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郎咸平 2016保险谈保险

如何理解郎咸平说的“中国的保险就是搞传销”?
当期视频可见:
按时间排序
其实我看到内地很多中小型保险公司推出了一下不错的产品,但与香港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内地目前主流还是代理人模式,缺点在于代理人是完全站在保险公司立场向投保人(客户)推销产品,保户买到的往往是不适合或性价比差的产品。前段时间进入一个保险经纪平台的群,看到他们还是认真的替客户考虑,仔细挑选合适的产品的。因此如果购买内地保险产品,多看几家公司产品,能自己研究条款进行比较是最好的,或者可以通过代理多家保险公司产品的互联网平台或经纪公司来咨询,中介机构更了解市场产品,也更能站在客户角度考虑。购买香港保险也是一样,找中立的经纪公司,比找保险公司代理人要更好,经纪公司是同时代理很多家公司产品,可以为客户挑选最合适的产品。
  保险,你保险了吗?  四年前郎咸平谈了一期保险,对营销模式有质疑,那个节目是《保险,保不保险》,现在网上还有。四年后的8月8号,就是上个礼拜,又谈了一期《保险。现在保险了吗》。可恨的是现在土豆优酷都收费,今天看了一次重播版。郎咸平还是谈了数据,现在保险已经成为一个投资产本,在欧美排行第一,中国也是这个样子,第二是股票,最后才是理财产品。另一个数据图,针对中国人当下亚健康,是百分之七十。也就说百分之七十,健康有问题,这些人都是保险挖掘的地带。还有一个数据图,就是当下的满意程度,百分之八十多人不满意。  节目的有趣是保险也是国家GTP的组成部分了,2014年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里》,保险是居民,政府,工业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工具。这期嘉宾是马光远,央视2套和经常能看到他,我更喜欢王福重能来,能掐能喷,马老师谈到,保险是现代金融服务业的一个基本属性,过去国家有限制,现在国家开始开放了。  节目也请了两个保险代理人,能不能现场说服老郎和老马购买保险,这段最有意思。郎咸平这期说的保险2.0的已经要到来,是一个保险的发展的转折阶段。他自己原来认谈到保险的手段,也就是“最后的传销+庞氏骗局”的合法渠道。  和马光远与郎咸平做了现场的辩论。谈了为什么深圳的民众都去香港买保险。针对这个话题开始了辩论。这就是国内和国外信息的不对称性。客户和销售之间有着不对称的信息,假若在场的嘉宾不是马光远这种知根知底的,换成我可能觉得保险人说的挺有道理,也许就是中国保险业不够规范。如果王福重的现场估计能噎死两个保险代理人,你们忽悠不了我。  节目对保险业大体的分歧点,保险本身应该是没有错,保险公司得到该有的利益也没有错,两个教授认为中国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人员是盈利为主,而不是以救助为主,更多是一个做个融资工具,不是社会发展服务业的基础上。在《国十条》后而且现在百度,阿理,腾讯也开始盯上保险这个市场,那些小的保险公司已经越来越难了,他们的进入是有一个合法的融资渠道。  最后郎咸平说,保险如今是一个价值洼地,但是呼呼政府规范保险市场。保监局的领导的期望,中国未来的社会,房子有问题,身体有问题,第一时间应该想到保险。保险2.0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保险2.0的时代是什么样的,郎咸平没有具体说出来。想起前几天网上一个段子,“今天给大家讲两个笑话,第一个笑话是巴西有钱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但没钱办奥运会;第二个是某个国家有钱办奥运会和g20,但是没钱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你们觉得哪个可笑?”  中国政府无法普及全民医疗,如何普及保险呢?说到底贫富差距之外,还是一大推赤贫阶级被拒之门外的。我个人认为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公司应该隔离,保险代理人的佣金是由谁给?客户还是保险公司?不应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应该有第三方介入。保险代理人应该改名保险服务者,应该有专门的理财学基础,志愿者的理念,属于公务员的服务部门。杜绝传销营销的层层分利的模式,有着国家基础服务战略的服务群体。现在多数人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都淡薄,更难说合同解读和风险评估的能力与意识。
我们村里好多人都被卖保险的骗过,卖保险的丧尽天良,老人的养老钱也要骗!!买之前是一回事,说得天花乱坠,买了后各种条条款款限制,总之就是一直叫你往里面投钱。
我觉得就像!我看到的是,入保险行业,自己先买!你看”合同“ !再看销售人员!死说海说,好好好,买买买!他们的目的,恨不得所有的人都去买。这是病。还有哪里都有他们的声音,甚至是病房!
