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巢农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商标有人注册吗

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cn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当前位置: >
经济平稳发展
运行质量提高
发布时间:
& 作者:本站编辑 & 来源: 本站原创 & 浏览次数:
2008年一季度我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以及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去年打下良好的基础上,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大县”的战略部署,围绕实现“两年初见成效”目标,全力组织实施 “十个新突破”和“六大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主要表现为:经济平稳发展,运行质量提高,发展动力增强。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增幅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因受外部环境趋紧、资源硬约束加剧及罕见冰冻灾害等不利因素叠加作用影响,我县经济发展与全国、全省、全市相类似,增幅有所放缓。据统计,一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0.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增幅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但增幅在全市各县(区)的排位上升2名,由上年的第6位上升至今年的第4位,达到全市平均发展水平,比全省快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17.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48.0%和49.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5.1、5.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1:51.1:29.8调整为21.0:48.4:30.6,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目标,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三农”工作,战胜了历史罕见冰冻灾害,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一季度,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78亿元,增长1.6%。 一是畜牧业大幅增长。受畜产品和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猪肉和禽蛋价格连续数月不断上涨,生猪收购价和市场肉价均处历史高位,畜牧业实现产值1.77亿元,增长12 %。全县生猪存栏量为25.84万头,增长9 %,出栏为10.73万头,增长6%。二是特色农业效益明显。马铃薯、大顶苦瓜、甜玉米、梅菜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冬种马铃薯面积11.2万亩,预计产值可达3.8亿元,分别增长14.6%和增长17.3%;甜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预计产值0.63亿元,分别增长6倍和增长6.2倍。三是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重点抓好示范点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强稔山竹园万亩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铁涌黄坑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以及梁化四眉山、大岭桥新、多祝三胜3个2000亩甜玉米示范点、梁化屯6000亩特色农业示范点、稔山牛牯墩500亩大顶苦瓜示范点的管理,进一步推进沿海出口创汇型、沿江城郊型和山区生态型农业板块经济的发展。
2、工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季度,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6.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一是规模以下工业拉动力增强。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54.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拉动全县工业增长5.0个百分点。二是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亮点凸显。全县20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工业占131户,实现产值4.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规模以上“三资”工业同比减少10.8%,国有、集体工业分别减少20.8%和25.8%。三是工业重镇主导地位明显。一季度,平山、大岭、白花、吉隆四个工业重镇实现工业产值54.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2.4%,比上年同期增长14.9%。
一季度各镇工业产值表
&&&&&&&&&&&&&&&&&&&&&&&&&&&&&&&& &&&&&&&&&&&&&&&单位:万元
3、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自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的十大民心工程以及富巢湾五星级酒店、国惠大酒店、黄大吉酒店、中航地产等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建成和加快推进,我县城市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有力地带动我县人流、物流、资金流快速扩张,推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7.0%,同比增幅上升1.8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同比提高13.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旅游、商贸和住宿餐饮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一季度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3.41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4267万元,分别增长35.3%和20.0%;商贸和住宿餐饮业共实现增加值5.6亿元,增长16.8%,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财税收入创多年来最好水平。
1、财税收入大幅增长。一季度,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7亿元,增长50.8%,增幅同比提高26.1个百分点。国、地两税收入3.08亿元,增长53.8%,增幅同比提高42.3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2亿元,增长59.5%;地税收入1.08亿元,增长44.3%。一是强化重点行业税收征管和大宗税源培育。今年以来,财税部门继续加大征管力度,突出抓好鞋业、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等重点行业的税源征管,强化对大宗财源的培育,促进相关行业税收快速增长。九大项目税收中,鞋业税2485万元、房产交易税852万元、建筑安装税3127万元、外资企业各税4889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9.4%、13.6%、92.5%、60.3%。二是宏观决策层促动。“项目在镇、责任在镇、利益在镇”以及“一口价”收费、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决策措施扎实推进,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税收和全县非税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各镇(街道)实现税收收入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3%;全县实现非税收入3246万元,增收1024万元,增长46.08 %。
一季度各镇税收情况表
&&&&&&&&&&&&&&&&&&&&&&&&&&&&&&&&&&&&&&&& &&&&&&单位:万元
