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倩倩馄饨馄饨大王店主荆福传有知道联系方式的吗

《人大代表马鸿冰》
&&&&&&&&&&&&&&&&&&&&&&&&&&&&&&&&&
&(七)《人大代表马鸿冰》内容:(1节-10节)
&&&&&&&&&&&&&&&&&&&&&&&&&&&&&
&&&&&&&&&&&&&&&&&&&&&&&&&&&&&&人大代表马鸿冰
&&&&&&&&&&&&&&&&&&&&&&&&&&&&&&&&&&
第一章 济弱扶贫
&&&&&&&&&&&&&&&&&&&&&&&&&&&&&&
1、人大代表与四个孤儿
1994年农历正月十二,即墨市营上镇郭庄村一栋破旧不堪的屋子里,传出撕心裂肺的哭声,4个十几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妈妈哭倒在自己的父亲、丈夫身边,他们最亲爱的、最依赖的当家人,40刚出头,便撒手人寰。
孙宗书本来身健体壮,是突发性心肌梗塞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对于长年多病的妻子和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打击犹如晴天霹雳。祸不单行,仅隔一年,1995年农历正月十五,在疾病和痛苦的双重折磨下,孩子们的母亲也追随父亲而去。
4个孩子变成了孤儿。姐弟4个人中,最大的18岁,最小的13岁。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这连失双亲的打击实在是太残酷了。在那些寒风刺骨的日子里,他们整日依偎在一起、搂抱在一起痛哭。未来的路在哪里?
4个人中老大孙秀菊已考入青岛轻工业学校,“家长”的角色,毋庸置疑地落在了他的身上。她咬了咬牙:就是饿肚子,也要坚持一年半读完书,在城里找一份工作。16岁的大妹妹秀玲做出牺牲,她毅然告别心爱的校园,辍学忙农活、打临时工了。小妹妹淑青和弟弟吉才刚上初中。
当时马鸿冰在轻工业学校任学生科长。当他获知孙秀菊父母双亡的噩耗后,向学校党委做了汇报,发动全校师生捐款救助。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收到捐款4000多元,送到了孙秀菊的手中。但由于四个孤儿要上学,要还母亲治病欠的债,还要生活,他们又无资金来源,这点钱只能起到缓冲作用,他们仍旧要住在破房子中,过着贫穷的生活。
95年2月28日,市人大代表市南区五、六组的代表们,在前海一带视察“挽留海鸥行动”,中午吃饭的时候,马鸿冰心酸地向代表们讲述了学生孙秀菊家发生的不幸,引起一片唏嘘。关石青代表表示,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扶持这个贫困的家庭。
3月10日,市人大代表市南饮食服务公司经理关石青和马鸿冰一起,冒着霏霏细雨,直奔即墨市营上镇郭庄村,他们要去查看一下这个孤儿家庭有些什么困难,以便有针对性地给与帮助。
车子在一栋土屋前停下,这就是孤儿们的家。
这是5间30年代盖的泥坯房,草屋顶已烂掉多处,站在屋中抬头望,从屋顶的裂缝中可以直视天空,早春的寒风透过墙、屋顶许多窟窿直钻进来,吹的人直打哆嗦。墙皮是黄泥抹的,已多处剥落,门和窗都不囫囵了,张着大口,吞吐着寒风苦雨。
老鼠们肆无忌惮地跑来跑去,屋子里的地面上到处都有洞穴。置身这栋千疮百孔的老屋中,两位人大代表看到,一只大铁锅里煮了一些疙瘩汤,地上有几棵烂白菜,简直找不到可吃的食物。一张断了腿的方桌上,摆放着孩子们用黄纸壳给父母做的灵位。几个孩子见有人来,可怜巴巴地并排站在一起,眼里流露出茫然的神情。
关石青和马鸿冰,一位是在市场海洋中劈波斩浪的弄潮者,一位是历经诸多磨难的人民教师,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没有流泪,在个人受到伤害时也不曾流泪,今天,他们面对此情此景,却难以控制自己的眼泪。关石青当即掏出300元钱,马鸿冰也掏净身上的口袋,一共凑了400元钱,留给孩子们,先解燃眉之急。
回家的路上,虽然天已放晴,但他们的心情比来时不知阴沉了多少倍。他们心里一直盘桓着两个字:房子。
他们的郭庄之行,引起了同组代表们的关注。大家了解到4个孤儿的实际情况后,便迅速行动起来。市南区工商联主席张礼铭把家中陪伴了他多年的大衣橱、床、方桌、椅子重新油漆了一遍,让它们去为4个孤儿的生活增添一点温暖。他还从家里找出两床棉被,又到商店,花了200多元钱买了被套、褥子,他要让孩子们睡上暖和的被窝。张礼铭还通过市南工商联向孙秀菊捐赠1200元,作为她在校期间的生活费。
此外,人大代表高志华、且中禹、于中光都以不同的方式资助了孤儿。
张礼铭资助孤儿之事,深深感动了他的女儿——市南保健所的团支部委员张倩。在张倩的倡议下,团支部的几个年轻人积极响应,准备每学期捐赠200元钱,直到这个家庭的“家长”——孙秀菊毕业找到工作为止。
5月24日,一辆大头车满载着代表们的深情厚谊开进了郭庄。“领导来看孙家姊妹啦!”这个消息一阵风似的,迅速传遍了村庄。村民热情地围拢过来,向馈赠者表示敬意。人大代表慷慨捐赠的话题,顿时成为村民们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他们帮着代表们从车上卸下物品,赞叹说:“世上还是好人多!”
张礼铭当场又捐了100元,张昌义代表也捐了100元,市人大代表、市教委主任陈显青把马鸿冰拉到一边,悄悄递给他200元钱,让他转送给孩子,并叮嘱:“不要告诉是谁给的”,但他还是向记者说了实话。随行采访的记者们也纷纷解囊相助。
馈赠现场,有的人大代表是第一次去,一下子就被孩子们简陋的生存条件震惊了。围观的人,也有不少被人大代表们的义举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场面十分感人。
马鸿冰同关石青等与即墨市人大、市政府以及营上镇、郭庄村的领导干部蹲在地上“现场办公”:“一定马上拿出方案,解决孩子们的住房问题。”最后商定:由市南饮食服务公司经理关石青筹款1.2万元购买建筑材料,郭庄村党支部书记杨伟祥组织村里出工出力,力争用一个多月时间盖好房子,约定一周以后签订协议。
人大代表们乘坐的车辆启动了,村民们夹道相送。妇女和老人们擦着湿润的眼角,依依不舍地将好心人送至村头,挥手告别,孙家的姊妹们更是哭成了泪人。
回到公司后,关石青召开办公会,向公司上上下下介绍了四个孤儿的状况,尽管他们从未去过郭庄,但听了讲述后,与会的各部门各负责人都被深深的打动了,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筹集好这1.2万元钱,给孩子们建一个像样的家。同事们能这样理解和支持,关石青感到了莫大的安慰。这些年来,公司的效益逐年提高,尽管算不上富户,但尽己之力回报社会,已成了全公司人的共识。仅去年,他们公司就向社会福利院捐赠了一台洗衣机,一台彩电和一辆木兰摩托车。
说办就办,总公司出一部分,各下属单位出一部分,很快就凑齐了1.2万元。6月1日,关石青带着全公司各级经理20余人,同马鸿冰一起,第三次来到郭庄,将1.2万元现款交到村委会。关石青和杨伟祥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协议要求,7月31日前,盖起砖、石、木结构的4间大瓦房,村里无偿出工出力,负责买料、盖房。
在众多好心人中,村支书杨伟祥是一个关键人物,可以说,没有他的努力房子不会盖得那么顺利那么好。此前,他曾发动村民捐款500元,送到孙家姐弟手中。村里还免去孙家所应缴的农业费。协议签订后,杨伟祥办的第一件事,是把本村的一位“承包头”从外地叫了回来,动员他先出人帮助孙家盖房子,再去干自己的活。村里安排村民到外地去购买材料,村民自带干粮,连顿饭都不在外面吃。他们形成一个共识:青岛市区的人们能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帮助百里以外的几个孩子,我们同一个村的父老乡亲,哪有不帮忙的道理!全村人满怀对孙家姐弟的同情心,抱定一个多、快、好、省的原则,用上好的材料,规范的施工,很快就给房子封了顶。他们一分不剩的把钱全用在购买材料上,结果超出原定4间的目标,5间宽敞的大瓦房建好了,连工带料总共花费2万余元。村民们羡慕的说“不说孩子们没有了父母,就是他们的父母都在世,也盖不起这样的好房子。”
10月10日马鸿冰组织人大代表第4次来到郭庄,原先破旧的老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五间崭新的大瓦房,白墙、红瓦、大玻璃窗、玻璃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考虑到孩子们年幼,为了安全,窗户上都安了防护钢棂,地面是水泥打的,平整光洁,甚至连锅台都铺了瓷瓦。“一个真正的温暖舒适的家。代表们心里有说不出的安慰,尤其是马鸿冰和关石青,回想起7个月前这里的凄惨景象,激动振奋之情难以言表。
他们笑了,笑得那么开心,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大喜事。农民的手与人大代表的手握在一起,握得那样紧,好像是多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心里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对于这个孤儿之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为自己能在这样一个时刻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而感到自豪。
孙秀菊姐弟4人此前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同意用一种方式来表达对恩人们的感激之情,他们到县城定做了4面锦旗:第一面送给马鸿冰和全体人大代表,上书:“人民代表献爱心,情满人间传四方”;第二面时送给市南饮食服务公司和关石青代表,上书:“捐资盖房,终生难忘”;第三面是送给市南工商联和张礼铭代表的,上书:“爱心奉献,牢记心间”;第四面是送给村委和杨伟祥书记的,上书:“乡亲帮盖房,情深永难忘”.
市人大代表们无私捐资盖房资助四个孤儿,影响很大,社会各界也纷纷表示了爱心。首先是孙秀菊所在的轻工业学校。孙秀菊父母双亡的噩耗传开后,全校师生立即发起了捐款活动,在不长时间内,4000多元捐款送到孙秀菊的手中,93电㈠班、微机班、94包装班的同学决定,每人每月捐助孙秀菊1元钱,作为她的生活费。轻工业学校校内“希望工程”每月拿出40元资助她。93财会的一位女同学每月节约10元钱,托另一位女同学捎给孙秀菊,就是不肯透露姓名。一位现在胜利油田工作的轻工业学校的毕业生闻讯后每月给孙秀菊寄来20元钱。解放军37206部队的张卫星每月寄来30元。消防八队的许明福,即使在受伤住院时也没忘记给孙秀菊寄钱。因病致盲的原宁夏路小学丁原驰老师本身需要照顾,但也拿出200元钱,执意要孙秀菊收下。市南饮食服务公司的领导、市南妇幼保健所的团员们说:秀菊的弟弟妹妹一定要坚持读书,钱不够,我们出!