我不喜欢寿险推销, 但我也不喜欢朗老板的信口开河。 听听他的数据 :一个业务员佣金880元 上线可得2045元,接着还来个更离谱的:业务员佣金4000元,直接上线可得5340元,上线的上线可得16860元!我们来算算,保险业务员佣金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很正常。我们取中间值百分之二十五,他说的第一种情况:业务员佣金880元,可得出保险费3520元,业务员880加上线提成2045等于2925,保险公司还剩595元。第二种情况:佣金4000元,可得出保费16000元,业务员佣金加上线加上线的上线是26200元。保险公司亏10200元!保险公司还要缴营业税,教育附加费。好大的黑洞!朗老板信口雌黄,我也只能呵呵啦
环境监督局说PM2.5不超标就不超标?劳动就业部门说大学生就业情况好就也就会好吗?保险说自己不是传销就不是传销吗?站在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角度的感受保险,就是拉人头,之于传销的差距只是自己承认和不承认的区别。另外最见不得有些保险代理人,一旦发现你不是潜在客户,或者不会join team, 就用讥讽恶毒的口气祝你好运。比如说上面那位的 “那你一定是不认可保险的,所以无论保险行业如何运行,你都不认可这个行业。所以人生路上无论任何疾病,和意外产生的后果都要自己承担,希望你们有这个实力。
这中幼稚的表达只能显示出无礼和无能,可悲不?
实话实说, 郎教授的话确实都只能听一部分。中国保险业氛围的确不怎么好,培训不久就上岗,用各种忽悠手段做销售。但不得不提醒一下,应该去详细了解一下保险产品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保障自身生活水平的金融产品。中国保监会香港投资者教育中心他提到的亲戚在香港某银行买保险“交15年亏180万”,“亏了24万”,“拿回6000元”,尤其要注意仔细理顺情况:保险是长期性的产品,购买前一定要看清楚试算表和条款,短期内退款确实基本拿不回钱的,全球都一样。
看来机会到了,是该重仓杀入的时候了
无论保险行业如何发展运作,人们买保险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规避风险,将来得到理赔是不是还是自己受益?就拿别的行业来说,一个新人进公司是不是也有师傅和主管教他工作,在别的行业这种形式让人接受,到保险就被认为是传销。如果你说其他行业是公司招聘,但是保险是发展下线。那么为什么保险是发展下线呢?因为每一个保险从业人员,他都是保险一个代理商,他发展下线是给自己增加员工。其他行业员工创造一份价值,是不是先给老板,那么保险行业,一个代理商给自己加了一个员工,得到一份收益难道不正常吗?保险是传销的人,那你一定是不认可保险的,所以无论保险行业如何运行,你都不认可这个行业。所以人生路上无论任何疾病,和意外产生的后果都要自己承担,希望你们有这个实力。
传销加集资还有洗钱吧
在我人生低谷的时候居然轻松过了保险的笔试和面试,然后天天上课讲李嘉诚和马云他们的语录,故事,直接撤了。
从此遇到电销买保险的我就反问他有没兴趣加入我们天地会!
对于今天中国的保险行业,最多的应该是在底层的销售人员,并且也是经常有大量人力出入。况且今天的中国保险行业在许多人看来已经到了 诈骗 的范畴,那么保险公司需要更多的人进行宣传。 保险公司就用这样的套路 先招一帮人,然后培养。总有一些保险卖的不错的赚了钱,而且比较多。那些赚的多的想晋升,公司就会要求你带徒弟,其实就是需要你自己去招人,那么你的徒弟就像传销一样发展成你的下线,并且徒弟销售出去保险师傅有提成。 徒弟再发展,就有徒弟的徒弟,以此类推。 就和传销模式几本一样。
郎咸平所说的“中国的保险就是搞传销”其实抨击的是中国保险业的人员组织方式。中国商业保险主要分为个人营销、团体业务、银行中介渠道。顾名思义,个人营销是个人对个人,团体业务是针对团体、公司,银行中介是通过银行等中间渠道销售。三种渠道各自的组织架构方式不同。其中个人营销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指的是某家公司中从事个人营销的代理人的数量与质量。数量自然越多越好,比如中国大陆目前有300余万人从事保险代理人工作,占总人口的仅0.2%,而台湾总人口2336万人,其中保险代理人达到30万人,比例达到1.2%,是中国大陆的6倍多。这也是目前台湾寿险业高度发达的原因,同时,中国大陆的保险业其实师从台湾,1996年个人保险萌芽时,正是从台湾请了许多专家进行咨询培训,甚至许多台湾专家在中国大陆的保险公司比如中国人寿、平安、泰康、新华等公司任职管理,才有了大陆保险业的发展。为了让保险代理人的数量增加,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很多次招募销售人员的活动,招募的专业名词也是从台湾引进的一个特殊的词,叫做“增员”,增加员工,这是一个台湾感觉很强的名词,现在也是各家保险公司最关心的一个词。以上是关于数量,与大多数销售公司一样,多多益善。再说说队伍的质量。人多了以后,是一盘散沙还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这道选择题肯定都会做。为了便于队伍管理,保险公司的个人代理人队伍分成了小、中、大三层金字塔架构。在每一层架构中的主管,都履行着管理职责,享受着管理利益。