2、金融业保持稳健运行,贷款增幅放缓。至3月底为止,全县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为126.21亿元,比年初增长4.76%;国家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效果显现,金融系统贷款增幅放缓,一季度各项贷款余额50.18亿元,比年初增加5.74亿元,增长12.91%,增幅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居全市首位,但比年初增幅有所下降。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动力。
3、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一季度,在岗职工人均工资4219元,比上年增长10.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82元,比上年增长17.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农民务工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分别增长26.2%和8.83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9亿元,比年初增长4.9%。
(三)经济发展动力增强,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亮点。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增长加快,消费需求扩大,出口增幅回落。
1、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化水平提升和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建成,社会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增幅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17.6亿元,增长18%;住宿和餐饮业2.6亿元,增长24.8%。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3%,增速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一是重点项目和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平海电厂、巽寮旅游、县城环南路、北路、吉隆镇110千伏塘头输电工程、银基鞋材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投资1.76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26.8%。二是房地产业仍是投资的主体,但增幅明显回落。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1.79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27.3%,同比增长66.2%,增幅同比回落近16倍。
一季度各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万元
3、外商投资快速增长,外贸出口增速回落。一方面,随着我县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落户项目明显增多、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吸收外资大幅增长。一季度,全县引进了惠州碧桂园酒店、惠州佳兆、鸿源太阳能、杰森石膏板等外资项目22宗。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6宗,同比5宗增加11宗。1-2月实际利用外资2658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65%,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08万美元,同比增长5.6倍。引进内联项目28宗,项目计划投资21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9亿元。另一方面,受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县外贸出口增幅有所回落。一季度,外贸出口总值为150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3%,增幅同比回落15.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5230万美元,同比增长8.96%,“三资”出口7820万美元,同比增长18.7%,“三来一补”出口1980万美元,同比减少18.25%。
4、镇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各镇(街道)围绕实现“两年初见成效”和“项目在镇、责任在镇、利益在镇”的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实施“十个新突破”,加大推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一季度,各镇(街道)新发展私营企业98家,个体工商户1128户,至3月底止,全县共有私营企业2219家,个体工商户31268户。民营企业上交税收1.31亿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42.5%,增长37.2%。二是镇域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一季度,已引进项目42宗,其中,开工20宗,正在洽谈12宗。三是镇域税收征管上新水平。一季度,各镇(街道)实现税收收入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3%。部分镇税收成倍增长,形势喜人。其中巽寮增长661.7%;平海增长314%;铁涌增长117.2%;梁化增长67.2%;稔山增长66%;多祝增长56.8%。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我县经济虽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但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项目特别是生产性项目少,投资规模不大。受新征用地指标少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多、土地盘整难大等因素影响,项目用地仍是制约项目上马建设的一大因素。一季度仍存在洽谈项目多,落户建设项目少的问题,一季度新开工项目40宗(其中生产性项目9宗,分别是大岭6宗,白花2宗,多祝1宗),项目投资额累计2.13亿元,同比减少21.6%。一大批洽谈项目如前期引进的近70家深圳机械行业协会、塑胶行业协会、钟表行业协会企业等大部分企业仍没有实质性动工。二是工业企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受人民币持续升值、煤油等原材料价格上升、用电难、招工难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生产困难,效益低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2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6%。大统计营科技、汉辉照相器材、上曜塑胶、峰盈高分子等大中型企业生产下降;全县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5%。三是出口压力增大。受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总值增幅明显回落。
