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自贸区商务委附近有什么城镇

“郑州是中部的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河南有很大责任,现在关键是要借鉴上海自贸区和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的经验,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条件成熟了,就水到渠成了。”——这是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面对河南自贸区申建工作的回复。郑州自贸区的机遇以及国务院领导人的积极表态,似乎预示着河南自贸区的申请已经水到渠成。如果自贸区批复,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具体到房地产上又会释放哪些正能量?是否会助推区域楼市的疯涨?我们来看看“前辈”——上海自贸区带来的启示。一上海自贸区,释放政策红利上海自贸区概况图一:上海自贸区发展历程图二:上海自贸区规划从日的批审到的扩容,目前上海自贸区面积已从28.78平方公里扩大到120.72平方公里。这不仅是自贸区功能多元化的完善,更是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同时达到自贸区制度创新功能检验目的。从长远看,上海自贸区的战略功能是立足长江经济带,定位于金融业发展,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方面积累可复制经验;逐步完善负面清单与事后监管制度,提高外资进入效率及利用率。创新是上海自贸区最大的红利【制度创新】“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思维方式(本文图片建议点击放大查看)【政策创新】上海自贸区将在金融、贸易、管理、税收等方面进行政策创新二自贸区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增加上海的金融贸易业务,进一步推进上海中心建设,努力打造上海全球中心的地位,使城市集中度更加集中。(本文图片建议点击放大查看)三自贸区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中国(上海)自贸区作为“试验田”,2013年7月宣布启动,建立初衷在于扩大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开放水平,但这一“新概念“却迅速地催热了周边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图:自贸区对于经济与房地产的影响投资方面:降低融资成本,推动投资(本文图片建议点击放大查看)土地市场:供需矛盾加大,激发地价持续上涨由于自贸区政策的利好,会带动板块内及周边土地需求量的猛增,但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势必满足不了所有企业的需求,这将引起自贸区板块内及周边土地价值的持续上涨。如图所示,在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2013年8月)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内,区域内土地成交量显著增长,同时地块成交出现大幅溢价的情况。商办、产业地产迎来先机:短期量价齐升,长期回归常态自贸区凭借自身的资源、政策优势吸引大量企业入驻,短期内会带来旺盛的商办、产业地产需求。自贸区及周边商业地产会迎来先机,比如物流基地、商务办公等等。随着更多类型的公司进入自贸区,区内企业向研发和总部型企业升级换代,园区的物业类型也越来越多升级为容积率和价值更高的研发办公楼和商业楼宇。以临港新城为例:自贸区获批(2013.8)后办公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情况,持续时间大约一年,之后回归常态。受自贸区设立影响:住宅市场具备一定的升值潜力从住宅市场来看,庞大的企业入驻,带来大量从业人员落户,对住宅市场形成潜在有效需求,表现为一种长期影响。一方面,住宅市场相对于商业市场来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人口导入、产业拉动带动收入提高均有一个过程,且人口集聚也需要一定时间才可发挥效用。另一方面,区内相关配套尚未发展成熟,大多处于规划期内,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资源发展尚待时日,短期内也影响了大规模人口入驻,从而不利于住宅市场迅速爆发。但从长期来看,自贸区的发展一定能带动区域内人口增加,也会拉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加速区域发展和提升。以临港新城为例:自贸区获批(2013.8)后住宅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情况,持续时间大约一年,之后回归常态。 价格影响:未来价格上涨已成大势受自贸区产业集聚需求、不断导入的影响,都会为自贸区内的商办、住宅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手房方面,土地出让金爆发式的增长势头依然强烈,推动商品房价格攀升;而开发商预期看涨心理,以及媒体预热炒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区内房价快速上涨趋势。二手房方面,随着自贸区内企业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区内经济繁荣将有利于园区物业增值和租金上涨;加之部分房东“惜售”心态,坐等区内物业升值、“看涨不看跌”,也成为区内房价大幅上涨推手,今后自贸区乃至上海全区房价的上涨已在预料之中。结语“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这是中央对上海的嘱托。其他城市怎样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经验?第二批自贸区获批城市又得到哪些红利?河南自贸区的申报已经进行到什么程度?哪些区域将受利?敬请关注[瑞眼看未来]后续系列报道。未完待续尊重原创,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转自公众平台:房价点评网【id:cricfjzz】别!点!我!?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得相应文章:性价比 ▏最佳户型 ▏差评榜 ▏楼市新政 ▏地铁盘 ▏价格洼地 ▏东区PK北区 ▏高架桥 ▏排行榜 ▏买房神器▏纠纷 ▏买房贷款 ▏0首付 ▏购房陷阱 ▏1元过户 ▏买房故事 ▏二手房税费 ▏楼盘测评 ▏房贷计算器 ▏税费计算器 ▏首分论市▏销售排行榜 ▏老鸦陈▏降息|郑十五条|学区房|低首付?加入QQ群:,免费咨询?长按下图,一键关注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自贸区将这样改变你的生活》↓↓↓克而瑞房价点评(cricfjzz)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上周从K2抢走了谦祥的地块,到万科下血本进入市区拿地,郑州房地产市场再次掀起了涨价潮越来越国际化的郑州,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房价点评网监控显示,本周末(7月16日-7月17日)民安西上、石佛艺术公社、翰林国际城3个项目开盘。2016上半年居民购房热情高涨,七月依然激情不减,石佛艺术公社,艺术和生活的“丸美”融合;翰林国际城清幽的居住环境是否值得您的关注呢?2016已经过半,郑州的房地产市场到底怎么样?克而瑞郑州机构用数据帮你拨开迷雾,看清上半年郑州楼市动态。上半年中国楼市出现三个热点关键词:【房价普涨】、【“地王”频现】、【去库存见效】。而在7月18日,国家统计局建设国际商都的宏伟的“蓝图”已经展开,在此过程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具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郑州东南区域为何能够承担这样的重任呢?七月开头炮,一家百强房企K2“相中”郑州了,采取的“表白”方式,由前期的轰轰动动到后来的轰轰烈烈,这期间发生了些什么?虽然在自然环境和居住舒适度上北区有着足够的底气,但大东区依靠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政府的有利支持,已经成为购房者心中的天籁之音,谁说老百姓不懂房地产?是太懂了。7月21日,北京海嘉国际学校暨郑州二中入驻滨河国际新城签约仪式在郑州经开区青少年科技馆成功举行。经开区管委会本周的大雨并未熄灭楼市的热情,延续上周的火爆,本周共有7个项目开盘/加推,1个楼盘认筹。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原经济自贸区的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契机,滨河国际新城的教育也奏响了国际化“快速进行曲”。一直备受关注的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正式进驻经开滨河国际新城,尘埃落定。本周楼开盘六项目开盘详情解析如下据最新的房贷数据显示,最新的全国首套房平均贷款利率为4.48%,这一数据与上月持平,持续六个月的下降势头得以楼市利空:政府将强推“房产税”周末,在成都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原本没有引发太多的公众关注,不过财政综合近4年来人口的增加量和增长率两个指标来看,天津、北京、深圳、郑州、武汉等城市,不光人口增量大,而且增长率2013年起,郑州的外来一线房企呈现爆发式增长,最早的是恒大,万科来了之后风头盖过恒大,碧桂园从15年开始全今天我们也来说说经开区,谈谈各大房企下一步的计划打算,说说房企对于滨河国际新城的考虑。人民日报5月9日头版再度刊登“权威人士”采访文章《开篇首季问大势》,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对于股市、楼市、汇市怎么调控的问题,权威人士给出了具体答案,其内涵极为丰富,当前房地产情况也多有涉及。每天出入于商业街,写字楼、外表光鲜,工作在主城区的年轻人,已逐渐成为这个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在安家置业时却选择了逃离主城。他们将何去何从?