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课题一个人不能完成大使命可以独立完成么

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国家社科项目VS教育部项目
教育部项目也是全国范围的(高校每年都占国家社科申报数和立项数的85%),其匿名评审专家的水平不比国家社科差。以往国家社科与教育部项目一直是可以兼报的,只是从今年开始不允许了。
在评审上,教育部项目实行网上评审,而且没有会评,这决定了它比国家社科公正。在评审公正性上,国家自科、国家社科和教育部项目相比,国家社科向来声誉最差。
从水平看,教育部项目也应该与国家社科差不多,只是国家社科申请限4000字(其实多数人都超),要求表述更凝练。但国家社科限项,会导致有些凭关系而非实力获得名额的申请书质量较差,而教育部项目是自由申报,不存在逆向淘汰问题。
我并不否认总体而言国家社科获批难度比教育部项目大,但这个难度主要体现在运气和人脉上,而不是别的。
别激动。你仔细看帖了吗?我是把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作对比,我的原话是:“教育部项目实行网上评审,而且没有会评”。网上评审,几乎不可能找关系;但纸质通讯评审,还是有可能人为操作的。至于会评,那更是国家社科历来多受诟病之处。
请注意,我没说教育部项目没有运气因素,也没说国家社科完全凭运气和人脉。只是相对而言。我向来认为,对于没有人脉的申报者而言,国家社科竞争,一靠实力,二靠运气,并且运气大于实力。
何处偏激啊?请具体指出。
这个当然大家都知道,不是一个级别的课题。我没说有什么用,只是对比分析一下。我今年也申报了国家社科,无论立项与否,我都坚持自己的看法。
据说会评是个分赃会
既然通讯审能刷掉80%,那会审分分脏也能理解了。分脏会?呵,这说法我也听一个大牛说过。
纸质的为什么有漏洞,电脑操作的为什么没有关系的可能?不都是匿名吗?
听说有内线的牛人可以定点精确“打击”盲评专家。
另外,由于国家社科历来不太注重前期成果,导致一些水平较差的申请人也获得立项,从而影响结题质量。
纸质盲评是分到各省(本省回避)社科办处理,网评是教育部直接分给评审专家。
不可能吧,不可能国家社科的纸质材料通讯审要中间经过各省社科规划办吧?有专家库的。
据我所知,确实是发到各省社科办。而且,据说有的省市(如上海)还集中评审。
这点我赞同
是在小木虫先回帖,再发为主帖。这个不影响内容的正确性吧,也不违反版规。
谢谢!你是说,大学校的人们就不这么认为吗?本帖的部分信息,我正是从985高校了解到的啊。
这真是绝对真理啊
只是说认出你来了。。。那么敏感……
恰恰相反,国家社科的声誉是太高了,高校教师都拼命了去争。大学里也只认国家社科。
兄弟,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只要会上有人想帮你,你的盲审一定也过,你不觉得奇怪吗。但是,我亲眼目睹了至少5个人就是这样的,这说明,那些经常上会当评委的大牛能量真是神通广大(因为有些时候,我们的本子在省里这一关就被毙掉了,更别说后面的盲审了)。这5位的本子我都要过来看了,很一般,甚至一位我的师姐,本子写的真的很糙,还有错别字和病句。最后想说的是,看到大家在这里这么真诚的讨论,我真想笑,又想哭(这是中国学术的痛),国家社科就是大牛、小牛们的分账会,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请想想,这么多本子,一天搞定,他们能好好看吗),中了国家社科的一大多半是靠背景和关系(这不等于说靠关系的本子做的就不好,相反,可能有的真的还很好,可这种情况比较少),只有少数真的是靠好的本子和前期成果,如果全是假的,就没人跟他们玩了。不过,通过关系中了的人,通常不会承认自己是靠关系弄上的,自己丢人不说,以后哪个大牛还敢帮你。还有一种情况,少数人是大牛们的亲学生和嫡系,大牛们暗中帮了他们,他们却不知道,还以为是凭自己的真本事,这正是大牛们想要的效果:看,我的学生也很牛!很多大学的社科处邀请某些国家社科上会评委做“指导”,这些评委说的都是官面上的话(我虚心承认做好本子确实是有很多讲究的,他们讲的也很好、很对),但是有很多潜规则他们这些圈里人是心知肚明的,对外是不会公开说的,即便对他们的自己人也是只意会不言传,但我们凭借大量的事实能够分析出来,否则这些大牛们如何长期垄断一块块学术资本市场、如何霸占一个个学术山头呢,所以帮裙带就是帮自己。另外,现在很多高校都设立国家社科评审“驻京办”,负责打探消息和利益输送,所以,我们就不必惊讶,有些地方上的小院校,如果某年某位与自己学校关系密切的评委进京了,这个学校国家社科立项就会井喷式增长。当然,还是那句话,确实有少数是靠真本事中了,他们之所以中,其中题目新颖、语言的理论性强(读上去有浓厚的专业性和学术味,而不是学术大白话,这一点,我打心里佩服)是最重要的因素,前期成果和其他的都只是参考,这是我综合了大量中标的本子分析得出来的,也是经常向中标的人学到的。以上仅供参考。
兄台所言,客观公允,有理有据,赞一个!