三、加快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根据我县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突出五项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抓思想大解放,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目前,我县经济发展无论在总量还是在质量、速度等方面与周边县(区)都有较大的差距,特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对比差距明显。第一季,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市排第五位,增幅排第六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排第五位,增幅排第六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近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以推进思想大解放为契机,以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以组织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十个新突破”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坚决突破制约我县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障碍,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是突出抓项目大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加快项目建设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是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引领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潜力所在,是“实现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上新台阶”的希望所在,是增强惠东经济实力、造福惠东人民的福祉所在。我们要切实做到既重协议又重落户,既重招商又重推进,既重引进又重服务的观念,严格时限要求,加大协议签约项目的催建力度;要健全项目跟踪、联络服务机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明确专人,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对在建重点项目,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时间表、一抓到底”的项目建设责任制,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协议项目快落户、快投建、快竣工、快投产。要把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产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重点要加快推进环城北路、惠州大道东段改造、平多公路改造、平深公路改造、广惠高速东延线惠东段、盐洲跨海大桥以及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平海电厂、力促熔盛造船、东山海风力发电、深圳能源等大型项目以及珠三角产业项目工业园40宗项目、鞋材基材等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
三是突出抓城市建设,增强城市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水平。加快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是增强城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功能,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坚持“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核心”的原则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创新融资机制,全面加快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以加快推进十大民心工程项目和十大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抓好环城北路、环城南路、平深公路县城至白花段、华侨城路网、华侨城西枝江桥、黄排片等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银基鞋材批发市场、富星商贸广场、巽寮旅游等重点商贸旅游项目建设;要围绕“整洁、亮丽、畅顺、有序”的要求,加大县城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
四是突出抓品牌创新,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第一,加大扶持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惠东县委、惠东县人民政府关于重点扶持100家制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前50家上规模鞋业实行扶强扶优,培育成抵御市场风险、带动能力强的鞋业龙头企业。第二,加快鞋材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占地4000亩的平山鞋业生产基地规划建设,继续做好铁涌鞋材生产基地建设,激活民间资本,让更多的民资参与鞋材产业发展,延长鞋业产业链条。第三,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继续做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申报工作,争取在三年内,实现1-2个国家级名牌,不断扩大我县鞋业影响力。第四,加大品牌宣传应用。大力宣传推介 “中国女鞋基地”、“广东女鞋名城”、“黄埠制鞋专业镇”、“广东省鞋材生产基地”等以及已取得国家免检产品、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品牌,不断扩大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推动品牌与规模企业强强联合,增强品牌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并且利用这些品牌进行产业招商,以商带商,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益,为地方和企业谋实效。
五是突出抓区域协调发展,增强镇域经济实力。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建设五大产业大县”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环境建设上,继续实行“一站式”办事、“一窗口”收费、“一口价”标准、“一条龙”服务,提高的行政服务水平。在政策落实上,继续抓好“项目在镇、责任在镇、利益在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以狠抓生产性项目开工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沿海、沿江镇(街道)至少要引进和动工建设2个上规模、上质量的项目,推动镇域经济发展。要继续严格执行县、镇税收增量分成办法,进一步调动各镇促产培财的积极性,增强镇域经济实力。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50间村卫生站,投资1600万元建设146个农村互联网宽带节点,完成34个行政村5.3万人受益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城镇协调发展。
六是突出抓责任落实,增强工作实效。一个地区的发展快与慢取决于工作落实的成效,工作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落实的差距。因此,要充分认识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抓落实的意识,增强抓落实的自觉性,强化抓落实的责任感,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督促、有成效。要强化制度建设抓落实。完善各镇(街道)正职考核机制,积极探索部门考核办法,通过落实项目责任制度、定期督查通报制度、现场办公制度、联席会议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绩效评议制度等措施,做到责任明确,确保实效。要突出重点抓落实。突出抓好十大民心工程、十大重点项目、十五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全力组织实施“十个新突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两年见成效”目标。从“空壳”到“富巢”
岩博村民的幸福笑容。
岩博村很多家庭都有了自己的轿车。
村里最先开办的企业煤矸石砖厂。
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岩博村绿壳蛋鸡养殖场。 (贵景网发)
编者按:7月28日,全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大会圆满落幕。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悟,参会代表既看到了各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特点、新亮点、新成绩,又看到了全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态势、好势头、好趋势。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省委政研室调研组的一份《贵州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显示,在全省9个市(州)15004个行政村中,有集体经济积累的村10775个,占71.81%。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究竟怎么办?