在这个搭建组织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去“增员”,招募进来的人归属于自己的团队,由主管履行管理义务。某主管直接招募的人越多,业务越好,其职级越高,收入越高。可能会有人问,保险公司需要招募销售人员壮大队伍无可厚非,为什么非要业务员自己去招人而不是公司出面招募呢?给人的感觉像是传销拉人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保险业务员与公司之间的“代理”关系。代理关系是一种较特殊的劳动关系,不同于劳动合同制与劳务派遣制,更多是一种加盟、合作的关系,类似于保险公司为代理人提供平台,允许其代理销售保险公司的产品,就跟各类烟酒代理商、游戏代理商一样,两者之间关系较奇特。所以在保险公司,强调各级主管的“自主经营”意识,自己发展队伍,做好业务,与公司共赢。郎咸平作为一个知名公众人物,在不了解保险公司运营的情况下评价“中国的保险就是搞传销”,有失公允。传销是违法的,保险是合法且重要的金融产业。代理人制度的销售模式并非大陆所特有。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保险代理人》词条:纵观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发展史,保险代理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为保险市场的开拓、保险业务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例如,在英、美、日等国约有80%以上的保险业务是通过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招揽的。在我国,《保险法》专门以一章的形式阐述了有关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的问题,并且于 1996年2月和1997年12月两次出台了“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这些无不说明保险代理人在保险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保险代理制的实施,保险代理人的出现,为完善保险市场,沟通保险供求,促进保险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保险代理人制度以及其组织方式引起郎咸平的误解,但其言论是对300万保险代理人深深的伤害。
只说事实大学的时候被邻居推荐在保险公司做兼职,说是兼职,其实就是过去做他的下线(很像传销吧)。期间也谈到过上线抽下线的头(很像传销吧)。上课的时候不谈业务,先谈成功,谈赚钱。之后就是各种不靠谱,期间还要求我们写出自己身边的朋友,亲戚的联系方式(可能是为了之后推销使用)。因为团队之分,我被前辈排挤,后面的培训被他们以各种理由拒绝我参加。我可是付了钱的!之后在我强烈要求下他们终于给我了考试证,材料和发票。但我早已不想在此行业发展。我只是要个说法。太平洋保险,保太平。
作为一个当年差点就被拉进去做保险的人表示:报销的销售模式和传销完全一样。不同的是,保险是合法的,卖的是保险。 你们知道卖一份寿险销售人员可以拿多少提成吗? 多的能到40%。然后你的上家再拿20%以上,以此类推。想想你们买的保险有多少都进了销售人员的腰包里吧。真正能进入库里的也就20%。 也就是相当于以成本价500%的价格买了一份寿险。可以说保险,80%的部分都是传销。
放得有点久的一个邀请了。首先,我得说不是中国的保险太像传销导致我们认为ta是传销,而是中国的传销太像保险的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所以我们分不清保险和传销……然后说郎教授……曾经,曾经我很喜欢听他的演讲啊或者课程之类的,为什么呢?听着过瘾啊!感觉都是站在老百姓这一边和上边对着说,当然过瘾!但是,当我渐渐长大懂事,我越来越觉着郎教授不是学者,而是生意人。生意人要的是什么呢?要的是利益最大化。给个建议,每每听完郎教授某一时期说的话的时候,想一想他老人家最近出了什么书,嗯嗯……最后吐糟一下咱们的保险吧……知道我们理财师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刘彦斌老师为什么要说保险好吗?因为他写了《人人都该买保险》呀。他老人家说大家最应该买的是那种意外保险,88块钱的航空意外,飞机掉下来就赔500万。因为意外险最能“以小博大”体现保险的价值……可是,我们谁知道是意外先来还是疾病先来呢?有一天和某位行业资深人士聊天,他讲了一个段子:有一天保监局领导召集了行业的几个人“牛人”去讲课和交流,讲完之后,一位保监局领导说:“嗯嗯,你今天说了这些给我很大启发啊!我觉得保险好像还是有点用的嘛!”好吧,这就是现状——不懂保险的人制定行业的规则,并且让老百姓去买他们自己都不认同不买的保险!前几天央视不是那个什么质量调查的节目嘛,我发了一条微博,直接截图过来:所以啊,说中国保险是传销,我觉得不算过分。因为,说中国保险是任何神鬼模样或者模式都不为过^_^(我是认真的。)
郎说了保险代理人模式与传销部分形似的东西,此外,也抨击了目前保险业存在的部分乱象和问题。诚然,中国保险业目前存在各类问题(知乎有过类似探讨:保险业/保险公司为什么在中国的声誉比较差?),这个需要所有保险从业者和监管机构正视,没必要回避;但另一方面,从本质来讲,代理人模式的保险销售并不是传销!!
