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2016年残疾人退休政策多大退休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智华新闻社讯】,智利最高法院判决LATAM航空公司因歧视罪名需要向受害者支付高达50UTM的罚款。
事件发生在2013年9月份,乘客Daniela Leal Cortés(丹妮拉·莱亚尔·科尔特斯)是一名需要坐轮椅的残疾人,在乘坐往返特木科和圣地亚哥航班,由于自身的生理条件关系,被航空公司要求需要一名陪同人才能登机。
根据第20609条法例,由于当天航空公司对乘客的自身生理缺陷而对其特殊对待,要求携带另一名陪同登机,违反了反歧视法。法院裁定,LATAM应该避免剥削,干扰,限制残疾人士搭乘空中交通工具的权利,并且需要支付50UTM的赔偿给这名乘客。(小伟)
旗下官方网站:
智利中文网
中国新闻西语网 Noticiaschina.cl
智利华人公众微信号 Chilec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400-667-5599(免长途费)
刘植荣:看看外国的退休年龄和养老制度
保险学堂纵览
刘植荣:看看外国的退休年龄和养老制度
发布日期:
导读:发达国家完善的社保体系,福利体系以及养老体系总是引起人们的羡慕,看中发达国家从摇篮到坟墓式的保障也吸引不少人纷纷移民出国。中国是人口大国,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不仅仅体现在经济,还有教育,制度等方面。本文已经列举出15个国家不同的养老体系和养老标准。
新一站向您推荐
个人和家庭保险
企业和团体保险哪条法律规定智利障碍三级你可以工作_百度知道
哪条法律规定智利障碍三级你可以工作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残疾人保障法好象有此规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智利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回复:要求四十五退休
如果退休年龄在涨的话
是不是一个陷阱_昌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32,234贴子:
回复:要求四十五退休
如果退休年龄在涨的话
是不是一个陷阱收藏
。扩面速度放缓根据《报告》,截至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为3.04亿,2011年增加了7.17%,但增速慢于上一年的10.44%。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2.3亿,比上年增长6.57%,增速回落了4.58个百分点;离退休人员数量为7445.68万人,比上年增长9.07%,增速提高了0.81个百分点。缴费人员增速下降,领取养老金人数增速增加,这一增一减导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赡养率由2011年的31.65%上升到32.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也出现扩大覆盖面速度下滑的态势。根据人社部统计,201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4.84亿人,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1.34亿人,都比2011年有显著增长。但与上年度的增速相比,却有急剧下滑,分别下滑了169.47个百分点和161.68个百分点。《报告》分析,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应参保人数的比例已经比较高,继续扩面的潜力在急剧下降,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速度比较缓慢。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为空账数额巨大、可持续性存疑等原因导致很多争议,但从运行数据来看,收入一直大于支出。但事实上,这种收大于支的状况很大原因是扩面,也就是说,持续提升的参保覆盖率带来的缴费人员增加导致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大于支出。《报告》相关内容的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教授孙永勇分析,上述数据表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面的潜力越来越小,继续依靠快速扩面来控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的上升难度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记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覆盖面,不惜默许、纵容甚至鼓励个别企业降低缴费率,最终为制度的可持续埋下隐患。孙永勇认为,扩面工作暂时提高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同时将加大未来的养老金支付责任,加大制度的未来负债。他建议,下一步扩面的目标应该是有相当缴费能力的劳动者,并坚持保险费率的统一性。同时,建立科学的参数调整机制,增强整个制度的可持续性。个人账户空账持续加大据人社部统计,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18.84%。同时,试点了许多年的个人账户做实工作推进艰难,2012年13个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省份中,基金收入共计722亿元,累计做实个人账户基金收入为3499亿元。以此计算,即使减去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个人账户空账依然超过2.6万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为23941亿元。这就是说,即使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所有资金都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仍然会有缺口。孙永勇分析,做实个人账户的难度非常大。因为这23941亿元基金结余分散在全*国各个省份,且各省份基金收支状况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达到20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9%,增速下降了7.51个百分点。具体到各个省份,全*国有22个省份基金收入增幅开始下滑,其中宁夏下滑了53.35个百分点,青海和湖北分别下滑了49.1个和42.06个百分点。另一组数据同样引人注意:2012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增速急剧下滑,下降了71.68个百分点。有近一半的省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结余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宁夏减少了89.96%。
?其次,社会*保障在结构上存在不平衡。以2009年为例,我*国省级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总额高达7851.85亿元,但中低收入者从中得益并不多,有60%的社*保支出与其无关:行*政费用占5.91%、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助占22.14%、行*政事业离退休占24.75%、退*役安置占2.28%、抚恤占4.27%。我们看到,行*政事业、城*镇企业职工作为社会中较高收入的群体,却受到财*政的高额补助;同时那些较低收入、较差身体状况的非正式就业群体以及老弱病残等,则被纳入城*镇居保、新*农保的体系,享受不到高收入者对该体系的收入转移,人均财政补助也不多;而那些收入最低的群体则可能没有参保,在陷入困境时,只能依靠相对有限的社*会救助资金。
今年,学术界和政府都在酝酿社会保障的各种改革方案,然而许多有益的改革主张,例如提高退休年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等政策,都受到社会公众的一定质疑,网络上的反对之声一浪接着一浪。作为一个社保的研究者,我认为大多数改革方案都是正确的、理性的,也是符合世界改革潮流的,那么为什么得不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呢?举个例子,城乡居民本应是自由选择参保的,但目前参保率却被列为基层政府的考核目标。导致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强行让农民参保,如不参加养老保险就不发放其他形式的老年福利或参保后可以优先考虑生活补助等。然而政府越是强迫他们缴纳,往往就越使他们疑惑,不少参保者都选择在60周岁领取养老金之前一次性补缴,不见兔子不撒鹰。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希望尽可能的少缴税、少交费,而多享受政府福利,因此政府削减福利或提高缴费的政策均会招致社会公众的反对。那么,为什么在有的国家反对的声音很大,而在有的国家却没有太大社会影响呢?原因很简单:政府不能朝令夕改,必须一诺千金,取信于民;政府必须对社会公众一视同仁,最大程度地减少群体间、地区间、行业间的社保待遇差异。违反上述规律的社保改革,势必影响社会稳定。(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教授)