且看盘县岩博村、思南青杠坝村、西秀区大坝村、普定县秀水村是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贫困村、空壳村到富裕村、小康村的美丽嬗变。
14年前,盘县淤泥乡岩博村还是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没有自来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村集体资产负债1000元,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越过温饱线的极贫村。
今天,它却成了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1万余元,村民住小洋楼、开轿车和摩托车,家家户户靠产业发家致富,村级集体资产跃升到5600多万元,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升的全国文明村。
普定秀水村
村情: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普定县穿洞办事处秀水村曾是这样的“三无”贫困村。
而今,该村贫困发生率已经从2014年的23.3%,下降至现在的5.5%。
亮招:“五股”模式增收致富
人头股,村民人人都有股,占股10%;土地股,每分土地算一股,占股30%;效益股,一分劳动一分股,占股30%;孝亲股占股5%;发展股占股25%。
这是普定县穿洞办事处秀水村创新发展的“五股”模式,为村民开创出的一条全民奔小康共同致富新路子。
2015年,通过普定县领路、贵州兴伟集团帮扶、秀水村民全民参与的方式,该村依托秀丽山水,兴建起集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生态产业园,实现了从“空壳村”到“小康村”的嬗变。
普定县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四荒”资源等,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选派县委组织部骨干到该村担任“第一支书”,选优配强秀水村支两委班子,提高班子引领发展的能力。
同时,整合有关部门项目资金1.2亿元完善该村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精品水果示范区3000余亩,夯实村级产业发展基础。
兴伟集团积极响应“千企帮千村”大扶贫行动计划,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普定县发展规划,选派100余人组成帮扶团队进驻秀水村,制定驻村帮扶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份股份都不留、一份效益都不要”的承诺,把投资开发的农业和旅游产业无偿作为该村集体经济,指导村支两委组建公司经营。
经营收益按照“人头股、土地股、效益股、孝亲股、发展股”分别占10%、30%、30%、5%、25%的“五股”模式进行分配,特别是“发展股”主要用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后续发展投入。
秀水村民逐渐转变原来保守、怀疑的思想,村民们不但积极主动将土地入股经营,还自发带着工具到施工场地投身建设,老人和妇女也加入了保洁等村庄建设中去。
如今,秀水村已有300余名村民在当地就业。依托景区建设,还开展了农家乐、特色小吃、特色农产品经营,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同步小康的步伐越来越快,村级集体资产已达2.05亿元。
盘县岩博村
村情: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地处乌蒙群山沟壑间,14年前,这里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
现在,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1万余元,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
亮招:“三变”聚力产业兴村
“我们的村级集体资产达5600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428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万元,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盘县淤泥乡岩博村村支书余留芬十分自豪。
岩博村以“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引领,充分整合全村自然资源、社会资金、人力资本,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以“三变”聚力、产业兴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岩博村背靠藏龙山,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但由于过去产权不明晰,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2002年以来,通过贷款开发和村民入股的方式,以村集体名义买下1480亩林场,开展木材间伐和加工,第一年就为村集体增加经济积累17万元,帮助村里解决了10多个人的就业。
尝到甜头后,随后又以集体林场为原始股本,发动村民、当地企业参与入股,投资2000余万元,先后建起了岩博煤矸石砖厂、岩博山庄、岩博火腿加工厂和岩博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3年,实现了集体经济超百万、人均收入超万元的发展目标。
“三变”改革以来,该村又采取“招商引资+集体入股+村民认股”的方式,把集体林场作抵押,贷款2000万元,发动村民参与入股,与盘江集团、盘兴能投公司合作,整合1.5亿元资金建成年产白酒达5000吨、产值达1.25亿元的岩博酒业。
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岩博村把财政投入到村的3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民的股金,入股到村办企业,村集体占股2%,每年可实现入股分红60万元。
岩博村还采取“自愿参股、保底分红”的方式,引导老百姓以土地、资金、技术入股企业,增加群众收入,仅岩博酒业就吸引了120户村民以3071.2万元资金入股。
现在,全村315户965人家家有股份、人人可分红,不仅没有人外出务工,还吸引了一批外地大学毕业生到岩博来就业。
余留芬说:“我们正实施‘村企上市’计划,争取岩博酒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改革红利。”
思南青杠坝村
村情:“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着酸菜下”的落后村,这里曾经是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的真实写照。
青杠坝村,是一个典型喀斯特石山村。这里人多地少,土壤贫瘠。人均耕地不足0.49亩。
亮招:“五强五化”共同富裕
近年来,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大胆探索整村综合改革模式,以“五强”汇聚发展活力,“五化”助推产业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小康发展之路。