多年来,传统城镇化在拉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带来了诸多弊端,近年提出的“智慧城镇”似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出路,所以它也代表了大势所趋。前两天我们提到,滨河国际新城要打造智慧社区,那到底什么是智慧社区?居住在智慧社区是什么样一种体验?“营改增”近期频繁在朋友圈“肆虐”,弄得很多购房者云山雾罩,包括不少地产行业的朋友对其了解也不是十分透彻。“营改增”之后对房企会有什么影响?房价会不会降低?买房子会不会便宜?房价今后走势如何?多校划片如何实施?个人所得税将如何改革?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有没有时间表?今年全国两会上,诸多广受关注的经济民生问题都得到了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回应。来看看,你关心的问题是否有了答案?拿地如下棋,怎样实现市场博弈,怎样获得最大利益,其实在最初拿地时就已注定了结局。十大趋势之一:从营销到运营,没有营销才是最好的营销。营销,让产品与客户发生关系。不论2B2C,都是“主动”与今日,同峰地产将被100%收购的小道消息流传,收购价格8800万。收购企业为开封市新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什么说12星座买什么户型有讲究呢,你看啊,这个风水讲究的是“气”,不同人气场不一样,性格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1月17日,中国房地产学会&中房研o河南启动仪式暨郑州房地产2015年度市场报告发布会盛大启幕,跟随小编一起去现场看看吧。郑州房地产2015年度市场报告发布会即将启幕。1月9日~10日,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市委全会描绘了郑州“十三五”发展蓝图,关乎民生,关乎每个郑州人的切身利益,你不可不知。交通的改善,将会使得区域间时空距离缩短,人流重新分布,区域升值潜力增大,从而周边的房价提升,也为经开区以及港区扑朔迷离的发展前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郑州高新区,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区域。曾经的荒芜之地,如今的创业热土。在这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新青年以及大学万科欢迎安邦保险成为万科重要股东,并愿与安邦保险共同探索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广阔未来,以及在养老地产、健康社区、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国泰一品庄园/瀚宇天悦3期/正商兴汉花园开盘数据郑州高新区,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区域。曾经的荒芜之地,如今的创业热土。在这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新青年以及大学亮点全在这里咯。就是这么简单。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住房需求不同,相应的贷款“战术”也不同。如果新婚夫妻贷款买房,贷款金额占工资收入的多少最合目前全国50大城市中,折扣最低的是汇丰银行在北上广深实行的8.2折,首付为3成;而全国出北上广深及呼和浩特之外,首付最低均为2.5成,看来呼和浩特还真不是不一般高冷呀。备受市民关注的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大部分施工,计划于明年十一前开通试运营。万科欢迎安邦保险成为万科重要股东,并愿与安邦保险共同探索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广阔未来,以及在养老地产、健康社区、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房价点评网监控显示,本周末(12月26-27日)瀚宇天悦三期、国泰一品庄园、翰林国际城、正商兴汉花园、郑西理讲情怀虽然温文尔雅但跟销售的目的相去甚远,能不能像《让子弹飞》里一样“站着把钱挣了”?回顾2015年,我们发现很多开发商也正在通过树立标杆性项目来完成品牌升级,甚至出现了许多地产黑马。对,你没看错。这个地方是经开区滨河国际新城。周一见!这注定是 年终大戏。「宝能系」举牌万科背后细节首披露!强势上位,钜盛华阳谋与阴谋何在?资本剿杀的博弈,谁能笑到最后?万科是否易主,谁的万科?正商红河谷、绿都褐石街区、恒大翡翠华庭二期三个项目预计开盘。经开区再出新地王。cricfjzz房价点评是独立第三方房产价格指导平台。它以海量数据为支撑,以房价分析师和测评报告为核心,以国家新型专利为保障,通过一房一价给消费者提供购房指导。 房价点评网:/热门文章最新文章cricfjzz房价点评是独立第三方房产价格指导平台。它以海量数据为支撑,以房价分析师和测评报告为核心,以国家新型专利为保障,通过一房一价给消费者提供购房指导。 房价点评网:/“一带一路”加自贸区 排名第三的上海为何最有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接受记者专访 方乐迪摄
  大公网5月18日讯 (记者刘芳 方乐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蓝皮书披露的最新城市排名深圳首次超越位列第一名,上海仅次于香港排在了第三位。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都占据着&一带一路&和自贸区两大战略优势,未来的发展是难分伯仲还是谁更胜一筹?
  对此,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在接受大公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一带一路&加自贸区,最有潜力的是排名第三的上海。倪鹏飞指出,从中国崛起和全球格局的角度,上海作为中国甚至世界超级经济区的中心,与深圳相比,拥有更多的综合性的潜在优势。当然,潜在优势转化现实的能力还有待观察。
  然而,据记者观察此前媒体的报道,作为经济中心的上海,相对于深圳虽然拥有更多的高校,以及科技和人才优势,然而其科技创新能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反而不如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
  对于这一状况,倪鹏飞指出,上海由于机会很多,很多跨国公司将上海作为中国总部所在地,通过这个平台占领中国市场,导致上海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交往,科技和文化交流在横向层面,即国与国之间做的很好,但科技优势并没有更多地和产业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重要的科技创新区域,但是相对来说却并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应有水平。
  此外,倪鹏飞谈到,还有文化方面的因素,上海是否能建立包容多元、宽容失败的文化和制度是关系到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然而深圳却有这方面的优点,深圳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其多元包容的文化会产生交互作用,诞生创新。
  倪鹏飞也提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很多场合强调上海要建立宽容失败、培育创新的文化,把握科技成长的机制,培育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以及非盈利组织等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与积极性。
  据记者观察,今年两会以来,上海市委书记、市长频频到访上海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创业园区,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也被作为今年的上海市委&一号课题&。而就在上周,市委书记韩正连续两个半天先后前往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听取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对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建议。韩正谈到,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社会、政府各方面要形成合力,解决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再之前,上海市委甚至举行常委学习会,听取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报告。据《上海观察》报道,检索历次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授课名单,民营企业家身影极其少见。韩正出任市委书记后,马化腾是其请到常委学习会的第一位互联网企业&老师&。对于马化腾获得的&高规格待遇&,可以看出上海对于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
  对此,倪鹏飞也指出,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建立宽容失败、包容多元的制度,鼓励天使投资等。政府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倡导,会促使投资主体有足够的冲动去投资和创新。如果上海能够很好地将科技、人才优势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在&一带一路&加自贸区的战略背景下,上海依然是最有潜力的城市。
扫一扫,关注大公网《省级政经生态周报》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芳
相关阅读:
2012 - 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意义?