党校教授批评“公务员嚷嚷涨工资”:洗洗睡吧 03:59:01 来源:“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句反映婚姻的名句,如今用来形容当下公务员的生活状态,似乎再适当不过了。屁股决定脑袋,当今年二季度7.5%的GDP增速将全国上下惊出一身冷汗时,当全国的财政收入很可能自1991年之后,首度回落至个位数增长区间时,大家都意识到,要过紧日子了。在政府钱袋子最紧的上半年,鄂尔多斯等地甚至上演了政府向企业借钱给公务员发工资的“荒诞剧”。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的中国经济,还能承受全世界最昂贵的政府吗?总理回答说,“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而随着取消下放行政审批、公车改革、养老、医疗并轨等一些延宕多年的改革重头戏加速推出,公务员这个“金饭碗”,如今正慢慢褪去昔日的光辉。紧日子来了“现在普通的公司白领,谁年底不发个三五万块钱,平时工资还比我们高,公务员的那点七零八碎的小福利能值多少钱?”在某中央级人民团体工作近三年,张克勤(化名)今年年底郁闷了好一阵子。“我们年底除了多发一个月工资和1000块过节费,什么额外的奖金也没有。”不过,他的诉苦没有换来同情,因为根本没人信。今年中央又是反“四风”,又是“八项规定”,张克勤明显感到饭局少了。而什么年货、礼品、购物卡之类的这些往年习以为常的小福利,今年也不见了踪影,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只有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住在位于海淀三虎桥的合租屋内,每月拿着几千元的工资,每天挤地铁上班下班,工作十年如一日的一成不变,张克勤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10年、20年之后的生活,单一而又乏味。可即便如此,每年仍有一百多万的同学们厮杀在“国考”前线,希望能够成为这个“围墙”中的一员。因为曾经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被社会普遍看做是生活在云端的国家干部,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应该衣食无忧,工作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可现如今,他们却像大多数二十多岁的年轻劳动者一样,在北京租房、挤公交、买菜做饭。公务员日子的松紧当然在中央与地方并不一致,富地方与穷乡僻壤也有天壤之别。然而,谁也无法否认,随着公务员队伍的日益庞大,而财政增速不断放缓,此前习以为常的“特权”,已渐渐失去了财力的支撑。高端餐饮、会所今年无不在寒冬中哭泣,商务部2013年的年终总结很能说明问题——商务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奢华消费势头得到遏制,高档餐饮业餐费收入同比下降20%以上,公务消费明显减少。财政部将“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警告从年头喊到年尾,中国的财政收入以平均超过20%的增速傲视全球的“黄金十年”一去不返。2013年,全年财政收入的增速可能自1991年之后,首次跌落至个位数区间。明眼人都看得到,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的中国经济,将难以继续为全世界最昂贵的政府买单。对研究数据情有独钟的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最爱替政府测算那些羞于启口的数据,好比说三公经费、地方债、土地财政等等。经他测算,2008年中国行政公务支出占政府全部支出达36%-37%,远超世界平均水平25%。最昂贵的政府这一说法始于他口。“可以推想,未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李克强总理都说这么直白了,有些公务员却还在嚷嚷涨工资,“洗洗睡吧”。新选择形势比人强,聪明的人总是顺势而为。在一周前的朋友聚会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李玉(化名)一边吃饭一边宣布了即将离职的消息。在机关工作满7年之际,年仅28岁的他,已经是正科级干部。他一语扔出似炸弹,朋友们顿时掀起一阵密集的盘问,“为什么啊?”“去哪儿?”实际上他在一年多以前停薪留职去英国深造之时,就已经动了离职的念头。“北京的机会这么多,我回来干个什么不能赚这几千块钱。”他已经厌倦了这一成不变的生活。李玉曾是学校中的佼佼者,他通过史上最难的国考挤进公务员队伍,又通过两年在职学习,拿下了北大法学硕士学位。但是,当不少在企业工作的同学、朋友们月薪过万之时,李玉拿到手的月工资只有五千多块钱。公务员身份虽然给了他一张北京户口,但如今他需要的是一份更有挑战、更有成就的事业。“我身边好多同事都有跳出来的想法,只是暂时没有合适的机会吧。”在李玉等人的眼里,不远的将来公务员所从事的事务性工作的社会价值会降低,这一职业也不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现在的政策导向。”2013年,主动跳出公务员围城的还有广州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孙雷和民政部国际合作司副处长陈勇,弃政从商是他们共同的选择。其中,47岁的孙雷,拥有产业经济学博士,先后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市外经贸局、南沙新区工作过,分管领域多与经济、招商相关。“业务能力很强”,“拼命三郎”是他的特点。据说他离职前,曾有广州市主要领导出面挽留,但未能留住。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在2013年诺贝尔奖北京论坛上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看来这种浪费正在自我纠正。李玉把这种趋势称为公务员去精英化。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分房已成传说,涨薪遥遥无期,公务员的实际待遇已经不及以前,但相对社会普通职位无疑仍具有很强的吸引 从流量上看,受“最难就业季”的影响,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热度不减,最终报名人数为152万,刷新纪录。从存量上看,2008年至2012年底,全国公务员数量分别是659.7万、678.9万、689.4万、702.1万、708.9万,5年间增长近50万人。公务员热还能持续多久?没人知道。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肯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退。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公务员并不算很好的职业,招人都比较难,但中国却受到热捧。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随着养老双轨制的改革和聘任制推行,附加在公务员这一职业上的特殊性将会逐渐剥离,公务员热或许将会降温。
估计有些人等不到领退休金。
公务员热还能持续多久?没人知道。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肯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消退。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公务员并不算很好的职业,招人都比较难,但中国却受到热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俺老农民70的都能下地干活,因为不干就没收入。嫩那些的退休的好意思领着钱55就在家耍?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项措施,部署做好冬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会议确定从今年元旦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  中央提前划拨983亿生活救助金  会议强调,中央财政提前下拨城乡低保、抚恤救助和冬春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共计983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确保资金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增强帮困救助能力。  会议同时确定,从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并向其中有特殊困难的群体适当倾斜。全国74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受益。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确保政策及时落实到位。下一步,要通过改革养老保险等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  再下放70项行政审批事项  会议决定推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项措施。  一是公开国务院各部门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推进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促进规范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切实防止边减边增、明减暗增。除公开的事项外,各部门不得擅自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方向迈进。  二是清理并逐步取消各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原则上予以取消,确需保留的要通过法定程序调整为行政许可,其余一律废止。堵住“偏门”,消除审批管理中的“灰色地带”。今后也不得在法律法规之外设立面向社会公众的审批事项。  三是在去年分三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生产经营领域,再取消和下放包括省际普通货物水路运输许可、基础电信和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备案核准、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保险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和会计从业资格认定等70项审批事项。  背景  企退养老金十连涨翻1.7倍  今年是我国连续第10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从2005年至2013年,我国已连续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与2005年调整前月人均700元的水平相比,2013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893元。  根据人社部最新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国企业退休人员人数已达到6700万人。去年,全国企退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了10%左右。  记者从北京市人社局获悉,截至去年,北京企业退休人员约有200余万人,养老金水平为月人均2773元。  自1994年,北京即已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制度,去年是第21次连续调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近年北京出台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中,均出台了倾斜政策