在孙秀菊陷入失去双亲的悲痛而不能自拔时,语文老师栾爱玲——一位脸上总是挂满笑容的女老师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栾老师经常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机会,陪孙秀菊逛公园开导她,鼓励她。换季时,给孙秀菊送去衣服;过节时,不忘邀她到家里吃饺子。
还有张礼铭代表,把秀菊当成自家人,星期天经常叫她到自己家里改善生活& 。
这么多的好心人,这么多的感人事,如同及时春雨,一丝丝一缕缕的滋润了孙秀菊孤苦的内心世界,使她和她的弟弟妹妹们重新感受了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情的温暖。
孙秀菊被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间至情所感动,常常夜不能眠,在她的日记里,记下了所有好心人的馈赠和帮助,她发誓,将来有条件,一定要报答所有的恩人们!
后来,孙秀菊感慨万端的向记者们讲了下面一段话:
这一切一切的关心和帮助,仅仅用“谢谢”二字不能表达我们姐弟4人的感激,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给予我们的爱,我们姐弟4人,只能流着幸福的泪水,祝福帮助我们的好人一生平安!我们一定会坚强的面对生活,好好做人,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决不愧对所有爱我们的人。
&日,马鸿冰被《青岛晚报》评为1995年青岛十大新闻人物。其标题是《马鸿冰与四个孤儿》,内容为:“马鸿冰,青岛轻工业学校学生科科长,市十届人大代表。即墨市营上镇郭庄村孙秀菊姐弟四人父母双亡,生活困难,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只有18岁,最小的只有13岁。得知四孤儿的情况后,为给他们建起一个像样的家,去年2月至10月,马鸿冰四上即墨,并为此四处奔波,广为宣传发动。在他的倡议下,市人大代表纷纷向孤儿家庭捐钱捐物;也是在他的张罗下,市南饮食服务公司出资1.2万元,郭庄村无偿出工为孤儿建起了5间新瓦房。
去年10月,孙秀菊姐弟四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
虽然孩子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但是空荡荡的屋里却没有一件家具。院子没有围墙并且又在村头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很不安全。怎么办?这两件事又紧紧地萦饶在马鸿冰的心头。
日,马鸿冰到青岛照相机厂视察,见到许多拆旧厂房拆下的红砖,于是就和王厂长商量能否帮助即墨孙秀菊四个孤儿无偿的拉一部分红砖给他们将院墙垒起来。厂长当即满口答应,并决定由厂派车。
5月11日是个星期六,早上7:30分青钢报记者马栓住也到照相机厂跟踪报道。马鸿冰同学生会程延鹏、孙承先等四个同学一起当起了装卸工。用了近两个小时把两辆大头车装了满满的约两千块红砖。司机刘和宗看到满头大汗的师生在劳动,感动得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在的这次运砖的同时,马鸿冰从学校又要了一辆货车,专门给孩子们四处张罗要的旧大站橱、旧写字台、旧双人床、旧沙发等家具也是满满的一大汽车。
上午11点,三辆满载红砖和旧家具的车到了即墨营上镇郭庄村。全村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门观看。许多人参与卸砖和家具的队伍中,不到半小时,这些东西全部卸下车。他们为城里人帮助村里的孤儿鼓掌叫好。
后来,马鸿冰又以市人大代表的名义给市房管局写信,希望他们能派人帮助这四个孤儿把院墙垒起来。
7月10日晚上,孙秀菊从即墨给马鸿冰打来电话说:“对即墨市房产局派人来无偿的用从青岛运来的红砖垒好了院墙并给做了一个很像样的大门表示感谢。那天晚上他激动的没有睡好觉。
孩子们改变了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首先马鸿冰写信给市人大领导,让他们给联系上即发集团老总陈玉兰。陈玉兰年长他几岁,当时是山东省人大代表,是百姓口碑很好的改革开放带头人。
后来,马鸿冰同关石青代表在即墨找到了陈玉兰代表将市人大代表怎样帮助即墨四个孤儿的情况讲了一下,提出能否帮助孙秀菊毕业后到即发集团工作。陈代表满口答应帮助,使他们感到如释重负,回家的路上很高兴。
在当年8月孙秀菊中专毕业后就业即发制品厂,生活就有了来源,后来马鸿冰和关石青代表一起到即墨,将老二孙秀玲拉到青岛就业于汇泉一个大酒店。同时晚上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青岛中专部免费上学。这也是该校校长受到代表们的感动决定免费的。
1998年7月小妹妹孙淑青考取了青岛高职校纺织部。没有钱缴纳学费,马鸿冰将这个情况向市教委主任市人大代表陈显青做了汇报。陈主任当即特批全部免费。2001年毕业后也就业在即发集团。
四孤儿唯一男孩老三孙吉才,马鸿冰给他联系了一家私营沙发厂也有工作了。至此四个孩子工作问题都算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叫他们如何做人。他们有时候四个人过年过节从即墨来青岛看代表们,马鸿冰都和他们推心置腹谈心。代表们要求你们有出息。不是做什么大官,发什么大财,而是希望你们好了不要忘记比你们更贫穷的人。要有善心,要有正义感。要好好工作,遵纪守法。清清白白做人,这些话后来看还真起了作用。
日《青岛晚报》头版刊登了记者李延勋的文章:《四孤儿向安顺铜仁捐款》,副标题是“昔日他人帮我,如今我助他人”,其内容为“记者昨收到一封内装200元的特殊信件,信中要求记者将这些钱转交给有关部门,作为对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的贵州铜仁地区的捐款,捐款者是四个孤儿。
两年前,本报刊发过一篇大特写《四个孤儿与五间瓦房的故事》,介绍了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热心帮助失去双亲的孙氏四姐弟,帮助他们盖起五间新瓦房的的感人故事。如今,在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下,姐弟4人中,老大孙秀菊已中专毕业,在即墨市即发制品集团公司工作,老二秀玲也有了工作,还免费上了函授中专。
四姐弟目前从报纸上看到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向贵州灾区捐款,他们决定从不多的收入中拿出200元钱。信中说,他们姐弟四人孤苦伶仃的时候,是社会上众多好心人给了他们关怀和帮助,他们深深感到,社会是个大家庭,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在后来长江发大水和青岛的慈善事业捐款中他们都踊跃参加。
市人大帮助四个孤儿的事当时全国许多电视台、电台、报纸都纷纷转播和登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在日《青岛晚报》头版刊登了一市民来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题目是:一市民来信盛赞人大代表并为四个孤儿捐款200元。内容是:李沧区实验小学职工潘福云目前给本报来信,对本报大特写《四个孤儿与五间瓦房的故事》报道市人大代表的高尚行为表示钦佩,同时随信寄来200元钱,希望本报转给四孤儿。
潘福云在信中说:“她是流着眼泪读完这篇文章的。”她为孩子们的不幸遭遇而难过,更为市人大代表的高尚举动所感动。信中写道:人民代表的行为“真正体现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宗旨,这样的代表人民欢迎他们,拥护他们。”他希望广大干部都能像马鸿冰、关石青、张礼铭这些代表一样,“关心群众利益,牢记鱼水关系。”
十多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孙秀菊于日和四方机车辆厂杜世波结婚,夫妻恩爱,宝贝女儿已九周岁了,孙秀菊结婚时马鸿冰和关石青代表及家属都参加隆重的婚礼。他们分别在婚礼上代表其娘家门上的人发言。受到当地老百姓热烈欢迎。孙秀玲也于日和在青岛电器市场当司机的迟克强结婚。随后儿子孙吉才也娶妻吴红霞,老三孙淑青也相继成家立业。看到当初这四个孤儿如今都长大成人、生儿育女,他们这些市人大代表心里甭提多么高兴了。
2、凉泉村八年整体搬迁纪实
凉泉村,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办事处所辖36个行政村之一。6个自然村:婆婆涧村、凉泉村、东北涧村、西北涧村、徐家庵子村、小新村分别散落在崂山水库上游山坡上和山谷之内。相互距离最远的自然村之间有二十华里。凉泉村当年共有居民312户,1009人。
凉泉村位于崂山西麓,月子口上游,白沙河畔,是一个环山抱水、风光秀丽、空气清新的村庄。村东有一眼常年不绝的清泉,村名由此而来。村庄背靠崂山余脉长龙岗、簸箕旺,东有小山为屏,南与原香里村为邻,村西有白沙河清水长流,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僻静优雅。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刘氏族文真从胶州三角里迁北宅科西定居,村东有泉,泉水清澈,故名曰:凉泉。凉泉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盛产崂山茶和蜂蜜羊奶。凉泉人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即墨县志》七乡村庄就有凉泉村当时图示,更有古诗云:“晚忆凉泉村,闲思异国屏”,“古松鸣云鹤,凉泉跃锦鱼。”真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山水画卷啊!