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按投票排序
谢谢邀请。。由于这项政策目前都还是前瞻性的一些东西,所以就列一些tips来回答一下好了。目前的版本是缩水版,原版本的构想相对现在要更为宏大一些,克强总理对于部委的阻力,最后拍了桌子,这项魄力还是颇有气度。那么,我的回答分为两部分,穿插在其中,正好回答你两个问题。目前的主要内容就这么几个:1,商务部通报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申报稿中明确提及希望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创新3,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4,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5,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还将逐步允许海外企业参与。目前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正在筹谋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现上海综合保税区)内设立交割仓库。6,行政政策上偏向,高端制造、加工、贸易、仓储物流企业在此落户。那么很显然,自贸区的政策无非就针对的就三个点:第一,人民币对外业务。第二,外资落户。第三,更具国际规则的贸易试点。(资料引述:)第一,利率市场化。既然要保证人民币自由兑换,那么其核心必然是利率市场化。在此次的方案中,明确表示在区域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说白了就是对于以前较为封闭的中国羊圈,在这个情况下,将羊圈和整个草原的围栏去掉,你可能会遇到狼,可能遇到饥荒,这样的方式就是希望羊能够跑得更快。其主要冲击的是银行业的利润下滑,1,商业银行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中小金融机构会面临洗牌。2,利率市场化可以使不同职能和业务的金融机构拉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同业竞争日趋激烈3,贷款价格会因竞争加剧而下降,特别是大客户议价会明显回落。4,银行利差进一步收窄,特别是存款利率会持续上升,进一步挤压银行利润空间。5,挑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自主定价能力。对老百姓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一旦完全实现,普通百姓选择银行存钱的思维和行为必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对于大众客户,会更关注银行基础储蓄产品的稳定性和收益性,以及银行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对于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客户,会在确保存款安全性、金融便捷性的同时,更加关注银行投资类产品的服务;对于富裕阶层的客户,会更关注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验。第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风险可靠前提下)1,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在区域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2,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3,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4,(逐步)未来企业法人可在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则暂不施行。  5,上层(可能)要求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投资融资理财,国家将提供制度性便利。上层要求自贸区建成亚太运营中心,面向亚太中心,而国家亦将提供制度性条件。  那么以上直接导致的就是上海的自贸区:1,成为人民币业务大本营,并且人民币业务和整个外汇市场的运营模式完全与国际接轨。2,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改善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以及中国企业对外的扩张和经营环境,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需要。更为公平和市场化的条件,对于外资在华经营会相对宽松。3,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国民对人民币币值稳定。也同时表明了政府对于主导“开放型”经济有了一揽子配套。4,最重要的一点,对于日渐收紧的投资环境,盘活货币存量,这也几乎是整个自贸区的核心观点之一。对老百姓的影响这个其实很显而易见嘛,货币的自由兑换首先方便出行,其次,老百姓有那么多的钱,国内投资渠道很少,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呢,银行利率又低,因此中国老百姓有权利到海外投资,分散投资。第三,保税区的建立(请注意是建立,不是新设立)上海这次不仅仅是普通的保税区,虽然细则并没有出来,挂着特殊海关监督的牌子恐怕不是简简单单的噱头。保税区的作用无非就这么几点:1,便利化服务性企业。2,扩大上海作为港口的港口功能性,尤其是上海不同于香港,上海是一个可以直接对中央政府提供庞大税收的港口。3,提升转口功能和物流功能,吸引大量的出口工厂和保税仓库。4,集成口岸,监管职能集中,利于进出口贸易。所以这次四个新保税区和物流园区的建立(这里的建立是指的新一期投资开发和新规划,不是指新设立,这几个以前就存在)明摆着就是要扩大上海这个直接可以贡献税收的港口以更大的产钱效率以及保护正在趋于疲软的上海港口产业和进出口业务。对老百姓的影响这更简单,这个意味着老百姓可以买到一些在中国生产,外国设计的便宜货,购物方面是最直观的影响。比如大家都很关心的进口汽车和电子产品,以及原版引进的一些出版制品。保税区的配套还可能涉及诸如国际学校一类的教育类产品。以及更为廉价和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第四,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资与外资合办中外合资银行,以及外资资信公司,并且放开了一些交易以及融资系列的权限(诸如融资租赁与期货交易)。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了解到,外资银行可在保税区开展试点的人民币业务,但不享受国民待遇,可从事各类零售及批发银行业务,包括接受存款、企业融资、贸易融资、财务活动、贵金属买卖及证券交易等。然而,允许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参照《非金融机构支付管理办法》,向人民银行申请并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  其次,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最后,上海自贸区的金融的创新试点主要面向为贸易和投资服务。除上述举措,在试点中,还将对区内注册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及项目子公司,实施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的试点政策。建议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这个影响主要在于:1,实行开放性的金融政策,将金融市场放开并入国际主流,引起中外资本的直接竞争,并且期待以这种方式来培养企业的更新和竞争力。2,允许了境内外资本的大进与大出,进一步放宽金融业务审批管制与外汇管制,是上海成为货币离岸港的先决条件。但是这同样可能造成开放性金融的负面效应,故而,这次调研组对于此项的具体执行是非常谨慎地。3,外资银行一次性获取人民币业务资格,直接促进人民币货币业务无论是在正常交易还是衍生品包装的源动力,跨境放款也变得相对可行。那么这是为离岸业务大开便利,但是金融监管部门对此相当谨慎 ,不过试点政策正在酝酿。4,有意放宽融资租赁公司资本要求与业务范围,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并且在税收上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融资租赁业在上海需求很大,跨境实业投资企业在沪众多,各类融资租赁企业有较强的政策诉求,推出优惠政策,将推动该行业的发展。5,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在上海自贸区内将建议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最大的直接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在自贸区内设立交易仓库,也有利于完善上海金融中心的功能性。对老百姓的影响首先,对于投资者来说,自贸区提供了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无论对于境外个股还是期货,实际上便利程度要高很多。其次,外资银行的参与,那么在柜台服务方面能够和民资和国资有一些竞争,那么自然老百姓选择余地变多,其服务由于竞争也会变得改善。同时在一些服务产品,比如大家都很关注的住房储备基金方面,更多的竞争者必然诞生更为多元的交易方案。但是,考虑到外资的主要业务和客户群,实际上对老百姓的影响也仅限于这些,还是比较有限的。第五,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同时也需构建离岸金融市场。