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座城市中间跑蔬菜海鲜礼品卡订购和海鲜的运输。挣个差价。这样的行情怎么样?风

为什么蔬菜水果之类的农产品在产地都很便宜,到了城市却贵很多?
常常听说水果在农村几分几毛一斤,到了城市里就几块了。两地之差,排除经销商的利润、物流和仓储成本,还涉及哪些因素?(谢谢回答^ ^)
PS:如果事情起因于暴利,那么为什么没有组织将产地的农产直接运到城里贩卖,并消除两者之差?
谢邀。类似问题,我已经有过好几次回答。有关情况,我进行过跟踪调查并认真思考过。乐意再答。可以说,这是一个当今最让人困惑,大家议论纷纷,媒体也爱报道,而又总不得要领的问题。各种说法,孤立起来看,都有道理,但相互一印证一深究,就不太对了。因此各地采取的措施,也难完全对症。为有利于看清这个问题,现在我只说蔬菜供给营销的常态,至于自然灾害或信息不灵出现的问题,属特例,就不说了,水果的问题有一定相似性,这里也不说了。在我所在的这个省,我跟踪的结果是:菜从地头到城市最后一道环节摊贩手上,一般要经过8个环节。前面的7个环节,每斤菜加价多在几分钱,涉及200公里运距的运输,加价也就0.1元。假定一斤菜从城市批发市场出来是1元钱,到了摊贩手上,通常会加价一倍左右。假定你从菜摊手上,花2元买了一斤菜,其中有40%到60%,属菜摊加价。至于什么卫生费、摊位费、损耗等,在加价中占的比例很小,在加价中通常不会超过10%,即如加价1元,所含不会超过0.1元。下面,我简要说一下环节农民地头菜价,如每斤0.3元,一季产量万斤,销售收入3000元。一亩地一年可种三季菜,或菜稻菜,夹一季粮。种菜比种粮辛苦,投入也大,但收入也好,按一季扣除1000元的成本算,一亩地一年净收入5000元,属一般水平。菜集中到县营销大户手上,有地头菜商收购,人工分拣、清理装箱上车等几道环节,营销大户出手时,每斤如加价0.20元,其中0.17元,支付给了地头商、分栋清理人员和装车人员,自己年平均下来,每斤能挣3分钱就不错了。现按日经销量20吨计,每天收入有1200元。由于菜有收季,在一个蔬菜基地县,一年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收菜就不错了。按有100余天收菜算,年净收入有10多万元。200公里长途运销户,上高速路,每车装20吨,每斤加价0.10元出手,每车毛收入4000元。扣除油耗、车辆投资回收(绿色通道,免费过收费站)等,净收入有2000元算不错的,但这是单程跑下来最理想的状况,全年收入理论上算账看起来是72万元,实际上远远达不到。许多车装不了20吨,单面放空还不在其内。运往批发市场,经常的情况是,批发市场有了大量的同类菜,竞相杀价,或者根本不要,亏损甚至倒掉乱倒被罚款的事也有。因被杀价补亏、菜没人要烂掉,而且不可能天天有菜运,天天运,人也受不了,一个租车的运销户,年收入几万到10多万元不等。城市大蔬菜批发市场,是第一道批发。这一道环节,如果有资金,租用的场地好,吞吐量大,比如达到四五十吨,每斤只需加价几分钱,一年挣个十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都有可能。城市第二次批发。小批发商从大批发市场购进菜,通常在凌晨4时至6时间,总之是天亮之前(和城市管理有关),在城市多点分散集中,附近农贸市场的摊贩,或开或骑三轮或拉板车,到这里批购,这道环节的加价,通常每斤也只有几分钱。到了菜摊手上的出手价,加价便是几角甚至1元以上。请不要骂菜摊主,这里面有不得不如此的道理。在他们之前,是大批量,每斤挣得极少,批量起来收益就大了。而菜摊日能售菜200斤就不错了,每斤就算加价1元,是200元,扣除摊位费、损耗等,月净收入,也就四五千元,有时还不到。我是和他们中的一些人反复算过这个账的。他们中不少是下岗工人或在其他方面就业有困难人员,这个钱,往往要用于养活他们一家人,而且往往要一家人为此操劳,丈夫不论严寒酷暑,每天凌晨四时出去批购,然后妻子守摊。