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大包干30年到期会变动吗

从大包干到新农村 8大热词折射农村改革30年之变(组图)
日11:32  来源: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郭奔胜、董峻、王立彬)决定8亿农民命运的中国农村改革,走过了风云激荡的30年。多少“热词”曾经耳熟能详,多少“热词”依然流行不衰,它们生动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是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门厅(10月13日摄)。10月13日,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揭牌成立,这是国内首个农村产权综合性市场平台。该交易所将通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类知识产权等欲转让农村产权信息进行收集发布、科学评估和专业服务,来推动农村产权的合理流动,实现农村资本的有序流转。新华社记者刘海 摄  大包干
  “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以分田到户的方式迈出了土地“大包干”的第一步,随后“大包干”之风席卷全国。到1986年底,全国99.8%的农户都实现了分田到户。  62岁的关友江是30年前带头“大包干”的18位村民之一。他说,这是一生中所作的最难忘的决定,更没想到的是,从此小岗村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中诞生的“大包干”,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僵化体制中解放了出来。小岗村的小小一步,催生了中国农村改革历史性的一大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包干”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伟大开端,而不是结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这一思想在“大包干”的发轫地小岗村得到了实践。目前全村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集中起来搞葡萄园,仅这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的意愿,上下结合谋发展就能解放生产力。这是“大包干”给农村新一轮改革的启示。  万元户  “万元户”,曾经是一代人的向往。  改革开放初期,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填饱肚子忙碌时,极少数农民通过勤劳致富,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万元户”因此得名,并成为那个时代先富农民的代名词。一些地方甚至以万元户的多少来衡量当地的发展速度,出现了不少“万元户”村、“万元户”乡镇等。  图表:浦东新区去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730元 新华社 发  改革开放让中国农民的致富思想活跃起来,当时只要有勇气和市场意识,就有机会成为万元户,早期的万元户大多是搞养殖、做个体户,这些人成为那个时期最风光的群体。  随着中国农村的不断发展,“万元户”,很快成为时代的一个记忆。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创1997年以来的年度最大增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农民的家庭收入已总体越过了“万元”线。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标志着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从温饱型到小康型的转变。可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农业税  “农业税”,历史难以忘却的记忆。  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日起废止。这意味着8亿中国农民从这天开始,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这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只有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今天,在国民整体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历史新阶段,这一古老的税种才能平稳地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对广大农村现实状况的充分了解,没有对广大农民权利的高度重视,没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农业税条例被适时废止是不可能的。  安徽省六安市幸福村农民汪道宏珍藏的农业税记账本,记录时间定格在3年前。他感慨地说,过去一个人头几百元的农业税是个很大的负担,得知中央取消农业税的消息后,村里的农民自发燃放爆竹来庆贺。  农民负担过重,曾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取消农业税有望从根本上化解了这一矛盾。过去干部绕着税费转,现在干部绕着农民需求转,这一变化大大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在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外,还实施了直补政策,我国农民得到更多的发展实惠。  剪刀差  “剪刀差”,一个尚未解开的疙瘩。  剪刀差  是“剪刀状价格差距”的简称,通常是指在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中,工业品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不合理的价格差距。  “剪刀差”,是中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存在发展差距的形象比喻。这也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农村发展的艰辛。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剪刀差”现象无处不在,比如城乡公共设施投入上的剪刀差、城乡教育投入上的剪刀差、城乡社会保障上的剪刀差,等等。  解决“剪刀差”的努力一刻没有停止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重大战略思想,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强调,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等。  “剪刀差”伴随着农村改革的过程,在旧的“剪刀差”逐步消除的同时,在粮食生产效益方面又出现新的“剪刀差”,如种粮收益与成本倒挂,产粮县与县域平均财政差距突出等。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消除新的“剪刀差”,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四项补贴”,以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据统计,今年补贴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  农民工  “农民工”,一个最受牵挂群体的集体称谓。  社会流动性增强,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堪称最形象的阐释。8000万,1.5亿,2亿,跳跃的数字既反映了农村人口的剧烈流动,也反映了农民工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人口群体。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间到工厂,从固定居住到高流动性,中国农民群体经历着巨大的裂变,其中有欢欣,也有痛苦。  农民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已经到了第二代。究竟是当农民,还是当市民,究竟是住农村还是住城市,究竟是留下来还是继续流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农民工自己能够做的选择。就业技能的低水平和二元身份的限制,使得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仍然处在无奈的徘徊中。  从河南老家到南京打工达13年之久的农民工陈冠群说,心里打开了一扇向往城市生活的天窗,但这扇窗却随时会关上。农民工的出现使中国社会群体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也推动了社会建设进程,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就提上了日程。  为城市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群体,冷暖安危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从工资支付保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7个方面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引起了高度关注。  同时,随着青壮年的大量外出,中国农村劳动力出现“6038部队”(老人和妇女)的尴尬。在此情况下,“未来中国谁种地”的担心,也许应当换成“怎么吸引人们去种地”的深思。  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不断完善设施与服务,为群众准备丰盛的活动项目;文化共享工程为农民群众拓宽致富路,数字化放映让更多农民看上好电影;自办文化大院等群众自发文化活动,为基层文化生活增添亮色……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群众文化权益得到保障。这是日,山西祁县城赵镇里村“麻万全文化大院”的成员正在开展活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农合  “新农合”,中国亿万农民的温暖工程。  没有8亿农民的健康保障,就谈不上农村的全面小康。