首先看一下传销的定义:
一、在没有提供实质性业务或服务情况下,以发展人员数量为主要经济来源; 
二、以宣传或承诺高额回报为诱饵,采取非法集会或类似于更人性化的家庭宴会方式,巧立名目或以产品变相收取不等价、不客观的费用等手段进行非法集资;  
三、以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为幌子,从事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商业欺诈,用欺骗手段甚至强制进行交易的敛财行为;  
以类似以上行为来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管理秩序。具备上述任何一种条件就可以定性为传销。
寿险的个险模式可以逐条与上述传销的定义进行比对:1、个险提供的是保险服务,销售的是保险合同,即不存在没有实际业务的情况;2、所谓非法集会之类的说法更不可能按到个险头上,保险公司的晨会、客户答谢会都是合法的;3、欺骗手段、强制交易更是和个险模式没有任何关系,即使个别个险销售人员存在销售误导问题,但毕竟总体还是好的。
综上,个险模式并非传销,而且保险是国家金融三个支柱行业之一,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器,和传销不该混为一团。但同时,各保险公司在发展个险代理人队伍时,也需要尊重保险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不能盲目追求规模,以"人头"指标考核业绩,适当的减员有时比增员更重要。
最后,讲一点个险销售的代理人模式,该模式基于“基本法”搭建组织,最早也源于外资友邦,友邦在1992年把这种营销模式代入中国,在此之前,保险销售是以员工制为主。1992年,友邦保险公司将寿险营销制度带进上海,寿险营销制度的引入,革新了保险经营的传统落后观念,改变了保险公司固守的传统展业模式,推动寿险业实现跨越式增长。我国各家保险公司在1996年后普遍采用寿险营销制度,人寿保险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统计显示,1992年我国保费总收入和人身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67.9亿元。141.9亿元,2004年分别为4318.1亿元。3228.25亿元,分别增长了11倍、22倍。
而且当友邦保险把整个代理人制度带进并介绍给中国后,不仅对中国保险行业起到非常快速的发展和推进作用,也促进了很多销售行业,比如药品销售行业等等,进而引起这种主动的销售理念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所以更确切说是传销学习了个险销售的模式,但它学到的仅仅是“形”,它没有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此外,关于这个问题知乎已经有类似讨论,题主可以移步看看:最后,跑个题说说郎教授,据(@林海川的微型生活铺)称目前狼的出场费一般在15万到20万之间,而且不签合同,他有权利随时毁约,同时必须要求提前把钱打给他。要做头等舱,必须带两个以上助理,有时候还要求一笔在酒店的休闲费用,具体大家自己琢磨吧。很多保险公司请其讲过课,邀请客户来听。如果你说郎真的一点不了解保险,似乎也说不过去,但他今天能站在保险公司立场给客户讲课,明天就能上电视节目炮轰整个保险业。这种“砖家“的话,听听就是了,别当真。毕竟不是写本书就叫作家,不是拿个经济学的博士就能叫财经观察家,他们精力有限,涉猎领域也毕竟有限,这些人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没记错的话,郎教授是研究公司财务的专家,最开始的”郎顾之争“捧火了他,当时他的确是靠"专业见解"成名。但后来他对国企改革,对政府评价,对股市放炮的言论很多都谈不上”专业“了,成名的专家往往沦为”砖家“!如果某砖家做不来换灯泡的活儿,就不该去点评换灯泡的流程,否则就是胡说八道,误人子弟。
推销保险的业务员
其实要的根本就不是你的人 而是你的关系=。=你谁根本不重要这是姐对保险业务员的理解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查看: 9551|回复: 14
在线时间1382 小时人气82845 威望0 金币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93729阅读权限12UID688308
银甲天王, 积分 937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271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2积分93729精华0帖子
“我们的保险就是搞传销!”10月6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在《财经郎眼》节目中大谈中国保险业现状,郎咸平不仅称中国保险业是暴利行业,还认为“我们的保险就是搞传销”。郎咸平的前述言论一出,立即在网络上遭到众多保险代理人的猛烈抨击。
  有人戏称郎教授一句话“至少得罪300万保险代理人”。随后,著名理财专家刘彦斌连续多日在微博上发文,为保险业正名,他在微博中表示:“保险业不是暴利行业,保险也不是传销。保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人都需要的。”
  两位专家对保险业的看法截然相反,也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口水战”针锋相对
  在节目中,郎教授举了一个保险类似传销的例子:某家中资公司,招了一个全无经验的推销员,他的佣金是一个月880元的话,他的上一级主管可以分得2045元,如果找一个绩优业务员,如果每个月赚4000元,他的上线能赚到5340元,再上线能赚16860元……
  郎咸平在节目中“保险就是搞传销”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保险行业人士的热烈讨论。作为《人人都该买保险》的作者、东方华尔总裁刘彦斌随即发布近百条微博,为保险正名。
  支持郎咸平观点的以保险消费者,尤其是受到销售误导的保险消费者为主,也有网友从保险赔付率的角度来支持郎咸平的观点,如网友“xuchuang520”表示:“2011年中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4339亿元,原保险赔付支出3929亿元,业务及管理费1882亿元。调查近14年的数据几乎都在30%以下的赔付率,这不是暴利是什么?”
