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询日本汉方研究所关于汉方药的申报政策

关注今日:16 | 主题:524033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有关日本汉方求教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13年零47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日本汉方在质量控制、给药剂量、生产的连续化方面有相当的关注空间,但为何其主要是颗粒剂而非其它剂型?为何汉方的控制的有效成分并不算抬高?为何津村的给药剂量有较多重复的,但方子本身又有大小不同?为何其颗粒剂的辅料加入量较少,难道,日本的乌鸦是白的?请解一解惑,不胜感激。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了解的不多,只知道是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加水后澄清度很好,便干吸收,这可以帮你解释1.4。我也想知道更多(?)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手头有有关津村的一份资料,但是日文 的,那位大大日文好的化可以整理一下。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我可以代劳翻译 feliar@mail.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VIP站友
我也可以帮忙翻译,需要可联系我.cn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谢谢!今晚发出。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waihang 我手头有有关津村的一份资料,但是日文 的,那位大大日文好的化可以整理一下。这事怎么没下文了,主任给搬到你新开的那个地方吧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颗粒剂是最基本的制剂,多是颗粒剂不足为奇。但是,你说他们的质量标准不高,我有点不明白,我的印象了他们的标准要比我们高,而且制剂技术比我们高一大截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表达有误,指的是含量指标并不高,没有浓缩的意义。如在《黄连解毒汤质量考察》、《HPLC法比较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及日本汉方黄连解毒汤中的生物碱含量》、《HPLC法比较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即日本汉方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含量》。这里又要提出一个问题:方量的问题,应该说饮片的出现是明末以后的事情,通观古方书,大体塘以前多为一次给出一日之剂,然后分温三服、四服;到了宋、金、元、明则为煮散为多,为末、捣筛,每服三钱、四钱。自清至今,饮片兴起。医道没落,现今中医师只有靠大方、大量来维持日益萎缩的临床,反倒让只懂药的药学人员负担起三小之剂量小的责任,荒谬。不知为何,关于翻译每了回音。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Please feliar or zone2001dr paste the translation, we are all eager to see it, thanks a lot!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那份资料能不能给我发一份,谢谢了我的email是:.cn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Waihang:方量的问题,应该说饮片的出现是明末以后的事情,通观古方书,大体塘以前多为一次给出一日之剂,然后分温三服、四服;到了宋、金、元、明则为煮散为多,为末、捣筛,每服三钱、四钱。自清至今,饮片兴起。医道没落,现今中医师只有靠大方、大量来维持日益萎缩的临床,反倒让只懂药的药学人员负担起三小之剂量小的责任,荒谬。
不错,现在许多医生开方的确是大方、大量,我个人的意见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一个就是现在的饮片质量问题:因为化学药物的滥用、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致使现在的饮片有效成分含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出路;同时,经济利益的趋使使药农们片面的追求高利润而无暇顾及药品的质量。另一个原因则要涉及到某些中医师的医德问题(这里并无诋毁之意,实为我的一些亲历体会,并无它意,请大家原谅)。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国外中药基础性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研究现状
中药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日本是除我国以外研究应用中药历史最久、范围最广、水平较高、从业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日本一些医药大学、汉方药企业建立的汉方研究机构,有3万多名研究人员专门从事汉方药物研究。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中药在日本的影响与日俱增,日本各界对中药的社会需求木断高涨。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已将部分中药制剂纳入医疗保险,1988年日本科学技术厅开展了“关于科学阐明东洋医学的调查”规划,逐步加大了对中药研究的投入力度,使得中药研究由过去自发、无政府支持、无计划地进行,逐步转向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行为。这一重大转折,对日本的中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药的基础性研究由此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第一,中西医结合,注重中药的基础性研究。从偏重西医西药转到也重视中药,研究思路多采用现代医学方法。