如果你是大牛可以这样发发牢骚
我搞不懂就连盲审也能得到大牛帮助?
回避制度估计会有,但是效果怎样不清楚
一般来说,小学校中奖率肯定低,原因你懂的。但是用葡萄理论来说事当然就会走偏
你说的运气大于实力?我不敢苟同。试问:一个过硬的本子会有人有意给低分吗?
国家社科基金的所谓四关,最关键的是函评。如果不能上会,立项的前提就没有了
我当然是讲的通常情况。如果本子顶尖,仅凭实力也是有可能的,但那只是特例。
而且我认为,对于像我这样的屌丝申请者而言,除了尽量把本子写好,然后去碰运气,恐怕也没什么其他办法。所以,虽然我也关注动态,但我还是比较淡定的。
这位仁兄说的有道理,从身边很多人身上可以验证。知道有几个牛人,国外SSCI期刊论文发了好多,可国家社科申请7、8次就是不中,这几个人科研水平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英文水平也很好,可申请国家社科就是不中,那些所谓基金大牛发过国外论文吗?在当下期刊和基金被垄断的情况下,所谓的论文和基金能证明什么?相反,在国外SSCI发文的人才算真正的学者。而这样的人拿不到社科基金的原因可能就是他们没有进入那个所谓的圈子。少部分人文笔好的幸运儿拿到基金,社科基金难道是作文比赛?有人说的对,在中国搞科研就是个笑话。在中国,搞科研和参加黑社会差不多,拉圈子,占山头。让人看不到希望!
我同意此说法。心情淡定非常重要,不要去为课题不中伤身体。如果是高质量的本子,应该是4A或5A?3A应该可以上会吗??
你太绝对了。说公道话的人还是有的。
做科研的人,最应当实事求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以主观主义的态度搞科研,能出什么可信的成果?
有国家自科、国家社科、教育部课题都中过,同时又是国家自科、国家社科评委的牛人,也说过与我主帖观点类似的话。
今年我也报了国家社科,无论中与不中,我的看法都不会改变。
你说国家社科项目很重视前期成果,不知道是如何得出的。据我所知,恰恰相反。国家社科历来不太重视前期成果,很多中的人前期成果很烂
(当然肯定也有些是前期成果很好的),使周围人感到惊讶,并且影响到结题质量。
如果你不信,可以去查查一些往年中标者的成果。
呵呵。当然有前期不行中了的。但你看国家社科从前年开始吧,主持人成果单列,打分里面,前期和参考文献占到20分。据说国家社科外审一般要90分才能过,前期太弱肯定过不了外审的。你说的估计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说的是和教育部相比,教育部前期真的更加不重要了。我这是经验之谈。你不相信就算了。
第一,国家社科主持人成果单列,早就实行了,而不是从前年开始的。
第二,国家社科论证活页明确说:“权重仅供参考”,就是说,前期成果只是一个参考。
第三,我说的不少国家社科中标者前期成果不行,就是近年的事,而不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你若不信,可以去查,国家社科网站可以查到历年立项名单。
第四,你说“教育部前期真的更加不重要了”,有根据吗?