试验区对国内商业银行离岸业务探索风险管理和制度完善也进行尝试,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前期调研中,离岸业务包含了研究中资银行试点离岸金融业务的操作规范。包括反洗钱,避免双重税,信息交换等细则。主要影响在于:1,在06年以来,中国离岸资金业务成倍增长的情况下,一个根正苗红的自贸区的出现无疑是在渠道上更为完善。2,是对于在内地设厂,资本在境外,并且占据我国投资主流的这群客户来说,旺盛的流动资金需求,这必然是金融界新的掘金点。这一点在深港一体化的各项业务指标来看,已经体现得很明显。3,中国目前拥有大量需要“走出去”的企业,12年开始,在欧洲本土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无数中国企业通过投资捆绑的方式去抄底欧洲市场,尤其是中小型新兴产业为主的企业,作为海外扩展的第一站,甚至因此挽救了伦敦的商业地产。所以,他们日益迫切要求母国银行能够提供及时、便捷的包括境外融资、集团财务管理、贸易结算、降低财务成本、规避投资风险、投资中转以及参与境内外招投标等在内的比较全面的境外金融服务。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些企业的成本,并且同样是国内金融业的新掘金点。4,对外汇以及大量的库存资金消肿,我说过,“盘活”是这次自贸区的几个主导思想之一,那么这一块政策无非是这个宏观目的的体现。对老百姓的影响这个其实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主要是可以提供新开发的人民币产品的投资选择。比如概念股已经有了。不好的方面嘛,就是印钞机又得开了。第六,自贸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1,自贸区设立了,自然就涉及到园区的建设,园区的建设就涉及到房地产。而且自贸区更为市场化的政策,给摩拳擦掌的房地产商明显是一针强心剂。2,随着自贸区金融制度的创新与演进,自贸区内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民间金融和海外资本之间的融合机制将不断出现,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的“供应链金融”,也可能会形成像德国银行业那样的“关系型金融”服务模式。这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它可以为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带来更宽的渠道、更快的速度、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水准,从而有力地促进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3,作为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建设成功的自贸区,无疑将成为上海、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对老百姓的影响对于主流房产意味不明,高端房产和商业地产却起伏明显的上海来说,自贸区无疑会让房地产市场趋稳且向上,对于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个明显的投资机会。其次,自贸区建设会带动好几个区域的配套建设和商业开发,那么相关方面无论从居住条件还是生活便利都会有明显提升,对于没有买房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地区域选择。最后,魔都房产(住宅)一直处于一种贵而不豪的情况,这次全球房地产商都会参与到自贸区的配套住宅的开发,对于住宅档次的提升还是明显的。不好的方面嘛,房价恐怕又要涨咯。总结: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宏观上大概会有这么几个前瞻性的东西:1,上海自贸区是顶层设计,自贸区在各国都是通行做法,不过大开大合的开放性经济,是否能够驾驭的了,这是一个考验。2,上海自贸区有望成为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建成世界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之一,也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3,是对一种新的监管体系和新的经济政策的尝试,一种开放式的战略。4,类似保税区的开发可能会代替一部分“新建城区开发”,作为另一种政策主导投资红利形式。5,人民币全球战略打响了第一战
昨天我在复旦听了一个关于自贸区的论坛,下面整理了论坛中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加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自贸区既不是要把上海变成香港,也不是要让上海和新加坡竞争自由港,更不是要搞一个巨型的免税区或者经济特区。它是改革者撬动现有既得利益集团和现行经济制度的第一步。宏观层面1. 自贸区的使命一句话: 开放倒逼改革。自贸区的最终使命是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中国当下面临改革深水区,中等收入陷阱,搞得好变欧美,搞不好变拉美,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已经很多,不再赘言。李克强总理对现在的局面应该也很清楚,所以下定决心搞了上海自贸区,剑锋所指的是比触动人灵魂还要困难的触动既得利益集团。上海自贸区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改革的下一步能否顺利进行。2. 自贸区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1)对内,推动政府从审批型向监管服务型的转变,要素价格市场化(包括利率、汇率等),推动央企和国企改革。(2)对外,尽快完成从2008年开始的中国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BIT谈判),促使发达国家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尽快加入到新一波区域资本、贸易和服务的协定谈判中去,包括提问者所说的TPP协议,以及另一个重要的PSA协议。注释:(1)Tpp 指的是 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2013年底可达13个国家)由美国主导的太平洋区域资本投资和服务业合作的协定。(2)PSA指的是“诸(多)边服务业协议”(Plurilateral Services Agreement,英文缩写简称PSA),国际服务业游戏规则,目前有美、日等21个国家正参与在谈判中。市场预计 PSA未来的谈判内容主要包括金融、快递、传播、电信、电子商务、运输、观光、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等所有服务业领域 。对内部分已经有很多关于体制改革、国企垄断、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论述。我想讲一下对外部分,其实这次的上海自贸区改革和中美双边投资谈判协定渊源很深。从2008年双边谈判启动以来一直进展缓慢,眼看着TPP,TTIP(欧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PSA一个个新的区域协定都不带中国玩,WTO多哈回合又遥遥无期,上层开始意识到情况不能再这么下去了。BIT谈判之所以缓慢就是中美没有达成共同的谈判基础,这次7月汪洋副总理访美期间向美方做出了庄严的许诺,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开展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中国政府做到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时限是3年。关于中美BIT谈判,具体参见下文关于TPP、PSA协定的由来以及它们与中国的关系,推荐大家一篇文章。所以说,大家这次看新闻里频繁出现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和中美双边谈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确立乃至未来的中国在国际市场游戏中能否占据有利位置息息相关,可以预计,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将会是自贸区的核心改革措施,下面我来详细的讲一下这两点。3. 自贸区的核心我认为就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这两个改革措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在国际投资法中,国民待遇是一项以条约为基础的义务,其含义是给予外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不低于在相似情形下给予本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现在外资企业在华实行准入后国民待遇, “准入后国民待遇”适用于投资建立之后的阶段,主要涉及外国投资者拥有或控制的企业在东道国的运营条件,在监管和税收待遇上实现差别待遇。”准入前国民待遇“适用于投资建立之前,它将平等待遇扩大到准入权,并在国家监管和税收待遇等方面给予法律上和实质上的一视同仁。准入前国民待遇是传统投资协定采取的控制模式与开放投资体制中的自由模式最重要的差别。关于准入前国民待遇,推荐一篇文章负面清单:此前中国实行的是所谓”正面清单“管理,根据现行的外资企业法等法律,在我国的外商投资必须参照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开展。在这份目录中,明确了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负面清单之后,在这份清单上,国家明确开列不予外商投资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领域,清单以外领域则充分开放。