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地图高清中文版-/金/融时间报中文版

距离二十国集团(G20)伦敦金融峰会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已开始显现。美国力图将会议的重点放在加大经济刺激力度上,而欧盟仍致力于加强全球金融监管以减小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劳伦斯·萨默斯已通过英国《金融时报》表明了美国对伦敦峰会的期待。在《金融时报》网站9日刊载的一篇专访中,萨默斯敦促G20领导人将宏观经济层面上的注意力放在刺激全球需求上。他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各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增加开支尤为重要,全球经济复苏需要扩大需求。《金融时报》分析说,萨默斯的讲话表明美国要求其他工业化国家共担责任,推动全球需求主导下的经济复苏。
但是,对于美国的呼声,欧盟却不以为然。德国财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9日在布鲁塞尔出席欧元区财政部长月度例会时说,欧盟内部目前不会讨论加大经济刺激力度问题。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则在会后对新闻界说,欧元区财长们一致认为,欧元区和欧盟都无需再实施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下一步要做的是关注现有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欧洲不希望财政赤字过度膨胀。
欧盟对美国加大刺激力度的呼吁不予支持主要是出于自身经济情况的考虑。由于耗费巨资用于金融救市和刺激实体经济,不少欧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水平大幅上升,并突破欧盟允许的上限。上月,欧盟委员会已对法国、西班牙等至少6个成员国发出警告,并建议采取措施以维护经济的中长期稳定。
按照惯例,继9日晚的欧元区财长会议后,欧盟27国财长10日也将在布鲁塞尔会晤。为G20伦敦峰会协调内部立场,将是欧盟财长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提交会议审议的一份共同立场文件中,欧盟财长们强调,已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目前是充分的,在采取经济刺激举措时加强国际协调才是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对于欧盟一再主张加强全球金融监管,美国也是反应冷淡。加强金融监管可以说是欧盟推动国际金融改革的核心主张之一,然而,更为严格的监管却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为协调内部立场,欧盟8个成员国领导人上月22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了一次小型会议。会议提出,今后应对所有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市场参与者、对冲基金及私人投资公司采取相应的监督或管理。
身为伦敦峰会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一直是国际金融改革“急先锋”之一,这次又在自己“地盘”上开会,他自然想有所作为。本月初,布朗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目的之一就是说服奥巴马政府支持在伦敦峰会上拿出切实行动。《金融时报》称,尽管布朗动用了不少私人关系,但要想让美国接受加强金融监管的主张却是相当困难,尤其是来自美国国会的反对毫无松动迹象。
外界担心,美国和欧盟在伦敦金融峰会相关议题上的立场分歧,将使峰会所能取得的成果大打折扣。浦东时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06:金融城
| &&&&&&&&
星期四 出版
伦敦金融城的启示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文化支撑(上)
  编者按&  □郭嵘  “城不可无文化。无文而不化,谓之土围。”高度繁荣的城市文化生活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所在。发达的城市文化必然催生多彩的文化市场和大量的文化需求,进而带动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表明,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金融要素高度集聚、金融交易高度活跃、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辐射作用高度凸显的地域,而且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城市文化。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在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方面出点子、想办法。&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分上、下两篇刊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理者所撰写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文化支撑》一文,望能给予读者启示、引发思考。  当前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从关注经济建设逐步转到关注文化建设。相比较“硬实力”,“软实力”之一——文化对地区整体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伦敦前市长罗斯义在一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讨会”上预测,上海在50年之内不可能与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比肩,理由是伦敦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经历了200年的风风雨雨,纽约用了150年,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才短短30年,就雄心勃勃地要争取“构建国际金融中心”,这是难以企及的。我们无须争议其所言是否就是举世公认的金融中心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单就目前上海的现状与我们所期待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和国际上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确实还不可同日而语,上海在国际化进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罗斯义的话背后隐含的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比拼,同样需要文化的沉淀和支撑。&  我们来看看伦敦和纽约的发展历程。伦敦和纽约首先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在此基础上,旅游业蓬勃发展,之后各种创新产业在此集聚,接下来金融服务业才慢慢地发展起来。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有机会了解、亲近并喜欢它们。这两座城市都拥有开放的气质,使各种领风气之先的产业都能找到根植的土壤。