  而支持刘彦斌观点的则以保险从业人士为主,强调保险产品的必要性。对于郎咸平所举的例子,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你研究的是哪间保险公司?如果真的有主管跟下级佣金提成这么高的一家保险公司,我马上跳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采访部分保险人士,在这些专业人士看来,刘郎之争,论述的其实并不是一回事,郎咸平主要是从保险的不正当销售以及目前金字塔式的佣金结构来否定保险业的,而刘彦斌的言论更多是从保险产品本身的保障功能出发得出的结论。此外,一些业内人士还认为,目前社会上对保险业存在一定的偏见。不过,保险业自身也需要反思,保险营销体制改革也迫在眉睫。
  保险营销体制求变
  据了解,我国的个人保险营销制度于1992年引入,目前已是寿险公司首选的销售渠道和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保险营销员数量已达335.7万人。事实上,对于目前保险公司普遍采取以增员奖励和血缘保护为激励手段的多层级组织发展模式,监管部门早已指出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早在2009年,在中国保监会的《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体制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指出了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该《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当时的“保险营销机制本身也具有明显的内在违法性特征”。具体来看,保险公司普遍采取以增员奖励和血缘保护为激励手段的多层级组织发展模式,这与《禁止传销条例》规定的非法传销十分相似。保险营销机制(业界俗称的基本法)中“招募式”的增员机制,“级差式”的团队层级管理模式(少则七八级,多达十几级)、根据“级差”和“血缘关系远近”复式计酬等方面,与工商部门认定传销的 “介绍加入”、“组成网络”和“复式计酬”等三个要件,基本没有区别。因此,保险营销模式一旦被不法分子非法利用,极易蜕变为非法传销活动。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北京大润经纪、广东珠江经纪等保险中介公司涉嫌非法传销活动的问题不断暴露,并被工商和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今年10月8日,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提出了推进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并首次提出了3年、5年及长期改革目标。
创幻因你更精彩
总评分:&人气 + 20&
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怀揣着走向天堂的梦想最后却走入了地狱
在线时间1382 小时人气82845 威望0 金币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93729阅读权限12UID688308
银甲天王, 积分 937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271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2积分93729精华0帖子
  跨界合作:保险销售渠道谋变
  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除了关注堵成长龙的高速公路和人满为患的旅游景点之外,由中国平安 、阿里巴巴、腾讯等对外宣布联合成立的“众安在线”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媒体纷纷披露了这家注册资本金10亿元、注册地上海、经营范围定位于财产保险产品的网络平台,其主要股东结构中,阿里巴巴控股19.9%、中国平安控股15%、腾讯控股15%、携程控股5%。业内普遍认为,在近年来保险业销售业绩整体受挫的形势下,借力新兴互联网市场寻找新的渠道突破点,拉动保险市场销售份额,不失为保险销售渠道积极谋变的创新思路。
  跨界组合瞄准互联网
  事实上,保险业联手互联网跨界合作并非刚刚上演。今年以来,为摆脱销售下滑趋势,多家险企纷纷开始尝试与电商及电信之间的联手合作,以期有所突破。
  前不久,光大永明人寿与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实现在线完成投保流程、在线付费、在线保单生成等功能,为客户提供手机终端一站式的保险消费体验;9月26日,安邦保险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联手打造一个专属的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同日,太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在深圳正式开业,将把目前太平集团和所属四家子公司的网站整合为统一的“中国太平官网”,以官网在线商城模式与电商渠道合作模式协同发展为基础,预计将于明年初开始提供一站式网络保险服务。
  在8月24日中国平安的中报业绩发布会现场,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就曾表示,将与腾讯、阿里巴巴及另一名股东谋划在上海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探索互联网新兴金融渠道。
  可见,险企的此番努力皆是为抢占互联网市场的先机,力争实现新的业务增长点。
  “平安与阿里巴巴、腾讯、携程合作,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势必会对保险的网销市场产生占比上的倾斜,这将为险企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和业务增长契机。”有保险业专家如是说。
  “互联网与金融企业的集合能够为金融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艾瑞咨询分析认为,首先,互联网的应用可以极大拓展金融产品的营销渠道,节约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的成本;其次,电子商务带来了新的贸易形式,为保险业的渠道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贸易产生的电子票据、交易合约、客户资料以及企业信用,都可以成为保险业未来产品创新的切入点。
