用社扩大涉农信贷投放提供强有力的流动性支持。  (三)达县联社现有发展模式遭遇瓶颈  从近三年的数据分析:达县联社资产总额从2010年末的66。85亿元到2013年10月末的129。31亿元,净增62。46亿元,平均增幅达20。8亿元;资产结构中:信贷资产占52。6%(其中低利率的住房按揭贷款占总信贷资产占比达40%)、存放同业类金融资产占20。6%,投资类资产占26。79%、不生息资产占0。1%。近三年来,信贷资产的平均收息率为8%(差全省的平均收息率近1个百分点)、存放同业平均收息率为3。5%、投资类资产平均收息率为4。8%,总体资产平均收益率仅为6。2%。  负债总额从2010年末的64。73亿元到2013年10月末的122。66亿元,净增60。2亿元,平均增幅达19。3亿元;负债结构中,各项存款占比达92。23%,其他负债业务仅为7。77%;存款结构中低成本存款为30%,一年期以上高成本存款为70%;近三年来,低成本存款的付息率为0。84%,高成本存款的付息率为3。36%,平均付息率为2。2%,预计到2013年末,付息率将达到3%,意味着利差在逐步缩小。  由此看来,近年来达县联社业务经营规模和效益均较强劲地上了台阶,综合效益逐年递增,核心指标得到了全面优化和提升。但回首反思,其增长方式是粗放的、不可持续的。  总体来讲,达县联社“跨越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垄断红利、利差红利和政策红利,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率市场化提速和监管日趋严格,这种依靠规模增长的发展模式势必难以长久持续。唯有在体制机制、运行模式、业务结构上主动进行根本性的、全面性的变革,才能释放新的动力,才能实现华丽转型。因此,走业务经营转型之路就成为了达县联社的唯一选择。  三、业务经营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清晰,理解不到位  目前农村信用社部分员工认为业务经营转型与“小银行”打造无关,是对流程银行建设的否定;也有部分员工认为业务经营转型不过是一场“运动式”的行动,如一阵风吹过了就结束;还有少数员工为近年来的多项改革举措而烦扰。于是,在思想上轻视,行为上敷衍。甚至还有极个别人认为,各级联社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聘请专家,购买技术,精简部门,改造固有的业务流程都是瞎折腾。  (二)营销理念未能跟上市场开放进程  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对农村信用社的挑战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信用社很多员工仍缺乏主动营销意识,营销观念还停留在市场推销的层面,对客户价值判断不准确,未能有效共享客户资源,导致了营销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和客户流失。同时,多年来农信社工作人员习惯于春放秋收、等客上门、有求才应的工作方式,习惯于按上级的指示办事,缺乏主动营销意识;再次,农信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支农政策功能,导致员工竞争意识不强,很少主动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前沿知识和开展市场营销。  (三)金融产品单一,中间业务发展滞后  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呼唤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目前,农信社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经营重心仍停滞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有效贷款品种不足,品牌产品优势不突出,80%的贷款集中于小额信用贷款和抵(质)押贷款,未能按照客户、市场的发展潜力、需求特点等变量为客户量身定制。另外,中间业务发展滞后,仍主要集中于代发工资、代发财政涉农直补资金、代收税款、代理保险等相对低层次和低效益的业务,代理基金、股票发行、分销债券及特约取款、信用卡、代保管等高效益的业务几近空白,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ATM机、POS机、EPOS机虽已步市,但客户使用率和市场覆盖面偏低。  (四)服务水平较低,“特色服务”尚未形成  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服务内容的公众吸引力,直接决定其市场占有水平。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准已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一方面,普遍缺少可为客户提供具有农信特色的“服务”。大多数农信社的服务方式和内容还停留在多年前向其他商业银行“取经”得来的水平,所以难于形成现代化的、有农信特色的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员工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卖方市场”思想严重,服务态度差,办业务速度慢等问题。  (五)员工素质有待全面提升  农信社员工队伍整体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尤其是专业技术职称持有率跟不上农信社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既缺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又缺乏一支素质高、作风正、能打硬仗的一线金融铁军。此外,大多数农信社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的设定,忽视建立和健全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只是很机械的每天在干着相同的工作,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工作中就缺少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信社业务经营转型的有效推进。  四、业务经营转型措施及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是否正确转变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强业务经营转型的传导力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经营转型的宣传力度和必要的业务培训,力争使所有员工都能充分认识业务经营转型的重大意义,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减少对业务经营转型工作的误解和不支持,确保业务经营转型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业务经营转型的整体研究,及时将转型的思路、规划方案传导至网点机构,以便于农村信用社所有网点机构在业务经营转型中充分理解和贯彻执行。  