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捉中药的大店啊,只限广州和佛山市中药饮片厂,能够提供批发部更好!

该信息不存在或者已失效,请访问
如有问题,可致电搜了网服务中心:400-777-5515或者邮件到。
|||联系我们|疑难解答||||
|意见反馈|招贤纳士|||
Copyright&2016&搜了网&&版权所有
&&总机:400-777-551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佛山哪里有华硕笔记本专卖店比较大型的广州的也行_百度知道
佛山哪里有华硕笔记本专卖店比较大型的广州的也行
提问者采纳
广州就穿处扁肺壮镀憋僧铂吉去岗顶,岗顶很多电脑专卖店,只要你不去什么偏点的地方,很多店都是卖正品的啊。还有,如果你是为了看款式多不多的话,我劝你还是百度下华硕的官网,去里面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款式,然后就百度下那款机子的评价,然后再去实体店看实物。你没看准要哪款机子的话,很容易被店里的销售给忽悠得晕头转向的
我在高明,去岗顶得怎么坐车,地铁到么
地铁和BRT都到,就要岗顶站,一下车就是了
提问者评价
买了,天河电脑城买的,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华硕笔记本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广州佛山的基层中医药服务
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发布时间:
& &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视和持续投入,其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至2014年,全市共有8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 & 一方面,实施广州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配备中医药诊疗设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广州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印发《广州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的通知》,计划分两年投入1176万元,用于补助各区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对全市147所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其中首批专项经费508万元已于2014年下拨至各区。
& & 目前,全市各区均设置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97.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乡镇卫生院、95.8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7.5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26.49%;能够运用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别占93.72%、100%;能够运用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分别占92.47%、97.52%。
& & 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期满复核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广州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导基层开展创建工作,市财政补助每个创建或复核的区100万元专项经费,为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和复核提供经费保障。
& & 至2014年,全市共有8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市财政先后投入创建(复审)专项经费800万元,支持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白云区、天河区、番禺区、增城区、从化区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期满复核工作。
& & 儿童中医服务受欢迎
& & 2014年全区儿童中医调养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30%,建立0~6岁儿童中医健康档案1655份,规范建档率100%,完成了2486人次的接诊和评估工作,1299人次的中医干预治疗。在年专项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共有660多名患者及家长接受了问卷调查,家长对专项服务工作每月平均满意度达到98%以上。
& & 主要做法是:加大投入,建立绩效考核方案。由区财政按社区服务人口拨付1元/人的专项补助,年每年均配套115.77万元的专项经费;建立以区妇幼保健院为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的中医儿童保健干预管理模式;通过街道宣传橱窗、宣传单、海报、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多方面宣传等。
& & 打造15分钟社区中医药服务圈
& & 海珠区打造了&社区里有中医馆,家门口有名中医&的15分钟社区中医药服务圈。区卫生局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14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7000m2中医诊疗区域的改造。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中医&八段锦&示教活动区;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熟练运用中药、针灸、推拿、耳压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辨证治疗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瑞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中医特色健康小屋&,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开展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优质调养等中医药特色服务。