村民们对原来凉泉村的记忆显然充满了留恋之情。据他们介绍,原来的凉泉村本来位于崂山山区一个著名的山口——“月子口”,以东宽敞山涧中的冲击平原上,附近有白沙河水潺潺流过,树木成荫,土地肥沃,是当时有名的富裕村。村子交通便利,早年的铁路已经修到了村头,村旁有公路直通飞机场,是附近村与村之间联系的咽喉要道。村民们生活更是怡然自得。天灾之年,附近的村子常常到凉泉借粮吃。最令他们难忘的是吃水,毫不夸张的说,吃完饭顺手挖个空就可以洗碗。
马鸿冰调查得知,1958年9月,青岛市为解决城市供水困难,决定投资2000万元兴建“月子口水库”,次年7月竣工后改名为“崂山水库”。水库腰截白沙河,坝高26米,长672米,总库容量5600多万立方米,日供水量达到了青岛市解放前的2倍。为兴建水库,库区内的华阴村的村支书已于几年前去世,继任的老支书杨希云当年也66岁了。据杨希云等老人回忆,现在的北宅办事处当时叫北宅公社,为了顺利动员社员搬迁,青岛市、崂山县及公社三级政府均成立工作组进驻搬迁区,到1959年4月雨季来临时,市里一位姓王的市长还亲临现场指挥。他们反复给社员们讲修水库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调研中最令代表感动的是,说起当年的搬迁,村民们唯一的理解就是“舍小家顾大家”。
村里76岁的老党员孙爱梅,搬迁时才24岁,丈夫在外当兵,家里有一个刚满一岁的孩子和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他告诉马鸿冰,当时社员们听说青岛市民缺水吃,首先想到的就是奉献。虽说故土难离,可总不能让城里人没水喝呀。他们家由于缺少人手,搬迁动作慢。一天夜里,水突然来了,家里的家具物什一下子都给冲跑了,他只好领着老人、抱着孩子突围而去。和杨希云一样,搬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有房子住。当时负责搬迁的人曾说过为搬出来的人统一盖房,统一建厕所,实际上根本没人管。随便找个低洼的地方,先搭上房顶住进去,然后再往外挖土建门。下雨天时,往往三四家人挤在一间小屋里。等到天晴了,水退了,再跑回村里把原来盖房的石头拆下来,搬到现在的住址。孙爱梅现在的住房用的石头,就是她一块块拆掉旧房搬上来的。
就这样,崂山水库竣工时,就无偿占用了凉泉村水浇地528.2亩,1300多名居民全部搬迁到现在的住址,同原香里村(已搬至青岛市四方区)遗留下来的一个自然村30户居民,共同组成了现在的两全行政村,6个自然村之间距离长达近10公里。1976年,青岛市政府为扩充水库库容,改河建坝,凉泉村人又一次以牺牲奉献的精神,无偿献出了176亩水浇地,2眼机井,3座小型水库和2000多米水渠。
凉泉村人含泪告别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富饶平原,搬到了山腰谷中搭建的简易房中,一住就是40多年。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凉泉人那种从修建崂山水库一刻起,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没有人为那次搬迁感到后悔。当马鸿冰到库区看到村落旧址时,几位老人依然为他们当年的抉择和勇气感到自豪。
精神的力量在支撑着凉泉人的生存。失去了赖以休养生息的704亩土地,凉泉村人只好在山岭中垒石伐木修整梯田。然而即便如此,如今的凉泉村也只有土地313亩,其中25度坡以上的100亩,水位淹没线内80亩,人均实际占有耕地不足0.2亩,山岭薄地,十分贫瘠。调查得知,由于地处崂山水库边缘,工业项目得不到发展,凉泉村负债已近百万元,全村男女劳力共525人,245名男劳力全部外出打工,这就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女劳力则基本闲散在家。眼下这个季节可以摘点樱桃以赚取基本生活开支,樱桃和杏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果木。走访中恰遇凉泉村第一生产组的闫淑梅和孙守芹在路边摘樱桃,闫有两个孩子,因为没有钱只能允许一个孩子继续读书,丈夫整年在河里挖沙以养家糊口,由于天旱,他们的地里不种粮食,眼下已经是杂草丛生。他们指着山谷中的住房说,原来他们这个组共有40多户人家,但由于生活不便,现在只剩下20多户,且多为老年人,其他的都想方设法搬走了。据了解,凉泉村去年人均收入1500多元以下的有120户,360人,无收入的60户,180人,是崂山区最贫困的一个村,原来村民近1400人,现在剩1009人。为使村民早日脱贫,几届村委曾数次下决心上工业项目,然而还是遭到了许多老人的反对,他们说崂山水库的水不能糟蹋在他们手里。
马鸿冰在调查中了解到,凉泉村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危房,一个是吃水。在村里,代表看到,大部分村民住的是40年前的移民房,许多已破旧不堪。村干部介绍说,81户住房已列入危房。高5米,长200米的拦水护房大坝裂缝已达5至10厘米,近500间房屋出现裂缝。每逢雨季来临,许多村民只好拖家带口借住亲戚家中。更要命的是,由于街道狭窄,不但自行车掉转不了,而且家中若有老人去世,遗体都只好越墙抬出。6个自然村中就有4个没有进村的路。山路崎岖,使凉泉村人虽然地处崂山水库边缘,但每逢干旱,吃水还是成为他们最大的困难。值得欣慰的是,去年春天,在青岛市和崂山区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凉泉村有了第一条水泥路,但这仍然解决不了1/3的村民到1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吃的困难。天旱时,市区政府仍然要派水车为村民送水,村民们凭水票挑水可达三个月之久。
眼看着原本不如凉泉村的村子都先后走上了小康路,凉泉村人却在贫困圈中越陷越深。几任村长相继上台,由于工作不见大的成效,又相继下台。村子里很乱,随便找地盖房的无人管,随便从电表上拉线无人管,打架闹事的也无人管,怎么办?凉泉村人想起了刘承田。
刘承田,四十多岁,高中文化,父亲刘得亭是凉泉村刚解放时第一任村长。刘承田在家中排行老三,大哥刘承孝是高级工程师,二哥刘承吉是崂山区农林局局长,四弟刘承忠是一个老干部保健医院院长。刘承田是凉泉村前几年的生产大队长,后来辞职不干了,与妻子王爱珍做起了俄罗斯边贸生意。它主要从事服装生意,工厂有60多个工人。几年下来生活过的很富裕,在青岛市好几个地方买下了房子。他住在李村的新家中,平常很少再来凉泉村。
1996年春,在众乡亲的强烈要求下,再加上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明宣给他做思想工作,刘承田通过海选当选了凉泉村的党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当时他正好44岁。
刘承田上任后,带领两委成员治理乱拉电线偷电的有关人员,制止乱盖房屋的违法行为,维护了村里的治安,打架闹事的人明显减少了。这一切变化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
后来,刘承田发现:同是库区移民村的香里村、华阴村、新民村和杨家村都得到了政府的补助和政策补偿,唯独凉泉村几十年来没得到政府的一分钱补助,更谈不上政策补偿了。原本富足的凉泉村地处水库边缘,在山沟里住了四十多年,不但没有水吃,不能上工业项目,还面临着房屋倒塌的困境。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几千万元资金,村里是根本办不到的。怎么办?刘承田想到只有向市、区两级政府反映,向市人大代表反映。
那年年底的一个夜晚,天阴沉沉的,大块大块的乌云把天空压得很低很低,刺骨的寒风呼呼的吹着,掀起了漫天的碎雪,撕扯着行人的衣服,刺疼着冻紫的脸面。
刘承田和妻子王爱珍一起顶着风雪走在崂山一条崎岖的山路上。他们为将凉泉村需要的政府帮助解决住房一事到卧龙村向市人大代表孙继玉反映。由于天黑路滑,刘承田不幸摔倒跌断了胳膊,夫妻俩抱头痛哭,他们扪心自问,这到底都是为了什么呢?!
后来,孙继玉代表在青岛市第十二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联合崂山代表团10名代表写了一份建议,要求市、区政府帮助凉泉村民解决补偿问题,马鸿冰也在上面签了字。但那时他还不十分了解凉泉问题到底是个什么事。
后来市有关部门答复孙继玉,也叫刘承田去了,答复令人很失望,一个讲年事已久,都是往届政府留下尘封往事,再说政府也没有资金,部门说了也不算数,请他们吃了顿午餐,从此就泥牛入海无消息。
刘承田看到这个路子行不通,又给政府写报告,从镇写到区,从区写到市,此事还是不了了之。
这样反反复复整整忙活了两年多,还是没有希望的曙光。刘承田几近绝望,难道凉泉村为岛城做了巨大贡献就不应像其他库区移民村得到该得到补偿,难道往届政府做不妥的事,这届政府就不该纠正?政府还有没有连续性?凉泉村民就这样世世代代穷下去?
正当刘承田满脑困惑时,1999年孟秋,他听北宅街道办事处人大办公室迟克琪主任讲:青岛高职校有个人大代表,叫马鸿冰,人称马大炮,专管一些不平事,你如果找找他,也许能有些希望。
日星期五,马鸿冰刚从淄博参加计算机网络学习班回来。那天上午11点,迟克琪带着刘承田来到学校毕业生办公室,那时他正担任毕业分配办公室主任,那天中午准备和崂山人才市场主要负责人联系商议,想在学校成立分市场的事,所以工作特别繁忙。
初次见到刘承田,年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材不是太高,红堂堂的脸盘,两个眼睛炯炯有神,身板很结实,显得很机灵,马鸿冰后来回忆讲。
落座后,迟主任给双方介绍后,刘承田就将《青岛导报》登的凉泉因库区移民受的生活影响的照片和文章递给了马鸿冰。
马鸿冰简单地浏览了一下便将报纸放在办公桌上,继续聊这个问题,因为中午还要请崂山区人才市场负责人和校领导吃饭谈人才市场的事,所以也没谈多少实质性的问题就到点了。他请迟主任和刘承田也一块进餐。
那天迟克琪、刘承田本来要请马鸿冰吃中午饭商量问题。谁知反而是马鸿冰请他们吃了饭,又看到他心不在焉的样子,刘承田心里就凉了,人大代表都是一个样,吃馒头举拳头,这个马代表和别人讲的不一样,也就是这么回事。这是后来刘承田对马鸿冰讲的那时他对马鸿冰的看法。
刘承田走后十几天再没和马鸿冰联系,他也忙于学生毕业工作和其他人大代表活动,也没再瞄准这个点,这个事好像就搁下了。
12月16日,一个星期五的夜晚,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银白色的月光撒在大地上,路上行人稀少。晚上7点左右马鸿冰吃完晚饭,接到刘承田给他打来的电话,说他已到了青岛手表厂的附近,离马鸿冰家不远,问马鸿冰能否再见他一下。
马鸿冰下楼将刘承田接到家中,他讲了那天对马鸿冰的印象不太好,当时认为他和一般代表没什么区别,就想把这件事这么算了。后来又听有人讲:马代表确实办事认真负责。所以今天是抱一线希望和我详细沟通一下。
马鸿冰当时住的是“团结户”,他的两间房子是里外穿堂的,外边是女儿住,里边是他和老伴住。那天他叫女儿到里间去睡,他同刘承田推心置腹地从7点一直谈到深夜11点方才罢休。
那天晚上马鸿冰彻底明白了凉泉人为岛城做出的贡献而没得到回报是怎么回事,他对刘承田讲:“承田,你一定要顶住,我这届代表任期还有3年,我一定全力以赴向市有关部门反映。我相信共产党的旗帜还是在飘的!”
