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基金证券投资知乎届有哪些主要奖项 知乎

硅谷天堂(做的不错,博盈那单是国内的经典)、复星(感觉整个公司就是一并购基金,特别是医疗、金融板块)、国金鼎兴(刚设立了夹层并购基金,之前参与了好几家上市公司的协同收购)、华泰联合等券商旗下的并购基金等等。。。。
具体的项目不方便讲,说一些宏观的看法。&br&&br&教科书上的并购基金,通常指相对独立运作的Buy-Out基金。基金判断某企业有价值,就花钱买下公司控股权,进行一些处理(例如业务分拆、方向调整、团队调整、换个资本市场等等)让公司增值,然后再把股份卖掉获利。例如去年10月份黑石收购文思海辉就是这个思路。&br&这种基金需要对行业、公司判断很深,对公司具体经营发展有掌控力,中国的投资人还很稚嫩,没有这么强的能力。所以这种模式在中国发展得不太顺利。&br&&br&现在流行的是另一种和上市公司高度绑定的并购基金。上市公司、基金管理人和其他的投资人各出一部分钱,合起来设立一支基金。在上市公司的指点下,基金找到一些小型企业的投资或收购机会,投资后稍微培育一段时间,再卖掉。&br&上市公司经常想买东西又没有钱,基金帮上市公司解决了钱的问题。投资机构苦于找不到投资机会,上市公司参与可以帮助基金找到好的投资标的。上市公司帮着挑的标的当然是它自己也喜欢的,如果发展得好,将来还有机会卖给上市公司,这样基金的退出盈利渠道也有了。各做贡献,各得其所。&br&这种基金借用上市公司资源弥补了投资机构的缺陷,更贴近市场现实。&br&&br&这种并购基金的模式于2010年由天堂硅谷创造,2013年下半年成熟,2014年公开流行。今年六月份公告出来的就有七八单,没公告的肯定还有。估计今明两年会泛滥成灾。&br&这种模式还没有特别有影响力的退出案例,但方向是对的。金融业应该和具体产业紧密结合,并购基金是一种尝试,相信将来还会出现其他更有意思的模式,我们一边做一边在探索。
具体的项目不方便讲,说一些宏观的看法。教科书上的并购基金,通常指相对独立运作的Buy-Out基金。基金判断某企业有价值,就花钱买下公司控股权,进行一些处理(例如业务分拆、方向调整、团队调整、换个资本市场等等)让公司增值,然后再把股份卖掉获利。例…
13年建议老板也搞这个方向,让实习生统计过国内的并购基金的运作方式。统计到2014年2月份,可能不全,但是老板觉得这个行为节操不太好,就搁置了。&br&&br&&img src=&/fbc6e49af460f8a2aa44_b.jpg& data-rawwidth=&941&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1& data-original=&/fbc6e49af460f8a2aa44_r.jpg&&&img src=&/3a66b28caa9e0a3cf7f975c_b.jpg& data-rawwidth=&487& data-rawheight=&2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7& data-original=&/3a66b28caa9e0a3cf7f975c_r.jpg&&&br&&br&总结来看:&br&1. 为什么有这样的机会?&br&Pre-IPO投资没法搞了,PE公司退出渠道没有了&br&&br&2. 找谁合作?&br&越差的上市公司越好,因为核心业务不行,需要概念&br&都是以民营上市公司为主,主要靠关系勾兑,另外IPO的关闭也让上市公司本身的壳资源非常好&br&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业务扎实的好上市公司,他对自身行业的理解,比PE几杆枪理解的还要好,更加愿意从自身业务的角度稳扎稳打的收购公司,PE公司提供的价值贡献比较少。&br&&br&3. PE盈利模式:&br&阶段一:&br&一开始玩的是过去PE基金的模式:上市公司做LP&br&财务费用(等于帮上市公司服务的费用)+基金的管理费+基金退出后的收益分成&br&问题:这个跟一般的PE基金的收费模式差不多,但是这种模式玩不转,因为你收一个公司的估值不低,如果成长性一般,以什么样的估值卖给上市公司,(投公司的估值假设PE15倍,上市公司用自己的30倍PE收你)怎么吃差价,而且时间周期太长;&br&&br&阶段二:&br&入股+并购基金&br&并购基金是引子,赚钱靠入股&br&后来硅谷天堂创新的推出了:&br&先买入或者大宗买入上市公司股票,然后宣布战略合作,跟大股东或者上市公司成立基金,象征性的收点标的,股票起来,卖掉。最近不断在媒体宣传这种手法,我觉得大家要谨慎了,这可能是坑了,或者大家已经都会玩了,我就公开说吧。&br&&br&阶段二的特例:收游戏&br&新行业有利润的,游戏什么的,收吧。反正A股股民是按照P*E的方法给公司估值的。&br&这个华泰联合证券刘姐去年做了很多单子,大家可以去看看。&br&现在PE公司四处收游戏和传媒文化,就是学习这种模式吧。&br&游戏公司知道自己最多2款游戏就废了,收入增长预期就下来了,正好快速增长3年,利润奇好,上市公司特别缺利润,买利润,正好。反正上市公司PE奇高,收了也不吃亏,股民出钱,皆大欢喜。&br&&br&还有更奇葩,跟并购这个关系不大,插进来讲讲:&br&还有湘鄂情这种,自己玩概念的,&br&&a href=&///?target=http%3A//www./xwzx/jssxw/214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科院计算所携手湘鄂情共建“大数据及网络新媒体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i class=&icon-external&&&/i&&/a&&br&光成立一个合作实验室,就能把自己包装成大数据公司的。&br&&br&还有:&br&针对股权比较分散的商业地产老国企上市公司,发起类似要约收购这种,然后再玩。&br&估计玩法跟阶段二差不多。&br&&a href=&///?target=http%3A///52105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硅谷天堂再出手:举牌浩物股份&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4. 收购基金来源:&br&银行过桥(如果有保底)+个人LP,这个时候募集资金能力强的基金有优势了,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对市场进行buzz的时候了,因为需要募集资金了。&br&&br&佩服......&br&佩服............&br&&br&小伙伴们,别学了,估计上市公司都被翻遍了。如果操作手段能够被总结,表示这个搞法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赚钱的不会拿出来讲,拿出来讲的都是没太多肉的。当然每个上市公司都能找到跟他气味相投的投资公司合作的,所以应该是个高度分散的市场。也许有少许机会。&br&&br&如果大家读过《门口的野蛮人》,后面大家知道杠杆收购的玩法后,私有化价格bid的越来越高,基金收益越来越差了,会不会A股的垃圾公司会被不同基金公司骚扰bid,最后条件越开越好,大家越来越没有的玩了。或者股民越来越不买账这种行为了呢?&br&&br&管他呢,谁知道,奇葩的市场,赚一把再说。&br&反正好公司还是美元基金投去美国市场玩。
13年建议老板也搞这个方向,让实习生统计过国内的并购基金的运作方式。统计到2014年2月份,可能不全,但是老板觉得这个行为节操不太好,就搁置了。总结来看:1. 为什么有这样的机会?Pre-IPO投资没法搞了,PE公司退出渠道没有了2. 找谁合作?越差的上市公司…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国内有哪些知名 PE,他们各自专注的领域是什么? - 刘雁南的回答 - 知乎
国内有哪些知名 PE,他们各自专注的领域是什么? - 刘雁南的回答 - 知乎
现在的中国聚集着非常多知名的PE,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外资大PE在中国都有分支机构。下附The PE 300总结的全球PE排行的简表,总结过去5年PE融资情况– 仅算私募部分,毕竟很多基金还有许多其他部分比如对冲、房地产什么的。因为只有业绩好LP才会把钱给到PE,所以融资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PE的品牌。当然了,很多基金的亚洲部设在香港不过肯定都看国内的项目。根据榜单,中国本土的PE上榜的有中投,鼎晖和弘毅。而所有榜单上的机构在国内都有分支。要说都专注于什么领域,问题太大,我只能尝试把这些PE分一下类:国际6大:TPGBlackstoneKKRCarlyleBain CapitalGoldman Sachs PIA这6家大PE基本上做大规模的项目。当然,在中国由于1)没有杠杆;2)中国企业家不愿意丧失控制权,所以他们在国外擅长的大规模buy-outdeal基本不做了,都只能做minority也就是少数股权投资。Goldman Sachs PIA由于有高盛投行的品牌光环所以最多项目看,进中国也挺早,做的很好,代表作有双汇、雨润;TPG是最早进中国的,94年。。。代表作有深发展,最近投了达芙妮和李宁;KKR布局时间不长不过这两年从Morgan Stanley PE挖来了刘海峰(也就是“万人迷”陈好的老公)发展前景看好;Carlyle就甭提了,代表作是太保,前两天刚刚退出了,应该是国内单笔私募交易赚的最多的一笔了;Blackstone长袖善舞,中国的主席是伏明霞的老公梁锦松,不过貌似暂时没投出什么项目来;Bain Capital较悲惨,投了国美。。。国内投行大佬出来自己开的PE这一类PE也很好融资,LP们对这些在国内投行界叱咤风云的人还是很感冒的,包括:厚朴Primvera(春华)鼎晖PAG(太盟)厚朴的主要创始人是高盛原来叱咤风云的主席方风雷,听名字就够霸气。。。方大侠早年帮助王岐山创建了中金,中金在朱镕基时代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近两年貌似很吃力,因为可以海外上市的大国企的IPO做完了,投行界的精细化管理中金不擅长,导致投了中金的TPG,KKR欲哭无泪啊。。。扯远了,回归正题;春华是高盛另一位叱咤风云并且接手方风雷的主席,胡祖六办的。