& & 中医药特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 & 荔湾区以省市中医院为依托、区中医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中医科为辅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国医馆为补充的中医药特色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着力加强区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
& & 2013年,荔湾区中医院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预防保健及康复能力建设项目单位,并参与建立中医预防保健体系试点工作。综合医院均建立标准化中药房和开设中医门诊,中医药业务量约占医院年总业务量的12%。为社区中心统一配备中医药康复设备,实现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中医体质辨识室、中医康复室。&
& & 充分发挥小病在社区的作用
& & 天河区以&建设中医强区&为中心,充分发挥&小病在社区&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基层中医药业务发展驶入快车道。
& & 一是强化龙头建设,区中医院已成功创建二甲中医院,设置有基层指导科,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进行有效帮扶。二是科学布局,突出中医药特色氛围,8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装修装饰工程。三是引进近20名名老中医,开设&名医工作室&。四是深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五是创新宣传模式,借助各种媒体平台,促进社区居民健康观念日益更新。六是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具有导向性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分配方案。
& & 多种中医药读物惠及民众
& & 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白云区组织区内相关专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出版了《杏林和风》《洗出健康来》《喝出健康来》《健身调理广东汤》《健身治病广东汤》等一系列中医药刊物和科普专著。
& & 《杏林和风》作为白云区中医药建设信息简刊,2009年创刊,每季度出版一期,至今一共出版了20期,印刷发放共12000册。《洗出健康来》《喝出健康来》《健身调理广东汤》《健身治病广东汤》四套科普专著共计出版2.8万册。
& & 半数老人儿童建立中医健康档案
& & 黄埔区以在社区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突破口,重点推广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用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开展至少6种中医药服务。发放《黄埔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30000份。全区老年人中医健康建档数11770人,建档率46.48%;儿童中医健康建档7341人,建档率53.47%,达到了区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30%以上的目标。全区开展体质辨识服务,居民可以了解自己的中医体质,采取有针对性的中医适宜技术或中药等方式进行调养。
& & 超百万人享受免费中医药服务
& & 花都区自2008年开始试点&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工作,2010年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含居委),共196个村卫生站。村民看病每次只需支付1元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付1元注射费,其余治疗和药物费用全部免除。该区以免费治病为依托,把中成药品纳入免费治病药品目录进行管理,让广大村民享受免费治病的同时接受中医药服务。2014年,累计享受免费治病服务村民达114.87万人次,减负1845.24万元。
& & 2014年确定农村卫生站基本药物目录共411个品种,其中中成药品有近百个品种。2014年该区农村卫生站支出药品费用约1834.56万元,其中中成药品支出达489.77万元,占比约26.70%。
& & 社区中医师占比近27%
& & 目前,番禺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师占比达到26.8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处方比例达到52.7%。
& & 2014年指引全区9间镇街综合医院共21名中医师(中级以上职称)办理多点执业到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返聘退休中医老专家(中级以上职称)共11人; 全区全科中医师占中医师总数的79.4%。此外,该区16个社区中心均开展中医师带徒工作。番禺还成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开展全区医护人员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及临床类别医师中医知识技能培训,2014年共培训1040人次。
& & 村卫生站一体化改造完成升级
& & 南沙区经过近两年的全力推进,全区规划布点的119家村卫生站已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镇村一体化管理运作。
& & 区(镇)属医院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站进行全面管理,村卫生站成为医院在村一级的延伸, 将医院的管理制度、专业技术和医务人员下沉至村卫生站,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村卫生站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水平。此外,南沙区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配备了火罐、针灸针、刮痧片等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因地制宜地开展天灸、针灸、推拿、理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
& & 中医药活动深受老年居民欢迎
& & 2014年,全区基层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超过30%。