第二,注重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肿瘤。研究的中药包括柴胡、葛根、大黄、甘草和芍药,重点集中在大环化合物结构的抗癌物质、多糖、皂式、黄酮及香豆精类等化合物;逐步由原来单纯的成分研究发展到重视复方的研究。从70年代开始,对我国传统的经、古方剂进行了深入研究,据统计,仅五993年日本文献就发表了复方研究论文103篇,涉及方剂45个,其中经、古方41个,现代方4个。研究的中药复方包括小柴胡汤、黄连解毒场、八味九、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等名方,对其组方配伍、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化学成分、药物代谢、方证模型等做了详尽研究。如在对含黄连复方的研究中,发现有大黄的三方剂,煎煮后苦味消失,而不含大黄的复方仍有苦味,并证明可能由于大黄鞋质和黄连中生物碱相互作用产生沉淀。
第三,重视方法学的研究。HPLC、气-质联用等现代先进方法和技术已广泛引入中药化学研究中;药理研究方法学中,除利用整体实验外,有关中药对膜电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细胞因子、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影响的研究亦已开始,在复方研究方面,提出了方剂的临床适应证解析、方剂结构的电子计算机处理、方剂复合作用增强比计算,以及近来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应用。
第四,在中药动物模型研究方面,除采用我国各种药物和物理方法建立的脾虚证、血瘀证等方证模型外,一些基因工程技术已陆续引进,已培育出在遗传性上对药物有高应答的动物,目前比较成功的方证模型有八味地黄丸小白鼠模型、黄连解毒场证、对灵芝成分敏感性小白鼠模型等。
第五,重视药物资源的引种,已贮存了约1500种植物种子。自1990年开始,日本加强了国内汉方药基地的建设。目前有3万药农与药厂签订栽培汉方药的合同,日本特殊农产物协会选定52种汉方药进行国内生产,有3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引种了500余种中国药材品种。
第六,注重汉方药材提取及浓缩干燥的GMP工艺研究。水提取物固液分离工序在实践中多采用分离能力较好,并可根据生药对象进行调节的离心法进行固液分离。不同水提取物(不同处方方剂)经小样测试后制定不同的离心法数据,如生药粒子的大小、离心速度的快慢、离心力的大小、旋转时间的长短等;提取液浓缩干燥颗粒剂最为适宜,它比粉剂及湿式粒剂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小,稳定性强,吸潮率低,崩解度高,易于调剂;制成提取液浓缩粉末的生产技术工艺采用喷雾干燥法。计算机的引入提高了中药制剂等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而且提高了药材的利用率。
由于基础研究的加强,除了在理论上有所阐述外,还进一步开拓了中药的新功效,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是有目共睹的。其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仅津村“顺天堂’”一年的产值就相当于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日本声称要成为国际传统医药中心。
韩国的中药基础研究也十分活跃,年间,对我国的80余个经、古方和现代方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用现代科学技术阐明方剂的传统功效、揭示药效的作用机制、研究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其着眼点是通过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所研制中药的现代化水平,以获取经济利润。据统计,1990年年产值即达5亿美元,其中通过对我国“牛黄清心丸”一个品种的研究,其获取的产值就达0.7亿美元。1994年下半年又成立了官方的韩医药专门研究机构,仅科研经费每年就有400万美元。同时,韩国的企业集团对中药的基础性研究资助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医药在东南亚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4世纪,尽管无强大的专门官方机构支持中药研究,但中药对东南亚尤其是其华人社会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中药一直是许多企业集团和研究机构的重点研究对象。新加坡是受中医药影响最大的国家。国际间的中医药学术交流由于新加坡的特殊地位和经济实力而十分活跃,每三年一次的“亚细安中医药学术大会”对促进东南亚地区的中医药研究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近年来,西方国家一些医药学术机构已开始重视中医药的研究,以植物药为例,西方有 40家植物药研究机构, 500多个研究项目。1992年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设立了替代医学研究办公室,对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药物进行评估,1995年的研究经费为560万美元。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等纷纷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美国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别对300余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斯坦福大学设立了“美国中药科学研究中心”,集中人才,从事研究开发。一些制药公司也向我国购买药材和提取物的粗制剂,进行分离、提纯、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和药理作用筛选。