胡大侠更牛,虽然连普通话也讲的不太好(湖南人)但硬是从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做到了高盛中国研究部的老大然后晋升为投行部的主席,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知道,研究部是不太受传统投行部待见的。。。),令人敬佩。胡大侠10年创办了春华,取“春华秋实”之意,只是貌似现在还没到秋天;鼎晖算在这里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其实吴尚志吴总早年就在中金,他们是带着一批在中金谈好的项目出来创立的鼎晖;PAG – Pacific Alliance Group,中文翻译为太盟,一听就觉得很厉害,是原来TPG的合伙人单伟健出来单干的,单伟健主导了TPG投资深发展的交易,后来卖给平安,一单赚了10多亿美元。单总从02年开始和深发展谈,谈到04年谈妥,曾经在非典高发期北京到深圳的飞机上只有他一个人!!令人敬佩。大银行或券商的直投部中信资本中银国际直投部建银国际直投部工银国际直投部。。。这样的有一堆,除了中信资本有实力,有技术外,其他的不提也罢。多是如果母银行在哪笔交易里帮一家大PE提供了贷款,他们就跳进来分点额度,自己是不敢独自投资的(他们的投委会也不同意他们直接投资,一定要跟投)老牌企业自己的PE公司弘毅复星提到中国PE,弘毅是不得不提,是难得的市场化运作、受国际PE敬重又有能力利用关系翻云覆雨的。代表作首推石家庄制药,国有资产改制一把赚10多倍,让多少人眼红。。复星更是厉害,整个公司现在就是个大PE,擅长产业链整合,也投很多战略方向。 &img src='/0c98dbac8491399ebc16_b.jpg' data-rawheight='632' data-rawwidth='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8' data-original='/0c98dbac8491399ebc16_r.jpg'&P.S - 顺便说一下:我们公司目前急招:1)Web端的产品经理;2)BD经理;3)Web运营经理。 薪金、奖金、期权都很大方,希望大家有兴趣的随时私信我 :) 有利网是一家互联网金融网站,以平台模式整合线下金融机构。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中国政府如此支持这波牛市上涨的政治意图是什么? - 投资 - 知乎
中国政府如此支持这波牛市上涨的政治意图是什么? - 投资 - 知乎
,科技控知乎用户、、其实原因没那么高大上,甚至有点无奈!政府重启股市这个工具的原因只是因为-----被逼的!——————中国历届政府其实一直不待见股市。这个从中国股市的制度设计就可以明证。所以每次都是迫不得已的时候,用股市来解决特定问题,比如解决国企改革,股权分置等等。其余时间,股市从来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目标,甚至连次要目标都不是。这次也是要用股市来解决问题。——————这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股市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实现经济转型!现在政府面临的问题是,以往靠投资(建筑业为主)发展经济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未来几年,各种新区、开发区等在建房产的供应量是34亿人。房地产过剩严重!所以房地产在未来逐步萎缩,不可避免。而房地产带动了一整条产链,包括钢材、水泥、等等。这些行业都是产能严重过剩,而且污染严重!所以要发展其他行业,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行业。注意,服务业是最能创造就业的行业。但是问题是,这些行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政府新发货币通过银行口很难进入这些行业!因为这些小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低,银行的利息也比较贵。实际上这届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是想了很多办法的,比如前段时间的定 向降准、和鼓励向小微企业贷款,但是效果都不明显。甚至很多向小微企业的贷款,最终都进入了贷款公司的通道,再以高利贷的方式进入了快渴死了的房地产。逼不得已,通过股市直接融资!。所以就有了如下的资本流动设计。新发货币-----进入银行------通过信托计划、基金、资管计划等进入机构投资者手中------通过机构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上涨带动社会资金(广大非机构交易者---也就是散户)进入股市----注册制、新三板、放开开户限制等等配套措施方便企业在股市融资(注册上市、增发等各种办法)-----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至于通过这个方式,企业圈到了资金,是不是真的去用到实处,还是转弯又进入了金融市场,或者房地产等投机领域。这个以观后效。——————今天看到新闻说2015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很不理想,危及7%的红线。我个人对本届政府“强平”兄弟的遭遇,充满唏嘘,感同身受!因为强平兄弟接过来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烫手山芋。原有发展模式的到了边际,产能过剩严重,房地产绑架经济、私人经济部门困顿、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下降、利益集团把持国民经济,腐败猖獗、民怨沸腾。所以必须出大招,还好我们有个牛逼的以金融名词“强平”命名的强平兄弟!强平兄弟的招数是:政治上铁腕反腐!(打老虎)-------打破利益集团垄断。治吏(法制化)------保证政令畅通。经济上大力发展和开放金融----支持产业改革和升级。为收入分配改革铺路(本轮牛市也有收入分配调节的含义)在保证经济稳定的同时,去债务化----为地方政府剥离债务,全社会去杠杆化,这个过程必然使得经济失速,但是不能使得经济大幅度下滑,难度很大。所以必须稳定房地产。意识形态上由原先的暴力维稳改为现在的宣传领域的维稳,---关微博、打大v、禁美剧日漫,宣扬民族主义和传统文化。外交上经营亚洲,稳定周边。跑题太多,感慨一下,不多说了。————————补充说下:有知友疑惑,强平兄弟干的这些,前几届政府也可以干,为什么不干?当然这里面有强平兄弟的政治抱负在里面,但是开局就放这种胜负手,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经济形势不是如此严峻,完全可以不用这么激烈,反腐直接以干掉常委的节奏开篇。可以缓缓图之,甚至几年后一如既往,得过且过。但是没有时间给他们啊!懂金融的知友应该知道,以法定货币、中央银行这种金融制度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本质上跟庞氏融资非常类似,泡沫一定会吹起来,当信贷债务大到收入和非信贷货币无法承受的时候,就必然出问题,只是这个过程很长,随着政府换届,博傻的接力棒不断往下传。在美国,这个博傻棒被倒霉的小布什接到,奥巴马开始收拾烂摊子。在中国,则被强平兄弟接到了。实际上,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经济巨龙已经岌岌可危,但是当时一个4万亿(实际上远远不止),打了强效救心针。一直苟延残喘到强平兄弟上台。但是救心针不是治病的啊。如果不用其他的药,必死无疑。所以,不幸接棒的强平兄弟,上台就下了猛药。旧的发展模式再也无法持续,只能来新的,这就涉及到洗牌,会动到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反腐,调查组、开始一次又一次的行动。直接从硬骨头的常委开始,无底线的为后续改革扫清障碍。障碍扫除之后,还必须保证中央的决策能顺利实施,到了地方不能变样。所以必须治吏!招数就是强调依法治国,用法律来保障政令畅通。前段时间习接见各地区县委书记,这是什么概念,前所未有啊,所以甚至猜测随后的组织机构要改变,收归人事权,打破地方派系!反腐和治吏就是要给经济改革加上一个政治保障。从地方到军队!————————经济改革,势在必行。控制国计民生的行业,比如石油、电力,电信等等调查组都扫过了。现在又在强调合并。这也是打破原有格局的狠招。原先铁道部拆分南北车,石油拆分,电信拆分是为了打破格局,控制人事权。现在合并也是这个原因。强平兄弟要控制这些国家命脉行业。还有民营企业,对于这些企业中的佼佼者,通过定向宽松、新三板、注册制等给你资金,让你们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放开审批,鼓励全民创业。这些企业发展起来,才能摆脱国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这些企业没发展起来之前,只能稳定房地产,别崩盘。通过城镇化激活农村,同时解决一部分三线城市庞大的房地产存量。对于房地产收缩带来的地方政府财政下滑,开征房产税等新税种。对于地方政府负债过大的问题,用资产证券化,或者直接购买地方债务资产。用股市为企业直接融资,同时调节收入分配。金融领域放松,伴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缩紧,严控互联网,防止不良思潮蔓延!这就是宣传口强力维稳。,投研、、———正文部分是刚好看到个报告能回答题主问题,就节选黏了,不是原创,想看原文的搜作者或者标题就好,不要再留邮箱啦,这种分析大家看个逻辑和思路,大差不差就好,深究起来也确实问题多多,评论我就不一一回复了,每个问题都是单独拉出来能写个paper的…具体可以私信探讨嘛,我不是大牛谢谢,共同学习提高而已。经济问题本来就是每个人看的角度都不同导致做出不同的决策,每个事件的运行都是合力的结果,要么足够强大去干预运行,要么尽可能的获取足够多信息去覆盖不确定~-----------////修订:1、强行降息只会增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倒挂,利率市场混乱,政府不印钞改印股票,新常态的结果就是总市值的牛市。