& & 各基层医疗机构利用卫生宣传日、节假日,组织中医骨干下社区,为居民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康复义诊;开展脊柱健康等中医康复知识讲座16期,2000余人次参加学习;为辖区残疾人、精神病人开展康复知识讲座40期,参加人次超过800次。此外,联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老年痴呆研究小组合作,共同开展中医预防老年痴呆课题,先后在辖区2个社区开展&防治老年痴呆,你我携手同行&系列活动,为100多名老年居民进行评估及初级干预。获得了丰富的基层数据,深受老年居民欢迎。
& & 基层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
& & 从化通过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设施设备投入等措施,实现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 & 去年从化镇卫生院中医门诊处方数占总门诊处方数的36%,中医适宜技术开展20多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高,镇卫生院每诊疗人次平均费用约66元,在减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初显成效。在每个网格化服务管理团队中配1~2名中医生,运用中医药扎实开展老年人、0~36个月儿童等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或孕产妇等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的个性化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率。
& & 农村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成果显著
& & 自2008年经广州市卫生局批准在增城市中医医院设立广州市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以来,该区中医药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并于2014年顺利通过省级复核验收。
& & 增城通过邀请上级专家、教授进行学术讲座、会诊带教和学科技术新进展学术班等学术活动,着力培育中医骨干人才。2008年至今,已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40期,培训1.5万多人次。2011年和2012年组织编印、购置了培训教材《中医适宜技术》和《适宜技术手册》,对全市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理论和操作的培训。
& & 广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 & 肿瘤科我们是率先在国内进行中药的介入治疗,这在当时是比较震撼的治疗方法,因为西医是用西药治疗,我们是用中药介入。
& & 刘瑞华
& &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
& & 我们成立了一个全国为数不多的社会工作部,主要是召集义工,把医院服务延伸。医与患之间直接沟通有时会出问题,我们就希望通过义工进行沟通。
& &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院长
& & 医院从2009年起,要求每个专科都必须选择适合自己专科中医药特色的优势病种并建立相应诊疗规范。
& & 黄崇博
& & 广州市正骨医院院长
& & 以前老院长总结的一套&黄氏正骨手法&,有标准的小夹板固定技术,而且小夹板沿用原来杉树皮的夹板,因为杉树皮比其他夹板有优势,所以我们一直坚持。
& & 谭桂云
& & 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副院长
& & 这么小的一家医院要生存,靠的就是中医药特色优势。妇科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纯中医综合疗法,深受不孕不育症患者欢迎,慕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
& & 李逸群
& & 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
& & 我们医院目前连续四年在全国地级市中医院中排名首位。去年院本部门急诊量达到了210多万,出院人数5.6万,手术3.7万台。
& &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区中医院)院长
& & 我们医院是较早期的全国医院信息化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效果比较好,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当时到我们医院参观的单位,一年就有3000多个,绝大部分省市都是组织整个省市相关部门人员来的,有些省还是由省长亲自带队。
& & 余俊文
& & 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院长
& & 2013年,三水区政府将&中医中药进社区&活动作为重点工程,三水区中医院承担&中医中药进社区&活动的开展,深受群众欢迎。2014年,中医中药进社区工程被列为三水区&十项民生实事&之一。
& & 苏伟坚
& & 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院长
& & 在2013年我院喜获&国家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能力项目建设单位&和&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两个国家级的荣誉称号。
& & 于国东
& & 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副院长
& & 我们没有领军的中医学术带头人,只能找到自己的特色,就是走鲜药途径。医院拿了25亩地,专门种新鲜的抗肿瘤药材,患者很能接受,也给医院带来一定效益。
& & 编者按:中国中医药报社联合广东省中医药局推出&院长沙龙&栏目,每期将在一个地市举行一场院长交流会,并邀请十位左右的中医院院长参加,院长们可针对某些特定话题畅所欲言。
& & 3月24日,我们邀请了广州和佛山两地10位中医院院长或副院长,在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会议室举行了广东省首场&院长沙龙&。现摘录其中部分内容予以刊登,让读者分享院长们的精彩发言。
& & 广州市
& & 广州市中医医院 创新方法打造四大国家级重点专科
& &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医院目前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专病)及建设项目4个,分别是肿瘤科、脾胃科、脑病科、针灸科。我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4个重点专科。
