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个地方真情还在老地方歌词用30年前的织布技术织布?

世界上最早用麻织布的是哪个区域,用棉花织布的是哪个区域还有麻织布和棉花织布分别是有哪个朝代的人发明或引入的?引入的是中国
“布衣”是什么布做的?古代说的“布”,是今日的麻布!古时中国盛产各种麻类,用麻织布历史悠久,棉花产量曾经甚少.古代衣料的优劣次序是绸缎为首,棉布上乘,麻布是最为普通之物.中国麻纺织的历史比丝绸更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纺织品就是麻绳和麻布,大麻布和苎麻布一直作为大宗衣料,从宋到明才逐渐为棉布所替代.黄麻布和亚麻布自宋代开始生产.在麻纺织技术形成之前,人类用石器敲打,使麻类植物变软,然后撕扯成细长的缕,用以搓绳或编结成网状物. 中国麻纺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原始手工阶段(公元前21世纪以前),手工机械纺织阶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70年),动力机器纺织阶段(1870年以后). 脱胶技术最早的麻脱胶方法是自然沤渍法.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已用此法.商周时代又盛行于黄河流域.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北蒿城、北京平谷商墓、陕西宝鸡西周墓、江苏六合东周墓和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麻布,都可辨认出经过脱胶的痕迹.秦汉时期,人们已能准确地掌握沤麻季节,即夏至后20日沤麻,麻的柔软达到类似蚕丝的程度.到北魏时,已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一系列脱胶的技术关键.如水质要清,用浊水则麻纤维色泽转黑;水量要足,水少则麻纤维易脆;沤渍时间要适中,太短则脱胶不够而难于剥皮,太长则脱胶过头而损伤纤维.在山区,还有冬天用温泉水沤渍使纤维柔和的经验.到宋元时,人们总结出感官鉴别法,学会从沤池中水色、浓度、水温和麻株表面的滑腻程度来判断脱胶的程度.这一方法直到现代,农村中仍广泛沿用.古代苎麻脱胶是将麻皮放在灰液中煮练,其历史比沤渍法稍晚,大约在春秋时形成.灰质分为两种:一种是楝木灰汁,属纯碱物质;另一种是蜃蛤壳烧成的灰加上水,即石灰水.陕西宝鸡西高泉春秋墓葬出土的苎麻布,经检验分析,是经过煮练脱胶的,其部分纤维呈单根分离状态.可见当时在掌握灰质比量和煮练时间上已有一定的经验.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精细苎麻布,经检验分析,纤维上残留胶质甚少,大多数纤维几乎呈单根分离状态.湖北江陵西汉墓出土的大量苎麻絮,经金属光谱分析证实是经煮练脱胶的,其纤维分离程度也十分良好.这证明秦汉时煮练脱胶技术又有了提高.到宋元时,又出现各种麻脱胶的新工艺,主要有:①先将麻皮绩成长缕并纺成纱,再先后浸入草木灰液、石灰水中各一夜,然后放入草木灰液中煮练,冲洗晒干后织布.②纺成纱后,先与干石灰拌和3~5天,再放在石灰水中煮练,冲洗干净后,摊放在铺于水面上的竹帘上半浸半晒,日晒夜收,直到麻纱洁白后织布.③将麻皮昼晒夜露若干天,再绩麻织布,然后将布放在石灰水中煮练.上述工艺中的露水漂白和半浸半晒漂白是煮练脱胶法的新发展.到明代,半浸半晒与水洗反复交替进行,胶杂质在漂、洗的工序中被不断清除,使纤维白净.这种方法直到19世纪末还在中国农村中广泛沿用.至今在盛产夏布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仍在应用.此外,中国南方有些地区还在苎麻煮练前先用硫黄熏白.19世纪,中国江西、湖北一带还流行此法. 麻纺技术古代麻纺有搓法和绩法.原始的麻纺是由手搓开始的,以后才利用纺专纺纱.距今69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段三股麻绳和一段两股麻线,同时还出土了最原始的纺纱工具纺轮.大麻纤维短而弱,多用纺专加工成有统体拈度的麻纱.近代四川温江地区大麻纺纱仍沿用此法.苎麻纤维长而强,多用绩法成纱.先用手指将脱胶后的纤维粘片分劈成细长的麻丝(缕),然后逐根拈接.由于麻丝上有胶质糊状薄层加上接头部位的拈合力就使得接头牢固,从而将麻丝续接成细长的麻纱.这个过程称为绩麻.这种麻纱在古文献里称为麻缕或麻. ~~~~~~~~~~~~~~~~~~~~~~~~~~~~~~~~~~~~~~~~~~~~~~~~~~~~~~~~~~~~~~~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的起源和传布历史文献和出土的棉纺织品实物证明,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较中原为早.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不够发达,边疆地区早已发展起来的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向中原的传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汉代,中原地区的棉纺织品还比较稀奇珍贵.到了宋代,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交往频繁,大量棉纺织品输入中原,棉花和棉布在内地广为流行,植棉和棉纺织技术逐渐传入.1979年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岩墓的船棺中发现了距今3200多年的一块青灰色棉布.1966年在浙江兰溪宋墓中出土一条完整的拉绒棉毯.这两件出土文物,为研究中国东南地区的植棉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从南北两路向中原传布的.南路最早出现棉花的地区是海南和澜沧江流域,之后传到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北路始于西北地区,即古籍所谓“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从南北两路传布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元代初年设立木棉提举司,大规模地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每年多达10万匹.虽然不久就撤销了这一机构,但后来又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绵)之首,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纺织衣料之一.棉花在中国堪称纺织原料中的后起之秀.唐宋以来,人们越来越看出棉花作为絮衬和纺织原料的优越性.