为了能在青岛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有分量的议案。马鸿冰决心对凉泉村其他几个自然村做实地调研,那天他去的是婆婆涧。
婆婆涧真的是很遥远,要走过独木桥,穿过羊肠小道,踏过河底碎石,越过泥泞的沼泽,绕过潜水湾,爬过荆棘遍地的小山坡,钻过悠长地柳树林,踩过一片枯黄的茅草地,翻过果树成林的土山岭,走过土红色的芦苇场,再穿过陡峭木青的枣树林。
崂山水库就在眼前,水库并不很宽,水库中的水却很有特色,远处深一块浅一块的水面上水草泛着黄色。
拐过迂回蜿蜒的山间小道,他们到达了婆婆涧的最高点,这是一农户的院落,娇忠法的家。娇家老少三代,十多口的人家,是当地老住户。主人很热情,冲了茶水,他们坐在小院中一起喝茶。娇忠法的老父亲对我们讲:“崂山水库是青岛市人民的水源地,当年为了修水库,凉泉村民积极响应号召,撤离了肥沃的家园,为了维护它不受污染,开荒种树,不开工厂,不开采山石,原汁原味的呵护着这片青山绿水,而自己过着清苦的日子。”谈话近一个小时,很融洽。
后来他又调研了西北涧和村东北涧等村。从凉泉行政村老村委向东北行进,与他同行的是刘承田书记。他们首先来到了凉泉老村的村民杨世国家,他家的居所,是五十年代凉泉村居住环境的典型代表,所用的建房材料还是河中的鹅卵石,又矮又窄,高个子的必须低着头才能进门。院子大约四米宽,七米长,院内的三间小房子,镶着两个由九根棂子做成的小窗户,室内阴暗潮湿,大白天还是黑乎乎的。这就是从1958年下半年至今的原汁原味的凉泉村农户的住房。
从杨世国家中出来,穿过种有杏树、桃树、樱桃树、苹果树、大枣树的果林,一眼看到的就是香里西北涧,它背靠着黄金寨(围子顶),是凉泉的最高点,山岭上有大片的柞树、楸树、白樱树、槐树等夹杂其中,在这片山坡上,零零散散地住着几十户人家,房屋都已破旧不堪了。马鸿冰又走访了几户人家。
从西北涧村出来,穿过一条泥土路就奔向东北涧村。在农舍群间一户宋氏人家,主人叫宋兆欣,他是村委委员。刘承田有事走了,他领着马鸿冰参观了东北涧。村中,断壁残垣,五十年代遗留下来的老房子,在风中静静地等着我们这些来访的客人,圆柱形的小草垛还保留着它的原形,但在此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宋兆欣又领着他参观了在山涧中的徐家埯子、小新村,其状况大同小异,他又和马鸿冰讲起了凉泉的过去:“1958年,青岛市有关部门为了解决青岛市人民的吃水困难,修建了崂山水库,当时在水库水位线以下的凉泉村是当地有名的富裕村,为了解决全市人民吃水的大局,他们毅然舍弃了赖以生存的704亩良田,2眼机井,3座小型水库和2000多米水渠,搬到山坡上,住进了用沟石黄泥垒砌的简易民房里,开始了清贫的生活。四十年里,他们垒石修梯田、种粮种树,但没搞过一个有污染的企业,为了保护水源地做出了奉献和牺牲。”
经过对凉泉村的一番实地调研,马鸿冰已完全掌握了凉泉人为青岛市人们吃水困难所做出的贡献。在2000年2月青岛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马鸿冰联合顾少民、孙继玉、高维寿、孙培海等十六名市人大代表写出了议案《关于要求市政府给予凉泉村库区移民搬迁受损补偿的议案》,呼吁市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凉泉村库区移民村搬迁问题。从此拉开了全面落实“凉泉新苑”的序幕,下面将凉泉村整体大搬迁大事记记录如下。
九个楼座建成大事记
(1)从1997年2月起凉泉刘承田书记四处奔波,呼吁凉泉整村搬迁问题,他分别找过街道办事处吴明宣书记、区水利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等多个单位领导,但事情没有进展。
(2)1998年初,在青岛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孙继玉等11名人大代表联名写了《关于要求解决凉泉村整体搬迁的议案》。后此议案转为建议,市有关部门答复:目前政府无财力办此事。
(3)1998年5月青岛市政府议案处根据代表所提议案,李慧敏处长、于笃玲副处长等多人到凉泉六个自然村进行了调研,并将这些村由哪些朝代搬迁居住在此的历史渊源搞清楚了,写出了调研报告报上级有关部门。在他们找到的《即墨县志》中,如此描写凉泉等村庄:
①凉泉
位于北宅科西北3.5公里,崂山水库东岸。154户,517人,耕地374.64亩,山岚700亩。特产崂山茶。崂山奶山羊发展到135只,年产奶66
,120公斤,养蜜蜂50箱,年产蜜1 ,850斤。
相传,明嘉靖年间,刘氏族文真从胶州三角里村迁此定居。村东有泉,泉水清冽,故名。《即墨县志》七乡村庄图示:“凉泉”。
②马石湾
位于北宅科西北4公里,崂山水库东北岸。4户,18人,耕地9.36亩。
口述:民国九年,任氏从下屹峪迁此定居。村前湾边有一巨石,状如马,故名。
③西北涧
位于北宅科北3.7公里,石老人山西。26户,184人,耕地60亩,山岚200亩。
相传,清顺治年间,李氏祖国祯从香里村(因修水库,于1958年迁阎家山)迁此定居。村处香里村西北涧,故名。
④东北涧
位于北宅科北3.6公里,石老人山西南麓。37户,237人,耕地60亩,山岚300亩。
相传,清顺治年间,李氏祖国祯从香里村(因修水库,于1958年迁阎家山)迁此定居。村处香里村东北山涧,故名。
⑤坡坡涧
位于北宅科北3.5公里,崂山水库东南岸。20户,205人,耕地80亩。
相传,明崇祯年间,矫氏祖文连从杨家村(因修水库,1958年迁惜福镇)迁此定居。该涧多生坡盘(即草莓),故名。后演化为现名。
(4)1998年6月,北宅人大办公室迟克琪主任率部分区人大代表视察凉泉,了解此事,感到问题很复杂,他决心向有关方面反映此事。
(5)1998年底,《青岛早报》(原名《青岛导报》)以“饮水思源话凉泉”为题,用整版的图片报道了此事,凉泉村的贫困问题开始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关注。赵宝山、张建华、刘青林等社会有志之士介入此事。
(6)日,凉泉村刘承田书记从1997年就开始四处奔波,八方呼吁,仍不见好的迹象,准备放弃。那天,北宅人大迟克琪主任向他推荐“高职校有个市人大代表叫马鸿冰,老百姓叫他马大炮,很能为群众办事。”于是他们到学校找到了马鸿冰,并将凉泉村的情况简要地作了介绍,由于当天马鸿冰还有其他工作,所以事没谈透就结束了。
(7)日晚,刘承田冒着零下5度的寒冷天气来到了马鸿冰的家,俩人从晚上6时谈到夜间11时,马代表终于完全弄明白凉泉人为岛城人吃水所做的贡献,没有得到回报是怎么一回事,决心介入此事。
(8)2000年初在青岛市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上,以马鸿冰代表领衔,十六名代表附议的《关于要求市政府给予凉泉村库区移民搬迁受损补偿的议案》。
(9)2000年1月—4月,马鸿冰代表八下凉泉进行实地调研,走遍了婆婆涧、凉泉、东北涧、西北涧、徐家庵子、小新村的山山水水,与60多名村民促膝谈心,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0)日,全国人大代表王义锡、山东省人大代表牟大全、青岛市人大代表马鸿冰、崂山区人大代表迟克琪,四级人大代表视察凉泉村并委托马鸿冰代表写出报告,报市、区各级主要领导。
(1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庆兰、市人大人事代表工作室傅桂先主任、崂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京山同驻崂山区的市人大代表组到凉泉村进行实地视察。在座谈讨论中,朱庆兰认为凉泉村贫困问题应该马上拿出意见,尽早解决,并表示向有关领导反映。之后,崂山区人大常委会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视察报告。
(12)日,崂山区答复马鸿冰代表关于凉泉村搬迁事,又一次讲政府目前无财力办这件事。马代表当场落下了眼泪,他想到了八下凉泉,村民那种企盼代表能给他们办成这件事的眼神以及他们做的贡献和几十年受的苦,决心还要继续呼吁此事。
(13)日,马代表从济南把齐鲁晚报记者韩延景请到青岛(当时青岛媒介不便曝光此事),并约刘承田书记向记者说明情况。韩记者在凉泉蹲点三天,写出近万字的《凉泉不该被遗忘的村落》的大特写,并在5月26日的齐鲁晚报上发表。
(14)日,马鸿冰将齐鲁晚报所刊《凉泉不该被遗忘的村落》寄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永生同志,并请他转呈给张惠来同志,张书记看后很动情地在上面作了重要批示。
(15)日,崂山区委新的书记上任,第一次全体扩大区委常委会议,就定在凉泉村现场召开,结合当时的“三讲”,要求大家齐心合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16)日,因夜间暴雨凉泉村许多人家房屋进大水,也有的房屋倒塌,北宅人大迟克琪主任派车接马鸿冰代表视察。马代表将所发生的情况向市、区两级领导汇报,下午市、区政府都分别派有关领导现场办公,提出解决方案。
(17)日张惠来书记、杨军副市长到凉泉村进行视察,全面了解、掌握了情况,在市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毅然做出决定实施凉泉村整体搬迁的工程。
(18)日,凉泉新苑11个楼座有9个楼座开工(剩余两个楼座因毕家13户占地一时解决不了,等竣工再说),区组织部长张冀鲁挂帅为组长,北宅街道书记刘明佳、街道主任赵海滨为副组长全面指挥工程的进展。凉泉村整体搬迁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捐助,共收到捐款47万元。在工程建设中,市电业局、崂山电信局、崂山建设局等单位为减免缓收各种费用近200万元。长城宽带网络公司还为小区免费增设了宽带网,提高了小区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工程建设部门加强管理,特事特办,张部长严抓工程质量和进度,率先垂范,吃住工地,用190天时间将9个楼座竣工,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
(19)日,青岛市人大崂山代表组视察凉泉工程进展情况、工程质量情况。随后又进行了座谈,进一步促进了工程进展。
(20)日,凉泉村迎来了整村乔迁大喜的日子,刘承田代表全村从市委书记张惠来同志手中接过钥匙,全场掌声雷动,喜气洋洋。到会的还有市人大副主任朱庆兰、市政府副市长周嘉宾、市政协副主席毕于岩及市区各级领导和嘉宾300多人,锣鼓喧天、彩旗猎猎,场面很动人。
(21)日,在市人大副主任朱庆兰的陪同下,全国六大新闻——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法制报多名记者到凉泉村来采访,采访了马鸿冰代表、刘承田书记。不久六大新闻媒体向全国人民发表了凉泉村搬迁的新闻。
凉泉剩余两个楼座建成大事记
(22)日,马鸿冰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出《尽快将规划中所剩两座楼座盖好,全面完成凉泉村民搬迁的建议》。