& & 肿瘤科有两层楼86张床,我们是率先在国内进行中药介入治疗的,这在当时是比较震撼的治疗方法,因为西医是用西药治疗,我们是用中药介入。这几年我们又提倡用中医的呼吸疗法治疗晚期肿瘤,明显有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自制的内服和外用抗癌药治疗中晚期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现在两层楼加了17张床位,也得到了病人的认可。
& & 脾胃科自创肠炎清、肠炎消等院内制剂,相关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开展了针灸、贴敷、保留灌肠、熏洗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并紧密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溃疡疗效显著。
& & 脑病科是&十二五&重点专科的建设单位,它的特点是有较强的抢救能力,成功救治了许多脑病重症,还有他们建立的卒中单元,融入了中医的内治外治法,也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效果。
& & 针灸科也是一层楼,有46张床位,现在又加了20张左右的床位。他们很擅长采用传统针法和特种针法,比如电针、温针、火针、水针、皮内针、平衡针、耳针、埋线等。整个病区病种很多,不单纯只是脑病病人,很多其他疾病的病人也在他们那里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召集义工延伸服务
& & 医院建院31年,最近这几年依托中西医结合,发展比较快。我担任医院院长正好一年,我接手以后,一直在想怎么样拓展中医,因为中医相比西医最大的特色就是服务,所以我们去年重点在服务上下工夫。
& & 第一个措施是请专业调查公司对医院门急诊、住院等医疗服务全过程进行满意度调查,这是除了省卫计委的第三方调查之外,我们自己也请的第三方调查。我们针对自己的服务指标,大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加起来有近20项,通过第三方调查,对我们的工作有所促进。
& & 第二个措施就是我们成立了一个全国为数不多的社会工作部,主要是召集志愿者还有义工,把医院服务做延伸。因为现在的医患关系很紧张,医患之间直接沟通有时候会出问题,所以我们就希望通过志愿者、通过义工来进行沟通,现在特别想招收一些各年龄段的义工,希望通过他们在医院服务、引导患者,这是我们去年做的。
& & 我们去年还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工作,就是把医院全年所做的公益事情进行汇总。因为我发现政府、社会甚至医院的人对医院公益性认识有所偏颇,对医院的声誉起到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就把医疗服务按照公平性、可及性、效率、质量等等指标汇总,再结合企业单位所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梳理并编写成年度医院公益性报告,在去年年底的院庆30周年时做了发布。
& & 我们做这个汇总的目的,一个是给政府看,公立医院在公益事业上承担的社会责任,希望政府监督和支持;第二个是给病人和社会看,让他们了解医院在公益性方面所做的努力,为医院树正面形象:第三是给医院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看自己平常无法详细了解的数据,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也统一了对外宣传囗径,很多人看过以后才知道医院的确做了很多事。
& & 番禺区中医院 &结合患者需要创新中医药疗法
& & 我们医院始创于1958年,2012年12月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今年年初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中医院和广州军区总医院番禺中医院军民共建医院分别挂牌。
& & 医院从2009年起,要求每个专科都必须选择适合自己专科中医药特色的优势病种并建立相应诊疗规范。目前,全院共有14个科室制定了36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手术科室也制定了优势病种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此外,每年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疗效总结、分析和评估,找出临床医疗中的疑难点,并提出解决思路。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下一年度的诊疗方案,使各科诊疗方案得以不断优化,持续改进。
& & 我们医院龙头科室和亮点也是骨伤科。目前是国家第二批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中医药强省专项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单位。
& & 骨伤科在注重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及患者需要将中医药疗法予以创新,具体特色疗法包括:&通络止痛方&热喷治疗软组织损伤、正骨手法、热敷疗法、广泛应用骨科自拟方治疗骨伤患者等。骨伤科拥有中医特色院内制剂8个,包括:伤科消痛酒、软伤消痛散、骨科外洗剂、四黄散、四黄膏、双柏膏、复方田七止痛片、生肌软膏。自制剂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欢迎。此外,骨伤科还积极开展四维牵引、针灸、推拿、砭石疗法等中医非药物疗法,重视中医康复治疗。
& & 广州市正骨医院 我们特别强调手法
& & 我们医院是1959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了。我们以中医正骨专科(骨折、脱位)为核心,去年骨折门诊就诊量达44663人次。
& & 在坚持传统中医方面,我们特别强调的就是手法,成立了&正骨手法研究室&,沿用了以前老院长总结的一套&黄氏正骨手法&,有标准的小夹板固定技术,而且小夹板还是沿用我们原来杉树皮的夹板,因为杉树皮比其他夹板有优势,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而且我们分科分得比较细,虽然都是骨折,但是骨折下面继续分了脊柱、髋关节、膝关节(运动创伤)、肩肘手(小儿骨科)、足踝外科等五个病区,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去年骨科手术达7000多台。
& & 我们还推出了中医康复服务。去年康复科治疗约100万人次,日均2700余人次,比较受群众的欢迎。我们主要是发扬中医骨科康复特色,以肢体功能康复、筋伤治疗、颈肩腰腿痛治疗为主,康复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有黄氏理伤手法及黄氏筋伤针法。
& & 另外,我们医院还推出了9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医药自制剂,如万应理伤膏、双香贴膏、驳骨油纱等,年销售额达两千多万元。
& & 荔湾区中医医院 依靠特色寻找生存空间