  冲击传统销售格局
  自2011年开始,保险电子商务已发展得如火如荼,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抢滩保险电商市场,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渐成气候。业界人士预测,2012年将是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保费规模将达800亿元,再次实现100%的增长。
  记者从泛华保险服务集团获悉,该集团新近收购的保险电子商务网站“保网”于2012年1月在全国范围正式改版上线,转型为专业的第三方保险交易与服务支持平台,目前该网站已集合国内多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支持价格、服务、理赔等全方位的在线查询和综合比较,覆盖车险 、旅游险、意外险 、健康险等多样化的保险产品,为投保人提供了较为全面公正的比较平台和安全便捷的自主投保平台。截至目前,泛华已与中国人保财险 、太平洋保险 、大地保险、阳光保险、天平汽车保险、中意人寿 、美亚保险等20多家中外知名保险公司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数百款保险产品陆续在“保网”上架。
  如此看来,保险网销已成为险企新的业务增长点。尤其从前述中国平安与阿里巴巴、腾讯之间的合作来看,阿里巴巴是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丰富的电商经验和企业客户基础,这些企业客户不但可以成为财产保险的购买者,其信用水平和交易记录亦可成为“众安在线”新险种的载体;中国平安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保险、证券、银行三种牌照,业务深入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旗下庞大的销售团队也将成为“众安在线”理赔服务的强大保障;腾讯作为国内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拥有广泛的个人用户基础、媒体资源和营销渠道,为未来“众安在线”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广铺平了道路。
  几家强强联手会否对险企目前的销售模式构成冲击?有专家坦言,阿里巴巴和腾讯强大的客户资源很可能会影响到传统的保险销售格局,目前的保险销售份额中,网销占比不足一成,如果腾讯和阿里巴巴发动自身强大的客户资源优势,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有可能致使一些传统客户转向网销市场,从而改变保险销售的占比格局,届时险企之间的竞争压力就会大增。
  移动展业节约成本
  近年来,险企业绩增速普遍下滑,不少公司遭遇“开源”难,“节流”任务更加繁重。尤其是当前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亿大关,使险企对于新平台在节约成本和拉动销售方面寄予厚望。
  “如何应用移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将是险企当前考虑的主要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保险营销方面,实现移动平台上的全流程投保是险企与业外合作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可以达到这一水平。但短期内,移动互联网还不能单独成为保险营销渠道,更多的还是传统渠道的辅助工具。因此,险企在跨界合作中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
  目前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已经拥有可以全流程投保的移动展业平台。平安人寿从日起,首推移动展业新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2011年7月,升级版移动展业新模式二代上线,据悉,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为客户完成“了解产品——完成投保——获得核保结果——现场交纳保费——现场获得保单”整个过程。此后,多家险企亦推出类似的全流程投保模式,如太保寿险的“神行太保”、阳光人寿的“快易保”、中国人寿的“国寿e家”以及天安人寿与快钱合作推出的T-PAD服务平台等。
  尽管利用移动互联网自主营销的时机还不成熟,但利用移动互联网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成为众多险企的共同选择,如自助理赔,车主只需用手机拍摄交通事故的车辆受损照片传送给保险公司,即可完成现场查勘、核赔定损、支付赔款的全过程。
  “目前寿险90%的保单投保都通过这一平台产生。”中国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平台对销售方式的改变,最直观的是一线业务人员身上的资料包“缩水”了,节省了打印和制作成本。
  “前端服务的整合是后台一系列改造的结果,通过科技创新,我们省下的人力成本达到5000人,此外还有物流、纸张和环境成本。”李源祥说,以往客户签完保单之后,保险公司需要在后台完成初核、录入、核保等多项工作,而现在这些工作量已经大大减少。
  策划人手记
  面临严峻的挑战,销售在同业竞争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决定险企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然而,作为寿险业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和保费来源,现行保险营销模式随产生的管理粗放、大进大出、素质不高、关系不顺等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保险业丧失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自《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发布一年多来,在监管态度和市场压力下,险企纷纷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开始思考、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和渠道,取得长期以来从未有过的变化和进展——有的探索营销队伍扁平化管理,完善收入分配结构,试点员工制;有的拓展网络销售、电话销售、社区门店等销售渠道和方式,走多元化营销道路;有的建立后援支撑平台,提高管理和销售效率;有的通过设立专属销售公司、开展交叉销售整合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关链接