我国台港澳地区应用中药的历史与大陆相同,其对中药的基础性研究虽近年来才起步,但进展迅速。年间,台湾对53科140种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包括薄类、黄酮类、木酚类、生物碱、类固醇类等230种新化合物,确定了其中不少活性成分,发表相关论文194篇;对人参、山植、大蓟、桃仁、葛根、菊花、当归、钩藤等30种中药的粗提物进行安全评价;研究了何首乌对大鼠动脉血管的松弛作用,对独活、鸡血藤、丹皮、酸枣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台湾对方剂学说的研究,最近已起步,主要是建 立中药方剂品质评估的方法学研究。港澳中药研究水平最高的当推香港中文大学的中药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中药电脑资料库囊括了国际上绝大部分英文中药期刊及有英文摘要的中文中医药期刊,其中药博物馆应用HPLC、核磁共振仪等先进设备将各种中药成分的复杂数据直接输入电脑,用标准中药及其从中分离出来的纯化合物“指纹”进行分子水平的比较鉴定,对丹参、蒲黄、三七、柴胡和灵芝等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研究。复方研究对象主要是生脉散、六神丸等。但总体来说,其基础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大陆相比,要逊色得多。
2.国外传统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概况
自从White和Gautheret在1939年用实验方法建立了植物组织和器官人工无菌培养技术以来,经过科学家们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目前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已发展成一门精细的实验科学,在选材消毒、接种培养、诱导筛选、继代保存、分离鉴定和工业生产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标准的操作程序。植物细胞培养传统药材与基因工程成为生物技术的两个重要的支撑点。
自1960年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兰花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建立无性繁殖系并诱导分化成植株以来,能进行离体分化成植株的植物已达千余种,能进行快速繁殖的有数百种,能进行规模化和商业化生产的有近百种。其中有100多种传统药材经离体培养分化成植物,对传统药材中稀有珍贵品种的保存、繁殖和纯化来讲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在传统药材生物技术中应用最早最多的一个领域。利用大规模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繁殖是继试管繁殖后又一项十分有用的培养技术,1981年报道矮牵牛发酵罐繁殖后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已进行草莓、矮牵牛、大岩桐、百合、马铃薯、兰花、唐昌蒲等的茎、芽。微小块茎、球茎、体细胞胚、小植物和合成种子的大规模培养试验。为了使大规模培养的体细胞胚胎处于相同的发育时期,通过不断过筛、密度梯度离心以及培养的方法基本上解决了胡萝卜体细胞胚胎同步发育的难题,实现了从单细胞到完整植物发育的同步化。最近进行的从生物反应器中培养青蒿小植物生产前类化合物的尝试,为传统药材的大规模培养提供了先例。
许多传统药材的有效成分是次生代谢产物,因此利用培养细胞代谢产物的研究也是传统药材生物技术应用较早的一个方面。目前已经从400多种植物建立了组织和细胞培养物,从中分离出600多种代谢产物,其中40多种化合物在数量上超过或等于原植物,这样就为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通过筛选高产细胞系,改进培养条件和技术,以及设计适合植物培养细胞的发酵罐,人们已进行了包括烟草、紫草、长春花、毛地黄。黄连和彩叶紫苏等在内的多种植物细胞大规模生产的试验,发酵罐的规模已经达到75升,由紫草培养细胞培养的紫草宁成为第一个植 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商品,以后又有人参和富草细胞培养物代谢成分商业化的报道。为了加速推进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商业化生产的过程,各国科学家们一方面不断改进培养技术,如控制培养的气相环境,加入刺激剂(如微生物细胞壁成分、酶、重金属等),加入大孔树脂吸附剂等,一方面发展新的培养方法,如高密度培养、连续培养、固定化培养等,以期得到一种适合于植物细胞工业生产的合适方法。现在植物细胞培养的一个热点是利用红豆杉培养细胞生产新一代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研究,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同时,次生代谢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关键酶的确定和分离,不仅为控制代谢途径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更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操纵代谢途径(代谢途径基因工程)打下重要基础。