唯一可以说道一下的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很不饱满。上午10时后,过了消费者的购菜高峰,摊主们就是在那里闲聊,有兴趣的知友,可以上午10时后或下午进菜场看看,购菜的很少。上述流程算账情况,只是一个八九不离十的概述。是的,菜价高,是流通环节的原因,可是有谁认真去分析过流通环节中的问题。请问,这种完全在市场发育中形成的环节,究竟有哪一个是可以精减的。是的,道道环节在加价,但最大是最后一道环节。菜摊们,要守住这个加价水平,是要守住他们的饭碗。如果某一个时点,菜多了,他们不会多批购,销售常量每天200斤,多批购出不了手,时鲜菜,很快就会烂掉,是自己的损失。进价贱点,也不会轻易降价,可以从进销价差中多挣点,进价贵了,适当加点价。这甚至成了行规,谁也不愿也不敢主动降价,这意味着是大家同时也是自己的损失。这就是为什么城市菜价总在一个高点浮动的根本原因。猪肉的销售,也有相似道理。我所在的省,今年已发生过几次商家搞连锁肉店低价销售猪肉,遭到肉摊为保饭碗群起攻之,地方政府被迫出面协调解决的事。不少地方采取了覆盖面很小的直销,试图解决一下,无济于事。倒是有少数超市,做出了榜样。他们辟出一小块区域销菜,每天销量数千乃至上万斤,一个人过秤,一个人管理,菜价确实便宜了不少,说是要配合政府降低菜价的工作,配合当然是配合了,但因量大,首先是挣了钱了。所以城市菜价高,我认为主要是一个菜摊菜价终端价格控制现象。而这种控制得以形成,主要体现为一种城市病,是管出来的,同时也是城市化进程过快中发生的。还有就是通货膨胀,菜摊主们养活自己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只好加价了。农贸市场,不少城市现在大体是按0.5公里至1公里的服务半径设置。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城市,估计菜摊就有数千上万之众。他们以个体的一两百斤的销售量,守着养活自己的底线,你就不得不付出高菜价了。这也是有硬道理的,这个道理就是:当着摊贩挣钱多一点时,就必然会有摊贩增加,当着摊贩挣钱少时,就必然会有人退出。所以城市中现有的菜摊量,基本上是一个在既定条件下,市场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所以还说是管出来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着某一个时点,农村菜多菜贱销不出时,让农民直接进城销,农贸市场的高菜价顷刻就瓦解了,或者让运销户在农村配菜,直接拉到农贸市场门口销,高菜价也会顷刻瓦解。当然,城市管理也乱了,这是不可取的。既然如此,哪怕农村的菜多时贱到几分钱一斤,甚至白送,也没人要,就可以理解了。今年7月2日,媒体报道了一“官二代”卖菜的故事。此人乃一大学毕业生,放着上万月薪不干,却租了一块40平米的场地,干起了销菜的营生。一天销菜1000斤至3000斤不等,他的销价总比人家低(他是怎么被其他菜摊容忍的,媒体没说)。我算了一下,即使每斤只净挣0.5元,年净收益也在18万至54万之间,他那双慧眼,是看清了其间的奥妙的。据媒体报道,有专家说,在国外,一个城市菜的总销量,有80%是通过超市出去的。看来,在发育得比较好的国外城市,这个问题也是解决了的。关于菜的销售和菜价问题,确实复杂,我这里只能就最一般的常态,说说看法。有没有办法解决?我认为是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菜场设置都得变,这确实有点麻烦,因为模式已经形成了。打破这一模式的根本点在于,减摊扩点增量,即减少摊贩,增加有场地的销售点(包括超市),让终端销售人员,人均销菜量上到上千斤,菜价的波动仍然会有,各道环节的加价现象也会有,但最后一道环节畸高的加价现象会消失,因为点多了,你要高价,我就到另外的点去买,因为你的量上去了,每斤少挣点,但总的收入会增加。