2、很多人会觉得贷款得还,股票不用还,更让公司加大骗普通人的钱。没错,直接融资就是公司跟出资人直接借钱没成本还不用还,但是你出资肯定要对自己的出资风险负责,能承担风险拿钱投资当然要有风险意识,完全靠国家拉动经济那是吃大锅饭有人要骂不市场经济了,现在加大直融搞市场化了,让市场来决定钱给什么样的公司,又有人讲骗钱来了。其实存款保险就是给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害怕钱被吞了就不要看别人赚钱眼红,老老实实存银行,或者买国债,不要觉得这是害你没赚钱,现在国债收益率5.多,以后利率打平后再回头看简直是天价再也买不到了,而且保本保收益,参考任何一个成熟市场,任何理财都没这么好收益率。3、 会有人害怕和以前的牛市一样完全是洗劫人民财富的,空循环一场,但是总是刻舟求剑的分析以前会怎样将来也会怎样,无视背后的逻辑这种做法不是耍流氓吗。按中国GDP增速和目前政策,显然是做法总市值,造就牛市也就是必然结果。4、牛市不等于人人可以赚到钱。早期跟对了方向,2000点到4000点最迅速一波傻钱,看到政策说什么买什么,都应该还有个不错的收益,但是现在上了更多专业的投资工具,上证A50,中证500,一个人可以开20个账户等等,都是为了机构对冲和挪腾投资结构的。普通人听消息炒垃圾股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任何时候都应该时刻警惕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去买国债,认为自己有盈利能力的人不妨搏一把,但是要以研究为前提,只做自己能看的懂的交易机会,谨慎放杠杆,未来走分化了,真的那些垃圾股永远起不来了只能哭,何况现在泡沫已经吹起来了,即使总市值仍然保持可观数字,行业也会走分化,不只单纯指望并购保壳起死回生,壳和并购对象也越来越贵了好么。谨慎跟政策走,多看政府扶持了啥,真金白银丢到哪块了,政府地方利益全捆在里面的行业企业。个人投资者谨慎谨慎再谨慎,别贪恋赌局乱放杠杆融钱。----------------正文一、打破刚兑、激活存量资金流动性,利率市场化顶层设计的必然结果在银行理财出现以后,约束银行理财投资范围的最重要的是最著名的8号文,它规定银行理财投资在非标类资产的比重不得超过35%,而所谓的非标就是各种包装后的贷款,而这也意味着银行理财对于贷款的配置比例远低于存款模式下的90%,而反过来银行理财必须把其资产的65%以上配置在标准化的资产,而无论债券还是股票都属于标准化的资产,而银行理财通常使用保本策略进行配置,亦即对股权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控制在5%-10%以内,而60%左右配置在债券类资产。由此可见银行理财历史性地打通了居民储蓄和资本市场,其对债券的配置比例可以高达50-60%,远高于存款模式下的10%左右。而其对股票市场的配置也是完全畅通的,可以通过委托管理、杠杆配置或者fof的形式实现,而以往在存款为王的模式下信贷资金是禁止入市的。因此,我们只要简单估算一下,就发现股债双牛的出现源于供需的失衡。按照目前银行理财每年10万亿左右的新增规模,以及其对债券类资产60%左右、权益类资产5-10%的配置比重,意味着每年需要配置6万亿左右的债券、亿的股票,但是14年全年所有债券的净发行量只有5万亿,股票的ipo加上再融资的总规模也不到5000亿,这意味着供需的严重失衡,因而必然会导致牛市的出现。为什么14年股指的涨幅高达50%,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高达20%?我们可以从银行理财的角度给出一个解释。在14年年初的时候,银行理财的投资有三种选择:可以买非标,可以买债券,也可以买股票。但在14年的情况是监管加强以后买不到非标了,因而银行理财首先购买的是债券,在14年初开始债券牛市就出现了,到14年10月份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奇观,市场上几乎找不到6%收益率以上的债券了,包括垃圾债。也正是从10月份开始,我们知道银行理财开始购买优先股、包括中石化混改的股权、以及通过委托和配资的方式进入到普通股市场,因为当时很多蓝筹股的分红收益率都还在6%以上。而经过这一波大扫荡下来,几乎所有6%以上分红收益率的资产,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都被消灭了。因此我们可以从资产端的角度来理解这一轮行情:在14年初的时候各类资产的平均收益率都在9%左右,到了14年年底降到了6%,下降幅度平均在3%。对于债券类资产而言,由于中国发行的债券平均期限在5年左右,乘下来就是15%的资本利得,再加上票息之后,全年收益率就在20%左右。而对于股票而言,这一轮行情和企业盈利没有任何关系,12月工业企业盈利暴跌8%创下历史新低,因而这一轮行情完全是估值修复的故事,由于分红收益率从9%下降到6%,而股票可以看做是一个无限期的债券,因而用9%除以6%就是50%的估值涨幅。而按照银行理财扩张的逻辑进行推演,我们可以发现股债双牛的行情不会结束。很多人在讨论15年的时候说会出现大类资产轮动,会从债券牛市切换到股票牛市,而在我看来本轮根本不存在大类资产轮动,因为以往的大类资产轮动出现的原因是经济复苏、利率上升,所以债券走熊、股票走牛,而本轮行情的核心是银行理财的扩张正在消灭一切高收益的资产,在这一点上股债上涨的逻辑是一样的。对于银行理财而言,它依然愿意去购买目前6%左右收益率的资产,因为扣除费用之后还能够给客户提供5%的收益率,还可以吸引存款客户。这也就意味着银行理财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张,它还会继续消灭目前6%左右收益率的资产。因此我们认为中国高利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年度利率策略报告的名字就是《当高利率已成往事》。但是与14年相比,15年资本市场的预期收益率一定会大幅下降,原因在于基础资产收益率出现了大幅下降。14年股债大牛市的背后是基础资产收益率从9%下降到6%,而15年我们顶多能指望基础资产收益率从6%下降到5%,因为银行还要5%来给客户提供4%以上的收益率,因此这意味着对于债券类资产而言,15年的利率下行幅度顶多是100bp,乘以5年的久期再加上票息,15年债券基金收益率达到10%就非常优秀了。而对于权益类资产而言,由于没有盈利上升,分红收益率从6%下降到5%的话意味着估值提升的空间顶多是20%,和14年的50%完全没法比了。因此我们认为股债双牛的行情会延续,但是会从14年的股债快牛变成股债慢牛。许多人对于银行理财的发展有质疑,但在我们看来这属于中国式利率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在国外利率市场化一般是存量存款利率市场化,直接放开存款利率上浮,结果是银行大量倒闭,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崛起。但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时充分保护了银行的利益,每次利率上浮都是在降息时展开,因而存量的存款利率其实一直没有上升,我们采用的其实是增量存款利率市场化。可以将银行理财看做是增量存款,其利率是市场化的因而会比较高,因而要满足其高收益必然要放开其投资范围,因此银行理财买股票、债券也是合理的。而未来当银行理财把所有高收益资产全都消灭之后,其利率下降到和存款利率的3%左右一致,就意味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结束了,到那个时候再放开存量存款利率就不会有影响了。由于目前3个月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仍在5%左右,远高于3%左右的存款利率,因而银行理财的规模还会继续扩张,而股债双牛还会继续。二、降息窗口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过去我们总习惯用GDP增速来代表政府目标,讲“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我们认为未来新政府的目标未必是要追求多高的GDP。我们可以讲几个细节。首先我们研究了历史,发现在十二大时政府最早提出的是“GNP翻番”,而GNP是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收入的概念,代表中国人赚的钱。后来才逐渐改成了GDP,而GDP是一个生产的概念,只要在中国生产就行,是不是中国人赚的钱没关系。但是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目标已经变成了两个,除了我们熟知的2020年GDP翻番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这意味着收入目标重新回到了政府的视野,而收入目标与GDP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再看一下建设“一带一路”,这里面所反映的理念也与GDP完全不一样。GDP的全称是GrossDomestic Product,强调一定要在本地生产,所以过去我们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都是建设中国的GDP。但现在建设新丝绸之路我们已经不再是建设中国了,我们要去建设世界了,如果到了别人的国家上生产,那就是帮别人建设GDP了,不再是中国的GDP了,但是我们会得到收入和利润。所以从这一个角度观察,我们发现新政府是实用主义者,我们宁愿把GDP送给别人,只要能够带来收入和利润,带来实惠就行。从这一点来说,新政府眼中的收入应该比GDP更重要。还有一个细节也值得关注,充分说明学习很重要。以往在中国做宏观研究,会发现中国缺乏一个数据,就是基尼系数,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因为这个数据比较敏感,如果基尼系数太高,如何证明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呢?但是我们注意到,在13年年底统计局正式发布了中国的基尼系数,而且确实非常高,排在全球前几名,说明贫富差距的扩大是新政府重视的头号问题。而拉美国家的经验表明,贫富差距过大以后,经济发展是不能持续的。