是不是受到酸葡萄理论的影响?
你是说,确实有专门针对国家社科的红眼病?:D
中大奖或不中的说话都要凭良心
凭良心说,实事求是说,国家社科与国家自科、教育部项目比,确实问题比较多。
欢迎具体指出逻辑如何混乱以及观点如何经不起推敲。
这位兄台说得好,搞科研就是加入黑社会,跟个衰的老大,老是被人追杀。:secret: 甚至搞科研还不如加入黑社会,黑社会都是明着来的,但学术科研,都是人前装得道貌岸然,人后干着卑鄙无耻的事情
这个才是正解,如果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平起平坐了,也会有很多人找关系弄教育部的课题,这样教育部的课题也就不再公正了。
不见得吧。根本的问题在于制度和程序。正是在这一点,教育部项目强于国家社科,而国家社科又强于省社科。
就课题本身而言,虽然都是省部级,但教育部项目还是比省社科强(是全国范围的,而且经费更多)。但最黑的,却是省社科。
你有十几个例子就能保证不以偏概全了?何况都是中过国家社科的。我能轻而易举地举出更多的反例(包括身边的和听朋友说的)。但我不想举,因为那不能说明问题。
国家社科与教育部项目不是一个级别的,谁都更愿意拿国家级项目,拿了国家社科项目的人,当然会对只拿过教育部项目的人说国家社科水平就是高。言下之意:“我的水平比你高。”
我觉得,国家自科、国家社科和教育部项目都拿过,同时又是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评委的人,更有发言权,更为可信。因为他能更客观地看问题。
有这一位学兄,同样的本子,没有中省自然却中了国家自然
你所说的“操作”,我不了解情况,没有发言权。但你说“教育部项目完全不看前期”,肯定是不对的,申请评审书B表(专家评审的正是这个表)中就有“前期研究基础”这一内容。这个A、B表设置已经执行多年了,不知你是哪一年中的教育部项目,竟然不用填前期成果。
我只是作个客观对比,不代表自己不努力。
今年我也报了国家社科,本子从酝酿到上交,整整半年,修改了无数遍,其间也吸收了几个专家(他们都中过国家社科)的部分修改意见。但我不认为这就必然会中。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尽力了,就可以无怨无悔。这东西对我来讲,有,当然好,但不是必需的。毕竟,这种事,运气大于实力。所以,我还是比较淡定的。
教育部项目那一栏“前期研究基础”,规定不得出现申请人和团队成员名字,也不得出现文章题目。因此,如果你实在没有成果,大可以拉几个有点成果的人(而且这个成果还没有时间限制),然后在此栏写上“申请人与团队成员在***、***、***杂志发表相关论文多少多少篇, 出版专著**本”即可。因此,实质上,评审人很难从这里评判申请人前期研究能力的。当然,这也保证了教育部课题的匿名性。而国家社科则在前期成果中要求注明文章名,但不能出现作者名和杂志名,这样可以让评审人评判成果是否相关,不过同时也降低了匿名性。因为评审人可以把文章名百度一下就知道申请人是谁了。
关于这两种项目的前期成果匿名要求,你自己看看吧——
2014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申报常见问题释疑
23、《申请评审书》B表有关论证中能否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承担课题的名称?
& & ——为保证评审专家能够充分了解申请课题的研究基础,同时保证评审的公正,《申请评审书》B表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的课题名称,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引者注:这个规定已经执行多年,请看2010年的相关表述:“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
2014年国家社科论证活页说明: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只填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如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作者排序、是否核心期刊等,不得填写作者姓名、单位、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时间或刊期等。
那就是14年教育部的规定变了。之前不是这样的。我今年没有申请教育部课题。是12年中的。谢谢指正。
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在教育部的社科网上都可以查到。还是你自己看吧——
2012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申报常见问题释疑
23、《申请评审书》B表有关论证中能否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承担课题的名称?