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在体制和城市精神中渗入更多包容和创新的元素。有创新精神的城市才会有更多的活力与机会,才能吸引外国人不远万里来此地圆梦;只有在多元文化的土壤上,为他国人才提供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尊重包容的人文环境,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居民在此逗留并流连忘返。&  如今,伦敦这个集古老与现代于一身的国际金融中心依旧宝刀不老,从事着近一半的欧洲投资银行业务,管理着全欧洲近80%的对冲基金资产,进行全球四成的外国股票交易,从事超过70%的国际债券交易,拥有全球最大的场外衍生品交易量和第二大交易所衍生品交易量,是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是世界最大的海运和航运保险市场,也是世界黄金交易中心。&  伦敦金融城政府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表示,金融中心并非一夜之间建成,而是由许多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所决定。在他看来,现在一些新兴的金融中心已经是所在地区的领导者,但若要成为真正的全球中心,则需要具备国际化金融中心的综合特征。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依托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上海首次跻身前六。但不可否认,从某种意义上,目前的上海仍只是中国的上海,在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前,首先要成为世界的上海,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  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表明,城市文化对金融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至关重要。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金融要素高度集聚、金融交易高度活跃、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辐射作用高度凸现的地域,而且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城市文化。这种城市文化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着金融交易的效率、金融风险的程度、金融创新的能力和金融发展的质量,是决定一个城市能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及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金融文化是与金融活动有关的文化价值、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的总和,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软实力。例如伦敦金融城每年发布的“国际金融中心指数(GFCI)”,作为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权威手段,进而改造为一个具有伦敦标识的文化品牌。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都有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如纽约的“融合、创造、竞争、应变”精神,伦敦“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永不屈服的坚强精神”等。&  (作者系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浦东时报金融城06伦敦金融城的启示快讯: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8日下跌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新华网快讯: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8日下跌,报收于5808.89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55.76点,跌幅为0.95%。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一键分享伦敦稳居“国际金融中心”最高端 -- 上海情报服务平台
城市竞争情报___都市圈研究&
伦敦稳居“国际金融中心”最高端
供稿人:钟婷 &供稿时间:
伦敦金融城当局-伦敦公司按照400名业内人士指定的标准对几大金融中心进行了评估,并于2005年11月公布了题为《伦敦在全球金融中心中的竞争地位》的研究报告。研究认为:
2005年对那些需要全球金融中心的交易而言,伦敦成为首选地的可能性稍大,而之前的调查是纽约位居榜首。但这次的报告说,伦敦与纽约将继续“并驾齐驱”。
在受访者中,没人认为伦敦和纽约会在10年内失去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因为金融中心是个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流通性是很难转移的,因此一旦建立了伦敦或纽约这样的全球金融中心,要搬迁几乎是不可能的。
多数人觉得,如果真的出现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将会在中国,很可能是上海。
一、国际金融中心与区域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和东京,都拥有先进的结算和支付系统,是大型的、国际化的、服务齐全的中心,能支持庞大的国内经济,拥有纵深的、流动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是多元的,法律与监管体系能充分保护重要的代理人关系的公正性和监管功能。在资产方面,伦敦是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金融中心,其次是纽约,两者的区别在于伦敦的国际业务对国内业务的比例更大。
区域金融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不同。区域金融中心在区域内外发展其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与媒介资金,但相对来说国内经济规模较小。区域金融中心包括香港、新加坡和卢森堡。
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大量的、各类的国际金融业务和交易高度集中的一个地方。百慕大的汉密尔顿或许是再保险方面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它不是全球的金融中心。悉尼或许是澳大利亚的国际金融中心,但它也不是全球的金融中心。
二、伦敦的优势
金融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英国GDP总量的5.5%,就业人员超过100万。英国金融服务业的贸易顺差是全球最大的,2003年达253亿美元(排在英国之后的是瑞士,达110亿美元)。英国大部分的金融服务业都在伦敦。长期以来,伦敦贵为国际金融中心有许多原因:有悠久的开放历史,进入市场相对较容易,有欢迎国外公司的传统;英语的语言优势;以及位于美国和亚洲时区间的中心位置的地理优越性等。
伦敦金融服务业表现异常卓越,勇夺多项第一:拥有数量最多的外国银行;全球最大的国际保险市场;外汇交易量全球最大;全球最大的场外金融衍生交易市场;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等。