同时,要居安思危,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随着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开始,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势不可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将逐步形成。另外,其他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互联网金融以及手机金融的挑战,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争夺,使农村信用社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要树立竞争、忧患意识,以竞争求发展、以忧患求生存。  (二)优化调整结构  1。优化资产结构。一是盘活闲置资金,努力降低非生息资金占用,积极调整低收益资产结构;二是综合考虑成本、市场利率、期限、种类、信用等级、盈利能力、对信用社贡献等,创新贷款定价机制,制订一户一策战略,实行差别定价和风险定价政策,重点在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实体经济发展上作文章;三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贷款的综合收益率。逐步压缩风险较大、收益较低的固定资产贷款、中长期贷款比重,以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比重,优先发展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供应链融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同时根据风险后收益定价,提高贷款客户的产品覆盖度和信贷资产的综合贡献度。在把准投向中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盘活存量,真正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结构优化的信贷增长。  2。优化负债结构。进一步调整存款结构,提高低成本资金的占比,在组织资金成本上要利润。尤其是要进一步吸收财政性等对公存款、贷款客户资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大客户、大项目、高等级客户以及个人优质客户的存款,同时实行“名单式”管理,做到“量上做大、质上做优”。  3。做强做优资金业务。一是拓展新的渠道(如:证券、基金、租赁、保险、担保、财务、交易所、资产管理公司、新的信托及银行渠道),渠道建设不仅是业务模式的创新,更是对银行在金融监管体系下更为有效地推动金融市场要素配置的手段;二是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包括机构间合作模式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三是大力发展银行承兑汇票的签票业务,联动达州市内各家联社,配合做好票据贴现,提高农信社的市场知名度;四是开展“票据拆分”、“票据集合”、“第三方付息”等票据业务品种,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为客户的所想而做”;五是大力引进资金业务方面的专业人才,规范定价及操作行为,真正实现盈利模式转型。  4。加强渠道建设。大力拓宽用卡渠道,改善用卡环境,加快以电子和互联网为载体的金融产品研发和推广步伐,加大ATM机、POS机、EPOS机、短信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市场覆盖面和有效使用率,力推移动金融和互联网金融。  (三)加强成本管控  大力开源节流,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建立以全面成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价值管理型财务管理模式,尤其要加大对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对外接待、采购、宣传等方面费用的管控和监督,进一步严格财务费用开支审批权限,实行费用限额管理,设立“神秘人”监督和匿名举报制度,保证费用开支的合理性、公开性、合规性。  开展全面化、专业化、特色化营销  有效的市场营销是农信社取得竞争优势的捷径,不同的营销渠道和不同的营销组合在客户对象、效果、客户反应的时间、成本、覆盖范围上都是不同的。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改变传统的坐、看、等的营销观念,改变官僚的工作作风,要“走出去”,到农户家中、企业生产现场调查摸底,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产品。一是建立全员营销、分层营销机制。按照“一点一策、一户一策”及“量身定做”的原则,围绕客户制订营销策略和服务方式,推进专业化特色化营销;二是建立市场营销工作联席会议例会制度和金融联络员制度;三是依托现有网点全面复制小贷、微贷技术。对城区所有网点的贷款业务实行“新老划断”管理,新发放的贷款全部引入小贷、微贷技术,试行“专业服务+网点营销”模式。区乡则建立场镇大营销模式。以授权社为依托,建立区乡大营销中心,将营销能力强、客户资源多的优秀分社信贷员向授权社和城区转移,并实行“分社营销+授权社专业服务”的“1+1”模式,实现农村市场营销的统筹化、精细化。  (五)优化网点布局  对城内网点进行重新布局,对服务区域重叠、口岸差的网点进行撤并整合。同时进一步加强渠道建设,加大城区自助设备的投放力度,在人口集中且经济活跃的广场、医院、大型住宅、学校商业区布放离行式柜员机以及银亭式自助服务网点,以此建立“物理网点+自助银行+电子银行”的服务体系。  (六)提升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农村信用社要秉承“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时刻为客户着想”的宗旨,在服务细节和服务创新上下功夫,推动服务再上新台阶。一是建立大客户服务中心,为高端客户提供“一站直达式”的综合金融服务,稳步推行错时上下班制度,“早开门、晚关门”,延长服务时间。