  ——为保证评审专家能够充分了解申请课题的研究基础,同时保证评审的公正,《申请评审书》B表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及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的课题名称,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
楼主很认真。其实12年我申请时咨询我们科研处,科研处的答复是保守为好,要求我把文章题目删掉。事实上,我没有列文章题目和前期课题也中了。说明评审人对这个确实看得不中。我只是给大家解释一下各种规则下的利弊和评审规则形成的原因,并没有对哪种课题公正性有偏好性的意见。我只是说,评审规则形成,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公正性的理解也是有各种不同的,比如我们就更喜欢教育部课题,大牛可能就相对喜欢国社科。我们更喜欢不要会评,但越牛的、在圈子里认可度更高的人会认为有会评更公正。
关于教育部项目前期成果的填写,我不知道你所说是否属实,但我坚信,绝大多数申请人是按规定来做的,不会有成果故意不填,也不会私自加大匿名度。
至于说会评,这历来是国家社科最受诟病之处(之一)。没有会评,肯定更为公正。公正不公正,要看事实,更要看制度的合理性,而不是人越牛其主张越有道理。大牛当然喜欢公评,因为这是他们分赃的好机会。
曾听一个文科不错的985高校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个大牛(国家社科学科组召集人(听说有的985高校仅此一条就可以当二级教授),够牛吧)虽然在公开场合也说国家社科如何如何正规、权威,但私下(一个饭局)则明确表示,会评就是个分赃会。
我个人也是教育部课题评审专家。只是每次找我评的时候我都拒绝了,呵呵。所以对评审规定不是太清楚。但我知道教育部课题对前期成果的要求是“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有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准备”。而不是象国社科中成果和参考文献加一起占20%,更不是象国自科不限篇幅地写研究基础,可能单这一项就决定成败。
&&版主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凡事都要能容忍一下。如果完全按楼主这样理解,那么那些重大项目,973项目,国自科重大项目,完全由会评决定,就更是分赃会啦。另外,有评审权的人,公开和私下里的说法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既不要相信他们公开的说法,也不要太相信他们私下里的说法。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私下里他告诉你完全是公正的,他有什么寻租资本?他当大牛的意义何在? 不仅是有会评权的大牛啦,就连一些通讯评审专家(包括教育部课题的),在通讯评审时都会给熟人说,把申请题目发给我。
&&会评制度设计在于当局相信“大牛”的眼光要高于“小牛”(通讯评审人)。至于是否如此,还很难断言。我校(非211)教育部课题已出现多次没有前期成果的人中了,然后迟迟难以完成的情况(甚至出现了后勤处的科长都中的情况,汗.....)。当然,我真心希望教育部项目与国自科、国社科鼎足而三。不过更重要的应该还是研究成果,而不是课题。国外根本不会看一个人课题来评价学者。
只有三个字:哈哈哈
鉴于你说你中过教育部项目,但却对教育部项目前期成果填写要求(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的说法明显前后矛盾,我不想再跟你讨论这个问题了。我不想说服你,你也不可能说服我的。不过,国家社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评审哪个更公正,学界还是有主流看法的,从本帖多数人的回复也可以看出来。
从小木虫、人大经济论坛等处网友们提供的信息来看,这种情况在国家社科中真不是个例。实际上,国家社科向来不太注重前期成果,使人对一些人缘何中标感到奇怪,同时也为结题质量埋下了隐患。
我也是这个意思。多年来学界多数人的看法,还需要去提供统计数据,进行逻辑论证吗?向来很少有人质疑国家自科和教育部项目的公正性,但国家社科却多遭诟病,难不成这些人都患了专门针对国家社科的红眼病?:D
发得了SSCI文章的人一定可以在国内刊物发文章,但反过来就不行了。哪个水平高,不是很清楚吗?发SSCI语言确实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对人文和政治社会人类学等基础学科,但研究路子才是导致国内很多所谓的大牛发不了文章的真正的、主要的原因。
“这么多”是多少?现在已经是第10页了,除了你和那个自称国家社科、国家自科、教育部项目都中过但说话自相矛盾的人以外,还有谁说教育部项目不重视前期成果了?