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是青杠坝村“五强”的第一招。村支两委把增强发展能力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产生了冷朝刚支书为代表的村级发展带头人。
随之通过强队伍、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的管理方式,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种养大户,汇聚了村级发展活力。
在选优村级班子的基础上,青杠坝村采取“五化”助推,加快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立体化路子。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确立“山顶林、山腰果、山脚竹、坝上瓜”的生态立体山地农业发展路子,建立“畜禽—沼气—果蔬”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良性循环。
园区化发展。采取集中流转、征收、置换等方式收储土地,打造以大蒜、西瓜、辣椒为主的特色种植园区,以李子、桃子、柚子、枇杷为主的水果园区,以蛋鸡、牛羊、獭兔、蜈蚣为主的特色养殖园区,以加工大蒜、辣椒、鸡羊牛肉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
专业化管理。采取以村党支部引领、协会运作管理的模式,先后组建种植、养殖、用水户、公墓管理“四个”专业协会。
市场化运作。组建市场营销小组,采取统一购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产品销售的发展模式,成批量销售,全村抱团闯市场。同时,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推动农特产品“云”上发展。
公益化模式。坚持“积攒于民、用之于民”原则,采用“收取适量管理费、服务费、安置费”等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夯实发展基础。
青杠坝村通过五强五化综合改革,不仅做实了村级集体经济,办成了群众盼望的大事,还破解了贫困山区群众增收乏力的难题,促进了经济增长增收。2015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250余万元,实现由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蜕变。
西秀区大坝村
村情: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5年前,是省级贫困村,也是一个空壳村。
5年后,该村集体经济突破亿元,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小康村。
亮招:明晰“三权”推动“三变”
“我们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道出了该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秘诀。
大坝村曾经是一个以水稻、烤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很多土地荒芜,无人管理。
为让农民能回来赚到钱,2011年,大坝村成立了大坝延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金刺梨规模化种植。
村支两委对村民的土地进行丈量、登记,对流转土地进行连片整理,以5亩为单位对土地进行划块。对已流转土地的农户,合作社统一进行土地经营管理,按亩领取流转费,享受入股分红,优先安排到合作社务工;对愿意多耕种土地的农户,可以向合作社缴纳租金进行耕种。大坝村党员干部带头入股,全村90%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通过统一管理,村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属得到明晰,村民吃上了“分红饭”,获得了“第一桶金”。
合作社通过统一规划,种植了金刺梨、晚熟脆红李、雷竹,养殖林下鸡,借鉴欧洲中低度果酒发展经验,筹措资金800余万元,现已生产金刺梨果酒400吨,金刺梨白兰地20吨,预计产值可达6000余万元。
同时,开办了网店进行线上—线下交易,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合作社产生收益后,将资产的50%对农户分红,35%用于支付农户务工工资和购买农资,剩余的15%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
目前,合作社常年可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按每人每月2400元支付农场工人工资,村民务工的年工资性收入可达580万元,每年可分红700余万元;村民通过林下鸡养殖、开设农家乐、农家旅馆等,可实现年收入100余万元。通过工资性收入、财产分红和经营收入等合计,村民年收入从2010年的不足3000元已上升到现在的近万元。
通过明晰“三权”,有力推动了大坝村的“三变”改革,初步形成了“赏金刺梨花——食金刺梨果——品金刺梨酒”的产业带,5年来,村集体经济平均每年增加2000余万元。(赵勇军
孙煜翔 许斌 来源:贵州日报)
从“空壳”到“富巢”
且看盘县岩博村、思南青杠坝村、西秀区大坝村、普定县秀水村是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贫困村、空壳村到富裕村、小康村的美丽嬗变。14年前,盘县淤泥乡岩博村还是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没有自来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村集体资产负债1000元,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越过温饱线的极贫村。
岩博村民的幸福笑容。
岩博村很多家庭都有了自己的轿车。
村里最先开办的企业煤矸石砖厂。
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岩博村绿壳蛋鸡养殖场。 (贵景网发)
编者按:7月28日,全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大会圆满落幕。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悟,参会代表既看到了各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特点、新亮点、新成绩,又看到了全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态势、好势头、好趋势。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省委政研室调研组的一份《贵州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显示,在全省9个市(州)15004个行政村中,有集体经济积累的村10775个,占71.81%。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究竟怎么办?