这样的形式,还会有利于掌握供求信息和城乡信息沟通,有利于农民组织生产。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这是伤筋动骨的事,会有许多连带问题要处理。比如多出来的菜贩,你得考虑安排出路就是了。有的知友在评论中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在评论中回答了一下。现在复制如下,供各位参考。1、大城市里的农贸市场,就是指自由交易菜、肉、禽等的专门场所。在城市规划中,普遍也使用这个说法。传统的目前仍在大量使用的是,搭出很大的如上千平米甚至几千平米的棚架,里面设若干摊位,市民就到这里购菜等。现在有些地方在改,如农改超,连锁门点、街市等。农村交易农产品的地方,也叫农贸市场。2、关于摊位费,近日我又去了解了一下。提供贵阳一个客流大,收费在中上水平的农贸市场的最新情况:这个市场有菜摊、肉摊等摊位200多个,还有门点100多家。摊位费加综合管理费每月430元,其中摊位费300余元。摊位费是租金。管理费是卫生费、市场管理人员、市场维修等方面的费用。加上月水电费,共计500来元。3、农贸市场不收工商管理费,蔬菜销售不征增值税。经销户月营业额在2万元以下的,依照有关权限规定,各地普遍按不征营业税执行。4、摊位租管费,规范的说法是摊位平米租管费。上述市场摊位大体是2平米。平米租管费是250元左右,如只讲摊位租费是150多元。5、我在评论中所说的摊位费加上其他费是100多元,是前几年平米摊位租管费的情况。当时由于菜价高,市里要求减少收费,执行了短暂的时间,就执行不下去了。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些事,市场开办者要增加收费,菜摊罢市,上述农贸市场中上水平的租管费,是双方加上有关管理部门协调,几经平衡的结果。6、贵阳市的菜价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算比较高的,鲜菜每斤在2元至4元间。菜摊因占位点客流量不同销量有区别,月净盈利常态,在3000元至6000元之间。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增值税营业税实施细则修改,按上一链接实施细则规定,各地有权在幅度范围内决定起征点: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的通知:
为何差价这么大?1、成本:除了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损耗,还有过路费、罚款、进场费等潜规则、明规则产生的费用。2、结款方式:农户和经纪人之间是现款,而经纪人和城里的经销商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账期,所以经纪人承担了很大的资金压力,他要想方设法榨取足够的利润来支撑他的日常运作。为何不能直供城市?其实是可以的,只是有两大难题1、如果做单点供应,持续供应能力不足:如果你是农户或者合作社,你给某超市本周供应了10吨土豆,并且能够保证质量达标,那下周、下下周、下个月呢?能否还能持续供应同质量同规模的土豆。如果不能,超市还得另外寻找供应商,一来成本上升,二来风险不可控制。农户可以供一天歇一天,但城市终端每天都要做生意。2、如果做多点供应,覆盖率和精力不足:经纪人是最有活力和积极性的一群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他们能覆盖和控制当地的农产品供应,如果没有他们,你得自己去干他们干的事情,他们土生土长,对当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外地人要干这样的事情成本会高很多。直供城市肯定是可以做的,但主力不是“农超对接”,近几年政府所倡导的“农超对接”并不能实际上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上面的两点。永辉超市自己的生鲜就采用自己采购的方式。它的采购量很大,一边甩了经纪人,一边不用给城里的批发市场支付进场费,这样成本就很低了,能实实在在的得到好处。但是需要自己建立完整的采购体系,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投入也不小,一般的小商家是玩不起这样的游戏的,只能利用现有的体系来做生意。