实施新型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目前,在31个省、区、市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已实现,参加合作医疗人口达8亿人。  今年中央提出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要求翻一番,由原来的40元人民币增加到80元,农民个人筹资由原来的10元增加到20元。这对全国亿万农民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不敢去医院看病或因病致贫等问题长期困扰中国农民,新型合作医疗给亿万农民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障。这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方案,政府起到主导作用,农民在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后,参保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新型合作医疗作为一项民生制度,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新型合作医疗在内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供保障水平。同时,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可以预期,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中国农民的健康权、教育权、文化权、发展权正进一步得到切实保障。  海选  “海选”,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998年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四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统计显示,在全国新一届村委会选举和乡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7亿多选民用直选行使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参选率达80%以上。  “海选”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的治理关系。  “海选”正从村民自治选举向村级党组织选举延伸,从行政村选举向乡镇一级人大代表和党代表选举延伸。  “海选”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不少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或党员自费回到家乡投下庄重的一票,甚至直接参加竞选。在此制度推动下,能人当家、财务公开等水到渠成,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干群关系的改善。  新农村  “新农村”,中国农民的共同愿景。  为帮助和救济农村困难群体,南昌市新建县自2006年开始在全县305个行政村陆续成立了爱心超市,提供米油、棉被、衣服等物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这些物品主要是来自上级民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自发捐赠。这是新建县大塘坪乡光明村的“爱心超市”(10月9日摄)。新华社发(周科摄)  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2006年初,又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新农村  建设包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诸多方面。目前,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已有了现实模样,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正鼓舞着全体中国人为之奋斗,中国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10/15 11:2910/09 11:4809/13 00:3803/13 15:17
用户名: 密码:&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和讯网友 您好,欢迎您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和讯注册用户,请先!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被认为是1952年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农产品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假若让你写一篇有关农民与改革的评论性文章,请你谈谈文中应当运用的唯物史观道理。(12分)①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4分)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4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4分)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答案
①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由之路。(4分)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农民群众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4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4分)相关试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_百度知道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它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B、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D,留足集体的,大包干、集体.它正确处理了国家。之所以说“大包干”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它将农民的“产”和“酬”结合起来 C,直来直去不拐弯,是因为A,剩下都是自己的”,保证国家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大包干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你指出大包干使农村采用了怎么样的基本制度._百度知道
请你指出大包干使农村采用了怎么样的基本制度.
当然手段更加先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把人民利益放第一的制度。把马克思目标初步实现的制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从大包干到新农村 8大热词折射农村改革30年之变
&|&&|&&|&&|&&|&&|&&|&&|&&|&&|&
从大包干到新农村 8大热词折射农村改革30年之变
&&& 08:09:04
  决定8亿农民命运的中国农村改革,走过了风云激荡的30年。多少“热词”曾经耳熟能详,多少“热词”依然流行不衰,它们生动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 大包干
&&& “大包干”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手印,以分田到户的方式迈出了土地“大包干”的第一步,随后“大包干”之风席卷全国。到1986年底,全国99.8%的农户都实现了分田到户。
&&& 62岁的关友江是30年前带头“大包干”的18位村民之一。他说,这是一生中所作的最难忘的决定,更没想到的是,从此小岗村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 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中诞生的“大包干”,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僵化体制中解放了出来。小岗村的小小一步,催生了中国农村改革历史性的一大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大包干”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伟大开端,而不是结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 这一思想在“大包干”的发轫地小岗村得到了实践。目前全村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集中起来搞葡萄园,仅这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
&&&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的意愿,上下结合谋发展就能解放生产力。这是“大包干”给农村新一轮改革的启示。
&&& 万元户
&&& “万元户”,曾经是一代人的向往。
&&& 改革开放初期,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填饱肚子忙碌时,极少数农民通过勤劳致富,家庭年收入超过万元,“万元户”因此得名,并成为那个时代先富农民的代名词。一些地方甚至以万元户的多少来衡量当地的发展速度,出现了不少“万元户”村、“万元户”乡镇等。
  改革开放让中国农民的致富思想活跃起来,当时只要有勇气和市场意识,就有机会成为万元户,早期的万元户大多是搞养殖、做个体户,这些人成为那个时期最风光的群体。
&&& 随着中国农村的不断发展,“万元户”,很快成为时代的一个记忆。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07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创1997年以来的年度最大增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农民的家庭收入已总体越过了“万元”线。