且看盘县岩博村、思南青杠坝村、西秀区大坝村、普定县秀水村是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从贫困村、空壳村到富裕村、小康村的美丽嬗变。
14年前,盘县淤泥乡岩博村还是一个不通公路、不通电、没有自来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村集体资产负债1000元,三分之一的人口没有越过温饱线的极贫村。
今天,它却成了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1万余元,村民住小洋楼、开轿车和摩托车,家家户户靠产业发家致富,村级集体资产跃升到5600多万元,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升的全国文明村。
普定秀水村
村情: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普定县穿洞办事处秀水村曾是这样的“三无”贫困村。
而今,该村贫困发生率已经从2014年的23.3%,下降至现在的5.5%。
亮招:“五股”模式增收致富
人头股,村民人人都有股,占股10%;土地股,每分土地算一股,占股30%;效益股,一分劳动一分股,占股30%;孝亲股占股5%;发展股占股25%。
这是普定县穿洞办事处秀水村创新发展的“五股”模式,为村民开创出的一条全民奔小康共同致富新路子。
2015年,通过普定县领路、贵州兴伟集团帮扶、秀水村民全民参与的方式,该村依托秀丽山水,兴建起集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生态产业园,实现了从“空壳村”到“小康村”的嬗变。
普定县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四荒”资源等,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选派县委组织部骨干到该村担任“第一支书”,选优配强秀水村支两委班子,提高班子引领发展的能力。
同时,整合有关部门项目资金1.2亿元完善该村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精品水果示范区3000余亩,夯实村级产业发展基础。
兴伟集团积极响应“千企帮千村”大扶贫行动计划,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普定县发展规划,选派100余人组成帮扶团队进驻秀水村,制定驻村帮扶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份股份都不留、一份效益都不要”的承诺,把投资开发的农业和旅游产业无偿作为该村集体经济,指导村支两委组建公司经营。
经营收益按照“人头股、土地股、效益股、孝亲股、发展股”分别占10%、30%、30%、5%、25%的“五股”模式进行分配,特别是“发展股”主要用于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后续发展投入。
秀水村民逐渐转变原来保守、怀疑的思想,村民们不但积极主动将土地入股经营,还自发带着工具到施工场地投身建设,老人和妇女也加入了保洁等村庄建设中去。
如今,秀水村已有300余名村民在当地就业。依托景区建设,还开展了农家乐、特色小吃、特色农产品经营,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同步小康的步伐越来越快,村级集体资产已达2.05亿元。
盘县岩博村
村情: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地处乌蒙群山沟壑间,14年前,这里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
现在,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1万余元,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
亮招:“三变”聚力产业兴村
“我们的村级集体资产达5600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428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万元,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盘县淤泥乡岩博村村支书余留芬十分自豪。
岩博村以“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引领,充分整合全村自然资源、社会资金、人力资本,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以“三变”聚力、产业兴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岩博村背靠藏龙山,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但由于过去产权不明晰,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2002年以来,通过贷款开发和村民入股的方式,以村集体名义买下1480亩林场,开展木材间伐和加工,第一年就为村集体增加经济积累17万元,帮助村里解决了10多个人的就业。
尝到甜头后,随后又以集体林场为原始股本,发动村民、当地企业参与入股,投资2000余万元,先后建起了岩博煤矸石砖厂、岩博山庄、岩博火腿加工厂和岩博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3年,实现了集体经济超百万、人均收入超万元的发展目标。
“三变”改革以来,该村又采取“招商引资+集体入股+村民认股”的方式,把集体林场作抵押,贷款2000万元,发动村民参与入股,与盘江集团、盘兴能投公司合作,整合1.5亿元资金建成年产白酒达5000吨、产值达1.25亿元的岩博酒业。
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岩博村把财政投入到村的3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民的股金,入股到村办企业,村集体占股2%,每年可实现入股分红60万元。
岩博村还采取“自愿参股、保底分红”的方式,引导老百姓以土地、资金、技术入股企业,增加群众收入,仅岩博酒业就吸引了120户村民以3071.2万元资金入股。
现在,全村315户965人家家有股份、人人可分红,不仅没有人外出务工,还吸引了一批外地大学毕业生到岩博来就业。