新华网北京2月7日电(李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当前,我国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的实际问题,不仅困扰着经济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成为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3倍左右的差距。社科院近期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分别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已达2.09万元,新农保为859.15元,两者相差24倍之多。
社会保障必须向农村倾斜,才能照顾到更多困难群众,并使全体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养老保障。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在完善农村社保方面付出了持续而有效的努力,譬如建立健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等,但实际上保险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较低等难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针对这个难题,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会议还强调,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在马年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便聚焦养老保险,显示了政府对于民生问题绝不松懈。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呈现逐步加速趋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一,不仅让亿万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依”、生活无忧,更增强了全社会的安全感和凝聚力。此外,它还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对于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近两年两会前的网络调查显示,社会保障问题,诸如养老金“双轨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等,一直受到民众高度关注。作为对社保制度有着深入研究的著名专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日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社保制度面临着日益扩张的社会风险、制度风险与信用风险,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深化改革。  《经济参考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毋庸讳言,这项制度从建立到现在时间还很短,还不够完善。那么,当前社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郑功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近几年间取得了巨大进展,从选择性制度安排走向了普惠性制度安排,从长期自下而上的改革试验状态开始通过顶层设计与顶层推动走向逐渐成熟、定型的新发展阶段。  然而,由于传统的体制性障碍犹存、渐进改革的历史局限、利益分割格局的形成以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社会生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事实上又面临着日益扩张的社会风险、制度风险与信用风险。  《经济参考报》:造成中国社会保障存在这些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表现在哪些地方?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郑功成:首先,公平性不足导致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加剧的社会风险在不断积累。  目前的社会保障虽已具有了普惠性,但并不等于实现了公平性,局部领域的差距还在扩大。从广受诟病的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双轨制”,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地区分割统筹情形下的缴费负担不公,以及城乡居民社保待遇的巨大差异,都表明城乡分割、地区分割、群体分割的制度安排有问题,造成的是社会保障资源配置失衡与社会保障权益不公,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的加剧,正在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社会生态的日益重要的因素。  其次,责任不清、责任失衡与互济性弱化导致不可持续的制度风险逐渐放大。  从现行制度安排来看,社会保障主体各方即政府、企业、个人与社会、市场的责任划分缺乏明晰的边界,总体上是政府与企业责任偏重,个人与社会责任偏轻,市场未能得到正常利用;中央政府责任偏重,地方政府责任偏轻。同时,养老保险制度过分强调基金制即个人账户制,必定使制度的互济性弱化,个人寻求社会化机制来应对人生风险的制度安排可能蜕变成一种强制储蓄加投资的个人理财行为,基金贬值的经济风险也会不断积累,从而对社会保障制度以互助共济、以整体能力应对整体风险并增进社会团结、国家认同功能的异化。  责任不清与责任失衡必定导致制度运行失衡,发展理性缺失,短期福利政绩追求的冲动、制度运行中的失范行为可能成为常态。如果不改变这种格局,社会保障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风险将会逐渐放大。 最后,长期处于试验性改革状态而不能步入成熟、定型发展阶段,公信力缺失的信用风险明显加剧。  从个人账户空账、局部地区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支缺口、以房养老、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等等引发的不安与焦虑,已经表明公众对社会保障制度出现了信任危机,社会生态陷入异常复杂的状态。在这种情形下,信用风险又会进一步放大社会风险与制度风险,同样会酿成制度危机甚至灾难。  在上述风险中,责任失衡是能够造成制度崩溃的最大风险,而公平性不足、制度不定型所导致的社会风险与信用危机,最终都会损害到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  《经济参考报》: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未来政府应该进行哪些方面改革?  郑功成: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任务,其实就是针对上述三大风险来优化现行制度安排,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以达到逐渐缓和社会矛盾、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制度公信力的目标,真正给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  所以,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整合制度与优化制度,以提升制度的公平性。这其中的关键是,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遭受诟病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双轨并存送进历史;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让城乡居民在同一种医保制度下享受平等的医疗保障权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同时,通过优化制度结构与福利资源配置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不平等。  二是均衡责任与增强互济性,以确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在当代社会,强调以互助、互惠为基础,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责任分担与互助共济功能,同时发挥社会成员自助与他助的作用,将不仅有利于正确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真实面目,更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应当通过均衡责任分担与提升互济性来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这其中的关键是,树立福利持续增长与责任合理分担紧密结合的发展理念,适度均衡政府与企业、个人及社会的责任负担,充分调动社会各方与市场主体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并合理发挥其正常作用。同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并合理配备财力,同时提高统筹层次、强化互济性,并适度均衡代际之间的社会保障负担。  三是加快顶层设计与法制建设,让社会保障真正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这其中的关键是,基于全局与长远,立足区域统筹与城乡一体,以提升公平性、保障可持续性为基本目标,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同时,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并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质量,确保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提高执行力。应当进一步修订、充实社会保险法,尽快制定社会救助法,再造相应的社会福利法,以及制定其他专项社会保障立法(如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法、慈善事业法等),只有社会保障法制走向健全完备,才能确立制度的公信力并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为这一制度的良性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总之,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前景值得乐观,但特别需要理性判断与理性把握,不因区域之私、部门之私、群体之私、个人利己之私来阻碍改革深化,而全面深化社会保障改革应当符合上述三大目标取向,反之,则可能陷入新的迷局并留下严重后遗症。
女的?化工?