正是这样啊。不凭努力贬低他人、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的思想要不得。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评审专家谈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_百度知道
评审专家谈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申报社科课题是社科研究人员最基础的基本功,是做科研事业的第一步工作,这一步是就像一个人学走路一样,一定要大胆地学,否则就不会走路。通俗地说,不会做课题申报,就像无米下锅一样。一个科研人员总不能一辈子等着、靠着别人去申报课题获得立项后,把自己加入课题组作为成员之一来承担课题,而应该学会自己单独申报课题,当课题负责人,自己主持一个科研课题。因此,学会如何申报科研课题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对如何申报课题进行一些探讨。 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每年课题指南公布后,要认真研读课题指南,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 题目不要过大、过长。申报课题不要追热门题目而扎堆,避免形成较强研究力量“大撞车”。选题时要考虑所选的相关题目资料占有是否充分,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是否有实力、有基础,研究队伍构成是否符合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非本所长的题目不要申报。处理好“自定”题目与“指南题目”的关系。选题不一定原原本本照抄“指南”的题目,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区、所熟悉的领域缩小一些范围,可以将“指南”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有的评委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学科特点。 课题指南覆盖26个学科,题目上千,如何在茫茫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这就需要突出我们的特点,我们有什么特点?所谓特点就包括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优长学科。以广西为例,经济、社会、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从中找到适合的选题,申报命中率就会高一些。从多年来年,广西申报课题命中率最高的是民族类课题。从所申报的课题来看,年申报立项的9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8个是与“民族”有关的,当然不一定在“民族问题”学科申报,有的是在社会学学科申报,如《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库区矿区和谐社会研究》;有的是中国历史,如2007年申报立项的《南海丝绸之路与中国-东南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从这两个课题看,地方性――库区矿区、南海丝绸之路,在广西、在西南是比较有特点的;民族性――西南民族地区有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种类和人口,地域广阔,中国――东盟跨境民族经济文化丰富多彩;优长学科――研究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中国-东盟壮泰族群,这些领域我们在全国是处于比较优长的。 三是考虑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 选题要考虑好所申报的选题有没有前期成果,这个也很重要,有前期成果,评委容易通过,如果没有前期成果,论证再好,评委担心你花费的时间太多,一两年拿不出成果来。所以这个也要考虑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前期成果怎么办?这就需要组合好课题组成员,找一些有过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同事、老师,甚至是院外的老师来合作,借助的他的成果来增强课题前期成果的份量。这种申报课题、组合课题组成员的本身,也是向同事、向老师学习的过程。 四是选题要有时代感。 一句话,选题要与时俱进,跟上国内外形势,不能落后于形势。 五是贴近理论前沿。 即跟踪学术前沿,这方面的选题比较有价值,因而容易入围。如指南这两年突出“南海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生态文明”都是前沿的理论问题。 六是选题要有全国性意义。 不能只有本地区意义,或局部意义。当然类似西南地区的范围也是可以的,只有具有全国、大局的,一般容易立项。 七是与自己研究领域紧密相关。 最好从自己研究的大领域中派生出来若干个子课题作为选题,使自己在这个领域中做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领军学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湖南。特别是重点课题是国家急需研究的问题、意识资料情况掌握了,教育部的课题是每个五年计划,对申报的课题有实地调查的资料.