即使都是在城市内,不同地方出售的蔬菜水果价格相差也很大。我们学校边上小区里直接卖的蔬菜就比菜场里摆出来的便宜,超市里的价格又不一样。造成这种现象的,成本当然是其中原因之一,物流、税收、场地、渠道的入场费,这些都是。但从成本出发,只能解释长期内售价的下限:商家不会在长期内做亏本的生意;而无法解释不同渠道之间的价格差异,更无法解释成本本身的形成。比如菜场是要收摊位费的,这自然抬高了蔬菜水果的成本。那为什么商家愿意付出这个成本?这自然是因为菜场提供的服务要么可以降低商家在其他方面的成本,要么可以提高出售商品的价格或销量,使得商家最终有利可图。在这个时候,就是价格倒过来决定成本,而非相反了。而菜场提高商品售价/销量的原因则可能很多,比如提供一定的质量保证、售后服务,比如更稳定的顾客群体等等,甚至只是因为菜场位置好,附近小区住户比较有钱不在乎价格。总而言之,城市里蔬菜水果比乡下贵,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可避免的成本增加,但除此之外,也可能只是因为城里人愿意付更高的价格来买蔬菜水果和附在其上的服务。
损耗是一个很大的开销,在国内蔬菜的运输主要是没有任何保鲜的运输,按照数据统计,每年损耗在路途上的蔬菜水果量占到了20%~30%,每年的损耗在1000亿元以上(以上数据来自国家发改委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虽然国内开通了很多果蔬运输的绿色通道,但是目前国内的农业蔬菜生产基地过于集中在山东、海南等地,长距离的运输在无保鲜的情况下造成的损耗可想而知。蔬菜的本地生产+低成本的冷链物流也是有效降低菜价的邮箱方式。当然最后一公里的摊位费之类加价比例也很大。。解决菜价问题是个系统问题。。。多管齐下才能解决。
1、流通环节,应季蔬菜,周边产菜区可当天运到的,溢价30%-60%。反季节蔬菜,流通距离变长,溢价50%-100%。只是大概,每一批蔬菜都会有偶尔的特殊性。当一车菜发到批发市场,突然发现本市场缺此类蔬菜时,立刻就地起价,后面的一系列链条跟着波动。2、损耗:叶菜类损耗稍高,尤其嫩叶菜,例:菠菜,生菜等。包装必须泡沫箱,泡沫箱重量全部分摊到斤重上。夏季损耗大,冷链配送物流成本分摊,冬天损耗小,但产菜量随之变小,价格只涨不跌。3、菜贩子:城市一个卖菜的,一个月不挣3K以上,起早贪黑的,没法活。1块钱以下的菜,没法卖了,不够本钱和工钱,(除了根茎类的)。4、超市:家庭主妇们精挑细选的,损耗相当大,超市不傻,羊毛出在羊身上。整个一圈下来,收购单价基数越小的,翻得跟头越大。基数大的,最少也要翻番。收购价5块以上的,另当别论。
每个城市都有批发市场,你凌晨三四点去看看,问问他们就知道原因了
关于果蔬产地和销售地差价大的问题,在拙朴的微信群中(zpxsb10)恰好有过讨论。@风雨过后 号召大家吃苹果。过去烟台的苹果地头价每斤3块,今年却只有5毛。远在杭州的@小文子 回复,她那里每斤8元,与地头差价16倍。拙友@南山客 说苹果价格虚高有原因:一是物流成本高;二是流通费用高;三是进入门槛高。这些的确是推高苹果价格的原因。公开数据,中国社会化物流成本占GDP约17.8%,我们整个制造业的利润占比都没有这么多,物流费用真的是高。但另一个问题是:煤炭也有物流和流通成本,价格怎么就没高起来?-----------------以苹果举栗----------------果农的售价,只能是苹果本身。