人活着,钱没了”,并不是一句玩笑话。老有所养,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如今格外现实地摆在中国人面前。  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去年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态势十分严峻。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未富先老”的态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大多数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而中国仅为0.1万美元。在中国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中,财产性收入仅占0.3%,更多的是靠子女供养。  2亿人口要养老,中国准备好了吗?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老龄社会是科技推动和消费拉动型社会,国家在进入深度和超级老龄社会之前,应当做好三个准备:青年人口拥有人力资本、老龄人口拥有养老资产、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完善。  然而,由杨燕绥领导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课题组提出的一项旨在评价老龄社会状况和发展战略的“老龄社会发展指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得分52.6,准备不足,尚不及格。  “在公共治理完善的国家,提前二三十年就要拿出应对老龄化的方案。”杨燕绥表示,中国存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双重难题,且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  关于养老金,目前,社会保险结构混乱,企业年金步履维艰,商业养老保险品种繁多,如同“雾里看花”,消费者信任度不高。  从养老方式来看,超过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以北京市“9064”养老规划为例:居家养老的占90%,需要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占6%,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占4%。但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不足,虚空着几千万就业岗位,中档养老机构明显供不应求。  “老龄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中国离“老而富足”却似乎还很遥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养老金改革的原则,顶层设计已经开始,问题逐渐暴露,方案日渐明确。完成顶层设计,将政策变为行动,中国严峻的养老形势将迎来转机。  清华报告:3个养老指数中两个不及格  目前,中国老龄社会发展和养老保障现状究竟如何?  《中国经济周刊》联合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课题组共同发布中国“老龄社会发展指数(2012)”、“养老金发展指数(2013)”、“医疗保障发展指数(2013)”。课题组组长、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兼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门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国家社会保险标准委员会委员,是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她表示,与上一年相比,今年公布的三项指数均有所进步。  三大指数以“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为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评价结果显示,前两项指数评价结果均为50多分,处于差等区间,只有“医疗保障发展指数”评价结果为62.7分,刚过及格线。  中国2020年或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老龄社会发展指数:“老年赡养能力”得分最低  老龄社会发展指数,意在评价在公共政策影响(如生育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服务政策等)下的老龄社会状况和发展战略。指数由人口老龄化、老年赡养比、养老保障、老龄产业和老龄人口红利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时,这个国家便已进入老龄社会,占14%时即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占20%时则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据此测算,中国在年间已进入老龄社会,约在年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之后,将以世界最快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同期在年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年均增速”(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的年度平均增长速度)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一直持续高速增加,近两年超过美国、德国和世界平均水平,有追赶日本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趋势。  而按实际赡养比(实际具有赡养能力的人数和老龄人口的比例)测算,中国“老得更快”。老龄化社会发展指数中,中国“老年赡养能力”分项得分只有39.1分,处于差等区间,说明受收入分配政策、产业结构和就业状况、社会保障及退休年龄等政策的影响,老年赡养能力很差。尤其是,由于我国实际失业人口(特别是大学生)多、低收入人群大、退休年龄早,实际具有老年赡养能力的人数和老龄人口的比例情况更为严峻。2011年统计老年赡养比约为1:9(11%),而实际老年赡养比约为1:5(20%),即5个年轻人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  杨燕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如果从14~64岁的劳动人口中减去在校生、失业、低收入和提前退休的人数,中国在2010年即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赡养比约为5:1),可能在20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赡养比约为2~3:1)。  中国老人靠什么养老?与美国、智利、新加坡等国家不同,中国老人养老基金、财产性收入较少,老年就业参与率较低(无法计算灰色劳动市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如下:依赖国家转移支付的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占29.3%;依赖劳动收入的占20%(主要是农村居民);依赖家庭成员供养的占48.8%;有财产性收入仅占0.3%,农村老年居民的土地使用权和城镇老职工的福利房产尚未形成养老资产。  西方国家的情况则非常不同。在芬兰,老龄人口的收入中财政转移支付的福利约占15%、劳动收入约占12%、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利得约占73%;在美国,财政转移支付的福利约占38%、劳动收入约占34%、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利得约占28%;在日本,财政转移支付的福利约占48%、劳动收入约占10%、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利得约占42%。这些国家的老龄已经拥有养老资产和一定的人力资本,依赖家庭供养的情况很少。  其实,中国农村老人拥有土地经营权,城市老人拥有福利房产(包括分房和购房),如何将其转化为中国老龄人口购买老年服务和老年消费的能力,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杨燕绥介绍说,老龄社会是科技推动和消费拉动型的社会,是第一人口红利向第二人口红利的过渡社会。第二人口红利来自老龄人口的就业能力、消费能力、投资能力、纳税能力及其所产生的经济贡献。  “德国、日本和瑞典等国家在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以后,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20%以上,其消费总额占总消费额的比重为25%~30%,甚至更高,老龄人口高消费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拉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然而,中国、韩国和巴西几个国家的相关比重则相对较低,目前低于10%。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但他们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杨燕绥说。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称“国务院35号文”),旨在把服务几亿老龄人口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朝阳产业”。  但是,在杨燕绥看来,老龄人口目前的资产结构和消费能力对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人口结构直接影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建设。“老龄化社会发展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口供养负担较重(费率高、赡养比趋低),亟待促进就业,提高劳动人口实际收入,减少低收入人口,增加工作和养老税费缴费年限,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探索以房养老,培育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改善老龄人口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这既是战略问题,也是系统工程。  尹奶奶在文革时失去了丈夫,现在和女儿一家生活在一起。如今女儿也退休加入老人的行列。图为尹奶奶参加“候鸟”旅行团去旅行,她的女儿也是其中一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I摄  