(23)日,北宅街道办事处于建超副主任和苏同全到学校就上述问题面复代表讲因用地审批手续问题及资金不落实。代表不满意答复,认为凉泉的事是特事特办,上述答复是没有道理的。
(24)日,应代表要求给市人大常委会写信要求关注这个问题。市人大栾景裘副主任,人事代表室傅桂先主任及区人大贾进华副主任,代表联络室宗兆勇主任,还有市人大代表李恒光和马鸿冰一起前往凉泉视察。街道有关人员强调要求人大想方给毕家村13户人家搬迁,安排好,凉泉新苑才能开工。代表对此观点有意见,认为毕家两个楼座绝不能占有凉泉两个楼座的地,徐国启副区长表示认账。
(25)日,马鸿冰和贾进华主任、宗兆勇主任、孙芳科长去北宅,赵敏书记、孙正宏主任和代表交谈,消除了误会,达成了共识。
(26)日,刘京山、孙继玉、曲知良、徐中举,马鸿冰等市人大代表在北宅街道办事处会议室接受徐国启副区长及区环保局、建设局、北宅街道办事处对代表建议的答复。
(27)日,赵兴书副区长在市2003年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联合检查汇报时讲,我们要通过复查改进办理工作中的不足。如:马鸿冰代表提出的“关于完成凉泉新村建设规划的建议”。我们收到马代表对办理情况的意见反馈后,我区十分重视,区政府办公室向区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均作了批示。区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凉泉新苑一期工程欠款问题和剩余2个楼座的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推动中。按照工作程序,我们及时向代表进行了续复。
(28)日,市人大栾景裘副书记在崂山区政府检查答复代表建议情况时,明确指出叫崂山区政府尽快拿出凉泉剩余2个楼座的落实进程表。
(29)日,市人大驻崂山代表组会前视察,到了北宅街道办事处会议室,主要议题是凉泉剩余2个楼座的落实进展情况,在这次会上刘赞松副区长叫孙正宏在市、区两级代表开会前拿出进程表。
(30)日在区人大八次会议常委会上代表又提出此事,请区上开会的领导同志转达区财政局作财务计划时,不要忘了凉泉剩余两个楼座的建设资金的事。
(31)日下午在区人大二次会议上,马鸿冰代表又提及凉泉两个楼座问题,任敬喜常委当场作了记录,并交区主要领导审阅。
(32)日下午,马鸿冰约市人大代表关石青、姚心佶(市南)、孙培海、张海岩、张利凤、刘秀英(四方)一起去视察凉泉剩余两个楼座后,一致表示要在市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询问案中签名,为凉泉讨个公道。
(33)日,在市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上12名市人大代表联合签名写出询问案,王为达区长在询问案纸上作了批示“此事不能久拖不决,请国启,赞松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34)2004年在市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马鸿冰代表问李增勇书记凉泉的事解决不解决,李书记讲一定解决。会后在2月25日(星期三)下午,李书记在百忙之中带徐国启副区长、规划局、政策研究室等部门负责人,视察了凉泉,并当场将任务交给徐国启负责这件事,其他部门协调解决这两个楼座的事。
(35)日,在北宅青岛远洋山庄崂山人大举行的代表组长经验交流会上,马鸿冰问北宅街道办事处主任孙正宏什么时候解决凉泉剩余的两座楼座,他说年底至少打好楼基,区人大刘京山主任在场并叫孙正宏要努力办好这件事。
(36)日,马鸿冰写了平字代表建议《关于崂山区政府应将凉泉剩余两个楼座资金列入财政计划的建议》。日,崂山区政府答复:为彻底解决凉泉村整体搬迁安居问题,我区拟将凉泉剩余两个楼座列入财力投资计划,目前区有关部门正在拟订建设方案,待方案确定后将立即组织实施。
(37)日在市人大三次会议上,马鸿冰提出《关于市政府给凉泉村剩余两个楼座建设投入财政补贴的建议》,市财政局日答复:市已补贴600万资金,其余资金由崂山区政府自筹。解决凉泉新苑原方案不变。
(38)在2005年1月下旬,在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上,马鸿冰又问李增勇书记凉泉这件事管不管,李书记一愣,不是交给徐国启办了吗?现在徐国启已调走了,会后再研究解决凉泉新苑这件事。
(39)日,马鸿冰写信给李增勇书记,敦促这件事,李书记在我的信上批示,并派王为达区长去北宅街道办事处布置,不知为何不了了之。后来听说要开区长办公会专门研究凉泉剩余两个楼座的问题,据悉这个会也没开。
(40)日在一次体制改革会上,有的人讲到凉泉剩余两个楼座的问题,现在叫他再办这件事他也无能为力了。马鸿冰代表又去北宅金鱼湾找到了李鸿雁书记,李书记和马鸿冰代表漫步在小山路上,李书记讲:“你,马鸿冰代表为的什么?还不是为凉泉、为北宅,这是一件好事,北宅街道办事处坚决支持落实这项工作,其他的传言不要信”。李书记的讲话暖人心肠,令人难以忘怀。
(41)日,在市人大三楼会议室征询部分市人大代表建议意见时,马鸿冰将凉泉二期工程迟迟不动工,有的人光说不做的情况,原封不动地汇报给了栾景裘副主任,引起了市人大的重视,表示要调研解决这个问题。
(42)日,马鸿冰向崂山区人大刘京山主任就此事做了汇报,人事代表工作室宗兆勇处长也在场。刘主任说目前要了解为什么领导批示不能办的原因,市人大代表可以直接和区政府沟通,区人大常委会要询问这件事,市人大监督政府对凉泉剩余两个楼座情况并要求政府做出说明。
(43)日,市人大栾景裘副主任带领人事代表工作室梁涛副主任、朱炳禄副处长来崂山区人大调研凉泉剩余两个楼座为什么迟迟不能动工的原因。区人大刘京山主任、贾进华、李华副主任及人事代表工作室宗兆勇处长都向栾主任做了汇报。
(44)日,冒着青岛三十八度的高温,马鸿冰代表用了两天的时间含着泪写了七页《关于第五次提出凉泉规划中剩余两个楼座尽快落实解决措施的建议》,后经市人大转市政府议案处。8月9日周少茫处长看过后很感动,汇报给了白光昭副秘书长,后白副秘书长又呈崔锡柱常务副市长、张元福副市长阅后,并于8月12日作了重要指示:此事为何没有落实?请崂山区政府专题研究一次,尽快提出可行的措施,并望与人大代表面复。附《关于第五次提出凉泉规划中剩余两个楼座尽快落实解决措施的建议》:
青岛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建议、批评、意见
收到时间:&&&&&&&&&&
平字第214号&&
&&&&&&&类别:市区政府&&&&&&&&
代表姓名:马鸿冰&&&&&&&&&&&&&&&
&&&&&&&&&&团别:崂山区代表团
工作单位:青岛大学高等职业技术&&
&&&&&&&&&通讯地址:高新区松龄路中段
学院工会专职主任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266101
BP、手机:&&&&&&&&&&&&&&&&&&&&
&&&&&&&&&&是否同意上网发布:否
事由:关于第五次提出凉泉规划中剩余两个楼座尽快切实落实解决措施的建议
日青岛市驻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黄岛区、崂山区、莱西市部分市人大代表根据《代表法》有关规定,持证视察了崂山北宅街道办事处凉泉村规划中两个剩余楼座迟迟不落实的问题。
代表们视察后认为:第一,市区政府应该讲诚信,凉泉新苑本来就是一期工程,占地58.2亩,规划总面积45286平米。由于在凉泉的规划地中有11户毕家村民需要搬迁,为了赶工期,体现“三个代表”落实情况,二00一年七月一日向党的八十周年献礼,就撇开11户毕家村民的搬迁,就形成了一个凉泉新苑二期工程剩余两个楼座的问题。
二00一年七月一日,当时市委书记张惠来亲自为九个楼座剪彩,市人大朱庆兰副主任、市政府周嘉宾副市长,市政协毕于岩副主席及崂山区委书记、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也都陪同出席剪彩仪式。一时间,从中央六大新闻(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法制报、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山东省有关媒介、青岛市有关媒介(如青岛日报、生活导报、电台、电视台)都报道凉泉11个楼座全部盖好,“喜气洋洋的村民们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甚至市人大二00二年一月出版精装画册《人民在我心中》也这样描述:“投资近三千万元,占地面积58.2亩共11个楼座,小区绿化率达48%的凉泉新苑落成了,曾经为修建崂山水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300村民,带着欢笑和喜悦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这些信息都是政府对外发布的。
实事上,凉泉新苑从日正式开工,日竣工,总期190天,建成九个楼座,还剩2个楼座大约7000平方米建筑工程需要再建(政府向村民答应2002年把剩余两个楼座盖好)。搬进新建成的九个楼座只有270户村民,还有122户村民仍居住在低洼矮小、危险的老屋中,他们望穿双眼,盼啊盼,已经三年半了,光打雷不下雨,青岛市提倡的城市精神诚信到哪里去了?
马鸿冰代表在2003年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会字10号关于凉泉新苑规划二期剩余两个楼座尽快解决的建议,又在2004年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会字171号这个问题的建议,在2004年10月又提出平字156号建议《关于崂山区政府应将剩余两个楼座需要资金列于2005年财政计划的建议》,在2005年十三届人大三次会上又提出会字033号关于凉泉剩余两个楼座有关建议,但就是落实不了,如对171号建议答复:北宅街道办事处组织专门力量着手凉泉新苑二期的建设工作,目前土地调整已经到位,正在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至今快一年半答复了,江河依旧,政府的诚信哪里去了?
原崂山区副区长(现调市技术监督局任副局长)徐国启在二00三年六月二十日对市人大栾景裘副主任及人事代表工作室傅桂先主任、张军处长到凉泉视察剩余两个楼座进展情况时表示认真、尽快把这件事做好(区人大贾进华副主任宗兆勇在场)。在二00三年九月六日,市人大崂山代表组刘京山、孙继玉、曲知良、徐仲举、马鸿冰等市人大代表在北宅街道办事处听取徐国启副区长关于代表建议的答复。徐副区长讲:“这件事情,凉泉两个楼座落实包在我身上!”如今人已走,承诺如同儿戏,他可是代表区政府讲的话,政府诚信从何谈起?
日,市人大崂山代表组到北宅会前视察,主要议题还是凉泉两个剩余楼座问题。在这次会上,刘赞松副区长答应代表要将这件事办好,并要街道办事处孙正宏主任在“两会”之前拿出楼座落实进程表,孙主任满口答应,仍没落实,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仍然是只打雷不下雨,工作没有大进展,责任谁来负?