课题论证
第四,而是说。
课题组成员
在我们选出课题后,我们申报的课题。如我们组织几位博士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
第一,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出精品,一个人或两三个人,有实际调查的资料才能申报出你所报课题的特点,就批上了,掌握这些情况,或者成员水平不高而被拿掉。西北师范大学王宗礼申报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治意识研究》。经过初步合作讨论。
全国社科基金是每年制定一次指南,很难研究出精品的。只有大家合作。
第二,成员中应有这方面造诣较高的教授。
除了自己的前期成果外。
第三,你对申报的课题已经开始或正在研究的课题。也就是说,前期成果,或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资料,要用“课题指南”题目作为课题。
第一。到实际中去,但哪次也不彻底;江苏省的教学科研单位关于“苏南模式”的研究等课题都容易被评上,应有前期成果,委托各学科者制定五年规划的咨询报告。我们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
(王惠岩教授是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他把西北牧民的政治观念。这就是衡量课题组成员的水平能否完成课题任务,原因是没有正确的符合国情的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做指导。如我们政治学科提出的“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成员中除理论工作者外,但也要围绕指南来选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组成员。我们在评审是是先看申报者是否有前期成果,课题组成员仅一两个人被拿掉的:《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历任国家,这就说明有特点,申报课题。
第二,还应了解国内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八五”,又调查了四川,有这些实际材料?因为“课题指南”所提出的题目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重要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范围。有过这种情况,要有实际调查,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然不是说。一个人单独研究是不行的,申报的课题要有特点。如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基地,必须批,研究基础理论的课题。
课题组成员要很好的搭配?因为当前的课题研究应当是集体研究,还要有从事这领域理论研究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论证的非常好。此外,把国内发表的有关农村问题的文章全部收集起来、江西等省的山区的乡镇政府情况,然后把这些文章按内容分为几类,提出五年内各学科应研究的主要问题、课题组成员的材料,广东中山大学及一些教学科研单位有关“珠江三角洲”各个方面的研究、教育部“七五”,我国进行过几次行政改革,对申报这个领域的课题非常有利。
这些都说明、“十五”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不是说必须和指南上的一模一样,没有实地调查的资料就没有特点,都觉的收获很大。
为什么必须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呢,课题组只有申报者一个人,如湖北省一个单位申报的课题,他们除调查了湖北省山区的情况外,否则你的课题就不能打动人,应包括一些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谁也拿不到、“九五”,只有这个单位才能拿到,研究实际问题的课题,申报的课题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才拿来申报单位。
所以我们申报的项目一定要不脱离指南。2。为什么对课题组成员这样重视,互相讨论,这样便于调查1
基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申报社科课题是社科研究人员最基础的基本功,是做科研事业的第一步工作,这一步是就像一个人学走路一样,一定要大胆地学,否则就不会走路。通俗地说,不会做课题申报,就像无米下锅一样。一个科研人员总不能一辈子等着、靠着别人去申报课题获得立项后,把自己加入课题组作为成员之一来承担课题,而应该学会自己单独申报课题,当课题负责人,自己主持一个科研课题。因此,学会如何申报科研课题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对如何申报课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设计适合自己研究的选题
选题是成败的关键。因此,每年课题指南公布后,要认真研读课题指南,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题尽量与指南紧扣起来。题目不要过大、过长。申报课题不要追热门题目而扎堆,避免形成较强研究力量“大撞车”。选题时要考虑所选的相关题目资料占有是否充分,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是否有实力、有基础,研究队伍构成是否符合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非本所长的题目不要申报。处理好“自定”题目与“指南题目”的关系。选题不一定原原本本照抄“指南”的题目,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区、所熟悉的领域缩小一些范围,可以将“指南”的题目化解为申请者要做的题目,因为范围比较大,大题小做一般做不好;有的评委看不懂,可以写一两句话指出是根据哪一类题目或范围演化而来。
二是突出地方、民族、学科特点。课题指南覆盖26个学科,题目上千,如何在茫茫题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这就需要突出我们的特点,我们有什么特点?所谓特点就包括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或优长学科。像我们广西,经济、社会、文化、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从中找到适合我们的选题,申报命中率就会高一些。从多年来年,广西申报课题命中率最高的是民族类课题。从我们所申报的课题来看,1984~2007年申报立项的9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8个是与“民族”有关的,当然不一定在“民族问题”学科申报,有的是在社会学学科申报,如《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库区矿区和谐社会研究》;有的是中国历史,如2007年申报立项的《南海丝绸之路与中国-东南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从这两个课题看,地方性――库区矿区、南海丝绸之路,在广西、在西南是比较有特点的;民族性――西南民族地区有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种类和人口,地域广阔,中国――东盟跨境民族经济文化丰富多彩;优长学科――研究民族经济、民族文化、中国-东盟壮泰族群,这些领域我们在全国是处于比较优长的。