  “五星级”养老院的烦恼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  56岁的华严(化名)在移民美国前,几乎跑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养老院,为的是给年过九旬的父母找一处安享晚年的住所。最终,她放弃了公立养老院,选择以每月约1万元的价格让父母入住一家民营养老院。  华严如此选择,不仅因为公立养老院根本排不上,也因为这家民营养老院的条件让老人更为满意——与家居布置相仿的一室一厅,专人负责餐食搭配、日常保洁,有各式各样的老年活动和课程安排,每周有保健按摩,生病了有专业护理人员照顾。甚至,因为华老爷子酷爱门球,这家养老院还特意兴建了一处门球场地。这样的养老院,堪称“五星级”。  但能像华严这样,负担得起每月万元养老费用的毕竟是少数。不少子女为父母的养老问题深深发愁,即便自己节衣缩食,也无法很好地孝敬父母。  在“百善孝为先”的传统观念下,90%的老人还是愿意在家庭养老。业内人士称,愿意去养老院的以两种人为最多:一种是实在动不了了,找个能吃饭、有人照料的地方;一种则是富人到郊区寻觅优雅养老的氛围。  去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不过,社会资本似乎更热衷于高端养老市场。目前,包括万科、保利、招商、金地、远洋等在内的房企都涉足了养老地产的开发;泰康、平安、合众、新华、国寿等险企则致力于打造与保险产品相结合的养老社区,它们纷纷把国际化、先进、高端当作品牌利器。  “养老服务目前不赚钱,只有从高端做起才能吸引资金,带动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  日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高端养老机构,发现它们虽然收取着令人艳羡的费用,但也有自己的烦恼。  谁住进了高端养老院?  1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香山脚下的北京爱暮家养老院(下称“爱暮家”),这一天是“歌唱兴趣小组”活动的日子,整个采访过程中,老人们演唱的“雪绒花”一直萦绕在耳边。  创办人姚雪对《中国经济周刊》说,目前爱暮家居住了160多位老人,其中有不少是高干、高级知识分子。相对一些老人认为儿女把自己送到养老院就是“不孝”,他们则更能接受离家养老的理念。  “我们得给儿女腾出事业空间。他们都是这个(竖起大拇指),所以我们老两口享福了。”彭老太太对记者说。  由于近两年高端养老机构不断兴起,2009年开业的爱暮家目前在北京市场上只能算是中端了。  据姚雪介绍,爱暮家收取的费用包括房费、服务费、餐费、护理费等。最低费用在每人每月5000元左右。如果老人不能自理,需要专人护理,则费用较高,能达到上万元。目前,爱暮家处于住满的状态,从2013年开始已经有老人登记排队。  泰康人寿投资的首个养老社区旗舰项目——泰康之家·燕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瞄准的也是高收入人群。此外,泰康之家还计划在上海、广州、三亚落户,同样定位高端市场。  泰康之家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的杨屹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泰康之家·燕园规划约3000户。其中一期500余户,预计2015年开业运营。针对客户的高端属性,泰康也在整合集团资源,还会为入住的老人提供理财、艺术品收藏等服务项目。  目前,泰康人寿推出了一款与养老社区挂钩的保险产品。公开资料显示,一次性缴纳保费200万元,或者连续10年每年缴纳保费20万元,则可以在保险收益之外,获得泰康之家的入住权。  这些高端养老机构收取的费用往往包括房屋租金、物业服务费、餐费、护理费、活动费用等。另外,据记者了解,在一些高端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还需缴纳一笔押金,有的甚至高达上百万元。业内人士解释说,收取高额押金目的在于防范财务风险、医疗风险,主要针对较年轻客户,60岁出头。“他们的养老年限较长。如果个人财务发生风险,可能导致月服务费断供的情况,或者遭遇重大疾病,也可能有资金空缺。在目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收取押金是为了给养老机构和老人一个缓冲的时间。”  高端养老难赚钱?  至少目前看来,高端养老机构想赚钱并非易事。姚雪说,经营5年来,爱暮家在2013年才刚刚可以实现盈亏平衡。而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认为,要跨越盈利平衡点至少在8年以上。  业内人士介绍说,高端养老机构盈利难:一方面是消费者希望以更低价格入住;另一方面服务提供者,如物业、财务等费用不断提高,尤其是专业的老年护理人员大量缺乏,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此外,业内人士还将高端养老机构盈利难归结为公办与民办养老院在资源获得上的不均衡。“公立养老机构,从土地到建设,都是国家给的,运营成本国家也有补贴,每年还有慈善捐助,私立的跟它们没法比。”某民办养老院院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曾与一家公办养老院的负责人聊天,对方说每年收到各类捐款就有七八百万元,捐十几万元都不要,因为不缺钱。  “只有大家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才能真正形成市场化。政府要做的是兜底,把社会低收入群体负责起来。”该院长说。  而养老机构要真正走向成熟,或许还有待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的逐步完善。比如关注度较高的意外伤害问题。老人群体属于意外伤害风险的高发群体,如果不能有效地界定养老机构的权责,在养老机构和客户及其家属之间达成共识与协议,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纠纷,甚至会影响养老机构的日常经营。  此外,清华大学《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中还提到,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养老社区建设规划和规范性文件、指导性意见,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建设标准缺乏行业规范和评价机制,这可能导致服务质量差的养老机构淘汰不了,质量高的机构发展不起来,不能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资本看好中国养老产业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  中国养老服务如今“两头热,中间凉”,缺少覆盖面最大的中端服务  眼下,不少民间投资者,乃至外国投资者都已经把建设和经营各种养老设施当作不可多得的商机。与此同时,政府也致力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来发展壮大养老服务市场。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一些地区,如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大连等地,民办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已接近或超过公办规模。  在北京市,自2013年起,政府已经在探索养老机构改革,政府投资新建的养老机构将不再由政府负责运营,而是将引入社会专业机构来运营。同时,原有的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也将逐步实现转身,转型为公办民营养老机构。  2013年,由泰康人寿投资管理的国内首家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生活体验馆正式亮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认为,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优势得天独厚:保险资金大多为长期资金,通常15~20年才需偿付,适合用于投资不动产。养老社区直接满足了保险公司高端客户的需求。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提供长期护理险、健康险等与养老产业衔接的产品。而且,通过将养老社区居住权与保险产品挂钩,解决了养老社区回报周期长的问题。  与此同时,外国投资者也将养老产业作为其投资中国的重要领域。日本《钻石》周刊记者片田江康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日本企业家正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的养老领域,这方面的投资也将越来越多,因为日本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中国的市场前景也相当广阔。  2月6日,香港《南华早报》的一则报道称,为应对中国迅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民政部下属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来自香港以及迪拜的投资者结成联盟,计划在内地及海外打造12个高级的退休保健场所。该联盟包括迪拜发展商Pearl Dubai,以及总部位于香港的周大福[微博]养老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接下来的6年间,该投资联盟将在内地和海外分别打造8个和4个退休保健场所,第一个项目将在迪拜进行。  在杨燕绥看来,养老服务业涉及三大因素,土地、房产和硬件设施、服务和软件设施。对此,清华大学《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提出的建议是,根据不同收入人群设计四种模式:第一,公地公房公营,针对无收入和低收入人群,比如五保户,完全免费;第二,公地公房民营,政府出地,政府盖房,民间机构提供服务,收取一定费用,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问题;第三,公地民房民营,政府出地,民间机构盖房并提供服务,针对中高收入人群,缴纳房租和服务费;第四,租地民房民营,针对高收入人群,要交房租、服务费,另外还要支付土地费用。  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出现“两头热,中间凉”的现象,缺少覆盖面最大的中端服务,亟待完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中端养老服务领域。公地公房公营的养老服务应当退出中端领域,避免因“僧多粥少”导致的寻租和排队现象。  发达国家养老金多是“三元结构”  加拿大  老年收入保障计划(OAS)。这属于非缴费型老年福利养老保障,其经费来源于税收,由联邦政府统一管理,受益者是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公民。  按月支付的养老金计划(CPP)。该强制制度覆盖加拿大每一个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就业的公民,它建立在劳资双方缴费的基础之上,是传统意义上与收入关联的社会养老保险方式。这一制度还同时提供残疾保障、遗属养老金、丧葬补贴等待遇。自我雇佣者也同样可以参保。  私人养老金计划(RSP)和养老储蓄项目(RRSP)。完全自愿参与,政府对其缴纳的保险费给予税收优惠。据统计,包括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在内的私人养老金收入,大概相当于退休前工资收入的35%,从而构成对法定强制的养老金的有益补充,成为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来源。?  英国  实行现收现付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每个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退休人员都可以得到相等数额的基础年金。它是一种强制性缴费制度,由国家财政、雇主和职工共同负担的。  收入关联养老金计划(SERPS),根据个人的实际缴费年限和基数区别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受益水平按照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指数化调整。  职业年金计划和强制性个人年金账户(APPs)。在英国,国家基本养老金仅保证职工退休后的最低生活需要,退休待遇主要依靠职业年金来满足。  个人自愿性的补充商业养老保险。  澳大利亚  “最低生活保障福利安全网”,养老金为平均周薪的25%,并随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其资金来源于税收,按照到期即付的原则支付。  雇主提供的职业年金包括企业养老金、政府雇员养老金等。到1998年底,企业养老金计划的总资产已达3374亿澳元,占到了GDP的40%。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个人补充前两个支柱,自由职业者可以自己缴费建立职业年金,同样享受税收优惠,基金可以自己管理,也可以委托商业机构管理。  自愿性质的年金、个人养老储蓄和投资。