日,在市人大十三届会议上,12名市人大代表联名写出询问案,王为达区长在询问案纸上作了批示“此事不能久拖不决,请国启、赞松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然而时至今日快一年半了,代表们没看到方案,更没看到实质性发展。
第二,代表们认为好事要办好,实事要办实,市、区两级政府是为凉泉库区移民搬迁作了一件大好事,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留下了一个尾巴。崂山区主要领导很重视这件事,但没抓死、彻底落实。另外,北宅街道办事处个别领导人观念是不到位的,想买了白菜带大葱,解决凉泉的事捎带着毕家的事,代表们认为这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人大代表是依法履行代表职务,《代表法》第三十九条:“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代表的权利,支持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有义务协助代表执行代表职务而拒绝履行义务的,有关单位应当给与批评教育,直至给予行政处分。”对于在凉泉这两个剩余楼座上应提到落实中央对“三农”政策落实的高度上看,应提到落实中央提出“和谐社会”问题上看,对那些说了不算消极对待、我行我素的人,最后一定要承担责任。
第三,凉泉剩余两个楼座如不及时解决,客观上给凉泉埋下了不和谐的火种,阻碍了凉泉经济发展,给没搬迁的村民造成更大的心理痛苦。如果遇上暴风骤雨很可能出现人命关天的事,如长拖不决,老百姓就会集体上访,区、街、村都将无宁日,后患无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通过人大这条途径来解决问题是非常正确的,中央三令五申:农业兴百业兴、农业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好大家好。凉泉这件事从点到面都是应该办好的。
鉴于以上三点,代表们认为解决凉泉剩余两个楼座应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应明确表明这件事能不能办,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如能办就应拿出进程表,成立专门班子,政令要通(让说话算数有作为的干部进入班子),尽快切实地落实解决措施。不要让代表再将这件事作为质询案放在青岛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质询有关领导,毕竟市、区两级政府是为人民办的一件好事,只是没有办好而已。
附议代表:
关石青& 姚心佶 (市南团);
刘学正& 陈红 (市北团);
孙培海& 张海岩&
张蓉& 闫立列& 荆福传&
刘秀英& 焦玲&
宋定军& 王林 (四方团);
江志平& 李少恩&
朱继强(李沧团);
韩兰英 (黄岛团 );
李言林 (莱西团);
顾少民 (崂山团)。
(45)日,区政府答复代表建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并联席开过多次会,王为达区长为此事亲自到北宅街道办事处开会,要求今年一定要把毕家凉泉新苑门前13户临时房拆掉,政府在资金上不会有缺口,2006年要将凉泉两个楼座建起来。
(46)日,马鸿冰代表同顾少民、李言林、王林、张蓉、孙培海、刘秀英等市人大代表来凉泉视察剩余两个楼座,临时房拆迁情况,市人大代表工作室张吉安处长、市政府议案处周少茫处长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北宅街道李鸿雁书记、姜学环副书记、王进良主任、区人大孙芳科长、区政府刘华英副处长也参加了。在视察过后的座谈会上李鸿雁书记主动承诺,于日一定拆掉旧房,决不失信,代表们为李书记敢承担责任表示钦佩。这是第一个敢于承诺的街道办事处书记,为民办事承诺而没失信的优秀的党委书记,令人感慨。
(47)日,北宅街道办事处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将13户旧房全部拆掉,没发生任何问题,同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代表们很感动和高兴。第二天冒着寒风和大雪,马鸿冰与凉泉刘承田书记到工地慰问,并赠送两面锦旗,一面是部分市人大代表赠言:寒冬雪晚,终拆旧屋,攻关数月,为民造福;另一面是凉泉村民所赠: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惠泽百姓,永难忘怀。
(48)日部分市人大代表马鸿冰、顾少民、关石青、姚心佶、宋定军、张蓉、曲知良去凉泉视察房屋进展情况,因知崂山有的部门来查耽误2个月,写信给市人大领导和崂山区委、区政府领导要求开工,后来在20日又开工了。
(49)日,部分市人大代表马鸿冰、关石青、姚心佶、滕淑芳、张蓉、程波、宋定军、孙培海、孙连祥、王林、葛振国、胡兆启、高维寿去北宅街道办事处听李鸿雁书记汇报。街道办事处孙正宏主任、姜学环副书记、人大工作室王进良主任也参加并到施工工地现场视察,当时答应10月1日前完工交钥匙,孙正宏讲资金包在他身上。
(50)日代表获悉因市建委来检查又责令凉泉两个楼座停工,马鸿冰代表与其他二十二名代表联名,要求约见崔锡柱常务副市长,后市、区委责成北宅街道写个改正书,工程重新又启动起来。
(51)日,北宅街道办事处人大王进良主任亲自将马鸿冰代表接到北宅和李鸿雁交流剩余两个楼座存在问题和到工地视察,达成一致意见,11月15日这两个楼座彻底完工。
(52)日,北宅街道办事处人大王进良主任和武装部长李守功到学校开车接马鸿冰代表前往凉泉剩余两个楼座视察,工地负责人王杉庆、宋兆群向代表汇报了施工情况,到今天为止可以讲凉泉村剩余2个楼座基本盖好,等李鸿雁书记从美国出差回来,再决定收尾小结,并订出一个计划进度表,争取12月31日发给凉泉村钥匙。
(53)日,北宅街道办事处李鸿雁书记从美国回来,请马鸿冰代表到凉泉村,2个楼座收尾工作基本完成后,刻有《凉泉新苑》四个大字的重达十八吨元宝石被吊车由院里移至大门外,村民放鞭炮庆贺,令人感动不已。
(54)日,在市人大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马鸿冰代表找到李增勇书记,汇报了凉泉新苑2个楼座情况,并谈到钥匙至今也没有发到老百姓手中。李书记当时就打电话给苏尚光副区长,要他协调办理好此事。
(55)日,受李增勇书记委托,尚苏光副区长在北宅街道办事处召集区属各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李鸿雁等领导、市人大代表马鸿冰、凉泉村刘承田书记,要求将消防和楼房不合规定的问题及相关手续,要求3月31日全部完成,大家都表示同意这个意见。
(56)日,马鸿冰代表电话询问尚苏光副区长2个楼座落实情况,受尚副区长委托,李鸿雁书记答复:2个楼座质量问题前天已验收完毕,电业局已经拉线通电了,消防验定明天完毕,2个楼座的钥匙已经交给了建筑单位,由他们转交刘承田书记,大约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让凉泉村没有分到房子的老百姓住上新楼。
(57)日上午在北宅金鱼湾会议室,李鸿雁书记召集王进亮主任、李守功部长、马鸿冰代表、凉泉村刘承田书记、毕家村李世宽主任开会,共同商讨如何使凉泉村2个剩余楼座解决。凉泉村刘承田书记要求将全部2个楼座钥匙交付才能很好地分配房屋,才不能引发矛盾。毕家村李世宽主任讲只能给网点以上房子的钥匙,否则为了凉泉村盖房子挨了打,家被砸,现在市检察院放了人,如果将房子钥匙交出,政府就不会再管这件事了。那天的会议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凉泉村2个剩余楼座全部钥匙交接没有很好的解决,马鸿冰代表要求各个方面都冷静考虑一下,在最短的时间中,将问题解决好。
(58)日,部分市人大代表马鸿冰、顾少民、关石青、姚心佶、孙培海、张蓉、王林、鲜艳、滕淑芳、葛振国去北宅街道办事处视察已竣工凉泉两个楼座为何迟迟不交付使用问题。市人大张吉安处长、崂山人大宋兆勇处长陪同,北宅街道办事处王进亮主任、李守功部长接待。
代表们到凉泉村已竣工两个楼座工地进行视察,之后进行了座谈会,代表们座谈会一致意见认为建筑商被打和建筑商占楼不交付是两回事,两个法律概念。建筑商被打要走司法程序,代表可以监督公平度。建筑商占房是违法,同时表明政府软弱、不作为。要求马鸿冰代表领衔写份建议,集体署名报市人大。
(59)日上午9:30,在北宅街道办事处姜学环副书记、人大办公室王进亮主任、武装部李守功部长及承包凉泉村两个剩余楼座开发商宋兆群来学院找到马鸿冰代表。宋兆群向马鸿冰代表细说了为什么占楼不交凉泉的种种理由。
马鸿冰代表向宋兆群讲明,只有宋兆群、李世宽交出已竣工凉泉村两个楼座钥匙,代表们才能依法监督这件事的办理。同时要求有关部门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否则代表们将会把已写好的《关于尽快将已竣工凉泉新苑两个楼座交付使用的建议》递交市人大转市政府办理,不会管他们递交信函的事。
(60)日下午4时,马鸿冰代表去崂山区委找李增勇书记,李书记有事没到,找到区常委任敬喜主任,要求李书记交代工作时,要将凉泉村两个已竣工楼座的事说明白,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
(61)日上午10:00,北宅街道办事处李鸿雁书记电话马鸿冰代表,讲正在做李世宽的工作,要求代表们的建议推迟几天。
(62)日上午9:00,北宅街道办事处李鸿雁书记给马鸿冰代表电话,告诉凉泉新苑已竣工的两个楼座钥匙全部到了办事处,准备明天交凉泉村,明天将派办事处主要领导前往凉泉。
(63)日上午北宅街道办事处姜学环副书记,人大办公室王进亮副主任、武装部李守功部长代表办事处正式将已竣工凉泉新苑两个楼座钥匙交付给凉泉村刘承田书记手中,至此,凉泉十年大搬迁真正画上了圆满句号,这正是:
&凉泉十年大搬迁,风风雨雨不简单,社会各界齐努力,和谐凉泉统新苑。
(64)日,在党的生日前夕(6月23日),曾为青岛崂山水库建设做出了40多年默默奉献的青岛崂山凉泉村的329户1028名村民,家家户户拿到了入住新楼房的钥匙。历时10年,青岛市人大住崂山代表组两届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倾情接力督办的凉泉村的库区移民安居工程,随着最后2个楼座的交付使用,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天是个好日子,咱赶上了盛事享太平;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那家门迎春风”,伴着宋祖英《好日子》的优美旋律,合着那喧天的锣鼓,祖祖辈辈居住在青岛市崂山区大山深处的凉泉村的村民笑意写在脸上。村民们推举代表为他们能过上好日子的全国、省、市、区23名人大代表戴上了红花,迎进了“凉泉新苑”新居,并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人大住崂山代表组组长马鸿冰献上了书有“十年接力解民忧,凉泉人民心里暖”、“饮水思源念代表,凉泉人民永不忘”的锦旗和镜匾。当天,凉泉人在老村大会议室举行《凉泉新苑全面落成致谢会》,部分各级人大代表、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领导、青岛日报集团有关领导和记者及社会各界朋友共计80多人参加此会。会上大家争先发言,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一定要扶持凉泉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会人员十分感谢凉泉人的盛情接待。
凉泉整体大搬迁结束语
在各级领导重视关心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凉泉村大搬迁历经十年,终于圆满地画上句号,一个象征着和谐的凉泉新苑终于全面落成。
为促进凉泉新苑的全面落成,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就有百余人之多为此鼓与呼,今天大多数代表亲眼目睹了美丽伟岸的凉泉新苑建成,会倾听到凉泉村民庆贺搬迁敲锣打鼓的震撼声。但也有少数代表已看不到这令人感到无比高兴和激动的场面,听不到这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他们曾为凉泉村的大搬迁四处奔波、八方呼吁,今天他们却已经长眠在崂山脚下,这些长眠者是全国人大代表王义锡、青岛市人大代表刘可证、周玉兰、益发禹、崂山区人大代表毛德周。这让活着的人想起他们为凉泉村搬迁的呐喊而唏嘘不已,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凉泉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参与凉泉村十年大搬迁的各级代表、领导、社会友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省人大代表:
牟大全&& 徐长聚
青岛市人大代表:
马鸿冰& 王&
林& 王永生& 王少萍&
王厚宝& 王兴武 &刘秀英
刘慧荣& 刘同文& 刘京山&
朱庆兰& 朱& 莉
孙培海& 孙连祥& 孙志周&
孙永信& 曲知良&
关石青& 辛克宝&
李恒光& 李宏达& 李玉珍&
李增勇& 李丕夫&
李其温& 李言林&
邱广茂& 宋定军& 宋海泉&
张& 蓉& 张元福&
张俐凤& 张海岩&
张瑞敏& 张昌义& 张先平&
郑卫星& 宗& 和&