而美国目前经济增长虽然强劲,但是通胀就是起不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贫富差距过大,所以经济增长无法带动居民工资的上涨。由此可见,降低贫富差距应该是新政府的头号目标,而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报告中,正式写进了“共同富裕”这四个字,由此我回忆起了小学时候学的政治课本,“首先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走向共同富裕”,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已经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未来更重要的应该是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因此未来共同富裕应该是政府的核心目标,而这也意味着“收入”要比“GDP”更重要。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是在这个时候实现共同富裕?为什么以前不行呢?这里就可以用到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了。我们知道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我们把技术放在一边,从短期看主要的投入就是劳动力和资本。从要素禀赋看,过去中国处于人口红利期、人很多,同时资本积累很少、钱很少,这意味着人不值钱,而钱很值钱,所以我们引进外资人家都愿意进来,因为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很高,而劳动力工资又很便宜。但是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期结束了、人没了,同时资本过剩了,甚至连海外的钱都想进来,因此意味着人很值钱,而钱不值钱了。所以观察中国收入分配的结构,可以发现08年以后居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了GDP增速,过去几年GDP年均增速大约8%,而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大约在10%,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了上行拐点。所以如果新政府把居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目标的话,其实现难度比GDP翻番要容易得多。另外,最近有一本书特别有名,叫做《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其核心结论是命好很重要、爹好娃就好,因为有钱人会越有钱,原因是如果资本回报率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对于这个结论我们其实应该反过来理解,如果新政府的目标是要降低贫富差距,那么未来必然会降低资本回报率,而提高劳动力的回报。所以如果我们观察新政府做的一系列改革,都是在改变要素分配的结构。过去在中国,如果你要发财,那么你必须占有资本,比如资源、土地或者资金等等,唯独劳动力不值钱。但是我们发现现在分配关系正在逆转,我们做了资源品价格改革,结果资源品价格反映供需关系以后是跌的;我们做了金融改革,改完以后利率也是下降的;我们还在做土地改革,如果真能让土地流转起来,我们相信土地价格也应该是降的,因为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缺地,只是由于管制导致了土地使用的低效率,未来土地价格应该会向CPI接轨,这是美国、德国得以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所有要素里面只有劳动力价格在户籍改革之后是提升的。所以我们说,新政府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居民收入,走向共同富裕。这个目标和我们最开始说的利率下降有什么关系吗?关系大了,因为利率就是资本的回报。所以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央行必然会降息,因为降息就是降低资本的回报,反过来就是增加了劳动力的回报,所以从长期看降息在政治方向上是绝对正确的。三、经济发展的实质诉求——拥抱直接融资时代日本和美国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发现在经济增长上存在着重要的差别,日本经济在过去30年完全没有增长,而美国的GDP在过去30年翻了3倍。因此,在短期内利率下降可以刺激估值提升,带来资本市场短期繁荣,但从长期来,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还是来自于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改善,从长期看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则是增长的动力,这个动力与要素禀赋有关,而与GDP数字无关。过去30年中国经济奇迹的背后在于中国拥有三大增长动力:人口红利、资本以及对外开放,但现在人口红利结束、资本回报率下降、出口占比见顶,因此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已经全部衰竭,未来必须寻找新增长动力。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具备三大新动力,分别是大学生代表的人力资本,改革以及创新,而在这三者之中创新又是核心。那么创新从哪里来呢?我们发现创新和金融市场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比较美国和日本的融资结构,可以发现美国的融资是以企业为主,政府融资占比不超过20%,而日本的融资是以政府为主,日本的国债余额是GDP的两倍,日本政府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超过了50%。我们知道政府投资是最低效率的,如果政府把什么事情都做了,就没有企业创新什么事了。所以日本在过去30年不停地通过政府支出去刺激,到后来企业就都不行了。因此这个对比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中国未来必须要发展以企业融资为主体的金融市场。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解释去年年底发生的很多黑天鹅事件。为什么突然很多地方政府否认城投债属于地方政府债务,为何中证登封杀了城投债的融资资格,其背后的意图应该是统一的。从15年开始实施新的《预算法》,以后地方政府可以名正言顺的发行地方政府债,但是前提是举债全部要进入预算,意味着政府融资被全面规范。以后的基建投资必须采用PPP的模式,必须要引入社会资本,而如果没有现金流的话社会资本是不可能进去玩的。这也就意味着以往地方政府拍脑袋融资搞建设的时代结束了,以后的基建项目必须要有效益才会建,因而从源头上就把产能过剩给约束了。从这个角度理解,目前我国正在全面规范政府融资,同时也意味着未来企业将成为金融市场的融资主体,而这对于创新是有利的。而美国增长强劲背后的另一个重要支撑是股权融资。很多人说亚洲缺乏创新的文化,但我们注意到同样是东亚的韩国也不缺创新,而美国和韩国的共同特点是股权融资发达,而股权融资才是激励创新的最佳方式,因为股权是自己的,也正是通过PE制度对创业的支持走出了苹果、google、facebook等大公司。而日本企业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是别人的,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由此可见,未来中国如果想走创新驱动之路,一定要建立以股权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这里面又有两点特别重要:首先是必须要放开IPO的注册制,给所有企业公平上市的机会,以刺激创新。而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15年IPO注册制的推进很有可能超预期。过去我们的IPO是为少数企业服务的,所以诞生了权贵资本。为什么连李嘉诚要撤离中国,有人说是看空中国,在我看来还不如说是大势已去,因为过去权贵资本在中国吃得开,而在新政府共同富裕的理念之下,权贵资本已经没有了优势。现在新政府的核心理念是共同富裕,这意味着IPO必须为所有人服务,给所有企业共同富裕的机会,而不是停留在为少数人服务阶段。所以我们坚信在共同富裕的理念之下,IPO注册制会很快实现,从而为中国的创新机制打下基础,肖主席也讲股票注册制是今年资本市场的头等大事。在这里面已经有了很多铺垫,比如说在简政放权之下,14年新公司法的实施极大简化了公司的注册流程,将资本由实缴变成认缴,而这也是最近两年新公司注册数量激增的重要原因。比如说15年起公司债的注册制已经实施了,就差股票注册制的最后一脚了。其次是一定要打破债券融资的刚性兑付,否则的话股票就没有人买了。理由也很简单,如果都像超日债一样,不光赔本金、利息,最后连罚息都赔出来,购买一年下来收益率也差不多翻番了,那么还买股票干什么呢?大家反应过来应该去买另一家出事的华锐债,后来发现停牌了。而最近另外一家湘鄂债的发行人砸锅卖铁,几乎把值钱的家当全卖了,就为了还公开发行的债务,这简直就是当代资本市场的活雷锋啊。如果所有债券都是刚性兑付,那么资金就会源源不断流向这些高收益率低效益的企业,导致资源的错配、经济结构的恶化。所以在中国如果要走创新之路,必须要打破债务的刚性兑付。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刚兑不断,类似于欧洲和日本,那么到底我们未来有没有打破刚兑的希望呢?我们觉得希望很大,因为新政府正在建立一个防火墙,为打破刚兑做准备。过去为什么刚兑打破不了,st股票不能退市,原因在在于诸多的散户参与,而一旦有企业破产或者退市,散户确实很可怜,很可能一辈子的积蓄就赔光了,所以基于稳定的考虑,我们一直在维持着刚兑。