在北京一所工科大学当副教授的王文云每个月工资有6000多元,在她的工资单上并没有“养老保险”这一项,和全国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样,王文云不需要为未来的养老缴费。然而一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启动,这一情况将发生根本改变。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虽然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最终方案还未出炉,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需要像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原则已经确定。虽,公务员个人和财政都拿出“真金白银”来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缴费。杨燕绥把当前地方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进行的一些试点概括为两种,一是“进口改出口不改”,类似于中山;二是“进口小改出口不改”,一些地区公务员缴费标准达不到8%,只做到5%,甚至只有2%~3%。各地改革的共同点是,不管缴费多少和计发方式的变化,最终领取的还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替代率来计算,并不改变待遇水平。谁来埋单?王文云每月扣除需要向学校后勤部门支付的房租、停车费等诸多费用之后,她实际拿到手的只有不到4000元,这个收入水平在北京来说并不算高。按照现行的改革方案,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总计将最高达到16%,这意味着她每个月还将拿出720元为养老储蓄,这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将直接影响到她的当期消费。公共部门的雇员劳动收入仍然是高度计划的,它不包含养老的剩余权益,他们的工资水平低于同等条件下市场化部门人员,这些雇员等于交了“隐形税”,退休金的高水平只是雇员工资的延期支付。“这些公共部门一旦个人进行缴费将破坏现有薪酬结构的平衡,将会对这些部门人员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李珍说。而一旦进行改革,比王文云更焦虑的是她的校长。作为雇主,学校必须为老师缴纳20%的社会统筹,还应该缴纳最高达8%的职业年金。“这笔额外的支出如果让学校来出,学校只能乱收费,政策也不允许,如果让财政来出,财政预算中现在也没有这一项。”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一旦改革,财政肯定不会为所有的事业单位埋单,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行政类和公益类中一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比如中小学基础教育等,财政还有可能负担,对于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公益类事业单位财政完全出资的可能性很小。”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若改革后仍然由财政负担,也就没有改革的必要了。本文:中网 作者:郭晋晖
政策的研究制定者,只照着自己的利益划圈子,他们怎么会顾忌草民的生死呢?这就是养老金双轨制为什么年年两会提,年年没结果的原因。唉,这坑爹的社会。工人阶级老大哥就永远的生活在社会底层吧。。。。。。
楼主讲得太好了力挺
中新网5月15日电 国务院日前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在工资福利和社会**方面,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条例强调,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延伸阅读: 养老金双轨制中国现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制度属国家保险模式,个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实行统账结合的改革方案后,已经退休的部分职工和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账户上没有积累基金,同样形成空账,这部分资金就构成了转制成本。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将经历相当长的一段转轨期,由此带来的转轨成本势必在中短期内给中国养老金账户收支带来不小的压力,直至“老人”和“中人”全部消失(改革前退休的职工为“老人”,在改革前参加工作而在改革后退休的职工为“中人”)。据学者测算,按照8%的个人缴费率,如果3000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2500元,每年空置的个人账户,少缴费用达720亿,相应带来并轨后转制的成本。(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因涉及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而备受瞩目。《条例》涉及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以及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社会改革等内容。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茹 | 报道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  这一法规将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因涉及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而备受瞩目。  《条例》共10章44条2800字,看似简单的文体背后,隐含的问题却不简单:比如,如何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如何落实,等等。  据了解,《条例》的配套文件仍待出台。(下称)新闻发言人**4月25日表示,人社部今年将研究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核心是要建立“三能”用人机制  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等等。  这是相关部门负责人5月15日答记者问时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现状的表述。  我国的公开招聘制度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由原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中,该规定明确提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这项制度自2006年实施以来,事业单位招聘引入了公平竞争机制,把住了人员进口关,提高了新进人员的整体素质。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地方却屡次发生“萝卜招聘”、“内部招聘”这类“因人设岗”的用人违规事件。  为避免此类事件,时隔9年之后,新出台的《条例》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从“部门规定”上升为了具有**效能的“行政法规”,这无疑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事业单位的招聘行为,有效杜绝事业单位违规招聘现象的发生。  “《条例》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事业单位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机制,相应的,收入也跟着能增能减。而实现"三能"是最难的。”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盗墓笔记》十年之约,震撼揭秘真实地下世界
事业单位工资将由市场决定  机关、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差距,一直饱受争议。  我国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旱涝保收”,最具“含金量”,只要干好工作就能“衣食无忧”;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则需要想尽办法去创收,员工感觉“压力山大”。  此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之间的工资分配水平差异也比较大,业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工资制度改革办法。  这一局面将于今年7月1日起发生改变。《条例》第七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正常的增长机制就是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可比人员的工资水平及其变动以及物价的变动等情况来安排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的增长,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共享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使他们的收入与其所提供的公益性服务、绩效的好差挂钩,得到其应得的劳动报酬。  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始于2006年,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工资的第四次大的改革。此次工资改革办法的确定,充分考虑各类工作人员资历等条件的差别,使公务员工资适当拉开不同职务、不同级别之间的差距,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  长期以来,机关与事业单位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多年来,我国对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也是随着公务员工资的调整做出安排,两者走的是同一条路径。  而如何落实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接下来要面临的一道难题。对此,苏海南开出了一剂良方:“公务员的工资调整在《公务员法》里讲得很清楚,就是要参考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情况来相应调整,所以现在很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调查制度,了解社会平均工资的变化情况,据此安排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的调整,在参考机关工资水平及其调整的基础上,相应安排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调整。”苏海南说。  这也就意味着,工资增长机制出台后,事业单位的工资调整将不再简单由政府决定,而是跟机关一起由政府参照市场可比人员工资水平及其变动来决定。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平均工资的调整,以及物价的变化幅度等,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将逐步增长,并与社会可比人员工资水平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审计署:社保基金投资4年亏损近70亿元日 09:34
来源:京华时报