这种法无禁止即合法的管理思路,无疑会激发企业的主体活力,让市场配置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根据上文所述,可以预见的是在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与负面清单之后,政府的主要精力将从现在的企业成立前审批转向对企业成立后与经营过程中的审查与监管。同时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可以在负面清单的规定之外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开拓各种新的商业和服务模式。之前自贸区废除了3部法律,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应该都是为了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做准备。以后自贸区内成立企业,会从原来的审批制转向备案制,大大减小了成立企业的成本。同时企业也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创造新的经营模式和方向,而不再是根据政府的要求来决定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什么。从这次自贸区鼓励的六大服务性行业可以看出,贸易、金融、航运、文化、社会、投资都是比较容易开拓新商业模式和服务的产业。4 自贸区的结果自贸区改革如果按照预想的计划顺利实施的话,理想的结果应该有以下几个对内:(1)外资和民资进入原来垄断或者审批门槛很高的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商机。(2)降低政府审批权,减小权力寻租的空间,改变政府职能。(3)摸索出一套可以推向全国的改革模式,从而使得国企和央企面临剧烈的竞争,逼迫既得利益集团放弃垄断权,倒逼国企和央企改革创新。对外:(1)加快中美双边贸易谈判,获得美国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2)获得进入Tpp和Psa谈判的机会,从而获得进入下一轮以服务和资本为主的全球游戏的入场券。注释:美国判定“市场经济地位国”标准 美国1930年《关税法案》第771节18段规定美国商务部按照以下6项标准判定一国是否可以获得市场经济地位:1)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度;2)劳资双方通过自由讨价还价确定工人工资;3)针对合资企业设立或外国投资的限制程度;4)生产方式的国有或国家控制程度;5)国家对资源分配、企业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6)管理机构认为合适的其它标准。 美国针对某一行业是否市场导向的行业(MPI)有专门的三条标准:1.政府不能干预被调查商品的定价或产量;2.被调查商品所属的行业应以私人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该行业可以有国有企业,但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将不利于市场经济地位的判定;3.所有主要的投入,不论是实物或非实物(如劳动力、企业管理费用)以及总投入中占重要比例的那部分投入,应该按照市场价格支付的。之前我看到很多网友对自贸区内没有免税店、进口奶粉和各种便宜的名牌包包耿耿于怀。我觉得之所以不推出免税商品就是因为第三条,摸索出一套推向全国改革模式的原因。在自贸区内如果有对外资优惠、企业免税等措施的话,就证明了这套办法只是吸引资本的权宜之计,而不是能够推向全国的普适方法。这与汪洋对美国的承诺以及李克强利用自贸区倒逼全国改革的初衷相矛盾,自然不会成立。试想一下,如果李克强真的做到了降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外资和民资得到了与国资一样的市场待遇,市场空前繁荣,政府真正做到依法监管,那么我们未来的税收还会这么高么,我们的奶粉还会让人不放心么?免税店、进口奶粉等是治标的举措,而李克强希望推动的是治疗根本顽疾的方案,即让所有不同形态的资本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在市场面前一视同仁,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只有公平竞争、依法监管的自贸区改革方案,才是有可能推向全国的普适方案。5. 总结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很有可能现在的政府看不到新的自贸区体系下他们能够获得多少好处,从而不愿意放弃手中现有的权力。或者政府滥用监管权,越位监管,今天来查查这个,明天查查那个,这样同样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在制定新的自贸区游戏规则的同时,希望也能够制定出新的政府激励机制,让现有的政府也能够从自贸区规则中获得之前在旧制度中所不可及的利益,这样的改革才能够真正的推广下去。改革能不能走得下去,成败或许就在这三年了。---------------------------------------------------------------------------------------------上文内容有很多来自于周汉民教授和袁志刚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叙述如有疏漏,责任在我。该论坛内容有网络整理版:周汉民教授推荐了一些关于这次大改革的书和文章,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看一下1.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著2.朱镕基上海讲话, 尤其是1990年会见记者答记者问的那一篇。两篇文稿习近平 六大领域改革李克强 夏季达沃斯开幕式讲话同时他提到了四个很成功的自贸区,包括纽约第49号自贸区、德国汉堡港自贸区、阿联酋迪拜自贸区、荷兰鹿特丹自贸区。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它们的具体情况,上海自贸区的法规可能会借鉴它们很多。----------------------------------------日update------------------------------今天上午,复旦上海论坛的闭幕式以“自贸区的成功关键是什么为题”举行了一场高端对话, 在该场活动中,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给出了自贸区启动以来主要的工作内容以及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我在下面做一下总结:上海自贸区和传统意义上的自贸区“形似神不似”上海自贸区自筹备以来,主要工作方向有两个:对外:负面清单模式,推动投资领域开放,与国际规则相接轨,与双边多边区域经济合作谈判有关的领域在自由贸易区内先行开放。对内:理清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形成法治化环境,从而达到解放市场,强化资本活力的目的。自贸区从正式成立至今有9000家企业成功注册,其中外资比例大约占10%,前往咨询人数超20万,激活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相比较于这些数据,更重要的是告诉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改变政府管理模式,国务院各部位提出了几百条改革措施以及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的制定,这些才是自贸区真正的成果。自贸区未来有三大任务:1. 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信用管理体系、综合执法体系和部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等六大事后事中监管制度,而不是原先的事前审批制度。2.服务业升级、扩大开放,包括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等3.金融改革,包括投融资兑汇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汇率市场化等,最近央行刚推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分账核算风险审慎管理细则》是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要步骤。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举动,最终目的就是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自贸区接下来考虑的工作方向是:1.如何与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相结合 2.如何考虑与上海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等目标结合。3. 如何与 3.如何与国际规则相结合 4.如何进一步增加企业的体验 5. 如何可复制推广到全国。------------------------------------------------------以上内容是根据现场讲述所总结,未经演讲者本人所审核。根据之前所得到的消息和今天我听的论坛,我个人觉得自贸区的目标归根到底还是拉动经济增长,不过换了一种和前任不同的方式。之前的四万亿计划是通过中央的刺激,拉动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银行贷款的配套,从而通过对国有企业和“铁公鸡”领域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稳就业稳社会的目的。现在这一套已经不能持续了,但是稳就业稳社会的目的还是要继续完成,那么就得寻找新的资本活力来源。之前的开放原先的国企领域给民资进入和这里提到的上海自贸区我认为是一体两面,即通过这些手段引入新的资本,提供新的增长机会。