& & 荔湾区中医院是广州市建院最早的一家区级中医院,也是最小的区级中医院,只有210人,业务用房只有4000多平方米,但人均产值超过50万元。在广州医疗资源这么丰富的地方,我们靠的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狠抓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比如在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方面,我们拥有了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妇科(原不孕不育专科)。
& & 科室在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沈坚华主任中医师的带领下,构建&不孕不育症特色治疗平台、不孕不育症的中医药研究平台、不孕不育症信息网络平台&等三大平台,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以&三步六法十八方&为理论基础,包含了中药内服、穴位贴敷、药膳食疗、针灸、膀胱经刮痧、中药倒膜、中药熏洗、中药保留灌肠、深部热疗、中医情志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方法的纯中医综合疗法,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深受不孕不育症患者的欢迎,慕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
& & 专科每年优化中医诊疗方案,近几年在全国中医妇科协作组组长单位的指导下,完成了&不孕症&&胎动不安&&异位妊娠&&滑胎&&Y瘕&等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方案验证工作和临床路径实施工作。为优势病种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第一手经验,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而努力。
& & 佛山市
& & 佛山市中医院 全国地级市中医院排名四连冠
& & 我们医院是1956年由当时几家小诊所联合成立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抓住机遇,慢慢变强变大,1993年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目前连续四年在全国地级市中医院中排名首位。去年院本部门急诊量达到了210多万,出院人数5.6万,手术3.7万台。
& & 我们医院是以骨伤科为龙头科室,其他科室设置齐全。骨科中心的规模、医疗技术、专科辐射能力在国内居先进水平,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久负盛名,设立创伤、关节、脊柱、小儿骨科、手足显微外科等15个科室,开放病床1000多张,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五个一工程&重点学科。
& & 骨科中心充分发挥中医治疗骨伤疾病的优势,坚持运用正骨手法。我院的&正骨十四法&对关节内骨折、邻近关节骨折、骨折合并脱位及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闭合治疗,都充分发挥了中医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动静结合、内外用药的长处,且具有安全简便、合并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疗效居国内先进水平。另外在治疗骨关节损伤及骨伤科危重、疑难病症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中心还参与编写国家卫生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D骨科分册》《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手部肿瘤诊疗图谱》等书籍,科研硕果累累。
& & 名科有名药,骨科中心还先后研制了&伤科黄水&&伤科黄油&等60多个专科内服外敷药品,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凸现中医疗效优势。
& &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区中医院) 南海区连续六年群众满意度第一名
& & 我们医院是1993年成立,跟在座各单位比起来我们是最年轻的,现在才22岁。成立之初到2007年之前,这个阶段是自我发展的一个阶段。珠三角比较富裕,但是正像李院长说的,我们医院并不富裕,那个时候是我们自由发展的阶段。我们觉得有三点我们做得比较好。
& & 第一个就是以病人为中心,这个口号我们比国家卫计委提出来&以病人为中心&早了两年,1994年我们就开展这方面的活动,为什么?没病人,刚开业的时候没有任何基础,所有医生不能从南海区域内调动,只有三个领导是从(区)人民医院过来的,没有群众基础、没有技术基础,怎么吸引病人?我们必须服务好,所以我们提出来以病人为中心,我们的服务态度真的很好,很
& & 负责任,到现在也是这样,我们在南海区连续六年群众满意度第一名。
& & 第二个就是我们从1994年开始实施信息化,这在全国是最早的。2001年,我们成了卫生部的医院信息化试点单位,第一个&医院信息化系统标准&是在我们医院制定的,依托我们的信息系统成立的。我们1994年开发从财务管理到药房管理一直到系统,走了比较长的时间,投入不大,因为我们是硬生生自己开发起来的。当时到我们医院参观的单位,一年就有3000多个,绝大部分省市都是组织整个省市相关部门人员来的,有些省还是由省长亲自带队。
& & 第三个就是我们从1996年开始实施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到了1998年广东省中医药局开总结会的时候,我们的药品比例已经是50%左右,1998年之后国家才提出要把药品比例控制在45%以下,没有控制要求时我们就已经接近了。
& & 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中医中药进社区&列&十项民生实事&
& & 2013年,三水区政府将&中医中药进社区&活动作为重点工程,三水区中医院承担&中医中药进社区&活动的开展,深受群众欢迎。2014年,中医中药进社区工程被列为三水区&十项民生实事&之一。
& & &中医中药进社区&领导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在众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选取了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强,群众基础深厚的6个点作为合作单位,建立起三水区首批&中医特色示范点&,并对示范点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赠予天灸药物、用具一批。