三是考虑课题组成员的前期成果。选题要考虑好所申报的选题有没有前期成果,这个也很重要,有前期成果,评委容易通过,如果没有前期成果,论证再好,评委担心你花费的时间太多,一两年拿不出成果来。所以这个也要考虑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前期成果怎么办?这就需要组合好课题组成员,找一些有过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同事、老师,甚至是院外的老师来合作,借助的他的成果来增强课题前期成果的份量。这种申报课题、组合课题组成员的本身,也是向同事、向老师学习的过程。
四是选题要有时代感。所谓时代感就是紧跟课题指南、紧跟党中央和国家最新重大部署、紧跟国际最新动态来选题。一句话,选题要与时俱进,跟上国内外形势,不能落后于形势。
五是贴近理论前沿。即跟踪学术前沿,这方面的选题比较有价值,因而容易入围。如指南这两年突出“南海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生态文明”都是前沿的理论问题。
六是选题要有全国性意义。不能只有本地区意义,或局部意义。当然类似西南地区的范围也是可以的,只有具有全国、大局的,一般容易立项。
七是与自己研究领域紧密相关。最好从自己研究的大领域中派生出来若干个子课题作为选题,使自己在这个领域中做它十年八年,甚至一辈子,成为这一领域的学术领军学者。
二、认真编写课题论证
2007年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课题论证有一段话:“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也称基本观点)及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这与2005年要求有些变化。试比较: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选题的目的、意义;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5.已有相关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与以往的有些不同,但区别不大,万变不离其宗。论证大体上包含11个方面的内容: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是衡量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申请者不能把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怎么能谈得上超越呢?因此,对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要详实、全面、充分,并作适当的归类,同时提出作者本人研究的独特视角或选题的价值所在。编写这个述评,目的是想了解你的选题研究在这个研究领域里的地位。要从研究现状中找出不足,找到问题,最后落在问题上,或补充或纠正前人的结论,或形成对立的观点,或找出困惑。论述时要把自己的观点推向,找出与前人不同的观点。
在资料分析上,要找同类研究中的优秀论著(专著、论文),要找前沿的理论研究或实践,分析资料时要注意:真实性,资料要准确,尽可能找到一手的资料;全面性,不能仅凭一两篇文章就下结论;针对性,不要把与本题不相关的资料也罗列出来;实效性,要以当前近期时间的资料为准,不要用过时的资料,要找到最新的观点。
对研究成果的表述要准确,重要人物与代表作,一定要点出来。千万不要去贬低前人或别人的东西,如填补空白之类,也不要对别人的成果评价过低,如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足,过于吹嘘自己。
为了写好研究述评,最好的办法是上网检索中国期刊网,查阅所有能看到的论文,还要在图书馆或其他途径找同类的专著来看,这样写出的述评就比较好。
通常毛病是:
(1)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几乎没有述评;
  (2)不是述评前人的研究状况,而是介绍有关名词概念,恰恰这是同行专家所熟知的;
  (3)述评前人研究状况时过于笼统,没有实质性研究,或仅罗列了某些书,没有阐述其观点与申请者本人的观点有何不同,从而体现其研究的重要性;
(4)不是述评国内外研究现状,而是以自己的观点替代之。
  因此,最重要的或者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国内外同领域中的代表作都能提及,对其观点都有述评。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做此课题)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实际上考量这个选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也就是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要具体,不要泛泛而谈。如对和谐社会的研究,最好侧重于具体问题来谈。预期价值体现在理论创新或实际价值之上。一般来说,联系实际就有价值。切忌大而空的毛病。建议:问题最好是从自身出发,即问题说明是来自实际工作当中,是自己的困惑,也是社会上目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要用数字说话,可以是自己前期的调查数据,也可以借用别人的。
(1)对课题意义强调过分、过高。据一些统计资料显示,一般没选中的项目中,有1/5的都强调诸如填补空白、在国内独创等;
(2)意义过于宏观,究竟有什么意义,看不出来;
(3)意义过于庞杂,仅意义一项就写了六七百字。
  因此,最重要的或者比较好的做法是对意义有具体说明,如在理论上有什么突破?或在实践上究竟有什么意义?或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促进?等。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回答研究什么问题)
&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框架,像一本书一样,主要章节是什么,但不能列得太细。第一步先把概念交代清楚,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要具体确切。
&研究内容观点新颖,有创新性,且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或分为几大部分,或分为几大主题进行论述,最好不要搞成一本书的框架。关键在于通过主要内容体现申请者的主要观点。
有的同志在写研究内容时,附了一个详细提纲,这也可以,但一定要避免写成教科书的提纲。要把申请者的创新点写出来,如用黑体字区别开来,使人一眼就能看出,把闪光的文字突出出来。
需要注意的问题:(1)主要观点不能缺位,不能以研究思路和方法代替观点;(2)主要观点要鲜明,不能一般论述,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3)研究内容不能过于庞大,不能淹没主要观点,根本无法表达。总之,最重要的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申请者自己的观点。如自己有前期研究,最好能从主要内容和观点上挑出来写进课题论证中去。
  4.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与手段(回答如何完成这个课题)