第一: 上海自贸区的服务业升级,扩大开放,以及采取负面清单、事后监管,目标是把外资引进来以及盘活国内民间剩余的资本。第二:金融改革和人民币跨境使用则是让人民币可以走出去,利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样增加了大量人民币境外的投资渠道,使得人民币可以带来更多的增长机会。这样,外资和民资的引进来可以取代原来政府主导的资本投资产生的增长,而人民币境外使用的达成又能给境内冗余的资本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如果这两点可以达到的话,那么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增长率下降这样的问题也能够得到缓解。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点,首先,自贸区领导在未来工作方向中提到了两点:1.如何与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相结合 2.如何考虑与上海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等目标结合。在上海最早的自贸区申请中,据说只是想要一个保税区的升级版叫“浦东自由贸易区”,获得进一步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而最终中央批复的版本是现在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显示出地方和中央所关心问题的差异性。自贸区在未来如何在这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其次,如何在开放金融市场和控制风险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习主席刚去了自贸区视察,他提出了一点即自贸区必须要控制住风险。新的《分账细则》发布会上也说“不能把FTA账户和投融资便利化划等号,前者是为后者提供载体和工具,投融资便利化涉及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是完全的自然可兑换,而是分类别、有步骤、有管理的资本可兑换。” 如何带着镣铐在这几年内把金融改革这支舞跳好是个很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第三,在立法和监管层面上,自贸区内部实行法律的来源、法治环境、律师工作状态以及仲裁准则等问题依旧是个难点,如何理清地方人大和中央人大对自贸区立法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2015年4月更新:自贸区未来发展: 扩张以后的自贸区包括了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自贸区2.0的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其中新增的三大自贸区口号是要复制上海的制度创新。“一带一路”可以说是当下最受瞩目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伴随着中国资本的大量输出,而四大自贸区通过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可以构建中国资本输出的服务体系,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平台。
其实质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即汇率的市场化。自贸区是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试验田,而‘一带一路’致力于沿线各国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中外合作的新载体。上海自贸区将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金融创新示范区;天津自贸区将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福建自贸区将服务“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广东自贸区则侧重粤港澳金融合作、贸易自由化等,四大自贸区的定位有一定差异。其实自贸区推进的政府职能转变,很多只走了半步,未来需要全部走完。比如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现在还有很多部门没纳入,部门监管信息不能完全共享,制约了贸易便利化的进一步提升。金融改革方面,自贸账户的设计还比较复杂。上海自贸区2015年版负面清单正在抓紧制定,将比之前的版本更短、更透明。尤其,当负面清单缩短到100条左右时,透明度是更值得关注的方向。现在的说法是“四大自贸区共用一张清单,在发改委等部门指导下制定”。这固然可以解决区域之间无序竞争的问题,但先行先试的作用就弱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允许四大自贸区在负面清单上搞出新内容,这些内容一旦被中央批准,自动在其他区域执行。如此既消除了清单不统一的担忧,又保留了各自特色。
未来自贸区的改革会加速,特别是在金融方面。广东自贸区将借粤港澳金融合作的机遇,和上海自贸区一起推动QDII2(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的资格认证制度)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个人,用自己的合法收入,投资境外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实现个人资产的全球配置。相应的,港澳地区的居民,也可以更加自由地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自贸区未来核心是构建新体制  上海自贸区未来会主要关注5个方面问题。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包括:自贸区建设如何与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更加本质地结合;如何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结合;如何与完整的一级地方政府自身改革结合;如何将各个片区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如何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机结合。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有机结合起来,是新一阶段建设自贸区的重要内容。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是上海自贸区的重中之重,将成为上海保持先发优势的重要支撑。一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和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结合,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先行先试的平台;另一方面,探索建立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推进制度、跨境交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将促进研发资源、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相关的金融要素在自贸区框架下率先实现。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最难的其实是“协同性”,也是今后政府职能转变重要的方向。  在各片区特点优势结合方面,原有的28.78平方公里将继续探索离岸业务、亚太营运中心和以贸易功能为核心的其他功能的创新,这一区域可能要更多体现开放度,在境内关外的模式上要做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其他片区则要重点关注元素和资源的融合,功能互补。
在单一窗口、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监管的执行标准、执行政策、企业诚信系统建设和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可以共同研究。
首先,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如何准确的把握和规划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次,在完整的一级政府里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如何真正体现扩区以后政府职能转变的优势也是正在做的准备工作;此外,整个的运作机制与体制的完善也是准备工作之一,包括受理点、咨询点的建设,人员的岗位培训,政务信息的更新,备案系统的对接等。 针对目前四个自贸区共存的局面,加强四个自贸区之间的联动可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相互的信息的沟通,对于整个自贸区战略方向共同推进也会有帮助。以FTA的贸易协定为例,对于这些国际上的规则各个自贸区在分头研究,但只有在一起研究,一起梳理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研究和劳动成果重复。
归纳起来的重点就是:(1)人民币国际化改革,汇率市场化,个人境外投资账户的开放。(2)政府体制转变。这两点之前走的比较缓慢,接下来的速度应该会加快了。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两年,需要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来鼓励下一步的变革。