& & 在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方面,3月,举办《三水区中医药理论与老年人中医药服务培训班》,全区29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中医体质辨识的理念和方法,掌握如何为不同体质人群提供健康指导。5月和9月,先后举办2期《三水区中医药理论与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全区463人次参加了学习,其中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医疗人员有100名。学员对培训班满意度为90%,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 & 在建立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方面,以治未病科与针灸推拿科为培训基地,接收3名基层医师前来进修学习针灸与康复专业,培训6个&示范点&医务人员128人次。
& & 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远程培训方面,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每周二下午向全区中医类别医务人员免费开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诊疗水平,共22次,培训2211人次。
& & 高明区中医院 以服务基层为重点
& & 我院是属于佛山五区的公立中医院之一,是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一直致力于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别近几年,在高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同时得到上级同行医疗机构的帮扶,医院积极配合区卫计局承担起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工作,为高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大批中医药人才,大力推广了中医适宜技术,切切实实地把中医中药送进基层。
& & 通过不断努力,在2013年我院喜获&国家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能力项目建设单位&和&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两个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同时被授予高明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不仅令到我院的康复技术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而且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中医药治病的&简、便、验、廉&,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今后,我们依然走中医人之路,以服务基层为重点,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 & 顺德区中医院 走鲜药途径,开辟中医院发展新路
& & 我们医院1958 年成立,有很多年历史了。我们医院曾经从中医院走到接近西医院,然后又走到中西结合医院,现在正式走回中医院,是一个曲折的历史。2009 年正式命名为顺德中医院,2013 年评上三甲医院。如何发展中医是我们很困惑的事情,因为我们中医的人才匮乏,虽然是按三甲要求进行中医人才引进,但是我们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中医学科带头人,我们不过就是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一些学生在干活,很多科主任虽然是中医药大学毕业,但是几十年来受到的中医药熏陶还是不足,对中医药的临床运用还缺乏个性和特色。所以如何发展中医,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要在短时间走出自己特色的一条路子还是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发展中医是大有可为的。
& & 去年,我们拿到了&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重点专科100万的扶持项目,现在已经开始启动了。我们没有领军的中医学术带头人,我们找到自己的中医特色,就是走鲜药途径。我们医院支柱专科一个是肿瘤科一个是骨科,医院拿了25亩地,专门种一些新鲜的抗肿瘤的药材,比如新鲜铁皮石斛、尖尾芋、芦荟等,这都是有科研支撑的,比如芦荟是治疗肿瘤放射性皮炎的。我们种了鲜药之后,拿鲜药给病人治病效果比较好,我们走的是科教研用的路,先从教学上熏陶大家,再从科研上跟进。同时我们跟广东药学院合作开发一些新鲜的药材,某些中药临床疗效鲜品比干品优良,开发出来后在科研的支撑下应用于临床,疗效一定会比较好。比如现在一些癌症晚期患者很愿意接受新鲜铁皮石斛治疗,虽然具体疗效还需要时间检验,但目前已经得到许多患者和社会人士的认可与赞许。
& & &葛 洪
& & 葛洪,字稚川,晋朝人,原籍江苏,后隐居广东罗浮山,修道炼丹。&稚川丹炉&是罗浮山著名遗址。著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等,后者以简、便、廉、验为特色,葛洪突出贡献是发现青蒿有治疟疾的功效。葛洪和妻子鲍姑隐居于罗浮山,鲍姑也是岭南著名女医家。
& & 刘P,字方明,宋代潮州海阳县人。进士出身,官至直龙图阁学士,著有《幼幼新书》,为儿科集大成之专著。
& & &释继洪
& & 释继洪,号澹寮,元代河南汝州人。他多次云游岭南,认真总结治疗岭南瘴病的经验,著有《岭南卫生方》《澹寮集验秘方》,对岭南地理气候与疾病的关系有较深刻认识。
& & &何克谏
& & 何克谏,名其言,号青罗山人,清初广东番禺人,约生于明代崇祯六年,明亡后隐居在番禺青罗峰。岭南草药专家。他留心使用草药的经验,著有《生草药性备要》二卷,第一次系统的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病的经验。另著有《食物本草》,总结了许多有岭南特色的药食治疗经验。
& & &何梦瑶
& & 何梦瑶,字报之,清代广东南海人,早年中进士,在文化界很有名。出任过州县之官。辞官后先后主持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学识渊博,有&南海明珠&之称。对中医学有深入研究,并积极招徒习医和赠方施药。著有《医碥》《医方全书》《人子须知》等,后人称之为&粤东医界古今第一国手&。医学上力纠温补之弊,继承发展河间、丹溪之学。
& & &朱沛文
& & 朱沛文,字少廉,晚清广东南海人。出身中医世家,又积极学习西医,曾向西医观摩学习解剖知识,进行中西医脏腑对比研究,著有《华洋脏腑约纂》。提出&中西医学各有所主&应&通其可通,并存其异&,被称为&中西汇通四大家之一&。
& & 邱纾趾拼ǎ砬骞愣虾H恕G缱钤缦蛲夤缴芭6唤又质酰⑶咨硎匝椋隙似湎冉πВ衷诠愣猩倘酥С窒驴璐壬浦侄灰滴瘢桥6皇踉谥泄サ谋亲妗V小兑宦浴罚弥幸&引毒&理论阐释种痘原理,是社会易于接受;他还注重运用中药防护和治疗种痘不良反应。
& & &罗汝兰