  今年审计署公布了38个中央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检查结果,而去年这一数字则有58个之多。不过审计范围虽然有所缩小,但审计深度却在加深,对中央部门单位的下属单位审计力度明显加强,进而消除了一些审计盲区。  同时,今年的问题除三公支出外,还涉及过度福利和干部兼职等社会热点问题。  建议  审计问题年年“似曾相识”需要“找病根”“治顽疾”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昨天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针对审计披露的在预算执行、财政管理、政府性债务、重点民生工程等方面反复出现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呼吁“查病因”“找病根”“治顽疾”。  迟万春委员提出,每年听读审计报告只知道上篇文章,不知道下篇文章,知道每年报告查出什么问题,但不知道解决了什么问题、改进了什么问题,能不能在报告上有所改进?让大家知道对查出来的问题整改如何。  韩晓武委员提出“治顽疾”的思路:一是要切实改变重分配、轻监管的理财观念,支出不能“一拨了之”,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监管,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二是要切实改变重支出、轻绩效的理财方式,建立健全支出绩效考核制度,对重点支出和专项资金组织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向社会公开,今后的预算安排应参考绩效评价结果;三是要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对于查出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年年提、年年犯”的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部门特别是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将问责的结果公之于众。绝不能停留在审计部门“查了”,向人大“报了”,常委会上“审了”,最后结果“不了了之了”。人大应加强监督力度特别是搞好跟踪监督。  他提出,可以考虑将国务院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整改情况的报告提交常委会审议。使对预算审计监督的链条完整延伸,一查到底。为加大监督力度,监督法规定人大可以根据需要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对查处问题提出要求,对今后的整改工作提出要求,政府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社会公布。决议权的启动将大大加强监督的力度。  过度福利  国土部  7单位违规发津贴等1.25亿  2012年,国土部所属资源所在会议费中列支拉杆箱等礼品合计50.88万元。  2012年至2013年,所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力学所、地质所等7家单位自定项目和标准,违规发放津补贴和实物等12522万余元,其中万余元。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属资源所等4家单位对违规发放津补贴、公款旅游、虚列会议费支出等问题,已追回违规资金544.59万元,具体整改结果由国土资源部向社会公告。  央行  6单位超标缴五险一金1.8亿  2012年至2013年,北京新文时代金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在工资总额之外发放奖金补贴等2591.3万元,其中.69万元。  2006年至2013年,中钞总公司等6家单位超标准缴纳“五险一金”等18318万余元,其中2013年达18110万余元。  住建部  超工资总额发工资555万  2013年,所属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超出核定的工资总额发放工资共计555.22万元。  林业局  设3624万小金库发奖金等  所属设计院等14家单位通过收入不入账等方式设“小金库”,涉及金额3624.8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奖金等,其中.87万元。  2012年至2013年,所属设计院等8家单位以虚假票据报销套取资金570.83万元,用于会议费、招待费和发放职工奖金等,其中万元。  对这些问题,林业局正组织整改,所属设计院、规划院、工作总站、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分别追回部分“小金库”资金387.86万元、68.84万元、12.02万元、5.99万元。  违规兼职  水利部  7副处以上干部兼职取酬95万  2013年,所属水规总院7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在所属企业兼职取酬95.62万元。  水利部在审计前开展了自查,并纠正了部分自查出的问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7名领导干部兼职取酬95.62万元已全额退回。具体整改结果由水利部向社会公告。  住建部  13党员干部领分红劳务费73万  2000年以来,所属信息中心的13名党员领导干部在企业投资入股、兼职或兼职取酬,领取股东分红和劳务费共计73.28万元,其中万元;2013年1月,所属城雕委办公室的14名正式员工在企业报销个人费用22.15万元;所属建文中心有1名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兼任企业董事。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住建部正在组织整改,信息中心要求在企业拥有股份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律清退股份,有关人员已停止在公司领取劳务费,退出公司股份,并办理了相关工商变更手续。  中科院  个别领导兼职领津贴106万  2009年至2013年,未经院党组批准,院本级、北京分院、沈阳分院个别领导干部在中科院所属企业兼职,领取津贴共计106.9万元,其中万元。  林业局  14干部兼职取酬报销个人费用  2012年至2013年,林业局14名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兼职取酬、用公款报销个人费用等,涉及金额84.51万元,其中万元。  违规收费  卫计委  中华医学会收药企赞助8亿  卫生计生委主管的中华医学会等33个社会组织和医管所等9个所属事业单位,利用所在部门影响力,采取违规收费、未经批准开展评比表彰、有偿提供信息等方式取得收入共计177893万余元。  如2012年至2013年,中华医学会在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中,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以20万元至100万元价格公开标注不同等级的赞助商资格,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中华医学会未经批准违规收取资格考试复训费1965.04万元;2011年至2013年,中华医学会未将其继续医学教育部、网络信息部、所属86个专科分会申报并获批主办618个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收入11474.84万元纳入该会法定账簿核算。2011年至2013年,所属医管所将受原卫生部、卫生计生委委托收集的医院用药数据,出售给医药市场调研公司,违规取得收入3527.1万元。  基金投资  社保基金会  投资亏损近70亿元需改进  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的标的指数范围较窄,近年投资收益欠佳。近年来,A股市场结构日趋多元化,标的指数个数及开放式股票指数型公募基金产品市场规模均与社保基金会初始投资指数化产品时有较大差异,同时,社保基金会已具备通过购买市场上的指数化基金或通过委托投资等方式投资指数化产品的条件,但其仍以自营方式进行指数化投资。2010年到2013年,社保基金会自营指数化投资组合亏损共计69.53亿元,其中2013年亏损14.7亿元。此外,2013年底,社保基金会未按规定对6只禁售期满的转持股票计提准备,少确认减值损失103.02亿元。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建议社保基金会应研究构建面向市场、公开透明的信托贷款项目选择程序,提高投后管理水平,明确利率调整的权限、责任和流程,探索建立存款招标制度,逐步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进行指数化投资,并建立监管分离制度,设立统一的投资信息管理平台。  审计自查  审计署  发现违规列支经费近百万  审计署当日公布了审计署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检查结果。据介绍,今年3月至4月,由审计署聘任的特约审计员和专业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审计署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发现,2013年,所属计算中心在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中分别列支人员经费支出19.82万元、14.69万元;培训中心在项目支出中列支日常公用经费支出62.76万元,用于弥补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不足。  所属计算中心2012年5月购买的价值共计15.62万元的170台传感器,未及时登记入账,于2014年2月才补记固定资产账。  审计署对于用项目经费等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缺口问题,已按要求整改,并与有关部门协商,争取在事业单位改革中统筹解决。  京华时报记者赵鹏孙乾 京华时报制图汪春才
事业单位明起实行合同制 3000余万职工告别铁饭碗日 09:59:46来源: 广州日报分享到:966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起实施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铁饭碗”即将全面打破。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明天实施。省人社厅昨日发布了关于条例的解读,指出条例实施后最大的转变是将事业单位与职工确定为“合同关系”,下狠招打破终身制,实现人员能进能出。  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三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指出,该条例最大的转变是,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终身制,建立包括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进一步搞活用人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确定,事业单位作为法人,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建立人事关系,确立了双方平等人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工作人员可以自主应聘,按聘用合同履行职责、享有待遇。自2002年至今,通过推行聘用制度,全国90%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经签订了聘用合同。  条例还规定,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外,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日前,国家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目前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签订工作还有“死角”,不少单位的合同管理流于形式、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聘用合同还没有充分体现行业、岗位特点。条例实施后要继续扩大聘用制度的推行面,做到聘用合同应签尽签,消除制度推行的死角。  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下月参加社保  中新网6月30日电(财经频道秦辰)2014年上半年,引发社会热议的养老金并轨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根据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该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4年也因此成为养老金并轨破题之年。  据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于5月15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事业单位111万个,事业编制3153万人。按照《条例》的要求,有分析预计,随着新规于7月1日开始实施,逾三千万的事业编制人员将开始参加社会保险。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条例》只作出原则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李建忠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误读的存在,说明有些人对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改革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此番的事业单位社保改革,诸如“养老金并轨怎么并?钱从哪里来?”等问题并没有给出可操作性规定。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难题是从哪里找钱,养老金制度有3个环节:找钱、管钱、发钱,而这3个环节首先是要找到钱,这也是事业单位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然后才是如何确定待遇,如何发放待遇。(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粤仁宣)  事实+  事业单位聘用制“有进难出”  实际上,事业单位聘用制早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试点。数据显示,到2013年,全国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推行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同签订率均超过了90%。  然而,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一些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出现落聘下岗,实行人员辞聘解聘制度,也使人员面临出口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虽然在聘用制层面上明确了要实现人员能进能出,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无法真正实现,“单位人”还是难以变成“社会人”。  在这么多年推用聘用合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是聘任走形式,或者假聘任,表面上我们签了聘用合同,实际上还是铁饭碗、大锅饭、保险箱。在这么多年推行聘用制过程,我们相关政策规定,对于没有聘用的人员,主要以内部消化为主,不能简单的推向社会,要维护稳定,要和谐,不能出问题,也就是说不能不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腾讯新闻综合中新网、光明网等报道)