  针对保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保监会积极鼓励保险公司拓展专业中介、网销、社区门店,交叉销售等销售渠道,走多元化营销道路。截至今年上半年,保监会已批准13家保险公司成立了保险销售公司,鼓励保险销售专业化、职业化经营。目前保监会正在积极研究和推动邮政企业代理保险业务专业化经营,总的来讲,就是希望增强新渠道、新模式的实力和市场占比,使保险营销改革转型有更健康的渠道来承接。(金融时报)
总评分:&人气 + 20&
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怀揣着走向天堂的梦想最后却走入了地狱
在线时间1382 小时人气82845 威望0 金币1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93729阅读权限12UID688308
银甲天王, 积分 937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271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2积分93729精华0帖子
  保险是传销还是必需品
  “我们的保险就是搞传销!”6日夜间经济学家郎咸平的一句话,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微博口水战。昨天,已经持续数日的战火并未有消散之意。
  坚持保险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被称为“平民理财大师”的刘彦斌获得众多保险从业人士的力挺,另一方郎咸平则坚持着原有观点不撒手。对此,保险专家表示,当前的保险营销制度存在问题,但是将它同传销相提并论并不合适。
  “我们现在的保险是通过传销来屯钱。一个全无经验的保险推销员一个月佣金880元,他的上级就能拿到2045元……”郎咸平并不掩饰他对保险业的炮轰,认为保险业无疑是个暴利行业。节目中,保险业的“金字塔”结构以及保险营销员的诚信危机等都成为攻击的焦点。
  这期在国庆长假期间播放的节目,在长假后的第一天获得井喷式回复。
  “保险业不是暴利行业,保险也不是传销。保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人人都需要的。”理财专家刘彦斌随即发了一条为保险“正名”的微博。近两天里,刘彦斌相关内容的微博有上百条。而下面的一众回复中,也不难看出来自大量保险从业人员的力挺。
  作为事件另一方,郎咸平并未在微博上作出回应,不过《财经郎眼》主持人王牧笛的微博上却是热闹不断。“保险业快成邪教了”“保险业的大小骗子们”,伴随言辞上的逐步夸大,双方口水战日渐升级。
  面对双方各执一词,网友对此的回应也是褒贬不一。其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倒郎派”都有着保险从业人员的身份。事关保险业形象的郎刘大战中,“同样是专家,对保险的认识咋差别那么大?”这样的疑问,更是频频出现。
  “我们更应该关心保险产品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保障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目前的保险营销制度存在问题,但保险和传销存在本质区别。传销产品中含有虚假成分,而保险则是实实在在的商品。”
  “保险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对营销员采用的是佣薪制,也就造成了营销员队伍的流动性和素质普遍不高。这一复杂的用工制度需要改变,但也需要时间。”庹国柱说,“但如果所有的营销员都成为正式员工,那也会对保险公司造成巨大的经营压力。”
  此外,庹国柱还表示,像“郎刘大战”这样的争论有益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这可以让大家更多思考如何让保险业更健康地成长”
总评分:&人气 + 20&
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怀揣着走向天堂的梦想最后却走入了地狱
在线时间3851 小时人气10218 威望3 金币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17920阅读权限10UID189612
白金长老, 积分 179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17920精华0帖子
谢谢分享!
在线时间7619 小时人气211676 威望10 金币23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244110阅读权限13UID106688
宝钻天王, 积分 2441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890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3积分244110精华0帖子
中国的保险业就是ZF支持下的传销! 因为他的组织结构和薪酬层级提成制度和传销没有区别! 谢谢!
在线时间5855 小时人气207673 威望13 金币92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226245阅读权限13UID2288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3积分226245精华0帖子
在线时间57 小时人气636 威望0 金币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846阅读权限8UID1078131
超级会员, 积分 8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54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8积分846精华0帖子
没错,中国的保险就是传销...