& & 罗汝兰,字芝园,清代广东石城人。近代鼠疫流行严重,他创造性运用活血解毒之法治疗,并发明了&日夜连追&、多剂连用等方法抢救危重病人,疗效突出。在近代多次鼠疫流行中均发挥了积极治疗作用。著有《鼠疫汇编》,是中医治疗鼠疫的代表作,为多种中医鼠疫著作的蓝本。
& & &陈伯坛
& & 陈伯坛(1863年-1938年),字英畦,近代广东新会人,著名伤寒学家及中医教育家。曾在广州、香港创办伯坛中医学校。著有《读过伤寒》《读过金匮》《伤寒门径》等,他善治疑难杂症,用药惯用较大剂量,有&陈大剂&之称。
& & &黄省三
& & 黄省三(1882年-1965年),广州番禺人,现代岭南名医,广州中医学院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早年开业,医室号称&黄崇本堂& ,他兼通西医理论,倡导并实践中西医结合治疗。纂有系列针对西医病名的中医&实验新疗法&。著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等。上世纪50年代中,举家从香港回到大陆,先后担任二、三、四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多次为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看病。逝世时周恩来总理敬送花圈。
& & 佛山中医药源远流长,素有&岭南药祖&之誉,东南亚和中国港澳等地很多传统的中成药均发源于佛山。中医药在佛山有着广泛、良好的群众基础。经过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共同努力,佛山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是佛山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 & 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 & 佛山市现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区。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732.32万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0.5岁,孕产妇死亡率2.44/10万,婴儿死亡率2.97&。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429个,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43家(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30家);现有病床29821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11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06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2.43人。2014年全市门、急诊共8309.2万人次,住院共112.4万人次。门诊病人次均诊疗费用105.2元,住院病人人均费用7825.3元。
& & 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 & 目前佛山已基本构建了覆盖城乡,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领域的中医服务网络。佛山共有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5家(3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共有编制床位3770张,占全市床位数12.6%。2014年完成总诊疗人次541万,占全市6.5%;出院人次11.4万,占全市10.2%。佛山中医民营医疗市场较为活跃,有民营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81间(包括中医坐堂诊所37家),中医医疗机构占全市医疗机构5.7%。
& & 政府支持: 5年直接投入超过1亿元
& & 佛山陆续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佛山市民营医院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确定了佛山完善政府办中医医疗服务机构服务功能,鼓励引入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医疗保健机构;发挥市、区医疗机构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中医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总体发展方向,并推动落实。
& & 佛山在人才培养、科研投入、基层能力提升、中医药进社区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推动各个项目进行。据统计近五年佛山财政在中医方面的直接投入达到约1.1亿元。
& & &三名&工程:探索开展医疗组团运营模式
& & 一是打造&名院&。佛山市中医院、顺德区中医院是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区中医院)是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三水区中医院)、高明区中医院是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其中,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被授予&广东省中医名院&称号。
& & 近年佛山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开展医疗组团运营的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向基层流动。佛山市中医院先后接管三水区中医院和禅城区张槎医院,向基层居民提供优质中医医疗服务。南海区组建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集团,以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区中医院)为龙头,整合桂城医院,与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等5家区级医院形成区域联网,积极探索联网医院一体化运作的有效模式。
& & 二是建设&名科&。近年来佛山以专科建设为抓手,财政重点投入,打造中医专科品牌。全市目前有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2个,分别为市中医院骨伤科和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国家级(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科5个,分别为市中医院内分泌科、肿瘤科和脑病科,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和脾胃病科);另有省级(省中医药局)重点(特色)专科16个,市特色专科5个。佛山市中医院中医骨伤科还获得了省中医&名科&称号。