12月2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会上,马凯介绍,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养老金改革方案获批,方案公布或指日可待,这标志着养老金改革迈出了一大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吕学静表示。他透露,下一步具体缴费标准还需要看在四五个前期研究方案中,具体遴选。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看来,报告中最大的亮点在于机关事业单位同步改革以及明确统筹层次,但统筹过程中如何解决各地财力差异带来的相关问题,值得仔细考虑。多位专家也提到,数万亿并轨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不过,当记者致电询问参与方案制定的专家时,都对方案出台的具体时间表予以了回避。“一个政策出台了还得拿方案,财务方案,执行方案等。这个方案还需要多久,应该是2015年的事情。”清华大学就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12月24日的“中国退休政策研讨会”表示。杨曾多次参与国家养老相关制度的调研和政策建议。并轨:万亿成本从何来?据统计,我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700多万,各类事业单位126万个约3000万人。养老金并轨,意味着这3700万人将转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而要实现数千万人的养老金并轨,需要一笔巨大的成本。杨燕绥认为,在养老保险制度逐步统一的过程中涉及到“三笔钱”的处理问题。第一部分是过去已经退休的“老人”的养老金发放问题。以前机关发放的养老金主要来自财政预算,但事业单位既有自筹也有来自财政预算。改革后这一部分由社会发放,但并不能全都放入职工养老保险中去,这一部分还需财政出钱。第二部分是“中人”的养老金问题。这部分职工工作了几十年,工作期间视同已经缴纳养老保险。“当年企业养老金改革就‘只点菜没买单’,形成了‘空账’。但不论事业单位改革还是机关改革形成空账后,异地迁徙后视同缴费的账怎么算?”她提出这一疑问。第三部分是改革以后事业单位缴费20%从哪里列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单位、个人这几个主体之间各自之间如何承担上述三笔费用,将来必须有一个执行方案。”杨燕绥表示。在聂日明看来,最大的难点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已经在职、未退休的职工)”问题。“新人(刚入职)参照现行办法参保,老人(已退休)由财政补贴,不存在历史成本,最大的难点在于中人。”聂日明表示,“中人”的工龄会被“视同缴费年限”,以2013年的静态数据,不考虑价格变动,据此测算转轨形成的潜在窟窿约上万亿。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殷俊认为,财政负担短期是不会增加过大的。“补缴中人、老人的部分没必要一步到位,逐年递增,支出压力不会变大;长期看来也不会减少,因为没有通过养老金渠道下发的收入,也会通过工资下发,总体政府需要支出的是不变的。”据聂日明测算,事业单位中人成本约3.7万亿,机关单位中人成本约4.5万亿,而201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仅31275亿元。高额的转型成本如何覆盖?聂日明给出了两个思路:要么由财政支付这一部分缺口,要么机关事业单位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钱,暂时补缺。但问题是,“这两条路都面对巨大压力”。“当年企业职工养老转轨之初,养老账户空无一文,统筹账户的基金缺口主要由财政来弥补,过渡养老金也是从养老保险基金池中解决,一直到今天逐渐收支平衡。”他表示,财政显然是出不起这笔钱,势必要占用企业养老保险的存量基金,但这对企业职工来说又是一种掠夺。不过,谈及机关事业单位并轨,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表示,这必将是大势所趋。“改革短期来说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但长远来说是受益的,3700万人的养老金纳入几亿人的大池子里,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风险分担能力无疑会增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杰认为,转型成本和国有企业改制的问题是一样的,涉及到历史欠账,还是要以财政支出为主。
据新华社电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迎来“11连调”。记者15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从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预计将有近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到2014年底,经过十年连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由2004年的月均647元提高到目前的2000多元。同时,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提高待遇从日算起。这是我国首次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将惠及广大城乡老年居民和家庭。此外,国务院决定,将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再次提高60元,达到人均38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30元,达到人均120元。新增资金重点用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最新的公务员加薪文件由国务院于1月12日下发。文件显示,本次公务员加薪将从日开始计算。在提高各级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同时,要求冻结规范津贴补贴的增长,并强调各级部门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  文件显示,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调整后,内地公务员体系中最高的正国级官员最高基本工资,由7,020元增至11,385元,最低的办事员基本工资,由630元增至1320元。这显示出,基层公务员加薪幅度更大的趋势。此外,在规范津贴补贴标准后,省部级正职官员津贴补贴减少650元,办事员减少220元。  另外,中央此次明确将建立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文件指出,今后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原则上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依据工资调整比较结果,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确定调整幅度。如遇发生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基本工资标准延后调整。
(记者)日前,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3月1日起,我*国*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县(处)级女干部,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将延至60周岁,但这一规定并不具有强制性,本人可以申请年满55周岁时自愿退休。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该通知文件已下发至广东省。此外,新政策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已经退休的女干部不再追溯。  据了解,目前一名广东*省省直*机构的正*处级*干部每月的收入(财*政工资+岗位*津贴)大约为1万元左右,尽管目前机关事*业单位正在进行养老制度并轨改革,但其总体原则是改革后总体待遇不降低,按照目前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其待遇保持在在职收入的85%左右这一标准,也就是退休工资约为8500元左右。  
  如果该名女干部决定延迟到60岁退休,在假定其在这5年内在职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延迟的5年会比55岁退休多拿()×12×5=90000元,这还不包括延迟退休的这5年中工资上调、福利发放等待遇,因此可以预期的是,女干部选择延迟退休从经济收益上会有所增加。  
  此外,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并轨后,干部将来的退休待遇水平将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延迟退休5年,就意味着多缴5年养老保险,缴费额度多了且缴费年限也长了,
发布会上,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是针对我国人员法定退休年龄过低提出来的。中国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1953年作出的规定,1978年国务院再次作出明确。建国初,我国预期人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现在则是74.8岁。也就是缩见过6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结构预期寿命都发生巨大变化。建国初期制定的政策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有必要调整。这项政策不仅仅对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措施,它更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我们会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节点和节奏。第二,小步徐徐渐进到位,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第三,我们会有个预告,会给大家一个心理预期。方案正式出台之前,会广泛征集社会意见。这个方案的时间表,我们希望今年制定,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向社会征求意见,我们应该是在后年正式推出具体方案,实施还得在很长时间以后。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残疾人退休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