周玉兰& 周云杰&
项阳青& 顾少民& 荆福传&
柳长征& 荣效洁&
贺秀兰& 胡生德&
胡兆启& 胡延森& 姚心佶&
高维寿 &高鲁沂&
徐仲举& 徐宝站&
栾景裘& 益发禹& 娇恒伟&
焦& 玲 &盛永安&
钱善本& 崔锡柱&
夏伟丽& 韩文珠& 程&
波& 葛振国& 傅桂先&
滕淑芳& 穆光富&
崂山区人大代表:
于惠霞& 王&
刚& 王进亮& 王翠庆&
王雪梅& 毛德周& 邓云峰
刘承田& 刘春堂&
刘培业& 刘明佳& 张丰庭&
张永波& 张世信
张冀鲁& 任敬喜&
任宝光& 衣建国& 孙爱香&
孙正宏& 孙向阳&
李世将& 李秋玲& 李忠存&
李巧凤& 李鸿雁& 迟克琪
苏岱世& 苏&
敏& 冷高顺& 吴明宣&
段孝先& 胡曼德 &徐&
徐国启& 钟兆群&
贾进华& 宗兆勇& 陈为超&
陈铭传& 毕士爱
赵& 敏& 赵克友&
赵海滨& 赵进功& 焦明伟&
戚其民& 葛瑞仁&
慕海波& 臧爱青&
参与凉泉村十年大搬迁的部分各级领导名单&&&&&&&&&&&&&&&&&&&&&&&&&&
于笃玲& 王&
伟& 史建新& 刘赞松&
刘德胜& 张& 文&
张吉安& 张泽忠&
曲& 虹& 曲柯柯&
李守功& 李慧敏& 纪高尚
朱炳禄& 尚苏光&
杨立军& 周少茫& 俞旭宗&
姜& 波& 姜学环&
赵兴书& 黄青岩&
梁& 涛& 孙& 芳
参与凉泉村十年大搬迁的部分社会各界朋友名单
王亚平& 纪&
宇& 张杰三& 张建华&
刘青林& 李晓东& 李宝玺
齐宗连& 陈秀云&
周燕迪& 赵宝山& 赵建军&
贺长恒& 姜鸣钧&
梁学勇& 隋承珂&
韩延璟& 臧& 健
&&&&&&&&&&&&&&&
凉泉村整体大搬迁历经十年,参与者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126名,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朋友知名者43名,人大代表共写议案2件,询问案1件,建议7件,给上级领导书信12封,有记录的大型有关凉泉活动64次,为此事还出了两本书《和谐心曲》和《青岛人》,是久远、跨年代、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锲而不舍最终实现的典型。北京来采访的记者曾认为解决四十多年尘封的往事是天方夜谭,今天他们看到现实,心悦诚服。
凉泉村整体十年大搬迁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人、哪一方面所能完成的,是多个环节串联而终成大器的。如果没有赵宝山怀着吃水不忘打井人的情意,1997年去凉泉找刘承田书记共同商量去找媒体《青岛生活报》的张建华记者支持,《青岛生活报》的领导和记者们共同策划《饮水思源话凉泉》,如果没有原北宅镇人大办公室主任迟克琪经过几番辛苦引见马鸿冰代表,如果没有许许多多的各级人大代表共同一起努力,如果没有贤明的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如果凉泉没有一个象刘承田这样一个好的带头人,凉泉村十年大搬迁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这些如果全变成现实,它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大家一条心,黄土也会变成金,只要大家都齐心,人间奇迹才会降临。
日,青岛市崂山区北宅凉泉村凉泉新苑一期工程竣工,凉泉人在重达五吨的元宝石上树碑,碑文铭记:“自大明嘉靖年间,凉泉族人由胶州三角里迁徙入崂,凉泉有村。二十世纪中叶,因建水库,村民移居山岭,蒙护佑水源地之使命。凉泉千余父老舍一己一家之利害,不计斗转星移。远离红尘浮华,甘受贫瘠四十春秋。此中悲欢,实难相忘。
饮水思源,投桃报李。手足情深,血浓于水。世纪交替之初,青岛崂山两级党和政府,决定拨款兴建凉泉新苑,各界人士捐款踊跃。凉泉再迁新址于此。广厦已成,民心炽热,莺歌燕舞。回目老屋,感慨良多。瞻望未来,前程似锦。
我凉泉今人,逢盛世为幸甚。我凉泉后嗣,承党恩须图强。今立碑铭文,泣慰祖先,谆谆子孙。日月光华,千秋万代。”
日,青岛市崂山区北宅凉泉村凉泉新苑二期工程竣工,凉泉人在重达五吨的元宝石上又树新碑。碑文刻着:“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百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在全面落成凉泉新苑的十年时光中努力履职,仅此纪念。”
凉泉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感动了大众,青岛市各级人大代表、党政领导、新闻媒体、社会友人为凉泉人建设新的家园奔走努力,最终使凉泉村整体搬迁至凉泉新苑,凉泉人的生活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是众多履职的青岛市各级人大代表和青岛市各级党委与政府一起谱写的一首和谐时代乐章。
“人民有难找代表,人民代表为人民,人民政府为人民。”带着对人大代表的崇敬,带着对凉泉人民的厚爱,以青岛部分主要领导徐长聚、张泽忠、胡延森、邱广茂为顾问,以岛城知名女作家臧健为主编的《和谐心曲》一书从日起,作者实地多次采访了凉泉村,了解到了整个过程的始末。原青岛市政协主席胡延森专门为本书题字,该书把这首动人的和谐心曲谱写出来,在2007年5月初终于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为了纪念这本《和谐心曲》新书的发行,日编委会特地在能容纳500人的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多功能厅召开《和谐心曲》出版新闻发布会。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人员济济一堂,座无虚席。主要领导有青岛市人大副主任宗和、王新春、青岛市原政协主席胡延森、青岛市中院院长邹川宁、山东省人大办公厅副厅长李朝东、崂山区人大主任张冀鲁、李沧区人大主任郭淑瑾等;新闻媒介记者有山东省人大《人民权力报》王辉、《光明日报》曲慧光、《中国现代企业报》陈跃、青岛电视台《青岛新闻》闫景、《青岛日报》李魏、《半岛都市报》周辉、《青岛早报》周洁、《青岛晚报》郭楠楠、《青岛经济广播电台》王蓝等;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也参加了这次《和谐心曲》出版新闻发布会。
会议由胡延森主席主持,第一位发言人是全国十届人大代表、青岛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新春:
各位领导、代表们、同仁们:
今天我能出席参加《和谐心曲》的新闻发布会,感到非常的高兴。首先我对《和谐心曲》的主编臧健女士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谢意!
祝贺的是她作为诺贝爱心读书城创办人、名人传记工作室的主编,在成功的出版了《童年的小溪》、《老人与表》、《我不是个坏小孩》、《住集装箱的捐款奇人》等有影响的作品之后又出版了《和谐心曲》这部力作。
感谢的是她在《和谐心曲》这部力作中所描绘涉及的绝大数人物都是比较熟悉甚至是很熟悉和很要好的朋友。他们都是一些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爱心、受人赞扬、让人敬佩的人。是臧健同志在这部力作中代表社会和大家说出了我想说的内心话。她的实践和行动在这部力作中得到了印证。充分实践了她的人生格言:“财富并不是美德,而美德一定是财富。活着,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让周围的人受益,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我深信通过发行《和谐心曲》这部书,大家拜读后,是会受益匪浅的。
我是昨天下午才有幸拜读这部书的。这部《和谐心曲》让我爱不释手的看了一下午和一个晚上。这部书以市人大代表马鸿冰为主线,通过他的引荐、尚导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奔波,使作者接触了许多朴实、勤奋、无私奉献、具有博大胸怀的人物。书中着重通过描写58年的凉泉村这个当地有名的富裕村,为了支持青岛市解决青岛人民吃水难的问题,而修建崂山水库的故事。歌颂了在吃水线以下的凉泉村人,毅然舍弃了赖以生存的704亩良田,2眼机井、3座小型水库和2000多米长的水渠,搬到了山坡上。住进了用沟石、黄泥垒砌的建议民房里,开始了清贫的生活。40年里,他们垒石修梯田、种粮种树,没建过一个有污染的企业,为了保护水源地,做出了奉献和牺牲的动人事实和现在青岛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及所有履职的人大代表并没有忘记他们,而通过各种渠道让他们搬进了新天地——凉泉新苑的真实故事。在故事中描写了放弃富裕生活继承凉泉村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老村长、老父亲事业的刘承田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事迹;描写了一腔热血为凉泉的赵宝山的事迹。但是在这些故事和一个个事迹里面总是连着一个人就是人大代表马鸿冰。书中通过探访崂山区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宗兆勇,他是这样评价马鸿冰和《和谐心曲》的。他说,第一,马鸿冰是一面旗帜,昭示着广大代表履职方向。第二,他是个典范,启发代表如何做好人民满意的代言人。第三,他是一股清风,让广大的群众感受到人大代表应该发挥的作用。多年来,有人说人大代表是“举拳头吃馒头”“挂名代表、荣誉代表”“橡皮图章”等,这说明长期以来,有些人大代表并没有真正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达到老百姓的期望。特别期望《和谐心曲》一书能够唤起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务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替人民行使好代表的神圣权力,不辜负人民代言人的使命。我感到他说的话是非常中肯和有见地的。
我和马鸿冰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知心朋友,在多年的交往中印象是很深的。在所有代表中是威信很高的,在老百姓中口碑是很好的。他的为人、做事在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信赖的。他仅从履行代表职责方面我感到要学习他的“三心”。一是热心,他在任代表期间仅提建议就1000多条,他有两项建议被人代大会确立为大会议案,这个成绩是非常突出的。一般大会每年只形成一到两项,有时一项议案也没形成。二是恒心,如在凉泉村一事上,经历了无数挫折,他从没松手,持之以恒。在九栋楼盖好了还差两栋楼没完成时他还继续为村里奔走,经过他多次协调,反复、认真、执着的工作,使库区凉泉村村民都住进了凉泉新苑。三是爱心,他爱民、为民,经常扎根在最基层,反映民生、民计、民需,向政府反映老百姓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上,为政府献计、献策。
看过这部书会给我们许多启迪,如:如何发挥代表作用,使代表们真正履职,也做一个“马大炮”;再如代表们如何发挥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人心民意;还如如何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谐社会精神,搞好社会民主法制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我相信读过《和谐心曲》给大家的启迪,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更多更多……
发言不当之处请指出。
谢谢大家!
第二位发言人是本书作者臧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和谐心曲》一书的主编臧健,是一名的平凡的写作者。在这里有幸与大家见面,从本书的角度与大家共同探讨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和人民共同谱写和谐心曲、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主题。
在纪实文学《和谐心曲》一书新闻发布会开始之前,我一直在想,在发布会上向大家说些什么呢?我想,还是采访与本书有关的两个村的村民吧,把他们的心声带到发布会现场。
在凉泉村,我专访了刘庆华老人,老人心花怒放地说,经过漫长的十年,市、区、镇、村党委和马鸿冰等人大代表共同帮助我们村盖起了11栋楼,现在全部分到了我们手中,也就是说凉泉老老少少都住上了楼房。不瞒你说,我住进楼房以后都乐得几天没合眼,感觉真是白日做梦,代表真是能为人民办大事……现在凉泉人已经住楼了,希望通过新闻发布会,感谢人大代表,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为我村做出贡献的所有人。希望通过新闻发布会,宣传凉泉,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投资,帮助我们村把经济搞上去。住楼了,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我们就是生活在蜜罐里,幸福啊!