现有土地产权制度约束下,大规模苹果种植相当困难。小农小户,产量不多,没钱建渠道,没钱打品牌,也没议价力,所以果农的销售价格,只能是苹果本身,甚至连包装的价值都不会有。苹果的供给,却相当刚性。嫁接的苹果树,一般三年结果。也就是说,2016年结下果,最晚也要在2013年种下因。今天的价跌,恰恰是三年前价涨的结果。三年的汗水与期待,此刻却成了高昂的转换成本,除非果农们含泪砍树,否则苹果的供给量瞬间不会降下来,价格恐怕在相当长时间内,也上不去。任何终端价格,都是与消费者博弈的结果。说零售商只想着卖最高价,并不准确。零售商决定卖价时,一定不是边际收益最大化的价格,而是能使他总收益最大化的价格。今早从批发市场进20斤苹果,每斤卖价20元,只能卖5斤,总收入100元。但如果每斤卖10元,就能卖掉全部,总收入200元。零售商的定价策略,是通过与消费者的价格博弈,来找到一个销量与价格的最佳搭配,从而使自己的总收益最大。所以我们不能轻易说零售商在赚黑心钱,他们的卖价,是由消费者定下来的。零售商与渠道商也同样存在价格博弈。零售商显然是价格的第一个接受者,因为他最知道需求的价格弹性在哪里,尽管他不会,也不需要用公式来计算价格。他会用与消费者一样的策略,来压榨渠道:你批发价高,我就少进一些,因为不好卖;你批发价低,我就多进一些,因为卖得多。渠道商追求的,同样是总收益最大化,他们也需要在销量和价格中间,找到一个平衡。所以我们不能轻易说物流商或批发商在赚黑心钱,他们不过是在既定的高成本环境下,与零售商讨价还价。小文子能接受的价格,就是零售商愿意接受的最低价。@小文子买了8元一斤的苹果,说明在这个价格上,她的需求是存在的。或许到了每斤10元,她的需求就会减少,再到每斤20元,需求就会消失。之所以说是在这个价格上的需求消失,是因为@小文子选择的是不接受这个价格,而不是不吃苹果。她可以再跑远一点,比如直接去批发市场发现更低的价格。不要以为零售商不想把苹果降到每斤7元,但前提是在这个价格上,需求量增长带来的收益能超过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从而使自己的总收益最大化。也正是因为即便降到了每斤7元或者6元,销量的增长幅度较小,他们才会把自己的价格定在每斤8元,而不是7元。批发市场为什么价格低,不就是因为销量更大么?谁能做到总收益最大化下的价格最低?啰嗦这么多,是要表达一点:卖方追求的是总收益最大,而不是价格最高。如果我们强行让他们降价,他们会转而选择卖菠萝。我们让零售商去倒逼渠道商降价怎么样?渠道商大可以选择拉煤,而不是卖苹果。因此,既想让产业链上的各方收益最大化,又要让他们把价格降下来,最好的,恐怕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突破地域限制,让他们的销量更大。不仅可以在北京卖,也可以在河北卖,在上海卖,甚至在广东卖。只要能通过销量的扩大来最大化收益,他们就不再单纯追求边际收益的最大化。前面谈了那么多,不过是要说,不要指责零售、渠道或者物流商们贪心,他们给出的价格,都是各方相互博弈的结果。如果哪天出了意外事件,比如毒苹果现身,消费者会立即降低对苹果的需求,原来的价格闪电崩塌。但拙友@南山客说得对,中国这种一批、二批,直至无数批的层层代理与分销体制,显然极大增加了我们的交易成本,削减了各方福利。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手段,来压扁这个复杂的流通链条,让它更简单。凡生产端与零售端差价过大的,都会引来电商革命。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销售的边界限制。只要配送跟得上,你的销售可以远达新疆西藏。获取同样的总收益,电商企业可以通过降价来不断扩大销量,而传统企业却只能在销量既定的情况下拼命维护价格。什么行业渠道的利润大,什么行业就会首先引来这些电商企业的蜂拥。为什么中国一夜之间冒出几千家生鲜电商与医药电商,原因正在于此。一根针,顶破天。