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新的公司债发行制度引入了投资者分类制度,以后要想购买AAA级以下的债券首先要成为合格投资者,而合格投资者的资产起点是300万,包括新三板也有类似的安排,只有拥有500万以上资产才能购买新三板的股票。而这就类似于建立的防火墙,既然有钱就可以任性,万一真的购买的债券、股票破产了,大不了走破产程序搬一个机器回去,你有300万哪怕是拿回去1%也能继续生活。包括最近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检查,很多人说是管理层见不得股市涨太快,在我看来还不如说许多券商把融资融券业务资格开给了不该开的人,如果连10万的客户都给人融资融券的资格,万一真的暴跌以后爆仓了怎么办,很有可能血本无归,所以融资融券业务检查的核心是保证有50万的防火墙,这样即便出了事也亏的起。而15年最重要的防火墙当属存款保险制度,过去不能打破刚兑的一个重要顾虑是担心风险传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如果以后50万以下的存款都得到了全额担保,那么即便出现了银行的违约,也不会导致大规模挤兑的发生,毕竟50万以下有着政府的担保。反过来也意味着打破刚兑成为可能。所以说,如果我们想成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放开对股权融资的约束,同时打破债券的刚兑兑付。但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未来股票大规模发行,而且债券还有违约,那么这些股票和债券怎么能够吸引别人买呢?所以我们说,在那个时候一定会有降息,只要利率低,就不怕这些东西没人买。所以在我们看来,降息的顺序很重要。我们发现中国目前迫切需要一个凌驾于一行三会之上的机构,协调推进金融政策。目前最佳的顺序是先放开股债融资、打破刚兑,让金融反哺实体,消除潜在的金融泡沫,然后央妈的放水就是顺理成章。而比较不好的顺序是央妈迫于经济通缩压力先放水,之后股债继续大涨,最后再放融资、打破刚兑,导致暴涨暴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目前我们无法判断降息的时点,只能给出期待的最佳路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何在,降息之后经济什么时候能有企稳的希望?在14年底时资本市场曾经存在着“大、小之争”,简单的说就是认为大的好,因为大的便宜。而小的不好,因为小的贵。结果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下来,15年估计要难受死了,因为小的又比大的好了。所以说在中国做投资心中不能有执念,就好像去年的大象也能飞起来一样,一切都有可能。那么到底是谁更好呢?如果从经济结构角度看,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去理解国企改革带来的改变。我们总结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两条,一是混合所有制,二是分类监管。而这两条其实就是一条,就是把国企过去垄断的行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那么国企垄断了哪些行业呢?不在充分竞争的制造业,全部都在服务业里面。而我们仔细的比较了过去三年国企在各个服务业的投资比例,发现目前大家喜欢的行业基本都属于国企正在逐渐退出、民企正在进入的服务业。比如说过去几个月大家非常喜欢的券商,九鼎已经拿下了券商牌照,券商正在对民资放开。而民营银行也在放开,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放开,比如保险。我曾经特别不理解保险,因为确实本轮股债双牛的行情和很多保险公司的投资行为关系不大,但是有人给我重要的启发,保险特别符合共同富裕的理念,因为按照共同富裕,未来一定会收遗产税和财产税,保险可以帮忙避税,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保险可以帮大家养老。所以可以看出来,无论券商、银行、保险都属于服务业。而大家过去喜欢的传媒、体育、教育包括互联网金融也都属于服务业。以前大家只能看央视,现在有了《好声音》等诸多选择,以前中国国家足球队被各种调侃,因为从来不赢球,但现在居然连赢三场不可思议,也是因为放恒大进去了,而各种宝宝类基金也是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推进,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所以我们发现大家这几年喜欢的行业,无论大小,都属于服务业。所以,我们坚信未来中国经济属于服务业,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到了后期,肯定是快要结束了。过去中国人多、所以劳动力工资低,钱少所以资本回报率高,非常适合工业化,而通过银行信贷就可以为工业化提供融资。而未来中国人少,所以劳动力工资高,钱多所以资本回报率下降,因此已经不适合工业发展了,而劳动力工资上升最有利于服务业发展。而在服务业的时代,由于资本回报率下降,因而没法通过银行信贷提供融资了,只有资本市场懂得如何给服务业估值,因此未来从工业到服务业的转型必须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做支撑。所以我们坚信未来是直接融资的大时代,也是服务业的大时代,服务业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而对于工业,未来只有两条出路,一是通过提高竞争力,高端制造走出去,在国外找到新的需求。二是在国内剩者为王,在美国也有钢铁行业,但是只有那么几家公司,每年可以提供稳定的回报。总结来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坚信未来零利率是长期趋势,降息只是时间问题,直接融资是大势所趋,而服务业是中国未来,而新政府将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迎来股债双牛,而我们希望是美国式的股债长牛!以上参考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所知乎用户、、1. 本来投资标的就少2.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尽力消除大型企业的债务问题,降低企业方面债务危机的可能。政府债务由政府自己解决。3.殖产兴业,把资金以极低的成本给相对优秀的企业家,来带动经济发展4.推动直接融资,加快经济结构改革知乎用户,什么都略懂一点、知乎用户、容我上个图,晚些时候再说话~&img data-rawheight='455' data-rawwidth='800' src='/805a60c4b55deac36ea0f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805a60c4b55deac36ea0f4_r.jpg'&其实
的回答已经比较好了。这波股市上涨,目前虽然主要由散户和私募推动,可是之前启动的部分,与ZF支持不无关系。在经济基本面如此之差的前提下,股市上涨的作用有三个:作为直接融资重要工具,支持实体经济,进而间接支持就业和创业;作为资金蓄水池,防止货币政策放松时资金再流向消费或地产领域引起较大的通胀或房产价格上涨;作为居民财富的重分配工具和经济领域重要的舆论焦点,让人们对经济甚至其它领域的关注转向股市,以防止中央在重构ZZ版图、调整经济结构、消化债务问题时出现部分负面问题的影响扩大化。我本人是货币数量派的拥护者,相信货币政策和ZF干预在经济领域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甚至负面的。法定货币超额投放,最终会在一种或多种资产价格中体现。在天朝,几次货币宽松造成的后果虽然大不相同,但基本都支持这个结论。无论是1992年的巨量宽松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或是以2007年为中轴前后长达10年的M2巨量增长导致的房地产价格大幅上升,还是这轮隐性宽松导致的股市上涨,背后的逻辑都是一致的,即货币政策是个总量调控,放出来的钱超出了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根据供求关系,必然推高某些资产价格。ZF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还在频繁使用这个工具?这里面的原因有ZZ的有经济的非常复杂,但从大的方面和目的讲,他们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以维持社会稳定。以前是保八,未来是保七,再以后可能是保六保五甚至保四。有人说为什么中国经济一直往下走,就没什么其它办法吗?因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下行,这是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城镇化水平到了一定瓶颈、经济结构固化等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原因通过货币或是其它调控行为都是无力改变的。之前中国的经济问题大部分是周期问题,但在2010年以后,这就成为一个系统性问题了。这种问题,在世界上任何由高速发展到中低速发展的国家中都遇到过,而且可以称为经济规律,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货币政策只有短期刺激效果,其目的是不想经济下滑和债务危机在自己任届里发生。明白这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ZF竭力想把经济往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因为第一第二产业已无增长空间了。我对未来的金融市场仍旧看好,注意是金融市场而不单指股市,无论这轮A股、三板泡沫造的有多大。从战略上看,由资源经济、地产经济到金融经济是任何一个发达经济体都走过的路,对天朝而言,也是如此。