由农杆菌感染植物组织形成的“畸形芽”和“毛状根”,是继细胞培养后又一重要的培养系统。许多传统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与器官分化过程密切相关,而在培养细胞中不存在或含量很少。特别是“毛状根”培养系统对传统药材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三分之一的传统药材是植物的根部。目前已在长春花、烟草、紫草、人参、曼陀罗、颠茄、丹参、黄茂、甘草和青蒿等40多种植物材料中建立了毛状根培养系统。
虽然转化根可以产生许多化合物,但几乎不能产生地上部分合成的产物;相反,分化的茎则能促进这些化合物的合成。通过根癌农杆菌感染形成的畸形芽可能发展成为另一类重要的培养系统。目前已建立了烟草、颠沛、马铃薯、澳洲茄、薄荷等植物的畸形芽培养系统,其生长速度有的还可以超过毛状根。
目前已经知道植物培养细胞具有诸如酯化、氧化、乙酸化、还原化、甲基化、羟基化和精基化等在内的多种生物转化能力。植物细胞进行的生物转化实质上是一种酶的催化反应,进行自由悬浮细胞或固定细胞的生物转化研究就成为植物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是,由于多数生物转化反应的转化率较低,能够达到工业化和商业化的例子还不多见。德国科学家利用洋地黄培养细胞特定的羟基化能力已将e一洋地黄毒式转化为;临床上使用的强心戒β一甲基地谷新,使用200L发酵罐可以获得600~700mg/L的转化率。
传统药材含有的有效成分绝大部分是次生代谢产物,它们的合成途径非常复杂,往往几个或十几个酶参与,因而找出形成特定产物的关键酶就成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传统药材有效成分的关键步骤之一,而合成关键酶的基因,选用合适的载体和在受体适当部位和适当发育时期表达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大部分次生代谢途径还不十分清楚,因此代谢产物基因工程成功的例子还不多见。
利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反应器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是基因工程技术最重要的成绩,如转基因大肠杆菌、酵母等用来进行工业化生
产干扰素、胰岛素等早已有产品投放市场。利用转基因动、植物生产
药物的研究,虽然目前为止还未得到可以商品化的产品,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而获得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研究正在兴起,已有一些来自细菌、动物和人类的某些抗原、抗体和特异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目前,所进行的实验大都以烟草作为受体植物进行,再加上表达效率低,因而还很难表现出它们的应用价值;但随着表达效率的提高和受体植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必定会给传统药材加入新遗传特性的研究带来新的动力。 二、发展趋势
1.整体医学的崛起使世界各国越来越看好中医药,中药正面临着走向国际市场的大好机遇。
2著名的国际学术性机构纷纷介入中药的基础性研究;资金投入将会大幅度增长。
3.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仍将是热点,并逐渐重视对方剂的系列研究。
4.分子生物学的渗透与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会进一步带动中药基础性研究的发展。
总之,中药尽管在国际上正逐步形成热点,而且以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加强中药的基础性研究,但由于传统文化和认识上的差异,其研究思路方法未脱离化学合成药物的框架;对中药药性理论内涵的认识远不及我国专家学者,加上在许多国家并未得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对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大都属民间机构活动,自然难以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必然、也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完成。将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引入我国的中药基础性研究中,势在必然。4 在日本汉方制剂现代化中体外生物测定的应用   日本的汉方医学起源于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日本民族的特点,汉方制剂处方绝大部分出自中国古代经典医著,以日本数一数二的汉方制剂公司津村汉方公司1996年产品介绍书列出的产品为例:全部134个汉方颗粒剂中97%处方出自中国古经典医著[14]。   日本的医疗体制自明治以来完全是西医的行政管理模式,医疗实践这一社会性行为也必须按照西医学的规范,医师只接受西医的系统教育,医疗保险也是以西医的疾病为单位进行的。传统医学只在部分医药科大学中作为选修课或讲座开设。但在这一社会条件下,近年来汉方颗粒剂的临床应用量却在大幅度地逐年上升,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从70年代以来,日本按现代化的国际标准以现代医学理论和最新技术手段研究汉方制剂的作用机制。这一研究工作加速了日本汉方药与现代自然科学的融合汇通,也加快了其商品化及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进程(津村汉方颗粒剂产品的60%出口进入国际市场)。   在日本汉方药现代化的过程中,体外测定研究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以1996年日本津村汉方公司产品说明书为例:134个汉方颗粒剂中有21个颗粒剂说明书的药理药效项下出现34个各种体外测定研究的结果介绍。