中国一夜之间,冒出了4000家生鲜电商,但盈利的不到1%,原因是选品、分拣、包装、物流环节的损耗太大,物流成本太高。有些聪明的电商,会挑出那些流通链条最长,中间差价也最大的商品,只做它,做精它。所以,直接从原产地进口的澳洲牛肉,阿根廷龙虾,泰国榴梿,千里之外坐轮船,乘飞机,过海关,经冷链送到高净值人群的餐桌。而另一种生鲜电商,则在损耗最大的果蔬,如草莓,上做文章。每天向客户发一张草莓的生长图,成熟时再从地头以最快的速度,把凌晨采摘的新鲜草莓,端上客户的早餐桌。价格低于超市,少了品管压力,降了存货成本,筛了高端客户,还能够赚钱而不是烧钱。做好了这一个品类,再做下一个品类,只要能把复杂的流通环节变简单。有完善渠道物流的企业,更有先机。不仅互联网人,几乎每一个传统的渠道商,都看到了线上线下O2O的机遇。但有了电商,一切就完美了吗?没有。京东的快递一天4送,高峰期一天5送,才可把每单的物流成本降至5元。如果送的是生鲜,相信即便京东也要每单8元以上。得物流者,才可得电商之天下。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一年销售400亿。老拙参观过它北京的物流中心,完全自动化,效率极高,但其净利润率也才1%。任何医药电商,除非你选择与它合作,否则极难匹敌。起码在生鲜和医药上,2B远胜于2C。我们可以在互联网+医药上,复制嘀嘀打车的成功吗?有同学断言,不会。因为医药的消费频率,远低于打车。一般人一年需求只有2-3次,老病号自己有成熟的购买渠道。因此能送达北京大小药店,而不是送药到家,显然是目前更经济和成本最低的选择。毕竟,40%的物流成本来自于最后100米。生鲜比医药消费频率高,但价值低,高损耗,北京每单生鲜的物流与损耗成本高达40元,这样送到家的大白菜,怎叫人吃得下?把大量人力铺在或低频率,或高损耗的最后一公里上,成本显然高得不可想象。所以,我们看到了大量”**快药“,”**到家“的举步维艰。规模远胜于品牌。有些生鲜电商,产品极大众,图片极精致,故事极梦幻,品相极完美,价格极高端。不为别的,不如此,覆盖不住物流成本。不要搞错,你的真正客户,不是所谓“有品质的家庭”,而是“有品质家庭里的品质女人”,她们追求品质,但更追求“性价比最高的”生活品质。这些生鲜电商,其实与小区里的果蔬贩没区别:销量既定,就用最高的价格来追求最大化总收益。但互联网要做的,却是用无边界的销量最大化,来清除落后行业的效率损失,达到所有人效用的增加。一句话,规模远胜价格。但规模应该从哪里开始?唯京、沪、深三地。老拙不知道还有其它哪个地方,能够在单位区域内,用足够的需求来摊薄每单的物流成本。不仅是生鲜,也不仅是医药,互联网还可以“+”许多行业。但老拙坚信,互联网最应该“+”的,是那些分散的、落后的、低效的,甚至还存在极大扭曲的行业。这些行业,不用互联网,现有的手段打不破他们。
之前央视2台曾经有过跟踪调查,和周小龙说的差不多,价格上涨主要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包括小货车往城里运菜有很多困难,昂贵的摊位租金。
首先所有产品从厂家到最终消费者手里,价格都翻了很多倍!不光是蔬菜。蔬菜作为不耐储存的,差异化很大的商品,利润率高于电视这类放一年也不坏的商品也正常。~~~~~~~~~~~但是最关键的区别在于:蔬菜是每天都买,每次金额不高。电视手机是一次金额很大,但不总买。每天消费者不会去很远的地方买菜,但是买手机电视就可以去远处,甚至网上跨省买。所以卖菜的菜贩就是星星之火,满街都有,量都不大。每个人都要赚钱,每层经销商都有利润,最后环节太多销售价就高。~~~~~~~~~~~那可以不可以去掉这些环节?通过快递,像淘宝干掉实体店一样,让电商干掉菜贩子呢?困难有三:1,人们喜欢挑菜,因为蔬菜不像工业品那么标准。2,快递费高,保鲜更难。3,买菜的习惯是下班买完晚上吃,不是今天买完明天到。~~~~~~~~~~~虽然我最近孤陋寡闻,但是好像外国蔬菜产业也是超市和菜市场渠道,不是电商。欢迎大家探讨。我抛砖引玉!