然而,成功的过去不能保证有成功的将来-就如英国纺织业一样。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提高的通信设施减少了地理上贴近金融市场的需求,公司变得越来越善于远程管理。相对而言,伦敦是个成本高昂的城市,交通设施经常受到批评,恐怖袭击仍然是潜在威胁。
三、竞争力因素分析
该报告分析了构成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包括伦敦、纽约、巴黎和法兰克福)进行了分析。
1.伦敦与纽约“并驾齐驱”,其他金融中心不会对它们产生威胁
伦敦和纽约是目前全球仅有的两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是:国际金融中心是指来自全球的金融机构可以运用全球性的金融工具开展业务的金融市场)。伦敦和纽约在统计数字上没有明显差别。但显而易见的是,自2003年以来,这两个金融中心已经拉大了与巴黎和法兰克福的距离。调查对象认为其他的金融中心,比如法兰克福、巴黎和多数的亚洲金融中心依然是国家的金融中心,将来不会对伦敦和纽约的地位产生威胁。
对外国企业来说,伦敦的持续吸引力在于其国际大都市地位,而法兰克福和东京主要立足国内市场,外国机构需要经过批准才能进入。在伦敦,以及国际化程度稍弱的纽约,国外企业可以自由开展业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日益稳固。
如今存在这样的观点:技术、外包和离岸经济会削弱金融中心的地位。但伦敦公司的研究认为:上述因素也许会使金融中心失去一些商品交易活动,转移到低成本的城市,但产业的核心部分、企业总部、最核心的业界人才仍将聚集在金融中心,增值型商业活动还会继续留在金融中心商业集群内,比如高级战略管理,前沿部门、产品创新部门、客户部门和贸易部门。金融中心是个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流通性是很难转移的。没有人能够单方面改变金融市场的流通性,因此一旦建立了伦敦或纽约这样的全球中心,要搬迁几乎是不可能的。
2.人才与监管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
伦敦公司按照400名业内人士指定的标准对几大金融中心进行了评估,确定了如下一些影响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因素,并按由强到弱进行了排序。
表&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排名
影响竞争力的因素
专业的金融人才
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渠道
商务基础设施
公平、公正的商务环境
企业税收制度
文化与语言
商业地产的获得及质量
个人税收制度
注:原报告中未说明评分依据
调查显示:90%以上的被调查人认为,拥有精通业务的金融人才是非常重要或者极其重要的因素。在金融专业人才方面,伦敦的得分最高,为20.5分,纽约其次(20.0分),然后是巴黎(15.2分)和法兰克福(15.1分)。
监管环境也被认为是一个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2003年的调查中,上述两项被列为影响竞争力最重要因素的前两位,伦敦和纽约的这两项在调查中都得到很高的评价。
3.上海有可能成为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
该报告还对伦敦和纽约是否提供了全球所需的金融服务,以及世界是否需要第三个金融中心进行了探讨。对此人们的观点存有分歧。大部分人认为,如果会有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起来,那么很可能在中国,也许就是上海。香港、新加坡或东京只会是区域金融中心,不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信息来源:
转载本文需经本平台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上海情报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
请为这篇文章打分(5分为最好)常德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06版:传媒互联
第A01版 要闻
第A02版 新闻大观
第A03版 阳光政务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伦敦金融峰会:传递出当前世界最需要的信息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执行秘书阿莉西亚·巴尔塞纳4月2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传递出的信息“正是当前世界最需要的”。  巴尔塞纳说,国际金融危机仍没有触底,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日益显现。由于危机的迟滞效应,拉美比其他地区遭到危机冲击的时间晚一些,但不少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寄予了厚望。  巴尔塞纳指出,峰会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各国已经意识到以前在发展中的问题,现在将走一条全新的道路来解决问题。国际金融市场不仅需要增加流动性,更需要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对金融市场进行严格监管、合理调控的经济体,在此次危机中面临的问题就比较少。  巴尔塞纳认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增资“具有决定性意义”,它标志着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已经启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发特别提款权、向发展中国家倾斜、为区域性的多边发展银行提供贷款支持,是此次峰会传递出的另一个重要信号,即世界各国都希望保持在社会人文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巴尔塞纳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加强对贫困国家援助的同时,不应该对这种援助提出附加条件。  关于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发言权的问题,巴尔塞纳指出,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国际金融机构,有助于这些机构“观点的多元化”和金融资源的公正分配。  上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机构为解决拉美国家当时面临的经济困境,曾经强加“单一药方”,给本地区一些国家带来了不利影响。要从根本上避免类似问题重演,必须扩大中小规模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中国是一个知道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有着长远发展战略的国家,拉美有许多东西要向中国学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创造一种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倡议值得肯定。巴尔塞纳说:“连美国人都承认,世界经济完全依靠一种货币是不健康的。而依靠一个存在很多问题的经济体的模式更是不对的。”&  ■新华社
版权所有 [湖南省常德日报社] 常德日报社常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伦敦金融时报中文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