《农书》对此作了较全面的评价,说棉花是“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功,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元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极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到了明代,棉花已超过丝、麻、毛、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由此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业已遍布全国.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棉花和棉布不仅自给,而且还输出到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美国商人到中国来贩运货物,以土布为主,不仅销到美国,还转销到中、南美洲乃至西欧.英国也曾经大量销用中国土布.19世纪初30年间,从广州运出的土布平均每年在100万匹以上,最多的一年(1819年)曾经达到330多万匹,直到30年代初才跌落下去,到1831年,中国对美国由出超转变为入超.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向中国大量倾销机制棉纱棉布,破坏了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但同时也为在中国出现大机器生产的现代棉纺织工业准备了客观条件.经过12年的筹办,于1889年开工生产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第一家棉纺织工厂,从此开创了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发展棉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横跨农业和工业两大生产领域,涉及棉花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和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中国棉纺织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告前瞻》部分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棉纺织行业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我国环锭纺、转杯纺和织机的数量分别达到1.2亿、232万头和126万台,纺纱生产能力更是达到了全球总产量的50%.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786.5亿元,同比增长26.8%.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棉纺织大国地位.虽然棉纺织行业高速发展,但是其头顶的“三座大山”正越来越重,高速发展的棉纺织行业亟待减负.从国内供给看,我国的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以及新疆产区,其中新疆产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5%,黄河流域产区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长江流域约占10%.棉花的种植区域过于集中,给棉纺织行业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棉花的产量与质量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棉花种植过于集中,相当于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某年气候条件不利,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那么会全国棉纺织行业都会受到极大影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2010年前后,由于受极端天气影响,新疆产区棉花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全国棉纺织行业顿时一片哀嚎.虽然我国现有三大棉花产区,然而仅有新疆产区的棉花种植形成一定规模,其他产区的种植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受上年价格因素影响较大,种植面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棉农的意愿,不利于棉纺织行业的整体稳定.在进口方面,我国棉花进口采用配额制度.根据WTO协定,我国每年配额进口89.4万吨棉花,实施1%的优惠关税;配额以外的进口棉花,征收5%—40%的滑准税.滑准税的征收,相当于为进口棉价设置了底限,其目的在于减少进口棉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确保棉农收益.然而,由于中国棉产量与纺织业需求之间有近300万吨的缺口,这就意味着无论棉价高低,都有逾200万吨棉花刚性需求通过缴纳高昂的滑准税进口.配额制、滑准税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企业利用市场手段进行资源配置,造成了中国棉纺织行业成本偏高.澳洲棉花18000元/吨,印度棉花16000多元/吨,但是碍于配额制度,企业不能自主进口,而中国新棉要21400元才能买到同等质量的棉花.分析认为,要解决棉花产量供不应求的现状,首先应该加大内部供给,从棉花种植入手,增加国内棉花产量.我国幅员辽阔,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尤其是长江、黄河流域两大产区,需要尽快将棉花种植规模化、规范化,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棉花种植面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4秒后,自动返回首页一个在织布厂干了30年的老工人_东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一个在织布厂干了30年的老工人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在织布厂干了17年
借了两万多买了个两室一厅的楼70多平&& 3年把债务还清(中间干了点小买卖) 住了10年不到&& 开发
这70平居然换不70平(国家规定1平换1.2平)&&
如果要换现在的房需要添10多万还是最小的
都退休了 一个月都不到一千元
你让他们往哪
弄这些钱去啊&&
如果换房不合适
不如就死在
这个还属于自己的房子里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非常同情你呀,哎一个小县城啊就是没出说理去啊,现在织布厂那块地方盖着楼了吗?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现在工人太苦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经常在贴吧看见
这不公那不公&&