以在日本销售量最大的“小柴胡汤”为例,其药理、药效项下列出9项研究结果,其中整体动物研究结果为3项,即做整体动物研究又做体外活性测定的研究结果为5项,单做体外活性测定的研究结果为1项。可见在“小柴胡汤”的药理、药效研究中体外测定所占的比例[14]。   在日本汉方制剂现代化过程中体外测定一方面用于单味药的研究,如用体外方法以大鼠腹腔内多形核白细胞(PMN)匀浆研究黄芩中8种黄酮类对AA代谢的影响;以人的PMN研究黄芩黄素抑制LTB4,LTC4产生的作用;以白细胞研究黄芩黄素对白细胞生成LTs及脱颗粒反应的抑制作用的机制。另一方面用于复方药的研究[15],并进行拆方研究,以体外试验证明“当归芍药散”具有增强巨噬细胞结合免疫复合物的能力,而“当归芍药散”中的某一单味药则无此活性。可见在以国际公认的现代化标准开发研究传统复方中药的过程中体外研究的诸多长处可充分地显示出来,而日本人在汉方制剂现代化的研究开发中可谓淋漓尽致地利用了体外测定这一研究方式。   大量的现代化国际标准的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体外研究有助于日本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出的西医大夫在临床上使用汉方药物,也有利于使西医药为一统天下的欧美接受日本的汉方制剂。汉方西用也导致一系列问题,这类问题及对策已有讨论[16, 17],但是现代化的机制研究无疑是推动了传统复方药走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走向世界。日本“汉方药”首次进入中国生产 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昨开工  日本“汉方药”首次进入中国生产 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昨开工  日本最大的“汉方药”生产企业津村株式会社,与上海药材有限公司、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昨日在张江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日本“汉方药”与中国中药一脉相承,互相交融,但“汉方药”既有中药的精髓,在喷雾干燥颗粒等制造工艺上又有新的突破,值得中药借鉴。(摘自新民晚报)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feliar 已收到现在进展如何?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日本汉方药的专利保护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下载积分:388
内容提示:日本汉方药的专利保护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3:34:3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日本汉方药的专利保护政策及其借鉴意义
官方公共微信汉方药被排除出日本医保体系
中医养生社区:|||||||||
您好,欢迎来到唐汉中医药网!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环球中医药
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汉方药被排除出日本医保体系
来源: 作者:
时间: 08:56:00
核心提示:  日本共同社12月2日报道,日本政府行政刷新会议的预算甄别工作组日前计划将汉方药排除于公共医疗保险的适用对象之外,这意味着自1976年以来一直作为医保药品的日式中药在日本可能成为自费药,个人购药成本将提高10倍。
  日本共同社12月2日报道,日本政府行政刷新会议的预算甄别工作组日前计划将汉方药排除于公共医疗保险的适用对象之外,这意味着自1976年以来一直作为医保药品的日式中药在日本可能成为自费药,个人购药成本将提高10倍。部分医生及服用中药的患者1日前往厚生劳动省,提交了有27万人签名的请愿书,要求继续使日式中药适用保险。
  ■27万人签名保留汉方药
  为了阻止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厚生劳动省作出不利于汉方药的决策,部分日本医生和服用中药的患者12月1日前往厚生劳动省,提交了有27万人签名的请愿书,要求继续使汉方药适用保险。
  收集签名的日本东洋医学会会长寺泽捷年呼吁道:&使用汉方药可以让患者早日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节约医疗费用的角度来看好处也很多。&
  因脚部血液循环障碍持续4年服用汉方药的76岁患者金子亨不安地表示:&如果中药不能纳入医保,每月自己的负担将从2000日元(约合157元人民币)增涨10倍。&
  日本厚生劳动相长妻昭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表示,将在看到医生和服用者的签名和请愿书后再对是否把汉方药剔除出公共医保的政策作出判断。
  据了解,从1976年开始,210种汉方药逐步被纳入日本的国民医疗保险体系。然而33年过后,汉方药则再次面临可能被排除出日本医保体系的尴尬。
  ■&汉方药在日本处境尴尬&
  在大阪开设中医针灸诊所的古贺英子告诉记者,现在,汉方药遭遇发展尴尬,一方面没有懂汉方药的专门人才,一方面政府支持逐渐减弱。
  她说,&汉方药都由日本医生开处方,而日本医生全部都是西医出身,他们并不了解汉方药的药效却敢开药给病人。由于有时并非对症下药,甚至造成小柴胡汤致死事件。&她透露,明治时代以前,日本还有中医传承,但日本迄今尚没有一所正规的培养汉方药人才的大学。
  另外她介绍,30多年来,由于汉方药在医保范畴里,日本民众吃汉方药于自己负担并不多。现在日本医保体系入不敷出,为了节省预算将汉方药排除出去,如果汉方药全自费,服用它就成了一种奢侈。
  不过古贺英子对汉方药的未来并不悲观。她说,&现在医学如此发达,仍然有西医治不了的病,吃对汉方药至少不会对身体有害,而且能使人安心。因此汉方药仍然有它的市场。&
  ■日本人对汉方药看法不同