& & 三是培养&名医&。深厚的中医传统文化和良好的民众基础,使佛山成为中医名家的培养地。陈渭良等14名医生荣获&广东省名中医&称号;还有钟广玲等6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 &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每年培训2000多人次
& & 为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013年起佛山开始实施&佛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市、区卫生等部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 & 一是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能力建设。佛山目前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中医类别医师和中医诊疗设备,能运用中药饮片、电针、推拿等10余种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9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运用中药饮片或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 & 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各区中医医院均已建设成为区域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承担了支援和指导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的任务,每年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000人次以上。
& & 南海区是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该区率先开展了政府主导的中医药师承工作,组织了由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的22对师徒结对继承。
& & 三是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佛山各区通过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和绩效考核等管理措施,在辖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014年全市老年人中医药保健193935人次,管理率47.65 %;儿童中医药保健74189人次,管理率33.27%,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 & 四是深入推进&中医中药进社区&工程。三水区的&中医中药进社区&工程被纳入2013年重点卫生工程项目和2014年区政府十项&民生工程&,区政府下拨专项经费推进活动,三水区中医院牵头各基层机构,推广中医保健茶饮、三伏&天灸&疗法以及中医保健操等,并在6个镇街打造&中医特色示范点&。
& & 治未病:推各种特色活动
& & 佛山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起步较早。佛山市中医院等五家医院为省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南海区妇幼保健院还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顺德区大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中医药养生保健机构。
& & 各机构开展了各种&治未病&服务,除开展传统的健康养生讲堂、下发宣传资料、网络宣传以外,还有不少特色活动。如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抓&治未病&健康文化推广,2013年首次开设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团,接待法国游客20人,与佛山电视台合作推出&养生汤&系列节目。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提出女性孕前、男性育前、儿童保健中医体质辨识调养的&沃土、育种、护苗&理论,2012年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门推介。该院还重点在南海区幼儿园推广了足三里、迎香穴位保健计划。
& & 科研技术:5年300多项科研项目
& & 中医药的研究创新,是中医专业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中医药传承和发扬的必由之路,佛山在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大中医药科研管理,近年各中医院科研项目先后获多个基金项目立项,科研成果获科学技术奖和多项国家专利。如市中医院近五年间获各级立项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取得国家专利6项,发明专利1项,并作为主要编写单位承担国家&中医骨伤科诊疗常规&标准制定。
& & 中药制剂:享有良好口碑
& & 医院中药制剂在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佛山市卫生计生局一直以来支持医院中药制剂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目前在佛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约有200余种,部分制剂如市中医院的&舒筋洗外用颗粒&、&伤科黄水&、&陈渭良伤科油&等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口碑。市内两家中医医院建有制剂中心,其中市中医院丹灶新制剂中心能生产167个品种,同时为周边10多家医院生产医院制剂,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
责任编辑:21nx
胸腔位于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呈封闭型腔隙。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与脏层...
中年是女性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生阶段,本该过得更自信、更优雅。然后更年...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吴玉泓,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山市中医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