没看见一个解决的&&
白发牢骚&&
领导看不见
看见也当没看见&&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不答应你的条件,你就别搬家,谁也没制你!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在织布厂干了17年 借了两万多买了个两室一厅的楼70多平 3年把债务还清(中间干了点小买卖) 住了10年不到 开发 这70平居然换不70平(国家规定1平换1.2平) 如果要换现在的房需要添10多万还是最小的 都退休了 一个月都不到一千元 你让他们往哪 弄这些钱去啊 本人声明 如果换房不合适 不如就死在 这个还属于自己的房子里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不要想不开,有什么要求提出来慢慢谈。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大家都支持你跟无良开发商以及不以人为本的地方zf作斗争。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时代不同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听说2400一平是真的吗,太高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现在哪说的准,还没动工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山坡羊•潼关怀古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作者简介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罢官。复职后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上疏谏元夕内庭张灯得罪,辞官归隐,屡召不赴。1329年关中大旱,应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忙于赈灾事宜,积劳成疾,任职仅四个月,死于任所。   张养浩能诗,尤长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主要是归隐期间的作品,反映了乐于隐居思想,有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如此的悲哀,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楼主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三个代表的其中一个代表,这位老工人代表了我们工人阶级。看着织布厂楼不顺眼的想拆织布厂楼的反而又想基本不给赔赏你们代表了谁?是土匪还是强盗?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怎么是干了30年呢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登录百度帐号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第07版:邺风
本版新闻列表
媒体链接: |
母亲的织布机
□ 王九云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是看着母亲穿梭织布长大的。&&&&在大集体时代,母亲去地里干活,总是一进家门,先熬上稀饭,再赶紧上机扔机梭。母亲坐在织布机上,脚踩踏板,手里的梭子飞快地在两层经线之间来回穿行,咔嗒咔嗒的织布声,像一首低沉哀怨的曲子,诉说着母亲的艰辛。&&&&那时农村没电,母亲把煤油灯拨亮,挂在东墙上,凭着娴熟的技术,织布到深夜。我一觉醒来,母亲还在织布机上机械地重复着几个简单枯燥的动作。我看着母亲的身影和织布机的影子叠加在墙上,一高一低,好像上演的皮影戏,觉得很好玩。对于织布,少不更事的我,只是无端地觉得布匹就是由一根根纬线叠加起来的。后来读到古人“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诗句时,还觉得织布只不过是文学艺术的夸张罢了,从没想到过从旧时代走过来的母亲,踩着一双尖尖小脚,在农田里挥着镢头铁锨,侍田耙地,干了一天和男人同样重的农活,晚上还把自己禁锢在织布机上。织出的布除了一家老小穿戴铺盖,还要扛着大布卷到离家15公里外的水冶镇上,卖了钱养家,这日子过得有多么艰难!&&&&母亲心灵手巧,每年织的布都不重样,除了做被里的白布,还要织做床单、被里和做衣服的花色布。每种颜色的线染多少,母亲算得既不短缺,又没剩余。竖条纹的布用一种颜色的纬线还好织,若是方格的,纬线就得用好多种颜色,织布时得换梭,一梭拿错了,花样就变了形,还得把织上去的线拆下来。&&&&要说母亲织布辛苦,相比之下,经线上机前的准备工作更繁琐。从一团雪白的棉花到织成布,需要经过搓棉卷、纺线、拐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等十几道繁琐的工序,一直到整匹布织完下机,需耗时大半年。&&&&浆线最怕阴雨天,一旦上了浆的线干不透,就会发霉,织出的布不仅颜色发污,而且不结实。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母亲把和好的面泡在水里,捏出细腻的白浆,浸透棉线,再及时晾晒,蹾散。晾线的架子绑在向阳通风的空地,母亲和帮忙的嫂子把小擀杖伸到线圈里,由上至下猛蹾,发出嘭嘭的响声。快干的时候,线圈会打袅,为拉直,她们单腿跪在线圈上打秋千,很清闲优雅的样子。我看得心里痒痒的,也跃跃欲试,但母亲总是赶我走,怕我把线弄乱了。我最喜欢母亲浆线,除了跑着看热闹,主要还是能吃面筋解馋。母亲每次浆完线,都把剩余的浆和面筋做一锅香喷喷的面筋汤,那个香啊,真是没得说。&&&&经线排场也很大,也要选择无风无雨的日子。经线时要找一个足够长度的大院子,两头楔上木橛,一边栽上经杆,然后把络子按照花样的颜色一字排开,将线头依次穿进经杆上的圈内。母亲扯着线,噔噔噔,走到这头,递给挂橛的人,再走向另一头,往往返返,从早晨到中午,四五个小时才能经完,需要走几十里路,而且得一鼓作气。如果突然起风或下雨,把没经完的线打湿了或刮乱了,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烦。&&&&掇杼是一个人的活儿,虽然不太累,不用赶时间,却是个细活,必须心无旁骛,一根线错了,全盘皆输。经线上机后,就可抽闲时织布。母亲常说,安到机上就不怕了。就在我家那架老织布机上,母亲织出了全家人夏天的单、冬天的棉以及生活中的零用钱,织出了全家人的体面的生活和心中的温暖。&&&&母亲去世20多年,那张被母亲磨得锃亮的织布机,被遗忘在老屋的角落,蒙上了时光的灰尘。说不定哪一天,织布机和老屋也会追随母亲而去,留下一片废墟。&&&&如今,我还珍藏着两条带着母亲体温的被单,我舍不得铺、舍不得盖,就让这唯一的念想静静地躺在我的柜子里。每当念及母亲,就拿出来贴在脸上,任凭泪如雨下。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周刊、安阳晚报、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歌曲真情还在老地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