目前股市注册制、利率市场化、私募公开化等等政策,都意味这中国经济开始由地产时代步入金融时代,而之前的金融市场对ZF而言只是个工具,现在的金融市场就是一个阵地了。当然这种持续上涨引起的估值泡沫,肯定会在某一天破掉,但那时我觉得只是一个开始。发达金融市场都是多层次、多市场、多方向、多工具的。未来国内金融市场也不会仅仅只是A股市场,只是股票市场容易牵动大家的神经,所以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全部了。跟美国一样,实际上整个市场还包括银行、银行间债券市场、OTC市场、场内基金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期货市场、三板市场、高端理财市场(银行VIP、私募、基金专户、期货管理)等等,而且这些市场现在也正在蓬勃发展。目前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银行的时代会过去,A股的时代也会过去,乐观上讲,未来大家的投资渠道将是多元化的。回到上面那张图,其实很多人误解了,这并不是只是一张短期具有讽刺意义的图,这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只是很多事情,我们还没准备好,就吹起了泡沫,互联网是,A股市场也是,仅此而已。对大多数人而言,顺势而为是最重要的。知乎用户、知乎用户、知乎用户政治意图:争取时间抬升股市,将大额资本留在国内,等待实业发展稳定后可以让资本重新回到实业,从而保持社会稳定。--------------------以下为胡说八道,随时会改,欢迎讨论--------------------本回答的基本观点:政府的根本职能在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其他一切行为均为此服务。现状:改开以来民间已积累大量资本化的资金,而资本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保值和增值的需求,对社会表现为要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途径。在国内,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获得回报的投资途径几乎都被垄断企业占据,各种利益集团盘根错节,短期内不可能允许社会资本进入;社会资本被允许进入的投资领域由于技术、人工等原因无法获利,比如曾经的资金蓄水池,现在的房地产。现在大规模资本的出路只有两条:证券市场,投资海外后者是政府万万不愿看到的,那意味着国内资本吸引力的下降,社会发展趋势变缓,进而影响到“绩效型”政权的合法性所以在现有条件下,资本被引导到证券市场。其中容量最大、政府力量影响力最大、外部势力影响最小的领域就是股票而大量资本引入的直接效果,就是股市暴涨。目标:政府的理想是以股市为新的资金蓄水池,待实体经济复苏后,可以让资本重回实业,使经济发展走到良性轨道,一如09年以后美国股市和实体经济的表现;不过现实还有一种可能是实体经济已经大大过剩,股市的非理性繁荣只是资本最后的狂欢,随之而来将是股市崩塌,进一步损伤实业,比如29年(
指正)的美国至于中国未来会是哪样。。。我只能是希望不是第二种知乎用户,知乎第一喷、、知乎用户因为很简单,新贵们需要取代现有旧剥削阶级中的一部分人,这个过程一般来说会引发经济衰退,统治阶级必须控制这个衰退的规模以免自己也被取代掉。星际中zvt有一招大名鼎鼎的拖把流,就是用飞龙骚扰牵制人族出门时间,拖出蝎子再决战。tg现在的路数跟这一招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房地产肯定要崩(人族早晚要带着浩浩荡荡的坦克部队出门),如果现在就崩,那就是被推平的节奏,所以tg必须做足准备,这叫“软着陆”,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砍人头,平民愤。可以预计每年50个左右副部级以上,1~2头大老虎的节奏会一直持续,进入经济危机后,这个数目还会上升。相比整个核心统治阶级大约1万户人来说这是九牛一毛而已。2:各种托市,股市完了估计还会有别的市。tg的如意算盘是利用各种手段拖后地产崩盘,以及让他可控制地崩盘,同时加紧对外扩张,争取从海外招一批底层无产阶级充入中国社会结构的底层(不是指移民,而是为中国做血汗工厂,中国印废纸给他,他生产东西供养你,该计划称为一带一路),提高社会供养能力,把地产崩盘的底给托住(社会购买力恢复,鬼城住上了人。。。),当然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个可能性很低,总之就是把影响降到最低,誓死保证社会稳定,就可以了。,cracker+hacker+watcher+hunter+harvester、、知乎用户莫乱用关键词,大清的老爷最讨厌P民出现自组织,谈神马老爷的政痔意图了。金融的本质非价值创造,而是资本分配。如果资本分配引导价值资源合理流动,产生正向科技及生产力激励作用,形成正向价值,从而惠及大部分人,则就是好的;如果导致资本和资源畸形向某一领域或小群体集中,占死社会财富仓库,使其能不参与生产只参与分配,从而破坏科技及生产力发展,损坏大部分人利益,则就是坏的。星空帝曾经高调宣布,要力推改革,让民众过上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目的是神马?结果是神马?老爷短期内外频频落子,从N大城市群到XX振兴计划,从大亚欧共荣圈到万国来朝雅投行,再到拉动资本市场,本质上还是要扩展范围加杠杆,继续信心胜于黄金,已确保经济和债务的可持续滚动。至于为啥突然会么这么需要信心,冰山上面的一点已经看到了,冰山下面想看小心老爷打PP。股市真的一夜之间由以融资为核心变成以价值分享为核心了吗?宏观系统的负收益状态改变了吗?大家都盈利了,价值是哪里转移来的?巨大的摩擦成本由谁承担?'这次不一样!'这个逻辑只可能在科学范畴有效,经济不是科学,金融更不是。所谓真正的乐观是在你看到了事物背对阳光的那一面,理解了其真相和本质,依然坚信未来有美好的一面,并愿意为之努力,这不仅仅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气。而什么都不知道,只听别人说,还就选自己喜欢的听,然后就嘻嘻傻乐,以好事自然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这可不是乐观,而是蠢,选择了猪的理想,有非常高的几率收获猪的命运。所以相信信心的,继续拿出兜里的黄金吧,进来就不要走,光荣和自豪属于你;相信黄金的,搭个老爷的便车投机一下,老爷吃肉我们舔盘子,跟着割轮韭菜也不错。^_^赞同往届里就是99年,朱CEO直接出来做股评家,Life is short, play more!、、两个目的:1.房子炒不动了;zf要炒股赚钱了;因为zf是最大的股东2.钱印的太多了,通过股市先涨后跌蒸发民间货币,抑制通胀、、(本文为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4月8日在学道家塾的演讲。)大家晚上好,很高兴有这样机会的跟大家交流,我接下来主要围绕两个部分分享:(一)整个行情的逻辑(二)中短期投资机会、行情的波动分析第一部分:来说说这轮行情的大逻辑俗话说“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有的时候,大家对于波段和趋势往往会混淆,往往过于重视短期的波段,忘记了真正赚大钱的是个趋势。好比说:熊市的时候,做短期的反弹其实赚不了大钱。整个A股行情(包括港股)大的脉络,用六个字概括:赌国运、被利用。这轮牛市,如果你想清楚了,其实就是这六个字。因为我的策略,很多时候是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纠结于细节。赌国运:展开来说,这是一轮资本市场被用于推动经济转型和改革的盛宴,在资本市场的几个功能(价格发现、去杠杆、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驱动等)能够有效的改变中国的一些问题,所以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他所关注的是让高杠杆、高负债的问题得到改变。关键节点是让资本市场能够发展起来。也就是说这个并不是中国A股一个人在战斗,它包沪深两市、新三板(尤其是北京)、香港四个四场成为支柱,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这个阶段,我提提十八大三中全会,习近平提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李克强也屡次表态:利用资本市场来解决中国高负债高杠杆债务危机、盘活存量等等;在两会之后,周小川也首次表态:认为资金流入股市和资金流入实体并不冲突,甚至资金透过股市进行配置,对社会财富是更有效率的配置。这是中央的态度。对于企业的态度:首先看传统模式--企业从银行拿贷款进行再生产,这种模式过去十几年由信贷驱动投资,信贷要么服务于出口,要么服务于基建和地方政府的各种投资,这个增长模式已经行不通了。所以现在,对于企业而言,常常银行给他钱,它也不愿意要(因为毕竟有负债);而银行也有点惜贷。这个过程,对于企业而言,它愿意拿的是白拿的钱(低成本的钱),而低成本的钱现在最方便的渠道就是资本市场--包括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的渠道。这个说得难听点是圈钱,说得好听点是资本市场提供了很低廉的、长期的而且不让偿还的资金。这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改善的,拿到钱以后可以进行并购,进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改善。那么对于社会财富而言,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提供了保值增值和创新创业的有力渠道。保值增值:比如说资产在这个过程中继续的增值,无论是买了基金、自己投资、私募产品等,获得了增值。特别是在牛市初期,没有什么泡沫的时候(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但是坦率来说,整个行情走到现在,泡沫已经越来越明显了,这个时候如何来看呢?现在是间接性的创业创新。