自贸区、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政府体制改革,其实是一件事情的不同面而已,看懂了其中的逻辑,就能够知道变革的方向了。
上海自贸区这招现在回过头来看,不可谓不高,可惜却被搁置了,不然极有可能成为比肩当年深圳特区的一招,这个里面既有政治博弈,也有经济考量,更有外交方面的考虑。当年的深圳特区对外开放,开放的是什么?不外乎一个开放地域,中外互通,商品可以进来,这对于当年的中国已经够了,但是现在却不够,为什么?因为两个字“金融”。不客气的说,金融业是全球第一产业,我相信不会有人反对,尽管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产业,但是蓬勃发展却是在近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传统专制权力的衰落,权力和资本尽管是最强大的盟友,但是也是最亲密的敌人,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出现被屠杀的巨商数不胜数,所以在中国首富就是一个笑话。上海自贸区开放的到底是什么?这个也是上面有答案提到的内容:1,商务部通报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申报稿中明确提及希望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3,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4,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5,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还将逐步允许海外企业参与大宗期货商品交易。目前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正在筹谋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现上海综合保税区)内设立期货交割仓库。6,行政政策上偏向,高端制造、加工、贸易、仓储物流企业在此落户。严格来说,这些内容,其他城市保税区也能做,特别是涉及到制造,航运这类,比如天津和重庆。稍微有点经济常识的都明白,上海开放的是资本市场。也只有上海这个曾经的远东金融中心,现在的中国金融中心能够担当得这个责任,光荣而艰巨。从现在看来,这次国际对冲基金巨头CITADEL 做空中国的资金多是从这个渠道进来,以贸易名义进行流转,所以现在看来是弊多余利,实际上我个人认为对半分吧!中国是全世界外汇管制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有外汇管制,多是发展中国家,比如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赞比亚,朝鲜等国。因为外汇管制,国际投机资本进入中国就不那么容易,一来国际资本少则上亿,多则几十上百亿,虽然现在深圳的地下钱庄很多,一时半会又很难弄,更重要的是因为要配合利率变动,所以必须要有可靠的金融衍生品进行对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什么明明合法的钱,干嘛要偷偷摸摸的进来,国际跨国公司,他们对于法律的重视程度绝对要比国企和私企强很多。如果上海自贸区继续搞,当初国际国内对其抱着期望很大,当年自贸区最红火的时候,同时被热炒的还有民营银行,于是一个重要名词诞生:利率市场化。不客气的说,破除行业限制,加上利率市场化,国企银行就剩下苟延残喘,垂死挣扎的份了,你不信我也没办法,任何行业只要开放,单纯靠行政行业政策活着的寡头都会被待宰的羔羊,比如中国的出租车行业。银行,金融,电力,通讯等等行业,这些都是权贵子女后代的自留地,为了以后资本政治所留下的后招,直接说就是就算中国以后政治民主化,欧美类似,那么上台唱戏的是政客,后面导演的也是财阀和金融巨头。这招也是不可谓不高,国企私有化是早晚的,他们慢慢等,只要不开放行业,那么就是睡在行政政策上赚钱。可惜了,可惜了,也不可惜,金融国际化,好也不好,但是这样一搁置,估计又是三五年。这个也不是搁置,这样的改革只要没有明确的政策落地,只要没有持续的进行开放,就是被搁置了。
由于生活工作在上海,今天花了一些时间看了一些关于上海自贸区的资料,谈谈初步的看法:我觉得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是“金融”改革,由此带动贸易自由化、税制改革、外资开放、经济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系列变更……所以,反对最激烈的正是一行三会、财政部等金融监管部委。 但李克强强硬推进。自贸区涉及金融方面的试点核心是:1、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2、利率市场化;3、汇率自由汇兑;4、金融业的对外开放;5、离岸金融;(由于没有正式文本未公布,只能从领导讲话中揣测)我们是一个基本封闭的金融体制。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只有贸易等经常项目才能把人民币换成外币,或者把外币换成人民币。只有少量的QFII、QDII,可以做投资。看好中国的投资者难以持有人民币资产,中国人也难以持有外币资产。银行大多是国有的,利率水平没有市场化。我们老百姓选择很小,导致银行间缺乏竞争,主要靠利差收入。银行把钱更多的贷给国企、政府项目、房产项目、政府担保项目。由于这个封闭的系统,导致银行对有活力的企业支持不够,老百姓缺乏投资渠道,只能投资房地产,房价暴涨。若在上海自贸区,试点法人的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开放外资银行,民营银行。无疑是在革现有银行的命。更加市场化、自由的金融机构,无疑可以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老百姓的投资渠道,钱活了,就代表资源配置的优化。目前金融上的影子银行等问题也能解决。贸易更加自由化,无疑会促进交易,与其让老百姓越洋跨海去扫货,钱一样被外国人赚去了。不如在国内促进自由贸易,减少中间环节,切实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毕竟可以支持贸易企业、销售企业,减免关税了,还可以收所得税。也拉动的服务业和配套产业。由此,也推进的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许可、监管,调整为服务、促进。允许上海先暂停一些全国性法律,是为监管松绑,给地方更多的权力……当然,这只是一个试验区。试验嘛,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有可能大刀阔斧,也有可能举步维艰。目前看来,还是保守的,有阻力的,比如只允许企业法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关税是否会完全减免,像香港一样?我看未必……李克强如此快速推进,想必是想看看一个相对自由、减少限制的体制是否会给经济带来新的发展。但是,若畏首畏尾,一定难以成功;若强势冒进,他经得起失败吗?所以,拭目以待,看正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内容吧。金融的变更和时间表就是关键。----------------------------------------------------------------------------------------------------------------------------------------补充一个自贸区法律方面的亮点:这就是法治化思维中国以往的重大改革,基本的模式是领导人拍板,政策先行,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不顾及当时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权威性。政府集权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一次,在上海自贸区的创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流程——“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授权暂停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甚至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必须再通过有关法律程序后才能对外公布。立法机关破天荒的被纳入改革初期的前置程序中,而且是形式上的核心环节,这在之前绝无仅有的。只要设立了“特区”就是“法外之地”,这几乎是以往中国行政官员想当然的观点。但新一届国家总理李克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法律科班毕业的最高行政长官,据说,总理提出这一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之前是没有意识和准备的,以至于上海和商务部在推进这项工作时十分仓促。“特区”要成为“法外之地”也必须先有授权,完成程序才能这样实施,无疑给操作者出了一个难题。上海发现,中根本没有条款可以授权政府“停止法律实施”。请教相关法律专家后,国务院提出授权依据是《宪法》第八十九条第(十八)项关于国务院职权的兜底条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根据第九条的规定,全国人大有权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那么暂停行政法规,全国人大也能授权。这次立法授权成为中国法治史上一次生动的宪法解释活动。最终,全国人大的授权严格按照立法法的规定进行,:(1)明确了全国人大授权主体是国务院,而非上海。由国务院再授权上海。(2)明确了授权的范围,上海的四个区域。(3)明确了授权的时间,只有3年。(4)明确了11条暂时停止实施的法律条文。此外,相比上海最初的方案,全国人大的决定也有一些实质性调整:(1)改“停止实施”为“暂时停止”,明确“对实践证明可行的,应当修改完善有关法律;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恢复施行有关法律规定”;(2)否决对“文物保护法”有关设置外资拍卖公司的“暂时停止”(虽然我认为这过于保守)。有人说,这种法律授权还是“走过场”,在中国,还是行政说的算。我想说,“走过场”总比不“走”好;对法律有所顾忌总比肆无忌惮好;有个法律的框子,在框子里办事,至少出不了像文革这样的大恶事。况且如此复杂程序所要暂停实施的条文不过是一些涉及三资企业审批的流程、时间、机关等行政权力的条文,李克强依法行政的思维可见相当谨慎。所谓上行下效,在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前,上海地方人大亦做出了相关上海地方性法规的暂停实施的决定,工商总局、银监会、保监会、文化总局、交通运输部、文化部纷纷针对上海自贸区制定新的行政规章,上海市政府也用极快的速度制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办法、外商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境外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政府规章,这使上海自贸区在创设初期就有了一个基本法律框架予以规范,保障运作。所以,上海自贸区的创设是法治化思维的一个进步,不管这个步子有多大,都是进步。