30%的归公司
30%的归拉保险的
剩下的40%才是你的
在中国买商业保险的就是傻子
需要时无法享受保险
退保一刀割进你骨头
在线时间2630 小时人气145793 威望10 金币4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6积分161788阅读权限14UID386013
唧唧歪歪特邀嘉宾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4积分161788精华6帖子
 心若无尘,就会远离嫉妒,远离虚荣,远离贪欲。心若无尘,就乐于慷慨,乐于耕耘,乐于豁达。
  心若无尘,就会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就会如同一泓清泉,清新幽雅。
在线时间263 小时人气2615 威望0 金币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3141阅读权限10UID1080354
白银长老, 积分 314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59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3141精华0帖子
本帖最后由 ▄︻┻─涨停板 于
17:33 编辑
中国的保险不但是传销而且是土匪。假如养老保险不是被从工资中强扣的,SB才会交
在线时间825 小时人气42966 威望0 金币4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49145阅读权限14UID689645
谈股论金特邀嘉宾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4积分49145精华0帖子
郎咸平:保险公司就像老鼠会 买保险最不保险
 卖保险其实是搞传销?
  郎咸平出位言论引热议
  “买保险最不保险,我们的保险营销就是搞传销。”以敢言放炮著称的经济学家郎咸平近日在某电视节目中大肆炮轰中国保险业,一时引发大量关注。保险业专家则对记者表示,保险和传销两种模式虽然类似,但存在本质的不同,机械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是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噱头。
  郎咸平:
  保险公司就像“老鼠会”
  “一家中资保险公司,招了一个没有经验的推销员,如果他的佣金是一个月880元,那么他的上级主管可以分到2045元,如果一个绩优业务员每月赚4000元,他的上线能赚5340元,再上线能赚16860元……”
  郎咸平表示,这种金字塔式的营销模式事实上就是传销的一种,表面是保险公司,其实却是“老鼠会”,“我们现在对传销嗤之以鼻,但万万没有想到,传销已经成为中国保险业的业态,尤其是人寿保险。”
  除了炮轰卖保险就是搞传销外,郎咸平还将矛头指向保险业的“暴利”和理赔难,称“买保险是最大的不保险”。郎咸平的说法在网络上得到了一些网友的支持,但大多数人并不认同。“按照郎咸平的说法,我国300多万保险代理人岂不都该被送进监狱”,有网友看到郎咸平的言论后在微博上发言,“郎咸平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不知道他读没读过保险法。”
  保险专家:
  不能机械混为一谈
  “保险销售传销说并非郎咸平首创,据我所知,这种说法早就有了,有一些业内人士也认同此观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中心执行主任陈秉正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保险分销体系跟传销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不能机械地将二者混为一谈。”
  陈秉正表示,由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一般实行代理制销售,在一些单位,确实存在着老代理人带领团队,并按照团队总体销售保费的一定额度抽取管理津贴的做法,但事实上,消费者可以直接打电话从保险公司订购保险产品而绕过这一层,但传销模式却不能。此外,传销所销售的产品大多是非法不透明的,而保险产品则是合法透明的。
  “传销与保险营销存在本质不同,‘传销说’只是吸引人们眼球的噱头而已”,北京某寿险公司法律部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保险与传销的不同在于:一是产品的合法性和透明度不同;二是传销将购买公司产品作为入职条件,是强制性的;三是,保险代理人可以自己干,也可以发展团队组员,而传销则必须发展下线。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销售模式也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但这种问题是可以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改善的,而据此将保险业一棒子打死肯定是不对的”。
在线时间6031 小时人气9660 威望5 金币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1积分15572阅读权限10UID7358
白金长老, 积分 155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428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积分15572精华1帖子
我早就觉得保险体系这么乱,怎么会没有人来管一下?怎么没有人来呼吁一下?拉保险的可以截留这么高的比例,不是在做一次游戏?真正到保险公司的就是50%不到,投保人怎么得到权益?完全是ZF支持的传销,非常的形象。
在线时间1389 小时人气114870 威望4 金币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128674阅读权限13UID497243
金甲天王, 积分 1286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326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3积分128674精华0帖子
保险公司就像老鼠会 买保险最不保险
在线时间638 小时人气44359 威望0 金币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2积分50479阅读权限14UID659645
谈股论金特邀嘉宾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4积分50479精华2帖子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在线时间5566 小时人气44149 威望0 金币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51074阅读权限12UID11343
铜甲天王, 积分 510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926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2积分51074精华0帖子
中国的保险就是传销
在线时间589 小时人气47887 威望0 金币0 最后登录注册时间帖子精华0积分53838阅读权限12UID983956
铜甲天王, 积分 538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162 积分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2积分53838精华0帖子
爆炒之后,最终的接盘者将成为整轮行情的贡品。游资无力撬动整个指数,所以会集中力量拉升某个板块,绝大多数的普通散户对概念把握不了。当普通散户对这些新鲜的概念有所了解开始追涨时,也就是游资们出货的时候。所以很多散户炒题材,最终都变成了追高接货。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乐于帮助会员
二年以上,发贴数超过2000
12个月,发贴数8000
积分达到10000
6个月,主题1200
3个月,发贴数大于1800
股票技术交流为主,人气较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郎咸平 2016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