  &汉方药&实际上是&日式中药&,北京广安门中医院教育处副处长姚魁武告诉记者,中国中药与汉方药相互关系亦可以喻之为同源异流、同根异枝,但两者也存在差别。古代日本引进《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中医药学古籍,唐朝鉴真和尚也将大量中医书籍带到日本,日本借鉴中医并经过加工形成了自己的医药学。
  在西医传入日本以前,汉方药是日本人的主要治疗手段。据日本媒体报道,西医传入日本后,汉方药地位逐渐下降。原因是日本现代主流医学界认为,汉方药以经验为基础,很多理论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
  但是,在日本民众日常生活中,汉方药依然受到欢迎。走进街边的药店,从感冒伤风、跌打损伤,到老年病、慢性病,预防和治疗的药品中,汉方药无所不在;在各大城市街头,也常常见到针灸和推拿诊所。日常饮食保健中,医食同源、食物养生的理念深入人心,药膳、食疗颇受日本民众青睐。
  旅日画家周之江说,西医治不了的病,汉方药能治,因此日本人,特别是日本老人和尊敬中国文化的人仍喜欢使用汉方药。
  也有人对汉方药有看法。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出品人黑濑道子告诉记者,汉方药需要经过日本有关药品部门验证,因此改进的汉方药感觉药效小。她一般都吃西药,如果想吃中药,她借着经常来中国的机会在中国直接购买中药。
  新闻链接
  今年1~10月我国中药出口达到11.6亿美元
  记者12月2日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今年1~10月份我国中药出口达到11.6亿美元,其中出口日本2.25亿美元,位居第一。
  另据介绍,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传统医药作用与地位日益显现,中医药等传统医学在国际市场的需求迅速增长,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正从政策法规方面加大对传统医药的支持。2000年以来,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地,中医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药获得了新药临床实验批准证书。据统计,目前,约1000种中药以药品形式在国外成功注册。
  世界各国人民也在逐渐接受中医药。据全欧洲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董志林介绍,目前平均有60%以上的欧洲人在使用传统医药,欧洲的草药市场占全世界草药市场44.5%的份额。据澳大利亚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会长林子强教授介绍,约半数的澳大利亚人口在使用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医学疗法,而且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已经率先立法承认中医,并实行中医师注册制度。
  不过,由于传统中医药与西方现代医学体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系统的现代科学临床研究数据支撑,同时又难以用现代医学理论作出科学的表述,直接阻碍了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因此,为加快现代中药国际化进程制定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亟待落实。
  日本式中药33年的兴衰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教授赵中振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1976年被纳入医保体系后,汉方药曾再次被重用。
  他说,1976年以前,日本汉方药制剂年产值不足100亿日元。而汉方药制剂进入国家医疗保险后不久的1978年,年产值便超过了200亿日元。至汉方药最高年产值的1992年,产值突破1800亿日元。
  与此同时,汉方药在日本得到振兴。全国出现汉方研究学术组织及团体近百个,汉方药厂200家左右,4万多家药房经营汉方药。此外,日本的药用植物栽培业、汉方制药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中国之外生产天然药物制剂的另一大国。
  他说,在激进的振兴汉方医学与汉方现代化、科学化的口号中,日本汉方表面上确实表现出一片繁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药用、轻理论、一切以西医诊断为是非标准、向西医学一边倒等弊端所带来的问题逐渐显露。
  赵中振说,早在1996年底,汉方药制剂就曾面临从医疗保险范围被挤出的危机。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政府已难于支撑连年膨胀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出,在进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汉方药的部分或全体并同一些西药,今后将被划为非处方用药(OTC)。
  可以预计,汉方医疗一旦脱离了医疗保障体系,寻求汉方医药治疗的患者与学习并运用汉方的医药工作者必将减少,汉方药产业也必将出现萎缩。据《北京青年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
[] [] [] []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031北京编号:(京)-经营性-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审核文号:卫网审字[2001]第029号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号
Copyright&1999-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井藤汉方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