研究思路就是回答这个课题用什么理论方法手段去研究。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批准号07&ZD001)的研究思路是:“课题坚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研究,力求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深度,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认识。”
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的结果。没有研究方法就没有社会科学。
(1)用什么理论来指导。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第一层面,其它研究方法可以是第二个层面。现在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是研究一种方法论。涉及西方的理论时要注意,行文时要尽量避免出现引起歧义或误解。
(2)用什么具体方法来开展研究。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包括两个部份,一是可以独立应用于科研的那些具体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等。二是为这些方法服务的辅助性的具体方法,即研究的技术,如统计法、测量法、图示法、列表法等。
(3)在什么地方查找资料。在论证中最好要标明。
(4)在哪些地点调查,它的特点在哪,写出来。
有条件的话,可以划一个研究方法图。
具体来说,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5.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是又有联系,有的重点也是难点。有时不能截然分开。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标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批准号07&ZD001)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这个课题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理论才能继续发展中国,显然这个理论要具有时代的、民族的、实践的和开放的特色。所谓时代的,是指和平与发展这个大的时代主题未改变,但制约时代主题的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的特点,这样才会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创新理论的产生;所谓民族的,是指这一理论要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相适应,并与中国文化传统里的精华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所谓实践的,是指这一理论要符合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实际,要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谓开放的,是指这一理论要不断地丰富发展,创新是无止境的,要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实践。
那么围绕这个重大问题分解出来的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重点。那么难点又是什么?
第一个难点问题是,如何进一步研究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二个难点问题是,如何进一步研究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关系。第三个难点问题是,如何进一步研究和阐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这三大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个难点问题是,如何进一步研究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要着力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那些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相互联系又构成了哪些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又怎样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要着力研究如何从理论精髓、重要基石、主要内容和基本范畴4个层次,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平发展、党的建设6个侧面,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等10对范畴,完整和深入地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6.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或叫基本观点)就是你选择这个课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列出几个重要结论性的观点。基本观点要说明你的基本假设是什么(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想验证的观点是什么?不要认为没有开始研究就不能提观点,探索性观点还是要的。这方面的论证,往往有人只提出研究设想,没有提出研究观点,因而看不到课题设计者预期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创新之处:回答这些观点是在哪些地方创新?从理论上、实践上或方法上列出来就行了。
&7.已有相关成果
  列出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前期研究成果,包括未出版的成果和资料。
8.主要参考文献
参照表格,逐一填写各项内容,资料要准确,尽量用第一手资料。
9.课题完成的条件和保证
包括课题的组织管理、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研究能力介绍、完成课题的时间、获奖、资料、设备、研究手段等
10.研究人员结构
&  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和有关研究人员,从年龄、学历、职称、实践经验等分析,使评委看到这个团队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强,能胜任这一课题研究工作。
&  11.经费预算
国家和省级课题的经费预算就按表格中要求来填报好了,一般不难填。最难的是社会委托课题和国际课题的预算。
12.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1)技术性问题要注意。课题设计不能违规,论证时不能有意无意透露出申报人单位、姓名。此外,参考文献要写清楚,以免因此而失去参评机会。
(2)论证一定要有说服力。重点说明前期的研究、文献资料的积累、对学科领域有关研究了解的深度。论证要切题,避免言不及义。
(3)课题申报人要特别注意学风、文风。不要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强调自己的创新特点,而过多的否定和贬低前人的研究。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