同时开展夜间服务,在商贸集中的网点开办“夜间银行”,逐步形成“储蓄夜市”、“贷款夜市”、“汇款夜市”、“理财夜市”;二是建立巡检制度和“神秘人”监督制度;三是全面推行现代银行标准化服务模式,定期开展标准化服务轮训,深入推广晨会、夜会制度,积极开展“服务明星”等评选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队伍建设  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员工队伍的素质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在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技能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凝聚力强的员工队伍对当前的信用社来说非常重要。农村信用社要以实施业务经营转型为契机,推动员工队伍向专业化转型。一是建立全员大培训、大提升的工作格局,提高中层干部的业务策划、推动落实和制度执行的能力;提高网点负责人的业务拓展、市场营销能力;提高一线员工的业务操作、案件防控能力;二是注重业务团队的培训提升,对城区信贷队伍进行整合,建立公司金融部、个人金融部、小企业金融部、微贷金融部四支专业营销队伍,并对四个部门按照服务区域、行业、目标客户群体、审批权限进行分类授权,实行差异化、阶梯型服务格局。同时逐步将年轻敬业、营销能力强、人缘关系广的员工向营销一线和城区转移;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畅通员工晋升通道,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总之,改革对于农村信用社迫在眉睫,只有实施业务经营转型,持续优化流程银行建设,不断推陈出新,转变发展模式,才能推动农村信用社健康平稳发展。  
【文章作者:】&&【文章录入:达县联社&&&&责任编辑:dxls&】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Copyright(C)2013 www.dzxh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达州市达川区农村信用社 地址:达州市南外通达西路73号 电话:(0邮编:635000 蜀ICP备号 技术支持: 网站监制:达州市农村信用社汇聚中心县农信社支农再贷款政策落实到位
     
当前位置:
县农信社支农再贷款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帮扶弱势群体。积极推广妇女小额创业贴息贷款,累计投放4090万元,惠及城乡妇女375人;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累计发放502万元,受益农民工101人;落实计生家庭&双千帮扶&贷款政策,累计投放448万元,惠及计生家庭105个。二是支持农村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累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580万元,为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发放贷款757.5万元。三是增加个体工商业贷款投放。通过与乡镇工商所搭建长期有效沟通平台,以抵押、质押和一户多保等方式办理《贷款证》贷款,累计投放14268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助力涉农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新成立小微企业营销中心,推出小微企业联盟、钢结构抵押、公司+农户、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产品,累计投放24760万元,助力63家涉农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五是推广农户大联保体贷款。通过建立客户经理动态管理档案,推广农户大联保体贷款业务,新发展组建10人以上农户大联保体166个,授信金额17349万元,惠及农户家庭2085个。截止2012年底,县农信社累计争取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资金2.58亿元,带动各项贷款新增投放4.12亿元,增速19.09%,其中涉农贷款新增投放3.92亿元,增速20.5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4.04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量的41.72%。(冉祥武)
版权所有   夏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网络管理中心&&当前位置:&&
>>海东市农信社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益明显
海东市农信社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益明显
来源: 发布时间 10:27:57
近年来,人行海东中支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在支持辖区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政策调控作用,积极引导辖区农村信用社全力支持“三农”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一、主要做法(一)积极向上级行申请追加支农再贷款限额。年两次申请追加限额亿元,使支农再贷款限额达亿元,基本满足了农信社支农需求。(二)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海东中支对支农再贷款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支农再贷款的发放对象,县域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均可申请支农再贷款。除中心支行直接发放支农再贷款外,限额的下拨县支行使用。扩大支农再贷款的支持领域,完善中支和县支行现场检查的规范化流程,确保行政执法的效力。(三)切实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继续完善支农信贷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基层机构的信贷审批权限,适当降低贷款门槛、优化操作程序、提高审贷效率,开辟“三农”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年,全市支农再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亿元,比同期增加亿元,支农再贷款余额、累放额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四)树立贷款投向支持现代农业的理念。年,从再贷款投向结构看,种植业贷款余额亿元,养殖业贷款余额亿元,农户农产品加工运输业贷款余额亿元,消费贷款余额亿元,其他贷款余额亿元,比重分别为、、、和。二、取得成效(一)涉农贷款逐年增长,有力支持了“三农”信贷资金需求。