在308国道上王埠村,我重点采访了村民栾可美。上王埠村国道上的红绿灯、也是经过马鸿冰等一批人民代表共同努力才得以解决的。在上王埠村国道上没有安装红绿灯前,曾有20多人因横穿308国道而发生车祸,其中包括栾可美的妈妈、丈夫、外甥女婿三位亲人。大家可想而知,这对于她来说,所受到的精神上的打击,用文字怎么能表达清楚。栾可美哽咽着对我说,感谢我们村委成员找到好代表,为我们村安上红绿灯!自从安上红绿灯之后,至今再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这样,村里人再也不会像我一样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了。上王埠村位于青岛李沧区的最北部,是308国道和青银高速公路的必经之路。每天来往过客数不清,安上了红绿灯,就是装上了保命灯。这不仅仅使我们上王埠村受益,也使整个社区甚至全市人民、全国人民都受了益。我觉得308国道与青银高速公路的修建,我们村贡献很大。我们村马上面临改造,需要资金和条件,希望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加快改造步伐。
今天,借新闻发布会之际,我把村民的心声带来。在《和谐心曲》里,我们记录了参与凉泉村十年大变迁的各级领导、人大代表、社会友人名单共169名,其中有5位代表已经不在人世。事实证明,凉泉人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今天,他们的名字已刻在了凉泉建设的丰碑上,他们的名字已经载入《和谐心曲》一书,作为永恒的文字记载,他们的美德将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本书出版的中心意义有二:一是本书是第一本对人大代表大手笔作为的文字实录;二是本书的发行,将会促进在职的人大代表更有激情地投入工作,从而为人大今后的工作揭开一个新的篇章!&
凉泉从贫困落后的库区移民村变成和谐社会新农村的曲折历程,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说,素材难得;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算得上是移民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和谐心曲》出版后,我们名人传记工作室将有一个新的规划,即希望通过《和谐心曲》一书的发行,能够再进一步与在座的各位朋友共同努力,把《和谐心曲》一书改编成电视剧。如果能将凉泉的变迁搬上银幕,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党和政府,我们的人大和人民代表是怎样和人民一起共同谱写和谐心曲的,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我们的代表是能为人民办大事的。如果能将凉泉的变迁搬上银幕,会让美德传颂在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鞭策更多的代表在政府的帮助下为人民有所为。我们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广而告之,让更多的有识之士了解凉泉、开发凉泉,使库区移民早日过上富足的生活,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我们的人民有困难一定要找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党、我们的好代表,相信他们一定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告慰亡者,让和谐心曲在祖国大地上唱响,使更多的如上王埠村这样面临改造的村落,使至今还生活在困难中的村落和人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人大代表和各界人士真诚的帮助下,早日度过困难,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这是我的期待,我想,这也是在座的各位和广大读者的愿望。
人,来世上一次,总该做点什么。从2001年开始,我潜心投入了公益教育文化事业,开办了“诺贝文学读书阁”;之后,发展到现今的“诺贝爱心读书城”,旨在倡导中小学生“读改变命运的书,上后来居上的课”。在我从事的这一事业发展过程中,我有幸得到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他们给我在生活和工作道路上增添了莫大的勇气和力量。我越来越体会到“财富并不是美德,美德一定是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利、地位、金钱都会消失,惟有一种精神长存人间——美德”。这是我的价值观,我的这一价值观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展望未来,我和我们的名人传记工作室将一如既往地传承美德,将更加倾心地去讴歌有品德的人,更加加大关注弱势群体的力度。
真正的写作者,应该是先知先觉者,敢为天下先者;真正的写作者,应该是一个为国谏言者、为民请愿者;真正的写作者,应该是担负时代使命者、领导读者灵魂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前辈们的境界与胸怀,是我所不及的,也是我终身向往的。不知这篇纪实文学作品能否让读者有所收获?
由于我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有限,加之出版时间仓促,本书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臧健一定虚心接受,并认真改正。
今天,我特别想借此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机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在成书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和真诚教导的市人大徐长聚主任、市慈善总会胡延森会长、市委常委张泽忠秘书长、市人大邱广茂秘书长、马鸿冰等众多的履职人大代表、市慈善总会周燕迪副秘书长、青岛出版社曹永毅主任以及支持本书写作和发行的各位领导同志和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是他们为我撰写《和谐心曲》一书给予了莫大的鼓舞、支持、鞭策和帮助,也给了我在一生中永不忘怀的阅历。今后,我会在大家的帮助和关爱下,不负厚爱,加倍努力学习和工作,争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奉献读者,回报社会。
祈愿在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朋友的鼎力襄助下,这篇纪实文学作品能够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
再次感谢各位在百忙中光临我们名人传记工作室的拙作《和谐心曲》新闻发布会!敬祝领导和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第三位发言人是本书主人公、市人大代表马鸿冰:
尊敬的张冀鲁主任、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是《和谐心曲》出版新闻发布会,嘉宾高朋满座,喜气洋洋,我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在此发言,心情和大家一样,感到特别地激动和高兴。
相传明朝嘉靖年代,刘氏族文真从胶州三角里迁北宅科西定居。村东有泉,泉水清冽,故名曰:凉泉。凉泉村依山傍水,鸟语花香,盛产崂山茶、蜂蜜和羊奶。凉泉人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即墨县志》七乡村庄就有凉泉当时的图示,更有古诗云:“晚忆凉泉村,闲思异国屏”;“古桧鸣玄鹤,凉泉跃锦鱼”。真是一副升腾活现美丽的山水画卷啊!
当凉泉人世代在此定居400多年时,即1958年崂山水库的修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凉泉人为了青岛人吃水,舍小家顾大家,舍弃赖以生存的700亩水浇地,整村搬迁到山沟里,住进了用黄泥垒砌的简易民房里,仅靠二百亩贫瘠的山地过着清贫的生活。四十多年来凉泉人没有向政府要一分钱,没有开采一处采石场,没有办过一个有污染的企业,看一看现在连绵不断完整翠绿的山岗,望一望凉泉的高山流水,瞅一瞅在青岛的献血站里凉泉人挽臂义务献血的情景,怎不让人感慨!这就是无私奉献的凉泉人为青岛市做出的巨大牺牲。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历史的车轮转到新世纪的第一年,党的“三个代表”的阳光终于照亮了凉泉村。日在中国共产党81周年生日时,凉泉人敲锣打鼓,普村欢庆。刘承田书记从市委书记手中接过凉泉新苑一期工程的金钥匙。
从凉泉新苑一期工程的结束,又经历无数曲曲折折,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现在凉泉新苑的二期工程也全面竣工了。特别要提到崂山区委、人大、政府及北宅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落实代表的建议尽心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促进凉泉新苑的全面落成,在凉泉十年大搬迁中,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就有138人为此事鼓与呼,光有记录的视察就达58次。今天大多数代表亲眼目睹了美丽伟岸的凉泉新苑建成,将会倾听到凉泉村民庆贺搬迁敲锣打鼓的欢庆声。但也有少数的代表已看不到这令人感动无比高兴和激动的场面,听不到这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他们曾为凉泉村的十年大搬迁四处奔波、八方呼吁,今天他们却已长眠在崂山脚下,这些长眠者是全国人大代表王义锡、青岛市人大代表刘可证、周玉兰、益发禹、崂山区人大代表毛德周。这让活着的人想起他们为凉泉村搬迁的呐喊唏嘘不已,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凉泉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十分宽慰。
凉泉人为青岛人吃水做出了很大贡献,人民政府又为反哺凉泉做了很大的付出,而青岛的优秀人大代表群体为政府和凉泉搭起了和谐心桥,这是一个千古佳话,这是一个太平盛世,党和人民鱼水关系的典范,这是一个以人为本安定团结的写照。今天臧健作者带着对人大代表的崇敬,带着对凉泉人民的厚爱,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实地采访和写作,终于将《和谐心曲》如期出版发行,这是很值得可喜可贺的。伴随着这和谐音符,必定会奏响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凯歌。
前些日子,老伴与女儿在家中刚刚给我过完60周岁的生日,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想想走过的人生,最值得自豪的是被人民选为代表,能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点好事善事,心情是很释然的,感觉是很幸福的。
古人尚且能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今天我们人大代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更要大繁若简,返璞归真地履行好代表职责,为人民政府排忧,为老百姓解难,这才是我们的本分啊!这才是我们的作为啊!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百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在全面落成凉泉新苑的十年时光中努力履职,仅此纪念。谢谢!
第四位发言人是市人大代表关石青: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在阳光灿烂的今天,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参加马鸿冰代表新书《和谐心曲》新闻发布会。首先,请允许我以作为与马鸿冰同任三届市人大代表老相识的名义,向《和谐心曲》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市十一届人大期间,我和马鸿冰代表都在市南代表团,分别担任5组和6组组长,会议期间和会前会后我们两个代表组合并活动,相互交往比较多,所以我对马鸿冰代表也比较了解。
马鸿冰同志在岛城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人大代表,新闻媒体曾多次对他进行采访和报道,并把他誉为“草根代表”予以赞扬。
马鸿冰同志对人大代表工作安排非常认真,他不但积极参加从市十一届人大至十三届人大召开的历次大会,认真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热情发表审议意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且还能积极参加市、区两级人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是人大组织开展活动出勤率最高的人大代表之一。
马鸿冰同志在平时的工作中,牢记人大代表职责,自觉把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履职为民做贡献”为追求,为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他写了许多人大代表建议,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由于他历来所写的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比较多,被新闻媒体称为“建议大王”。我个人也从马鸿冰代表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受到了许多启发。
马鸿冰代表的《和谐心曲》,反映了马鸿冰同志履行人大代表职务,为民做好事办实事的轨迹,反映了马鸿冰同志对履行人大代表职务的执着,反映了马鸿冰同志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反映了马鸿冰同志构建和谐社会的追求。这本书值得一看。
马鸿冰同志在履行人大代表职务的工作中,做出了明显的成绩,总结出了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大家认真学习。我们应该以马鸿冰代表为榜样,自觉把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坚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权,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事、多办实事,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为促进和推动我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积极地贡献!谢谢!
第五位发言人是市人大代表顾少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来宾:
今天,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部专门描写人大代表的新著《和谐心曲》正式出版发行。在此,我谨代表市人大驻崂山代表组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和谐心曲》一书的出版发行,对于人大代表工作,对于人民代表如何履行职务,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谐心曲》一书的作者臧健女士经过深入调查了解,以大量翔实的事实,记录了一位人大代表长期以来,以满腔的热情和执着的精神,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务和神圣的职责,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反映给政府及有关部门,不辞劳苦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贡献。大量的事实证明,他已经真正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和代言人。他就是著名市人大代表&——马鸿冰。凉泉村历史变迁的故事,是马鸿冰代表所作工作的一个缩影。
我和马鸿冰代表在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野馄饨排行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