&&&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标志着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从温饱型到小康型的转变。可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 农业税
&&& “农业税”,历史难以忘却的记忆。
&&& 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意味着8亿中国农民从这天开始,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 这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只有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今天,在国民经济整体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历史新阶段,这一古老的税种才能平稳地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对广大农村现实状况的充分了解,没有对广大农民权利的高度重视,没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先进理念,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农业税条例被适时废止是不可能的。
&&& 安徽省六安市幸福村农民汪道宏珍藏的农业税记账本,记录时间定格在3年前。他感慨地说,过去一个人头几百元的农业税是个很大的负担,得知中央取消农业税的消息后,村里的农民自发燃放爆竹来庆贺。
&&& 农民负担过重,曾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取消农业税有望从根本上化解了这一矛盾。过去干部绕着税费转,现在干部绕着农民需求转,这一变化大大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在取消农业税后,国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外,还实施了直补政策,我国农民得到更多的发展实惠。
&&& 剪刀差
&&& “剪刀差”,一个尚未解开的疙瘩。
&&& 剪刀差是“剪刀状价格差距”的简称,通常是指在工农业产品的比价中,工业品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不合理的价格差距。
&&& “剪刀差”,是中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存在发展差距的形象比喻。这也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农村发展的艰辛。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剪刀差”现象无处不在,比如城乡公共设施投入上的剪刀差、城乡教育投入上的剪刀差、城乡社会保障上的剪刀差,等等。
&&& 解决“剪刀差”的努力一刻没有停止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统筹重大战略思想,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强调,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等。
&&& “剪刀差”伴随着农村改革的过程,在旧的“剪刀差”逐步消除的同时,在粮食生产效益方面又出现新的“剪刀差”,如种粮收益与成本倒挂,产粮县与县域平均财政差距突出等。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消除新的“剪刀差”,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四项补贴”,以增加农民种粮收入。据统计,今年补贴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
&&& 农民工
&&& “农民工”,一个最受牵挂群体的集体称谓。
&&& 社会流动性增强,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堪称最形象的阐释。8000万,1.5亿,2亿,跳跃的数字既反映了农村人口的剧烈流动,也反映了农民工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人口群体。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间到工厂,从固定居住到高流动性,中国农民群体经历着巨大的裂变,其中有欢欣,也有痛苦。
&&& 农民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已经到了第二代。究竟是当农民,还是当市民,究竟是住农村还是住城市,究竟是留下来还是继续流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农民工自己能够做的选择。就业技能的低水平和二元身份的限制,使得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仍然处在无奈的徘徊中。
&&& 从河南老家到南京打工达13年之久的农民工陈冠群说,心里打开了一扇向往城市生活的天窗,但这扇窗却随时会关上。农民工的出现使中国社会群体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也推动了社会建设进程,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就提上了日程。
&&& 为城市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群体,冷暖安危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从工资支付保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7个方面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引起了高度关注。
&&& 同时,随着青壮年的大量外出,中国农村劳动力出现“6038部队”(老人和妇女)的尴尬。在此情况下,“未来中国谁种地”的担心,也许应当换成“怎么吸引人们去种地”的深思。
&&& 新农合
&&& “新农合”,中国亿万农民的温暖工程。
&&& 没有8亿农民的健康保障,就谈不上农村的全面小康。实施新型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目前,在31个省、区、市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已实现,参加合作医疗人口达8亿人。
&&& 今年中央提出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要求翻一番,由原来的40元人民币增加到80元,农民个人筹资由原来的10元增加到20元。这对全国亿万农民来说,无疑是个福音。不敢去医院看病或因病致贫等问题长期困扰中国农民,新型合作医疗给亿万农民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障。这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方案,政府起到主导作用,农民在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后,参保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新型合作医疗作为一项民生制度,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 进入新世纪以来,包括新型合作医疗在内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供保障水平。同时,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可以预期,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中国农民的健康权、教育权、文化权、发展权正进一步得到切实保障。
&&& “海选”,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 1998年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四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统计显示,在全国新一届村委会选举和乡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7亿多选民用直选行使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参选率达80%以上。
&&& “海选”深刻地改变着农村的治理关系。
&&& “海选”正从村民自治选举向村级党组织选举延伸,从行政村选举向乡镇一级人大代表和党代表选举延伸。
&&& “海选”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政治的热情,不少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或党员自费回到家乡投下庄重的一票,甚至直接参加竞选。在此制度推动下,能人当家、财务公开等水到渠成,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干群关系的改善。
&&& 新农村
&&& “新农村”,中国农民的共同愿景。
  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2006年初,又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新农村建设包括: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等诸多方面。目前,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已有了现实模样,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正鼓舞着全体中国人为之奋斗,中国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来源:新华社& 作者:郭奔胜、董峻、王立彬 )
责任编辑:紫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到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