随着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的加大,辖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支持下,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明显增强,其发放的涉农贷款由年末的亿元增加到年末的亿元,增长了%。年,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亿元,发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亿元。(二)农信社资金实力不断增强,盈利能力逐年增加。在再贷款的支持下,减少了农信社的资金成本,壮大了资金实力,提高了自身效益,促进了农信社业务长足发展。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亿元,较年增加亿元,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增加亿元,增长。盈利达万元,比年多赢万元。
版权所有:海东市人民政府
地址:海东市平安区&&邮编:810600&&E-mail:
&&技术支持:
您是第位访客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 低碳建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控制
  【论文摘...摘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且数...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 管理职责分配
  论文摘 要: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建筑施工...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娱乐的追求进一步提升,对国家行政事...中华合作时报
日  新闻热线 010-
完善管理 合理运用支农再贷款
山西省昔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胡晋忠
  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资金不足而对农信社发放的贷款。支农再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农村信用社处于特定阶段出台,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支农再贷款的支农作用及完善管理方面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第一,对支农再贷款实行优惠利率,真正起到惠农作用。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的支农作用,对支农再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从源头上降低农村信用社的筹资成本,从而减少信用社的利息负担。从而调动农民使用支农再贷款的积极性,使支农再贷款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支农、惠农作用。
  第二,调整贷款期限,使其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人民银行应修改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延长贷款上限,信用社在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时,必须提供包括贷款投向和需求时间的需求清单,人民银行根据需求清单在规定的限期内灵活确定支农再贷款的期限,在期限上尽量满足农户对资金不同档次的需要。这样,人民银行每年发放支农再贷款的金额中就可以剔除借新还旧因素,真正反映当年投向“三农”的资金量。
  第三,农村信用社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应转变经营理念,树立服务于农的思想。一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拓宽用人渠道,实现人员招聘制,建立多层次的人才结构。二是积极改善自身条件,加强电子化建设。农村信用社应不断提高其支付结算效率,加快信贷系统电子化建设,创新金融产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第四,加强对支农再贷款的专项管理,确保资金用于“三农”建设。各级农村信用社应专门设置支农再贷款科目,专门核算向人民银行借入的支农再贷款,设置发放支农再贷款科目,用于核算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的农户贷款,逐步记录贷款金额、利率、时间、用途。保证两各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防止随意调整贷款户的情况。
  第五,为满足农村市场经济需要适度增加支农再贷款总量。根据农业地区差异与不同区域农民信贷需求差异的特点,科学分配支农再贷款,适当向欠发达农业地区倾斜,向支农再贷款需求旺盛的地区倾斜,保证支农再贷款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
  第六,疏通支农再贷款投放渠道,确保支农再贷款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支农再贷款政策是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支农再贷款的投放渠道应该是畅通无阻的。因此,在对农业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管理上,应明确规定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可以绕过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受贷款增量指标的限制,确保支农再贷款投放渠道畅通,能够及时足额地投向“三农”。
  最后,农村信用社要转变观念,积极拓宽支农面,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支农工作。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走出“小农”的思想误区,引导农村信用社将支农再贷款支持面向全体农民,支持农民从事种养和农民消费,支持产业链的延伸,鼓励因地制宜的深加工和销售渠道的构建,尽量满足农业对农业贷款条件多样化的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电话:010- 传真:010- 电子邮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