感觉不少回复想太多了。自由贸易区,特区,这些本质上是什么?本质上是原有既得利益和原有的体制没法动,也没法改变。触底既得利益,比触底灵魂还难。那么怎么办呢?结果就是折中,各退一步,好的制度不能直接学,那就搞个小块试验田吧,慢慢玩,一边吊着大家胃口,给各方一个希望以拖时间,另一边放个口子,画个圈圈,让大家随意操作,随意试,摸石头,如果结果好,既得利益都能在里面搞到好处,那么自然就会愿意放手模仿,之后就可以大面积推开。但反过来,如果既得利益没有好处,但损失也控制在很小的范围,这种情况下,大家也都很满意。对老百姓而言,浑水也是机会,当然大部分不是老百姓的机会,但偶尔也会有极少数能力运气好的能赶上。对多数老百姓而言,可能直接面临的是生活成本上涨,房租,人工,交通等压力,当然一些进口产品会比较便宜。
要解释太长了,我只说要点。--------结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为出口贸易。由于国内政策问题做成一个奇芭问题:RMB在国外升值、在国内贬值。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让RMB自由兑换。但由于如果自由兑换一下子开放,我们就亏大了。只能慢慢开,看到问题慢慢改。所以有了试点,好处:1.可以控制量,有事大不了关了。2.改革速度,不用调动到各部门的和政策层面的事。3.跟随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新国际贸易形式的冲击。--------为什么RMB对外升值,对内贬值?-----------------------------------------------------1.勤劳的中国制作大量的商品,产生了太量的财富,RMB当然会升值了。2.RMB升值了,以前1美金换RMB可以买2件衣服,现在1美元只能买1件衣服了。对中国出口会做成打击,怎么办?印RMB啊,出口问题解决了!3.但在国内RMB是不能自由兑换的,加上市场上多出了一批新印的RMB,对内就贬值罗。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会使你买东西便宜,货物离开自由贸易区,即出了海关,还是要征税的;由于物流、仓储、人流(境外人士、国内企业人力需求等)的增加,房屋租金以及房价会大幅攀升。由于货物在自由贸易区内可以免缴税,所以国外出口商和国内进口商可以减轻资金压力,可以适当在区内囤货,采取批量报税出关的方法,消化存货,促进贸易。电商加入这一行列,堪称完美衔接,并且又比传统商业拥有更大优势,因此,进口商和国内电商将是首先获益的领域,而充分竞争下,能提升百姓的消费水平,促进国内制造业升级。
自贸区只有区区30平方公里, 本身(不改的天翻地覆)肯定是干不了什么事的:面积太小, 住不了什么人, 自贸区本地肯定很难发展, 要发展只能做法律大改, 政治调整, 吸引外部人流入比如, 一辆车原来进入中国需要高额课税, 现在进入自贸区(相当于其余世界的一部分), 然后再进区外中国, 课还是不课?不课的话, 那么整个中国都被感染,变成自贸区了, 肯定不可能。 课的话, 区内外就要签订自贸协议,还要有一定的优惠(不然区的优势就不够大), 国境线(税收意义上)就要向内收缩既然是自贸区, 那么税收(企业税, 个人所得税)就必须极少甚至接近0, 模仿香港和避税天堂如开曼群岛, 爱尔兰等, 这样企业才会聚集。 同时, 如果开始有企业聚集的潜力, 那么司法必须公正, 司法独立程度必须达到中国最高(如果不超越香港的话), 不然不能公正的解决商业纠纷, 企业也不敢安心注册并存在。 而要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比如伦敦那种, 那么区内外2边还需要放松资本和其他一系列管制, 不然企业不能将资金汇入, 不能在区内方便的工作, 自然没有大银行, 控股公司敢把总部搬入。改的大了, 税收, 法律, 政府肯定要自成体系。 中央的国税局肯定是不能在这里工作了, 财政部, 人民银行的权力全部要收缩,军转干部肯定不能光凭转业就职, 其他地方官员也不能随随便便到这里异地升迁, 地方需要近于平行中央的地位, 从香港的逐渐恶化的局面来看, 这点相当不乐观。prc已有土地上搞大改, 肯定是伤筋动骨, 挑战各种原则, 所以自贸区无中生有, 难度是non trivial, 要让一个自贸区, 名副其实,发挥功能不埋没优势这么难, 那么动机就不单纯是经济发展, 而是投石问路, 尝试从一点开始搞政治改革(自贸区的法律传染性不可避免)所以自贸区最极限的意义是重启改革, 重新激活失去活力的中国
作为一名公务员,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1、上海自贸区应该叫自由贸易试验区,注意后面有“试验”两字。上海自贸区的含义比我们平时说的诸如中韩自贸协定的“自贸“含义要广得多。2.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目的?引用官方的话来说,叫”以开放促改革、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反正就是中央允许上海在自贸区搞一些花头,这些花头如果在自贸区有效果,对国家发展有帮助,就把这些花头在全国都搞起来。如果花头搞坏了,那也就坏在自贸区一处,不会传染到其他地方。改革改什么呢?主要是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3、自贸试验区改革怎么改?我认为主要两方面:一方面是放开,包括什么负面清单、FT账户等等,就是在投资和资本方面比原先更加开放,以前国内不让搞的或者不让外资进入的,现在可以在自贸区试玩了。另一方面,就是简政放权,实际就是降低交易成本。中国过去主要通过大量要素投入(如资源、劳动力)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要素的边际收益降得厉害,现在一单位要素投入能够得到的收益远不如十年前,因此这种做法已经快到极限。要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其中一个内容就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这不仅包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包括降低企业在注册、运行以及项目审批上的成本。所以我们经常新闻上看到说自贸区海关、检验检疫什么的又推出多少项便利化措施,又搞什么简政放权,取消多少项审批事项之类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企业运行的交易成本。4、还有一点,关于招商引资思路的转变目前对各地政府而言,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招商引资始终会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没有企业在你地盘投资立项目,在怎么试验都没有什么卵用。过去,地方政府主要靠费用上的优惠来吸引投资,通过“三免两减半”之类的减免税费、地租的方式给企业优惠。后来,开始搞一些工业区、产业园之类的东西,对一个特定区域内改善基础设施,给予政策优惠,形成产业集聚的方式来吸引投资。现在,自贸区的招商引资则是通过规则的开放来吸引投资。政府直接的政策优惠对企业的生存而言会是非常好的减负,但对于一些志存高远,期望打开国际市场的大企业而言,地租、税费的减免并不能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对于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大企业来说,国内和国外投资规则的不一致(过去的WTO,现在的TPP,不就是关于规则制定的协议?)会对其打开国外市场造成巨大障碍。(那你说把国内的规则改成和国际规则一样不就行了?你的勇气我非常敬佩,同时我也祝你成功,我会始终在你身后为你摇旗呐喊。)那如果在国内一个地方试行一些改革,在某些程度上与国际规则接轨,这样的措施对于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缓冲,比什么税费、土地减免要有效得多。而对于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来说,有这么一处规则缓冲地,就能够有效降低进入中国水土不服的概率。总结一下,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大部分是对政府自身的改革,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程序上的简化,监管的放开等等,搞这么一个自贸区,也是希望企业能够从中感受到自贸区带来的便利,降低交易成本。但要说对普通老百姓生活有什么意义,我只能说,有卵用,但并没有多少卵用。
买到便宜的外国东西简直就是瞎扯,仅仅在自贸区内不收取关税,出了自贸区还是要收。顶多比原先的临时进出口少了个时间限制,其余的都是一样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市自贸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