因为要把钱给了企业家,期待企业家透过国内外的并购,把财富转化为有效率的企业运营,从而使财富获得保值,也就是说它间接性的参与到企业的创业和创新。那么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公司,本身我们现阶段就是在进行一个大的创业投资,而且董事长(习近平)和总经理(李克强)还不错。从他们对内对外的战略来看,还是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走,虽然我们并不能确认这些策略什么时候能够形成良好的现金流、国家的资产负债和利润表进入到一个好的周期,但是至少看到,现在的政策和措施能够提升国家的运营效率。无论是对外的一路一带,它其实是在创造新的需求;对内无论是互联网+,工业4.0等,其实反映的都是让社会的活力(微观)提升起来,让周转率提升。所以我们说这轮牛市,包括A股、港股、沪深两市、新三板的是直接融资大发展,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是把目光盯在上证、创业板涨了多少,而是要关注这是一个直接融资的大时代。所以所谓的赌国运、被利用,本质上说间接融资已经无法完成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是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直接融资应运而生,因为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更明显。从中国这么三十年来看,制度弹性还是比较明显的,也就是说政府还是比较务实的。现在状态跟90年代比较相似,在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也是面临国内的经济乏力、银行惜贷、企业破产等问题。当时国际环境比现在差远了,但是通过国内的改革释放活力、盘活直接融资,解决当时的信托、国有企业的问题,的确1996年到2001年是一轮牛市。其实这一次比96-01年,有更多更好的契机:如微观的行业的创新更加如火如荼;海外有了话语权(在全球市场的游戏规则上有了中国的声音)。那么在200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发展靠外需和信贷驱动。2007年之后由于经济危机,全球在平衡,中国以4万亿为特征,我们整个增长的动力转向内需,但是这个发展内需是投资驱动的。为什么现在不搞四万亿了呢?因为现在搞不了了。如果我们现在依然能搞四万亿,我们一定会继续搞,因为四万亿很方便,但是现在靠地产、制造业拉不起了来了。我们来看资产负债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A股(剔除金融以外)的负债率高达60%以上;政府部门以及全世界非金融部门的债务也是非常之高。所以这个时候,想搞间接融资没有办法了,只能依靠直接融资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此轮行情,并购重组将贯穿始终。对于传统的企业,包括一些周期股、国企股,重组将是主旋律。通过资产重组从而得到价格/价格的重估,无论是资产证券化、债务置换、(所谓的)国际改革等,本质上就是一种重组。对成长股,靠内生式的增长很难,业绩的增长和估值的高位依靠的是并购。因此此轮行情,并购重组将是最本质的东西。所以刚才说到这轮牛市的特征:赌国运,被利用,从四个角度进行理解:1.中国的制度弹性,使得我们能够相信2020年之前,整个经济转型和改革是大的方向和趋势,所以资本市场会有充分的反应,这是一条新路;2.在一个经济新常态的状态下,资本市场的机会在于新,机会在于微观上的商业模式以及转型的变化3.整个流动性的新常态,政策的基调是趋松的,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的信用派生能力是下降的4.基于前面的基础上,直接融资大发展,股市和经济双赢,整个社会财富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在向股市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转移两个指标值得关注:1.证券化率。目前A股的总市值大概是50万亿,流通市值大概45万亿,我认为这一轮中国的证券化率很有可能超过200%。当资本市场成为政府用来推动经济改革和转型的重要工具的时候,就有点像过去十几年房地产所经历的。以房地产为对比,房地产在00年代,成为政府积极推动经济转型的抓手的主导产业,现在政府期待用资本市场作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的孵化器。政府积极利用直接融资,那么整个证券化率的提升会大超预期。2.全球的财富,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目前在全球游荡的财富大概有90万亿美金(包括欧美养老金、家族基金、各种公募基金等),但是配置中国的比例少的惊人,这轮中国A股的牛市完全是中国人民的战争(老外并未跟进)。不要过度的关注短期的波动,想清楚了:这是一轮政府使命,用资本市场盘活中国财富,驱动中国经济转型,明白了这是政府的底牌,对于短期的波动就可以相对的淡化。牛市里也是有调整的,我自己的看法,这一次应该跟96年-01年很像,但是时间的跨度可能更长,空间可能更大,牛市中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调整反而会使行情走的更远。接下来是第二个部分,大家比较关心的,中短期的年内的行情。坦率来说,行情走到现在,二季度是一个先扬后抑的过程,可能会面临一些休整。无论是上证在4000点的上方,还是创业板在2500点的上方,其实都需要有一些喘息。我们来做一个分析:刚才我说这轮行情的主脉络是被利用的牛市,它跟以往牛市有不同点。以往最典型的05-07年的牛市,那次其实是财富繁荣下的溢出效应,也就是不止A股市场是牛市,做实业的、炒房的、炒矿的都是牛市,各种风险资产涨得都很好。一旦经济热了通涨起来了,政府就压。但是我认为这一次,政府用行政化手段的频率会降低,它会更多使用舆论引导、IPO再融资等,这种结构化的调整的杀伤率比粗鲁的行政化调整要轻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最近的一些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整个的宣传口径有略微变化,一方面肯定整个牛市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对创业板开始敲打了。这就使得创业板近期出现了上半年的顶部的概率在大大提升。同时我们知道创业板是此轮行情的主战场,如果创业板出现人际涣散,阶段性有些资金会流到大盘蓝筹和港股,使得大盘蓝筹和港股有猛烈的股涨。当然这种上涨其实会比较急,因为大盘股一旦启动,涨得会比较急,而且对资金消耗比较大。所以大股票还会有一个加速上升,未来两三周可能会有一个继续的反弹,但是4000点上方大概是上半年的高点,风险跟受益的匹配度渐渐失衡,大家可以多考虑一些风险的因素。还有,我们在观察指标的时候,常常更多的关注边际的变量,而不是一个常量。我刚才讲A股的机会在于新和炫,而不是固定的大家众所周知的东西。所以下个阶段,对于指数而言,可能会进入一个高位值,甚至二季度不排除先扬后抑,因为3月份是这轮牛市以来增量资金进入最大的一个月份。这轮牛市,我们认为结构性牛市从2013年初开始,全面牛市从去年六月份开始。去年11月增量资金是一个大的高点,使得去年12月有一个大盘股的惯性上冲,但是今年1月份哗哗就下来了。当然刚才说的这些都是说这里会有一个波动的风险,我们再结合第一个部分,二季度会有短期波动回撤的风险,同时长期的牛市没有结束,这两个一结合,大家也知道该干什么了。当市场跌的时候,大家要勇于去买。第二个,财富险中求,强者恒强。因为这轮牛市的主脉络是创新,是在创新旗帜下的并购。这跟上轮牛市不一样(上一轮是经济的繁荣),而这次的主线和90年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有点相似。所以我们认为,如果创业板在二季度有些调整,刚开始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之后会有分化,分化之后,立足于此轮大牛市,我认为更大的机会还是在与创新相关的东西。要找到靠谱的管理层、靠谱的公司。对于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我倒是建议你是买“贵”的(高成长的,好货不便宜),真正有高增长的公司、有一个非常开拓性眼光的管理团队,是少之又少。成长股而言,建议继续在互联网金融、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制造业升级(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所谓中国版的工业4.0,这几个领域还是能够找到一些继续几倍甚至十几倍升值的股票。,奔跑在远方、知乎用户赞同年景不好,风不调雨不顺,村口枯树下,就会聚集那么一帮游手好闲的鳖孙子开赌。(本人已经满仓,且在树下挖好坑了),market watcher知乎用户、、实体经济 减速 才要 支持 股市吧,股市 不仅 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还 相当于 让 投资者 为 优秀 企业 投票,让 市场 推进 中国经济 结构转型,比政府 埋头 修路修房 强吧。这个 不就是 大家 想要的'市场经济'么。,我成为这样的人不是因为我有钱,是因为我…、、房价太贵不能让你们掏钱了,所以把你们吸引到市场来ˊ_&ˋ,没有攻不破的盾,只有挡不住的矛养老金、医保、社保。国企混改。新皇上家里没有老皇上家里有钱。,经济适用男,天才小蘑菇??知乎用户、、大盘上了4100点,很多人都不理解,经济上行时股市惨跌,经济下行时股市暴涨,为什么?村长给了合理的回答,经济好的时候,大家都出去打工挣钱,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都聚在村口赌博。知乎用户、、知乎用户来来来~我来回答一些内生逻辑~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经把经济层面分析的很清楚了,嗯~政治层面估计是禁忌没人说说~点赞过一百,俺就来做点政治分析。