之前我也跟题主的疑问是一样的。为什么地头几分几毛的东西,到了城里就好几块了?去年的时候开始关注蔬菜相关的话题,并且开始从事卖菜这个行业。干到现在还差几个月就满一年了。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因为家里人也从事的原因,蔬菜行业一年的周期和各个环节却基本上都有接触和了解。其实这个问题跟其他问题一样:问为什么之前先问问是不是。那么是不是真的地头几分几毛的东西,到了城里的菜摊、菜店就成了好几块了?并不是。如果真的存在暴利,那么像如此刚需、高频的行业怎么可能被资本家们放过?实际上,地头的菜价格高低就已经决定了城里的菜摊、菜店的价格了。举个例子:第一级:地头给老百姓的价格是1.3~1.4元。第二级:蔬菜经纪人,也就是代办,抽1.5分~2分钱,装车费每斤2分钱左右,包装袋合计大概也是1~3分钱。到这里下一级的商户成本价已经从地头增加了5分钱左右,也就是1.35~1.45元每斤。第三级:长短途运销户。这一级平均都是加价1~2毛钱。因为行情变化,加价范围大概是-1~3毛钱。超过这个范围的一般经营超不过一年就关门了,详细讨论就是市场供需关系问题了。那么到这里下一级商户的成本价又增加了2毛钱。也就是1.55~1.65元每斤。第四级:菜摊、菜店老板。这里因为日销售量和损耗程度的不同,加价从2毛~1块不等。ps:因为竞争激烈的关系,一般常见菜是不会有加价1块的情况。所以,即便如此到最后我们买菜的时候价格最多也只是翻了一倍,便宜一点的比如大白菜之类,最多也只是从地头的3毛5,增加到菜摊的1块钱。到目前为止,除了稀缺蔬菜之外,还没有见过从地头到菜摊加价超过2块的蔬菜。现在想来,之所以会想当然的认为地里几分钱的菜到了菜店就变成几块钱的暴利大概是因为蔬菜价格波动的太频繁,而且老百姓地里种的菜一旦成熟后就急于出手,否则就会一分钱都收不回来。但一个地区的同一种菜成熟期一般只有短短半个月时间,每个农户都要在这半个月的时间把手里的货变成钱,所以这一时期的菜价很低。而一旦到了成熟期后,上一时期同品种的库存蔬菜还没有销售完,就会导致这一时期的菜价超级低,就是所谓的供大于求了。价格过低,那么下一季大部分种植户就不愿种这一品种的蔬菜,如果又会导致下一期这一品种的蔬菜价格供不应求,价格超高。然而,媒体和我们都会拿我们在供不应求时的菜价印象来对比翻倍之前的地头菜价。所以当然会觉得这个行业真的是暴利啊!顺便说一句,蔬菜确实存在暴利——存菜。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在第二级和第三级之间的,利润确实可观,但风险也很大。这个环节并不会对蔬菜价格影响很大,反而会起到缓冲调节的作用。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下,菜价到底是由谁决定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蔬菜行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