余留芬说:“我们正实施‘村企上市’计划,争取岩博酒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改革红利。”
思南青杠坝村
村情:“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着酸菜下”的落后村,这里曾经是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的真实写照。
青杠坝村,是一个典型喀斯特石山村。这里人多地少,土壤贫瘠。人均耕地不足0.49亩。
亮招:“五强五化”共同富裕
近年来,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大胆探索整村综合改革模式,以“五强”汇聚发展活力,“五化”助推产业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小康发展之路。
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是青杠坝村“五强”的第一招。村支两委把增强发展能力作为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产生了冷朝刚支书为代表的村级发展带头人。
随之通过强队伍、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的管理方式,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种养大户,汇聚了村级发展活力。
在选优村级班子的基础上,青杠坝村采取“五化”助推,加快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立体化路子。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确立“山顶林、山腰果、山脚竹、坝上瓜”的生态立体山地农业发展路子,建立“畜禽—沼气—果蔬”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良性循环。
园区化发展。采取集中流转、征收、置换等方式收储土地,打造以大蒜、西瓜、辣椒为主的特色种植园区,以李子、桃子、柚子、枇杷为主的水果园区,以蛋鸡、牛羊、獭兔、蜈蚣为主的特色养殖园区,以加工大蒜、辣椒、鸡羊牛肉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园区。
专业化管理。采取以村党支部引领、协会运作管理的模式,先后组建种植、养殖、用水户、公墓管理“四个”专业协会。
市场化运作。组建市场营销小组,采取统一购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产品销售的发展模式,成批量销售,全村抱团闯市场。同时,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推动农特产品“云”上发展。
公益化模式。坚持“积攒于民、用之于民”原则,采用“收取适量管理费、服务费、安置费”等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夯实发展基础。
青杠坝村通过五强五化综合改革,不仅做实了村级集体经济,办成了群众盼望的大事,还破解了贫困山区群众增收乏力的难题,促进了经济增长增收。2015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250余万元,实现由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蜕变。
西秀区大坝村
村情: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5年前,是省级贫困村,也是一个空壳村。
5年后,该村集体经济突破亿元,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小康村。
亮招:明晰“三权”推动“三变”
“我们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以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村支书陈大兴道出了该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秘诀。
大坝村曾经是一个以水稻、烤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很多土地荒芜,无人管理。
为让农民能回来赚到钱,2011年,大坝村成立了大坝延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金刺梨规模化种植。
村支两委对村民的土地进行丈量、登记,对流转土地进行连片整理,以5亩为单位对土地进行划块。对已流转土地的农户,合作社统一进行土地经营管理,按亩领取流转费,享受入股分红,优先安排到合作社务工;对愿意多耕种土地的农户,可以向合作社缴纳租金进行耕种。大坝村党员干部带头入股,全村90%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通过统一管理,村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属得到明晰,村民吃上了“分红饭”,获得了“第一桶金”。
合作社通过统一规划,种植了金刺梨、晚熟脆红李、雷竹,养殖林下鸡,借鉴欧洲中低度果酒发展经验,筹措资金800余万元,现已生产金刺梨果酒400吨,金刺梨白兰地20吨,预计产值可达6000余万元。
同时,开办了网店进行线上—线下交易,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合作社产生收益后,将资产的50%对农户分红,35%用于支付农户务工工资和购买农资,剩余的15%作为村集体发展资金。
目前,合作社常年可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按每人每月2400元支付农场工人工资,村民务工的年工资性收入可达580万元,每年可分红700余万元;村民通过林下鸡养殖、开设农家乐、农家旅馆等,可实现年收入100余万元。通过工资性收入、财产分红和经营收入等合计,村民年收入从2010年的不足3000元已上升到现在的近万元。
通过明晰“三权”,有力推动了大坝村的“三变”改革,初步形成了“赏金刺梨花——食金刺梨果——品金刺梨酒”的产业带,5年来,村集体经济平均每年增加2000余万元。(赵勇军
孙煜翔 许斌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行业商标注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