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全要讲清楚,写几十本书都不够。我就讲我理解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我国以前是否是计划经济?神马都是政府安排的,从盖房子到生孩子,从生产飞机坦克到螺丝螺帽,从农业生产到工业制造,从教育到就业......任何事情都在政府的计划之中!一切都由政府操控。经济学角度叫计划经济~换个政治学名词叫极权主义政府!所有权力皆在政府,我们的政府是无限政府,神马都能干,神马都包干,政府即国家!自从邓总设计师开始以来,自从十一届三中以来,哔的一下,种田可以听农民自己的啦~想种啥种啥,赚了是农民自己的,亏了也是农民自己的~从十四大以来~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找市场不找市长成了当年的流行词~哔!哔!1993年!卧槽!以来就业不分配了!哔!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以来,卧槽!房子不分配了(房地产疯涨十年)!个体户能单干了,私人能办企业了(不会被当做资本家枪毙掉了),农业税取消了,土地开始流转了,大农户赚钱啦,(地主又回来了?哈哈)行政审批下放的下放取消的取消,利率市场化了,银行可以私人办了,互联网上可以骂政府了(政府里面都能骂政府了,换文革你试试,不死也让你残废).....太多太多不愿列举!或许看到这很多人都会这根股市有嘛关系?这就是中国经济几十年大发展的内生逻辑!纠正当年的问题,纠错自然就会释放被压抑的生产力,生产力解放出来神马都该涨,最最最重要的是,我党我政府终于认识到无限政府就是一个坑啊!坑完公民坑政府啊!上面都是废话,这才是答案!房地产崴了、外汇多到头痛、存款余额多到吓死人,实体经济好像不咋地了,前十多年一直印的钞票突然没去处了,怎么办?如果不解决,一直积压起来,到时可能就是——嘣!毁掉中国整个经济都不是夸张的!怎么办?去向就那么几个,一、资本输出(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二、投资实业;三、科技研发;四、资本市场;五大宗商品市场。基本就这么几个,大部分资本是逐利的、短视的。科研这块估计分流不了多少,再者小资金也没啥作用,这块就由大企业和政府去折腾了~再讲讲资本输出,那小家子更没法玩了,动辄多少亿美金的~实业么不咋灵光,而且还得要高水平才做得好~好么就剩下两个了,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国内外连通,并且事关国计民生,不可能让你随便玩的,剩下的就只有资本市场。这是这波牛市的内生逻辑。再者,老的经济发展路子,出口+投资已经很难在起到作用了,如果继续印钞票,结果就是崩盘啦,怎么办呢?实体经济如此萎靡不振,GDP咋办?税收咋办?就业咋办?社会矛盾激化咋办?那群利益集团饿了咋办?哔!美国08年房地产崩盘就给中国做了一个很好的剧本。拉动股市,让大量的流动性全部涌进资本市场,大量的发行股票,实体经济有钱了就可以扩大生产,就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民众有钱了,消费也就起来了,税收当然也能保证了。股市涨了带动经济发展。中国也想按着这个剧本发展,至于结果如何不好说。至于行政审批取消下放、利率市场化、私人办银行等等措施就是向某些利益集团开刀,做大蛋糕并且还要重新划分蛋糕。习李所图甚大。好嘛又歪了~先到这里吧,有疑问回疑问,乱了点,大家凑活着看看吧。~~~~~~~~~~~~~~~~~~~~~~~~~~分割线~~~~~~~~~~~~~~~~~~~~~~~~~~~~~~~~~~既然有人问道习李的意图,那么我就来讲讲,执政党的最大最终意图就是维护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反腐、改革、开放、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其根本目的都在于此!没有好的领导人,也没坏的领导人,这是屁股决定脑袋。换你上去也得这么做。~~~~~~~~~~~~~~~~~~~~~~~~~分割线~~~~~~~~~~~~~~~~~~~~~~~~~~~~~~~~~~~~评论区某些知友~只能送个呵呵咯~本轮牛市为何会诞生?政治层面的因素主要在于洗盘!是党中央为了平衡各阶层、各利益集团而带来的后果,建国后,勋贵阶层通过各种关系与途径迅速形成(这个就不赘述了,网上到处都是),文革后,工商阶层迅速崛起,90年代后中产阶层愈发壮大,与以前的执政群体发生剧烈冲突。具体表现在于行业 垄断、政治 独裁、生活无自由皆是阶层矛盾的表现,而在以前,新生阶层数量稀少,其力量仍然薄弱无法撼动勋贵阶层。然,计算机、互联网以来的新科技革命给了新兴阶层壮大实力的机遇。习李眼光还是很独到的,非常清晰的了解到什么在阻碍着天朝的发展,作为既得利益集团总归会阻止新科技、新阶层的发展壮大的~(参考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为何能抓住机遇,而英国却不能)反腐、行政审批下放、各种行业限制取消、各种政治自由。政府在不停是缩减自己的权力,那缩减的权力自然慢慢的流到工商阶层、中产阶层以及普通民众手中。再此过程之中,必然有利益集团出来阻挠,311事件就是一个极端的表现。而本轮牛市,则是房地产既得利益集团、银行既得利益集团的流血甚至消亡之战。当然更是地方诸侯不得不臣服于中央之战。各方都破釜沉舟,只看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了~能创业的朋友还是多去创业,特别是科技那一块,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然到来,腐朽的终归都会扫尽垃圾桶中~乱了点,看得懂的看看,我知道你们看懂却不说,看不懂的自当看故事吧~~~装逼做预言~微软如果没有抓住移动互联网这次东风~看到他壮大的人也能看到他的消亡~~,213天然呆、知乎用户、薅羊毛而已,学习之道、、为了在经济决斗的最后时刻比美国多一口气。目前中国经济处在一个能否扩张升级的关键时刻,一路一带走出去的战略布局能否成功,就得看国内的经济运行能否稳住,总之必须有新热点(房市到顶了,汇率处于高处,实业艰难,金融泡沫不小,唯有股市处于低位),把股市拉抬起来才能吸引国内外资金留在国内,这样才不会有资金大外泄,经济才不会马上大滑落。而外部的美国力量在拼命围堵中国经济走出去的战略,所以中美的经济争斗正在进行之中。,记者,《财经郎眼》嘉宾、、当然是为了改革,06-07在政治层面是为了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实现A股市场的全流通,在经济层面是为了急速完成城市化进程。2014年这波牛市的核心是用改革打破原有的垄断行业,你跨出国门转一圈,就发现天朝啥都很贵,倭都人均GDP是我大帝都5倍,物价居然能接轨,为何?因为电网、石化、通讯、银行诸多基础性行业被利益团体垄断,漫天要价,资本只好待在房地产里抱团取暖。温相十年,利益团体张牙舞爪,妖孽横行,诸侯林立,隐隐有门阀不臣之势,石油系公然提供黑金参与国本之争。万幸天赐吾皇,中兴圣朝,先以反腐杀的官僚心惊胆战,再以资本市场扶持民营资本,剑指垄断行业。用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抢银行的钱,压缩银行业息差,用民营输配电公司,抢电网的钱,将垄断电网变成公益事业,扶持虚拟运营商削弱三大运营商,凭借互联网+的新模式,以吹古拉朽之势,打击腐朽落后低效的官办经济。所以银行挣1亿,市场只给8倍PE,互联网金融能从银行抢来1亿,市场就给80倍PE,东方财富和乐视网为代表的神创板估值虽高,但有天朝政府撑腰,我何惧栽。知乎用户、、星空10年,M2数量从22万亿增长到100万亿,原先房地产市场承接了大量的投资,现在,从城市化和人口周期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至少是除一线之外)的历史性拐点已经形成。那么多存量的钱,中国的资本回报又在逐渐降低,钱就都得往外跑,人民币币值就危险了,这和1997年的东南亚是基本一样的。为了对冲资本外流,激活股市就成为了一个可选顶,毕竟从外汇占款,贸易账等经济数据来看,资本外流从2013年就开始了,这个数据从与香港之间的贸易增长明显快于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增长就可以看出。目前股市已经到达了4000点,资本外流的情况有所减缓,但就我个人来看,仍然本轮股市上行有很多隐患:1-高净值人士由于与实体经济关系密切,在实体下行,股市上行的格局当中,直接二级市场入市的意愿不高,顶多的就是参与定向增发,赚无风险的钱。这往好了看是产业资本增持,往反方向看,定向增发解锁期是18个月,这波牛市始于2014年7月,到2015年底,抛售压力会很重,现在股价拉得越高,未来产业资本抛售的顾忌就越低,因为成本实在是太便宜了。2-东亚民族普遍赌性较强,同时中国股市散户参与率高,这一轮牛市还有融资和配资加杠杆的方式参与,为未来股市能否持续上涨蒙上阴影。按目前公开的融资余额计(接近2万亿)占股市市值的比例是4%,如果加上私人借贷方式的配资等方式,粗估以加杠杆方式买入股票的资金占股市市值的比例可能要到5~6%。如果股市要继续以每周2%的幅度上行,那么需要每天有200~300亿的新增资金入市才能支持市增长,一周在1000亿左右。按这个速度,也是快接近2015年底时,融资买入比例会达到总市值的12%以上,对了,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前,融资买入的比例是12%,可做参考。总结:激活股市的策略并不是不好,只是按我们普遍的民族性,赌性一旦激活,要控制股市的上涨速度就非常困难了。上涨的速度和融资杠杆的不加控制,就直接造成股市与经济基本面进一步脱节,等到产业资本解锁期一到,面对成本低得多,数量庞大的产业资本来说,赚20倍是赚,赚10倍也是赚,他们是不在乎从20元抛到10元去的,到时候更大的可能性是一地鸡毛。最后,一点建议:股市不是不能炒,炒必有方,新手先搞指数基金(各种ETF),再到个股。不要妄加杠杆,特别是不要借贷炒股,实在要加杠杆,可以做分级的B类基金。当然如果你已经达到了融资的门槛(50万以上),就当我没说。祝大家:股运长久。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募基金奖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